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丹;王嵬

    目的:对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双氯芬酸钠二者结合治疗治疗骨转移瘤疼痛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98例患者随机分组的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50例患者和对照组48例患者。分别给予2种药物治疗。并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2组患者疼痛缓解效果发现,治疗组缓解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缓解率68.8%,P<0.05。且治疗组患者在KPS评分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较大优势。但是2组不良反应放生情况比较相近。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双氯芬酸钠对骨转移瘤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双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性骨折伴中心脱位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

    作者:荆琳;张洪美;何名江;周万佐;郭志坤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7岁,主诉“双髋关节疼痛伴功能障碍1年”。患者全身关节疼痛30余年,多个关节变形近10年,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6年前因双膝关节疼痛并功能障碍在外院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1年前自觉双髋关节疼痛明显加重,活动受限,自行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1个月前就诊于我院门诊,并以“双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性骨折伴中心脱位”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无异常发热,精神差,饮食可,二便调,夜寐安。

  • 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成形术后巨大肾周尿囊肿一例报告

    作者:徐桂彬;李逊;何永忠;李天;冯钢

    患儿,男,10岁.因先天性左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UPJ)狭窄于2008年3月在外院行开放性UPJ狭窄成形术.术后出现左腰部持续性隐痛,向左大腿内侧放射,近1个月症状加重,需肌内注射双氯芬酸钠等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外院B超检查报告"左输尿管重度积水、左肾积水".

  • 干燥综合征合并小肠穿孔一例

    作者:刘宾;于金海;徐越超

    患者女,72岁,因口干、眼干4年,间断发热半年,腹痛半月加重18 h急诊入院,入院体格检查:T37.5℃, P100次/min,Bp105/70 mmHg,R18次/min,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端正无畸形,眼睑无水肿,口角无偏斜,口唇无发绀。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未见充盈。桶状胸,双侧对称,呼吸动度匀。双肺叩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未及震颤,叩诊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0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呈板状腹,全腹部压痛(+)、伴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双肾无叩痛。未闻及血管杂音,肠鸣音4~6次/min。双下肢无水肿,双侧巴氏征(-)。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自行口服复方三嗪芦丁片,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水平。因患者长期间断发烧、且伴有肌肉及关节疼痛,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半年;冠心病病史30年,否认糖尿病病史及其他家族史。辅助检查:抗核抗体RO52(+++),着丝点抗体(++),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SSA)(+++),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SSB)(+),均质型1∶1000,着丝点型1∶320,抗中性粒细胞核周抗体(pANCA)1∶32;人补体调节蛋白(CCP)高,泪腺分泌功能左右均为1,唇腺活检示:淋巴细胞浸润灶大于1个,符合口腔干燥症。腹部CT:腹腔内可见游离气体影,腹腔脂肪间隙广泛浑浊,肝脏表面、结肠旁沟及盆腔见少量液体密度影(图1)。于急诊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离十二指肠韧带约110 cm处至距离回盲部90 cm处之间小肠节段性出现缺血、坏死并有3处小肠出现穿孔(图2),且腹腔内有大量脓汁,小肠肠壁被覆脓苔,遂行小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病理示小肠多发性慢性溃疡伴穿孔,浆膜面血管增生,扩张、淤血。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肠系膜血管扩张、淤血,表面见大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肠系膜淋巴结13枚反应性增生(图3)。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症状,排气排便良好,痊愈出院。术后随访至今约4个月,一般状况良好。复查腹部彩超及全腹部多排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 以剧烈背腰疼痛为首发症状的吉兰-巴雷综合征一例

    作者:王法德

    女性,54岁,工人,已婚,汉族.因背腰部肌肉疼痛5 d于2005年6月18日入院.患者10余天前咽喉疼痛,应用静脉点滴青霉素,口服罗红霉素等治疗后咽痛减轻.5 d前出现背腰部肌肉疼痛,以脊柱两侧为著.疼痛呈持续性、刀刺感,难以忍受,曾在门诊按"肌纤维组织炎"而服用双氯芬酸钠治疗无效.16日夜间服用安乃近每次2片,共4次,疼痛仍未止.

  • LASEK术后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的疗效观察

    作者:孟凡华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150例(300只眼)LASEK患者,随机分为2组:双氯芬酸钠组使用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由术前3天起使用,日4次,每月将日用量减少1次,4个月后停用;氟米龙组使用0.1%氟米龙滴眼液,由术后第1天起逐渐减量使用4个月,减量方法同双氯芬酸钠组.分别于术后定期观察双眼的炎性反应,屈光状况,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及眼压情况.结果 1.术后炎性反应:早期双氯芬酸钠组明显轻于氟米龙组(P<0.05).2.术后Haze:2组均可有效抑制Haz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眼压:氟米龙组有7例(14只眼)在术后不同时间出现眼压>24mmHg,双氯芬酸钠组未出现眼压>24mmHg情况,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屈光情况:2组术后3、6、12个月时等效球镜度数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抑制LASEK术后的Haze、稳定屈光状态均有效,对抑制术后早期炎症反应优于氟米龙滴眼液且对眼压无影响.

  • 高度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应用双氯芬酸钠与氟米龙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青松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术后分别应用双氯芬酸钠与氟米龙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220例(440只眼)高度近视并行 LASIK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治疗组11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氟米龙组11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氟米龙滴眼液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屈光度,术后炎症反应及患者满意度比较采用t检验,主观症状和弥漫性角膜基质炎的发生率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视力均接近或达到正视状态,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患者出现屈光回退。术后10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双氯芬酸钠组屈光度分别为(-0.14±0.59)D,(-0.36±0.37)D,(-0.47±0.58)D和(-0.52±0.51)D,高于氟米龙组的(-0.05±0.43)D,(-0.27±0.52)D,(-0.43±0.68)D和(-0.46±0.61)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1.47,0.47,0.79;P>0.05)。两组术前眼压较为一致,术后10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双氯芬酸钠组眼压分别为(10.3±2.4) mmHg (1 mmHg=0.133 kPa),(12.4±2.0)mmHg,(13.3±3.5)mmHg和及13.6±3.6)mmHg,均低于氟米龙组的(13.5±3.2)mmHg,(12.7±2.3)mmHg,(13.4±4.9)mmHg和(13.9±5.1)mmHg,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1.03,0.17,0.50;P>00.5)。双氯芬酸钠组弥漫性角膜基质炎的发生率为7.3%(8/110),低于氟米龙组的4.5%(5/1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842,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观症状以无症状者居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556,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应用于高度近视眼患者LASIK术后安全有效,在术后屈光度,眼压及弥漫性角膜基质炎发生率方面与氟米龙无显著差异,特别适用于不适合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

  • Stevens-Johnson综合征致睑球粘连和结膜囊肿一例

    作者:王鑫;喻晓兵;戴虹

    患者女性,30岁。于2011年8月5日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6 h后出现发热,躯干及面部环形红斑和丘疹,之后出现咽痛不适、关节痛和呕吐。3d后出现双眼红肿、疼痛、分泌物多,视力逐渐下降,口唇肿痛且皮疹蔓延至全身。在当地皮肤病医院诊断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能量合剂支持及补液等对症治疗,眼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液,每日擦除眼部分泌物,经治疗后患者皮疹和红斑好转,眼红、眼痛好转,分泌物减少,但视力仍未恢复。出院后一直用营养角膜药物治疗,视力逐渐恢复正常。1年后出现双眼睑球粘连、结膜囊肿,于2012年12月2日来新疆哈密红星医院眼科就诊。查体:躯干及四肢皮肤遗留色素沉着。眼科检查:双眼视力0.8,右眼球各方向活动轻度受限,下睑结膜近外眦部可及约3 mm ×4 mm软性囊肿,底部界限不清楚(图1A),结膜轻度充血,内眦部睑球结膜粘连,粘连范围约6 mm(图1B),角膜荧光染色显示上皮完整,泪膜破裂时间3 s,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晰,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透明,眼底正常。入院后考虑患者全身症状已稳定,给予患者行右眼睑球粘连松解术联合右眼结膜囊肿切除术。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泼尼松龙、双氯芬酸钠等药物滴眼。原睑球粘连处涂入透明质酸钠,每日用玻璃棒分离,一周后出院。6个月后复查:双眼视力0.8,内外眦无明显粘连,眼球运动正常,右眼结膜囊肿未见复发。

  • 双氯芬酸钠致过敏性紫癜1例

    作者:司广泛;姬新法;顾秋雨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8岁。因右胸部软组织挫伤2天,在当地卫生所购双氯芬酸钠口服50 mg(2片),约3 h后,出现双手、双足麻木,继而双手、双足背侧及指(趾)间皮肤出现紫斑,无恶心、呕吐、头晕、头痛,遂来我院急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阴性,肝脾未扪及。双手、双足背侧及指(趾)间散在斑片状出血,面积0.5 cm×0.5 cm~3 cm× 3 cm,稍凸出,按压不退颜色,轻微疼痛。血象、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ml缓慢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 mg加入到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3 h后双手、双足麻木逐渐消失。继续口服氯苯那敏8 mg、泼尼松5 mg、维生素C 0.2 g,每天3次。7天后手、足紫癜基本消失,顺利出院。

  • 双氯芬酸钠加中药贴敷治疗膝骨关节炎60例

    作者:孙娟;刘剑;周玉梅;王晓信

    膝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关节疼痛、僵硬、肿大、活动受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采用双氯芬酸钠口服加患部贴敷百草透骨贴治疗膝骨关节炎60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 作者:

    关键词:
  • 威灵仙注射液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观察

    作者:华英汇;陈世益;顾湘杰;鲍根喜;曹俊;李云霞;朱文辉

    目的:比较威灵仙注射液与双氯芬酸钠对膝骨性关节炎(OA, osteoarthritis)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威灵仙注射液治疗组(30例)与双氯芬酸钠片剂治疗组(30例).6周后根据五组评价指标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威灵仙注射液治疗组有效率67.9%,双氯芬酸钠治疗组有效率62.1%,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威灵仙注射液2ml○mqd与双氯芬酸钠片剂50mg po bid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 载荷双氯芬酸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药效学性质研究

    作者:王强;郎轶咏

    目的 考察双氯芬酸钠(DS)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的性质.方法 通过对微球进行电镜扫描、差示扫描、红外光谱分析、体外释药行为及镇痛作用研究,考察其性质.结果 差热分析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DS原料药和海藻酸钠-壳聚糖空白微球之间不是化学结合而是物理吸附.DS微球在不同溶出介质里释药行为随溶媒的pH及离子强度的不同而不同.DS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高、中剂量在醋酸扭体实验中镇痛作用较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镇痛作用随给药剂量的增大而增强.DS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高、中、低剂量均能提高热板法小鼠痛阈(P<0.05).结论 DS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镇痛作用起效快,效果好.

  • 双氯芬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的制备和性质

    作者:郎轶咏;王强

    目的 制备双氯芬酸钠微球,获得理想的释药行为.方法 以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行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确立了佳处方;结果 佳处方为:壳聚糖分子量为150 kD,海藻酸钠:壳聚糖=3∶1,药物:空白微球=1∶4,吸附时间为12 h,吸附温度为37℃,得到药物浓度为5.0 mg·ml-1.结论 以该佳处方制备的微球,具有均匀的粒径和理想的释药行为.

  • 骨正胶囊中双氯芬酸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刘国强;郭海燕

    目的研究骨正胶囊中主药双氯芬酸钠的药代动力学,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照中国药典释放度测定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λ=273.4nm测定骨正胶囊中双氯芬酸钠的体外溶出度和家兔体内血药浓度,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3P87软件包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骨正胶囊有良好的释药性能,其T1/2 (Ke)=1.980±0.022 9h与药粉胶囊T1/2 (Ke)=0.504 2±0.014 27h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 =3.0016±0.105 7μg*ml-1,Tpeak =2.026 4±0.03h,V/F(c)=6.329 9±0.219 0mg/(μg*ml-1),Cl/F(s)=3.662 0±0.096 0lmg/h/(μg*ml-1).结论口服双氯芬酸钠兔体内代谢符合一室模型规律,表明骨正胶囊的研制为非甾体抗炎药的剂型改造提供了另外一条新途径.

  • 双氯芬酸钠脉冲释药微丸在人体内γ-闪烁显像示踪研究

    作者:郭涛;郑春丽;隋因;宋洪涛;孙学惠;王治国

    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钠脉冲释药微丸的体内过程.方法采用γ-闪烁显像示踪技术观察脉冲释药微丸在胃肠道转运和崩解释药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制备的口服脉冲释药微丸在人体内实现了3h时滞后的脉冲释药.结论双氯芬酸钠脉冲释药微丸在人体内具有脉冲释药特征.

  • 双氯芬酸钠引起重型肝炎

    作者:于水莲;赵慧

    患者女,56岁.因关节肿痛1个月,上腹不适,恶心、尿黄4 d,于2003年8月3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四肢关节疼痛,偶尔有晨僵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服双氯灭痛50 mg,3次/d,共26 d.晨僵症状略有好转,近4 d来觉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食量减少,恶心呕吐数次,伴乏力,尿色深黄似茶色,无黑便及陶土样便.

  • 天和骨通膏致一过性血压升高

    作者:杨志军

    患者女,48岁,因双侧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活动受限,于2002年4月3日来我院门诊就诊.经检查诊断为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既往血压偏低,在85/60mmHg左右,有家族性低血压史,无药物过敏史,以往曾服用布洛芬、吲哚美辛、吡罗喜康及双氯芬酸钠等药治疗多年,无不良反应发生.

  • 1%双氯芬酸钠乳膏剂致全身皮疹

    作者:聂维甫;史凤阁

    患者女,72岁,于2001年7月22日因右膝关节扭伤,来我院外科门诊治疗,查体:右膝关节软组织稍肿胀,触痛,关节活动正常,X线片未见异常,给予1%双氯芬酸钠(扶他林)乳膏剂1支外涂,tid.

  • 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引起高热反应

    作者:胡宝荣;师清芝;王平

    患者女,66岁.因呼吸困难,不能平卧2 d,无发热,于2005年6月1日入我院心内科.该患者既往有类风湿关节炎史20余年,糖尿病史3年,否认高血压史.查体:T36.2℃,BP 160/75 mmHg(1 mmHg=0.133Kpa),HR 105次/min.辅检:ECG:窦性心律,105次/min;血脂:CHOL 3.9 mmol/L,TG 0.92 mmol/L;心脏彩超:左心室显著扩大,左室肥厚,左室舒张、收缩功能减低;测餐后2 h血糖:16.4 mmol/L;C反应蛋白:10.4 mg/dl;类风湿因子:128U/mL.诊断: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Ⅱ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

640 条记录 3/32 页 « 12345678...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