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萘丁美酮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李胜光;施桂英;黄烽

    目的:对比萘丁美酮和双氯芬酸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5例活动性RA患者分为二组,随机口服萘丁美酮或双氯芬酸钠,疗程12周.结果:萘丁美酮组的总有效率达92.31%,和双氯芬酸钠组的88.5%相当(P=0.573).萘丁美酮对血沉和CRP具有显著性改善(P<0.05),优于双氯芬酸钠组.二种药物引起胃肠道症状的种类与频率相似.胃镜结果显示,治疗后胃黏膜积分在萘丁美酮组为0%.结论:萘丁美酮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止痛作用,对活动性指标血沉和CRP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双氯芬酸钠.经胃镜证实的黏膜损伤在萘丁美酮组显著轻于双氯芬酸钠组.

  • 1%双氯芬酸钠乳胶剂的制备和临床应用

    作者:陆志华;孙荣新;陈秀兰;徐红

    双氯芬酸钠是一种新型的强效消炎镇痛药.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炎、急性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骨关节炎等症.我们按照军队医疗单位非标准制剂技术要求进行1%双氯芬酸钠乳胶剂的研制,经与市售扶他林乳胶剂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效果令人满意.现将研制方法和临床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 阴离子交换树脂与双氯芬酸钠的交换反应特性

    作者:吴静;杨丽;刘宏飞;王超;曹国良;潘卫三

    目的 研究阴离子交换树脂与双氯芬酸钠的交换反应特性.方法 以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物, 以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201 × 7)为载体, 采用静态法制备药物树脂, 考察了阴离子交换树脂不同类型 (OH-和Cl-)、树脂粒径以及反应温度对交换过程的影响, 并对交换动力学曲线进行了拟合, 考察了离子交换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和选择性系数, 同时考察了交换反应热力学参数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反应焓变化和反应熵变化.结果 Cl-型OH-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双氯芬酸钠的载药能力相同. 树脂粒径越小, 反应温度越高, 则反应速率越快. 药物树脂间的交换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 反应活化能约为60.68 kJ·mol-1. 在303K、 313K和323K三种温度下得到的热力学参数都满足于ΔrGθm<0, ΔrHθm >0 and ΔrSθm >0.结论 药物与树脂的交换过程主要受树脂粒径和反应温度的影响, 而且该离子交换反应是吸热反应,即升高温度有助于反应正向自发进行.

  •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溶出与渗透行为研究

    作者:付晖;王琳;胡琴;张喆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钠经平行人工膜被动转运的渗透性,比较同一厂家不同地点生产的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溶出度与膜渗透间的差异.方法 研究并测定了双氯芬酸钠在不同pH介质中的渗透性;通过比较3个产地肠溶片主成分膜渗透曲线的差异,考察了辅料对双氯芬酸钠渗透的影响;测定并比较了3个产地肠溶片,经酸性介质溶出2h后,在pH6.0与pH6.8的介质中溶出曲线与膜渗透曲线的差异.结果 双氯芬酸钠在pH 5.0~6.8的介质中,渗透性随pH值的增大而减小,其中在pH6.8介质中的渗透性小,Pe为1.08×10-4 cm·s-1;3个产地肠溶片所用辅料不影响主成分的膜渗透.结论 双氯芬酸钠的渗透性与介质的pH值相关;双氯芬酸钠的生物药剂学分类为BCSⅡ类,即低溶解度,高渗透性药物;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溶出决定于肠溶包衣的溶解速率与片芯的溶出速率;同一集团不同产地的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在pH6.0与pH6.8介质中的溶出行为存在差异,但膜渗透相似.本实验可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多来源参比制剂的遴选提供数据支持,对处方筛选与生物等效性风险评价具有指导作用.

  • 双氯芬酸钠淀粉微球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作者:隋小宇;张琳;刘畅;袁橙;马晓星;刘婷婷;韩翠艳;黄海涛

    目的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双氯芬酸钠为主药,通过反相乳化交联法制备双氯芬酸钠载药淀粉微球.方法 以微球平均粒径和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微球的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及差热分析仪对所获微球的外观和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透析法对载药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进行考察.结果 经正交实验优化后的制备条件为:淀粉浓度10%,交联温度55℃,交联剂用量0.2g,油水体积比5:1,乳化剂用量5 mL,交联时间60 min,此条件制得的淀粉微球平均粒径为9 μm,形状近球形,包封率为67.52%.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表明淀粉已发生交联.结论 载药淀粉微球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药物的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方程.

  • 双氯芬酸钠丝素蛋白-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作者:刘纯;金梦瑶;张学农

    目的 以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 sodium,DS)为模型药物,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壳聚糖(chitosan,CS)(1:1)为复合载体制备双氯芬酸钠丝素蛋白/壳聚糖缓释微球(DS-SF/CS-MS),并考察其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采用乳化-化学交联固化法制备DS-SF/CS-MS;动态透析法考察了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以DS溶液对照,大鼠分别ig相同剂量的DS-CS-MS和DS-SF/CS-MS后,HPLC测定血浆中DS浓度,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DS-SF/CS-MS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9.88±0.49)%和(50.35±0.92)%,平均粒径为(26.54±1.39)μm;DS-SF/CS-MS在不同pH的释放介质中均遵循Higuchi方程,其缓释效果明显优于双氯芬酸钠-壳聚糖微球(DS-CS-MS);大鼠体内的双氯芬酸钠血药浓度经时曲线均符合一室模型,3种制剂的MRT分别为(4.11±0.03),(6.92±0.39)和(24.35±0.27)h.DS-SF/CS-MS的MRT与t1/2明显延长,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溶液剂的140.0%.结论 SF/CS-MS的性能优异,有望成为一种低毒性的新型缓控释载体材料.

  • 几种促进剂对双氯芬酸钠离子导入效果的比较

    作者:施卉;吴超;邱利焱;金一

    目的考察3种促进剂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双氯芬酸钠凝胶体外经皮离子导入渗透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甲基纤维素为基质,制备了分别含有月桂氮(艹卓)酮、肉豆蔻酸异丙酯和油酸的双氯芬酸钠经皮离子导入凝胶,采用改良Franz纵向释放池,以人体皮肤为透皮屏障,进行药物凝胶的离子导入经皮试验.结果3种促进剂均有促进效果,其中肉豆蔻酸异丙酯渗透速率不高,渗透效果不理想;含有不同浓度月桂氮(艹卓)酮的凝胶具有一定渗透速率;含油酸的凝胶的渗透速率较高.结论其中以3%油酸的促进效果好,在0.2 mA的电流下,渗透速率达到(29.34±0.65)μg·cm-2·h-1.

  • 占空比和频率对双氯芬酸钠凝胶剂体外离子导入的影响

    作者:吴超;金一;包家立;胡巧红

    目的考察脉冲方波直流电占空比与频率对双氯芬酸钠亲水凝胶体外离子导入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频率1.7kHz,占空比1:5,1:3,1:1,3:1,5:1和频率0.4,0.9,1.7,2.8,4.0 kHz,占空比均为5:1的脉冲方波直流电,分别考查双氯芬酸钠凝胶的体外渗透速率.结果占空比5:1,频率为4.0 kHz的脉冲方波直流电的导入效果佳,其渗透速率和增渗倍数分别达到(331.39±56.58)μg·h-1·cm-2和4.01倍.结论频率对于双氯芬酸钠亲水凝胶离子导入效果影响较大.

  • 应用TLC-MS技术检测镇痛中药制剂中添加的3种化学药品

    作者:刘元瑞;葛海生;赵康虎;于玲

    目的 采用薄层色谱联合质谱(TLC-MS)技术检测中药制剂中含有的多种化学药品.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初筛,利用薄层制备色谱技术将可疑斑点分离后进行质谱检测,并与对照品的质谱图比较确认.结果 在一种镇痛中药制剂中同时检测出双氯芬酸钠、曲马多和卡马西平3种化学药品.结论 TLC-MS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中药制剂中添加的化学药品.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奥湿克片中两组分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作者:叶皓;张玫

    目的:测定奥湿克片中米索前列醇和双氯芬酸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RP-HPLC,用岛津Shim-Pack CLC-C8柱(4.6 mm×15 mm,5 μm);流动相:乙腈-甲醇-pH 3.0 缓冲液(22∶36∶42),检测波长:200 nm,有关物质B型米索前列醇(SC-33188)280 nm.结果:米索前列醇和双氯芬酸钠分别在10.2~163.2 μg.ml-1(r=0.9995,n=9)和1.29~20.6 μg.ml-1(r=0.9997,n=9)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米索前列醇和双氯芬酸钠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0.0%,100.6%;RSD分别为0.6%,0.7%,同时测定米索前列醇的有关物质.结论:方法简便、准确.

  • 双氯芬酸钠柔性脂质体的研究

    作者:陈鹰;汤韧;郑汉平;田洪淘;陈翠明

    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钠柔性脂质体,为临床新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逆相蒸发-超声法制备双氯芬酸钠柔性脂质体,并对其性态、包封率、透过率、体外透皮以及抗炎药效学进行了试验.结果双氯芬酸钠柔性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1.5 nm,平均包封率为73.12%;在0.3 MPa外压作用下,柔性脂质体的透过速率平均达到水的90%;体外透皮实验中,24 h累积透皮吸收百分率Q%为58.62%,优于普通脂质体和凝胶剂;对角叉菜胶所致的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比其凝胶剂作用持久.结论双氯芬酸钠柔性脂质体有望成为适于临床给药的一种新剂型.

  • 结肠定位释药双氯芬酸钠包衣片的制备和体外释放

    作者:程刚;邹梅娟;肖云彩;崔福德;冯金华

    目的以3种不同包衣材料制备时间依赖型结肠定位释药包衣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影响因素.方法以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物,分别以乙基纤维素、Surelease 和醋酸纤维素为包衣材料制备包衣片,用释放度测定法考察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结果膨胀剂种类、包衣增重和包衣液中致孔剂浓度是影响药物释放的关键因素.3种包衣材料制备的双氯芬酸钠包衣片体外延时时间均可达到5~6 h.结论本实验为时间作为开关的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双氯芬酸钠脉冲控释微丸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郑春丽;郭涛;宋洪涛;隋因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脉冲控释微丸并考察体外释放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丸芯,以水溶胀性材料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为内包衣溶胀层,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外包衣作为控释层制备脉冲控释微丸,并考察溶胀层材料类型、溶胀层和控释层包衣增重、介质pH值和微丸粒径等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药物通过控释层衣膜破裂释放,溶胀层材料类型、溶胀层和控释层包衣增重和微丸粒径等对脉冲控释微丸的释药时滞和释放速率均具有显著影响,药物释放情况不受介质pH值的影响.结论采用水溶胀性材料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为内包衣层,制备的脉冲控释微丸,当内包衣层增重为11%和外包衣层增重胀层为17%时,达到了时滞为4 h,时滞后1.5 h累积释药80%以上的脉冲释药效果.

  •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在家兔房水中的吸收

    作者:孙考祥;彭绍民;王绍伟;孙大卫;吴如金

    目的建立房水中双氯芬酸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测定家兔用药后眼房水中药物浓度.方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80∶20∶0.5),房水用甲醇沉淀蛋白后,上清液挥干,再用甲醇复溶后进样.结果本方法线性范围为10~500 ng*mL-1,低检测浓度为10 ng*mL-1.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达到99.7%,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0%,家兔单剂量应用0.1%双氯芬钠滴眼液50 μL后,房水中15 min即可检测到药物,在给药后1 h达到高浓度.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精密.适合于眼房水中双氯芬酸钠的测定.

  • 双氯芬酸钠-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

    作者:谷福根;柳翠敬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β-环糊精包合物考察其有关性质。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双氯芬酸钠-β-环糊精包合物。结果:经UV,IR,DSC及相溶解度图法鉴定,表明双氯芬酸钠与β-环糊精确已形成包合物,含量测定证明包合物主、客分子比为1∶1。结论:双氯芬酸钠-β-环糊精包合物可明显提高双氯芬酸钠的溶解度、溶出速度,并减小其对胃粘膜的刺激性。

  • 一种双氯芬酸钠控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作者:庄意冰;王春龙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控释片,并对其药物释放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硬脂酸和乙基纤维为释放阻滞剂,以羧甲基淀粉钠等为崩解剂,制粒干燥后制备控释片,根据中国药典1995年版所载的溶出方法测定其释放度。结果:所制备的控释片在t0.9之前的释放为零级动力学过程;片剂中主药含量(在35%~60%范围内)、片剂形状及硬度(5~10kg)等对该控释片的药物溶出无明显影响。结论:改变该控释片中崩解剂或阻滞剂用量均可改变其药物释放的t1/2。

  • 双氯芬酸钠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范升华;方云霞;姚玉龙;王建军;王三华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个人治疗意愿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双氯芬酸钠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双氯芬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膝关节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 (140/1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 (128/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及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4/150)、5.3% (8/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感,促进受损关节功能恢复.

  • 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景田;俞建平;孙培龙;赵文生;蒋淼;樊晓明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对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拟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口服低剂量组、口服高剂量组、直肠低剂量组、直肠高剂量组、口服安慰剂组及直肠安慰剂组,每组30例.六组患者于术前1 h分别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50 mg,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100 mg,直肠给予双氯芬酸钠栓50 mg,直肠给予双氯芬酸钠栓100 mg,口服安慰剂50 mg,直肠给予安慰剂100 mg.观察六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Ranson评分、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24及48 h,六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且口服低剂量组、口服高剂量组、直肠低剂量组和直肠高剂量组患者明显低于口服安慰剂组、直肠安慰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口服安慰剂组、直肠安慰剂组比较,直肠低剂量组、直肠高剂量组患者胰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直肠高剂量组患者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高剂量组患者Ranson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双氯芬酸钠(100 mg)直肠给药预防胰腺炎的疗效较好,能明显减轻术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 肌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胡利群;方琴;苏洲

    1 病例资料男性患者,48岁,因呼吸困难伴全身皮疹2 h入院.于2 h前肌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后出现呼吸困难伴全身皮肤瘙痒、皮疹,有胸闷、头昏、黑矇,无咳嗽、咳痰、胸痛、晕厥,急诊测血压(舒张压/收缩压)为70/40 mmHg ( 1 mmHg=0.133 kPa),指脉血氧饱和度75%,并呈进行性下降,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氢化可的松100 mg,肌肉注射异丙嗪25 mg,20 min后,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血压波动于110/70 mmHg左右,为进一步治疗,于2014年12月26日收入重症监护室.患者既往史:平素体健,40年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具体不详),己行手术治愈,术后患者无劳累性胸闷、气促等症状.6年前诊断为泌尿系结石,予以输液治疗(具体不详),近日有肾绞痛,给予肌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止痛治疗;否认"冠心病、肾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史,否认"结核、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史.对青霉素过敏,无食物过敏史.

  • 双氯芬酸钠联用碳酸锂致锂中毒1例

    作者:张德伦;陈林;姚鹏

    1例57岁女性患者,因双相情感障碍给予口服碳酸锂片0.375 g,tid治疗;治疗9天后因关节疼痛加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0.1g,qd;两药联用5天后,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小便失禁、双手震颤、双腿发抖、行走不稳等症状,急查血锂2.48 mmol/L,考虑锂中毒.停用碳酸锂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给予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 000 mL,bid.4天后患者血清锂浓度降至正常范围内,症状逐渐好转.3周后,此患者重新给予口服碳酸锂治疗,未再出现中毒现象.

640 条记录 5/32 页 « 12345678...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