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妊娠糖尿病与Betatrophin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海燕;张倩;徐风森

    妊娠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围绕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分泌不足,Betatrophin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分泌型蛋白,能促进胰腺B细胞增殖但不引起胰岛素抵抗.因此妊娠糖尿病和Betatrophin之间的关系或许为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妊娠糖尿病的病因和治疗提供靶点.

  •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高峻

    目的:检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的数量以及血清中IL-10及TGF-β的表达水平,探讨Br1在宫颈癌临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50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Br1细胞亚群的分布,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10及T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患者外周血Br1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0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宫颈癌浸润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r1的数量及IL-10明显升高(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中Br1的数量及血浆IL-10明显升高,提示Br1细胞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宫颈癌 调节 B细胞
  • 消糖降压汤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Betatrophin、AngⅡ及β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闫文;唐世琪

    目的:探讨消糖降压汤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betatrophin、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及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3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消糖降压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餐后2 h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清betatrophin、AngⅡ、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Index of B-cell Function in HOMA,HOMA-β)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较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HbA1c、2 hPG、FBG、SBP、DBP、AngⅡ、FINS在治疗后均降低,而血清betatrophin、HOMA-β上升,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62/68),高于对照组的70.59%(4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结论:采用消糖降压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血清betatrophin,降低AngⅡ,改善B细胞功能,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 自血穴位注射治疗银屑病118例

    作者:陈云龙;杨庆镗;林研研;张永平;陈文峰;丘邱磷安;陈香妹;杨晓琳

    目的 观察自血穴位注射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收集患者2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甘草酸苷联合维A酸霜治疗;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4%,二者有显著差别(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CD3-CD19+、CD3+、CD3+CD4+、CD3+CD4+/CD3+CD8+比值均升高,CD3-CD8+降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 05);治疗后CD3-CD19+、CD3+、CD3+CD4+、CD3十CD4+/CD3+CD8+比值较治疗前降低,CD3+CD8+较治疗前升高,两组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治疗银屑病是有效的,其对外周血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 补肾益气组方对50例老年气肾两虚证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

    作者:汤江泉

    目的:观察老年气肾两虚证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及补肾益气方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50例老年气肾两虚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补肾益气组方治疗,疗程30d,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B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指标于用药前后的表达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补肾益气组方能显著提高老年气肾两虚证患者的CD3、CD4、CD4/CD8值,提高NK细胞,对免疫球蛋白、补体、B细胞无明显影响。结论:补肾益气组方对与老年气虚肾虚证相关的免疫紊乱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尤其是细胞免疫,对体液免疫无明显影响。

  • 滤泡辅助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刘艳;万岁桂;孙雪静;张维;贺景娟;刘聪艳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Tfh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Tfh细胞在AIH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分析26例AIHA患者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B细胞、成熟B细胞及CD4+T细胞比例,Tfh细胞数量.结果 AIHA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百分比为(17.46±16.65)%,高于对照组(9.12±4.60)%(P=0.011);成熟B细胞百分比为(87.33±7.80)%,明显高于对照组(76.52±13.90)% (P =0.001).AIHA患者CD4+T细胞为(25.47±11.75)%,较正常对照组(34.36 ±7.21)%明显减低(P =0.001).AIHA患者Tfh细胞比例为(6.72±5.38)%,明显高于对照组(1.52±1.05)%(P=0.000).结论 Tfh细胞数量的扩增参与了AIHA病理过程,并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自配试剂在COULTER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和B细胞中的应用

    作者:徐明辉;陈智平;秦雪;莫武宁;王立秋;李若林;林发全;黄军强;李山

    探讨美国COULTER流式细胞仪试剂国产化问题.将自配全血溶解试剂、鞘液及清洗液的理化性质、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与原装试剂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自配试剂与原装试剂理化性质一致,采用自配试剂测定20份病人标本NK细胞和B细胞并与原装试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呈高度正相关r>0.95.自配试剂稳定性好,放置1年后,与原装试剂分别测定15份标本,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呈高度正相关r>0.91,说明自配试剂完全可以代替美国COULTER流式细胞仪原装进口试剂进行NK细胞和B细胞的检测.

  • 人早期胚中CD20阳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作者:刘影;唐军民;唐岩;常昕莹;李枫

    目的 探索CD20阳性细胞在人早期胚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6~7周人早期胚内CD20阳性细胞进行定位观察.结果 1.CD20阳性细胞局限于人早期胚肝内;2.在人胚肝内,CD20阳性颗粒主要局限于B细胞的细胞核内,呈不均质的颗粒状分布,细胞质和细胞膜呈阴性反应.结论 在人早期胚内,CD20定位于肝内的B细胞,并分布在细胞核内;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CD20阳性细胞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 SARS患者脾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量分析

    作者:战军;唐军民;唐岩;梅芳;王国涛;顾江

    目的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脾淋巴细胞进行定量分析,为SARS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证据.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例SARS死亡患者脾和6例意外死亡者正常脾CD3+、CD4+、CD8+T细胞及CD20+B细胞的分布进行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ARS患者脾内的脾小体及动脉周围淋巴鞘(白髓)均遭到严重损害.动脉周围淋巴鞘的数量减少90.39%;脾小体减少80%左右,有的甚至完全消失;脾红髓广泛出血坏死.红髓内的CD3+T细胞平均数较正常减少71.76%,有的甚至完全消失,CD4+T细胞和CD8+T细胞分别平均减少86%和84%.CD20+B细胞减少80%以上. 结论定量分析显示,SARS死亡患者脾中T细胞和B细胞普遍严重减少,提示SARS患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并可能是疾病的原发性损伤.

  • B细胞Toll样受体的表达和功能

    作者:刘含智;杨红振;胡卓伟

    Toll样受体(TLRs)广泛表达于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系统.它们通过识别内外源性致病原含有的保守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启动宿主防卫反应.TLRs也是沟通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尤其是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的重要桥梁.新近研究表明,几乎所有亚型TLR均表达在B淋巴细胞,不仅参与B细胞增殖、成熟和功能调节,而且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以TLRs为靶点,调节B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可能成为具有崭新应用前景的免疫治疗途径和方法.

  • BSAP/Pax-5在B淋巴细胞发育、增殖、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谭余庆;张永祥

    BSAp,一个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由Pax-5转录的核蛋白。作为核转录因子,其在B细胞的发育、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B细胞分化晚期的Ig的分泌。

  • 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M对B细胞淋巴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晓龙;杨圆圆;杨雨琪;卢杨;赵英新;姜琳琳;熊冬生;范冬梅

    目的:探讨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M在体内对B细胞淋巴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分析anti?CD19(Fab)?LDP抗体与B型淋巴瘤细胞体外免疫结合活性,并分析其平衡解离常数。建立Balb/c裸鼠Raji细胞移植瘤模型,活体成像技术观察Cy5标记的anti?CD19(Fab)?LDP在裸鼠体内靶向定位作用。将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M经尾静脉注射入Raji荷瘤裸鼠体内,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情况,计算抑瘤率,评价疗效。结果 anti?CD19(Fab)?LDP抗体与靶抗原的亲和活性与anti?CD19(Fab)抗体相当,两者的平衡解离常数分别为3.3×109M-1和4.3×109M-1。成功建立Raji淋巴瘤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体内活体成像结果表明,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P可靶向定位到肿瘤部位。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M对裸鼠移植性CD19+B细胞淋巴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M,具有较强的特异抗肿瘤疗效,作为抗体靶向药物,在B系淋巴瘤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许霞;王振考;郑丽端;潘华雄;聂秀

    目的 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2009-2013年间2例HIV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病毒(EBV)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c-MYC基因状态,并结合文献复习此类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30岁及48岁,均为HIV感染者.例1患者血清CD4+T细胞计数462×106个/L,例2患者血清CD4+T细胞计数410×106个/L,病变均发生在结外器官.形态学上例1以中心母细胞为主、混杂有一定数量的免疫母细胞,可见星空现象,例2肿瘤细胞中等大小,伴纤细的纤维化间质.免疫组化:2例B细胞抗原标记物(CD20/PAX5)均(+),例1中CD10、bcl-6、MUM1均(+),例2中仅bcl-6(+).Ki-67检测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80%和90%.原位杂交检测EBV显示例1存在EB病毒感染.2例均未检测到c-MYC基因易位.结论 HIV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较少见,可发生于HIV感染具有免疫能力的患者,大多数患者为中青年,病变常发生于结外器官;其正确诊断需结合临床与实验室的检查.

  • 石蜡包埋B细胞淋巴瘤组织克隆性IgH基因重排的检测

    作者:李振玲;陈杰;周炜洵;罗杰;张洁萍;沈悌

    目的探讨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第三互补决定簇区(IgHCDR3)基因重排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半巢式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银染技术,检测38例B-NHL、4例T-NHL及10例慢性扁桃腺炎,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病理组织的克隆性IgHCDR3重排.结果29例B-NHL及1例免疫组化未能明确细胞来源的NHL克隆性IgHCDR3重排阳性;4例T-NHL及10例慢性扁桃腺炎克隆性IgHC-DR3重排阴性.结论克隆性IgHCDR3重排可作为B-NHL与反应性增生鉴别的特异性标志,大部分情况下可作为系分化标志.

  • 皮肤血管内大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晓开;宋福林;秦海明;匡丽

    目的 探讨皮肤血管内大B细胞性淋巴瘤(B-IV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通过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1例B-IV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患者女性,67岁.临床表现为发热伴双侧大腿内侧红斑,后形成硬块,不痛不痒,双下肢浮肿.血化验显示全血细胞进行性降低;骨髓穿刺未见异常.皮肤活检镜下见皮下脂肪层毛细血管内有较大的肿瘤性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LCA、CD3(背景细胞)、CD20和C-myc(+),bcl-2少数(+),bcl-6散在(+),mum-1少部分(+);CD10和CD5(-).Ki-67阳性指数>30%,EBER原位杂交(-),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测结果发现有单克隆性增生的B细胞亚群.确诊后采用R-CHOP方案化疗1个疗程,体温恢复正常.结论 B-IVL为一种较为罕见的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常累及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可累及肾、肺、肾上腺、胃肠道和软组织等全身多个脏器,约30%病例累及皮肤,好发于下肢,病变多局限于血管内;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基因重排对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本病预后差,联合化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 CD56(+)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黄文斌;赵建华;王劲松;黄悦;李俐;杨小兵;蒋春莲

    目的 探讨CD56(+)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l例CD56(+)的DLBCL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组织学上,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到较大,弥漫排列,核轮廓不规则,染色质细腻,分布较均匀,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20、CD79a、Pax-5、CDl0和CD56(+),而CD3、CD45RO、CKpan、EMA、HMB45、粒酶B和穿孔素均为(-).结论 CD56(+)的DLBCL可能代表着DLBCL的一种新的和少见的亚型.

  • B细胞免疫应答与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艳;白丽

    已有大量的研究阐释了细胞免疫机制在抵御结核分枝杆菌方面的重要性.然而,近的研究表明,B淋巴细胞通过与细胞免疫应答产生多种相互作用扮演了一个曾被低估的角色,形成宿主防御结核分枝杆菌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作者提倡在结核病免疫学中应有一种进步性的视角,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本文对近支持B细胞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综述.

  • 树突状细胞促进外周血CRTH2(CD4+CD294+Th2)细胞增殖和辅助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

    作者:田发青;李娟;李举亨;唐玫琴;成小慧;黄映彩;李惠卿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对CRTH2(CD4+ CD294+ Th2)细胞促增殖作用及CRTH2细胞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为扩增及分选Th2细胞提供新方法.方法:树突状细胞负载卡介苗抗原后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DC及CRTH2细胞,然后将分选的CRTH2细胞与B细胞共培养,检测IgG及IgA的分泌.结果:树突状细胞负载卡介苗抗原能够促进CRTH2细胞亚群比例升高,其绝对数也明显升高,与B细胞共培养后上清中IgG、IgA和IgE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树突状细胞负载抗原能够促进CRTH2细胞增殖,CRTH2细胞可辅助B细胞分泌免疫IgG、IgA和IgE.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激活状态的分析

    作者:杨隽;王椿;谢匡成;颜式可;高彦荣;蔡琦;秦尤文;万理萍;蔡宇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数量及激活状态的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其表面活化分子CD28,CD45RA,CD45RO,CD69,HLA-DR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30例MDS患者中低危组(RA+RAS)22例,高危组(RAEB+RAEBT)8例.结果表明:MDS组T细胞(CD3+细胞)的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CD4+CD45RA+细胞(未致敏CD4+细胞)的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MSD组早期活化T细胞(CD3+CD69+细胞)和晚期活化T细胞(CD3+HLA-DR+细胞)的数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低危组(RA和RAS)主要表现为T细胞活化功能的改变:早期活化T细胞(CD3+CD69+细胞)和晚期活化T细胞(CD3+HLA-DR+细胞)比例均增高,以及B细胞数量的减少.高危组(RAEB和RAEBT)主要表现为T细胞亚群数量的改变:CD3+细胞,CD3+CD4+CD8-细胞(T辅助细胞)数量的减少,CD3+细胞HLA-DR和CD69的表达并不增高.NK细胞数量减少.结论:MDS病人存在有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异常,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发生改变,所以T细胞亚群及活化功能的检测对于判断疾病的进程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BAFF的含量及B细胞表面BAFF受体表达的研究

    作者:周振海;张玲;潘倩影;黄蓓辉;郑冬;刘俊茹;李娟;罗绍凯

    本研究旨在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B细胞活化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含量,B细胞、初始B细胞和记忆B细胞表面BAFF受体的表达,以探讨MM骨髓中B细胞的特点.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9例初治MM(初治组)、17例平台期MM(平台期组)、10例对照组骨髓中B细胞(CD19+)、初始B细胞(CD19+IgD+)、记忆B细胞(CD19+ CD27+)的表面BAFF受体(BAFF-R、TACI)的表达,ELISA法测定各组骨髓上清中BAFF、APRIL的含量.分析各组结果数据的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初治组患者CD19+细胞表面BAFF-R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平台期组和对照组;初治组患者CD19+ IgD+细胞表面BAFF-R受体表达与平台期组无差别,但明显高于对照组;初治组患者CD19+ CD27+细胞表面BAFF-R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平台期组和对照组;各种B细胞表面BAFF-R受体表达在平台期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别;TACI受体表达总体水平低,初治组患者与平台期组、对照组比较,CD19+细胞、CD19+ IgD+细胞、CD19+ CD27+细胞表面TACI受体表达均无明显差异;初治组骨髓上清中BAFF含量明显高于平台期组和对照组,但平台期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各组骨髓中APRIL的含量均无明显差异.结论:MM患者骨髓中BAFF含量增高,CD19+细胞、CD19+ IgD+细胞和CD19+CD27+细胞表面BAFF受体的表达均增加,这可能有助于促进B细胞的增殖,因而可能与MM发病机制有关.

726 条记录 1/37 页 « 12345678...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