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样细胞及其鉴定

    作者:杨乃龙;杨芬;徐丽丽

    背景: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目前尚无成熟的鉴定方案.转基因诱导要求条件高,程序复杂,化学诱导剂诱导为现阶段较多采用的一类方法.目的:探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条件.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1/10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对治疗及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Peprotech Asia公司产品,B27添加剂为Gibco公司产品,尼克酰胺、2-巯基乙醇、谷氨酰胺、双硫踪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采用Percoll法分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LG-DMEM进行培养,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取第3~5代细胞,按1×108 L-1密度接种,分3阶段诱导:第1阶段加入含2-巯基乙醇、谷氨酰胺的HG-DMEM,培养2 d;第2阶段加入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B27添加剂、谷氨酰胺的HG-DMEM,培养6 d;第3阶段加入含尼克酰胺、2-巯基乙醇的HG-DMEM,培养6 d.对照组采用单纯的HG-DMEM进行培养.主要观察指标: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诱导第2阶段行免疫荧光鉴定PDX-1基因的表达,诱导第3阶段行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β样细胞团,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低糖/高糖刺激下胰岛素的分泌情况.结果:未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贴壁生长,诱导后胞逐渐变圆,并聚集成团.诱导8 d细胞PDX-1基因呈阳性表达,诱导14 d细胞团双硫腙染色呈棕红色.经低糖、高糖刺激后,对照组无胰岛素释放,诱导14 d细胞团培养基中胰岛素含量显著升高(t=3.638~9.387,P均 < 0.01).结论:2-巯基乙醇、谷氨酰胺、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尼克酰胺等可在体外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具有分泌胰岛素功能的胰岛样细胞.

  • 不同分离方法及培养条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马力;刘大军;李德天;刘沛田;边小慧

    背景:目前用于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主要有全骨髓贴壁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免疫磁珠法,后两种方法可获得较为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但对细胞活性影响较大,甚至导致细胞完全失去活性.目的:观察不同分离方法、培养条件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比观察,于2006-01/2007-06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病实验室完成.材料:日本雄性大耳白兔3只,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Mesen Cult干细胞培养基为Vancouver BC公司产品,DMEM/F12(1∶1)培养基、LG-DMEM培养基均为Hyclone公司产品.方法:无菌抽取兔髂前上棘骨髓,采取两种方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全骨髓贴壁分离法是将骨髓液注入等体积的Hanks液中,4 ℃ 1 0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用Hanks液重复洗涤.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是将相当于2倍骨髓液体积的1.073 g/mL Percoll分离液加入15 mL无菌离心管内,再将抗凝的骨髓沿管壁缓慢加至分离液面上,4 ℃ 800 r/min离心 30 min,吸取分离液面上的白色云雾状单个核细胞层,用无血清L-DMEM培养液冲洗.将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浓度调整为1×106,设立3组,分别加入Mesen Cult干细胞培养基、DMEM/F12培养基、L-DMEM培养基,各组培养基中均含有20%的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100 u/mL链霉素,于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分离方法、培养条件对细胞形态、生长特征、增殖的影响,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传代后冻存复苏情况.结果:全骨髓贴壁分离法1周后可见少许贴壁细胞伸出伪足,10~12 d形成散在细胞集落,16~18 d融合成单层;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培养1~2 d后可见部分细胞贴壁,5~7 d形成散在细胞集落,2周后融合成单层并铺满平底.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 Cult组细胞增殖能力、贴壁率、BrdU标记指数均略优于DMEM/F12组、LG-DMEM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179,P > 0.05;F=0.098,P > 0.05;χ2=0.39,P > 0.05).透射电镜下可见核仁,细胞器少,为低分化的幼稚细胞.复苏第9代冻存的细胞,4 h后贴壁率约60%,细胞增长活跃.结论:Percoll密度梯度法和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前者可获得较均匀一致的单核细胞,在细胞增殖、清除造血细胞干扰等方面明显优于后者;Mesen Cult、DMEM/F12、LG-DMEM培养液均适用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细胞冻存复苏后生长增殖状况良好.

  • 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局部注射对老年性痴呆鼠海马线粒体膜电位及行为学的影响

    作者:秦雅鑫;宋琦;殷樱;潭勇;虞乐华

    背景: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受移植部位微环境、各种生长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目的:实验拟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对老年性痴呆鼠行为学恢复及海马线粒体膜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 2006-09/2007-09在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及细胞实验室完成.材料:神经干细胞来源于新生1 d龄SD大鼠.Y迷宫筛选对电击敏感并逃避迅速的三四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联合组移植,每组10只.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参照包新民等的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制备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造模后,神经干细胞组双侧海马区注射神经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双侧海马区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移植组注射神经干细胞同时持续侧脑室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主要观察指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老年性痴呆大鼠海马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行Y迷宫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中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联合移植组老年性痴呆大鼠海马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 并高于神经干细胞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 < 0.0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神经干细胞组学习记忆能力虽有明显恢复,但与联合移植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还有一定的距离(P < 0.05).结论:神经干细胞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能能稳定海马线粒体功能,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能改善老年性痴呆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 分离培养方法及冻存技术对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作者:童培建;何帮剑;金红婷;赵红昌;肖鲁伟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易发生自发分化,而失去多分化潜能,因此必须对培养的细胞及时冻存,需要时再进行复苏.目的:建立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增殖、冻存的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细胞学实验,于2005-06/2008-06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伤研究所完成. 材料:健康成年雄性Beagle犬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传代扩增培养.将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12.5% DMSO混匀置于冻存管中,采用慢冻快融法进行冻存和复苏:将冻存管置于-4 ℃冰箱2 h,然后移入-30 ℃冰箱2 h,再置于厚壁塑料泡沫盒中,扎紧密封,置-80 ℃冰箱过夜后,取出冻存管直接放入液氮中保存,或放入-80 ℃冰箱保存.复苏时将冻存管从液氮或- 80 ℃冰箱中取出,立即置37 ℃水浴并轻轻摇动, 1~2 min内迅速解冻.主要观察指标:复苏前后细胞成生长活性及形态变化.结果: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以均一的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贴壁及增殖能力强,传代细胞贴壁较快.经过液氮长期冻存后, 将复苏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培养,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与冻存前无差异,均呈长梭形均匀分布生长,细胞生长增殖旺盛.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可获得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慢冻快融技术进行冻存和复苏,较好的保持了冻存细胞的活力和功能.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肾损伤

    作者:王共先;符彦基

    背景:研究发现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定居于肾脏并且分化为肾脏细胞,参与损伤肾组织的修复,但对其修复作用途径尚无公认.目的:探讨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肾损伤的可能治疗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7-03/09在南昌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清洁级SD大鼠56只.雄鼠8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雌鼠48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16只/组.荧光染料DAPI为Biotium Inc产品,蓖麻血凝素为Vector Laboratories产品,BrdU为Sigma产品.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DAPI进行标记,调整细胞数为1.5×1010 L-1.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建立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开腹后不予结扎肾血管.缺血45 min后,细胞移植组经下腔静脉注入用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L,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输入1 mL无菌生理盐水.移植后各组每天腹腔注射BrdU,其后留取血标本和肾组织.主要观察指标: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在肾组织中的分布,采用能与肾小管内腔壁特异结合的蓖麻血凝素鉴定移植细胞的分化,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rdu反映肾组织细胞的增殖状况,检测血清肌苷、尿素氮水平.结果:移植后第3天可见少量DAPI阳性细胞,第4天DAPI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 < 0.05),且多数DAPI标记细胞能结合蓖麻血凝素,DAPI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肾脏外髓质肾小管中,肾皮质和内髓质阳性细胞很少,而肾小球内则未见DAPI阳性细胞.假手术组肾组织细胞增殖非常弱,移植后第4天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 < 0.05);移植后第2,3,4天细胞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均明显多于模型对照组(P < 0.05),其分布类似于DAPI阳性细胞.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尿素氮水平移植后第1,2天明显降低(P < 0.05);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肌苷水平移植后第1,2,3天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移植的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迁移、定居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肾组织中并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损伤肾脏本身的细胞增殖再生;对肾损伤后早期肌苷、尿素氮的升高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这种早期对肾功能的保护与其迁移定居到肾脏局部、分化修复损伤的肾小管无关.

  • 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脑出血周围区新生血管的影响

    作者:何晓英;谭华;袁平;李小刚

    背景:研究表明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动员内皮前体细胞,增加脑缺血区域新生血管生成.目的:观察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脑出血周围区新生血管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的动物对照实验,于2006-03/11在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法:7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治疗组,每组24只.断尾取自体血通过鼠脑立体定向仪注入鼠脑内制备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自体血.治疗组于制模后1 h腹腔注射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60 μg/kg.假手术组、脑出血组不做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于6,12,24,48,72 h,7 d 6个时间点检测血肿周围区CD34+血管的表达,每个时间点检测4只.利用内皮细胞的标志性抗原CD34变化了解微血管的生成情况,CD34抗原也越多,新生血管越多.结果:脑出血组CD34+血管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 0.05);治疗组CD34+血管数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 < 0.05),且在72 h增多明显,与7 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与6,12,24,48 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够促进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新生血管生成.

  • pcDNA3-hBMP2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表达及体内成骨能力

    作者:魏利成;刘丹平;蒲勤

    背景:能否通过病毒或者非病毒载体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导到骨髓基质细胞发挥成骨作用?目的:观察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MP2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后体外表达,同时将MSC转染后但未筛选兔骨髓基质细胞自体回植入肌组织,利用X线观察其成骨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实验于2004-11/2005-04在辽宁医学院骨科研究室完成.材料: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体质量2.0~3.0 kg.BMP2抗体为美国Sanaka公司产品,pcDNA3-hBMP2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生化教研室蒲勤教授提供,限制性内切酶购于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方法:从大肠杆菌提取超纯质粒pcDNA3-hBMP2,从成年兔股骨抽取骨髓,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将细胞分成4组:A组:pcDNA3-hBMP2转染进行G418筛选;B组:pcDNA3-hBMP2转染未用G418筛选;C组:给予pcDNA3空载体转染;D组:仅加入脂质体转染试剂Fugene 6.主要观察指标: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染后瞬时表达.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骨钙素表达,分别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细胞Ⅰ型胶原表达.③转染2周后将B组细胞自体回植入兔后腿肌组织中,移植4周后应用X射线观察成骨情况. 结果:①pcDNA3-hBMP2成功转染入骨髓基质干细胞内并100%瞬间表达BMP2.②基因转染4周后,A组细胞骨钙素及Ⅰ型胶原表达高于C组及D组.③B组细胞回植肌组织4周后,X射线可显示新骨形成.结论:pcDNA3-hBMP2能安全有效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其分泌物BMP2来作用诱导细胞加速分化为成骨细胞.

  • 新生大鼠全大脑组织分离诱导分化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实验

    作者:杨琴;曾志磊;谢鹏;杨军;吕发金

    背景:神经干细胞的供体一般以胎鼠和成年鼠为主,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分离步骤较繁琐.目的:以新生大鼠为神经干细胞供体,拟建立一种较为简便、细胞获得率较高的分离培养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对象观察性实验,于2006-10/2007-03在重庆医科大学完成.材料:新生1~3 d 的Wistar大鼠全大脑.方法:以胰蛋白酶消化、无血清、悬浮培养原代细胞,并加含体积分数为0.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诱导其分化.主要观察指标: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干细胞的生长特点及分化后的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间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标志蛋白的表达.以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观察其增殖情况.结果:新生大鼠脑组织分离的细胞具有连续传代和增殖的能力,能稳定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巢蛋白.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能表达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蛋白.结论:从新生大鼠脑组织分离培养出的神经干细胞获得率高,保持了干细胞的未分化属性,具有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潜能.

  • 静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对辐射诱导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黄锦华;布林白乙拉

    背景: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能减少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凋亡.目的:假设神经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对辐照诱导小鼠肝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拟验证其可能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08在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昆明小鼠120只,随机分细胞注射组40只、单纯照射组40只和正常对照组40只.方法:单纯照射组采用 60Coγ射线照射小鼠,吸收剂量率188.2 cGy/min,细胞注射组照射前2 d静脉给予神经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5×1010 L-1;正常对照组不辐射损伤.观察小鼠30 d存活率和死亡动物存活时间;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受照小鼠肝细胞凋亡及p53表达,再用Western blot进一步测定p53的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受照射小鼠30 d存活率.②受照射小鼠肝细胞凋亡情况.③受照射小鼠肝细胞p53表达.结果:细胞注射组30 d存活率高于单纯照射组.单纯照射组小鼠大量肝细胞发生凋亡,呈灶性.细胞注射组小鼠肝细胞凋亡少于单纯照射组, 凋亡细胞呈散在分布.细胞注射组肝细胞p53标记的荧光强度和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P < 0.05).细胞注射组p53带灰度值低于单纯照射组(P < 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能明显抑制受照小鼠肝细胞凋亡及抑制肝细胞p53的表达.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动态变化

    作者:耿素霞;杜欣;翁建宇;陆泽生;郭荣;陈志红

    背景:bcr-abl融合基因不仅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其水平的变化也是判断病情或疗效的惟一指标,尤其是bcr-abl融合基因的动态变化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评估和预后判断可能更为重要.目的: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变化情况. 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对象:2001-04/2007-01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确诊1年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2例,中位年龄31.5岁,患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所有同胞供者均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BU/CY联合FLU预处理方案,供受者血型不相合者于移植前7 d、1 d行血浆置换以降低血型抗体滴度.患者经深静脉输入同胞供者平均单个核细胞数为5.48×108/kg,平均CD34+细胞数为10.45×106/kg.由于移植和随访时间不同,每例患者收集标本3~14份,共130份外周血标本.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2例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130份外周血标本中bcr-abl融合基因的水平.结果:移植后6个月内,bcr-abl融合基因总体水平逐渐降低,移植后1、3、6个月bcr-abl阴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3.33%、53.33%和84.62%,bcr-abl高水平阳性(bcr-abl/abl ≥ 0.02%)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8.33%、33.33%和15.38%,低水平阳性(bcr-abl/abl < 0.02%)患者的比例分别为8.33%、13.33%和0.移植6个月后,多数患者连续多次检测不到bcr-abl融合基因,其中持续阴性者9例(69.23%),低水平波动者1例(7.69%),低水平持续阳性者1例(7.69%),复发2例(15.38%);复发的2例患者移植后6个月内连续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均未降低至0,且3次检测结果中2次属于高水平阳性.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融合基因总体水平逐渐下降,但不同患者bcr-abl变化情况各异,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可明确其变化趋势.

  •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作者:徐丽丽;杨乃龙

    背景:常规诱导方法诱导的细胞生长缓慢,数量少,使用生长因子可加快诱导速度,但生长因子价格昂贵限制了它的使用.目的:验证未加生长因子的诱导液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效率.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细胞学观察,于2007-07/2008-0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骨髓来源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患者,均征得患者同意.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0.1 μmol/L地塞米松、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50 μmol/L维生素C对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同时设立对照组,不加入诱导剂.主要观察指标:相差显微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变化,诱导后经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钙结节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相差显微镜下呈均匀分布生长,形态为长梭形.经成骨诱导7 d后培养细胞逐渐汇合呈铺路石状,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局部细胞呈重叠生长,间充质逐渐堆积、间充质中矿盐沉积,形成多个结节,并逐渐融合.培养14 d可形成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的褐色点状矿化结节中心;培养21 d形成小片状矿化结节,von Kossa法测定可见钙结节呈黑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为阳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且增殖快,成骨能力强.

  • 干细胞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腹膜后交通支形成的影响

    作者:马秀现;李晶义

    背景:研究表明新生血管生成需要内皮细胞和血管生长因子的共同参与.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CD34细胞在缺血组织中能分泌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否促进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腹膜后交通支循环的形成.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区组,动物对照观察,于2007-01/04在河南省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雄性SD大鼠57只,10只用于分离制备骨髓单个核细胞,剩余47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7只、模型对照组10只、干细胞移植组10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10只、联合组10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美国Peprotech 公司产品.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大鼠均建立肝前性门脉高压模型.模型对照组在结扎点以下左侧靠近脊柱的后腹膜沿下腔静脉选取5个注射点,每点注射0.1 mL生理盐水,逐层关腹,常规培养3个月;干细胞移植组每点注射等量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每点注射等量稀释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组每点注射等量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并紧靠注射点位置注射等量稀释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主要观察指标:门静脉压力及腹膜后交通支造影血流状况.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各组门静脉压力及侧支血管数均基本相似(F=0.313,P > 0.05;F=1.076,P > 0.05).各组微血管数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1.756,P < 0.05),微血管密度为联合组>干细胞移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模型对照组.结论: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均可促进门静脉高压大鼠腹膜后血管的形成,且二者联合可有效缓解门静脉压力.

  • 白消安注射液预处理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中的效果

    作者:肖毅;魏光辉;张义成;张东华;周剑峰;孙汉英;刘文励

    背景:白消安/环磷酰胺是经典的非全身照射预处理方案,效果肯定,但白消安常为口服制剂,国内使用白消安注射液进行预处理相关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含白消安注射液预处理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毒副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临床观察实验,于2005-06/2008-01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完成.对象:2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男12例,女12例,平均年龄29岁.方法:亲缘白细胞分化抗原全合的移植采用含白消安注射液的改良的白消安/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阿糖胞苷2~4 g/(m2·d)×2 d,白消安注射液3.2 mg/(kg·d )×3 d,环磷酰胺1.8 g /(m2·d)×2 d,司莫司汀250 mg/(m2·d )×1 d;亲缘白细胞分化抗原不合和非亲缘的移植在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方案基础上加用猪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20 mg /(kg·d )×4 d或兔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2.5 mg/(kg·d )×4 d.亲缘白细胞分化抗原全合移植13例,亲缘白细胞分化抗原不合移植6例,非亲缘移植5例.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患者造血功能恢复时间、移植相关毒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结果:移植后30 d所有患者行短串联重复序列检测均显示为完全供者的基因型.移植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轻度口腔黏膜炎,11例患者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5例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无一例发生癫痫和肝静脉闭塞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3.3%,在可供评价的20例患者中,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65.0%,其中广泛型3例.中位随访时间267d,17例患者无病生存,1例带病生存,6例死亡,存活病例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本组患者的白消安注射液用法及用量保证了移植的成功,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 诱导分化过程中不同融合状态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的差异

    作者:段巧艳;段祥;栾希英;张焕相

    背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方案已基本成熟,但是诱导过程中影响分化效果的因素仍处于探索阶段.目的:观察诱导时机的选择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对象的观察实验,于2006-08/2007-01在苏州大学江苏省干细胞重点实验室完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SD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150~200 g.方法:采用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5×107 L-1密度分组培养,诱导组分别于接种当时、细胞达50%~60%融合时、细胞达85%~95%融合时加入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的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非诱导组采用普通培养基培养.主要观察指标:诱导后7,14 ,21,28 d行钙钴染色、Von-Kossa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成骨细胞能力.定期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状况.结果:经钙钴染色后,诱导组大部分染色的细胞呈阳性反应,胞浆中可见浅棕色至棕黑色的细胞颗粒,大多数多角形细胞呈阳性,如铺路卵石样排列,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见片状强阳性细胞,以细胞达85%~95%融合时诱导培养组数量多,结节体积大.非诱导组未见片状强阳性细胞.Von-Kossa 染色后可见深棕色致密结节.以细胞达85%~95%融合时诱导培养组形成结节较早,同期相比数量较其他组多.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表明经成骨诱导剂诱导后与同期非诱导组相比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提高,表现细胞成骨分化特点.结论:初始接种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细胞间相互接触程度越高,成骨能力越强.

  • 羊水多潜能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作者:王启伟;叶玲玲;刘红;吴本传;刘兴茂;李世崇;陈昭烈

    背景:近来发现羊水中含有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具有向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分化的能力.目的:建立羊水多潜能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实验,于2007-04/2008-01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完成.材料:5份羊水标本来自孕16~22周流产孕妇自愿捐献.方法:从人孕中期羊水中,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羊水多潜能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分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鉴定细胞表型.结果:体外培养的羊水多潜能干细胞呈梭形或类上皮细胞样,细胞增殖迅速,细胞倍增时间约为24h;细胞周期中G1、S、G2期的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2.88%、5.77%、21.35%;细胞表达Oct4、Nanog、SSEA-4、CD44和CD105,不表达CD34和CD45.结论:采用贴壁筛选法获得的羊水多潜能干细胞增殖能力强,同时表达胚胎和成体干细胞的部分标志,可能为介于胚胎干细胞与成体干细胞之间的一种过渡阶段的干细胞.

  • 治疗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周俊;朱兵;杜海燕;孙天胜;杨连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技术在移植治疗中非常关键.目的:应用Cobe Spectra 6.1骨髓处理程序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对象的观察性实验,于2005-11/2007-11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完成.材料:骨髓来自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方法:应用COBE Spectra血液成分单采系统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程序,在已建立的运行参数条件下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分离前后进行白细胞分类、细胞计数检测、流式细胞分析CD34、CD133和CD271的表达,计算有核细胞回收率、单个核细胞回收率;统计方法分析CD271+和CD133+表达与细胞形态学分类的相关性.结果:①骨髓分离后,有核细胞、单个核细胞明显高于分离前(P 均 < 0.01),回收率分别为26.6%、40.0%.②分离的细胞产品中,CD271+、CD133+和CD34+表达率分别为0.63%、0.51%和1.17%,回收率则依次为72.8%、61.6%和67.6%.③相关分析显示,分离前后CD271+表达率均与类单核样细胞数目相关(P均 < 0.01);分离后CD34+表达率与类单核样细胞和类淋巴样细胞数目均相关(P均 < 0.01).④偏相关分析显示,CD271与类单核样细胞相关(P均 < 0.01),CD34与类淋巴样细胞相关(P均 < 0.01).结论:应用Cobe Spectra 6.1骨髓处理程序分离骨髓干细胞用于临床治疗,可以根据治疗需求选择分离类单核样细胞或类淋巴样细胞,有效提高分离效率.

  • 不同分离方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王广斌;付勤;杨礼庆;付永慧

    背景:目前并没有特定的实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的两种基本方法进行系统评估,所以贴壁分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对细胞诱导分化是否存在不同影响,尚无定论.目的:拟验证两种基本分离方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影响的差别.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2005-03/09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外实验室完成.材料:2~3月龄体质量1.2~2.0 kg的日本大耳兔20只用于抽取骨髓. 方法:用贴壁分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择两组同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其向软骨方向分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倒置显微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情况,绘制两组细胞生长曲线.②免疫组化检测两组Ⅱ型胶原表达.③原位杂交检测两组细胞Ⅱ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绘制生长曲线表明两组细胞生长速度趋于一致.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种方法分离的骨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软骨细胞分化率为76.1%和77.7%,原位杂交法检测的软骨细胞分化率为70.3%和71.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两种分离方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和成软骨分化结果的影响无差异.

  • pIRES2-AcGFP1-CD真核表达载体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陈一曲;宋飞;马学虎;葛丹;刘天庆;马郁芳;崔占峰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易分离和扩增,还易于外源基因的转入及表达,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性细胞和基因治疗的靶细胞.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胞嘧啶脱氨酶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表达.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的细胞基因工程实验,于2006-03/2007-04在大连理工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发中心完成.材料:5月龄新西兰大白耳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大肠杆菌JM109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载体pMD19-T,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鉴定、基因测序后,构建pIRES2-AcGFP1-CD真核表达质粒.酶切鉴定后,采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胞嘧啶脱氨酶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克隆了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基因测序结果同Genbank中公布的序列一致.将胞嘧啶脱氨酶基因亚克隆到pIRES2-AcGFP1质粒上,构建了pIRES2-AcGFP1-CD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胞嘧啶脱氨酶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h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pIRES2-AcGFP1-CD真核表达载体已成功转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成为胞嘧啶脱氨酶基因治疗中的理想载体.

  • 抗血小板药物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林海泓;施海明;肖萍;朱军;罗心平

    背景:有研究指出氯吡格雷、噻氯匹定可引起粒细胞减少,阿司匹林可抑制内皮祖细胞增殖.目前缺乏这些抗血小板药物会对移植入心肌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何种作用的报道.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噻氯匹定和阿司匹林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和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3/12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学实验室完成.材料:第2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提供.氯吡格雷、噻氯匹定为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分别为国药准字J20040006和国药准字H19980186.阿司匹林由拜耳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国药准字20050059.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解冻后,加入含 100 U/mL青霉素、100 mg/L链霉素、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体外扩增培养,传至第6代,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氯吡格雷、噻氯匹定、阿司匹林进行干预处理,并设立空白对照.主要观察指标: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结果:反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变化的A570值在0.02,0.1,0.4,2,10,40 μmol/L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作用后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P < 0.01);经60,600,2 000 μmol/L阿司匹林处理后则低于空白对照(P < 0.05).细胞表面抗原CD34、CD105、CD106阳性细胞百分率经3种抗血小板药物作用后与空白对照基本相似.与空白对照比较,经 0.02 μmol/L氯吡格雷及5,2 000μmol/L阿司匹林处理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无明显变化(P > 0.05);40 μmol/L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作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均显著降低;0.02 μmol/L噻氯匹定作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显著升高(P < 0.01).结论:氯吡格雷和噻氯匹定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阿司匹林可抑制其增殖.高浓度氯吡格雷和噻氯匹定能够抑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浓度噻氯匹定可促进其分泌.此3种抗血小板药物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进一步分化无明显影响.

  • 熟地黄多糖对气血双虚小鼠全血细胞及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培建;苗明三;高渐联

    背景:熟地黄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现代研究多集中在熟地黄粗品的止血、补血、抗氧化、抗衰老、抗炎、益智、降糖等方面,也有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但缺少熟地黄活性部位对气血双虚模型动物的影响报道.目的:观察熟地黄多糖对气血双虚小鼠全血细胞及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血液学分子水平检测,于2002-02/06在河南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昆明种6周龄雄性小鼠60只,由河南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地黄购于河南武陟县药材公司,由本院化学室按药典方法经脱脂、水提、醇沉、除蛋白、透析、洗脱、真空干燥等工艺制得熟地黄多糖.当归补血口服液为郑州市协和制药厂产品.环磷酰胺为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方法:取50只小鼠,每只尾部放血0.5 mL,分别于第2,4,6,8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40,40,40 mg/kg建立气血双虚模型,随机分为5组,高、中、低剂量熟地黄多糖组分别灌胃400,200,100 mg/kg熟地黄多糖水溶液,当归补血口服液组灌胃6.6 mL/kg当归补血口服液,模型组仅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10 d.剩余10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仅腹腔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尾部不放血.主要观察指标:尾部取血检测全血细胞及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6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全血细胞水平显著降低(t=2.838~13.429,P < 0.01),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明显降低(t=3.266,P < 0.05),表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熟地黄多糖组和当归补血口服液组均能显著升高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水平(t = 2.998~12.83,P < 0.01);低剂量熟地黄多糖组能明显升高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水平(t=2.779~4.653,P < 0.01或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熟地黄多糖组和当归补血口服液组可显著提高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t=3.740~6.588,P < 0.01);低剂量熟地黄多糖组可明显提高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t=2.662,P < 0.05).结论:熟地黄多糖可促进机体的造血机能,给予高、中剂量时对气血双虚小鼠外周血血细胞状况和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作用,以中剂量提升作用强.

  • 人阴道黏膜干细胞的筛选与培养

    作者:翁慧男;王沂峰;刘风华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从人类或啮齿类等动物的皮肤、毛囊、角膜、口腔黏膜、肠道黏膜、牙齿断端、唾液腺等上皮组织中成功分离出干细胞,并应用于组织创伤修复的实验中,但人阴道黏膜干细胞的分离和应用的实验较少.目的:探讨人阴道黏膜干细胞的分离、筛选与适合的体外培养方法.设计:以细胞为对象的观察基础实验.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原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材料:实验于2004-10/2005-08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室级别:卫生部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实验室.孕2周健康成年雌性昆明小鼠,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无细菌与病毒感染的患者的阴道黏膜标本5份,由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原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提供.方法:采用胰酶、胶原酶混合消化法获得阴道黏膜细胞.将丝裂酶素C处理的小鼠成纤维细胞作滋养层细胞.采用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筛选人阴道黏膜干细胞,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将所筛选的人阴道黏膜干细胞与原代人阴道黏膜细胞分别用采用碘化丙啶一步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其细胞周期.以4组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阴道黏膜干细胞:滋养层细胞+上皮细胞完全培养液、滋养层细胞+DMEM/F12(3∶1)、无滋养层细胞+上皮细胞完全培养液、无滋养层细胞+DMEM/F12(3∶1).培养至12 d,比较各组CK19、CK10阳性细胞比例、克隆形成率与凋亡前能传代的次数.主要观察指标: ①所筛选的人阴道黏膜干细胞与原代人阴道黏膜细胞的G0/G1细胞比例、CK19、CK10阳性细胞的比例.②比较4种不同方法培养人阴道黏膜干细胞的CK19、CK10阳性的细胞比例、克隆形成率以及能传代的次数.结果:所筛选的人阴道黏膜干细胞与原代人阴道黏膜细胞的G0/G1细胞比例、CK19、CK10阳性的细胞比例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其中采用滋养层细胞+上皮细胞完全培养液培养人阴道黏膜干细胞12d,其克隆形成率与CK19阳性细胞比例高,CK10阳性细胞比例低,体外培养人阴道黏膜干细胞能稳定传15代以上.结论:①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可有效筛选人阴道黏膜干细胞.②滋养层细胞+上皮细胞完全培养液为体外培养原代人阴道黏膜干细胞的较佳方法.

  • 微量全血单细胞凝胶电泳评定过度训练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

    作者:李素萍;常波

    背景:微量全血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是检测有核细胞DNA损伤与修复的一种方法,具有敏感性高、取材方便、细胞制备简单、不需体外活化、费用低、实验周期短等优点.目的:采用微量全血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评定过度训练对大鼠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实验,于2004-08/09在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实验室完成.材料:雄性Wistar大鼠29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2只、运动组17只.方法: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参加运动.运动组大鼠在玻璃池中进行游泳训练.采用6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建立过度训练动物模型,训练结束后24 h,避光眼眶取血.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微量全血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单个血液淋巴细胞的DNA尾长、尾矩、椭圆矩,以反映DNA的损伤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运动组大鼠淋巴细胞的DNA断裂比正常对照组明显,断片离开头部向阳极方向迁移,形成一个像彗星样的拖尾.运动组反映大鼠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指标尾长、尾矩和椭圆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1).结论:6周递增负荷过度训练后大鼠血液淋巴细胞存在DNA损伤.

  • 非接触共培养法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的分化

    作者:陆军;黄薇;陈欣欣

    背景:近研究表明将乳鼠心肌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非接触共培养后,可成功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目的:尝试通过非接触共培养方式,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组织工程学体外实验,于2007-01/07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材料:骨髓标本来源于11例无血液系统疾病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征得家属同意后在心脏矫治手术中从胸骨柄穿刺获取少量骨髓用于实验.足月顺产健康新生儿脐带由中山大学附属一院产科协助取得.新鲜牛颈静脉由广东大沥菜牛屠宰厂提供.方法:取骨髓标本,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扩增培养;以酶消化法自新生儿脐带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具有半透膜的细胞培养池结合6孔板的方式进行非接触共培养诱导,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铺于培养池内,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1×105/孔铺在培养池外的6孔板内,两种细胞的初始比例为1:5,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液,培养14 d.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作为对照组.诱导后的内皮样细胞扩增培养,种植在脱细胞牛颈静脉血管支架上.主要观察指标: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诱导后内皮样细胞表面相关抗原,扫描电镜观察内皮样细胞在血管支架上的生长黏附情况.结果:诱导后的内皮样细胞形态均一,呈铺路石状排列,扩增迅速,表达内皮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CD31和vWF,阳性率均> 99%,可以在脱细胞牛颈静脉血管支架表面形成连续的单细胞层.结论:非接触共培养方式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成功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并能够在脱细胞牛静脉血管支架上黏附生长.

  •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造血祖细胞的方法学特点

    作者:陈远林;秦立新;张仁生

    背景:Sysmex XE-2100就是一种能通过幼稚细胞通道可以检测外周血中造血祖细胞较先进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由于该技术应用时间较短,临床上特别需要了解其检测造血祖细胞的方法学特点、检测性能及临床应用范围.目的:评价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造血祖细胞方法学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应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2005-05/2006-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完成.对象: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健康供者5人,男4人,女1人,年龄20~28岁.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与非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各5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26岁.住院待产孕妇10例,平均27岁.方法:采集动员前后健康供者、白血病患者外周血、采集物及孕妇脐血,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造血祖细胞,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主要观察指标:①干细胞移植的健康供者和白血病患者动员后造血祖细胞和CD34+ 细胞的变化.②待产孕妇分娩时胎儿脐带血中造血祖细胞和CD34+ 细胞的比较.③高值、中值及低值样品中造血祖细胞检测的批内变异系数CV值.结果:动员后,外周血、采集物与脐带血中造血祖细胞与CD34+ 细胞均呈良好直线相关性(r > 0.77).高值、中值及低值样品中造血祖细胞检测的批内变异系数CV值均< 6.0%.在×106 L-1范围内计数造血祖细胞有极好的线性关系(r=0.995).动员过程中,健康供者于第4天造血祖细胞与CD34+ 细胞明显上升,于第5天同时达到高峰,但造血祖细胞较CD34+ 细胞变化幅度更大;白血病患者造血祖细胞与CD34+ 细胞亦同时上升,同时达到高峰.结论: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快速高效地检测出外周血、脐血和采集物中造血祖细胞,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佳采集时机的快速判断、干细胞成功采集的预测和白血病患者造血功能恢复的观察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脐血来源AC133+细胞在不同诱导条件下神经分化标志物的表达

    作者:汤锋武;修波;范存刚;崔志强;萧凯;韩中朝

    背景:近年来,在啮齿类动物中发现,造血干细胞具有向神经分化的塑型性,而在人类,这种造血的塑型性仍然具有争议.目的:检测人脐血来源的AC133+造血干细胞是否具有向神经分化的潜能.设计、时间及地点:本实验为成组对照设计实验,于2005-08/2007-12在天津血液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人脐带取自健康足月新生儿.胎脑滋养层细胞来源于22周流产胎儿脑组织.方法:应用免疫磁珠分选人脐血AC133+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为99%以上.同时以机械分离及酶消化法制备胎脑滋养层细胞.选用4种培养条件对脐血来源AC133+造血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①生长培养液DMEM/F12加上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②DMEM/F12 加上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并联合使用脑源性生长因子,其间用全反式维甲酸处理3 d.③非细胞接触的共培养体系,先将制备的胎脑滋养层细胞生长在培养板内插件的半透膜上,与培养板内的脐血来源的AC133+细胞进行共培养.④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将预先用BrdU标记的脐血来源的AC133+细胞直接种在胎脑滋养层细胞上进行共培养.主要观察指标: 1,2,4周收集诱导分化的脐血细胞,以RT-PCT检测是否有巢蛋白、骨形态生成蛋白2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分型特异性抗原.结果:部分脐血来源的AC133+细胞,在体外存在生长必需的因子上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时,能表达一些与神经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如巢蛋白、骨形态生成蛋白,条件不同时,这些基因出现下调和关闭.在DMEM/F12 加上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联合使用脑源性生长因子诱导培养液中,上述基因表达在2周时可检测到,同时可检测到神经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另一分子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这一分子在造血过程中并不出现,在使用内插件的胎脑滋养层细胞共培养的脐血细胞中也检测到相同结果.在优化的非细胞接触条件中主要表达胶质酸性蛋白,在细胞直接接触的共培养体系中出现神经元分化的标志物Ⅲβ-tubulin蛋白的表达.这种基因表达变化提示,在特定的培养环境下,脐血来源的AC133+细胞内可能出现了基因重排,使造血潜能的干细胞表达神经细胞发育分子.结论:脐血来源的AC133+细胞包含部分具有向神经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在适合条件下,表达神经分化相关抗原.

  • 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区勿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袁普卫;贺西京;王国毓;郝阳泉

    背景:近年来人们认为只要能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不利因素就能促进损伤脊髓的再生,抑制因子包括髓鞘相关抑制分子和胶质瘢痕.其中髓鞘相关抑制分子主要有勿动蛋白、髓磷脂相关糖蛋白及少突起胶质细胞髓鞘相关糖蛋白.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前后脊髓损伤区勿动蛋白的动态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6-09/2007-05在西安交大医学院教育部环境与基因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8周龄成年SD大鼠40只,体质量(2.50±0.25)kg,雌雄不拘,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嗅鞘细胞组、DF12对照组,10只/组.另取3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用于嗅鞘细胞的取材,体质量200~250 g.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全横切脊髓损伤模型.嗅鞘细胞组将原代培养12 d的嗅鞘细胞悬液调整为1×1011 L-1,在距损伤缘上下各1 mm处分4点应用微量注射器注射,深度1.0 mm,每处各注射1 μL.DF12对照组同法每点注射等量DF12培养液,模型组、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分别于移植后1,4,8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动态检测脊髓损伤区勿动蛋白的变化.同时在移植后8周行嗜银染色检测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勿动蛋白的变化:正常组勿动蛋白吸光度值明显低于其余3组(P < 0.05).移植后1,4,8周,嗅鞘细胞组脊髓损伤区勿动蛋白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DF12对照组(P < 0.01),而模型组和DF12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1).②组织形态学变化:嗅鞘细胞移植8周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可见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但模型组与DF12对照组大部分纤维排列紊乱,再生纤维方向性较差;嗅鞘细胞组可见明显的新生轴突,且神经纤维跨越损伤部位修复脊髓损伤,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优于模型组及DF12对照组.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可能通过降低脊髓损伤区勿动蛋白水平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

  • 人羊膜上皮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特性

    作者:宋秀军;陈代雄;方宁;章涛;刘祖林;刘金伟;万卫红

    背景:研究发现人羊膜上皮细胞系WISH和FC植入裸鼠体内均可分化成软骨和成骨,作者检索关于足月分娩人胎膜的羊膜上皮细胞是否具有成骨特性国内外报道少见.目的:以足月分娩胎膜的人羊膜上皮细胞为前体细胞,观察其在体外定向诱导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分子水平检测,于2005-09/2006-12在贵州省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经产妇知情同意,无菌采集健康足月剖宫产胎盘6份,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采用机械法剥离胎盘羊膜组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人羊膜上皮细胞,按3×108 L-1密度接种进行原代培养.取第1代人羊膜上皮细胞,设立两组:诱导组以1×108 L-1密度接种于培养皿内,24 h后更换为含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 100 nmol/L地塞米松、50 mg/L抗坏血酸、5 mmol/Lβ-甘油磷酸的诱导培养液.对照组换液成分为仅含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的LG-DMEM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原代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型,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的表达.诱导后采用钙-钴法检测成骨细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表达,茜素红S检测钙盐沉积情况.结果:人羊膜上皮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D29、CD44和上皮细胞标志细胞角蛋白19.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21 d后,人羊膜上皮细胞由圆形变成梭形、三角形,细胞胞浆内碱性磷酸酶呈阳性表达,且可见钙盐沉积.结论:源自足月分娩胎盘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特性.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小静;尚小明;许丹;刘长青

    背景:移植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心脏功能.但有些学者认为干细胞移植会加重梗死心肌的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不全,从而增加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的变化,评价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于2006-06/2007-06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完成.对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干细胞移植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3.7±10.2)岁;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5.3±11.5)岁.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男10名,女10名,平均年龄(62.4±10.7)岁.方法:干细胞移植组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罪犯血管后7~10 d行干细胞移植术,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罪犯血管,未行干细胞移植.主要观察指标:采用ELISA法测定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前、干细胞移植术后及术后1,3,6月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可溶性E-选择素的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中,干细胞移植组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炎性因子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术后1,3,6月干细胞移植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均低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P < 0.05);术后1,3月干细胞移植组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均低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P < 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 > 0.05);术后1,3月干细胞移植组可溶性E-选择素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6个月干细胞移植组低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P < 0.05),说明干细胞移植组下降更为显著.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较安全,不会加重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相反可能会带来有益影响.

  • 兔不同部位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作者:袁启龙;曾晓勇;李平;叶章群

    背景:在脂肪干细胞的研究中,针对其体外培养时生物特性与动物年龄的关系研究较多,但与脂肪部位的关系研究较少.目的:观察比较兔不同部位脂肪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的生长特性,为下尿路组织工程的构建提供优良的种子细胞.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7-11/2008-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外实验室完成.材料:脂肪来源于兔龄4个月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只, 体质量为1.8 kg.方法:戊巴比妥耳缘静脉麻醉,依次无菌取出附睾附近脂肪垫、腹膜后脂肪、颈背部脂肪,I型胶原酶酶解法分离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进行体外传代后差速贴壁培养纯化.主要观察指标:观察3个部位第5代ADSCs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状态,MTT法测定不同部位细胞的倍增时间.结果:①颈背部脂肪条状分布,与血管成分位置分布鲜明;附睾附近脂肪来源较丰富,且含包膜,细胞成分污染机率较小;腹膜后脂肪周围血管较多.②传代后差速贴壁培养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分化活跃,第5代左右细胞饱满,形态为较均一的多边形.③等量脂肪情况下,附睾附近和颈背部脂肪的原代ADSCs产量较多.④颈背部和附睾附近来源ADSCs分别与腹膜后来源的ADSCs的倍增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结论:用于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选取好为5代左右;颈背部和附睾附近脂肪组织丰富且所含ADSCs较多,生长速度快,为较佳ADSCS的来源部位.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及骨髓基质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

    作者:许娜;侯丽君;何志国;徐景勃;曾林涓;钟淑萍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已被证实,但有关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之间的关系还不很清楚.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液中的水平.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对象:选择2006-02/2007-02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5例,其中5例同意行骨髓像检查的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中度贫血,经实验室检查符合慢性病贫血;应用SLEDAI评分标准对患者活动度进行评估,轻度13例、中度22例、重度20例.以同期自愿献血的健康者2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4例经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方法:所有受试者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离心后取上清液,-20℃保存待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法对5例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制备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待测.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标本、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标本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及其与SLEDAI积分、血沉、补体C3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明显降低(P < 0.01);且轻、中、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逐渐降低(P < 0.05).与对照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明显降低(P < 0.0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与SLEDAI积分呈负相关(r=-0.862,P < 0.01),与疾病同期活动指标血沉呈负相关(r = -0.56,P < 0.05),与补体C3呈正相关(r=0.78,P < 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基质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存在异常,并且转化生长因子β1可能参与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及转归,对判断其病情活动度及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有一定临床意义.

  • 半乳凝素1对脑损伤大鼠室管膜下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作者:盛宝英;陈雪寒;黄作义;魏春杰;邹春颖

    背景:半乳凝素1表达于室管膜下区的星形胶质细胞中并诱导其分化,分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可明显提高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产生.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入半乳凝素1对脑缺血损伤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观察实验,于2007-03/11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材料:纯种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24只/组.半乳凝素1为北京晶美生物工程公司产品.方法:两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模后24 h,药物组经右侧侧脑室注入10 μL浓度为0.2 g/L的半乳凝素1,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3,7,14,28 d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处死前1 d腹腔注射BrdU.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脑室管膜下区BrdU和巢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缺血再灌注3 d后大脑室管膜下区BrdU、巢蛋白阳性细胞开始增加,7 d增殖达高峰,14 d后表达开始下降,28 d后下降至低.药物组缺血再灌注3 d后大脑室管膜下区两种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7 d 增殖达高峰,半定量分析BrdU、巢蛋白阳性细胞数分别是模型组的2倍和1.5倍,且BrdU阳性细胞向腹外侧迁移,巢蛋白阳性细胞胞体变大,突起增长,并有向外侧迁移进入脑实质的迹象;14 d后开始下降;28 d降至低,但仍明显多于模型组(P < 0.05).结论:经侧脑室注入半乳凝素1在大鼠脑缺血后可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并存在由增殖区向外周脑实质迁移的趋势.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痴呆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

    作者:魏昌秀;陈松林

    背景:一些研究已显示,重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潜能,且能提高脑缺血模型鼠的神经缺失功能.目的:拟进一步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观察,于2006-01/2007-06在中山大学一附院神经病学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8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模型组、基因修饰细胞组、未修饰细胞组,12只/组.另取出生3 d的清洁级SD大鼠10只,用于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取传至第6代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双酶切后亚克隆至pcDNA3质粒,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采用电穿孔法得到重组腺病毒Ad-BDNF,转染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造模后12 d,基因修饰细胞组取重组腺病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不含血清骨髓间质干细胞悬液,于伤侧侧脑室坐标前囟后1.6 mm、外侧1.5 mm、腹侧4.0 mm注入8 μL;未修饰细胞组移植等量的单纯骨髓间质干细胞悬液.主要观察指标: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重组病毒在骨髓间质干细胞中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基因感染效率.细胞移植后2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Ad-BDNF感染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存在Mr14 000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条带,2 d后约34%骨髓间质干细胞被感染.基因修饰细胞组、未修饰细胞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明显低于损伤模型组(P < 0.01),且前者基本达到正常水平.与损伤模型组寻找平台的运动策略比较,基因修饰细胞组与未修饰细胞组趋向式、直线式显著增多(P < 0.01),边缘式、随机式明显减少(P < 0.01),且前者基本达到正常水平.结论:移植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后,可明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的记忆能力.

  • 慢病毒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对乳腺癌细胞系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的影响

    作者:刘学敏;王水;夏添松;王珏;刘晓安

    背景:研究发现通过流式分选的SP肿瘤干细胞具有干细胞功能,提示可用于检测表面标志未知的肿瘤干细胞.目的:观察慢病毒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SP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亚群分布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基因检测水平体外观察,于2007-06/2008-07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MCF-7细胞株由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馈赠,GFP-MCF-7细胞株由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实验室保存.方法:取MCF-7与GFP-MCF-7细胞株,加入含10%小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液,在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恒温箱中培养,生长至80%~90%融合时消化传代,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两种细胞进行实验.主要观察指标: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SP肿瘤干细胞的比例,运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转染前后富集SP肿瘤干细胞的亚群,平板克隆实验测定各亚群的克隆形成率,观察比较转染前后细胞生长曲线、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CF-7与GFP-MCF-7细胞中SP肿瘤干细胞比例分别为2.79%和2.73%,转染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184,P > 0.05).经Percoll分选,MCF-7与GFP-MCF-7细胞均分为5层,其中GFP-MCF-7第4亚群中明显富集SP肿瘤干细胞,且克隆形成率高(t=3.415,P < 0.01).转染前后细胞生长曲线无明显变化,且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基本相似(t=2.562,P > 0.05).结论:慢病毒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对MCF-7中的SP肿瘤干细胞比例、亚群分布、细胞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且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富集效果显著.GFP-MCF-7细胞株可用于乳腺癌肿瘤干细胞转移动物模型的构建等实验.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诱导液条件下向软骨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

    作者:田力;梁晓鹏;田晓晔;汪卓;李娜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于从骨髓中分离,来源取材方便,对供体损伤小,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便于自体移植,如能成功诱导为软骨细胞将是软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目的:观察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定向分化,并对分化后细胞进行鉴定.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形态学、蛋白质组学的比较观察于2005-05-03/2007-12-30在沈阳医学院临床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二三个月龄新西兰健康大白兔,体质量2~2.5 kg.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细胞第4代细胞消化传代,以1×105密度接种于24孔板中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在含有地塞米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维生素C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培养液中诱导分化.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细胞鉴定,RT-PCR法检测诱导分化细胞 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后,由长梭形变为椭圆形及肾形.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所培养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CD34、CD45,但CD105显阳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未经诱导时不表达Ⅱ型胶原蛋白,经诱导后在500~750 bp之间可见明显条带.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含地塞米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维生素C及转化生长因子β等培养液诱导后,可以在体外向软骨细胞转化,高表达Ⅱ型胶原,并经细胞形态学及蛋白质组学RNA水平鉴定验证.

  •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神经干细胞移植后中枢内的体液免疫反应

    作者:曹红宾;李敏;王海燕;杨静;于爱学;杨晓莉;安沂华

    背景:尽管中枢神经系统是"免疫特赦区",但有研究显示出宿主对神经干细胞存在排斥,从临床安全性考虑,加深神经干细胞移植免疫学的研究极其必要.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神经干细胞移植后中枢内的体液免疫反应模式.设计:病例分析.对象:2006-09/2007-06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收治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32例,均符合EL Escorial诊断标准,经影像学和Queckenstedt试验确定不存在蛛网膜下腔阻塞,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51±10)岁,其中有8例曾于6个月前行1个疗程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干细胞取自流产胎儿的脑组织,产妇及家属均签署捐赠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1个疗程共行4次神经干细胞移植,每次移植所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4.0×106个,1次/周,其中3次经腰穿途径,1次经脑实质内移植途径.于首次移植前和末次移植后分别配对采取脑脊液和晨起空腹血清各2 mL,用散射比浊法平行测定配对脑脊液和血清中的白蛋白、IgG、IgA、IgM浓度.主要观察指标:以脑脊液/血清白蛋白浓度商来反映血-脑脊液屏障功能,检测免疫球蛋白鞘内合成率.结果:与细胞移植前比较,移植后32例患者脑脊液/血清白蛋白浓度商均明显增加(P < 0.05),脑脊液中IgG、IgA、IgM浓度均显著升高(P < 0.05).移植前32例患者各类免疫球蛋白鞘内合成率均< 0,未发现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移植后1例女性患者IgA鞘内合成率为24.3%,1例男性患者IgM鞘内合成率为7.0%,余30例患者仍未发现有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结论:脑脊液内免疫球蛋白浓度升高是因脑脊液/血清白蛋白浓度商升高引起而非鞘内合成,植入物并未引起可以探测到的中枢内体液免疫反应.

  • 干细胞在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理论与应用

    作者:刘军;杨柳;戴刚

    骨性关节炎与关节软骨组织代谢失衡有关,由于关节软骨的磨损和丢失,导致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干细胞具有向中胚叶组织如软骨、骨、脂肪等组织分化的能力,近的研究发现软骨中也有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文章综述了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及功能,以及应用干细胞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方法,应用局部激活、募集和输注合适的干细胞群落是研究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和恢复关节动态平衡的新方法.运用干细胞技术合成组织工程化软骨用于疾病治疗,对关节软骨的缺损修复及骨关节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辐射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明;王立升;罗庆良

    虽然应用造血生长因子治疗造血辐射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对于其他组织的辐射损伤效果欠佳,且仅适用于重度及以下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同时存在骨髓配型较困难以及移植后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放射性间质性肺炎等并发症.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泌多种造血生长因子、重建造血微环境、免疫原性低、易于外源基因转染和表达,其在放射损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才刚刚起步,具体的损伤修复机制尚不清楚,但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可部分弥补急性辐射损伤传统治疗手段的不足,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细胞性心肌成形术中的种子细胞

    作者:叶家欣;卢新政

    心肌细胞的增殖能力很低,细胞移植作为改善心肌结构及功能的新方法已倍受关注.细胞性心肌成形术,是将包括自体心肌细胞在内的不同类型细胞移植到宿主心肌组织中改善其结构、功能.目前用于心肌移植的种子细胞有胚胎心肌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骼肌成肌细胞、内皮干细胞、肝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等.文章综述了细胞性心肌成形术的种子细胞种类、疗效、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

  • 细胞移植对脑出血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阮成钧;张化彪;冯伟生;冯振卿

    目前用于脑出血治疗研究的主要细胞有:神经干细胞、遗传工程神经干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脐血细胞、胚胎干细胞、重组细胞、微囊化人工细胞等,本文就前5种细胞移植在出血性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干细胞移植在脑出血性动物身上的实验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显示细胞移植重建损伤的脑组织、改善脑功能成为治疗脑出血疾病的必然途径.临床实验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要真正应用于临床目前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要想准确的定向诱导细胞分化,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局部微环境,细胞因子及基因对干细胞分化的作用;细胞移植促进脑出血功能的恢复,其确切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诱导分化的神经干细胞是否能象正常神经细胞一样能分泌神经递质,是否具有复杂的电生理等.

  • 自体骨髓来源成骨细胞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

    作者:何智勇;李晓玲;刘康;曾毅军;李青;余新平;陈尔东;袁元杏

    观察自体成骨细胞培养后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可行性.选择2006-04/2007-10本科收治的骨折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骨折延迟愈合9例,骨折不愈合3例;胫骨4例,股骨7例,指骨1例.抽取患者自体红骨髓,体外诱导及培养成骨细胞,在X射线透视下定位穿刺将细胞注射至骨折断端局部,定期复查X射线平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副反应.12例患者中11例得到随访.4例治愈,平均愈合时间为成骨细胞移植后6.8个月;6例有效,有效率90.9%;1例无效.移植后未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热、痛等感染现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