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作者:陈嘉裕;高梁斌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越趋明显,骨质疏松将成为大规模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生活负担.在美国,骨质疏松影响2800万人,每年有130万人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其中发生70万例椎体压缩骨折.对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传统的治疗包括垫枕复位、长期卧床、支具固定及药物(麻醉性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止痛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等治疗,这些治疗多数无法早期缓解背痛,且由于活动量的减少导致骨量的进一步丢失,骨强度进行性下降,将会引发伤椎再次骨折和其他骨折.

  • 482例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再次骨折分析

    作者:林婕;沈芸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 osteoporosis-related fractures)的再次骨折发生率、出院后是否坚持服药与再次骨折的关系,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482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情况,将再次骨折的患者根据是否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对比其再次骨折发生率及两次骨折间隔时间长短的差异,说明骨质疏松预防用药的重要性。结果①再次骨折率为11.2%,其中第一次骨折出院后坚持服药仍骨折的患者占5.5%,未坚持服药发生骨折的患者占12.9%,( P=0.032)。②第一次骨折至第二次骨折之间平均间隔时间为23.89个月,其中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36.50±1.64月,第一次骨折后不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22.31±4.60月,( P=0.000)。结论出院后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预防再次骨折有一定的作用,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比不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要长。抗骨质疏松治疗可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

  • 股骨近端骨折后对侧再次骨折

    作者:蒋雷生;戴力扬

    目的阐述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提高对二次骨折的认识和防范.方法对1997年1月~2001年10月手术治疗的476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作回顾性分析,针对股骨近端骨折的骨折类型、再次对侧骨折的发生率、骨折时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第一次骨折后再次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骨折时的合并症等内容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 476例股骨近端骨折中,26例为第二次发生的对侧骨折,老年性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为5.5%(26/476).股骨颈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68.8%(11/16)的病例仍为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发生对侧的股骨近端骨折,90.0%(9/10)的病例仍然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第二次骨折类型往往同第一次相同.第二次骨折和第一次骨折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7年,第2~3年发生的占42.3%.单侧和双侧骨折群的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差异.白内障、老年性痴呆、Parkinson病、脑血管障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和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合并症的持有率双侧群明显高于单侧群.影响行走功能的合并疾病,是再次对侧股骨近端骨折的一个重要易患因素.结论老年性股骨近端骨折后对侧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性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我们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增强患者在初次骨折后第2~3年意外受伤的防范意识,积极治疗伴有行走障碍的合并疾患,预防二次骨折的发生.

  • 148例脊柱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健康教育

    作者:刘兰花;李慧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是老年人胸腰背痛的常见病因。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新方法,创伤小,疗效好,易于为患者接受,再配合正确、良好的健康教育将对疾病的预防,防止再次骨折起到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08年12月~2011年6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14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与预防

    作者:陶天遵;邱贵兴;朱汉民;李梅;林守清;林华;赵宇;胡侦明;荣杰生;秦岭;夏维波;徐苓;翁习生;陶树清;黄公怡;章振林;蒋青;廖二元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预防性疾病,且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骨质疏松症的初级预防是针对尚无骨质疏松但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防治的目的是防止或延缓其发展为骨质疏松症,并避免发生第一次骨折;骨质疏松症的二级预防是针对已有骨质疏松症,T≤-2.5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者,其预防和治疗的终目的是避免发生骨折或再次骨折。

  • 国际骨质疏松大会关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和治疗趋势

    作者:Ego Seeman;赵燕玲

    骨折流行病学及医疗负担骨质疏松症之所以危险在于它造成的骨折.治疗骨质疏松症,就是防止骨折的发生或是减少骨折的次数和骨折带来的危害.但是,迄今为止骨质疏松性骨折造成的经济负担仍处于低估状态,尤其脊椎骨折.在低估的情况下,据欧盟统计,每年欧洲脊椎骨折造成的经济支出达3.29亿欧元.其中与医院相关的费用支出占25%,低于髋部骨折[1].但新的数据显示脊椎骨折对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比髋部骨折更大[2,3].脊椎骨折的发生,尽管只是轻度变形,但再次骨折的危险却大大增加,而且严重的背痛常使患者行动受限,长期卧床,终导致长期的失能.

  •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勇;姜保国

    骨折是骨质疏松常见的并发症.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形成,骨质疏松性骨折对个人乃至于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老年人当中,近端肱骨、前臂、腕部骨折约占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1/3.在美国,25%的绝经期妇女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澳大利亚的Dubbo,1989~1996年对60岁以上患者的随访资料表明,每一万人年中,肱骨以及前臂和腕部的骨折发生率,在男性中分别是22.6和33.8,在女性中分别是54.8和124.6.髋部骨折在这些骨折中是花费多的,预计到2050年,仅治疗这种骨折,全世界就要花费1.31×1011美元;其发病率在高加索人中高,亚洲人其次,黑人中低.其中,股骨近端骨折的致残率、致死率及在医疗上的费用往往超过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这种骨折中,男女比例大约是3.3:1[11,13-15].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如下临床特点:(1)绝大多数为老年人,55岁以上,且以绝经后妇女为多;(2)好发部位为桡骨远端骨折,髋部的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部骨折和腰椎骨折且可发生多处多次骨折;(3)外伤力常较轻微或骨折为自发性;(4)骨折愈合较慢,尤其是股骨颈骨折有不愈合的危险;再次骨折几率大[1,10,11].

  • 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治疗

    作者:陈施展;姚一民;张聪;张文华;许磊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并遭受轻微创伤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的骨折.以前骨科治疗这种骨折以止痛、卧床、佩带支具等保守治疗为主,但长期卧床对老年人容易产生深静脉栓塞、肺部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椎体成形术(PVP)能短期内加强椎体的强度、止痛,便于早期下床活动,提高了生活质量,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1],但远期可能增加邻近节段椎体骨折的风险[2].我科从2002年6月至2005年3月,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256例共306个椎体,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2个月~1.5年相邻椎体再次骨折21例,占8.2%,再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 椎体成形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辉;许财元(综述);张涛(审校)

    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的有效微创手术方式。随着手术的广泛应用,PVP和PKP术后椎体再次骨折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就PVP或PKP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及选择

    作者:刘建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隐匿发生与发展的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往往没有症状及体征,常常在发生骨折后才被发现已经患病.而一旦发生骨折,则再次骨折的机会将显著增加.同时,骨质疏松症合并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也随之增加.如在骨折发生之前做出诊断,并采取某些措施,则可以防止病情的发展,减少骨折的机率.因此,应该强调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

  •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朱晓东;朱立帆;崔维顶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自编问卷收集江苏省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治疗的215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找出骨质疏松性骨折再骨折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年龄大(OR=5.365,P=0.000)、体重指数大(OR=8.637,P=0.000)、抑郁情绪(OR=6.842,P=0.000)、血糖控制欠佳(OR=11.296,P=0.000)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充分了解(OR=0.098,P=0.000)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次骨折保护因素.结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再次骨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来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次骨折的发生,尤其是高危人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PFNA术后再次骨折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高尚聚;田志;曹旭阳;任强;王振东;高博;王政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术后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PFNA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81例.将患者年龄、治疗方式、骨密度(BMD)、体质量指数(BMI)纳入术后再次骨折危险因素,分为骨折组15例与PFNA组166例进行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再次骨折,占总人数的8.29%.其中13例为假体周围骨折,占术后再次骨折总人数的86.67%.术后出现再次骨折的平均天数为524 d.骨折组与无骨折组患者年龄、治疗方式、BMD和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大、BMD和BMI是影响术后再次骨折的因素.结论 患者年龄、BMD和BMI是影响术后再次骨折重要的危险因素.

  • 鲑鱼降钙素在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贺廷永;崔建平;于平

    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是由于骨质疏松症导致骨质量下降,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轻微外力作用而引起的骨折。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股骨转子间骨折日益增多。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大风险并不是骨折本身,而是由骨折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或并存内科疾病恶化所导致的死亡。其理想的治疗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四者的有机结合。手术治疗的关键是骨折端坚强固定,早期负重活动,避免或减少卧床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分髓外和髓内固定两种,前者首推动力髋螺钉(DHS),后者以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FNA)为代表。PFNA内固定增强了抗内翻和抗旋转稳定性,操作简单,可实施微创术式,对骨折愈合的生物环境破坏少,利于骨折愈合。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较高,会明显增加患者死亡风险[1],如果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兼顾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则可以改善骨质质量,减少再次骨折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鲑鱼降钙素作为抗骨质疏松的经典药物之一,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同时还能促进骨折愈合[2]。

  • 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

    作者:常保国;王国庆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通过对1995年~2003年2月收治16例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病人进行重新手术内固定加植骨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6例患者经TCP或带锁髓内钉重新作内固定,均临床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用TCP或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可避免应力遮挡,促进骨折愈合.

  • 股骨近端多次骨折致患肢短小一例

    作者:段天玉

    1.临床资料患者男,13岁,98年2月份因车祸致左股骨转子下骨折,呈横形骨折.行切开复位"L"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未行外固定,切口一期愈合,骨折渐愈合.98年12月份拍X光片示骨折线消失,骨折愈合良好,故行"L"钢板取出术,术后一月因患者玩耍不慎跌倒,致患肢转子下再次骨折,于99年2月份行切开复位,梅花针内固定术.术后骨折愈合.于2000年4月份行梅花针取出术,两月后家属发现患者出现跛行步态,来院复查,见患肢有短小畸形,未给处理,嘱其加强患肢功能锻陈.于2000年12月份再次来院复查,见患者踱行步态加重.检查见患肢总长度较健侧缩短2.5cm,大腿膝上10cm处周径较健侧少2cm,胫骨结节下5cm处周径较健侧少1.5cm,患足长度较健侧少0.8cm,宽度少0.5cm.

  • 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

    作者:张永贵

    目的:对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发生再次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做出评价。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我科收治骨质疏松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的再骨折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骨折组与再骨折组,其中骨折组24例,再骨折组96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骨折时间、骨折类型以及合并症等进行分析。结果:与骨折组相比,再骨折组女性所占比例较高;在所有骨折类型中,椎体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颈骨折为常见,股骨颈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颈骨折排第二高。高龄、女性、椎体骨折患者、髋部骨折患者以及骨密度- T 值在-3.5以下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可能性更高。结论:应加强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对于存在风险因子患者,应加强预防。

  • 试论对行手术治疗的髋关节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其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玉华

    目的:探讨对行手术治疗的髋关节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行手术治疗的髋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再骨折的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再次骨折的发生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髋关节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有效地减轻其术后疼痛的程度,避免其再次发生骨折,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联用固肾益精汤和碳酸钙预防绝经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再次骨折的效果探讨

    作者:胡旭光

    目的:探讨联用固肾益精汤和碳酸钙预防绝经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再次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期我院收治的66例绝经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6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3例患者.为两组患者均使用碳酸钙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联合组患者使用固肾益精汤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骨代谢各项生化指标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进行治疗后,联合组患者骨代谢各项生化指标的水平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人数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用固肾益精汤和碳酸钙预防绝经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再次骨折的效果显著.

  • 老年骨折并发症的护理以及预防骨折的对策

    作者:王淑梅

    老年入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易引起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对老年骨折所引发的并发症进行恰当的护理,可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同时预防再次骨折发生,护理同样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临床上要重视骨折病人的护理,积极采取预防老年骨折的对策,减少骨折的发病率与致残率.

  • 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非药物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丁晓伟;赵忠海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为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骨痛和脆性骨折,尤其以老年人髋部骨折常见.老年髋部骨折后死亡率上升,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只有约40%病人能完全恢复独立生活,多数继发对侧髋部骨折发生[1].韦永中等[2]研究表明,初次髋部骨折再次骨折的发生率为21.21%.Stenvall等[3-4]对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抗骨质疏松综合治疗,发现同常规术后康复方法相比,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进行多学科综合康复治疗能减少病人再次骨折的发生,同时明显提高病人术后独立行走的能力.罗先正[5]认为固定和制动会加重骨质疏松的发展,早期康复有利于骨密度的增加和骨折的愈合,能够防止摔倒.现将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