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중국호흡여위중감호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1.3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6205
  • 国内刊号: 51-163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24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刘春涛
  • 类 别: 呼吸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乌司他丁对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虹;安友仲;李芳芳;郭焱

    目的 探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大鼠ALI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SD雄性大鼠区组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LPS组和UTI组.LPS组经尾经脉注射LPS造成大鼠ALI模型,UTI组在按与LPS组相同标准给LPS的同时给予乌司他丁(UTI)(10万U/kg体重).4 h后取肺组织测量肺湿十重比(W/D),ELISA法检测动脉血及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比较肺组织湿干重比、血清及肺组织中IL-18的水平和肺组织NF-κB表达,LPS组高于对照组;UTI组高于对照组但低于LPS组.LPS组肺泡间质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明显;UTI组上述现象较轻.LPS组肺巨噬细胞线粒体、内质网肿胀明显;UTI组肺巨噬细胞内质网仅有零散现象,无肿胀.结论 乌司他丁可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冈子IL-18和NF-κB的表达减轻LPS所致ALI的肺部炎性反应.

  • 急性脑血管病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死亡的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张久之;万献尧;吴向东

    目的 了解急性脑血管病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死亡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巾心ICU 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所有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并且资料完整的94例急性脑血管病内科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出院结果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对包括年龄、性别、病史、入院时的血气分析以及APACHEⅡ评分等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0例(53.2%)死亡,44例(46.8%)生存出院.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间APACHEⅡ评分、咀糖、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肺内感染、病变部位及性质有显著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糖、肺内感染、幕下病变、机械通气时间是增加院内死亡风险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均<0.05),而ICU住院时间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需机械通气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死率高,治疗过程中应积极控制血糖及肺内感染等预后危险因素,并对患者的预后做出正确评估.

  • 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研究

    作者:周凤秋;蔡后荣;曹敏;孟凡青;戴令娟

    目的 探讨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OP)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对经开胸肺活检病理确诊的8例COP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COP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37~68岁.主要的症状和体征为气短、咳嗽及吸气性爆裂音.胸部X线胸片和HRCT影像学表现有磨玻璃影、含气实变影、条索状影、结节影和网状影等.提示COP诊断的典型胸部CT表现有:胸膜F分布的斑片状或大叶性气腔实变影;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和/或胸膜下分布的不规则条索状影.所有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7例患者病情缓解或改善.结论 CT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对COP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病理检查为确诊手段.多数COP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有较好的反应和预后.

  •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在铜绿假单胞菌慢性肺部感染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杨青梅;张苹;沈策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细胞)在铜绿假单胞菌(PA)慢性肺部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PA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将PA包被的硅胶管置人大鼠一侧主支气管建立慢性肺部感染模型,对照组置入无菌硅胶管.28 d后,荧光激活细胞分类(FACS)检测外周血CD4+CD25+ Treg细胞数量,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RT-PCR检测脾脏Foxp3 mRNA表达,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PA感染组Treg/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19.79±6.45)%比(5.15±0.47)%,P<0.05].PA感染组血清IL-10和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10:(231.52±54.48)pg/mL比(35.43±23.56)pg/mL,P<0.05;TGF-β:(121.05±7.98)pg/mL比(36.02±8.94)pg/mL,P<0.05].PA感染组Foxp3 mRNA相对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0.80±0.044)比(0.25±0.054),P<0.05].HE染色见PA感染组肺组织有大量淋巴细胞聚集,纤维增生明显,脓肿形成.结论 CD4+CD25+ Treg细胞在PA慢性肺部感染时数量增多、功能增强,对感染慢性化形成有重要影响.

  • 高原性肺水肿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桂芳;白春学;李素芝

    高原性肺水肿(HAPE)是人们由低海拔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一般3 000 m以上)后2~5 d内发生的非心源性肺水肿,是一种重型急性高原病,起病急、进展快、危害大,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经过多年努力,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结果,但仍有许多未明之处,本文综述近年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对HAPE的研究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 地震中的肺及胸部损伤

    作者:罗凤鸣;刘春涛

    发生在我国汶川的5·12特大地震为里氏8.0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2日12时,此次大地震全国共有69 107人遇难,373 577人受伤,18 230人欠踪.地震发生后,国家立即动员大量人力搜救受伤人员,使部分被掩埋人员及时从倒塌废墟中挖掘出来.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

    作者:王菡侨;何权瀛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在睡眠过程中上气道完全或部分狭窄导致患者反复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出现鼾声、低氧血症及睡眠中反复微觉醒引起日间疲乏、嗜睡等症状的一组症候群.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现代社会主要的流行病之一.

  • 盐酸氨溴索对吸烟大鼠气道上皮细胞核因子κB和细胞问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小敏;许建英

    目的 通过观察盐酸氨溴索对吸烟大鼠气道上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氨溴索在COPD治疗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①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②吸烟组:吸烟15支/次×2次/d×6 d/周×12周;③氨溴索组:吸烟情况同吸烟组,于吸烟4周后开始每日吸烟前给予盐酸氨溴索(40 mg/kg)灌胃治疗至第12周末.12周后测定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NF-κB和ICAM-1的表达.结果 ①吸烟组和氨溴索组较对照组气道阻力升高,肺顺应性均降低(P均<0.01);其中氨溴索组较吸烟组气道阻力降低(P<0.01),肺顺应性升高(P<0.05).②吸烟组和氨溴索组气道上皮细胞NF-κB和ICAM-1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P均<0.05),其中氨溴索组较吸烟组表达降低(P均<0.05).③气道上皮细胞NF-κB与ICAM-1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924,P<0.01).结论 吸烟可以使大鼠气道阻力增高,肺顺应性降低,引起气道上皮细胞NF-κB和ICAM-1表达升高,盐酸氨溴索可以改善吸烟引起的肺功能减退,并可能通过影响气道上皮细胞NF-κB和ICAM-1的表达而在COPD治疗中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影响

    作者:崔朝勃;高秀玲;刘淑红;李素引;张菊香

    目的 研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 2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设定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8次/min,利用雾化模式和装置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2 mL×2次/d;布地奈德组1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雾化器中加入布地奈德混悬液(4 mS/次)与硫酸沙丁胺醇(2 mL/次)同时雾化.观察两组患者上机后BALF巾肿瘤坏夕匕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机械通气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存活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布地奈德组BALF中TNF-α和IL-8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NF-α:(1.2±0.2)mg/L比(1.5±0.4)mg/L,IL-8:(85.7±26.5)ms/L比(125.6±30.4)mg/L,P均<0.05];布地奈德组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亦明显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7.2±2.5)d比(10.5±6.2)d,平均住院时间:(10.5±4.7)d比(15.8±6.6)d,P均<0.05].结论 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可以减轻肺脏炎症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 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红;李为民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COPD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40例老年男性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年龄匹配的男性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测定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并测定血清骨钙素、肺功能、动脉血气水平.结果 COPD组腰椎、股骨近端(包括L1、L2、L3、L4及股骨颈、股骨颈小梁三角、大转子、股骨体)BMD分别为(0.815±0.157)s/cm2、(0.864±0.165)g/cm2、(0.958±0.195)g/cm2、(0.972±0.195)g/cm2、(0.739±0.110)g/cm2、(0.542±0.107)g/cm2、(0.619±0.103)g/cm2和(0.949±0.153)g/cm2,均较止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COPD组血清骨钙素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5.67±1.59)ng/mL比(4.37±1.47)ng/mL,P<0.01],腰椎、股骨近端骨质疏松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65%比40%,50%比20%,P均<0.05).COPD组患者BMD在吸烟组较不吸烟组显著降低,使用激素组较未使用激素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COPD组腰椎、股骨近端BMD与PaO2、体重指数、FEV1%pred、FEV1/FVC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 老年男性COPD患者BMD低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COPD继发骨质疏松症为高转换型.缺氧、肺功能指标、低体重指数、吸烟和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为影响COPD患者BMD的相关因素.

  • 银杏叶提取物可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气道及肺血管重塑

    作者:谭玉萍;王朝晖;蒙定水;姚平;钟小宁;黄修解;黄金龙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COPD大鼠气道及肺血管重塑的干预作用.方法 Wistar人鼠40只,随机分为止常对照组(A组)、造模不T预组(B组)、造模GBE早期干预组(C组)和造模GBE后期干预组(D组).B、C和D三组采用慢性烟熏+脂多糖气管内注射建立COPD模型,C和D组分别在1~14 d和29~42 d腹腔内注射GBE(0.40 mL/kg),43 d后对各组大鼠肺脏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B、C和D三组均有COPD特征性改变,但程度不同.A、B、C和D各组间肺泡平均面积、标准肺泡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C和D组管壁结构轻度改变,支气管平滑肌厚度/支气管肇厚度比值、支气管壁面积/支气管面积比值与A、B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C和D组血管平滑肌细胞轻度增生,管壁轻度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厚度/血管壁厚度比值、血管壁面积/血管面积比值与A、B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 GBE对COPD大鼠模型气道重塑及肺血管重塑有抑制作用.

  • 免疫功能正常患者肺奴卡菌病一例

    作者:沈凌;严秀娟;祁明浩;任振义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年,再发1周",于2008年1月2日入院.患者平时常在树林中锻炼,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1998年冈"咳嗽、咳黄脓痰、发热"在本地一家医院治疗,曾诊断过"支气管炎",经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后好转.之后每年均在冬季出现咳嗽咳痰.

  • 加强机械通气撤离的研究

    作者:俞森洋

    对意外或自主拔管患者的研究显示,接受完全机械通气患者的23%和开始撤机过程患者的69%并不需要重新插管[1],这表明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存在被延迟的倾向,致使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痛苦,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医疗费用.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间质性肺炎18例分析

    作者:文钦;贾永前;何川;陈心传;李建军;刘霆

    间质性肺炎(IP)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情重,死亡率高,直接影响造血千细胞移植患者的移植后存活率.

  • 地震致挤压综合征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护理经验

    作者:李水英;廖燕;何义芬;张梅

    地震伤以其不可预见和复杂性,以及较长时间的压迫,常常引起有严重的挤压综合征(CS)甚至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在监护治疗过程中稍有疏忽就可导致死亡.

  • 全肺灌洗术联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原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伟;李强;董宇超;姚小鹏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特征是肺泡内间歇蓄积PAS染色阳性的富含磷脂的蛋白质样物质,从而影响到肺泡的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PAP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种类型,其中90%是原发性PAP,其发病原因不明.

  • 适应性压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德军;林建东

    适应性压力通气(APV)模式是一种能适应患者通气需求的自动模式,即通过自动测定患者的呼吸力学参数而自动涮节吸气的压力水平以达到日标潮气量的目的.目前这种模式在COPD患者的应用不多.本研究通过APV与压力支持通气(PSV)的比较,评估APV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效果.

  • 地震吸入性肺炎的诊治经验

    作者:夏前明;全燕;胡绳;连亨宁;李鸿雁;田坤;范艳妮

    地震导致的房屋垮塌、山体滑坡、泥石流,一般伴随有大量泥土粉尘形成.处于此类环境中的人员,可以在短期内吸入大量的粉尘,形成急性吸入性肺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与长期井下作业的慢性粉尘吸入不同.

  • 咳嗽、活动后气促伴左侧胸腔积液

    作者:陈涛;郭述良;吴亚梅;王娅兰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39岁,公务员.冈"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1月余,加重2 d"入院.发病前2 d有受凉史,伴有左胸隐痛,与呼吸无确切关系.不伴咯血、发热、盗汗、消瘦,无关节疼痛,无皮疹及口腔溃疡,无鼻衄及鼻塞.于外院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治疗效果不佳.人院前2 d气促加重,入院前1 d门诊胸片示"双下肺少许炎变,左侧胸少到巾量积液"(图1).门诊以"胸腔积液原冈待查"收人院.

  • 发热、活动后气促,两肺磨玻璃影(续)

    作者:苗立云;蔡后荣

    诊断经过追问患者病史,无冶游史.1994年椎间盘手术时后确认曾输血600 mL.随后HIV抗体检测初筛以及疾病控制中心的确诊检查均提示阳性.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19+)以及NK细胞(CD16+、CD56+)占总淋巴细胞数量的比例分别为84%(59.4%~84.6%)、3%A(6.4%~22.6%)和12%(5.6%~30.9%);T淋巴细胞中,T辅助、诱导淋巴细胞(CD3+、CD4+)和T抑制、杀伤淋巴细胞(CD3+、CD8+)所占比例分别为7%(28.5%~60.5%)和72%(1 1.1%~38.3%);而T辅助与T抑制之比为0.097(0.9~3.6).

  • 地震伤后危重患者合并气性坏疽的综合治疗

    作者:金晓东;胡正昌;王波;廖雪莲;王岚;杨岭;王存真;蒲虹;康焰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地震伤后危重患者合并气性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 4例气性坏疽重症患者收入隔离ICU后给予综合治疗.结果 2例行清创及肢体局部切开减张术,未行截肢术.2例已行截肢术患者未行第2次截肢术,4例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 综合治疗地震伤后危重患者合并气性坏疽,可大限度地缩小组织坏死范围,保存肢体并降低截肢率,已行截肢者可避免再次截肢的可能.

  • 危重地震伤患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危险因素及处理策略

    作者:邓一芸;廖雪莲;王波;康焰;王岚;杨岭;王存真;蒲虹

    目的 回顾性分析5·12大地震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收治的地震伤患者发生急性肺水肿(APE)的危险因素以及处理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数据包括: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住院治疗期间APE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合并症,发生前1周、3 d以及1 d液体平衡情况等.对发生APE的危险冈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对该组患者的处理策略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在地震发生后2个月内142例患者中共有17例发生25次APE,其中肢体残缺11例(64.7%).在发生APE时患者血红蛋白为(86.04±16.31)g/L,MAP为(99.40±17.38)mm Hg,CVP为(13.64±4.09)mm Hg,血清白蛋白水平为(27.80±8.10)g/L.合并急性肾功能障碍16例(94.1%),严重感染13例(76.5%),心脏基础疾病3例(17.6%).发生前1周液体净入量为(1 725.05±4 624.84)mL;前3 d液体净入量为(1 574.70±2 857.13)mL;前1 d液体净入量为(368.56±1 589.89)mL.年轻患者输液量明显高于老年患者(P<0.05).经限液、利尿、扩冠、强心、呼吸支持及药物处理后,患者APE均在短期内得到控制.结论 合并急性肾功能障碍或肢体残缺的创伤患者在并发感染或液体超负荷的情况下,易发牛APE.及时发现综合处理可收到良好效果.

  • 汶川地震中迟发性损伤临床特点分析及处理

    作者:张中伟;薛欣盛;周琰;康焰

    目的 总结汶川地震中迟发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地震中迟发性损伤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 病例1为创伤性迟发性膈疝伴发休克,经及时的诊断和手术处理后康复;病例2为创伤性迟发性肝破裂,经两次手术止血引流后好转;病例3为创伤性迟发性肝破裂,经手术和介入治疗出血减少,并发腹腔感染死亡.结论 在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应高度警惕迟发性损伤,积极合理的处理能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 汶川地震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薛欣盛;张中伟;周琰;邓丽静;王波;康焰

    目的 分析华西医院收治的地震死亡病例的危险因素和对策.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地震死亡病例数据记录,对死亡的年龄分布、创伤病因种类及救治时间等进行回顾性的比较分析.结果 截至2008年6月12日共收治2702例伤病员,死亡27例.在地震相关死亡病例中,高龄(≥70岁)、重型颅脑外伤和非外伤原发基础疾病导致的死亡多.≤1 d的死亡与现场急救及转运不当相关,≥1 d的死亡与基础疾病相关.结论 对70岁以上,尤其是伴发非外伤原发基础疾病的伤员,应加强关注.ICU医师参与院前、院内各专科的现场危重伤员筛查与紧急处置工作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 内毒素吸附治疗汶川大地震中的脓毒症患者

    作者:周琰;梁鹏;黄琨;吴小东;康焰

    目的 总结汶川地震中应用内毒素吸附治疗脓毒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2例地震脓毒症患者应用多粘菌素B结合纤维(PMX)进行内毒素吸附.结果 2例患者经内毒素吸附疗法治疗后病情好转,生命体征稳定.结论 PMX吸附内毒素对脓毒症患者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治疗措施.

  •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作者:刘春涛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这是让每一个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时刻,这是震撼全世界、牵动亿万人的时刻.山崩地裂,日月无光,江河呜咽,风云失色.无数条鲜活的生命在瞬间被地震吞噬,无数的家庭在一瞬间支离破碎,蓓蕾一样的少年在瞬间凋零,温馨的家成为断垣残壁,秀美的山川满目疮痍……让我们记住这一刻吧,这个时刻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共同的记忆,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4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