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중화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848
  • 国内刊号: 32-182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72
  • 曾用名: 中国核医学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黄钢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18F-FDG PET延迟显像鉴别诊断原发性肺癌

    作者:梁颖慈;唐安戊;徐浩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和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70例受检者分为原发性肺癌组(25例)、肺结核组(16例)和正常对照组(29例),分别行18F-FDG PET早期头部~盆腔显像和注射后4 h胸部延迟显像.计算2次显像肺部病灶感兴趣区(ROI)与同一平面对侧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比值(T/B).结果 18F-FDG PET显像示25例原发性肺癌早期显像阳性22例,阴性3例,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0%、87.5%和91.7%;延迟显像阳性23例,阴性2例,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0%、93.8%和95.8%.T/B与原发性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存在明显关系.肺结核组早期显像T/B为3.67±2.17,其中2例发现FDG高摄取灶,假阳性率为12.5%,延迟显像1例FDG阳性,假阳性率为6.3%.早期显像原发性肺癌组T/B (4.33±3.00)和肺结核组差异无显著性(t=0.945,P=0.347),延迟显像原发性肺癌组T/B (7.91±7.08)较早期显像增高3.49±2.66,明显高于肺结核组(3.67±1.86,t=4.173,P=0.000).肺结核组和对照组T/B (1.15±0.31,1.05±0.13)延迟与早期显像差异无显著性(t=0.049、1.564,P=0.966、0.199).结论延迟显像比早期显像更易于发现肺部恶性肿瘤,有助于与结核病变鉴别.早期显像发现肺部FDG高摄取的病灶,应行延迟显像.

  • 99Tcm-octreotide显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金山;邓念英;李舜;张家云;林炎彬

    目的探讨99Tcm-奥曲肽(octreotide)显像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36例乳腺肿块患者,据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乳腺癌组(19例)和乳腺良性病变组(17例).术前分次进行乳腺99Tcm-octreotide及99Tcm-甲氧基丁基腈(MIBI)显像,行定性及半定量[放射性摄取比值(UR)测定]分析.结果 99Tcm-octreotide显像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68.4%)低于99Tcm-MIBI(97.41%,P<0.05),特异性(100%)明显高于99Tcm-MIBI(76.5%,P<0.05),准确性(83.3%)与此99Tc-MIBI(86.1%)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99Tcm-octreotide与99Tcm-MIBI显像特异性高(100%),但准确性(80.6%)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99Tcm-octreotide显像对乳腺癌诊断特异性高,准确性与99Tcm-MIBI显像无明显差别.

  • 99Tcm-神经紧张肽结肠癌显像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凯军;张永学;安锐;高再荣

    目的探讨99Tcm-神经紧张肽(NT)显像早期诊断结肠癌的价值.方法用99Tcm标记NT进行裸鼠结肠癌模型体内生物分布和显像研究,观察受体阻断后99Tcm-NT在裸鼠肿瘤模型体内的组织分布和显像特点.测定99Tcm-NT与结肠癌细胞的亲和力常数(Kd).结果 99Tcm-NT对结肠癌细胞Kd为0.91 nmol/L;标记率(>94%)高且稳定.体内生物分布:99Tcm-NT主要经肾脏排泄,3和12 h肿瘤/肌肉比值分别为3.25±1.02和4.15±1.46;受体阻断后3 h肿瘤/肌肉比值(1.21±0.62)明显降低,与受体未阻断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裸鼠肿瘤模型显像时间早(0.5 h开始显影),3 h肿瘤/对侧肢体比值为2.68±0.44;受体阻断后3 h肿瘤/对侧肢体比值为1.14±0.36,与受体未阻断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99Tcm-NT制备方法简单,为结肠癌的早期特异性诊断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方法.

  • 18F-FDG PE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作用

    作者:乔穗宪;唐安戊;张祥松;罗耀武;侯庆仪;刘其顺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临床疑胰腺病变患者30例,其中胰腺恶性肿瘤20例:胰腺癌15例,胰腺癌切除术后复发3例,低恶性胰岛细胞瘤、癌肉瘤各1例;胰腺良性病变10例,均为慢性胰腺炎,其中3例并假性囊肿形成.除8例慢性胰腺炎为临床、放射学随访3~12个月外,余均由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静脉注射18F-FDG 222~296 MBq 1 h后行PET显像.测定肿瘤体积和标准摄取值(SUV),并与PET检查前2周内CT(25例)、MRI(8例)结果对照.结果 20例胰腺恶性肿瘤中19例肿瘤明显摄取18F-FDG,平均SUV 4.91±3.65.10例慢性胰腺炎中9例病灶轻度或无摄取18F-FDG,平均SUV 1.70±1.12(t=2.69,P=0.012).4例肿瘤病灶直径≤3 cm,SUV 2.75±0.63;6例3.1~5 cm,SUV 4.59±3.06;10例>5 cm,SUV 5.46±2.29(χ2=9.02,P=0.011).1例PET假阳性为慢性胰腺炎并假性囊肿,SUV 4.82;1例PET假阴性为胰头癌术后复发,病灶SUV 2.1.以SUV 2.5为胰腺良恶性病变的判断阈值,18F-FDG PET显像诊断胰腺癌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0%、90.0%、93.3%,明显高于CT(75.0%、55.6%、68.0%,χ2=5.89,P=0.015).结论 18F-FDG PET显像诊断胰腺癌灵敏度、特异性较高,尤其适于胰腺癌术前分期和术后复发、转移的探查.

  • 多发性骨血管内皮瘤骨显像一例

    作者:彭京京;蔡槱伯;张清;孙宇庆;刘洪洪;鱼峰

    患者男,71岁.无诱因左大腿乏力1个月,疼痛半个月,以髋部为著,无发热,无恶性肿瘤及外伤史.体格检查:左大腿无力,左髋及大腿上段疼痛,轻度跛行,左大腿未触及肿块.

  •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三例

    作者:文诗广;周承姝;陈海波;于治国;许贤豪

    例1 患者女,66岁.因突发记忆障碍6 h入院.既往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无癫及偏头痛史.入院当日无诱因出现明显记忆力下降.入院后反复重复提问.体格检查:血压15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内科检查正常,无局灶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远记忆无异常,有顺行性遗忘及逆行性遗忘,注意力、语言、视空间能力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糖、血脂正常.ECG、EEG均正常.

  • 分化型甲状腺癌随访中131I全身显像阴性但Tg阳性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马超;匡安仁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在手术+131 I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后20~25年内,5%~20%发生局部复发或颈部淋巴结转移,10%~15%发生远处转移[1].

  •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变化

    作者:胡建;夏炎;李勇;李明;韩海英;戴钦舜

    笔者探讨了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及其与饮酒史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 家兔早期股动静脉血栓的示踪研究

    作者:董小黎;李良;王珏;宋爱利;陈铁军;张顺英;何士大

    将99Tcm标记抗D-二聚体(DD)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注入动物血管内,观察其在实验性股动静脉血栓靶向诊断中的作用.

  • 甲状腺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谭忠华;樊冀伟;朱冠全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主要包括Graves病(GD)、桥本甲状腺炎(HT)、特发性粘液性水肿等,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存在一定困难.笔者探讨了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在AITD诊疗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 自动化制备11C-胆碱及临床应用

    作者:张锦明;田嘉禾;杨志;姚树林;丁为民;尹大一;何义杰

    目的研究[N-甲基-11C]胆碱(11C-胆碱)自动化合成的工艺和设备,并应用于临床.方法柱色层法在线制备11C-胆碱.以荷肺腺癌裸鼠研究生物学分布,荷瘤大鼠行PET显像.11例患者接受11C-胆碱检查,并与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显像对照.结果 11C-胆碱放化纯>99%,合成效率为95%,合成时间5 min.动物分布实验表明,放射性主要分布于肝和肠道,血液清除较快,注射后5 min瘤/血比值为0.9,20 min为6.9.4例肿瘤患者11C-胆碱检出7/7个病灶;18F-FDG检出3/7个,脑部4个病灶18F-FDG为假阴性.7例肺部良性病灶18F-FDG均有高摄取;11C-胆碱6例阴性,1例假阳性.结论柱色层法制备11C-胆碱时间短,效率高,操作简单,适于PET中心常规生产.

  •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18 F-FDG PET脑显像

    作者:王瑞民;田嘉禾;贾建军;陈英茂;刘雁翎;邵明哲;姚树林;何义杰

    目的观察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脑显像鉴别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价值.方法分别对10例AD、11例VD及12例对照者进行18F-FDG PET脑显像,采用统计参数图(SPM)方法及感兴趣区(ROI)方法进行分析,比较AD及VD的显像特点.结果 SPM图像显示,AD组患者两侧大脑皮层顶叶、颞叶、额叶及后扣带回等部位葡萄糖代谢明显降低,左、右不对称;而两侧皮层下基底节区等结构代谢不受影响.VD组患者代谢弥漫性降低,遍及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结构.ROI分析表明,AD组患者大脑皮层顶叶、颞叶、额叶放射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皮层下神经核团等无明显变化.而VD组患者仅左侧额叶及右侧壳核放射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ET脑显像可有效诊断AD并鉴别诊断AD与VD.

  • 核医学与淋巴瘤

    作者:朱承谟

    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疾病.由于淋巴网状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吞噬与免疫防御机制,因此又被认为是一种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淋巴网状系统细胞遍布全身,该病好发于淋巴组织较集中的器官,即淋巴结,也可侵犯淋巴结以外的脏器如肝、脾、骨髓、脑、皮肤、Waldeyer环、胃肠道及呼吸系统的滤泡,称结外病变.

  • 同机图像融合位置配准的质量控制

    作者:朱家瑞;王新强;王伟;赵文锐

    目的设计检验多功能SPECT图像位置配准的模型,建立同机图像融合的质控方法.方法将带有X、Y、Z 3个方向放射性线源的模型置于检查床A、B、C 3个位置,在3种不同的负载(①无负载;②在检查床近探头端加载50 kg;③在检查床上120 cm范围平均加载50 kg)情况下分别采集.用迭代法(OSEM)对采集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和图像融合.在融合图像上分别测定X、Y、Z 3个方向上移液管的CT和SPECT横断面图像中心点的距离.结果检查床在全部伸出且均匀负载50 kg状态下,直接测量床头垂直下移的距离为15 mm.在融合图像上测量,CT图像全部垂直向下移位.无负载时3个方向上移位<2 mm.有负载时Y轴上移位5~11 mm,随检查床向探头方向移动逐渐增大.造成影像对位误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重力导致检查床下垂;②床板伸出的距离越长变形越大,下垂距离越大.结论在临床检查时应尽可能将检查部位放置在移位较小的检查床前中部.另外,悬臂床的结构和材料应改进,以减少重力所致检查床下垂.

  • 肝癌患者131I介入治疗的内照射剂量估算

    作者:张旭光;孙亮;王跃涛;鹿纯芝;朱峰

    笔者探讨了利用SPECT断层显像估算131I内照射吸收剂量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 女性性激素与血脂谱、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赛珠;谭家余;吴迎星;孙飞;容志毅;周忠江

    目的探讨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血脂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健康女性志愿者1185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性激素;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谱及载脂蛋白(Apo);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Oyanagui亚硝酸盐形成法分别测定血清MDA和SOD.结果女性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绝经后明显增加;垂体泌乳素(PRL)绝经后升高,17β-雌二醇 (17β-E2)、孕酮 (P)绝经后明显下降,17β-E2/P比值绝经后明显降低.睾酮(T)绝经后明显增加,游离睾酮(FT)则在70岁后明显升高.女性70岁后血清总胆固醇(TC)明显升高,甘油三脂(TG)绝经后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绝经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70岁后明显升高,HDL-C/TC和HDL-C/LDL-C绝经后降低,70岁后ApoA-Ⅰ降低,ApoB则在42~59岁组明显升高,ApoA-Ⅰ/ApoB比值绝经后明显下降.CD3+、CD4+在60岁前变化不明显,60岁后CD3+下降,CD4+明显降低,CD8+绝经后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变化,CD4+/CD8+比值随增龄降低明显.MDA在70岁后明显升高,SOD 60岁开始明显下降.对绝经后17β-E2按四分位数(15.66、27.05、57.80 pmol/L)进行分层,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示随血清17β-E2水平降低,HDL-C、HDL-C/TC、HDL-C/LDL-C、SOD、CD3+、CD4+及CD4+/CD8+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G、LDL-C、ApoB则增高.结论老年女性血脂谱、细胞免疫功能及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变化可能与性激素失衡有关,提示性激素在机体衰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血清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露;王平;李永培

    目的探讨血清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在2型糖尿病(DM)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8例2型DM患者(男42例,女36例)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3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28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15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ⅣC和LN含量.对照组为健康体格检查者30例.结果 78例DM患者血清ⅣC[(97.6±19.2) μg/L]、LN[(132.4±31.5) μ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7.4±8.2)、(101.5±17.6) μg/L,P<0.05];微量及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ⅣC、L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DM各组间血清ⅣC、LN水平差异有显著性,随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增加及病程延长,血清ⅣC、LN水平递增,病程>10年者[ⅣC (106.6±20.1) μg/L, LN (145.3±31.1) μg/L]明显高于病程<5年者[(89.4±17.5) μg/L, (117.8±27.4) μg/L,P<0.05];血清ⅣC、LN与病程、尿素氮(BUN)、肌酐(Cr)、UAER呈高度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血清ⅣC、LN、UAER能为早期诊断和治疗DM肾病提供依据,并可用于判断预后.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旁腺显像和骨显像

    作者:朱瑞森;朱继芳;陆汉魁;金常青;马寄晓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者行甲状旁腺显像和骨显像的价值.方法 59例患者中病理检查证实甲状旁腺腺瘤49例,增生8例,腺癌2例.静脉注射740~925 MBq 99 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后15 min行早期相(EPI)甲状旁腺显像,2~3 h行延迟相(DPI)显像.然后在同一体位静脉注射74~111 MBq 99 TcmO-4后10 min行甲状腺显像,从DPI图中减去甲状腺图得到相减图.结果 49例腺瘤型PHPT中,45例甲状旁腺显像阳性;8例增生型显像均阴性;2例腺癌显像阳性.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示49例腺瘤型PHPT中35例正常,病程1~6个月,10例为超级(superscan)显像,病程4~12个月;2例病程10~24个月的腺癌骨显像呈多发性放射性浓聚灶,为棕色瘤;8例增生型PHPT骨显像正常.甲状旁腺显像对PHPT诊断准确率为79.7%(47/59例),其中腺瘤型PHPT为91.8%(45/49例).PHPT 99 Tcm-MDP骨显像可分为正常、超级显像和棕色瘤3种.骨显像结果与骨累及程度、病程长短和病理类型相关.结论甲状旁腺显像与骨显像联合有助于反映PHPT的病情程度和病程长短.

  • 153Sm-HA用于关节滑膜切除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明;汤立新;吴华

    目的探讨153Sm-柠檬酸-羟基磷灰石(HA)对抗原诱导关节炎动物模型兔关节滑膜切除的价值.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抗原诱导关节炎153Sm-HA未治疗组(B组)及治疗组(C、D组),用核素显像方法检测其关节腔内注射153Sm-HA后关节内滞留率及生物学分布,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A组与C组注射153Sm-HA后3、6 d关节腔内滞留率分别为97.7%、93.5%和98.4%、95.1%;A组和C组3和6 d关节外漏出率分别为0.17、0.31%ID/g和0.065、0.0912%ID/g.组织病理学检查示治疗组较未治疗组滑膜炎症明显好转.结论 153Sm-HA滑膜切除术漏出率低,在关节内能均匀分布,与炎性滑膜组织亲和力强,安全性高,可有效治疗慢性滑膜性关节炎.

  • 他巴唑对Graves病131I治疗后碘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桂芝;张丽娟;王澎;肖茜;董峰;王任飞;钱玉梅;卢倜章

    目的观察他巴唑对Graves病(GD)患者体内131I代谢的影响.方法 158例首次接受131I治疗的GD患者随机分为3组,0组68例,131I治疗后未服他巴唑治疗;Ⅰ组52例,131I治疗后24 h开始服他巴唑15 mg/d;Ⅱ组38例,131I治疗后24 h开始服他巴唑30 mg/d.131I治疗后动态测定GD患者甲状腺和尿中放射性,观察他巴唑及其剂量对体内碘代谢的影响.结果 131I治疗后3组患者不同时间甲状腺部位照射量率均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尿中放射性计数均于服131I后24 h内高,24~48 h内下降,48 h后(服他巴唑24 h后)Ⅰ、Ⅱ组患者均呈上升趋势,其发生率与0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Ⅰ组和Ⅱ组升降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GD患者131I治疗后24 h不宜加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要依据病情适时使用.

  • PET显像的散射校正和衰减校正

    作者:陆汉魁

    PET显像探测器所能记录到的真符合计数只占很小比例.源于体内的湮灭辐射使光子只有少部分能沿着初始的发射方向到达探测器(部分成为计数),大部分光子对在体内穿行过程中(其中的1个或2个)或被吸收、或形成康普顿散射,这种现象称为衰减.散射光子的去向大致有4种:被进一步散射或(和)组织吸收、逸出探测野(field of view,FOV)、被探测器俘获成单个光子入射事件、或形成散射计数.

  • 第50届美国核医学年会概况

    作者:陈绍亮

    第50届美国核医学年会于2003年6月21~25日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在开幕式上,大会主席代表大会特地强调和感谢中国对核医学年会的贡献.中国大陆今年共入选33篇论文,在所有参加的国家和地区中列第10位.前5位分别为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法国.大会共交流论文1490篇,其中有关PET的论文近年呈直线上升趋势,今年约占大会论文总数的48%,SPECT论文数与往年持平,占24%左右.有关肿瘤的论文数也不断上升,今年达600余篇,占大会论文总数的40%以上.

  • 90Sr-90Y敷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作者:冯志徐;张奇亮;代学之;刘翠娥;樊培英;于风玲

    笔者采用90Sr-90Y敷贴治疗与手术切除结合90Sr-90Y敷贴综合治疗,以探讨治愈瘢痕的有效方法.

  • 18F-FDG显像对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的价值

    作者:王全师;吴湖炳;王明芳;郭晓君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和PET/CT显像在淋巴瘤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107例淋巴瘤或淋巴瘤疑似患者行18F-FDG PET或PET/CT显像,其中16例多次行PET或PET/CT显像.所有患者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淋巴瘤31例,PET显像阳性30例(96.8%),7例淋巴结转移癌及活动性淋巴结结核PET显像均为阳性,淋巴瘤与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及活动性淋巴结结核难以鉴别.37%(10/27例)初诊淋巴瘤PET显像多发现恶性病灶而提高临床分期.16例淋巴瘤行多次PET显像,发现8例治疗后病灶消失,2例缓解,1例肿瘤复发,5例无瘤生存,皆与临床相符.53例淋巴瘤治疗后行PET显像,其中8例临床确认有肿瘤复发或明显残余,PET显像均为阳性;45例临床疗效为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的患者中,PET显像阳性者18例,3例肿瘤处于活跃状态,1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处于抑制状态,PET显像后改变了进一步临床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PET显像对检测淋巴瘤的体内分布及分期灵敏、准确、全面,但难以与活动性淋巴结结核、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相鉴别.18F-FDG PET显像能灵敏、准确地检出淋巴瘤复发及残余病灶,对疗效评价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 18F-FDG PET显像在发热待查患者中筛查淋巴瘤的价值

    作者:华逢春;刘永昌;赵军;管一晖;左传涛;林祥通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显像在长期发热患者中筛查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对59例长期发热患者(发热持续时间至少3周,测3次体温超过38.3 ℃)的18F-FDG PE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8F-FDG PET显像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9例长期发热患者中有8例PET显像示恶性淋巴瘤可能,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瘤,其中2例为霍奇金淋巴瘤,6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PET显像示长期发热的淋巴瘤患者其病变淋巴结可在正常范围内(<1.0 cm或在体内较深部位).对长期发热患者,18F-FDG PET显像可初步筛查淋巴瘤及排除其他肿瘤,可为穿刺活组织检查提供定位信息.

  •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恶性淋巴瘤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应用

    作者:赵晋华;王椿;何之彦;王凤琴;车文军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在淋巴瘤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应用.方法对病理检查证实的5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18F-FDG显像,并与同期CT、MRI或B超等影像检查结果(CI)进行对比分析.56例患者中治疗前9例,化疗中21例,放化疗后10例,术后复查16例.结果①9例治疗前患者中7例18F-FDG显像阳性,8例CI检查阳性.18F-FDG显像与CI显示的病灶部位基本一致.②21例化疗患者中12例18F-FDG显像阳性,15例CI阳性,有3例患者CT示有肿大淋巴结,但FDG摄取未见异常.③对16例淋巴瘤术后患者行18F-FDG显像寻找术后残余病灶,发现3例FDG异常摄取.④10例放化疗后患者中4例FDG摄取异常(纵隔2例,骨2例).⑤对7例同期行18F-FDG显像与骨显像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两者所示骨病灶部位不尽一致.结论 18F-FDG显像是恶性淋巴瘤诊断、分期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及时发现手术后肿瘤残余、复发.18F-FDG显像与骨显像相互补充,可提高诊断恶性淋巴瘤骨髓浸润的灵敏度.CT同机图像融合技术能帮助定位肿瘤.

  • 125I-抗MIF McAb体内检测同种移植排斥过程中MIF的产生和分布

    作者:侯桂华;韩建奎;于敏;刘德宜;张超

    目的探讨125I标记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单克隆抗体(McAb)体内检测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排斥过程中MIF的产生和分布情况.方法①利用Iodogen法,用Na125I标记抗MIF McAb(Ⅲ.D.9)及对照抗体(HB45).②制备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模型,并作组织学鉴定.③分别腹腔注射125I-Ⅲ.D.9和125I-HB45,观察同种移植排斥过程中MIF在小鼠体内的产生和分布. 结果①125I-Ⅲ.D.9标记率为76.67%,比活度为29.52 TBq/mmol.②小鼠同种移植皮片的排斥期平均为(13.4±2.5) d.病理切片示,在排斥高峰期细胞浸润明显增多,主要为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③移植术后早期,125I-Ⅲ.D.9和125I-HB45在移植皮片中的放射性均高于正常皮肤,但两者无明显差异.在移植排斥期(移植后12 d),125I-Ⅲ.D.9在移植皮片中的放射性明显高于125I-HB45组(P<0.01).结论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排斥反应过程中MIF表达量随排斥反应出现明显增加,并在移植皮片局部呈特异性分布,提示MIF表达量增高与移植排斥反应密切相关.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