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磁共振成像杂志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자공진성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8034
  • 国内刊号: 11-590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磁共振成像》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戴建平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小儿高原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磁共振表现

    作者:鲍海华;孟莉;谢冬梅

    目的认识小儿高原性心脏病(high altitude heart disease,HAHD)的MRI表现特征,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材料与方法应用GE Vectr 0.5 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对8例来自海拔3500~4500 m、年龄在8个月~2岁之间、临床已确诊的HAHD患儿行心脏MR扫描,采用0.5 T MRI设备自旋回波心电门控技术,以横轴、长轴和短轴为基本层面进行扫描,分别测量患者收缩期右室前壁(right ventricular anterior wall in the systolic,RVAWs)、舒张期右室前壁(right ventricular anterior wall in the diastolic,RVAWd),收缩期左室后壁(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in the systolic,LVPWs)、舒张期左室后壁(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in the diastolic,LVPWd)、收缩期室间隔(interventricular septum systolic, IVSs)和舒张期室间隔(interventricular septum diastolic,IVSd)的厚度,以及肺动脉干内径(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PAD)。同时对6例与患病组相同年龄,生长在相同海平面下的正常小儿行MRI 相同技术扫描观察、测量。结果 MRI显示:(1)8例患儿均示右室壁增厚,其厚度大于或等于左室壁厚度,右室腔及右房腔扩大。RVAWs为(7.35±0.84) mm,RVAWd为(5.31±1.05) mm。正常组小儿的RVAWs为(3.58±0.02) mm,RVAWd为(1.98±0.12) mm。(2)8例患儿的LVPWs为(6.18±0.69) mm,LVPWd为(4.08±0.83) mm,其中1例患儿同时伴左室壁和室间隔增厚,LVAWd为6 mm。正常组小儿的LVAWd为(3.68±0.30) mm。(3)8例患儿室间隔平直或向左心室侧突出,IVSs为(4.74±1.29) mm,IVSd为(3.45±0.89) mm。室间隔增厚患儿的IVSd为5.6 mm。正常组小儿的IVSd为(3.17±0.46) mm。(4)8例患儿肺动脉干均扩张,PAD为(17.0±1.3) mm,而左右肺动脉增粗或正常表现。正常组小儿的PAD为(12.15±0.51) mm。结论右心室肥大和肺动脉扩张是小儿高原性心脏病的主要MRI 表现,少数患者可出现左室肥厚和室间隔增厚。

  • MRI、超声显像在乳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巍;李建民;潘小明;张晖;梁婷;梁海云;陆伟;王大成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超声(ultrasound,US)显像评价乳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结节患者20例共41个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前分别行US和MRI检查,观察结节的位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血流分布及造影增强等情况,超声引导定位,精确地将微波电极穿入结节内行微波消融,治疗后利用MRI和US显像判断消融治疗的效果。结果消融治疗前后结节平均大小分别为(17.5±5.6) mm和(15.9±6.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2,P=0.012)。消融治疗前,灰阶超声结节表现为低回声,边界多清楚(83%);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和MRI增强扫描显示结节内均有不同程度增强。消融治疗后,灰阶超声显示原结节区域呈不均匀高回声,边界不清;CEUS检查结节呈无增强35个(85%),结节边缘少量星点状增强6个,经再次消融治疗后结节内无增强;MRI显示结节内均呈无增强,消融区域周边见水肿带。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消融区呈凝固样坏死。结论 MRI有助于全面了解结节的大小、空间结构及血流分布;US显像术前了解结节情况,实时引导和监测消融过程,两者联合应用对制定正确的消融策略和远期疗效的评价有重要作用。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灰质体积变化的磁共振形态学研究

    作者:郭林英;朱文珍;田甜;杨时骐;覃媛媛;汤翔宇;王剑;张巨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检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是否存在灰质体积改变,探索中枢神经系统在其疼痛处理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对19例右侧三叉神经痛患者和22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磁共振三维T1结构像扫描(3D-T1BRAVO),应用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检测三叉神经痛患者全脑灰质体积的变化,探索各变化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区在疼痛处理中的作用,并分别分析其体积变化与疼痛程度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左侧前扣带回灰质体积明显减少;右侧额上回、右侧岛叶、右侧壳核、双侧小脑前叶灰质体积明显增加,左侧前扣带回体积变化与疼痛病程呈负相关性。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灰质体积变化,左侧前扣带回体积与疼痛病程呈负相关性,这些存在差异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的形成及慢性状态的维持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提示探索三叉神经痛的中枢处理机制有益于新的治疗方法的研发。

  • 小儿感染后急性小脑共济失调临床影像特点及其相关分析

    作者:索凌云;李莉;李静;陈涛;张雷;王晓虎;任慧鹏;任转琴

    目的初步探讨小儿感染后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30例小儿感染后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30例患儿均表现为小脑齿状核对称性长T2信号,18例为单纯小脑齿状核病变,其余12例合并桥脑背侧-小脑上脚-上髓帆、大脑脚、延髓、颈髓及基底节长T2信号。其中以小脑齿状病变发生率高、具有特征性,与其他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脑症状出现至初查/复查MRI的时间<3 d者,患儿临床症状重,颅内病灶范围广,多部位累及;3~5d者,症状好转,齿状核病灶范围缩小;6~9d者,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齿状核病灶消失或回缩至第四脑室旁;>9d者,患儿临床症状痊愈或明显好转,颅内病灶消失。总体呈正向相关,且病灶的消失早于临床症状、体征。结论小儿感染后急性小脑共济失调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能够为疾病诊断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磁共振神经成像在外周神经鞘膜瘤的应用研究

    作者:吕银章;翟恒;孔祥泉;柳曦;刘定西

    目的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对外周神经鞘膜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鞘膜瘤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常规成像和结合短TI反转恢复时间成像(3D-STIR)增强序列扫描。分析和评价3D-STIR增强扫描序列对外周神经鞘膜瘤诊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比较常规MRI成像及3D-STIR序列增强扫描对外周神经鞘膜瘤诊断的征象和价值。结果27例外周神经鞘膜瘤患者,磁共振常规成像可以显示病灶的部位、数目、形态、体积、信号特征。3D-STIR增强扫描序列上均可清晰显示周围神经走行及病变同周围神经关系。结论磁共振常规序列及3D-STIR增强扫描序列对外周神经鞘膜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与病理对照

    作者:韩引萍;张玉婷;刘建莉;张学凌;周俊林

    目的对比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周细胞瘤18例,孤立性纤维瘤10例,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其影像征象进行对照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血管周细胞瘤与孤立性纤维瘤在与附着硬膜的关系、硬膜尾征征象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形态、T2WI信号、囊变坏死及出血、瘤周水肿、骨质破坏及强化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肿瘤形态多呈分叶状、不规则形, T2WI等高信号,囊变坏死及出血多见,瘤周水肿较明显,颅骨破坏可见,增强后明显强化;后者肿瘤形态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T2WI有低信号区,囊变坏死及出血少见,瘤周水肿轻,无颅骨破坏,增强后明显强化,并有延迟强化。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孤立性纤维瘤影像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 磁共振灌注成像定量评估儿童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王一托;韩聪;左智炜;邢旭东;乔鹏岗;李功杰

    目的利用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定量分析儿童烟雾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与传统脑血管造影之间的关系,评估首次血管重建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儿童烟雾病患者(5~15岁,平均9.88岁)血管重建术前及首次术后(平均间隔4.08个月)MR-PWI参数,包括局部达峰时间(regional time to peak,rTTP)、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lfow,rCBF)、局部平均血流通过时间(regional mean transit time, rMTT)及每侧大脑半球(共32侧)的铃木分期(Suzuki Stages)情况,并与临床预后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MR-PWI参数变化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PWI参数变化情况与临床预后的关系,MR-PWI参数与铃木分期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水准:P<0.05。结果儿童烟雾病患者早期血流灌注变化与铃木分期相关,当疾病进展至Ⅱ期以上时,灌注参数变化与铃木分期不相匹配;血管重建术后,rTTP较术前显著缩短,而rCBV、rCBF、rMTT变化无统计学差异;rTTP的变化情况与不同的临床效果相关。结论利用磁共振灌注扫描可以定量评估儿童烟雾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及血管重建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且由于其无辐射与简便易行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 成人烟雾病患者不同分期脑内缺血性病变MRI特点

    作者:乔鹏岗;韩聪;左智炜;王一托;邢旭东;钱天翼;李功杰

    目的分析不同分期烟雾病患者脑内缺血性病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成人烟雾病患者174侧受累大脑半球脑内缺血病灶分布特点,进行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评分,并比较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分期的相关性。结果174侧受累大脑半球Ⅰ期6侧,Ⅱ期26侧,Ⅲ期23侧,Ⅳ期50侧,Ⅴ期49侧,Ⅵ期20侧;其中156侧大脑半球出现缺血病灶,114侧大脑半球缺血病灶仅累及皮层下组织,42侧大脑半球缺血病灶累及皮层,145侧大脑半球缺血灶仅累及前循环,11侧大脑半球缺血病灶累及后循环;174侧受累大脑半球CVA评分0分18侧,1分74侧,2分40侧,3分42侧。随着血管造影分期的进展,脑内缺血病灶由皮层下区域逐渐累及皮层(r=0.32859,P<0.0001),且缺血病灶CVA评分逐渐增加(r=0.30375,P<0.0001)。结论成人烟雾病患者脑内缺血病灶的分布模式和病灶大小随着病情进展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了解该特点对烟雾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老年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脑微出血发生与分布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廖云杰;柳茵;李万猛;陈蓓;王维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在老年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amic attack,TIA)患者中的发生及分布,初步明确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临床诊断为短暂性缺血发作老年患者共182名,分别对其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资料进行登记评估。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诊断及其合并症、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评分(IADL评分)、血液生化检查;MRI资料评估包括CMB是否存在,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脑室旁高信号(periventricularhighsignal,PVH)、深部脑白质高信号(deep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DWMH)的程度和分布;然后通过统计学来分析CMB发生与分布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CMB(-)相比,CMB(+)组TIA患者既往缺血性中风史阳性者所占比例更高,其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低、而平均年龄、LI数目、PVH及DWMH分级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 IADL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MB(+)分布:CMB弥漫型组中LI及DWMH明显高于脑叶组及深部结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之间的HDL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脑叶型CMB发生相关危险因素为严重PVH(OR=7.01);深部结构CMB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OR=6.80);而与弥漫型CMB发生相关危险因素为LI数目及DWMH(OR=9.4;OR=7.88)。结论 CMB的发生与分布与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年龄、LI数目、PVH及DWMH分级及TG有关,有助于CMB的诊断和治疗。

  •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邢征宇;高阳

    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腹部脏器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多,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RI,DCE-MRI)作为功能成像也逐渐应用于肾脏疾病。平扫MRI对病灶形态及成分显示较佳,并主要以此作为定性依据。DCE-MRI以平扫MRI为基础,在补充疾病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肾癌不同类型的平扫MRI特征表现及其缺点进行简单描述,并通过DCE-MRI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和定量分析对肾癌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中着重对DCE-MRI定量分析的原理、后处理以及在肾癌的临床应用进行介绍。

  • 慢性高原病对心脏的结构、功能影响及磁共振在心脏改变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谢冬梅;鲍海华

    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是一种以红细胞过度增多,进而累及多系统的疾病,其中循环系统是重要系统之一,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因而有着其独特的重要地位。磁共振成像因其独有的高分辨率、无创、可重复、多参数成像等优势,在CMS患者心脏改变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及重要意义,本文就CMS患者心脏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磁共振成像在CMS患者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IDEAL-IQ定量评价兔糖尿病模型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胡磊;查云飞;林苑;邢栋;龚威;王克军;闫力永;王娇

    目的探索定量非对称回波的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quantitation sequence,IDEAL-IQ)定量评估兔糖尿病模型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12只3月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6)和对照组(n=6)。用四氧嘧啶对糖尿病组造模,在造模成功后各时间点(0、4、8、12、16周),对糖尿病组及对照组行腰椎矢状位T1WI、T2WI、IDEAL-IQ检查。在IDEAL-IQ脂肪分数图像测量兴趣区内脂肪含量比值;在16周处死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大白兔,取腰3~7椎体做HE染色脂肪细胞计数;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兔各时间点的脂肪含量比值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16周实验组和对照组IDEAL-IQ测量腰椎体脂肪比参数与HE切片镜下脂肪细胞计数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6周实验组兔腰椎常规矢状位T1WI和T2WI显示诸腰椎椎体信号轻度增高。常规HE染色显示,16周糖尿病组兔椎体终板下骨髓腔脂肪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骨髓细胞明显减少。糖尿病组各时间节点椎体骨髓的脂肪含量比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50.387,P<0.01),对照组各时间点脂肪含量比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F=1.477,P>0.05);16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椎体骨髓脂肪含量比值(F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26,P<0.01);IDEAL-IQ测量椎体脂肪含量比与脂肪细胞计数高度正相关关系(r=0.925,P<0.05)。结论 IDEAL-IQ定量评估兔糖尿病模型椎体骨髓脂肪含量是可行的。

  • 瘤样炎性脱髓鞘病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

    作者:李红英

    目的探讨脑内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对8例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MR影像学特点。结果 MRI显示8例局灶性、类似肿块样病灶,片状长T1长T2信号灶。钆喷酸葡甲胺(gadolinium 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增强病灶不同程度强化。2例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4例不完整环形或开口样增强,2例片状增强。发病早期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相呈稍高信号。6例患者经类固醇保守治疗4周后,复查颅脑MR病变缩小,无明显异常强化。2例因术前误诊手术治疗确诊。结论 MRI检查对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征性,能监测病变的转归情况。

  • 前颅窝底小脑组织异位影像表现一例

    作者:李松涛;汪文胜;成丽娜;黄泽春

    病史:患者,男,6岁11个月。发现易疲倦6年余,于2009年9月21日入院。患者于出生后家人发现活动相对较少,容易疲倦。上幼儿园时会不定时出现上课易睡着现象,但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四肢抽搐等症状。查体:神志清楚,语言留利,智力正常。左眼睑略有下垂,双眼视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向活动良好。嗅觉正常。心肺及腹部均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实验室各项检查未见异常。

  • 前颅窝脑膜孤立性纤维瘤一例

    作者:杨淑辉;杨家斐;邢新博;胡明艳

    患者,女,15岁,我院住院病人,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不清,当时摔倒在地,双眼上翻、四肢强直抽搐发作,持续约半小时,无口吐白沫、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后曾再次发作2次,持续时间较前缩短,发作后可自行缓解。曾在厦门莲花医院做过头颅CT平扫检查,福建省立医院做过MR平扫+增强扫描检查,入我院后未做相关影像检查。

  • 超极化磁共振波谱的原理和应用

    作者:齐海云;张晓璐;徐雅芳;文建国;许予明;程敬亮;Albert P. Chen;Lotte Bonde Bertelsen;Steffen Ringgaard;Christoffer Laustsen;Hans St?dkilde-J?rgensen

    通过动态核极化(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DNP)的方法使原子核自旋极化达到热平衡之上来增强分子磁共振10,000倍以上的信号,这一过程称为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HP)。溶解性DNP允许超极化分子以液体形式转移至生物体内,可实时观测体内的生物灌注、代谢产物的运输和代谢反应。该技术的发明克服了传统磁共振信号低,不能实时监测体内代谢过程的缺点。本文旨在介绍动态核极化的定义和技术、常用的超极化生物探针、超极化磁共振波谱图像的结果分析以及初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结果。

  • 《磁共振成像》杂志2015年第6卷总目次

    作者: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