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等速技术与运动性肌肉损伤

    作者:王大安

    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技术是一项用于肌肉功能评定和肌肉功能训练的新实用技术.研究已经证实通过等速肌力测试,可对肌肉功能进行定量和客观的评价,可用于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诊断和康复治疗.文章阐明等速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文献查阅的方法分析国外等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对等速技术在运动康复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索.

  • 干细胞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重建下尿路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李鸿宾;徐月敏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进行泌尿系统重建的研究开展已有多年,但取材不便,细胞材源不足等问题始终未得以解决,从而限制了其进一步向临床推广.干细胞由于具备的自我更新及定向分化潜能,及对供区较小创伤等优势,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可能.研究者尝试以干细胞与脱细胞基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膀胱,适当诱导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内胚层起源尿路上皮细胞分化.干细胞在尿道组织工程的研究中尚无相关动物模型的报道,但考虑到尿道与膀胱在组织结构及体内诱导环境上的相似性,推断干细胞在体内尿道组织中可能具有与膀胱间质中相似的分化能力.尿道超声引导下尿道周黏膜下层、横纹肌括约肌内注射自体肌源性干细胞、成纤维细胞是一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间充质干细胞在海绵体组织中具有分化潜能外,还可促使一氧化氮分泌以改善勃起功能,并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转染情况下,可通过进一步提高一氧化氮水平达到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目的.

  • mTOR/p70s6k通路与运动诱导的肌肉蛋白质合成

    作者:关尚一;张少生;李秋利;卢健

    肌肉运动可以激活一些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是肌肉蛋白质合成的有力刺激物.mTOR信号转导通路通过增加特异性mRNA的翻译从而在不同水平上控制蛋白质合成,mTOR是被其上游信号P13K和Akt所激活的,后在力学负荷过载的情况下激活其效应子p70s6k.运动经由P13K/Akt/mTOR/p70s6k信号转导通路能有效刺激肌肉合成代谢信号分子的激活.虽然对磷脂酸、整联蛋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其与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由于不同的运动模式对于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更详细地了解不同运动模型的类型、强度和时间,有利于更好地了解mTOR/p70s6k信号转导通路.

  • 组织工程化气管上皮细胞培养的技术进展

    作者:郭翔;赵珩

    组织工程化气管是气管缺损外科修复的替代物,它是利用组织工程学技术和原理在体外构建出具有生理功能及生物活性的人工气管.与其他种类的气管替代物相比, 组织工程化气管的优点为无免疫原性,具有生物活性,有潜在的生长能力.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研究中为重要的方面,是组织工程化组织或器官形成的物质基础,气管上皮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化气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章就气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指出组织工程化气管研究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机制及其理论研究

    作者:张双燕;张翔;任秀红

    延迟性肌肉酸痛妨碍了大部分运动员或普通人运动能力的发挥,因此探讨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产生机制对于预防或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诱发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内在机制尚未完全清晰.新近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延迟性肌肉酸痛可能与肌节重塑过程、微循环紊乱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变化有关.文章就形成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机制学说进行述评,并试图依据此提出相应治疗原则.

  • 保留与不保留二尖瓣结构的瓣膜置换效果观察之Meta分析

    作者:刘秀伦;彭鸿灵;阳晋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或全部二尖瓣结构的瓣膜置换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进行文献初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8/2008)、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维普期刊网,收集国内外关于保留部分或全部二尖瓣结构在瓣膜置换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对结果进行统计荟萃分析(Meta分析).其中,试验组行保留二尖瓣结构的瓣膜置换,对照组行不保留二尖瓣结构的瓣膜置换.疗效及差异评价指标以比值比(RR)、加权均数差(WMD)和95%可信区间(C/)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4.2软件.结果:共收集国内4个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术后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34,95%Cl(0.27,0.61),P>0.05];两组病例手术前后左心室内径大小均下降,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RR6.10,95%Cl(3.37,8.83),P<0.000 1];试验组病例手术前后射血分数、心指数、每搏输出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纳入文献均未报道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保留部分或全部二尖瓣结构的瓣膜置换能更好地改善左心室内径大小、射血分数、心指数、每搏输出量,从而改善心脏功能,但要积极观察以避免出现二尖瓣再狭窄.

  • 男性血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232名资料分析

    作者:杨彪;黄碧

    目的:调查分析长沙地区23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血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长沙地区汉族健康男性志愿者232名,对调查方案均知情同意,排除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受试者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用DXA测定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骨密度,全身扫描测定体脂水平及瘦体质量.分析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与体脂及各部位骨密度的关系;利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部位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抵抗素与体脂无相关性.脂联素与体脂呈负相关(r=-0.216,P<0.05),校正年龄与体质量指数后,相关性消失(r=-0.006,P>0.05).脂联素与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骨密度呈负相关,校正年龄与体脂后,相关性存在.抵抗素与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骨密度无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是男性各部位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抵抗素与体脂及各部位骨密度均无相关性.脂联素与体脂相关,与各部位骨密度呈负相关,是男性各部位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 北京地区人群解偶联蛋白2基因启动子-866G/A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

    作者:王晓霞;鲜彤章;王松岚;孙明晓;郭立新;孙亮;史晓红;杨泽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人群解偶联蛋白2启动子区域-866G/A位点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北京地区470例2型糖尿病散发患者和217名健康人群中解偶联蛋白2启动子-866G/A的分布情况,并将该基因型分布模式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体型计划数据库中的人群模式进行比较,比较不同基因型间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未发现解偶联蛋白2-866G/A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显著性关联(P=-0.538,0.301).该基因型分布模式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体型计划数据库中的日本人群模式更为相近.以性别、腰围和体质量指数为协变量进行了分层分析和Logisitic回归调整,但结果仍未发现该变异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显著性关联.比较不同基因型和血压、肥胖指标(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胰岛素等临床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数的关系,所有基因型间指标比较未发现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显著性差异.结论:未发现解偶联蛋白2基因启动子区域-866G/A变异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存在贡献效应,其可能不是北京人群2型糖尿病发生的易感基因.

  •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又韧带513例

    作者:郑小飞;黄华扬;张余;章莹;李凭跃;尹庆水

    目的:评估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9-02/2008-01行同种异体韧带重建51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男324例,女189例;平均年龄29岁;异体骨-髌腱-骨272例,异体胫前肌208例,异体股直肌腱13例,异体指屈肌腱8例,异体跟腱-骨12例.移植前后以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检测评价关节稳定性及关节活动范围.结果:随访12~76个月,患者移植后Lyshrolm评分较移植前提高(P<0.01),移植后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达到92%.Lachman试验阴性458例(89.2%),轴移试验阴性462例(90%).移植后胫骨前移的差别较移植前缩小(P<0.01).术后部分病例出现持续发热,经过常规对症治疗后完全康复.除部分病例出现局部排斥反应,经少量激素处理后痊愈外,大部分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58例血沉与C-反应蛋白在术后两三天升高后,14~30 d降至正常,所有患者总活化淋巴细胞、中期活化淋巴细胞均未出现明显升高.2例异体指屈肌腱移植物松弛度增加,关节镜下探查见移植物松弛,1例予紧缩治疗,另一例予前交叉韧带翻修+LARS人工韧带重建.其他病例在二次手术中可见韧带愈合牢固,张力良好,表面有滑膜覆盖,可见小血管长入,刨除少许滑膜后可见活动性出血.结论:中长期随访显示,关节境下同种异体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

  • 少样本量估计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研究不同条件下椎骨骨密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康后生;孙昆;赵雨;陈敏;李玲;陈玉华;任玲俐;严宗逊

    目的:通过DPX-MD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铝体模、活体腰椎、带软组织死体腰椎骨矿密度的短期精密度,计算少样本量,探讨少样本量的估计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研究不同条件下椎骨骨密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实验于2004-05/2006-12在川北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骨密度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铝体模为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所配备的自检模块;3个活体椎体分别来源于38岁骨密度正常男性,40岁骨质疏松症男性,62岁轻微骨量减少女性,均为自愿参与实验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生:1个带软组织的死体椎体,由川北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提供.②测量方法及评估:采用的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各椎体的骨密度,3次/d,连续测定5 d.铝体模和死体椎体两端均用小木块固定在6.5cm的高度,放在15 cm的水浴中,为减少误差由一人操作.由不同骨矿密度可得到各自的变异系数,由不同的变异系数可得到在保证研究结论可靠的前提下,课题研究所需的少各自样本例数.结果:①在保证研究结论可靠的前提下,铝体模和正常男性椎体的骨矿密度的变异系数小,课题研究所需的少样本例数少,尤其铝体模少;骨质疏松男性椎体、轻微骨量减少女性椎体和死体椎体的骨矿密度的变异系数大,课题研究所需的少样本例数多.②各椎体与相应L2-4骨矿密度比较其变异系数以L2-4小.在保证研究结论可靠的前提下,课题研究所需的少样本例数以L2-4少.③极个别椎体达到上千例.结论:①被测对象条件不同,在保证研究结论可靠的前提下,所需的少样本例数不同.②临床上利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骨矿密度来判断药物疗效等课题设计时,要参考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及不同条件(如有骨质增生等)病例对样本规模有一个正确估计.

  • 北京部分汉族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韩昕;詹志伟;张红红;裴育;胡亚卓;王熙然;韩志涛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子复杂疾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调控骨量的重要遗传因素,但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多态性与北京地区部分汉族男性骨密度的关系,以探求北京地区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试验,在2004-09/2007-12在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和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共同完成.对象:筛选2004-09/2006-12长期居住北京地区无血缘关系的20~80岁健康汉族男性230人.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基因型,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测随机抽取的100例受试者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主要观察指标:①受试者年龄、身高、体质量.②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基因型.⑤受试者L2-4椎体、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结果: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的分布为FF 36.96%,Ff 46.96%,ff 16.08%,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校正年龄、体质量、身高和体质量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后,40~59岁年龄段男性ff基因型组骨密度较FF,Ff基因型低(P=0.037).其余各年龄段、各部位ff基因型组骨密度大多低于FF,Ff基因型,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北京地区汉族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多态性分型与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该项检测对筛查男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定向诱导为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作者:徐卫袁;贾竹亭;孙锋;严飞;王黎明

    背景:脊柱和创伤骨科的重建修复对骨的需求量极大,但现实的供需缺点和矛盾限制了植骨运用,急需找寻一种替代途径.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佳实验条件,并观察其生物学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水平的体外组织工程实验,于2007-05/2008-05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选择4周龄雄性新两兰大耳白兔,由苏州大学动物中心提供.方法:自股骨大转子及髓腔抽取新西兰大耳白兔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离心层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接种连续培养观察,原代接种后48 h首次换液,此后每二三天全量换液;待细胞长至90%汇合时,用胰酶和EDTA混合液消化传代.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倒置显微镜下进行细胞生长形态观察,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并描绘细胞生长曲线:另选择P3代细胞进行成骨条件培养液培养4周,应用Gomori钙钴染色法鉴定成骨分化的标志物--碱性磷酸酶阳性细胞,应用Von-Kossa 改良染色法测定钙节结.结果: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形态和增殖活性良好,接种后的细胞由短梭形向长梭形、三角形乃至多角性发展,各代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潜伏期、对数增长期和平台期,细胞可以连续培养至P9代.经成骨诱导分化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为93%,矿化结节染色阳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扩增简单可行,可以定向诱导为成骨细胞.

  • 不同鼠龄大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相关基因在牵引成骨局部的表达

    作者:刘振东;高敏伟;张朝跃;苗杰;陶建春;杨擂

    背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相关基因表达在骨再生和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通过对不同鼠龄大鼠在同样条件下牵引成骨的比较,进一步验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相关基因在成骨局部的表达水平与年龄的关系,及其在大鼠胫骨牵引成骨过程中对新骨形成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03在中南大学附属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3月龄和12月龄各10只,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方法:所有大鼠接受左胫骨中上段低能截骨,安置体外延长固定架.第2天起开始每天进行胫骨延长,速率为0.2 mm,2次/d,共14d.第15天,处死大鼠,采集胫骨标本.主要观察指标:以X射线片定量分析新骨密度和新骨面积;以组织学定量分析骨内膜成骨和骨膜成骨: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青年组大鼠牵引区的新生成骨面积和新生骨密度,以及骨内膜成骨和骨膜成骨百分比均显著高与老年组大鼠(P<0.05或0.0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相关基因在老年组大鼠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青年组.结论:老年大鼠骨形成障碍可能与局部生长因子表达降低,从而导致成骨细胞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成肌细胞促小鼠胫骨骨折愈合的作用

    作者:郑浩;黄婷婷;孔抗美;王梅;齐伟力;梅海

    背景:随着基因治疗的研究发展,将转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细胞移植入损伤区,达到该基因在体内的持续表达已可行,并有可能解决骨折患者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等难题.目的:观察携带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成肌细胞体内局部多点注射对C57BL/6J小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4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完成.材料: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42只,体质量22~25 g,建立左胫骨骨折的动物模型.方法:42只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1只.实验组于骨折处周围肌肉中多点注射0.3 mL转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成肌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0.3 mL生理盐水.分别在造模后2,3,4周每组各随机取7只小鼠处死,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动物骨折部位形成骨痂面积的大小和组成成分的变化;外源性细胞在体内存活及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情况;各组动物骨密度及骨痂细胞生长情况.结果:①实验组转基因成肌细胞BrdU及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阳性,4周实验组平均灰度值虽稍高于2周实验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成肌细胞移植入C57BL/6J小鼠胫骨骨折处周围肌肉中可存活4周以上,并能稳定地分泌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③实验组造模后各时间点外骨痂中小梁骨占骨痂总面积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第3,4周经F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周实验组骨痂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④电镜观察可见实验组骨生成细胞的数量、活跃程度和胶原纤维的数量、分布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注射转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成肌细胞可以促进C57BL/6J小鼠胫骨骨折的愈合.

  • 异种管状皮质骨复合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大段骨缺损

    作者:胡益华;林月秋;曾养志;石浪滔

    背景:传统的松质骨移植虽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用于大段骨缺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通过对复合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asic fl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MP-2/bFGF)大段异种皮质骨成骨作用观察,探讨异种皮质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1在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版纳近交系小耳猪骨,经过钻孔、酶处理等方法处理后,再在真空、冻干、吸附基础上复合rhBMP-2/bFGF,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皮质管状骨.经复合后每根复合骨含40 U bFGF+10 mg聚乙烯吡咯酮+0.5 mg rhBMP-2.方法: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3组,于兔左桡骨中段制成2 cm的骨-骨膜缺损模型,实验组植入复合皮质管状骨、对照组植入单纯管状皮质骨、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4,8,12周各时间点取材,通过X射线检查、组织学观察等指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皮质骨活化,术后8周移植皮质骨两端结合处愈合,术后12周骨缺损修复较满意;对照组修复缓慢;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见修复.结论:近交系管状猪皮质骨复合rhBMP-2/bFGF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修复大段骨缺损效果显著.

  • 环磷酰胺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作者:李力;桂斌捷;卜海富;周健;刘德宝

    背景:目前国内关于环磷酰胺对骨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骨质疏松的研究.目的: 验证环磷酰胺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03在安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体质量3.0~3.2 kg.环磷酰胺为江苏恒瑞医药公司产品,国药准字H32020857.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于右侧胫骨中段造成3 mm缺损,随机分成环磷酰胺、生理盐水2组,每组24只.术后第2天对环磷酰胺组动物进行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每次20 mg/kg,生理盐水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只.注射1次/d,连续2周.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4,8周,行X射线摄片骨密度测试,分别抽取兔耳缘静脉血,测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两组各随机取8只兔处死,取双侧胫骨断段行组织学检查、机械力学测试.结果:环磷酰胺组2,4,8周后从X射线以及骨密度和骨密度比率可以看出环磷酰胺抑制骨痂的形成,组织形态学也能证实骨痂形成的缺乏,血钙血磷以及碱性磷酸酶也明显降低.8周后环磷酰胺组力学测试的4项参数平均化为对侧完整胫骨参数值的百分比后比生理盐水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环磷酰胺可延迟骨折的愈合,引起软组织水肿,导致骨缺失,减少骨折愈合后的机械强度.

  • 双醋瑞因对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的干预作用

    作者:胡雷鸣;柯珍勇

    背景:双醋瑞因是一种新型的白细胞介素1阻滞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形成过程中的白细胞介素相关因子增强骨吸收的抑制作用目前的报道较少.目的:验证双醋瑞因对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的干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对照实验,于2008-08/11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3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双醋瑞因10,100mg/(kg·d)组,每组10只.双醋瑞因胶囊(每粒50 mg含双醋瑞因48.1 mg),为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70532.方法: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大鼠分离出双侧卵巢结扎输卵管血管后切除卵巢,假手术组只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组织,逐层缝合皮肤.去卵巢术后第2天双醋瑞因10,100 mg/(kg·d)组开始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持续给药10周后麻醉下处死所有大鼠采血,收集骨骼标本.主要观测指标:以骨密度双能X射线测量仪测量第3腰椎、股骨骨密度;放射免疫法测定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 β、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血清骨钙素水平.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去卵巢组骨密度低于假手术组(P<0.05),双醋瑞因2个剂量组骨密度高于去卵巢组(P<0.05).去卵巢组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双醋瑞因2个剂量组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 β、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去卵巢组(P<0.05).去卵巢组血清骨钙素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双醋瑞因2个剂量组血清骨钙素水平与去卵巢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雌性大鼠卵巢切除10周后骨量丢失明显,双醋瑞因对去卵巢后大鼠由于骨吸收增强所引起的骨量丢失有干预作用.对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无明显的影响.

  • 脂肪干细胞与软骨细胞的共培养

    作者:张勇;赵建宁;韩宁波

    背景:有研究发现关节软骨微环境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目的:验证软骨细胞能否诱导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以便成为组织工程构建关节软骨可能的新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细胞实验,于2007-09/2008-07在南京大学生物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成年新两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质量1.5~2.0 kg.方法:分离培养原代新西兰大白兔脂肪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别种植于6孔板和插入式细胞培养皿共培养2周后,胰酶消化终止.脂肪干细胞分别行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检测和甲苯胺蓝染色法鉴定.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观察共培养前后脂肪干细胞的形态变化.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共培养后脂肪干细胞的蛋白多糖的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共培养后脂肪干细胞的Ⅱ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基因转录水平.结果:脂肪干细胞分别经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法鉴定证实,分离的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是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1周后部分脂肪干细胞变圆,2周时其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均增高.结论: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后,脂肪干细胞可以被诱导成软骨样细胞.

  • 成骨生长肽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徐凌;黄姣;向学熔

    背景:成骨生长肽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生长因子,具有促进有丝分裂、促进成骨等作用,在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生理作用.目的:观察成骨生长肽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水平的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2/06在教育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临床上因正畸需要拔除的牙周健康、无龋的新鲜第1前磨牙牙周膜组织.成骨生长肽购于美国Sigma公司.方法: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中加入10-11,10-10,10-9,10-8及10-7 mol/L不同浓度的成骨生长肽,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以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周期;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培养第1,2,3天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第6天观察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成骨生长肽浓度在10-11~10-7 mol/L时,对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佳作用浓度为10-9 mol/L.当成骨生长肽浓度在10-9mol/L时,能明显提高细胞S期所占的比例,从而加速细胞的增殖活动.成骨生长肽在10-11~10-7 mol/L时,能显著提高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佳作用浓度为10-9mol/L.结论:成骨生长肽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可以提高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29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脊柱融合的相关性

    作者:袁百胜;陈晓亮;栾军伟;周传利

    背景:影响脊柱融合的因素很多,但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变化与脊柱融合相关关系的报道较为少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第一外显子29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脊柱融合的相关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基因多态性观察实验,2007-07/2008-05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子中心实验室完成.对象:山东半岛汉族人200名正常人和210例颈腰椎植骨的手术患者.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210例脊柱融合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29T>C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并根据影像学的表现对植骨融合状况进行分级,分析其与脊柱术后植骨融合疗效之间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2gT>C单核苷酸多态与脊柱植骨融合是否有相关性.结果:脊柱融合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均存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29T>C单核苷酸多态性,其多态性在脊柱融合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707),但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29T>C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差异与颈椎前路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P=0.001),与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程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647).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29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中TT基因型可能是促进颈椎前路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的一个重要遗传因素;而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影响因素较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基因枪转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

    作者:常菲;吴杭庆;张毅;张望;杨长伟;夏照帆;路卫

    背景:大量的体内和体外实验已证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不同组织和细胞具有广泛作用,可加快创面愈合进程.目的:观察基因枪转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效果和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完全随机设计,观察实验,于2007-12/2008-10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全军烧伤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SD清洁级大鼠,体质量200-250 g,雌雄不拘.方法:将天然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重组优化,以pCI-neo为载体构建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高效真核表达载体pCI-neo-bFGF,并转染人胚肾细胞293T细胞,转染后以dot blot和western blot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利用基因枪技术对SD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模型进行转基因,以转染pCI-neo-bFGF为实验组,以转染空载体pCI-neo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在转基因后24 h,48 h,96 h,7d,10d和14d测定创面组织羟脯氨酸和胶原酶Ⅰ水平,评价创面愈合情况.结果:重组构建的pCI-neo-bFGF经转染人胚肾细胞293T细胞,dot blot和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构建的pCI-neo-bFGF表达载体可表达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荧光显微镜下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天然基因表达;基因枪转基因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3.00±1.31)d,对照组为(14.75±1.28)d,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羟脯氨酸及胶原酶Ⅰ水平均于基因枪转染后48h即伤后第5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一定水平后维持,实验组各时间点羟脯氨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转基因后48 h和96 h胶原酶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因枪转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增加创面愈合期间组织羟脯氪酸和胶原酶Ⅰ水平,加快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进程.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作者:李佳;刘丹

    背景: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1与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在碱烧伤后角膜缺损溃疡的发生发展转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碱烧伤后角膜的促恢复作用,并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角膜碱烧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大鼠角膜中的表达影响及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2009-05在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健康SD大鼠60只,体质量180~210 g,鼠龄6~8周,雌雄各半,实验前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证实无眼前段病变.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组大鼠角膜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滴眼,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滴眼液滴眼,4次/d,连续用药21 d.于碱烧伤后1,4,7,14,21 d每组分别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角膜组织.主要观察指标:①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烧伤后两组大鼠角膜变化.②在碱烧伤后不同时期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表达.结果: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烧伤后第14天实验组角膜溃疡面积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对照组角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于伤后第1天开始升高,14 d达到高,此后呈现下降趋势.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早期有所表达,而后活性逐渐下降,伤后第14天降至低水平,此后又再度上升,21 d时达到高.实验组各时间点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低于对照组,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表达平衡,从而能有效促进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

  • 电针干预膝骨关节炎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的变化

    作者:周景辉;吴耀持;张峻峰;张圣宏;李石胜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在维持关节软骨正常和关节修复中有重要的意义.目的:观察电针与透明质酸钠治疗大鼠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从转化生长因子β调控角度,探讨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7/2008-04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免疫研究所完成.材料:健康清洁级3月龄雄性SD大鼠80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各20只.方法:除正常组大鼠外,均通过结扎大鼠股静脉的方法建立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术后1周内,每日驱赶所有动物活动1 h,以促进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形成.正常组大鼠通过手术找到股静脉后缝合.造模1个月后,电针组用G-6805 C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刺激大鼠犊鼻穴和膝眼穴,1次/d,20 min/次;药物组为关节腔内注射药物透明质酸钠,1次/周,0.1 mL/次.治疗2周后,采集各组动物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检测.主要观察指标:记录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熔解曲线和扩增曲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Ⅰ、Ⅱ的含量.结果: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实验动物膝关节滑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电针组、药物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Ⅰ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Ⅱ含量也较治疗前减少(P<0.05).结论:用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是通过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来改善骨关节炎症状的:其受体含量的减少有助于膝骨关节炎的恢复.

  • RNAi对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在内皮细胞中表达的沉默作用

    作者:丁浩;李菊香;洪葵;万磊;夏子荣;颜素娟;罗伟;程晓曙;吴清华;苏海;吴延庆

    背景:利用RNAi技术引发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沉默可促进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的凋亡,然而对于内皮细胞是否有类似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目的:实验拟验证内皮细胞中是否有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表达,并在所设计的siRNA中,筛选出1对对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沉默效率高的siRNA.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体外细胞学实验,于2007-12/2008-06在南昌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所属的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由南京凯基生物公司提供.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4对靶向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的siRNA:siRNA-1、siRNA-2、siRNA-3、siRNA-4.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利用RT-PCR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是否有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表达.将带有荧光标记的阴性对照siRNA配制成25,50,75,100 nmol/L的4组,利用脂质体转染细胞,并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对比得出有佳转染效率的浓度.然后,实验根据不同的处理因素分成8组:siRNA-1、siRNA-2、siRNA-3、siRNA-4和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转染试剂组、空白对照组4个对照组.将均为有佳转染效率浓度的各组siRNA转染细胞,48 h后提取RNA.主要观察指标:利用RT-PCR测定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高表达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iRNA在50 nmol/L时有较高的转染效率.4对siRNA干扰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 mRNA的表达水平与阴性对照、转染试剂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P<0.01),其中siRNA-3的沉默效率高(P<0.05),阴性对照、转染试剂组和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P<0.05),阴性对照、转染试剂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内皮细胞中存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表达.RNAi抑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实验筛选出1对沉默效率高的siRNA.

  •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剂配体在小鼠前牙根发育中的表达

    作者:秦晗;徐宏志;龚永庆;李阳飞;周丹;杨富生

    背景:研究表明小鼠不断生长的切牙是由于切牙仅有颈环而无上皮根鞘的形成.但是破骨细胞分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剂配体和破骨细胞与不断生长的牙根发育是否相关,目前研究较少.目的:观察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剂配体在已萌出的小鼠切牙牙根周围的表达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03/09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病理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同窝生出生10d的清洁级昆明小鼠10只.方法:每只小鼠均取其下颌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进行小鼠切牙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蛋白染色.主要观察指标:切牙牙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剂配体表达.结果:切牙牙根周围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剂配体蛋白染色强阳性.结论:不断生长的小鼠切牙牙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剂配体的强阳性表达,说明此时可能破骨细胞功能活跃.

  • 白细胞介素17在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霞;陈旭赛;马子程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及滑膜组织中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病变中起核心作用,白细胞介素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炎症性细胞因子,与机体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目的:检测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水平,并分析其与炎症指数、白细胞介素1 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08在大连大学医学院免疫实验室完成.材料:雌性近交系Wistar大鼠50只,4~6周龄,体质量为(180±15)g.方法:50只大鼠随机取40只,建立胶原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另外10只作为正常对照.造模组大鼠每只尾根部皮内注射200 μ L乳化的Ⅱ型胶原,1周后,每只大鼠接受加强免疫,尾根部皮内注射乳化Ⅱ型胶原100 μL,诱发胶原性关节炎.对照组大鼠以相同剂量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于24 h后观察大鼠四肢的足肿胀度.ELIsA法检测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 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并观察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炎症指数.结果: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 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并且白细胞介素17水平分别与白细胞介素1 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呈正相关;胶原性关节炎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7与关节炎炎症指数也有正相关关系.结论: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升高,且可能与病情活动、关节炎症和骨质破坏有关.

  • 大鼠半乳凝素9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李来邦;李立;冉江华;李晓延;曹海鹰;王谦;张升宁;赵永恒;李铸;刘静

    背景:研究提示,半乳凝素9在介导细胞分化、凋亡、黏附、细胞间聚集、炎症反应的调控方面发挥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克隆大鼠半乳凝素9基因片段,构建pDC316-GFP-Galectin-9真核表达质粒,以进一步了解半乳凝素9各种功能和反应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8-11/2009-01在北京本元正阳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完成.材料:SPF级雄性Lewis大鼠1只.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大鼠肝脏组织中扩增出大鼠半乳凝素9基因片段,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到pDC316-GFP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pDC316-GFP-Galectin-9重组质粒,通过用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及DNA测序的方法对重组DNA进行鉴定.主要观察指标: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结果:总RNA经RT-PCR扩增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在1 kb下方可见一条明显扩增的条带,与预计的半乳凝素9-cDNA长度相符.重组质粒经Not Ⅰ/HindⅢ双酶切和未作酶切的重组质粒pDC316-GFP-Galectin-9一起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前者出现了980 bp和5.8 kb 2条带(980 bp为Galectin-9-cDNA产物,5.8 kb为pDC316-GFP线状质粒),后者出现6.7 kb条带(重组质粒pDC316-GFP-Galectin-9),初步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测序结果用NCBI上的BLAST进行比对分析,其核酸序列与GeneBank中的半乳凝素9的mRNA的编码序列(N M_012977)同源性完全相符,进一步证实所克隆的基因为大鼠半乳凝素9-cDNA.结论:成功克隆了半乳凝素9基因并构建成其真核表达质粒.

  • 不同电刺激参数致颈神经椎孔外卡压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金武;李琦;芮碧宇;郭尚春;陈欣;田健;刘晓琳;范存义

    背景:研究证实,电刺激可诱发局部肌肉痉挛,从而产生周围神经压迫的过程,能较好地模拟临床患者发病的实际情况.目的:观察不同电刺激参数对大鼠肌肉收缩的影响,以及局部电刺激致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的可能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9/2007-04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及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68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选择8只作为刺激参数的选择,其余60只分为实验组(n=40)、假手术组(n=10)、植入导线组(n=10),以大鼠右侧为实验侧,同时行自身对侧对照.方法:切开大鼠颈后正中表皮,显露脊神经后支皮支及其所支配的颈部后外侧肌群,使用低频脉冲发射器对上述肌肉进行电刺激,发射器的输出范围为:电压0~40V,频率1~111 Hz,脉宽0~1 000ms.观察局部及全身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同时记录局部肌电变化,确立建立周围神经卡压模型的合适刺激参数.显露大鼠右侧颈后、外侧肌群及颈神经后肢支配区域,将两个电极末端裸露导线部分固定于肌群中,电极缝合于肌肉上,实验组将设定合适刺激参数的电刺激器植入大鼠腹部皮下,电极导线经颈背部皮下隧道连接至颈部,假手术组不植入刺激器,植入导线组植入包有硅胶套管的电极导线.主要观察指标:植入后2,3,4,5周观察动物神经电生理及组织学改变.结果:动物局部及全身反应强度随电刺激脉宽的增加而增加,当脉宽固定时,动物的全身或局部表现随频率变化不明显.肌电幅值随脉宽增加显著上升,而当脉宽固定时,肌电幅值随频率增加,并无升高.结合电刺激时大鼠局部肌肉收缩强度与肌电图测定结果发现,肌电幅值与收缩强度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初步确定了建立动物模型的合适刺激参数为:50 Hz、200μs、刺激间隔时间1/3 s、20 V.对大鼠电刺激2周后,神经电生理检测可发现失神经电位,此后变化程度随时间增加而逐步加重;组织学检测发现,局部中性细胞聚集,毛细血管扩张,内皮细胞增生,肌细胞萎缩,间隙增大,间质肉芽组织再生等神经卡压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其中肌纤维横断面经慢性电刺激后逐渐缩小,局部肌萎缩加重.结论:不同的刺激参数可影响肌肉的收缩状态与强度,在一定的刺激参数作用下,可诱发肌肉进行有效的收缩.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理功能反应

    作者:靳国恩;韵海霞;马兰;白振中;杨应忠;曹越;格日力

    背景:国内外关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动物研究主要以模拟海拔进行,少数情况下进行现场研究,但在现场究竟多长时间可以使平原大鼠发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建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并对相关生理功能反应进行初步观察.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8/09在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和青海省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Wistar大鼠50只,体质量160~200 g,雌雄各半.10只高原鼠兔(Pika)于青海玛多县4 300 m现场捕获,体质量100-180 g.促红细胞生成素试剂盒由美国R&D Systems公司提供.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高原15和30 d两组(雌雄分开),每组各15只,运至海拔4 300 m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饲养.余20只大鼠为对照组在西宁海拔2 260 m饲养.另10只高原鼠兔作为高海拔对照组.分别在第15天和第30天进行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促红细胞生成素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高原15d组和高原30 d组中出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阳性数,②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与各正常对照组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比较.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与各正常组促红细胞生成索水平的变化.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血红蛋白水平与血氧饱和度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性分析.结果:高原15,30 d组大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明显升高,与高海拔和低海拔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原15 d对照组中血红蛋白>207g/L,红细胞压积>65%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大鼠模型占75%,高原30d组中占93%.高原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值显著高于高海拔和低海拔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对Wistar大鼠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认为在海拔4 300 m地区饲养30 d才可完全建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动物模型,并进一步说明低海拔动物在不同海拔具有不同的生理反应机制.

  • 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构建及中等强度运动后的变化

    作者:范婕;史威;王玉

    背景:有氧运动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尚未见运动对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影响的报道.目的:观察中等强度运动对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各种指标变化的影响,探讨运动对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 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09在成都体育学院动物房完成.材料: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实验分成3组,每组20只.方法:①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不进行跑台运动训练.②模型对照组:给予乙醇+高脂饮食灌胃,放进静止的跑台不运动,0坡度,30 min/d.③造模运动组:给予乙醇+高脂饮食灌胃,进行跑台运动训练,跑速25 m/min,15%坡度,30 min/d.运动持续4周.主要观察指标:检测各组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以及光镜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①空白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造模运动组(P<0.01),且前者超氧化物歧化酶达峰值.造模运动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②空白对照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和造模运动组(P<0.01);造模运动组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肝细胞变性程度显著重于空白对照组(P<0.01),造模运动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轻于模型对照组(P<0.05),但仍然比空白对照组严重(P<0.01).结论:适度的训练可维持机体自由基代谢正常进行,能够对酒精性脂肪性功能恢复产生促进作用,降低对肝脏的损伤.

  • 有双重活性的重组胸腺素α1与复合α干扰素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

    作者:刘先俊;刘方欣;黎波;周辉云

    背景:研究表明,将干扰素与胸腺素α 1联合应用可增强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目的:获得既具有干扰素抗病毒活性又有胸腺素α 1增强免疫功能的双重活性重组融合蛋白.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试验,于2003-03/2004-12在重庆康尔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物研究所完成.材料:融合基因片断由上海生工合成,人羊膜细胞、水泡性口炎病毒购自上海生化与细胞生物所,对照品IFNα1b、IFNα2a和胸腺素α1为市售药品.方法:选择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将合成的胸腺素α 1与复合干扰素编码序列构成的融和基因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2b(+)、在宿主菌BL21(DE3)-Codonplus-RP-X中表达融合蛋白.通过硫酸铵沉淀、疏水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阳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融合蛋白的抗病毒活性,采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融合蛋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重组融合蛋白抗病毒的活性和促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融合蛋白呈胞内可溶性表达,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的20%以上.②纯化后,融合蛋白的纯度达96%以上.③融合蛋白的抗病毒活性优于市售的IFN α 1b、IFN α 2a.④融合蛋白的促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与市售胸腺素α 1相似.结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胸腺素α 1与复合干扰素融合蛋白既具有干扰素抗病毒活性又有胸腺素α 1的增强免疫功能.

  • PI3K/Akt参与内皮祖细胞分化的体外观察

    作者:马颖;杨向红

    背景:内皮祖细胞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要通过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在内的多个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内部多种基因的表达来完成.目的:分析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内皮祖细胞分化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照体外实验,于2007-09/2008-03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实验室完成.材料:4~6周龄Wistar大鼠,雌雄不限.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分离内皮祖细胞,经差速取二次贴壁细胞接种于培养瓶内.收集培养5 d的内皮祖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AC133和vWF双染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应用Western 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培养0,3,7,10,14 d的内皮祖细胞中AC133,vWF,P13K,Akt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Western 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C133在培养0 d表达强,3 d有弱表达,7,10,14 d几乎没有表达(P < 0.05):vWF在堵养过程中表达强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P13K和Akt在培养0 d表达强,3 d表达稍弱,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减弱.P13K/Akt与AC133表达趋势一致.结论:在内皮祖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过程中,可能有信号传导通路PI3K/Akt的参与.

  • 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口自体组织移植再造泪道的应用解剖

    作者:陶海;马志中;吴海洋;侯世科;王朋;王伟;韩毳

    背景: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自体组织移植再造泪道术是临床上治疗严重道阻塞的新方法,需要积累临床应用解削学资料.目的:研究泪道的显微外科应用解剖,为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口自体组织移植泪道再造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设计、时间及单位:2006-07/2007-06在武警总医院眼科实验室完成.材料:经体积分数为10%甲醛防腐处理的成人头颅解剖标本20个,男14个,女6个,共40侧泪道的标本.方法:沿眉弓上缘及枕骨粗隆上10 mm连线水平锯开颅盖,去除脑组织,10%硝酸脱钙1周左右,使标本既不改变形态结构,又能用手术刀切割.正中矢状面切开面颅,切除鼻中隔,暴露鼻腔外侧壁.主要观察指标:泪囊窝的长径和前后径,泪囊窝中1/3部在泪前嵴、泪囊窝骨壁中垂线和泪后嵴的厚度,骨性鼻泪管上口、中部和下口横截面积,泪阜-鼻腔水平距、30°斜距和45°斜距,泪阜到鼻泪管上口距离,泪阜到鼻泪管上口连线与鼻底平面的夹角.结果:泪囊窝的长径为(17.85±1.72)mm,泪囊窝的前后径为(6.74±1.28)mm,深度为(3.09±0.78)mm.泪囊窝中1/3部在泪前嵴、泪囊窝骨壁中垂线和泪后嵴的厚度分别为(4.03±0.89),(0.61±0.36),(0.63±0.24)mm,泪前嵴厚,泪囊窝骨壁中垂线处和泪后崤均较薄,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性鼻泪管上口、中部和下口横截面积分别为(29.04±3.40),(26.19±2.96),(43.50±5.60)mm2,显示中段为狭窄(P<0.05).泪阜-鼻腔水平距、30°斜距和45°斜距分别为(17.23±0.70),(14.51±1.72),(17.34±2.38) mm,30°斜距短,30°斜距和45°斜距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泪阜到鼻泪管上口距离为(11.86±1.84)mm,泪阜到鼻泪管上口连线与鼻底平面的夹角为(49.9±1.8)°(48.0°~54.0°).结论:泪阜到鼻腔及泪囊的距离和泪阜-鼻泪管上口连线与鼻底平面的夹角对鼻腔外侧壁造口部位选择、隧道的倾斜角度和自体移植组织长短的确定有指导意义.造骨孔应该从泪囊窝中央或中央稍偏后部起始,然后向前和下方扩大,隧道下斜45°角为佳.全泪道再造所取移植组织的长度应大于21.22 mm.

  • 针刺及艾灸足三里穴缓解大鼠运动疲劳作用的比较

    作者:刘汉平;梁波;曾常春;郭周义

    背景:已有诸多实验证实针灸足三里穴能够有效地缓解运动疲劳.目的:观察毫针针刺及艾灸足三里穴(ST36)对运动疲劳大鼠的运动耐力、骨骼肌微循环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针刺及艾灸两种不同疗法缓解运动疲劳作用的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动物实验,于2008-06/07在华南师范大学光子中医学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雄性成年SD大鼠24只,体质量220~260 g.方法:SD大鼠24只,适应性游泳后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及针刺组,每组6只.采用无负重游泳方式建立大鼠运动疲劳模型,艾灸组及针刺组在游泳运动的同时,分别采用毫针及艾灸刺激足三里穴,1次/d,共10d.末次力竭运动结束后检测指标.主要观察指标:大鼠骨骼肌微循环及线粒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结果:实验第9天.艾灸组大鼠的运动耐力显著高于同时间点模型组的运动耐力(P<0.05);实验第11天,艾灸组和针刺组的大鼠的运动耐力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的大鼠同时间点的运动耐力(P<0.05),艾灸组和针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艾灸组双侧胫骨前肌的血流灌注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腹直肌的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艾灸组双侧胫骨前肌线粒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双侧胫骨前肌线粒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艾灸组(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穴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疲劳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抗氧化酶活性、增加骨骼肌血流灌注,缓解外周骨骼肌的运动疲劳,提高运动耐力,其效应优于针刺足三里穴.

  • 推拿对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

    作者:熊英;吴云川;金宏柱;顾一煌

    背景:推拿是运动性疲劳防治的常用手段之一,但有关推拿防治延迟性肌肉酸痛疗效的客观评价较少.目的:评价推拿对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8-04/07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对象:将30名健康男性学生按照条件对等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推拿组共3组,每组10名,方法:运动前推拿组学生于训练前在左上肢进行30 min的推拿,推拿结束5 min后开始训练.运动后推拿组学生于训练后30 min在左上肢进行30 min的推拿,并在此后的3 d内按规定的时间继续接受推拿治疗,30 min/次,1次/d.对照组学生仅参加训练,不做任何的准备活动或整理活动,也不接受任何治疗.主要观察指标:观察训练前、训练后即刻、训练后24,48,72 h测定肌肉酸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大等长收缩力量、臂围、肘关节的屈伸度,训练前1 h、训练后即刻、训练后24,48 h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推拿组的肌肉酸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酸痛的程度明显减轻(P<0.01,P<0.05),运动后72 h的肌肉大等长收缩力量的恢复明显(P<0.01),运动后72 h的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幅度明显降低.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即刻的肘关节屈曲程度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推拿组在运动后72 h的肘关节伸直程度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推拿组的臂围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运动前推拿能一定程度预防延迟性肌肉酸痛,减轻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严重程度,而运动后推拿能一定程度促进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恢复.

  • 水通道蛋白8在人胎盘胎膜中的表达

    作者:刘慧妹;郝荣增;宋小飞;熊正方

    背景:胎盘和胎膜在母胎液体平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水穿过胎盘和胎膜运输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推测母胎液体交换可能通过胎盘和胎膜上的水通道进行.目的:观察人正常妊娠晚期胎盘与胎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8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及其分布.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5-07/12在广州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收集正常足月妊娠剖宫分娩的胎盘与胎膜组织样本各5例,产妇年龄(27±5)岁,实验方法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胎盘胎膜组织在分娩30 min内取样,用无菌生理盐水漂洗干净去除血液,立即放入液氮中,转运至-80℃冰箱保存备用.主要观察指标: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8在胎盘与胎膜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显示,水通道蛋白8 mRNA在胎盘和胎膜组织中均有表达.水通道蛋白8 Western印迹检测胎盘和胎膜组织显示,一特异性条带在Mr45 000左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水通道蛋白8表达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羊膜上皮细胞及平滑绒毛膜细胞滋养细胞.结论:在蛋白质水平显示,水通道蛋白8表达于胎盘的合体滋养细胞、羊膜上皮细胞及平滑绒毛膜细胞滋养细胞.

  • 白藜芦醇对离心运动后骨骼肌微损伤的修复

    作者:郭刚;赵海燕;宋吉锐

    背景: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廓清剂,具有清除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等重要药理作用,目前有关白藜芦醇在减轻骨骼肌损伤、促进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离心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血清丙二醛和肌细胞浆Ca2+浓度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动物实验,于2007-08/2008-06在南方医科大学完成.材料: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实验室适应性喂养3 d后随机分为蒸馏水组(n=40)、白藜芦醇组(n=32).白藜芦醇制剂购自湖南省洪江华光生物有限公司.方法:白藜芦醇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1次白藜芦醇制剂60mg/kg,蒸馏水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蒸馏水,连续2周.2周后,将大鼠在动物跑台上进行一次性下坡跑运动,速度为16 m/mjn,下坡坡度为16°,5 min运动,2 min休息,总运动时间为120 min.运动过程中采用人工驱赶和声刺激,不使用电刺激.主要观察指标: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4,48,72 h电镜下观察比目鱼肌纤维Z线,TAB法测定血清丙二醛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肌细胞浆Ca2+浓度.结果:与蒸馏水组比较,白藜芦醇组镜下肌纤维损伤程度减轻,骨骼肌细胞Z线异常百分率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4,48,72 h比蒸馏水组分别降低了50.34%,52.67%,52.65%和53.26%(P<0.05),离心运动引起的血清丙二醛升高程度分别下降了27.7%,29.56%,34.38%和27.79%(P<0.05),胞浆Ca2+浓度分别降低了27.53%,25.84%,22.14%和11.62%(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降低离心运动后血清丙二醛浓度和肌细胞浆Ca2+浓度,减轻运动导致的肌肉损伤.

  • RNA干扰抑制DLL4基因表达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李文林;石小玉;刘弘晟;周莹;熊丽霞;赵林

    背景:Delta-like 4(DLL4)是近年新发现的血管生长调控因子,研究表明抑制DLL4可导致过度无效的血管生成.目的:研究RNA干扰抑制DLL4基因表达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比观察,于2007-07/2008-09在南昌大学医学院和江西省医学生物高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由上海细胞生物和生物化学研究所提供.方法:设计和化学合成靶向DLL4基因的siRNA序列,lepofectamineTM2000介导DLL4 siRNA转染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提取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琼脂糖电泳检测DLL4 mRNA.提取细胞总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DLL4 siRNA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分4组:①85 nmol/LDLL4 siRNA-duplex组.②85 nmol/L DLL4 siRNA-scrambled阴性对照组.③lepofectamine组.④未经处理组.主要观察指标:RNA干扰后,人微血管内皮细胞DLL4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及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人微血管内皮细胞转录DLL4和表达DLL4蛋白;85 nmol/LDLL4siRNA完全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DLL4转录和DLL4蛋白的表达.DLL4 siRNA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DLL4表达的有效浓度为85 nmol/L.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结果显示,85 nmol/L DLL4 siRNA-duplex组的细胞增殖率为190.00%,未经处理组的细胞增殖率为110.00%.结论: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DLL4,DLL4 siRNA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DLL4并促进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DLL4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 RNAi特异性抑制A20基因对H2O2诱导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李蕾;高静;陈海英;俞帅;曲鹏

    背景:锌指蛋白A20是近年来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研究的新靶点,目前研究表明锌指蛋白A20抑制肿瘤坏死因子,脂多糖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诱导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激活所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但有关A20抗细胞氧化损伤方面的影响报道甚少.目的:观察锌指蛋白A20基因干扰对H2O2诱导的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细胞核中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实验,于2007-03/2008-06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体外培养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构建针对Genbank中人A20的基因序列,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80pmol siRNA,6 μL转染.方法:将培养的第4代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随机分6组,①空白组:培养基培养,未给与任何干预.②A20siRNA组:转染A20siRNA24 h.③scramble siRNA组:转染阴性对照scramble siRNA 24 h.④H2O2组:H2O2持续刺激6 h.⑤H2O2 +A20siRNA组:转染A20siRNA24h后H2O2持续刺激6h.⑥H2O2+scramble siRNA组:转染阴性对照scramble siRNA 24 h后H2O2持续刺激6 h.主要观察指标:以RT-PCR,Western-blotting检测A20基因表达变化,以四甲基偶氮唑蓝方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以流式细胞技术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以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核中核因子κB p65的蛋白含量表达.结果:H2O2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空白组,但低于H2O2+A20siRNA组(P<0.05).H2O2组S期、G2/M期构成百分比,增殖指数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然而较H2O2+A20siRNA组明显降低(P<0.05),空白组A20mRNA与蛋白有微弱表达,A20siRNA组较空白组表达减少(P<0.05);H2O2组A20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但显著低于H2O2+A20siRNA组(P<0.05)干扰效率大约55%.细胞核中核因子κB p65有少量表达:A20siRNA干扰后核因子κ B p65含量明显增加;H2O2刺激后核因子κ B p65表达含量显著增加但明显低于H2O2+A20siRNA组(P<0.05).结论:A20基因可抑制H2O2损伤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其分子机制可能通过其负反馈抑制了核因子κ B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 骨形态发生蛋白4 mRNA在大鼠后纵韧带减压后的表达

    作者:蔡国栋;司萌;张辉;王俊勤

    背景:有学者认为手术增加了颈椎不稳定的风险,后纵韧带的张力有可能改变体内生长因子表达.然而两者是否存在关系还没有定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4是具有独立异位成骨作用的细胞因子之一.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减压对颈椎后纵韧带中骨形态发生蛋白4 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1/2006-12在泰山医学院完成.材料:清洁级成年SD大鼠48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70~350 g.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手术组:行C3~6全椎板切除减压加椎旁肌切断手术;假手术组:仅作皮肤切口;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为.于处理后1,2,4,8周分批处死动物,取其后纵韧带.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4 mRNA表达水平.结果: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未见明显骨形态发生蛋白4 mRNA的表达;手术组于手术后1周表达明显,持续到8周.结论:颈椎后路减压手术可以导致后纵韧带早期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4 mRNA表达上升,内源性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可能导致手术后韧带骨化发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