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吡贝地尔致呃逆/克林霉素磷酸酯致听力、视力下降/双氯芬酸钠滴眼剂引起眼压升高

    作者:

  • 双氯芬酸钠脉冲控释微丸的研究

    作者:郭涛;郑春丽;宋洪涛;隋因;党大胜;孙学惠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脉冲控释微丸(DS-PRP)并考察体内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水溶胀性材料为内包衣溶胀层,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外包衣控释层制备DS-PRP,考察影响其体外释药的因素,并进行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溶胀层材料类型、溶胀层和控释层包衣厚度、释放介质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加入对DS-PRP的释药时滞和释药速率有显著影响,在0.1% SDS溶液中释药时滞T0.1为3.1 h,体内释药时滞Tlag为2.8 h,与DS丸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1±12)%.结论 DS-PRP在体内外均具有脉冲释药特性.

  • U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双氯芬酸钠及其代谢物的浓度

    作者:张永刚;董吉;缪丽燕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双氯芬酸钠及其代谢物4’-OH双氯芬酸钠的方法.方法 用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流动相为乙腈-0.06%甲酸水溶液(40:60),流速为0.7 mL· min-1,柱温40℃,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扫描分析.结果 血浆中双氯芬酸钠及其4’-OH双氯芬酸钠线性范围分别为10~3000 ng·mL-1(r=0.998)和10 ~300 ng·mL-1(r=0.997),定量下限均为10 ng·mL-1.提取回收率在95.1% ~ 102.3%,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双氯芬酸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院斌;武中华;任志凤;段惠萍;孙霞

    目的:评价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6例过敏性的结膜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96例,给予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点眼;对照组90例,单用奥洛他定滴眼液点眼,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7,14 d观察患者症状与体征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7 d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8.8%与52.2%,治疗14 d后分别为85.4%及64.4%,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P<0.05)。2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缓解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生产工艺的改进

    作者:张爱华

    目的 降低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生产成本.方法 改变其包衣生产设备及工艺条件,比较质量及成本.结果 生产成本差别很大.结论 采用负压可控高效有孔包衣机与荸荠型滚转式包衣机为佳组合.

  • 丝素蛋白-壳聚糖双氯芬酸钠缓释微球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作者:刘纯;金梦瑶;张学农

    目的:以丝素蛋白、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物,制备微球并考察其性质及体外释放.方法:采用乳化-化学交联固化法制备丝素蛋白-壳聚糖双氯芬酸钠微球,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并利用电镜、x-射线衍射、DSC对载药微球及其粉体学特性表征分析;动态透析法检测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所得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约(26.54±1.39)μm,载药量为(9.88±0.49)%,包封率为(50.35±0.92)%.微球在PBS(pH 5.8,6.8,7.4)中的释放均遵循Higuchi方程.载药微球释放时间可以持续200 h,缓释效果较单一的壳聚糖微球显著.结论:丝素蛋白-壳聚糖载药微球具有载药量高,缓释作用强的显著特性.

  • 双氯芬酸钠泊洛沙姆凝胶体外释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王玮;周建平;任逢晓

    目的:以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研究泊洛沙姆407(P407)制剂体外释放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无膜释放法考察不同P407浓度、振荡频率、温度、等渗调节剂、附加剂等对凝胶溶蚀和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随振荡频率的增加及等渗调节剂PBS,NaCl或葡萄糖的添加,凝胶溶蚀和药物释放增加;P407浓度增加及处方中加入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羟丙甲纤维素(HPMC)、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壳聚糖(O-CMC)等抑制了凝胶溶蚀和药物释放;温度升高药物释放加快而对凝胶溶蚀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药物释放主要取决于凝胶溶蚀,可通过调节处方中影响凝胶溶蚀及药物扩散的因素来控制药物从407凝胶中的释放.

  • 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托吡酯的浓度

    作者:赵娜;刘雪松;闫冬;赵春艳;于彬;高静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托吡酯浓度的HPLC-MS-MS方法.方法:采用液液萃取法,以甲基叔丁基醚为提取溶剂;HPLC采用Hypersil ODS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5 mmol·L-1醋酸铵溶液-甲醇(25∶75),流速0.5 mL·min-1;质谱采用ESI源,负离子检测模式,定量分析离子为托吡酯m/z338.1[M-H]-→78.0,双氯芬酸钠m/z 294.1[M-H]-→249.7.结果:人血浆中托吡酯的标准曲线范围为10.00~3 600.00ng·mL-1(n=7),r>0.99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8.9%;提取回收率(低、中、高)分别为(75.5±3.1)%,(77.0±1.6)%和(72.8±1.5)%,内标提取回收率为(76.1±3.5)%;基质效应(低、中、高)分别为(99.2±5.6)%,(98.9±4.2)%和(99.4±3.8)%,内标基质效应为(100.4±1.3)%.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人血浆中托吡酯浓度的测定.

  •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

    作者:彭向东;周淦;谭志荣;陈姚;王医成;郭栋;曹杉;张伟;欧阳冬生;周宏灏

    目的:评价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24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分别行单剂量和多剂量交叉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受试与参比制剂,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双氯芬酸钠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568.38士271.26)和(458.64±173.96)ng·mL-1,Tmax分别为5(0.5,12)和1.5(0.5,7)h,AUC0~24h分别为(2 557.72±659.43)和(2 364.14±698.08 )ng· h· mL-1,AUC0~∞分别为(2 655.25±635.48)和(2 843.62±808.61) ng·h·mL-1,MRT分别为(6.3±1.8)和(7.0+1.7)h;多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ss,max)分别为5(1,7)和4(0.5,8)h,C(ss,max)分别为(520.58±245.89)和(522.98±234.36) ng· mL-1,C(ss,min)分别为(24.96士20.79)和(22.68±17.67) ng·mL-1,Cav分别为( 104.83±45.70)和(105.73±46.93 )ng· mL-1,AUCss分别为(2 516.03±1 096.72)和(2 537.58±1 126.34) ng·h·mL-1,DF分别为(492±199)%和(498±193)%.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单剂量和多剂量相对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为(94.1±23.7)%和(100.7±9.9)%.结论: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双氯芬酸钠浓度简单、快速、灵敏、专属性高,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 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的研制

    作者:谢俊;周建平;黄春玉

    目的:研制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方法:以提高澄明度和稳定性为指标筛选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注射液采用40%的PEG400和1,2-丙二醇(3:1)为混合溶剂,加入抗氧剂提高溶液的澄明度和稳定性,调节pH值在7.4~8.5,在配制过程中宜控制水温在60℃左右,充N2灌封.结论: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经稳定性考察,其质量标准符合药典规定的注射剂质量标准.

  •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制备和体外释放度研究

    作者:张春燕;刘家强;王洪光

    目的:研制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并考察其释放度和稳定性.方法:释放介质选用经脱气处理的蒸馏水900 mL,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双氯芬酸钠缓释片0.5,2,4,8 h不同时间的累积释放量,测定波长276 nm,转速100 r·min-1.结果:该缓释片体外近零级释放,符合原设计要求,稳定性较好.结论:所研制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能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

  • 羟丙基-β-环糊精对双氯芬酸钠的包合作用研究

    作者:谢俊;张春来;贺静;周建平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对双氯芬酸钠的包合作用.方法:采用紫外扫描、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对包合物进行确定,通过相溶解度法确定包合比例.并观察包合物对家兔股四头肌注射的刺激性.结果:含量测定结果证明包合物主、客分子比为1:1,药物溶解度由原来的9.78增至52.2mg·mL-1.包合物与原药相比,肌肉刺激性明显降低.结论:双氯芬酸钠经包合后溶解度增加、肌肉刺激性降低.

  • 双氯芬酸钠药物树脂复合物的体外释放特性

    作者:吴静;王超;李宁;刘宏飞;周丽莹;潘卫三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药物树脂复合物,对其体外释药动力学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不同交联度的离子交换树脂以静态法制备双氯芬酸钠药物树脂复合物并对双氯芬酸钠药物树脂复合物释放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随着树脂交联度的减小,树脂对双氯芬酸钠的载药速率变快,载药量增加.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表明,双氯芬酸钠药物树脂的释药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溶出介质中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加快;而且与树脂本身性质也有关,释药速率随着树脂交联度和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双氯芬酸钠药物树脂的释放为pH依赖型.结论:双氯芬酸钠药物树脂的释药速率与释放温度、溶出介质的离子强度和pH值及树脂交联度和粒径有关.

  • 一氧化氮在双氯芬酸钠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赵莉萍;梅俏;胡咏梅;许建明;姚强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双氯芬酸钠(DCF)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DCF模型、DCF+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2,10和50 mg· kg-1组.DCF模型组大鼠一次性ip给予DCF100 mg· kg-1,DCF +L-NAME组大鼠在给予DCF前10 min一次性ip给予L-NAME.给药24 h后处死大鼠,制备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化学法检测NO水平.同时制备肝组织匀浆,用化学法检测NO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四甲基联苯胺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utler改良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酶促法检测GSH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提取肝细胞线粒体,硫酸甲酯吩嗪反应法检测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ATP酶活性,自体荧光光度计检测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水平,罗丹明123法检测膜电位,线粒体肿胀度采用在520 nm处吸光度降低值表示.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CF模型组血清GPT,GOT和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和肝匀浆NO水平升高(P<0.01).肝组织iNOS蛋白表达增强(P<0.01).组织病理观察发现,肝细胞肿胀坏死,炎症细胞浸润.肝匀浆内MDA(P<0.01)和MPO(P<0.05)含量增高,GSH含量(P<0.01),GSH-Px(P<0.05)和SOD(P<0.01)活性降低.肝细胞线粒体NADH水平、SDH及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同时线粒体膜电位异常,肿胀的敏感性下降.与模型组比较,L-NAME 2,10和50 mg· kg-1组血清GPT,GOT和TBIL水平降低,血清和肝匀浆NO含量减低(P<0.05).肝组织iNOS表达明显减弱(P<0.05).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肝细胞肿胀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肝匀浆中MDA和MPO含量降低(P<0.05),GSH含量及GSH-Px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线粒体NADH水平、SDH和ATP酶活性升高(P<0.05),并且线粒体膜电位恢复,线粒体肿胀的敏感性显著升高.结论 NO对DCF致急性肝损伤起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

  • RP-HPLC法测定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作者:潘云雪;杨直;鲍黎;诸葛陇;林丽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8色谱柱(4.6mm× 250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1磷酸溶液和0.01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必要时以其中一种溶液调节pH值至2.5)-甲醇(34∶66),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6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双氯芬酸钠的进样量在761.8 ~7 618 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回收率(n=9)为100.1%,RSD为0.5%;双氯芬酸钠杂质A的进样量在10.82~108.24 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双氯芬酸钠和双氯芬酸钠杂质A的小检出量分别为3.0ng,1.4ng.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 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双氯芬酸钠与尼美舒利的快速检测

    作者:王仕平;黄炳泉;刘卿;杨建冬

    目的:建立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成分双氯芬酸钠与尼美舒利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化学鉴别方法进行快速筛查,并用薄层色谱法进行进一步确证.结果:化学鉴别与薄层色谱法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成分双氯芬酸钠与尼美舒利.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双氯芬酸钠与尼美舒利的快速检测,并且还能够在基层及国家配备的快检车上应用.

  • 对《中国药典》双氯芬酸钠重金属检查的商榷

    作者:姚永青;刘英

    目的:对《中国药典》双氯芬酸钠重金属检查方法进行完善.方法:分别采用现行标准和优化方法检查双氯芬酸钠中的重金属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依据现行标准检测,结果丙管颜色不浅于甲管,甲管和乙管颜色相近;对现行标准进行优化,分别在三管中加氨水使溶液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再分别加醋酸盐缓冲液和硫代乙酰胺试液,摇匀,放置,结果丙管颜色不浅于甲管,乙管颜色不深于甲管.结论:依据重金属检查的原理,优化方法更为严谨,更具可操作性,能更好地对样品中的重金属进行控制.

    关键词: 重金属 双氯芬酸钠
  • 用LC/MS和AA等方法检测确定中成药豨莶风湿片中掺有双氯芬酸钠

    作者:韩加怡;罗金文;郑国钢;陈雪帆

    目的:建立有效的方法确定中成药豨莶风湿片中的化学镇痛药双氯芬酸钠.方法:采用TLC、HPLC、LC/MS及AA等分析手段.TLC条件: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冰醋酸(25:25:0.2)为展开荆,展开后,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HPLC条件:采用迪马C18柱(4.6×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2mol·L-1醋酸钠溶液(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3.7)(65:3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采用DAD及紫外测定波长282nm,柱温为35℃;LC/MS条件:流动相为乙腈-0.2%醋酸溶液(梯度洗脱),采用ESI离子源,正离子方式检测,毛细管温度300℃·鞘气压力70;AA条件:空气-乙炔火焰,检测波长589.0nm(钠离子测定)和766.5nm(钾离子测定).结果:通过四种色谱和光谱方法的联合检测,逐步证明所测豨莶风湿片中含有化学镇痛药为双氯芬酸钠.结论:本手段能有效地打击假药.

  • 双氯芬酸钠致面部水肿1例

    作者:黄红星;雷招宝

    病例:患者,女,56岁,因"头反复胀痛,伴紧箍感5年,加剧2天",于2008年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及食物过敏史,生命体征正常,无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颅周肌肉无压痛,心肺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考虑为肌紧张性头痛.

  • 双氯芬酸钠所致过敏反应文献概述

    作者:崔艺;袁俊波

    双氯芬酸钠为邻氨基苯甲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和抗炎功效.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本品可致过敏反应,现概述如下:1 过敏反应李素娟等报道,患男,77岁,因感冒发热给予双氯芬酸钠栓25mg肛塞降温治疗,约10分钟后患者出现全身潮红,散在皮疹并瘙痒,诊断为猩红热样药疹,即予抗过敏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消退,本例患者为过敏体质[1].

640 条记录 4/32 页 « 12345678...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