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중화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848
  • 国内刊号: 32-182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72
  • 曾用名: 中国核医学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黄钢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99Tcm-BW250/183骨髓免疫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增礼;吴锦昌;石怡珍;唐军

    目的 探讨99Tcm-抗粒细胞单抗BW250/183骨髓免疫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14例疑有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接受了99Tcm-BW250/183骨髓免疫显像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并与X线和(或)MRI比较。结果 骨髓免疫显像在4例骨转移患者中新发现骨显像未发现的病变部位8个;6例骨转移患者存在外周骨髓扩张;骨髓免疫显像和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0%和100%,特异性分别为100%和25%,准确性分别为 92.9%和78.5%。结论 99Tcm-BW250/183 骨髓免疫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骨骼孤立病灶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131I治疗过程中外周血象变化

    作者:余永利;朱瑞森;季鸿;罗全勇;马寄晓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治疗过程中131I累积剂量对骨髓抑制的影响。 方法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77例,随访时分别测其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观察不同性别、年龄、131I累积治疗剂量、肿瘤病理类型以及转移时外周血象的变化,同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性别对WBC和PLT影响不大(FW=0.399和FP=0.903,P均>0.05),但女性RBC和Hb明显低于男性(FR=25.217和FH=30.895,P均<0.01);年龄、肿瘤病理类型以及转移状况对血象变化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各131I累积治疗剂量组血象均值都在正常范围内,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而且血象的变化与131I累积治疗剂量间呈线性关系,随着131I累积治疗剂量的增加,血象呈降低趋势。结论 131I累积治疗剂量对骨髓抑制有一定的影响,其外围血象的变化与131I累积治疗剂量呈负相关。

  • 99Tcm-PPM及99Tcm-MIBI肺显像诊断原发性肺癌

    作者:孙新;孙玉鹗;王钰琦;张锦明

    目的 探讨99Tcm-培普利欧霉素(PPM)及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肺显像诊断原发性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8例临床诊断肺肿瘤患者进行99Tcm-PPM及99Tcm-MIBI肺肿瘤显像并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与良性病变对99Tcm-PPM及99Tcm-MIBI的摄取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肺癌晚期显像摄取比值(T/NT,-s)作为判断良恶性阈值,99Tcm-PPM及99Tcm-MIBI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准确性分别为90%、89.3%和80%、82.1%,两者结合显像阳性率为95%。病灶对放射性药物的摄取与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99Tcm-PPM及99Tcm-MIBI肺显像对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肺癌的阳性检出率,单独使用99Tcm-PPM优于99Tcm-MIBI。

  • 131I-BAC5和CT-BAC5联合应用对鼻咽癌CNE-2细胞微球的作用

    作者:赵永胜;杨惠玲;樊卫;肖锡宾;张昌卿;余清声;刘长征

    笔者利用体外培养的鼻咽癌(NPC)多细胞微球模拟体内实体瘤环境,观察抗NPC单克隆抗体(McAb) BAC5与中华眼镜蛇膜毒素(CT)及131I偶联物对体外培养NPC CNE2细胞微球的抑制或破坏作用,旨在为NPC的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材料与方法  1.McAb制备。McAb BAC5为小鼠IgG1亚型,由腹水抗体经正辛酸-硫酸铵盐析法粗提后,经离子交换法层析制得[1]。  2.CT。由广州医学院蛇毒研究所提供。  3.碘标记物的制备。BAC5和小鼠IgG的131I标记用氯胺-T法,125I-CT的制备用Iodogen法,标记物的纯化用Sephadex G-25柱层析法,纸层析法测其放射化学纯度>95%。  4.BAC5和125I-CT的偶联。利用异型双功能偶联剂3-(2-吡啶乙基)丙酸-N-琥珀酰亚胺酯(SPDP,Sigma产品),参照文献[2],将2个蛋白质分子偶联制备125I-CT-BAC5,经Sephadex G-100柱层析纯化,以SDS-PAGE和放射自显影分析其纯度。  5.CNE-2细胞微球的培养。根据Chen等[3]报道的方法,将CNE-2细胞制成1 000个细胞/5 mL RPMI 1640完全培养液,加入用质量分数0.75%琼脂糖铺底的6孔培养板中,连续培养10 d,待微球长到300 μm时,全部吸到一带盖的消毒离心管中,自然沉降,去上清,再加5 mL培养液轻轻将沉底吹起,再自然沉降,去上清,以5 mL培养液将沉底轻轻吸到一培养皿中,用吸管挑取大小接近、较圆的微球,放到质量分数0.75%琼脂糖铺底的24孔培养液中,每孔5个,继续培养至400 μm左右。  6.治疗实验。每组5个微球,加0.6 mL培养基,0.4 mL治疗液。①对照组:自然生长微球,生理盐水0.4 mL;125I-CT组:8.6×10-7 mol/L; 131 I-mIgG组:1.11×1010 Bq/L;②131I-BAC5组:1.11×1010 Bq/L;③125I-CT-BAC5组:CT含量8.6×10-7 mol/L;④联合治疗组:125I-CT-BAC5 8.6×10-7 mol/L+ 131 I-BAC5 11.1 GBq/L。治疗24 h后更换新鲜培养液,每3 d更换1次。  7.疗效观察。用倒置显微镜测量微球直径,在治疗时及治疗后每天测量微球的直径,不断观察微球形态结构的变化,根据微球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短径2×长径/2,绘制治疗天数与体积比曲线,即days-V/V0微球生长曲线(V0为治疗前微球的平均体积,V为某实验点微球的平均体积)。  8.微球放射性摄取量。在微球培养液中给药,2 h后用吸管将各组的微球吸出(自然生长对照组除外),用培养基洗涤后,移到带盖的试管中,在γ计数器上测量,然后放回原培养孔,给药24 h后重复测量1次。

  • 血清Tg测定和131I显像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随访

    作者:罗加;李建国;陈显煜;李小放;任邦明;段东;彭志平;陈婉蓉;王润华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和131I显像是判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和131I治疗后有无复发及转移的重要手段[1,2]。但2种方法预测疾病的变化存在某些差异[3-6]。本研究对82例DTC的Tg测定结果及131I显像结果进行分析,并筛选建立DTC随访中Tg测定的正常分界值,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受检对象。正常对照组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4.2岁,均无甲状腺肿大与甲状腺病史,甲状腺功能正常。DTC患者组82例,男18例,女64例,其中乳头状甲状腺癌59例,滤泡状甲状腺癌23例,年龄12~73岁,平均41.5岁,均行甲状腺次全切或部分切除,并行131I去除残余甲状腺或治疗转移灶。服131I后随访时间1~17年,平均4.5年。均给予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用量达到TSH≤正常值)。82例患者中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确诊有局部复发或淋巴、肺、骨等处转移者48例。  2. 血清Tg测定。选择血清中无Tg抗体的患者,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每隔6~12个月检测1次,检测前停服左旋甲状腺素片4周以上,Tg RIA试剂盒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按常规方法测定Tg灵敏度为2 μg/L,结果以±s表示,不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Tg升高的复发患者以首次Tg升高时的测定值纳入统计。对48例复发或转移的DTC和34例无复发或转移的DTC患者血清Tg分布与出现频率进行分析比较,采用界值特征曲线(ROC)选择佳正常分界值[7]。  3. 131 I显像。患者每年至少1次颈部或胸部诊断剂量的131I(111~185 MBq)显像。对Tg升高或临床其他检测提示有复发或转移者,给予治疗剂量131I 1 850~7 400 MBq后3~7 d加做全身或骨显像。寻找转移灶或复发灶在停止替代治疗后4周进行。另外对11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前诊断剂量131I和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比较。131I显像范围包括全身各部前位和后位,显像仪器为国产γ相机和Siemens Diacam SPECT仪。

  • 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致唾液腺功能障碍一例

    作者:蔡斯俏;刘红;管昌田

    患者,女,66岁,1974年发现颈部包块,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结果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Ⅱ级)。1994年复发,行第2次切除。1996年10月再次就诊,因双侧甲状腺及峡部有功能性甲状腺组织残留,给予131I 3.7 GBq 1次口服,以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服后嘱患者多饮水,含服维生素C片,嚼口香糖及进食酸性饮料,以促进131I从唾液腺中排出,1周后开始用甲状腺片替代治疗。1998年5月来院复查,131I全身扫描发现仍有残余甲状腺组织;骨扫描发现腰椎及髋骨有转移灶,又1次口服131I 7.4 GBq,其他处理同第1次。1999年10月患者因口腔干燥、食干性食物吞咽困难前来就诊。经询问病史及复习既往病历记录,患者在131I治疗前无唾液腺病史,2次服131I后开始3 d,有轻度唾液腺疼痛、肿胀,1周后自行缓解消失。首次服131I后4个月便出现口腔干燥,但症状较轻,因未意识到与131I治疗的关系,故第2次131I治疗时未诉及有关症状,亦未作相关检查。第2次131I治疗后,口腔干燥逐渐加重,自1998年10月以来,需随身携带水瓶饮水以湿润口腔。患者自述前后2次口服131I后均未按医嘱多饮水等。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头颅五官正常,两腮及颌下区无肿胀、压痛,唾液腺开口无红肿,未扪及涎石,分泌物清亮,量少,颈前部见一手术瘢痕,未扪及甲状腺组织,心、肺、腹、四肢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99Tcm唾液腺显像:双侧腮下腺、颌下腺摄取明显降低,时间-放射性曲线呈低水平延长线,15 min以后未见排泄,给酸刺激后除右颌下腺曲线稍有降低外,其余腺体无反应,口腔放射性低。结论:唾液腺功能严重受损。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前后及术后半年99Tcm-MIBI心肌断层显像定量分析

    作者:刘良福;尹传贵;刘键;李新华;张守荣;王铁;胡大一;贾三庆

    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可用于治疗冠心病 (CAD),但远期再狭窄率高达10%~30%,且90%发生于植入后半年内[1,2]。用无创伤定量检查技术进行术前病例筛选、术后疗效评价和远期效果随访很有必要。本研究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半年分别做静息、潘生丁负荷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3,4],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以 探讨SPECT的临床价值。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51例CAD患者,男43例,女8例, 年龄34~79岁,平均(58.69±9.72)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CAD心肌缺血28例。累及病变血管58支,分别为左前降支32支 (55.77%),右冠状动脉18支 (31.10%),左回旋支8支 (13.79%),其中7例为双支病变,病变血管直径平均(3.10±0.54) mm,病变血管面积(7.72±2.87) mm2,病变血管狭窄直径百分比(76.16±18.95)%, 病变血管狭窄面积百分比(90.37±10.47)%, 均植入冠脉支架。  2.方法。采用Sopha Gammatoma II SPECT仪,平均注入99Tcm-MIBI 740 MBq,对冠脉支架植入前后1周 (51例),植入后半年 (21例) 分别做静息、潘生丁负荷 (按体重0.56 mg/kg) SPECT检查,共计172人次。其中:术前静息SPECT 50例、潘生丁负荷23例;术后1周静息SPECT 45例、潘生丁负荷25例;术后半年静息SPECT 21例,潘生丁负荷8例,采用四片定量求积分析法[5]。取左心室长轴图像,从左心室基底到心尖部将其横断为4个相同厚度的短轴片断,取同一患者植入支架前后不同时间自身对照,以术前灌注缺损大值和术后改善为明显的同一部位、同一断层进行对比。在左心室短轴片断上定出左心室中心,以此向外每 6°引出1条射线,共60条,用计算机自动勾划术前术后灌注缺损程度和灌注缺损范围(面积),并以不同颜色确定边界,计算每条射线的平均计数,以其中高平均计数射线为100%,其他射线计数与之相比,进行归一化,求出60条射线的放射性比值,以此为纵坐标,心室弧度为横坐标,绘出圆周剖面曲线坐标图,患者曲线在纵坐标轴上<80%为心肌血流灌注异常(灌注缺损>20%);在横坐标轴上,心肌灌注缺损面积>20%为异常。同一患者在同一部位、同一断层上,术前术后各操作10次,进行定量分析,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其变异系数为6%。

  • 核素显像评价冠心病患者PTCA疗效

    作者:魏玲格;杨新毅;王鹏;张秀梅;杨景涛;李巨山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31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男25例,女6例,年龄(36~78,平均57.6±3.5)岁。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4例。术前均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示1支血管病变22例,2支血管病变9例,管腔狭窄≥75%。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前壁组8例,前间壁组6例,下壁+后壁组12例,前壁+下壁组5例。均经PTCA治疗并同时放入支架,术前未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失败。  二、仪器和方法。  1.仪器为Sophy DST双探头SPECT仪,配平行孔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MIBI药盒由北京师范大学提供,99Tcm发生器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99Tcm-MIBI标记率>90%。  2.心肌显像。患者于PTCA术前、术后1~2周内分别进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于安静状态下静脉注射99Tcm-MIBI 740 MBq,1.5 h后从右前斜45°~左后斜45°采集图像,步进5.6°/30 s,矩阵64×64,放大倍数1.0,采集32帧,经Hann滤波、层厚1像素重建心脏断层图像。采用极坐标靶心图进行定量分析,在放射性稀疏缺损区勾划不规则感兴趣区(ROI),勾划时图像色标自下而上分成25个色阶,每个色阶表示放射性计数差为4%,由2位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将自上而下连续下降8个色阶(32%)定为缺血边界,并分别测定其像素值,以心肌病变区像素值占左室表面积总像素值的百分比判断心肌病变面积的变化。治疗前、后放射性分布由缺损及稀疏恢复至正常、缺损区及(或)稀疏区缩小或从缺损变为稀疏者为有效;放射性缺损及(或)稀疏区无改变者为无效。  3.核素心室显像。患者于PTCA术前、术后1~2周内分别进行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采用99Tcm体内标记红细胞法,静息状态静脉注射20 mg亚锡焦磷酸盐,30 min后注入99TcmO-4 740 MBq,5~10 min后进行图像采集。患者取仰卧位,从左前斜30°~70°,采集32帧/R-R间期,矩阵64×64,采集完成后计算PTCA术前、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峰充盈率(PFR,EDV/s)和左室峰充盈时间(TPFR)。

  • 99Tcm-MIBI评价缺血预适应心肌的实验研究

    作者:詹慧明;裴著果;黄钢

    目的 研究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评价缺血预适应心肌的可行性。方法 将离体灌注大鼠心脏随机分为正常组(N)、缺血组(IS)和缺血预适应组(IP)。监测99Tcm-MIBI摄取相和洗脱相心肌放射性变化,同时测定心肌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LP)渗漏,离体灌注结束测定单位质量心肌99Tcm-MIBI滞留率,采用三苯硝基四唑蓝(TTC)染色法判断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N、IS、IP组心肌99Tcm-MIBI摄取率(min-1)分别为(388±40)、(186±33)和(325±44);30 min内心肌洗脱率分别为(5.13±0.88)%、(8.88±0.95)%和(6.67±0.87)%;单位质量心肌99Tcm-MIBI滞留率(103*min-1)分别为(344±17)、(158±23)和(277±50),IS和IP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IP组心肌梗死面积小于IS组[分别为(10.7±3.7)%和(23.8±8.6)%,P<0.001],LDH渗漏量IP组低于IS组[分别为(64.6±26.0)和(101.8±32.0) U/L,P<0.001],ALP渗漏量IP组亦低于IS组[分别为(14.4±6.0)和(24.5±10.0) U/L,P<0.05]。结论 IP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细胞酶渗漏;心肌99Tcm-MIBI的动力学参数可作为评价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有效指标。

  • 90Sr敷贴治疗女性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体会

    作者:康立久;陶立平;路长巨;宋继荣;芮东红;杨春;吕玉昌

    外阴白色病变系指一组女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慢性疾病。对症治疗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根除病理改变,且该病复发率高(包括手术切除病变组织)。笔者采用90 Sr敷贴器对该病进行放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方法和结果  1.一般资料。女性外阴白色病变患者131例,年龄9~69岁,病程0.5~36年,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病理检查确诊。90Sr治疗前均行其他治疗。  2.仪器与方法。仪器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生产的90Sr敷贴器。采用“适量、间隔、多次、对症调整敷贴剂量”的治疗方法。首次敷贴剂量根据个体差异及病情而定,2次治疗之间间隔20~25 d,并根据疗效调整即将实施的敷贴剂量。治疗时,将患者按临床特征分成色素脱失组和皮肤、粘膜增厚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2 mm厚的胶皮将病灶周围的正常皮肤、粘膜防护起来,然后用90Sr敷贴器对病灶进行放射治疗。敷贴器用一次性无菌塑料薄膜包好,以防污染及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首次敷贴剂量色素脱失组为8~10 Gy,皮肤、粘膜增厚组为10~12 Gy。放疗全过程均用敷贴器将高出粘膜表面增生变厚的病变组织用力压平、压薄,使其控制在β射线的高效射程之内。这是能否尽快清除病变组织的关键,也是预防和中止病灶深层增生细胞继续增殖和发展的有效手段。  局部对β射线过于敏感、反应强烈,出现水肿、渗出、有破溃倾向,有灼热感、瘙痒加剧,出现放疗前没有过的疼痛,2次治疗间隔天数未达到要求,上次给药剂量相对偏大者,应暂停放疗或适当减量,并酌情在局部涂抹一层保护性药物,以免损伤发展或再次敷贴后由于累积量过大造成局部严重的放射损伤,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对于那些对β射线不敏感,体征和病变无明显改善,治疗间隔天数超过25 d,敷贴剂量相对偏小者,要增加剂量。增减剂量以吸收剂量为2~4 Gy,敷贴5~7次,总剂量40~70 Gy为准,这样基本可达治愈目的。

  • 99Tcm-octreotide体外受体结合法及其结合特性研究

    作者:武鸿文;管昌田

    直接标记法制备99Tcm-octreotide 已获得成功[1],但标记过程的化学处理有可能影响受体结合特性,因此,笔者进行了体外细胞膜放射受体分析研究,以便为临床受体显像提供实验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膜受体结合方法学研究。99Tcm-octreotide纯化后放化纯为93.8%,放射性比活度649 TBq/mol[1],采用Wistar大鼠脑皮质细胞膜进行体外受体结合分析,其制备方法参照文献[2],有改进。细胞膜蛋白质质量浓度为0.32 g/L。按照体外放射受体分析的一般流程,首先进行大结合活性测定,取定量99Tcm-octreotide 5×10-7 mol/L,细胞膜量逐级增加,直到过量,进行结合反应,以滤膜放射性总结合TB(放射性计数)与加入99 Tcm-octreotide量T(放射性计数)的比值得大结合率,即为99Tcm-octreotide的大结合活性。其次以大结合率为标准,分别改变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温时间、细胞膜和标记肽用量、分离条件等相关因素,按照受体分析流程进行分离和测定,以确定细胞膜受体结合反应的佳条件。后通过观察同一细胞膜在同一次结合实验中的变异系数CV1(n=5组)和同一细胞膜在不同天进行结合实验的变异系数CV2(n=5次),研究佳结合反应条件的可重复性。非特异性结合(NSB)包括细胞膜组织本身的NSB(采用竞争抑制曲线法)和实验材料(滤膜、试管等)的NSB。  2.受体结合特性研究。①饱和实验:TB组测定,在系列试管中依次加入细胞膜60 μL,标记肽(1~10)×10-7 mol/L,级差1×10-7 mol/L。NSB组测定,在系列试管中除上述试剂外,每管还须加入octreotide 2 μg,使细胞膜受体特异性结合受到充分抑制。两组试管均用含0.5% BSA Tris缓冲液补足至200 μL,25 ℃保温90 min,快速通过滤膜终止结合反应,测滤膜放射性即为TB或NSB,后求得亲和常数KD和受体大结合容量Bmax。②竞争抑制实验:在系列试管中依次加入细胞膜60 μL,标记肽5×10-7 mol/L, 非标记肽量10-12~10-5mol/L,级差10-1 mol/L,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结合并终止反应。③对照物99Tcm-oxytocin体外结合实验: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 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α、TNFα和CA125的联合检测

    作者:夏志军;张淑兰;周卓

    一、资料与方法  1. 对象。对照组为30例健康女性,年龄22~48岁。选取1998年7月~1999年8月间在本科收治的卵巢癌患者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各3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卵巢癌中浆液性囊腺癌16例,粘液性囊腺癌11例,混合性上皮癌3例。3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中浆液性囊肿21例,粘液性囊肿9例。2组患者未合并其他感染。术前未经任何治疗时行上述3项指标检测。  2. 检测方法。TGFα放免试剂盒为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产品,TNFα放免试剂盒为Sigma公司产品,CA125免疫组化试剂盒为Centocor公司产品。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二、结果与讨论    测定结果见表1。卵巢癌中28例TGFα、TNFα均升高;2例(病理检查均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Ⅲ、Ⅳ期各1例)TGFα升高显著(分别为18.05和18.87 ng/L),而TNFα却升高不明显(分别为4.05和3.87 μg/L),此2例患者在上皮性卵巢癌COX模型预后评估因素及术后治疗相同的情况下,短期内(不足3个月)即出现腹水、贫血、纳差等恶病质状态,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7个月死亡。而另28例病程较平稳,出现腹水早为8个月。  TGFα和TNFα在同一个体肿瘤中表达水平的消涨,可反映机体与肿瘤相互斗争的情况,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肿瘤患者的预后判断可提供客观依据。82%的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浓度增高[1],其阳性检出率文献报道不一。

  • 99 TcmO-4甲状腺显像和“分离现象"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拓;温必辉;黄汝新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男7例,女23例,平均年龄32(20~48)岁,均无内分泌疾病。实验组1,48例,男9例,女39例,年龄21~45岁,平均31岁。血清T3、T4升高而甲状腺吸131I率降低,呈“分离现象",临床表现甲状腺肿大,质中~硬,压痛,疼痛放射至下颌和颈部,伴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细针穿刺病理学检查诊断为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实验组2,11例,男1例,女10例,年龄23~41岁,平均33岁,血清T3、T4升高,TSH降低,甲状腺吸131I率降低。甲状腺大小基本正常,质软,无压痛,有心悸怕热多汗等轻度甲亢症状。病理学检查诊断为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2.方法。受检者清晨空腹取肘静脉血,分离血清,测定TT3,TT4,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所得数据经四参数Logistic回归处理。口服131I 74 kBq,分别测3 h和24 h甲状腺吸131I率。静脉注射99Tcm 111 MBq 30 min后,行静态显像。仪器为Sophy DSX型SPECT仪,能峰140 keV,窗宽20%,采集计数4×105,矩阵128×128。测甲状腺/单侧唾液腺摄99Tcm比值。数据以眘??,?t???

  • 99Tcm-MIBI SPECT显像早期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作者:刘浩;李亚明;罗锡圭;路军;白景明;解景伟;李德顺;马爱萍

    CT评价肺肿瘤的放疗和化疗后早期疗效不够准确。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可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本研究采用99Tcm-MIBI SPECT显像评价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男17例,女3例,平均年龄65.3岁。放射治疗半疗程吸收剂量为(26.9±4.3) Gy,化疗药物为顺铂(CBP)和竹叶已甙(VP16)。  2.方法。MIBI为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提供,仪器为GE Starcam 3200I型SPECT仪,配低能通用型准直器,矩阵64×64,行早期(注药后15 min)和延迟(注药后120 min)平面及断层显像。采用ROI技术,划定病变部位与对侧正常相同大小肺组织进行比较。SPECT显像后2~3 d行胸部CT检查,肿瘤大小由CT测得。  3.判定标准。99Tcm-MIBI SPECT显像测定病变部位早期摄取率(EUR)和延迟摄取率(DUR),并以下式计算肿瘤部位滞留率(RI),RI=(DUR-EUR)/EUR×100%。  肿瘤对治疗反应的标准是:完全反应(CR),肿瘤完全消失;部分反应(PR),  作者单位:肿瘤消退50%以上;无变化(NC),肿瘤消退<50%和肿瘤大小无变化;肿瘤进展(PD),肿瘤增大。

  • Graves病再次131I治疗的剂量计算和病例选择

    作者:杨吉生;王强;胡明造;左磊;彭晓燕

    Graves病经1次131I治疗未痊愈患者中,部分需第2次131I治疗。笔者通过改进第2次治疗的剂量计算方法,并根据甲状腺大小选择病例,使疗效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Graves病患者经1次131I治疗0.5年后未痊愈者87例,将其中甲状腺重量≥30 g者41例进行第2次131I治疗,将其结果与采用本方法前的96例患者进行比较。甲状腺<30 g的46例则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按下式计算第2次131I治疗的吸收剂量d2=d1*W22/W1*W3(Gy),其中W1为第1次131I治疗前甲状腺重量,W2为治疗后实际重量,W3为预计第2次治疗后剩余的甲状腺重量。W3应适当超过正常重量,通常不小于25 g。W2和W1均以显像图计算并结合触诊确定。按下式计算总剂量D:D=(d2(Gy)×8×甲状腺重量(g))/(1.6×高吸131I率×有效T1/2)×37(kBq)。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者按常规方法给药。  疗效判定标准及后续处理与第1次治疗相同。  二、结果与讨论  接受第2次131I治疗的41例中,痊愈30例(73.2%),发生近期永久性甲低2例(4.9%)。用传统方法确定剂量的96例,痊愈者仅19例(19.6%),近期永久性甲低9例(9.3%),两组比较以前者疗效明显为优。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46例中,2年内(平均8.8个月)痊愈42例(91.3%),未痊愈4例,该4例在第1次131I治疗前有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史。  以往第2次131I治疗后近期永久性甲低多数发生于第1次治疗后甲状腺<30 g者,故将甲状腺≥30 g作为第2次131 I治疗的主要选择依据。

  • SPECT脑灌注显像对降纤酶疗效的评价

    作者:张克忠;董慎安;吴翼伟;许丽珍

    注射用降纤酶是一种新型溶栓剂,主要用于脑梗死治疗。笔者应用SPECT脑灌注显像评价了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43例初发脑梗死患者,试验组23例,予以降纤酶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照组20例,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辅助用药均相同,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无统计学差异。  2.SPECT脑灌注显像。治疗前后各显像1次,仪器为Siemens DIACAM/VAX 3000 SPECT仪,配低能通用准直器。采集条件:矩阵128×128,能峰140 keV,窗宽20%,旋转360°,5.6°/帧,每帧采集计数1×105。以眼眦耳孔线(OML)为水平,显像剂为99Tcm-双半胱乙酯(ECD)。  3.图像分析。视觉分析依据文献[1],定量分析依据文献[2]。  4.统计学处理。行t检验、Ridit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43例脑梗死患者经降纤酶治疗后,SPECT脑灌注显像示病灶消失12例,局部镜像比值(Ra)增加≥0.1(t=3.53,P<0.01);13例缩小,Ra增加0.03~0.099(t=2.48,P<0.05);12例无变化,Ra增加<0.03(t=2.03,P>0.05);6例增大,Ra下降(t=3.10,P<0.05),经Ridit分析,试验组病灶填充优于对照组(u=2.02,P<0.05)。  SPECT脑灌注显像反映了脑组织血流及代谢的状况。在脑梗死发生的即刻,缺血部位即表现出放射性缺损或稀疏,其早期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CT或MRI。降纤酶治疗前后SPECT脑灌注显像可直观显示梗死部位血流及代谢的改变,从而反映溶栓药物的治疗效果[3]。

  • 核素动态显像评价早期胆囊炎

    作者:赵雪生;吴硕东;裴著果;张彩霞;徐微娜

    笔者采用核素动态显像定量评价胆囊功能,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9例,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40.4(25~70)岁;早期胆囊炎患者组(胆囊壁厚度<0.2 cm,排胆分数正常)18例,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0.4(18 ~62)岁,临床检查无明显黄疸,直接胆红素<13.6 mol/L。均排除糖尿病,无激素用药史,无腹部手术史。患者组除3例外,余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  2.实验方法。所有受试者禁食至少4 h,仰卧位,探头范围上方包括心脏,下方包括盆腔。肘静脉“弹丸"注射99Tcm(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分装)-亚氨基二乙酸(EHIDA,上海医科大学红旗制药厂生产)370~555 MBq后,立即用Toshiba GCA 7200A/DI SPECT仪以1帧/ min采集图像。采集矩阵128×128,放大倍数1.75,采集30 min,至胆囊清晰显影时,嘱患者在2 min内食用脂餐(2个油煎鸡蛋),再以1帧/ min采集30 min。  3.数据分析。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在胆囊及肠道处设立ROI。腹腔右下方设立本底区,以扣除相应面积的胆囊及肠道计数,作时间-放射性曲线,得出①胆囊排空分数(GBEF)=(30 min胆囊区放射性计数-60 min胆囊区放射性计数)/30 min胆囊区放射性计数;②胆肠分配比:以注入核素99Tcm-EHIDA 30 min为标准,计算胆汁流入胆囊和肠道的百分比,Fgb=Agb/Agb+Asi,Fsi=Asi/Agb+Asi(Agb:30 min时胆囊区放射性计数,Asi:30 min时肠道区放射性计数)。各组数据行t检验。

  • 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核素心室显像对比研究

    作者:苏玉文;杨曙;杨曙光;葛斌;迟东升;张杰;解放军88医院心内科;栾兆生;彭勇;周雯

    笔者用核素心室显像法对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ICM组54例,男42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92±7.77)岁。诊断标准按照文献[1~3]。DCM组50例,男4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8.56±14.53)岁,诊断标准按照文献[4]。均常规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其中13例(ICM 10例、DCM 3例)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ICM组发病年龄明显大于DCM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2组间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  2.研究方法。仪器为Elscint 609 RG SPECT仪。静脉注射99Tcm-焦磷酸盐740 MBq,体内标记红细胞,探头位于左前斜心室佳分隔位。心电图R波触发多门电路采集,每一心动周期分为24帧图像,采集矩阵64×64,放大倍数2.5,约400~500个心动周期。用计算机预设程序进行处理,自动得出相位图、振幅图、相位直方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峰射血速率(LVPER)、左室大充盈速率(LVPFR)、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峰射血速率(RVPER)和右室大充盈速率(RVPFR)。  二、结果与讨论  弥漫性不均匀相位图ICM为16例(29.63%),DCM为42例(84.00%,χ2=28.95,P<0.01),节段性不均匀相位图ICM为38例(70.37%),DCM为8例(16.00%)。ICM和DCM的相角程分别为(97.93±19.29)和(92.66±14.58),t=1.58,P>0.05)。ICM和DCM的LVEF分别为(29.58±11.37)%和(26.09±11.88)%,t=1.53,P>0.05,而RVEF分别为(35.53±13.47)%和(18.37±10.64)%,P<0.01。ICM和DCM的LVEF<40%的发生率分别为40例(74.07%)和43例(86.00%),χ2=2.29,P>0.05,而RVEF<40%的发生率则分别为32例(59.26%)和48例(96.00%),P<0.01,LVEF<40%+RVEF<40%的发生率分别为29例(53.70%)和44例(88.00%),χ2=14.60,P<0.01。

  • 99TcmO-4标记固体食物检测慢性胃炎患儿胃排空

    作者:周润锁;徐海峰;江逊;王琳;曹新建;高峰

    笔者采用放射性核素检测了5例健康儿童和30例慢性胃炎患儿固体餐胃排空情况,以探讨后者的胃动力学改变,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对照组儿童5例,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8.2(6~12)岁,均为全身情况良好,无消化系统症状和体征,胃镜检查正常者。慢性胃炎患儿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9.4(5~12)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5.8个月,受检患儿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同时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按悉尼分类法[1]确诊为3型:轻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7例。  试验餐为74 MBq的新鲜99TcmO-4淋洗液加入植酸钠药瓶中,5 min后取出药液注入1 000~1 500 g雄鸡静脉内,15 min后处死取肝,并将鸡肝煮熟,另加少许调味品,冷却后,受检患儿于3 min内食入,试验餐量约为30 g。餐后取仰卧位,用Sopha DS 7型SPECT仪,探头视野中心置于受检儿整个腹部,立即以1帧/3 min,此后分别于5,10,45,60,90和120 min采集,120 min后以胃轮廓勾划胃感兴趣区(ROI),所有结果均用物理衰变常数换算成第1次采样时计数,经计算机处理,绘得试餐后“时间-胃排空率”曲线,据此计算胃半排空时间和各时间点胃排空率。

  • 2型糖尿病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作者:赵晋华;赵佩琴;孟娟娟;陈慧东;赵燕;刘福源

    目的 探讨无低血糖发作的2型糖尿病(DM)患者的局部脑血流灌注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中年2型DM患者11例,年龄46~59岁。对照组为11例无神经精神疾病史的健康人,年龄41~58岁。认知功能测定选用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连线测验A、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常规99Tcm-双半胱乙酯(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半定量分析在横断面图像7~11帧进行。结果 ①2型DM组各项认知测验成绩普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表现在记忆量表中反映长时记忆的累加项、反映短时记忆的视觉再认项、联想学习项和总记忆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连线测验完成时间较对照组慢;WCST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②2型DM患者存在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减低,尢其是额叶、颞叶和顶叶。③2型DM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右额叶局部脑血流(rCBF)值分别与WMS中的累加项、理解项呈正比相关,与WCST中的坚持性错误(%)成负相关;右颞叶rCBF值与韦氏记忆量表中的背数项呈正相关。结论 ①血糖控制较好、无反复低血糖发作的2型DM患者仍然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减退,推理判断及概括能力下降等认知技能损害。②2型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额、颞、顶叶血流灌注减低,并且额颞叶的血流灌注与记忆力、判断力、概括力、思维的灵活性有相关关系。

  • 加强正电子显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作者:朱承谟

    一个世纪以来,伦琴射线的发现对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重要影响。而CT和MRI的出现,特别是多层螺旋C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发展使放射学进展到一个新的局面。核医学也由于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PET)的应用, 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短半衰期核素如11C、13N、15O、18F及其标记化合物注入人体后,用计算机重建这些生命物质在脏器内的分布,得到的正电子图像反映了人体的动态化学或代谢过程,因此,是在分子水平揭示人体疾病早期微细的功能或代谢改变,与CT、MRI等解剖图像相比,有更重要的价值。  PET初期仅用于生命科学中脑的研究,后来发现在肿瘤的临床应用有重要的价值。近5年来,特别在欧美国家,PET中心不断增加,检查的病例和发表的文章逐年增多。在肿瘤中的应用已成为PET显像的主要工作,约占85%~90%;其次为脑和心脏疾病,约占10%~15%。18F-FDG PET显像主要用于:①肿瘤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和全身转移灶的探察;②判断肿瘤术后复发还是瘢痕;③鉴别肿瘤特别是脑瘤放疗后复发还是照射后坏死;④肿瘤放疗和化疗后的疗效监测;⑤血中肿瘤标志物如CEA、AFP、CA-19-9等持续增高时寻找原发或转移灶。总之,18 F-FDG PET显像对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正确性,改变临床分期,指导治疗方案的正确实施,节省总体的医疗费用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Siegal等[1]综合648篇PET显像文献,对24 39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析,18F-FDG PE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4%和80%,而CT为66%和76%[1]。目前,肿瘤PET显像的病种涉及肺单个结节(SPN)、结直肠癌、淋巴瘤、黑色素瘤、头颈部肿瘤、甲状腺癌、乳腺癌,肝、胃、胰腺、卵巢和骨肿瘤等。对于脑星状细胞瘤的分化程度、癫痫灶的定位和老年痴呆的鉴别诊断均有明显优势。心肌活力评估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疗效监测中视为“金标准”。此外,PET显像用于全身健康检查以及在早期发  当前,PET仪和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的发展新动向为:①PET探头的晶体已从D-PET的BGO和C-PET 的NaI发展为LSO和GSO晶体,在探测效率接近的前提下,能量分辩进一步提高。②图像融合、仪器合一进一步完善,CT不仅与FDG SPECT合一,高质量的螺旋CT/PET已经问世,患者可1次进行两项检查并获得融合图像。③在PET的使用上,将PET仪装在载重车上,对临近18F-FDG供应点的医疗单位开展流动服务。④FDG SPECT逐渐成熟,衰减校正技术日趋完善,对肺单个结节的诊断已接近PET显像。⑤18F-FDG是重要的肿瘤显像剂,但常规合成的产率和可信度有待提高,为提高比活度,[18F]氟化物正取代[18F]气体前体[2]。⑥正电子肿瘤显像剂已从研究糖代谢的18F-FDG进入探索D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成分的研究,如18F-3'-脱氧-3'氟胸腺嘧啶(3'-deoxy-3'-fluorothymidine,FLT)、18F-酪氨酸衍生物、反义脱氧寡核苷酸等。⑦肿瘤正电子乏氧显像剂18F-fluoromisonidazole已研制成功。⑧正电子受体显像剂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如雌激素受体(ER)16a-18F-氟雌二醇,交感神经受体11C-Meta-hydroxyephedrine,多巴胺受体18F-dopa和18F-FP-CIT。

  • 99Tcm-MDP显像判断高压电损伤程度

    作者:刘天一;朱志祥;许晓光;李伟萍;黄铁军

    高压电损伤的特点是坏死组织表里不一、程度不一和组织进行性坏死,根据临床征象、亚甲蓝染色、活组织检查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等方法难以准确判断损伤程度。笔者对自行建立的系列动物模型进行了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三相动态肢体核素显像、组织学及解剖探查,探讨了放射性核素显像方法评估高压电损伤程度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电损伤动物模型制作。选择新西兰兔1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只,分别制作轻、中、重、特重和毁损5种不同程度的电损伤模型。于一侧后肢踝上20 mm处置小极板,大腿后外侧平尾骨水平置大极板。电压1 680 V,平均场强17 000 V/m,平均电流强度554 mA,平均电流密度小极板下是137 mA/cm2,大极板下是21 mA/cm2,组织温度平均升高1.75 ℃。通电后造成一无肉眼可见皮肤坏死的损伤区,从小极板中心到大极板中心区均分为A、B、C、D和E 5个区(图1)。分别于伤后2 h、5和10 d按区对轻度、重度及毁损3种电损伤模型行放射性核素显像、组织学检查及活体解剖探查。对侧肢体作对照。

  •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纪要

    作者:

    中华医学会、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0年11月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核医学会委员34人,中青年委员7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2人,特邀代表2人。参加《中华核医学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列席了会议。会议首先由主任委员屈婉莹教授从以下6个方面对第五届委员会成立3.5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①开展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我国核医学事业的发展;②积极开拓和组织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使我国核医学逐步走向世界;③加强核医学技术队伍建设,提高我国核医学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④促进中青年核医学人才成长,培养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⑤敬重核医学前辈,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作用;⑥老中青核医学工作者欢聚一堂,庆祝学会成立20周年。随后,王金城教授代表临床学组、陈杞教授代表实验核医学与体外放射分析学组、张永学教授代表技术学组、黄钢教授代表中青年委员对各自近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林祥通教授就上海核医学质控中心如何抓全市核医学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的经验、常国钧教授就江苏省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在全省范围内定期举办读片会的经验进行了介绍。广东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唐安戊主任对科内的发展和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张奇亮主任介绍了基层单位开展核医学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下午,刘秀杰名誉主任委员就我国申办第八届亚大核医学与生物学大会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叶广春委员介绍了第六届全国核医学大会的筹备情况,陈盛祖副主任委员就学会财务结算情况向大会进行了报告,《中华核医学杂志》副总编辑丁虹就即将开展的我国核医学现状调查进行了说明。与会代表进行了分组讨论,一致认为屈婉莹主任委员的工作总结全面、具体、真实地反映了本届委员会成立以来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对本届委员会的各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王铁)

  • 天津核医学分会换届改选

    作者:

    天津核医学分会于2000年12月13日换届改选。选举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谭建主任医师任第五届天津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谢植元和庞雁任副主任委员,韩佩珍、高志民、樊迎芳为委员,郑妙蓉教授为名誉主任委员。  天津核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

  • 89SrCl2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罗国平;孙达

    976年,Firusian等首次报告了Metastron(89SrCl2)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进行姑息治疗的优势。随后系列临床研究也证实其安全和有效。  一、89Sr的物理、生物学特性和作用机制  1.89Sr发射纯β射线,能量为1.46 MeV,半衰期为50.6 d。89Sr的生物化学特性类似于钙[1,2],静脉注射后很快自血液中消失而聚集在成骨细胞组织,注射后10 d 89 Sr在骨肿瘤部位的积聚达到1个平稳的高峰,然后非常缓慢地下降;在邻近的正常骨组织,注射后1 d即达峰值,然后很快减少[3]。89Sr进入体内后10%通过肾脏排泄,其余通过胆道排泄,注后48 h尿中排泄量大,第1周后排泄量少于10%。其在体内的滞留与肾血浆清除率的大小和骨转移的程度有关[2]。一般情况下,89Sr在骨转移灶的聚集量是正常骨的2~25倍,对骨癌引起的疼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注射后90 d,89Sr在骨转移灶内的滞留量仍可达20%~88%[3,4],可持久地维持药效。  2.89Sr发射的β射线能杀死肿瘤细胞。89Sr和稳定Sr的对比研究[1,4]显示,只有接受89Sr治疗的才能获得明显疗效,而接受稳定Sr治疗的患者无任何反应。表明89Sr的疗效是其辐射作用。89Sr的β射线的穿透范围为3 mm,能有效杀死周围的肿瘤细胞[1],经89Sr治疗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包括前列腺特异抗体、酸性或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下降(在4个月内,大多数患者减少50%以上)[5]。另外,部分患者定期随访复查,其骨显像图上显示随89Sr静脉注射后时间的延长,异常浓聚影不断缩小、变淡,甚至消失,临床情况明显改善[6]。  3.89SrCl2还可降低碱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素(PEG)水平,可减轻骨质溶解,修复骨质,达到止痛和降低血钙的作用。

  • 肺良性病变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

    作者:苗积生;刘进军;吴吉勇;潘惠忠;王火强;沈毅;史德刚

    目的 通过符合线路SPECT显像探讨肺部良性病变中18F-脱氧葡萄糖(FDG)的摄取情况。方法 用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对肺部病变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各种病变摄取18F-FDG的情况及其影像特征。结果 ①28例肺结核患者中,19例(68%)显像阴性,9例(32%)显像阳性,其靶/非靶(T/N)值为1.7±1.2,而肺癌的T/N值为4.1±2.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显像阳性的9例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红斑平均直径为16.2(12~22) mm,显像阴性的7例为8.6(0~15) mm,两者差异有显著性。②8例结节病中5例显像阳性,为新发现的活动期病例;3例显像阴性,为经治疗好转者。③炎症患者18例,其中隐球菌病、支原体肺炎、霉菌病、机化性肺炎、肺脓肿及细菌性肺炎各1例显像阳性。结论 肺良性病变18F-FDG显像也会产生阳性。对显像特征进行分析能提高对肺癌诊断的特异性,也为诊治良性病变提供一些新思路。

  • 16例颅内胶质瘤术后并放射治疗后的18 F-FDG PET显像

    作者:李立伟;刘京璇;金泉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在颅内胶质瘤术后并放射治疗后随诊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6例颅内胶质瘤术后并放射治疗后的患者同期行18F-FDG PET和CT、MRI检查,采用双盲法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例中87.5%(14例)CT和(或)MRI表现不规则环形或结节状明显强化,不能准确作出手术后改变和(或)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的诊断;其中9例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病灶18F-FDG PET影像表现为葡萄糖代谢明显增高,有5例得到手术病理证实;另5例术后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患者和2例术后软化灶18F-FDG PET影像均显示局部病变区为放射性分布缺损或明显低下。结论 18F-FDG PET在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后的脑损伤和肿瘤复发的定性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结合CT和MRI更能提供病变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综合信息。

  •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检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价值

    作者:黄钢;Tiepolt C;Franke F;詹惠明;仇建;袁济民;朱翠英

    目的 比较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DHCI)与PET显像检测甲状腺癌转移病灶的价值。方法 26例甲状腺癌患者在同1天分别进行了18F-FDG PET和18F-FDG DHCI显像,患者均已行甲状腺切除术和131I治疗。肿瘤转移病灶大小由计算机自动勾边在PET显像图中测定。结果 26例甲状腺癌患者中, 18 F-FDG PET共发现126个肿瘤转移病灶,其中18F-FDG DHCI检测到92个(73%),CT发现76个(60%),18F-FDG DHCI的病灶检测率明显高于CT(P<0.05)。根据病灶部位分析,18F-FDG DHCI与PET对转移病灶检测的符合率在头颈部为68%,胸部为83%,而在骨转移病灶的符合率仅为52%(P<0.01)。根据病灶大小分析,当肿瘤转移病灶大于1.5 cm时,18F-FDG DHCI与PET结果的一致率达98%;而在1~1.5 cm的病灶检测中,18F-FDG DHCI仅能发现56%;当病灶小于1 cm时,18F-FDG DHCI则难以发现,而PET发现的病灶小直径为0.7 cm。结论 当肿瘤转移病灶的直径大于1.5 cm时,18F-FDG DHCI与PET具有相似的诊断准确性。

  • 18F-FDG PET显像对强迫症手术治疗前后的观察

    作者:管一晖;孙伯民;张海英;林祥通;左传涛;赵军;刘永昌

    目的 应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显像评估强迫症手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 9例经药物和心理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接受了YALE-BROWN强迫症评定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FDG PET显像,同期的PET显像在治疗前后以相同的计数、脑定位及相同的处理条件进行采集和处理,患者在注射FDG时均保持相同的条件。与10例年龄相匹配的对照者脑葡萄糖代谢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前强迫症患者与对照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区别,并与手术治疗后的PET显像和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者相比,9例强迫症患者在额叶、扣带回、眶回、基底节尾状核头部和丘脑等处均可见FDG的高摄取。PET显像结果与YALE-BROWN和HAMA量表评分结果相符。治疗后9例患者中6例取得良好疗效,其PET显像见额叶、扣带回、眶回、基底节尾状核头部和丘脑FDG代谢减低,且与量表评分结果一致。结论 FDG PET显像可用于解释强迫症的异常脑环路的存在,在治疗前有助于脑异常功能区域的定位,与YALE-BROWN和HAMA的量表测定联合应用有助于强迫症的诊断。同时,FDG PET显像可用于该病的疗效观察和并发症的功能定位。

  • 18F-FDG、99Tcm-MIBI和111In-奥曲肽对肺癌诊断和治疗评价的比较

    作者:朱朝晖;周前;李方;李龙芸;崔瑞雪

    目的 比较18F-脱氧葡萄糖(FDG)、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和111In-奥曲肽在肺癌诊断和治疗评价时的优缺点。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99Tcm-MIBI SPECT显像90例, 111 In-奥曲肽SPECT显像21例以及18F-FDG PET显像118例。其中15例进行了MIBI和奥曲肽,7例做了FDG与MIBI 2种显像。26例用MIBI,12例用FDG进行了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 MIBI显像对大于1 cm的肺内占位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后评价有较好效果,其核素血管显像可以帮助了解肺内大血管受累情况,但受血流灌注和多药耐药的影响。病灶对奥曲肽的摄取显著高于MIBI(P<0.01),但两者相关性不高(r=0.47)。PET可以发现更小的病灶,具有更好的图像质量。结论 MIBI显像具有较好的效价比,而奥曲肽显像可以更好地显示所有“存活”的肿瘤细胞。

  • 18F-FDG PET脑显像在癫痫图型、病灶定位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作者:崔瑞雪;周前;栾国明

    目的 分析各种癫痫患者的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图像与致痫灶的关系,以期术前较准确地定位、选择手术适应证和预测疗效。方法 73例癫痫患者(男51例,女22例,平均年龄23.3岁)行FDG PET脑显像,并与同期脑电图和MRI结果进行比较。40例进行了手术疗效随访,其中8例术后复查了FDG PET,并比较FDG PET、视频脑电图(VEEG)、MRI对致痫灶术前定位的准确性及脑代谢改变的不同图型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 ①72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皮层局灶为低代谢表现,仅1例部分癫痫持续状态者表现出发作期的高代谢。②FDG PET病变定侧率高于VEEG,低代谢灶检出率高于MRI。③40例手术患者中,属于Engels疗效分级I、II级的30例手术切除部位应为确定的致痫灶,FDG PET、VEEG与MRI定侧定位准确性分别为93.3%,73.3%,53.3%,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单侧颞叶低代谢手术效果好;对部分双侧颞叶低代谢者,切除其代谢减低更严重的一侧,发作也会改善;颞叶外癫痫手术效果不如颞叶癫痫好;病灶局限者,手术效果优于伴有其他部位皮层代谢改变者;单侧多脑叶代谢改变者,半大脑切除术效果好;双侧大脑多脑叶弥漫性病变者,手术效果差。结论 FDG PET对癫痫灶定位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优于VEEG和形态学影像技术。FDG PET的代谢图型可帮助临床医生确定病灶部位、选择手术适应证和预测疗效。

  • 对胸部病变的定位价值对胸部病变的定位价值

    作者:张祥松;唐安戊;刘辉;陈玉龙;陈立光;何山震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发射和透射扫描图像融合对胸部病变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21例胸部肿瘤患者进行18F-FDG PET肿瘤显像,图像重建后获得透射扫描和衰减校正后发射扫描各断面断层图像。计算机自动生成发射和透射扫描各断面断层图像双肺胸膜轮廓,采用表面轮廓匹配法进行图像融合。结果 在PET胸部透射扫描断层图像上可分辨出主动脉弓、气管、肺门大血管、心脏、肺组织、纵隔、胸壁等解剖结构。21例患者在PET和CT图像上均检出的病灶共61个,与CT图像病灶位置对比,除后纵隔近脊柱旁1个病灶在融合图像上难以定位外,余病灶均能正确定位。CT和融合图像相应横断面图像上病变中心点离胸壁前、后径和左、右径距离的平均差值分别为(2.7±0.8)、(2.4±0.9)、(2.9±0.5)和(2.1±0.4) mm。结论 PET胸部发射和透射扫描图像融合对胸部病变可作出正确定位。PET透射扫描不仅可用于衰减校正,还可用于图像融合,提供胸部解剖结构信息。

  • 双探头SPECT、FDG SPECT仪质量控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林祥通

    近年来,我国核医学事业又有新的发展,许多单位添置了双探头SPECT仪或带符合测量装置的FDG SPECT仪,一些单位SPECT仪面临更新换代,故双探头SPECT仪有成为我国核医学显像主流设备的趋势。据上海市的统计资料,全市有24台SPECT仪,其中双探头8台,占1/3。  新设备的引进,无疑会对图像质量的改善、功能的拓展(单光子、正电子探测兼备)创造有利条件。新设备安装后,各单位一般都比较重视常规质量的验收和测试。根据上海市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2000年对全市仪器性能测试发现,其中8台双探头SPECT仪或FDG SPECT仪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除不可克服的因素外,大多数通过重新调试或校正性能明显提高。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下:  1.双探头性能的一致性。就单光子断层显像而言,双探头比单探头效率提高一倍,单探头旋转360°完成的数据采集,双探头仅需旋转180°。如做正电子符合测量则双探头为必备的装置。探头设备在应用中其双探头性能的一致性应特别重视,否则其图像反而不及单探头设备。诸如断层均匀性、旋转中心、线性等,在设备出厂、验收、运行时均应注意双探头性能的匹配。  2.关于准直器的质量。对于单光子测量时各类准直器质量的验收,国内大多数单位有所忽视。其实准直器加工工艺要求很高,在运输、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损伤。国内李小华等[1]曾用平面系统均匀性、断层均匀性和直接观察等3个指标来评价准直器的质量。我们用模型的断层均匀性和线性来间接反映其性能,简便、灵敏。  3.关于单光子和正电子测量功能兼备问题。目前引进的此类设备中,在原有SPECT仪基础上,增加了①符合测量线路;②高能衰减校正(或无);③碘化钠晶体适当增厚[如从3/8英寸(1英寸=2.54cm)增厚到5/8英寸或3/4英寸]及④配以相应采集和处理程序。从临床应用而言,需要明确的是双探头SPECT仪正电子断层的灵敏度、空间分辨和图像质量与环型结构的PET是有差别的。而单光子断层方面,加厚的碘化钠晶体与传统意义的SPECT仪其系统分辨率是否不同?只有充分了解其性能,才能对所得图像作出正确的判断。

  • 328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释放试验分型及意义

    作者:王毓贵

    一、资料和方法  1. 正常对照组(N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9~73岁,平均51.2岁;无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血糖、尿糖均正常。  2. 2型DM患者328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按IRT空腹胰岛素值分为3组,空腹低值组(A组):空腹胰岛素<5.0 U/L,65例,年龄17~80岁,平均52.4岁;空腹正常值组(B组):空腹胰岛素5.0~26.0 U/L,187例,年龄26~81岁,平均53.5岁;空腹高值组(C组):空腹胰岛素>26.0 U/L,76例,年龄37~73岁,平均56.8岁。  3. 检测方法。检测程序按WHO的规定。胰岛素放免试剂盒为上海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研究所产品,测定仪器为FJ-2008G γ计数器。空腹胰岛素正常值为5.0~26.0 U/L,IRT高峰在0.5 h以后(1、2 h)出现,均定为高峰延迟。  二、结果  1. 对照组与2型DM组血清胰岛素测定结果见表1。  2. 4组IRT曲线比较见图1。  3. 2型DM患者IRT高峰延迟率

  • 在Internet网上查找核医学文献

    作者:王淑侠;裴著果

    995~1999年7月中文医学文献数据库CD-ROM光盘收录了介绍Internet的文章158篇,其中有关放射学与核医学的有6篇。这些文章大多介绍各专业网址、网上资源,而其介绍的一些专业网站,在文章正式发表时已经更改或不存在了。可见,掌握查找网络资源的方法是打开检索医学Internet的金钥匙。  一、网络资源的一般查找方法  检索Internet首先要掌握几个重要的检索引擎(search engine)。综合性或医学专业检索引擎有许多,前者如:Yahoo(http://www.yahoo.com),HotBot(http://www.hotbot.com),AltaVista(http://www.altavista.com),后者如:Medscape(http://www.medscape.com),MedWeb(http://www.medweb.emory.edu/medweb)等。掌握其中之一如Yahoo,就可在该网页上直接链接到其他检索引擎如HotBot、AltaVista,而不必机械记忆其网址。这要求留意评价检索网站的文章,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  一般而言,使用检索引擎搜寻,路径基本上有目录和关键词2种。目录(directories),即按归类的方法聚集为类。依网站不同,医学各级目录的划分详略不同。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一般无专类,而归在Radiology或者Medical Imaging之下。关键词检索即输入1个或几个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熟练掌握及灵活运用限定专指性的方法,可减少返回的命中结果,提高检索准确性。方法如下:

  • 继往开来迈入新世纪——暨庆贺《中华核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

    作者:刘秀杰

    《中华核医学杂志》在王世真教授的倡议下于1981年创刊,至今即将走过20年的历程,正满怀激情跨入21世纪。创刊以来,《中华核医学杂志》恪守与贯彻办刊宗旨与编辑方针,在历届编委会与编辑部同仁的不懈努力下,在上级领导与全国核医学界的关怀下,在挂靠单位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的全力支持下,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目前已进入了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之列,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作为国内核医学界具权威的专业刊物,《中华核医学杂志》为反映我国核医学学术水平,推动核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1992年以来,曾荣获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二等奖,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中华医学会第二、三届期刊评比三等奖,江苏省十佳期刊、优秀期刊奖,2000年中华医学会颁发的银质奖等。自1989年先后被美国科学期刊索引(部分摘录)、国际原子能机构的INIS ATOMINDEX、Chemical Abstracts、《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医学文摘》等检索刊物和数据库录用。在199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库的期刊检索报告中,《中华核医学杂志》影响因子为0.414(高为0.663 4)。《中华核医学杂志》协助《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进行了“核医学”重点号的组稿,以参加对外交流。以上事实充分表明,《中华核医学杂志》已成为我国科技核心期刊之一,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影响。

  • 肝受体研究

    作者:张荣军;万卫星;陶永辉;王铁生;肖志坚;蔡刚明;张莲芬;金坚;王博诚

    目的 通过对肝细胞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功能的体内外分析来区别正常肼脏与慢性肝脏损害。方法 采用吸入CCl4法建立慢性肝损害大鼠模型,用流式细胞仪(FCM)技术异硫氰酸荧光素-新半乳糖人血清白蛋白(FITC-NGA)进行体外受体分析。SnCl2还原法制备99Tcm-NGA,进行小鼠体内分布和正常及慢性肝损害模型大鼠ASGP受体显像研究。结果 FITC-NGA结合的荧光道数值随肝损害程度的增加而降低。99Tcm-NGA能迅速被肝脏摄取,其它脏器摄取均较低,肠道放射性随时间增加而增加。99Tcm-NGA受体动态显像结果表明正常大鼠血本底清除快,注射5 min后肝脏显影清晰,而肝损害模型大鼠血本底清除较慢,注射5 min后,心、肺影仍存在,肝脏轮廓不清晰。简单动态分析显示,正常及肝损害模型大鼠心脏及肝脏的时间-放射性曲线差别较明显。“清除指数"HH15分别为0.675±0.106和0.696±0.103:“受体指数"LHL15分别为0.980±0.010和0.949±0.025。结论 体外FCM分析可从细胞水平反映正常及损伤肝细胞ASGPR数量的变化。99Tcm-NGA肝受体动态显像可反映肝细胞受体功能,而LHL15可较好反映肝细胞受体数量。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