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磁共振成像杂志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자공진성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8034
  • 国内刊号: 11-590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磁共振成像》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戴建平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三点法非对称回波水脂分离技术的基底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张宇;查云飞;陆雪松;李亮;胡磊;杨仁杰;林苑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编码方向FSE-T2WI和IDEAL FSE-T2WI技术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对于基底动脉管壁显示的效果。材料与方法选择30名磁共振颅脑检查患者,采用不同频率编码方向FSE-T2WI (A/P)、FSE-T2WI (R/L)和IDEAL FSE-T2WI (A/P)3组序列行基底动脉同断面扫描,基底动脉管壁显示情况行4分法评价,并比较3组序列基底动脉的图像质量。结果基底动脉图像质量评分FSE-T2WI (A/P)、FSE-T2WI (R/L)、IDEAL FSE-T2WI (A/P)分别为81分、92分、115分。3种序列基底动脉图像质量两两比较,FSE-T2WI (A/P)和FSE-T2WI (R/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317,P=0.001)。FSE-T2WI (R/L)和IDEAL FSE-T2WI (A/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600,P=0.000)。FSE-T2WI (A/P)和IDEAL FSE-T2WI (A/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540,P=0.000),IDEAL FSE-T2WI (A/P)对于基底动脉管壁结构显示效果好。结论 IDEAL技术能显著消除颅底磁敏感伪影,使基底动脉管壁更清晰显示。

  •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附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汪文胜;方进;周全;陈燕萍;成丽娜;吴静;黄泽春

    目的:探讨CT及MRI对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3例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患者,年龄7~34岁,男2例,女1例;3例均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CT检查;总结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梗阻性脑积水、头痛及神经内分泌紊乱症状。CT及MRI上肿瘤均位于第三脑室,并幕上脑室系统积水、扩张。CT多表现为体积较大的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未见囊变或坏死,钙化少见(仅1例见病灶边缘钙化)。MRI上肿块信号均匀,T1WI均呈低信号, T2WI均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2例呈显著不均匀强化,另1例呈显著均匀强化。病理学表现为肿瘤细胞成簇或散在分布在黏液样基质中,细胞疏密不等。瘤细胞核圆形、类圆形或偏位,染色质呈颗粒或凝块状,细胞核小、深染,核分裂少见,伴微囊形成,无坏死,可有小血管增生。免疫表型示所有瘤细胞均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波形蛋白(vimentin)。结论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影像表现具备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终确诊需要根据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 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胆管结石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曾焕忠;毛家骥;沈君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胆管结石的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54例肝门部胆管癌,年龄28~86岁,中位年龄61岁,男34例,女20例,以MRI或CT上有无合并胆管结石分为两组,合并胆管结石11例(A组),无胆管结石43例(B组)。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两组肿瘤大体分型、Bismuth-Corlette分型、肝叶萎缩及手术后复发情况。结果5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大体分型:A组浸润型3例(27.3%)、肿块型5例(45.4%)、息肉型3例(27.3%);B组浸润型32例(74.4%)、肿块型8例(18.6%)、息肉型3例(7.0%),两组肿瘤大体分型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ismuth-Corlette分型:A组I型2例(18.2%)、II型1例(9.1%)、IIIa型4例(36.3%)、IIIb型2例(18.2%)、IV型2例(18.2%);B组I型3例(7.0%)、II型14例(32.6%)、IIIa型6例(14.0%)、IIIb型10例(23.2%)、IV型10例(23.2%),两组Bismuth-Corlette分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A组2例(18.2%),B组8例(18.6%);肝叶萎缩:A组4例(36.3%),B组15例(34.9%),两组术后复发及肝叶萎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胆管结石更多表现为肿块型和息肉型,肝门部胆管癌有无合并胆管结石在Bismuth-Corlette分型、肝叶萎缩及手术后复发情况上表现相似。

  • 3.0TMR-SWI诊断CT阴性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价值

    作者:李斌;徐志锋;朱彬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CT阴性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优势。材料与方法23例脑外伤CT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DAI患者3 d内行3.0 T MR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l、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IAIR)和SWI,分析比较各序列上脑内轴索损伤病灶检出率和病灶数目的差异性,分析SWI技术指标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的相关性。结果 DAI病灶主要分布于脑灰白质交界区和白质深部。常规TlWI、T2WI、FLAIR和SWI序列对DAI病灶检出率分别为23.8%、32.2%、46.5%和83.8%,而微小出血灶检出数目分别为31、68、103、326;SWI与T1WI、T2WI和FLAIR在病灶检出率和病灶数目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SWI显示的出血性病灶与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呈高度负相关(r=-0.876)。结论与传统序列比较,SWI对DAI出血性病灶的检出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且能很好地反映病情,为DAI早期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更多客观依据。

  • 正常中年人海马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相关参数研究

    作者:赵霞;王剑飞;鞠文萍;樊子健;梁洁;王现亮

    目的:探讨正常中年人海马不同年龄组、不同部位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 )值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海马相关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从社区健康志愿者中选取符合标准者276名,按年龄分3组,A组:壮实期(41~48岁)90名,B组:稳健期(49~55岁)93名,C组:调整期(56~65岁)93名,行常规颅脑MR平扫、双侧海马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测量双侧海马头、体、尾部ADC、FA值,分析不同性别间、左右侧别间、各年龄组间及同年龄组不同部位间各参数的差异及各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ADC、FA值在男女之间、左右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相同部位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A、B组均低于C组(P<0.05),FA值A、B组均高于C组(P<0.05);FA值在同年龄组不同部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在A、B、C组海马头部高于体、尾部(P<0.05)。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813,P<0.05);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113,P<0.05)。结论 DTI能反映正常中年人海马不同部位微环境的变化,为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海马相关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 《磁共振成像》杂志社关于实施质量评审员制度的通知

    作者:

    尊敬的读者:为提高我刊编辑加工和印刷质量,提高杂志学术水平,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加强与读者的紧密联系,我社决定自即日起实施质量评审员制度。

  • 关于开通《磁共振成像》编辑部办公手机微信号的公告

    作者:

  • 关于向《磁共振成像》杂志推荐审稿专家的通知

    作者:

    同行评议制度和杂志社三审定稿制是保障我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制度。自创刊以来,我刊近500位审稿专家(包括编委)为杂志评审稿件提供了详尽的审稿意见,受到了作者的衷心感谢,为杂志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15年1月变更为月刊以来收稿量大幅增加,每位审稿专家的工作量都在上升,为减轻专家们的审稿压力,进一步提高本刊审稿质量,推进期刊国际化进程,培养中青年骨干,根据戴建平主编指导意见,本刊拟遴选一批中青年审稿专家,欢迎符合条件的专家加入审稿队伍。

  • 《磁共振成像》杂志社关于组建通讯员队伍的通知

    作者:

    各有关大学、研究所、医院、协会、学会,相关企业:为更快更广地传播磁共振成像新技术、新成果,更好地弘扬医德医风和先进的医院科室文化,为我国医学磁共振事业发展提供知识积累和文化传承,我社决定组建《磁共振成像》杂志社通讯员队伍,由磁共振成像编辑部管理。通讯员新闻稿经编辑部审核通过,将在磁共振成像官网(www.cjmri.cn)、磁共振成像门户网站(www.chinesemri.com)、磁共振成像传媒公众号(cjmri-media)、磁共振成像编辑部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jmri2010)、磁共振成像杂志社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jmri)及时刊发,并将精选部分新闻稿在《磁共振成像》杂志刊发;重大新闻将由编辑部推送各大新闻报纸及其网站。

  • 烟雾病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王一托;李功杰;杨征

    烟雾病患者脑内低灌注水平随着病程的不同而变化各异,临床医生常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大脑灌注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在临床工作中,评估大脑灌注状态的常用方法为CT灌注成像和磁共振灌注成像,但是这两种方法均存在诱发对比剂过敏的风险。近年来,随着以血氧水平依赖测量为原理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的飞速发展,无创性研究烟雾病患者大脑灌注状态及神经重塑成为可能。本文通过综述BOLD-fMRI技术在烟雾病脑血管反应性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在无创性评估烟雾病血流延迟信息和神经重塑等方面的新进展,为临床医生判断佳手术时机以及评估临床预后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 磁共振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准确定量脂肪含量的应用

    作者:郁伟斌;李跃华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近年来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展趋势,虽然它为良性病变但可以影响到其他慢性肝病的进展,任其发展可能终导致肝脏的衰竭。利用MR成像技术定量分析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H-MRS和mDixon技术作为无创性方法定量诊断脂肪肝,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治疗已经发生脂肪变性的肝细胞使其得以恢复正常。本文就1H-MRS和mDixon技术定量评价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应用作一综述。

  • 磁共振成像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丽华;龚启勇

    抑郁症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随着磁共振序列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抑郁症的诊断、治疗及病理机制研究均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磁共振结构及功能成像在抑郁症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揭示抑郁症潜在病理学基础及其发病机制。

  • 结合峰值检测的前列腺磁共振成像偏移场平滑拟合

    作者:杨雄;詹曙;谢栋栋

    目的:研究前列腺磁共振图像中灰度不均匀现象(偏场)的校正方法。材料与方法从几组前列腺磁共振扫描数据中截取的横断面图像。将真实图像的分段常量特性与偏移场的平滑变化特性表达到图像模型中,构造一个能量函数,通过能量函数的小化实现偏移场评估和组织分割。利用峰值检测技术自动获得能量函数的初始化参数,并用结合三角函数与多项式函数的一组基函数实现对偏移场的平滑拟合。结果定性的实验表明笔者的方法能对前列腺磁共振图像中的偏场现象进行有效的校正。另外通过与其他方法在变化系数、均方根、Jaccard相似度等指标下的定量对比发现,笔者的方法有更好的校正结果。结论结合峰值检测的偏移场校正方法能对前列腺磁共振图像中的灰度不均匀现象有效改善。

  • 磁共振成像中不相干采样模式对点扩散函数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庆;凌永权;邝伟潮;李亚

    压缩感知作为从源头上减少采样数据的新理论,被视为具前景的快速磁共振成像方法。如何准确评价压缩感知磁共振成像的不相干性是设计磁共振不相干采样轨迹的关键。现有不相干评价指标仍然沿用压缩感知的不相干评价指标,忽略了磁共振设备的物理实际,导致压缩感知在磁共振成像应用中出现理论预期与实际性能差距较大的问题,犹如一道“屏障”横亘在压缩感知与磁共振成像之间,制约了压缩感知的性能。本文通过将传输变换点扩散函数(transform point spread function,TPSF)转换为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 PSF),从而建立PSF与采样轨迹直接相关的数学表达式,并给出了采样点的位置对PSF形状影响的关系式,后分别给出了不同采样模式下的PSF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除了PSF的主瓣宽度、旁瓣高度外,旁瓣的分布特征对PSF的影响非常大。

  • 基于静息态功能连接的杏仁核谱聚类研究

    作者:田洪君;高全胜;高军峰;窦顺阳

    目的:研究根据全脑各体素的功能连接模式的相似性,以谱聚类的方式对杏仁核脑区进行分割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通过静息态功能成像,根据特定脑区内各体素全脑功能连接模式的相似性,以谱聚类对杏仁核脑区进行分割。结果右侧中央内侧核(centromedial,CM)亚区分割结果与图谱接近,右侧浅表核(superficial,SF)脑区亚区与谱图相似度较低。聚类组的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信噪比大于70 db的情况下,各子区都保持了近乎与没有加入噪声的结果100%的相似性,在10 db的低信噪比下各区皮尔森相关系数也能保持0.7左右。结论本研究的聚类结果和julich图谱具有高度一致性,表明这一方法在可行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方面也取得了满意结果,相对于传统手动分割方法,本研究的聚类方法简单、高效、可重复性高。

  • 度中心度方法对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人脑功能连接组的研究

    作者:王辉;陈楠;李坤成;段祥攻

    目的:采用图论分析方法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构建并分析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的人脑功能连接组。材料与方法采集10例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和慢性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对照组为10例年龄、性别与患者匹配的健康正常志愿者,分别构建每个被试的人脑功能连接组并计算其DC值,提取3个被试组的高DC值节点分布图,并比较各被试组间DC值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高DC值节点图呈对称分布,位于脑中线后部的楔前叶及后扣带回处、双侧基底节和丘脑;患者分布混乱。与对照组相比,患者亚急性期DC升高的节点位于健侧脑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后部,降低的节点位于患侧DMN前部,慢性期DC升高的节点位于小脑蚓、健侧楔前叶/扣带回后部;患者两时期比较,亚急性期DC升高的节点位于患侧中央前回、颞上回和缘上回,慢性期DC升高的节点位于小脑蚓、健侧小脑半球和患侧楔前叶。结论基于体素水平分析的度中心度方法,能发现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人脑功能连接组的异常,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DKI、DWI预测病灶终转变的对比研究

    作者:孙海珍;张慧;倪红艳;沈文;尹建忠;张顺;朱文珍

    目的:探究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预测急性脑梗死病灶终转变的能力,以便为脑梗死核心区的准确判断提供补充。材料与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病例18例,分别于发病48 h内、30天后进行2次MRI扫描,绘制急性期DWI图、DKI的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参数图与随访T2WI图显示的病灶范围,测量并计算3组图像中的病灶体积。不同参数图像中各体积值之间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评估;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基线DWI、MK图体积与复查 T2WI软化灶体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DWI、MK图与复查T2WI异常区域的体积,经Krustal-Wallis H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819, P>0.05)。随访T2WI的病灶体积(766.3±1406.4) mm3与急性期MK图的病灶体积(905.8±1605.4) mm3呈高度相关(r=0.977,P<0.01),与急性期DWI的病灶体积(1642.5±3296.9) mm3呈中度相关(r=0.548,P<0.05)。结论急性期DKI较DWI与病灶的终坏死灶范围具有更好的相关性,DKI更能准确地预测病灶的终转变。

  • 基于Essen卒中风险评分的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度分层的颈动脉斑块特征研究

    作者:刘碧英;佘德君;戚婉;许亚晔;叶成斌;张宇阳;刘颖

    目的:基于Essen卒中风险评分,利用高分辨MR黑血序列及CE-T1WI比较低风险组与高风险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负荷及成分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一周内行颈动脉3D-TOF成像、高分辨MRI黑血序列及CE-T1WI成像,其中低风险组25例,高风险组16例,并对脑梗死的责任颈动脉进行影像分析,比较低风险组及高风险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负荷及成分的差异。结果(1)低风险组与高风险组患者再发脑梗死、年龄、糖尿病、吸烟及周围血管病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低风险组及高风险组患者的标准化管壁指数、管腔直径、管壁厚度及管腔狭窄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风险组斑块内纤维帽破裂发生率、出血发生率、脂质坏死核心(lipid-rich necrotic core,LRNC)发生率及管腔狭窄率>50%发生率、LRNC面积、LRNC指数及出血面积、出血指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特征存在差异,利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结合高分辨MRI可以对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度进行分层,对具有再发风险的高危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脑卒中再发率。

  • 高分辨率磁共振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管腔形态特征及脑梗死类型

    作者:张雪凤;刘崎;陈士跃;詹茜;彭雯佳;陈录广;田霞;陆建平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两种不同的管腔形态特征及对应脑梗死类型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缺血性脑卒中住院诊断为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1周内行HR-MRI及头颅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观察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管腔形态特征及头颅DWI上脑梗死类型。依照HR-MRI上闭塞管腔的形态学特征将患者分为斑块形成组与非斑块形成组;DWI上脑梗死类型分为单发脑梗死、多发脑梗死、无脑梗死灶。结果44例患者纳入分析,斑块形成组30例,非斑块形成组14例。斑块形成组闭塞位置位于近端16例,远端14例,非斑块形成组闭塞部位为近端13例,远端1例,两组闭塞部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5,χ2=4.99),非斑块形成组闭塞部位多为M1段近端。斑块形成组与非斑块形成组单发性脑梗死分别为11例和5例,多发性梗死分别为15例和2例,无梗死灶分别为4例和7例,两组脑梗死类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χ2=8.29),斑块形成组脑梗死类型多为多发性脑梗死,而非斑块组多为单个脑梗死或无梗死灶。结论高分辨MRI对大脑中动脉闭塞管腔管壁形态特征评价具有重要价值,闭塞管腔内是否有斑块与主干周围有无侧支形成可能是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不同脑梗死类型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磁共振成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