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脂代谢状况分析

    作者:葛茜;左君丽;初少莉

    背景高血压与脂代谢异常是心血管危险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揭示人群中高血压与脂代谢变化及对心血管病预后的影响;而以大样本量反映高危人群脂代谢的特点、规律及其对心血管预后的影响报道较少.目的 分析8年间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n=4988)脂代谢状况、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0-2007年高血压专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代谢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男性(n=3056)年龄平均小于女性(n=1932)2.6岁;男性三酰甘油(TG)水平及高TG血症病患率均高于女性(P<0.05);而女性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男性,其高TC血症及混合型高血脂症的病患率亦高于男性(P<0.05);2)非老年组(年龄<60岁,n=3270)的血TG水平及高TG血症病患率高于老年组(n=1718)(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老年组,低HDL-C血症病患率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TC、LDL-C水平及高TC血症病患率较非老年组高(P<0.05).3)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超重/肥胖、糖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病患率高于血脂正常者.4)原发性高血压伴脂代谢异常(n=3814)较正常脂代谢者(n=1174)发生左室肥厚(LVH)、颈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不全发生的危险性增加(P<0.05).5)血脂各组分(TG、TC、LDL-C、HDL-C)平均水平及其混合型高血脂症病患率,近4年均低于前4年,但低HDL-C血症发生率高于前4年(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代谢异常发生率较高;性别、年龄影响脂代谢类型;原发性高血压伴脂代谢异常者,其器官损害风险明显增加;而近4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血脂总体水平较前4年未见升高.

  • 有高血压家族史血压正常的青少年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博伟;尹福在;马春明;陆强;娄冬辉;王锐;韩改玲;吴广飞;沈轶;秦春梅;刘波

    目的 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血压正常青少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抽取13~18岁青少年3874人,血压正常青少年3724例,分为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组(FH+)(n=1145)和高血压家族史阴性组(FH-)(n=2579).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FPG)、血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1)FH+ 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臀比(WHR)、FPG、TC和LDL-C均高于FH-组(PO.05).3)校正年龄和性别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H+青少年具有2项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危险性是FH-青少年的1.7倍(95% CI:1.2~2.2),FH+ 组男性青少年具有2项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危险性是女性青少年的3.0倍(95%CI:1.8~5.O).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级亲属青少年已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和聚集.重视对这一人群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可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山东沿海地区中青年高血压前期流行特点

    作者:孙瑞霞;高燕燕;成玉欣;李莉;吕文山;曹彩霞;王静

    目的 探讨山东省沿海地区20~59岁中青年人群高血压前期的流行病特点、危险因素及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横断面调查性研究2004年山东沿海地区年龄20~59岁的常住人口共4186人,分析高血压前期的流行特点,比较高血压前期人群与正常血压、高血压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发生率的差别,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高血压前期发生率为43.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47.9%比41.6%,P<0.05).随年龄的增加,男性和女性高血压发生率大致呈下降趋势;②高血压前期人群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肌酐、体质量指数、腰围及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糖调节受损、吸烟、饮酒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血压人群;③男性、吸烟、饮酒、腹型肥胖、超重是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腹型肥胖在男性和女性都是强的危险因素,发病风险分别是非肥胖者的1.61倍(OR 1.61,95% CI 1.03~2.52)和1.65倍(OR 1.65,95%CI 1.23~2.22).结论 高血压前期在山东沿海中青年人群中所占比例高,它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腹型肥胖是高血压前期强的危险因素,推荐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对高血压前期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蔡凯愉;张维忠

    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造成靶器官损害,终导致心、脑血管病.靶器官损害发生后不仅独立于始动的危险因素加速心、脑血管病发生,而且成为预测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标记(risk marker).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或粥样斑块、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和微量白蛋白尿等靶器官损害,目前被公认为是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标记.本文讨论IMT测定和临床意义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 中心动脉压在高血压不同药物降压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于佳慧;富路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一般所说的血压即主动脉压,代表心脏后负荷大小,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以及致死率的重要预测因子.临床上通常以袖套法测定肱动脉压代表主动脉压,用以评判降压治疗疗效,以及评估患者临床预后.

  • 澳大利亚、日本动态血压监测应用指南介绍(续前)

    作者:Head GA;McGrath BP;Mihailidou AS;Nelson MR;Schlaich MP;Stowasser M;Mangoni AA;Cowley D;Brown MA

    4解释动态血压值时需要考虑的因素4.1 年龄和性别 意大利和丹麦人群未治疗的健康人的研究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24 h血压平均增加2/1 mm Hg.近澳大利亚学者用动态血压对诊室18~80岁高血压未治疗人群进行研究显示,每增加10岁,收缩压增加1.6 mm Hg,而舒张压不随年龄改变.与在诊室测量时血压与年龄相关的明显变化不同,动态血压测量时血压变化不明显[19].年龄增加对白大衣反应的影响是,在老年组收缩压治疗的目标值(相当于诊室血压149/90 mm Hg)每10岁降低1 mm Hg.白天动态血压的舒张压不受年龄影响.女性动态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比对应年龄男性低3和2 mm Hg.4.2夜间血压降低状态生理上,夜间(睡眠)平均血压比白天(清醒)低.夜间血压降低的幅度个体间有很大的变异性.夜间杓型血压消失定义为夜间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较白天血压降低<10%.降低幅度减小(或夜间血压增加)预示明显的终末器官损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20].

  •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糖尿病学会的科学声明(待续)

    作者:陈小明

    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各自发布了预防心血管病的指南,内容有一部分重叠:ADA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提出了各种防治建议,而AHA则是把心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扩展到糖尿病.目前的联合声明尽可能协调两者的各项建议,但在某些方面仍然有分歧.

  • 澳大利亚、日本动态血压监测应用指南介绍(待续)

    作者:Head GA;McGrath BP;Mihailidou AS;Nelson MR;Schlaich M;Stowasser M;Mangoni AA;Cowley D;Brown MA;齐洪涛

    国际上大多数高血压管理指南,将某段时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可能性,作为决定降压和降压幅度的重要依据.这些指南的核心是确定患者的血压水平.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动态血压、家庭血压优于诊室血压,更能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但目前测量患者的血压主要依据诊室血压.如何将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用于预测高血压的临床预后,资料十分有限.对于目前的高血压管理,动态血压提供了必要的辅助功能,特别是对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以及确定夜间血压降低的幅度具有重要作用.

  • 肥胖知识讲座

    作者:

    1 肥胖是代谢/遗传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MS)的多发与全身性肥胖和糖尿病的患者增加有关.MS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因此阻止全球肥胖患者的增加十分重要.MS可由多种成分组合而成,腹型肥胖是公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也是MS主要的危险因素.

  • 老年人(>70岁)血胆固醇多高为宜?需他汀类做一级预防吗?

    作者:邓君曙;金振刚;花戎;林甲宜;汪剑锋;陈晓虎;陈锋;戴伦;黄瑞燕;黄嵩;霍晓燕;石义永;郑长华;何贤山;《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部;赵玉玲;匡培清;陈鹏;薛美玉

    老年人(>70岁)血胆固醇(TC)多高为宜?且不说在健康和非健康(如伴有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及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或有其他疾病时)之间有区别,就是健康者,也因种族、地区、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在具体分析某一老年人(>70岁)时,还必须结合身体的其他状况来判断是否合适.如果是一个健康老人,即使边缘升高,甚至升高,可能也是适宜的.早年国内有些研究资料发现长寿的老人,特别是>80岁的高龄老人,TC大都偏高,相反一些过早死亡和容易发生癌症的老人血脂倒是偏低.近年来也有不少报告TC过低的病人,患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心力衰竭后病死率反而更高.尽管对此现象,学术界仍有争议,但也提醒临床医生应辨证地看待TC,既要看到其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病理意义,又要看到其作为人体正常组织代谢不可缺少的生理意义,无论过高过低都是有害的.

  •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作者:陈明;徐岩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超声测定颈动脉IMT,同时检测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身高、体质量、腰围及C反应蛋白(CRP).按照颈动脉IMT厚度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并对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CRP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检出率.结果 IMT正常组与IMT增厚组比较,随血压、血糖、LDL-C、CRP水平升高,颈动脉IMT加重(P<0.05);并随颈动脉IMT增厚加重,高血压、高血糖、高LDL-C血症检出率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有显著的相关性.

  • 重视正常高值血压水平及其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的干预

    作者:王文;马丽媛;何华

    高血压诊断标准是人为规定的,实际上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新版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均重视血压正常高值(120~139/80~89mm Hg)的非药物干预.尤对血压正常高值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予以充分重视.本文旨在就血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和血压正常值者的非药物干预及血压正常高值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药物干预的重要性予以评述,以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

  • 干休所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因素分析

    作者:庄文兵

    目的 观察干休所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烟台市警备区干休所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纳入分析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程平均为10.2±9.1年,高血压1级41人,占25.8%,高血压2级55人,占34.6%,高血压3级63人,占39.6%,吸烟101人,占63.5%,肥胖75人,占47.2%,血脂异常101人,占63.5%,具有心血管病家族史43人,占27.0%.男性的年龄、高血压病程水平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家族史所占比例低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吸烟、肥胖、血脂异常、空比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患者,可显著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重视.

  •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句卫玲;李兴

    目的 分析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利拉鲁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腹围以及BMI指数等方面的比较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腹围和BMI指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能够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威胁,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走出二甲双胍伤肾的误区

    作者:李强

    在众多降糖药物中,二甲双胍(格华止)是一种具有多方面优势的药物,它不仅可以很好地降低血糖,而且能有效干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达到糖尿病治疗的终目的.从问世至今,二甲双胍已经走过了50多个年头,历经风风雨雨,它的光环不仅没有褪色,反而在糖尿病治疗中绽放出更夺目的光彩.目前,二甲双胍已经被多个国际指南和共识推荐为2型糖尿病的起始用药和全程治疗用药,对二甲双胍的种种误解和顾虑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 2型糖尿病的治疗先锋——二甲双胍

    作者:刘先华

    二甲双胍自20世纪50年代上市以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其已经成为全球应用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中指出,二甲双胍是一线首选治疗药物中的唯一起始用药,可见其在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中的重要地位.大部分病友对二甲双胍有效且稳固的降糖作用比较了解,我们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些并未被广泛认识到的二甲双胍其降糖以外的作用和特性.二甲双胍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大量的医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在控制体重、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血压、提高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性以及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改善血管舒张功能等方面均能够使患者获益,从而全面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作者:

    在我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高但控制率较低,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的综合达标率仅为5.6%,阿司匹林的应用率也偏低.这与人们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有很大关系.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明白4件事1)危险从糖尿病前期开始研究发现,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升高,即使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糖尿病前期),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家属,作为高危人群,更加需要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定期监测血糖和积极管理其他危险因素.

  • 糖友要学会爱“心”有道

    作者:

    《糖尿病天地》:有数据显示,约七成糖尿病患者终死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应对呢?郭立新教授: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预期寿命的重要手段.积极控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才能化解血管病变早发、高发的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尽早发现早期血管功能及形态异常,及时进行干预.然而,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适时进行必要的检查来及时发现异常,又要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检查.

  • 调脂与抗糖的博弈

    作者:《糖尿病天地》编辑部

    虽然新研究发现,他汀类调脂药有轻微的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但他汀类调脂药在调脂的同时,有助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如心梗、中风、心血管死亡),并对曾有心梗住院史的患者及存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具有显著益处是不容忽视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之一,与血糖正常的人相比,心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增加了2-4倍.故糖尿病患者普遍需要服用他汀类调脂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而这项研究结果无疑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对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的担忧.

  • 爱“心”行动必须从儿童青少年开始

    作者:纪立农

    看到前不久所公布的一项关于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调查的报告,相信对所有人都是一个巨大的触动.根据这项由中美双方共同开展的调查所得出的新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人群中42%的孩子至少存在以下几大心血管危险因素中的一种: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高血压、总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C反应蛋白(CRP,一种炎症标志物)升高.

495 条记录 3/25 页 « 12345678...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