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老年人高血压人群特点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作者:崔圣岳

    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群高血压(脉压≥60 mm Hg,1 mm Hg=0.133 kPa)特点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56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脉压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60~80 mm Hg)123例、B组(>80 mm Hg)133例.所有患者进行生化检测,观察患者空腹血糖(FBG)和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中老年人群脉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聚集关系.结果 A组FBG、TG、TC、LDL-C低于B组,HDL-C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危险因素聚集率为48.87%,高于A组的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与高FBG、高TG、高TC、高LDL-C等多种危险因素且呈正相关.结论 通过检测脉压能够预测中老年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

  • 消栓肠溶胶囊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PAF含量的影响

    作者:姚剑珩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方法130例高血压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均给予降糖、降压、调脂、抗凝等常规治疗,在抗血小板方面,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PAF水平均有显著性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合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对于抗血小板治疗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考虑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通过降低PAF水平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 对201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关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和风险因素治疗的解读Δ

    作者:梁峰;沈珠军;方全;胡大一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是临床糖尿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占糖尿病直接或间接负担的大份额。与2型糖尿病共存的疾病(如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则为明确的CVD危险因素,且糖尿病本身则为独立风险因素。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人群在预防或延缓CVD进展方面,控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获得明显效果。当多重危险因素整体控制后观察到巨大的益处[1]。证据显示,过去十年美国糖尿病成人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患病风险明显改善[2]。

  • 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分型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耘;魏嘉平;赵虹;吴晓光

    为分析研究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人分型及预后的影响,对219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人进行分析,研究各年龄组及性别与SARS分型的关系,观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此种疾病分型的影响,观察轻型、重型、极重型SARS病人的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等指标的变化及其与SARS分型的关系.结果:60岁以上老年人中重型及极重型病人的比例高于轻型组,且高于其他年龄组,而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者中重型及极重型病人明显多于无基础病变者.重型及极重型病人的血糖及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轻型患者,极重型病人血尿酸水平低于轻型患者,而性别、血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与SARS分型无明显关系.提示:年龄、高血压、高血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于SARS的分型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而性别、血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对其分型无明显影响.

  • 解读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作者:华琦

    2004年指南将正常血压定为<16.0/10.6 kPa(120/80 mmHg).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指标增加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腹型肥胖(腰围)、C反应蛋白、微量白蛋白尿以及颈动脉壁内膜中层增厚(IMT≥0.9 mm).指南确定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目标是18.6/12.0 kPa(140/90 mmHg)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17.3/10.6 kPa(130/80 mmHg)以下,调整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值为20.0/12.0 kPa(150/90 mmHg)以下.

  • 维吾尔族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脉搏波速度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作者:古丽扎尔·买买提明;文进;布艾加尔·哈斯木

    目的 观察新疆维吾尔族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148例维吾尔族心血管病高危患者,测量baPWV、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采集病史并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高baPWV组(≥1700cm/s)与低baPWV组(<1700cm/s),患者具有危险因素的个数和临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与低baPWV组相比,高baPⅣv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46.8%vs73.9%,P<0.01),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目较多[(3.8±1.0)vs(4.7±1.1),P<0.001].影响baPWV的因素主要为年龄(P<0.001)、收缩压(P<0.01)和脉压(P<0.05).结论 在维吾尔族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baPWV较高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心血管危险因素多.年龄、收缩压和脉压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

  • 高胆固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高胆固醇患者与血压、血糖、血尿酸、体重及体重指数、脂肪肝发生率的关系,总结高胆固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高胆固醇患者100例以及胆固醇正常者100例,抽血检验两组人员的血脂代谢水平以及血压、血糖、血尿酸水平,同时测量两组人员的体重指数。结果与胆固醇正常的体检者相比,高胆固醇患者的血尿酸、血压、血糖、脂肪肝患病率、体重以及体重指数明显高于正常者,两组数据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固醇与体重指数、血压、脂肪肝、血尿酸、血糖呈正相关。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心血管风险评估

    作者:李晓莉;林小波;伍华;谢乃强

    目的 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临床资料齐全的T2DM患者676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药物、酒精及其他遗传性所致的肝病.676例患者按ALT水平分为ALT升高组(ALT>40 U/L,126例)和ALT正常组(ALT 5 ~ 40 U/L,550例);ALT正常组患者再按照ALT水平四分位分组(1、2、3、4组),1组108例(ALT5~11 U/L),2组114例(ALT 12 ~ 15 U/L),3组127例(ALT 16~21 U/L),4组201例(ALT 22 ~ 40 U/L),比较各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差异.结果 ALT升高组BMI、WHR、舒张压、FPG、2 hPG、HbA1c、空腹胰岛素、TG、HOMA-IR、UA均较ALT正常组明显升高[(26.80±3.60) kg/m2比(23.40±3.50) kg/m2、0.95±0.05比0.91±0.05、(75.3±9.3) mm Hg(1 mm Hg=0.133 kPa)比(69.2±9.5) mm Hg、(9.24±2.56) mmol/L比(8.53±2.78) mmol/L、(15.25±4.62) mmol/L比(14.37±5.06)mmol/L、(8.31±1.76)%比(7.78±1.94)%、(10.76±6.78) mU/L比(7.85±7.04) mU/L、(2.73±2.40)mmol/L比(2.20±2.78) mmol/L、4.13±2.76比3.06±2.63、(332.42±95.12)μmol/L比(285.14±79.53).μmol/L] (P< 0.05),HDL-C则明显降低[(1.06±0.27) mmol/L比(1.15±0.57) mmol/L](P<0.05);相对于ALT正常组,ALT升高组年龄更轻,糖尿病病程更短[(49.6±10.5)岁比(57.5±11.3)岁,(37.9±42.0)个月比(54.5±57.8)个月](P<0.05).ALT正常组按照ALT水平四分位分组后,4组患者与1、2、3组比较,FPG、2 hPG、HbA1c、UA均明显升高[(9.18±3.01) mmol/L比(8.33±2.57)、(8.38±2.52)、(8.45±2.73) mmol/L;(14.56±4.80) mmol/L比(13.15±5.72)、(13.42±4.56)、(13.50±5.17) mmol/L; (7.81±1.98)%比(6.76±1.84)%、(6.79±2.10)%、(6.88±2.43)%; (288.24±78.26)μmol/L比(271.15±75.43)、(273.27±71.25)、(275.56±69.57) μmol/L](P<0.05);HOMA-IR明显下降(2.67±2.65比2.84±2.53、2.98±3.10、3.12±2.57,P<0.05).结论 随着ALT水平的升高,T2DM患者有着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 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

    作者:贾卫国;黄德嘉

    一、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曾有多种不同的名称,包括X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等.目前代谢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获得性的,包括超重或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和饮食中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二是遗传因素,涉及多个基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该综合征是在遗传的背景下,由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集合,其中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腹型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微量白蛋白尿、高凝状态、高半胱氨酸血症等.其中高胰岛素血症与胰岛素抵抗是其中心环节,与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腹性肥胖密切相关.代谢综合征终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周围血管疾病和内皮功能不全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代谢综合征的工作定义是:糖调节减损或糖尿病,和/或胰岛素抵抗,并伴有另外二项或二项以上的成分,如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HDL胆固醇血症、中心性肥胖或微量白蛋白尿.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也提出了一个诊断标准:(1)腹型肥胖:腰围男性>102 cm,女性>88 cm.(2)血脂异常:TG≥3.9 mmol/L,HDL-C男性<1.0 mmol/L,女性<1.3 mmol/L.(3)血压:≥130/85 mm Hg(1 mm Hg=0.133kPa).(4)空腹血糖≥6.1 mmol/L.

  • 培哚普利、辛伐他汀在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治疗中的协同作用

    作者:国献书;吕衡

    在高血压治疗的同时,干预患者检查出来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引起临床医生广泛的关注.本研究对高血压伴有高脂血症患者应用培哚普利、辛伐他汀在降压、调脂治疗中是否存在疗效的相互协同作用进行了探讨.

  • 脉压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多代谢异常的关系

    作者:周慧;胡晓抒;郭志荣;武鸣;孙国祥;张均;周正元;姚才良

    目的 探索脉压水平分布和多代谢异常、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以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的综合防治研究资料,脉压分≥65mmHg和<65mmHg两组,对脉压水平与多代谢异常、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①25岁以上江苏省人群中高脉压率为9.9%;②脉压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平均动脉压、血脂异常、血糖异常显著相关,而且高脉压率随代谢紊乱(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加重呈升高趋势;③一种以上代谢异常者发生高脉压的风险增加.结论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平均动脉压、血脂异常、血糖异常与高脉压有关系,高脉压与多代谢异常、心血管危险因素相伴随.

  • 罗格列酮的药理学研究概况

    作者:郭晓风;李秀丽

    在2型糖尿病进程中存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可导致高血糖、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MA)、炎症、高纤溶状态、脂代谢异常、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病.

  • 心房颤动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逯建华;汤迎春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患,是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自然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为0.77%,至少有800万房颤患者.房颤具有发病率高、传统药物治疗效果差等问题.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海军

    目的: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筛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40例,行问卷调查,对比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良好、差者血糖控制水平、近2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水平良好93人、差者47人,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良好者血糖控制59.14%、一般34.41%、不佳6.45%,优于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者10.64%、53.19%、36.1%,急诊8.60%、门诊16.13%、医疗资源获取例次率24.73%,低于差者19.15%、104.26%、123.40%,心肌梗死4.30%、心衰3.23%、心绞痛37.63%、心血管事件合计发生例次率45.16%,低于差者14.89%、23.40%、93.62%、131.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而言,积极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助于提高血糖控制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进而改善预后。

  • 类风湿关节炎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李明;高文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人群中常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它以关节滑膜慢性、进行性炎症为病理特征,以对称性、进行性及侵蚀性的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RA关节外的表现可以累及全身各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R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国外研究[1]表明,RA患者的心脑血管病(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CVD)发病率远高于一般的人群,并发现RA患者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的增高,并不能完全用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来解释,RA本身的免疫失调和炎症有可能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可能与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协同作用.本文对R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32例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张小平

    高血压是我国居民中患病率高的慢性病,文献报道,我国老年高血压患病率约50%[1].高血压是心血管、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调查发现,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2].因此,对农村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关注心血管剩留风险之高尿酸血症

    作者:薛松维

    1高尿酸血症(HUA)属于广义上的心血管剩余风险之一,是一种不伴其他获得性疾病的尿酸代谢障碍所致的血清尿酸水平增高,或尿酸盐沉积为主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常见无痛风发作,称无症状HUA.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无症状HUA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常与传统的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伴发并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因前些年尚无足够的循证证据显示降低血尿酸水平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所以认为HUA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但近年发表的中国专家共识已将HUA列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阿司匹林对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再认识(下)

    作者:薛松维

    上篇我们回顾了阿司匹林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一级预防的早期研究成果。2004年后,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增多,中国、美国与欧洲各自陆续发表了有关指南:①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小剂量阿司匹林对50岁以上血肌酐中度升高或10年总心血管风险≥20%的高血压患者有益。②2006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脑梗死治疗及预防指南》提出,评估结果获益大于风险者,推荐长期使用阿司匹林75~100mg/d预防心脑血管病事件。③2007年欧洲心脏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指南提出,对高血压无心血管疾病患者,如50岁以上肌酐中度增高或心血管风险增加,则获益大于风险,应考虑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④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提出,心血管风险增加的糖尿病患者,包括30~40岁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应考虑应用阿司匹林;年龄超过40岁或合并以下任何一项危险因素,高血压(>130/80mmHg)、吸烟、血脂异常、心血管病家族史、微量或明显蛋白尿,应使用阿司匹林75~162mg/d作为一级预防措施。⑤2008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抗栓治疗指南》提出,对于伴有中度心脏事件风险的患者要进行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建议给予75~100mg/d。⑥2008年美国《高血压指南JNC 7》指出,血压得到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考虑使用阿司匹林。⑦2008年美国高血压学会指南提出,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一般都应使用阿司匹林(75~162mg/d)抗血小板治疗。⑧200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南提出,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以下任何一项高危因素,年龄>40岁、高血压、血脂异常、蛋白尿或伴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均应使用阿司匹林75~162mg/d一级预防心血管疾病风险。

  • 社区人群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张志凌;朱天刚;边红;张龙方;王雪莲;赵兰;刘琳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社区人群外周动脉粥样硬化(EcAS)的发生、分布规律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社区人群进行外周动脉超声检查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cAS以复合性斑块多见,发生率为46%,其次为单纯性斑块39%,单纯IMT增厚13%,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S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锁骨下动脉(SA)、颈动脉(CA)、股动脉(FA)、腹主动脉(AbAO)和髂总动脉(CIA),分别为70%、66%、53%、52%和48%,SA、CA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AbAO、CIA和FA(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年龄.结论 EcAS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A、CA、FA、AbAO和CIA,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年龄.

  • 白大衣高血压与隐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比较

    作者:刘卫强;杨勇;吴显儒

    目的 比较白大衣高血压与隐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方法 入选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查体人员327例,其中理想血压者157例,隐性高血压患者92例,白大衣高血压78例,所有患者均行心脏、颈动脉超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白大衣高血压组患者空腹血糖及体质量指数高于理想血压组而低于隐性高血压组患者,P<0.01或P<0.05;白大衣高血压组患者诊所测量血压显著高于隐性高血压组及理想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白大衣高血压组左室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IMT显著高于理想血压组而低于隐性高血压组,P<0.01或P<0.05.结论 与理想血压组患者相比,隐性高血压及白大衣高血压组患者均存在显著的靶器官损害,且隐性高血压组较白大衣高血压组严重.

495 条记录 8/25 页 « 12...567891011...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