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硬膜外磨除前床突的显微解剖研究及手术应用

    作者:崔壮;沙成

    目的 探讨前床突的显微解剖结构并讨论硬膜外前床突磨除的方法.方法 观察、测量10例干颅骨,观察、测量经血管灌注后6例(12侧)尸头的前床突及其毗邻结构.结果 前床突尖到蝶-眶缝垂直距离为(15.61±2.41)mm,在视神经管口处前床突宽(12.40±2.60)mm,厚(1.26±0.43)mm,蝶-眶缝外点到前床突内侧长(31.60±2.71)mm.磨除前床突方向是从蝶-眶缝外点与蝶-眶缝平行向内至眶内侧壁再转而向后,经过额颞硬膜反折、眶上裂的上方,先从前床突中部切除,逐渐再向前床突周围边界,从而安全简洁地从硬膜外切除前床突.结论 在硬膜外进行前床突切除是安全、有效率的手术方法.

  • 手术切除从颅底侵犯海绵窦的肿瘤

    作者:郭京;祁永发;徐振纲;吴跃煌;殷玉林;袁越;张黎;张思迅;李锐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侵犯海绵窦的颅底肿瘤的指征及手术要点.方法自1998年11月至2002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合作,连续切除侵犯海绵窦的颅底肿瘤32例,其中鼻咽纤维血管瘤7例,脊索瘤5例,鼻咽癌和鼻咽囊腺癌5例,副鼻窦癌5例,神经鞘瘤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颞下翼腭窝低分化癌2例,颞下翼腭窝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23例曾经1次或多次手术切除后复发.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根据肿瘤主体的部位分别选用经上颌骨入路、颞下耳前入路、或额眶入路.全部病例术中显露满意,肿瘤均得到肉眼切除,受累的颅神经一并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偏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辅以放射治疗.随访3-50个月,平均19个月,失访3例,4例术后3-6个月死亡,4例带瘤生存,21例健在.结论由下向上侵犯海绵窦的颅底肿瘤可以手术切除,近期效果满意.对颅底正常和病理性解剖结构的熟练掌握以及多学科医生的密切协作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 伽玛刀治疗颅底良性脑膜瘤临床研究

    作者:王鹏;于金明;潘绵顺;朱世友;许玉华

    目的 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良性颅底脑膜瘤中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了1998-2003年治疗的获得完全随访资料的颅底脑膜瘤患者166例,全组患者肿瘤体积0.42~43.4cm3,平均(7.2±3.9)cm3,给予周边剂量平均(12.4±2.6)Gy,中心剂量平均(27.9±5.9)Gy,其中12例患者采用肿瘤体积分割二阶段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改变、KP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结果 平均随访期为(55.4±18.2)个月(36-96个月).总体控制率为95.2%(158/166);KPS评分得到显著提高,神经症状总体满意率为94.5%(157/166),主要副作用是放射性脑水肿11例(6.6%),有5例(3%)患者出现新的神经缺损.结论 伽玛刀放射外科可以作为有手术禁忌或拒绝手术治疗体积较小脑膜瘤患者的首选性治疗,也可以作为颅底较大脑膜瘤开颅术后的辅助性治疗,能够较长期控制肿瘤复发,提高或保持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颅底 脑膜瘤 伽玛刀
  • 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显微外科入路的选择

    作者:杨军;于春江;齐震;许兴;张宏伟;任铭;闫长祥;孙炜

    目的 探讨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策略及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分析经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23例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肿瘤的显露状况、切除程度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况的变化,其中采用颞下经小脑幕一岩骨尖入路9例、经乙状窦前入路7例、经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幕上下联合入路等其他术式5例,有16例手术在颅神经及脑干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结果 肿瘤全切15例(65%),次(近)全切7例(31%),大部切除1例(4%),术后新出现的颅神经损伤症状或原有症状明显加重共有16例(69%),无长期昏迷及死亡病例.结论 颞下经小脑幕-岩尖入路简便迅速、安全、损伤少而且受解剖变异影响也少,能早期切断发自幕缘的供血,直接处理肿瘤基底,术野开阔;术中颅神经及脑干电生理监测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 前中颅底异物伤的治疗策略

    作者:刘浩成;王卫;孙博文;徐勇;李永;康军;张天明;周军;史翔宇;张家亮

    目的 初步探讨针对前中颅底异物伤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8例前中颅底异物伤患者的临床资料.39例行开颅异物取出术,18例行经鼻内镜颅底入路异物取出术,11例采用异物直接拔除.3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 65例顺利取出异物,3例有部分异物残留.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3年,中位时间为7个月.1例术后出现眼睑伤口感染,3例出现一过性颅内感染,2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发生颅内出血.无一例死亡.术前失明或视力下降的53例患者中,视力改善34例(64.2%);存在眼动障碍的35例患者中,部分恢复19例(54.3%);术前存在面部感觉减退的5例患者术后未见明显缓解;3例偏瘫患者中,2例肢体肌力有改善.结论 根据颅底异物伤的性质和部位,遵循前中颅底异物伤的临床治疗路径,采用相应的治疗策略,在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以及病死率方面可初见成效.

  • 颅内软骨肉瘤的诊疗和预后分析

    作者:曹晓昱;张俊廷;张力伟;吴震;贾桂军;王亮

    目的 总结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预后,为进一步改进颅内尤其是颅底软骨肉瘤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6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患者进行随访及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6例中24例病变位于颅底,1例位于幕上,1例位于松果体区,均行手术治疗.7例全切,15例近全切,4例大部切除.12例术后行普通放疗或伽玛刀治疗,随访到22例,随访时间为6 -89个月(平均41个月),4例死亡,余18例中9例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5例有轻度脑神经功能不全,4例脑神经功能较术前无改善或加重.结论 颅内软骨肉瘤为恶性肿瘤,大部分源于颅底,首选手术治疗,术后选择性的行普通放疗或伽玛刀治疗,预后情况与肿瘤的切除程度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有较好的预后.

  • 近颅底巨大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切除并人工血管重建一例

    作者:张雷;陆华;柏骏;曲乐丰

    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因发现口腔右咽后壁搏动性肿块4年入院.4年前睡觉时感觉右侧咽喉部有搏动感,头偏向右侧时明显,伴有右侧偏头痛,外院CT检查提示:右颈内动脉瘤,Willis环完整,颅内外血管轻度动脉硬化表现.

  • 额颞经颧弓-颞下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杨军;于春江;王忠诚;贾旺;吕明;高秀来

    目的对额颞经颧弓-颞下手术入路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1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共20侧,15例头颅干标本共30侧,对额颞经颧弓-颞下手术入路相关解剖标志进行了详细地显微解剖、观察、拍摄、测量和统计.结果面神经额支与颧支存在变异的可能,离断颧弓的断端间距约30mm,颅板外缘至颧骨前后根夹角处距离约25mm,前后根交点与中颅窝底的夹角为-0.03±2.83(-5.0~4.0)°.与保留颧弓相比,离断颧弓后的骨窗下缘至颞底可缩短15mm左右的距离,与干标本测量颧弓宽度的数据14.76mm相当.海绵窦中段的截面、视神经管和眶上裂的解剖关系相对固定.结论额颞经颧弓-颞下手术入路适用于海绵窦-眶尖区病变,其手术空间和视角非常理想,应根据手术需要酌情采用.

  • 颅底脊索瘤的分型、诊断与手术

    作者:周定标;余新光;许百男;魏少波;张远征;程东源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分型、诊断与手术.方法1988年9月至2002年12月收治102例颅底脊索瘤病人,临床主要表现为颅神经功能损害、运动障碍、鼻咽部症状等.根据肿瘤起源和发展方向,分为鞍区型、颅中窝型、颅后窝型、鼻(口)咽型和混合型.99例病人106次分别经枕下远外侧、乳突后、前方颅底、鼻蝶、额下、颞下、侧裂、口咽和联合入路手术.肿瘤未能全切除者术后辅以放疗或放射外科治疗.结果99例手术者,肿瘤全切除25例(25.3%),次全或大部切除32例(32.3%),部分切除41例(41.4%),1例仅作活检.死亡1例(1%).2例发生脑脊液漏,6例出现新的颅神经损害,1例偏瘫.86例平均随访5.6年,21例恢复正常工作,28例恢复部分工作,17例生活自理,9例不能自理,11例死于肿瘤复发或其他原因.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多数颅底脊索瘤术前可确诊,但有些病例需与侵袭性垂体腺瘤、鼻咽癌、软骨性肿瘤(尤其软骨肉瘤)鉴别.恰当的临床分型有助于手术入路的选择.治疗应首选手术,部分肿瘤可全切除,多数不能全切者术后辅以放疗,可达到缓解症状延长存活期的目的.

    关键词: 脊索瘤 颅底 诊断 手术
  • 颅底脑膜瘤的伽玛刀治疗

    作者:罗斌;刘阿力;王忠诚;孙时斌;王美华;刘鹏

    目的研究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颅底脑膜瘤的效果.方法选取了1995-2000年治疗的颅底脑膜瘤患者225例,肿瘤体积平均6.0±5.2cm3,给予中心剂量平均27.5±5.2 Gy,周边剂量平均12.3±1.9 Gy.随访根据治疗前后的影像表现和Karnofsky行为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189例.从总体上,肿瘤的控制率为96.8%;临床表现满意度(好转和稳定)96.3%,并发症少且轻微.结论伽玛刀可作为颅底较大脑膜瘤开颅术后的辅助治疗,也可作为较小肿瘤或对手术禁忌患者的首选性治疗;对长期控制肿瘤复发、保证患者良好的生存质量,起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颅底 脑膜瘤 伽玛刀
  • 内镜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作者:刘海生;张继志;张秋航;王东;郑佳平;陈国强;陈业涛;刘勇刚;王世杰;左焕琮

    目的 介绍内镜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外科技术及术中荧光示踪检查.方法 2003年9月至2007年5月诊治脑脊液鼻漏病人35例,25例行内镜经鼻手术,其中外伤性脑脊液鼻漏5例,自发性6例,其他原因14例.8例病人行术中荧光示踪检查.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1次手术成功率为92%.2次及3次手术成功各1例,荧光示踪检查均能准确定位漏口,术后脑膜炎及梗阻性脑积水各1例.结论 内镜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成功率高,创伤小,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漏口定位及处理、适宜的外科修补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荧光示踪能提高漏口定位的准确性.

  • 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中检出藤黄微球菌一例

    作者:姜梅杰;魏绪廷

    患者男 16岁.因车祸造成颞骨、颅底、锁骨等多处骨折入院.手术后第3天出现高热,抽取脑脊液进行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常规检查显示:外观微混,无凝块,白细胞计数100×106/L,分类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潘氏试验阳性.

  • 突然发病的颅底鞍旁粘液软骨瘤一例

    作者:罗友章;张志宏

    患者男性,29岁.因突发左眼胀痛,继则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四肢阵发性抽搐14h人院.查体:左眼睑下垂,左瞳0.5cm,光反应消失,右瞳0.25cm,光反应存在,双眼视力粗测正常.双侧视盘清.右侧肢体肌力0°.头颅CT见左鞍上池旁,三脑室左旁及近脑干处有一边界不规则约3.5cm×4.5cm之高低混杂密度灶.MRI显示左鞍旁囊实性占位病灶,约3.8cm×3.2cm×4.5cm,T1加权像以低信号为主,其中可见不规则斑片状高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肿物突人桥前池,压迫中脑左侧大脑脚及丘脑下部.DSA检查除发现大脑中动脉主干部分及脉络膜动脉上移,大脑后动脉下移外,均未发现异常血管.

  • 海绵窦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刘佰运;于春江;王忠诚

    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其内穿行着颈内动脉及Ⅲ、Ⅳ、Ⅴ1,2Ⅵ颅神经,使该区域的手术变得相当危险和复杂,以至开展缓慢。直到80年代以后,随着显微解剖、颅底影像及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才使这一区域的外科手术得以广泛开展并完善。本文针对海绵窦的显微解剖、影像学研究及显微外科技术的进展,综述如下。  一、海绵窦显微解剖[1,2]  充分认识海绵窦的显微外科解剖是这一区域外科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近些年来,这一区域的显微解剖得以广泛开展,更新并完善了以往的一些认识,为该区外科手术提供了解剖依据。

  • 酷似颅底动脉瘤破裂的颅脑创伤诊治(附六例报告)

    作者:李耀华;李金香;孙许林

    我们发现部分额面部损伤致颅脑创伤病例酷似颅底动脉瘤破裂,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了6例,现报告如下.

  • 蝶骨大翼切除在颅眶沟通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天明;付继弟;邱锷;赵景武;刘浩成

    临床资料回顾1998年2月至2003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36例视神经轴外侧颅眶沟通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1岁~67岁,平均38岁;病程2个月至7年,平均17个月;肿瘤病理类型:脑膜瘤13例,泪腺恶性肿瘤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7例,转移癌4例,神经鞘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各2例、骨化纤维瘤1例,共计3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表现:突眼29例,占首位,余依次为疼痛17例、眼球运动障碍12例、视力视野障碍¨例,鼻钮5例均为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塞2例、面部感觉障碍1例为三叉神经纤维瘤.常规检查方法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眼科学检查,头颅MRI及CT扫描,颅底CT骨窗像扫描.影像学检查对判断肿瘤累及颅底范围、确定手术入路十分重要(表1).部分患者经颈动脉造影或鼻窥镜活检.

  • 半导体激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

    作者:万曙;黄红光;詹仁雅;周永庆;马跃辉;童鹰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位置深在,与颈内动脉、视神经、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的关系密切,是颅底较难手术的部位之一.1996年6月至2002年8月,我科共收治16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采用半导体激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 颅底肿瘤术中急性脑肿胀

    作者:肖泉;庞刚;钟书;曾敬初;刘若平;叶劲;唐秀文;梁有明;蓝胜勇

    一、临床资料与结果1.一般资料:男2例,女6例;年龄36~63岁,平均44.5岁;病史长3年,短2个月.2.肿瘤部位及性质:蝶骨嵴脑膜瘤2例,听神经瘤5例,小脑桥脑角脑膜瘤1例;7例肿瘤的体积大于4cm.

  • 颅底软骨肉瘤

    作者:张文德;韩昆;王峰;马景孟;姜天福;纪祥瑞

    目的提高对颅底软骨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总结分析9例颅底软骨肉瘤的临床经过,治疗和愈后.结果手术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随访到5例,术后半年内死亡2例,1例术后9年复发再次手术,随访到首次术后15年.结论颅底软骨肉瘤虽属颅内恶性肿瘤,如能早期发现,采取手术切除加放疗等综合治疗,部分病人仍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建立人颅底脊索瘤细胞系HBC2

    作者:王亮;冯洁;历俊华;王科;田凯兵;陈学涛;吴震;万虹;张俊廷

    目的 建立人脊索瘤细胞系,为今后深入开展脊索瘤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手术获得新鲜人脊索瘤组织标本,经机械法和反复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和细胞纯化,接种到DMEM/F-12的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稳定传代15代.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器特点,免疫组化S100、Galectin-3、Fascin-1、Brachyury染色检测脊索瘤特异性标准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吉姆萨染色体核型分析,裸鼠皮下注射验证细胞的成瘤性.结果 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内可见大量空泡状结构,电镜下胞质内为大量低电子密度的黏液空泡,免疫组化染色S100、Galectin 3、Fascin-1、Brachyury蛋白均呈阳性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百分率分别为G1期51.3%、S期23.6%、G2-M期25.0%、G2/G1≈2,染色体核心分析细胞为异倍体核型,细胞注入裸鼠皮下有肿瘤形成.结论 成功建立脊索瘤细胞系HBC2,长期传代后仍能保持脊索瘤细胞特性.

784 条记录 5/40 页 « 12345678...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