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多种吸附剂对血浆胆红素和细胞因子吸附性能比较:新型生物材料的体外筛选实验

    作者:曲娟;李庭红;张静;陆伟;张政朴

    背景: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要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必须具有吸附性能特异性强、吸附率高、血液相容性好等特性的吸附材料.目的:观察8种新型吸附剂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浆中的胆红素和细胞因子的吸附性能.设计:对比观察.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天津海河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和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对象:全部血浆来自2004-11/2005-11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30例.患者对治疗和实验均知情同意且该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1组10例和实验2组20例.两组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377.3±147.5),(327.6± 140.1)μmol/L.方法:①吸附剂:实验选用的壳聚糖由山东青岛利中壳聚糖厂生产,相对分子质量97 000,脱乙酰度85%.1#~3#吸附剂为以质量浓度1%,3%,5%相对分子量为600的聚乙二醇为致孔剂制备的壳聚糖,4#为胺基化壳聚糖,5#为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物,6#为后交连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物,7#为壳聚糖-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物,8#为壳聚糖-后交连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物.②指标检测:第一步:收集实验1组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浆各 3 mL,以8种不同的吸附剂各1 mL进行吸附.采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吸附前后血浆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计算血浆吸附率,筛选出两种吸附率较高的吸附剂.第二步:用以上筛选出吸附率较好的两种吸附剂各1 mL对实验组患者血浆(各3 mL)进行胆红素和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吸附实验,后两者的测定采用ELISA法.主要观察指标:吸附前后血浆中胆红素的浓度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①第一步实验显示4#和5#吸附剂吸附后患者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其余6种吸附剂吸附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第二步实验显示,4#和5#吸附剂吸附后实验2组患者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和白细胞介素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4#吸附剂吸附后前述5项指标低于5#吸附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结论:胺基化壳聚糖体外吸附重型肝炎患者血浆中胆红素、细胞因子效果有明显优势.

  • 羊膜脱细胞基质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

    作者:宋永周;崔慧先;王振显;吕哲;史正亮;郭威

    目的:羊膜是一种天然的细胞外基质,具有抗原性低、排异反应小特点.实验拟进行羊膜脱细胞基质的制备,观察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7-03/08在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实验中心完成.实验材料:4~6周龄健康清洁级SD大鼠,体质量100~ 150 g,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新鲜人羊膜取自石家庄市第四医院,采取前征得产妇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方法:①取新鲜人羊膜冲洗后以1%tritonX-100溶液振荡24 h,0.25%胰蛋白酶37 ℃振荡4 h,充分漂洗,冷冻干燥,环氧乙烷消毒,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扫描电镜检测.②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复合培养于羊膜脱细胞基质上,以不含细胞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以普通培养基培养作为阴性对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生长情况,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检测.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羊膜脱细胞基质浸提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毒性;将羊膜脱细胞基质植入SD大鼠背部皮下,检测其组织相容性.结果:①制备的羊膜脱细胞基质为白色菲薄、半透明的膜状物,柔韧性好,经苏木精-伊红和扫描电镜检测无细胞残留.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羊膜表面细胞黏附生长良好,细胞伸展,形态与正常培养细胞无差异.②实验组第2、4、6、8天的吸光度值低于对照组,相对增殖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平均相对增殖率为89.5%,细胞毒性评分均为1级.③皮下埋置术后动物全部成活,伤口无红肿、渗液等炎症反应,移植物均未见坏死、纤维化等.光镜下,术后1周移植物周围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羊膜卷尚完整;术后2周,淋巴细胞减少,偶见新生毛细血管;术后4周,部分移植物已经降解,基本未见淋巴细胞.结论:经去污剂和酶消化法制备的羊膜脱细胞基质生物相容性良好,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及用量对海藻酸钙支架多孔结构及性能的调控

    作者:李沁华;韦丽萍;莫小慧

    目的:利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与海藻酸钠在水中的溶解特点,以聚乙二醇为致孔剂,观察聚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用量变化对海藻酸钙支架多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9在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多孔的海藻酸钙支架制备:分别溶解一定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01,0.02,0.03,0.04,0.05,0.06)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w=2 000,4 000,6 000,8 000,10 000,20 000,35 000)聚乙二醇,加入质量分数为0.02的海藻酸钠溶液中,然后利用Ca2+ 将海藻酸盐交联固化成型,形成海藻酸盐不溶的膜形和粒状,加入的聚乙二醇用水溶出,在海藻酸盐材料上形成大量的多孔结构.②观察指标:海藻酸盐的含水率和膨胀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海藻酸盐的多孔组织形态.结果:①利用聚乙二醇为致孔剂,获得了多孔的海藻酸盐支架材料,支架材料具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含水率高达92%;支架材料的成型可为膜状和粒状.②扫描电镜观察海藻酸盐支架多孔结构形态分布均匀,孔径为43.75 μm~2.80 mm,孔径的大小可通过聚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和用量来调控,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为4 000,6 000时,海藻酸钙支架中可形成膨松均匀的孔结构.结论:通过调节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和用量配比可获得相应孔径的海藻酸盐支架多孔结构,海藻酸盐支架材料的高含水率和多孔特性可用于组织工程的细胞培养和作为生物活性成分的调控缓释基质.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对金黄地鼠口腔黏膜的刺激实验

    作者:邱晓霞;王桃;莫三心

    目的:评价Ribbon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对金黄地鼠口腔黏膜的刺激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7/12在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出生60~70 d的健康雄性金黄地鼠10只,实验材料Ribbon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阳性对照材料聚氯乙烯和阴性对照材料牙胶均制备成直径4 mm、厚度1 mm的圆形试样各10片,用无创伤缝合线将3种材料试样缝合固定于金黄地鼠两侧颊囊黏膜上,黏膜一侧为实验材料(纤维面贴向黏膜),另一侧的头端为阳性对照材料,尾端为阴性对照材料.缝合时,缝线应贯通黏膜全层达皮肤并固定于皮肤上.术后2周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和动物口腔内黏膜接触处的表现,光镜下观察局部黏膜变化.结果:10只金黄地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术后2周内,与实验材料及阴性对照材料直接接触的颊囊黏膜表面未见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与阳性对照材料接触的黏膜较粗糙,其中有7只动物黏膜有轻度充血、水肿.②组织学观察:实验材料与阴性对照材料处的颊囊黏膜上皮完整,细胞层次清楚,排列均匀,上皮无钉突伸向固有层,无过度角化及上皮细胞增生等异常变化,结缔组织中无炎性细胞浸润,无血管充血、水肿等.阳性对照组的黏膜下结缔组织可见明显血管扩张、充血和少量炎性细胞浸润.③细胞学检查:应用实验材料与阴性对照材料的动物黏膜未见上皮细胞有明显形态学改变,应用阳性对照材料有少数细胞胞体肿胀,核仁明显,细胞呈圆形,失去原有形态.实验动物未出现全身及局部口腔黏膜的不良刺激反应,组织学观察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ibbon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对金黄地鼠口腔黏膜无不良刺激反应.

  • 金属托槽重复利用的抗剪切强度

    作者:刘新强;李正明;马长柏;张丁;孙志辉

    背景:在口腔正畸的治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托槽脱落的情况.脱落的托槽是否能被再次利用,再次利用前需对托槽进行何种处理,其粘结强度是否会受到影响,这是正畸医师临床上非常关心的问题.目的:检测旧金属托槽再次粘结的抗剪切强度,并对重新粘结前的底板处理方法进行对比.设计:分组对照研究.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材料实验室.对象:实验所用离体牙来源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外科,为口腔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双尖牙, 牙冠表面釉质完好,无龋坏、无裂纹、非四环素牙、非氟斑牙.被拔牙患者年龄11~19岁,男女各半;患者均同意提供所拔除牙用于实验.方法:实验于2005-12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完成.选正畸需要而拔除的离体双尖牙30颗,首次粘结托槽24 h后去除托槽,以此为实验标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牙齿.第1组粘结新托槽;第2,3组粘结旧托槽,其中第2组托槽底板的残余粘结剂通过火烧去掉,第3组为保留底板槽沟内的粘结剂而将底板刮平.实验所用托槽为浙江orsu公司生产的整铸方丝弓托槽.粘结托槽24 h后,应用日本岛津公司所生产(Autogragh,Shimadzu,日本)的材料力学实验机分别测定以上三组托槽的剪切强度.并对每一牙面上的粘结剂残留量进行统计.主要观察指标:旧金属托槽再次粘结的抗剪切强度;粘结剂残留量.结果:①抗剪切强度:新托槽组、烧过的旧托槽组、保留槽沟底胶组分别为(10.094±3.158 9),(10.266±2.406 0),(8.898±1.365 9) MPa,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粘结剂残留量: 新托槽组、烧过的旧托槽组、保留槽沟底胶组托槽脱落后分别为51.7%,58.3%,35.0%,其中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旧托槽的重复利用仍能达到满意的粘结强度; 新旧粘合剂之间可能存在着较强的化学结合.

    关键词: 粘结 托槽 剪切强度
  • 牙科可切削氧化锆/磷酸镧复相陶瓷的制备及烧结

    作者:张保卫;陆永健;李静;顾峰

    背景:陶瓷本身质地较脆,抗弯强度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氧化锆陶瓷通过其相变增韧,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这一特点可以弥补传统全瓷修复体所存在的脆性问题.目的:利用纳米氧化锆粉体和磷酸镧复合,初步探索制备新型可切削氧化锆陶瓷.探索牙科可切削氧化锆/磷酸镧复相陶瓷制备烧结特性.设计:实验通过调整原料的成分、配比、采用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烧结方法,确定工艺参数,探索佳的工艺方式.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无机材料制备工艺实验室.材料:3Y-TZP(3 mol钇稳定的四方相氧化锆),一次粒径≤50 nm,纯度99.99%,由宜兴新兴锆业有限公司提供.磷酸镧,纯度99.99%,由包头稀土研究院湿法冶金部提供.方法:实验于2004-01/2006-1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完成.预初实验发现磷酸镧含量低于15%强度较高不易加工,而磷酸镧含量高于20%强度明显下降,故将体积百分数分别为15%,18%,20%的磷酸镧加入3Y-TZP(钇稳定四方相氧化锆),采用冷等静压成型(200 MPa),在空气气氛中烧结,采用1 560 ℃,1 580 ℃,1 600 ℃烧结温度,制得不同烧结温度下陶瓷样品.主要观察指标:用阿基米德法测试各温度下陶瓷体积密度、表观气孔率;用EZ-100万能试验机测试三点弯曲强度.结果:①瓷体体积密度和表观气孔率:随着烧结温度升高,15%,18%和20%磷酸镧含量的氧化锆/磷酸镧复相陶瓷的体积密度都随之升高,在1 600 ℃时达到高,分别为5.77,5.42,5.39 g/cm3.表观气孔率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在1 600℃时达到低,分别为0.88%,1.21%,1.49%.表明瓷块的致密性逐步提高,3种烧结温度烧结的样品体积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抗弯强度:18%和20%磷酸镧含量的氧化锆/磷酸镧复相陶瓷样品在烧结温度为1 580 ℃前,抗弯强度随烧结温度增加而增加;烧结温度为1 580 ℃时达到高,分别(772.22±43.43)MPa,(216.03±25.20)MPa和(157.21±9.79)MPa;在1 600℃时抗弯强度反而下降.结论:采用冷等静压(200 MPa)成型,空气中常压在1 580 ℃烧结,可以得到致密的复合陶瓷.

  • 万古霉素骨水泥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

    作者:杨玉辉;王金成;赵长福;高忠礼;马洪顺;李鹏

    目的:骨水泥负载的万古霉素治疗耐药菌所致人工关节感染具有可靠的疗效,随着万古霉素剂量的增加,骨水泥的强度势必会受到削弱,但临床上对固定人工关节的骨水泥的强度要求较高,因此观察不同比例的万古霉素、骨水泥混合物以及不同混合方法对骨水泥抗压强度的影响,为人工关节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力学参数.方法:实验于2007-04/2007-05在吉林大学力学实验中心电子万能试验机实验室完成的.①实验材料:Simplexe(R)P不透射线骨水泥,礼来日本公司生产的万古霉素,日本岛津AG-10TA自动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②实验方法:设定4个组别,对照组不加入万古霉素;实验1,2,3组,分别将1 g、2g、2g万古霉素混入40g骨水泥:其中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在手动搅拌下混合,实验3组在真空搅拌下混合.应用自制不锈钢模具制成4组高12 mm,直径6 mm的圆柱形标准试件.③评估指标:将试件置于电子万能试验机上测试压缩的大载荷、位移、应力、应变.结果:大载荷和大应力以实验3组高,实验2组低,采用配对t检验,实验2,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大位移和大应变以实验2组高,实验3组低,采用配对t检验,实验2,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动搅拌下万古霉素和骨水泥质量配比不超过5.0%时不会影响骨水泥的压缩强度,配比相同的万古霉素骨水泥在真空下搅拌比手动搅拌具有更高的强度.

  • 不锈钢接骨板下加入不同组合垫圈对受压局部骨质结构的影响:与传统加压钢板比较

    作者:李永刚;陈辉;孔翔飞;茅祖斌;吴小涛;王宸;陆军;韦继南

    目的:已有研究证实,不锈钢接骨板坚强内固定可引起钢板固定局部骨质疏松,为大限度减轻接骨板早期应力遮挡的影响,实验设计在不锈钢接骨板下加入不锈钢垫圈及超高分子聚乙烯垫圈,观察置入不锈纲接骨板后接骨板下骨质结构的组织学改变,并与传统加压钢板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1999-08/2006-07在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成年雄性家兔6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加压钢板固定,实验组在钢板下加用不同组合垫圈固定,每组32只.②分别于术后第4,8,12,20周麻醉后处死家兔,每批8只,取出胫骨行X射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同时测量钢板下胫骨内外径及双侧骨皮质厚度;并行组织形态学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理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结果:64只家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固定术后4周,两组家兔骨质情况无明显差别.②固定术后8周两组接骨板下皮质骨开始出现松质骨样改变,实验组皮质骨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5).③固定术后12周,对照组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接骨板下皮质骨呈明显松质骨样改变;实验组改变不明显,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 0.01).④固定术后20周,对照组接骨板下皮质骨出现较实验组更为显著的骨质疏松. 结论:接骨板下加用不同组合垫圈可以明显减轻固定早期因血运障碍导致的骨质疏松,在骨折愈合的中后期可减轻骨质疏松的发生,效果优于传统加压钢板固定术.

  • Osteoset人工骨加自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与自体骨移植的比较

    作者:李坛珠;刘浩;张闻力;宋跃明;龚全;李涛;刘立岷

    目的:分析病灶彻底清除后Osteoset人工骨加自体骨移植联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治疗效果,并与单纯使用自体骨植骨比较.方法:①实验对象:2003-01/2005-11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24例,随机选择40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分析,对治疗和实验均知情同意.②实验材料:Osteoset-T人工替代骨: 由美国瑞特(Wright)医疗技术公司生产的骨移植替代材料.③实验方法:实验组20例,病灶彻底清除后带妥布霉素的Osteoset人工骨加自体骨植骨内固定;对照组20例,病灶彻底清除后单纯自体骨植骨内固定.④实验评估:根据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脊柱X射线正侧位片及CT扫描对两组患者的骨融合和畸形矫正情况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①患者平均住院19.5 d(12~27 d).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全身并发症状,术后1周平均白细胞计数8.2×109.②随访12~48个月,平均26个月.影像学资料提示钢板位置良好,内固定无松动;结核病灶均无复发,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Cobb角15°,畸形矫正角度没有丢失.③Osteoset人工骨加自体骨植骨术后3个月融合率为40%(8/20);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85%(17/20),单纯自体骨植骨术后3个月融合率为10%(2/20例),术后6个月达55%(11/20).术后1年两组的融合率均为100%.结论:Osteoset人工骨在胸腰椎脊柱结核骨融合术中可以补充植骨量,与单纯使用自体骨植骨相比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较短.

  • 人股动脉血管的径向拉伸性能

    作者:欧阳晨曦;周飞;王维慈;徐卫林;李文斌;裘法祖

    目的:为进一步改进人造血管的生物力学特性,需对正常人体动脉血管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表征,观察正常人股动脉内外膜间的微观特征,分析其径向方向重复疲劳拉伸和一次性断裂拉伸的相关特性.方法:试验于2007-03/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完成.45岁男性患者由于突发下肢股动脉栓塞,导致肢体坏死而行大腿高位截肢,术毕截取一段正常人体的股动脉(患者对试验及治疗知情同意,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利用光学放大镜从微观上分析人股动脉内外膜间的结构特征,万能强力仪对这段血管进行径向重复疲劳拉伸和一次性断裂拉伸试验.结果:人股动脉主要由内中外3层结构组成,内膜层的内表面呈绒状的凸凹不平,具有微孔结构,外表面则呈沟槽状的突起;中膜层由大量弹性纤维所组成;外膜层非常致密光滑.股动脉径向应力随着疲劳拉伸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经100次拉伸后,应力从0.80 N 减小到0.40 N,减小率大约50.00%;但衰减主要发生在拉伸初期,到60次以后衰减率明显下降.经过反复疲劳拉伸的血管与初始血管原样在拉伸断裂性能上基本相似.结论:拉伸测试发现人体动脉血管的拉伸初始模量较低,随着变形的增大,模量和弹性恢复能力会逐渐减弱,但后趋于稳定平衡,显示其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拉伸性能.

  • 一种壳聚糖神经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表征

    作者:敖强;王爱军;孙志刚;张秀芳

    目的:用自行研制的模具制备一种具有轴向排列多通道壳聚糖神经修复导管.方法:实验于2004-05/09在清华大学生物系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首先制备多孔或致密的壳聚糖空管,管内径为2~5 mm,壁厚0.2~1.0 mm.将一组不锈钢针平行贯穿于壳聚糖空管,用钢针固定片固定不锈钢针,然后在此壳聚糖空管中注入壳聚糖溶液,后用冷冻干燥法成型.然后,对所得到的支架进行理化性能表征,评价多通道壳聚糖导管的溶胀性、体外降解情况,并用瑞氏染色与扫描电镜用来观察N2a细胞(Neuroblastoma cells, mouse)在导管内生长情况.结果:①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溶胀后,多通道壳聚糖导管的内径无显著性变化(P > 0.01),管壁厚度增大明显(P < 0.01).②导管在溶菌酶溶液中降解8周后,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而且保持了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韧性.③瑞氏染色显示N2a细胞核染成深蓝色,铺展在通道表面及成团分布在导管内基质之中.扫描电镜观察可清晰地显示出细胞的形态及在导管中的分布情况.结论:实验制备的多通道壳聚糖导管具有合适的溶胀性、机械强度以及神经细胞亲和性,有潜在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 氟橡胶246B作为胆管替代物的可行性

    作者:刘松阳;王广义;刘凯;李爽;刘艳

    目的:氟橡胶246B具有比聚乙烯、聚丙烯更好的组织相容性,类似于较为广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而又具有比膨体聚四氟乙烯更好的硬度,自身不易发生形变.通过对氟橡胶246B进行新鲜胆汁浸泡、常规方式消毒和大鼠体内植入实验,明确氟橡胶246B作为人体内植入物、人工胆管替代物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3在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制作50 mm×10 mm×0.5 mm矩形氟橡胶246B薄片,放入盛有新鲜胆汁的烧杯内浸泡,并放入37℃恒温箱内保存,浸泡30 d后取出,测量拉伸强度、热分解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浸泡前测得值进行对比,以明确氟橡胶246B长期处于胆汁环境内是否改变其理化性质.②制作50 mm×10 mm×0.5 mm矩形氟橡胶246B薄片,进行煮沸法、甲醛蒸气熏蒸法和甲醛溶液浸泡法消毒,然后测量拉伸强度、热分解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消毒前测得值进行对比,以明确氟橡胶246B是否可以进行消毒使用.③将氟橡胶246B、膨体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制成大小、厚度相等薄片分别植入大鼠腹腔内,30 d后开腹取薄片周围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其在大鼠腹腔内与周围组织是否存在变态反应及炎症反应情况.结果:①氟橡胶246B在新鲜胆汁浸泡30 d后,与浸泡前相比,热分解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拉伸强度均改变微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氟橡胶246B在胆汁浸泡前后、消毒前后均可较好的对抗机械性应力.③对氟橡胶246B进行煮沸法、甲醛蒸气熏蒸法和甲醛溶液浸泡法消毒处理后,测得热分解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拉伸强度与消毒前相比也无明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氟橡胶246B在大鼠体内植入后未出现明显变态或过敏反应,与周围组织炎症轻微,与膨体聚四氟乙烯相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氟橡胶246B与胆汁长期接触后的主要理化性质未发生明显改变,能够对抗机械性应力,能够消毒使用,不引起变态或过敏反应.因此,氟橡胶246B可以作为胆管替代物材料.

  • 电纺胶原和蛛丝纳米纤维膜的制备、表征及生物安全性比较

    作者:张磊;薛永峰;何创龙;孟清;莫秀梅

    目的:制备胶原和蜘蛛丝两种纳米纤维膜,进行理化性能表征和生物相容性比较,以期将蜘蛛丝纳米纤维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8在上海市东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完成.将胶原和蜘蛛丝分别以80 g/L溶于六氟异丙醇,采用高15 kV压静电纺制成纳米纤维膜,真空干燥后对其理化性能进行表征.扫描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并进行水接触角测量和水解稳定性测量;并采用MTT实验比较猪大动脉内皮细胞在两种纤维膜表面的黏附、生长和增殖等情况.结果:①静电纺胶原和蛛丝纳米纤维膜均具有良好三维多孔结构,但蛛丝纤维直径更均匀.蛛丝膜具有较大的水接触角,在水解稳定性测试中质量损失较少.②MTT实验表明,种植6 h后血管内皮细胞在胶原和蛛丝膜上都能黏附,但蛛丝膜上细胞增殖速度较快,2 d后超过胶原膜,7 d后蛛丝膜上细胞多于胶原膜表面40%以上.结论:胶原和蛛丝都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生长.蛛丝膜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和水解稳定性,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蛛丝更有利于细胞增殖,有望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温敏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制备及体内生物相容性评价

    作者:何宇;杨述华;李涛

    目的:制备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P(NIPAAm-co-NHMPA),并对其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观察,初步评价其作为医学植入物的安全性.方法:实验于2007-01/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心实验室、武汉大学化学系医用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①温敏凝胶的制备:以过硫酸铵和四甲基乙二胺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P(NIPAAm-co-NHMPA),反应体系中添加一定质量分数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溶涨率法测定低临界溶解温度.②安全性评价:进行过敏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植入实验等一系列体内生物相容性动物实验以评估植入物的安全性.结果:①合成的凝胶材料符合预期的温敏特性要求,低临界溶解温度为38 ℃.②过敏实验结果证实材料没有致敏性;急性全身毒性实验显示该无毒性作用;遗传毒性实验结果初步证实该材料无致畸或致突变作用;体内植入实验表明,材料周围炎性反应轻微而局限.结论:温敏凝胶P(NIPAAm-co-NHMPA)的生物相容性良好,是一种有潜力的医学植入物的原材料.

  • 种植体支抗在正畸矫治过程中的初始应力分析

    作者:段娇红;张扬;闫秀琳

    目的:观察应用弹性橡皮链或T形曲内收尖牙时,种植体支抗的初始应力分布,为临床治疗过程中系统的施力设计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7-01/05在沈阳交通勘探设计院完成.选取成年男性右上颌后牙缺失病例,知情同意参加本实验.螺旋CT扫描, 将CT片输入计算机,利用Auto CAD4.0绘图软件及Sap93有限元软件,建立上颌骨后牙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实验模拟口腔固定矫治器, 采用二种方式(弹性橡皮链或T形曲)内收尖牙.加力部位为距离种植体顶端2 mm处的颊面中央,相当于颊面管的位置,种植体受到向近中的牵引力.施加6组载荷,前2组模拟弹性橡皮链,其他4组模拟T形曲.分析在不同力和力矩作用下种植体近中表面各断面上节点的主应力值.结果:F=1.96 N时,大主应力为2.505 N/mm2.F=4.9 N时,大主应力为5.595 N/mm2.单一力作用下,种植体近中均为压应力.应力分布不均匀,大主应力位于颈部第一螺纹(颈缘根方 1.2 mm)处,根端为0.力与力矩共同作用时,随M/F值增大,种植体近中应力值亦逐渐增大,且主要为拉应力分布.M/F=26.4时,大主应力为2.206 N/mm2.M/F=6.1时,大主应力为0.335 N/mm2,应力值低且分布均匀.结论:高应力集中于种植体颈缘,当应用骨内种植体作为支抗单元时,好使用 T形曲,并预先设定好其M/F值.

  • RT-Q医用生物膜的止血效果及生物相容性

    作者:张梦雪;陈重华;李杰;杨昌永;谢珍国;陈国经

    背景:RT-Q膜为乳酸-透明质酸新型共聚物,其既有透明质酸的多种生物功能、良好的柔韧性、生物相容性,又具有聚乳酸的易加工性及遇水成膜性.目的:考察RT-Q膜对颈外静脉出血大鼠模型的止血效果,评估在肌肉组织局部使用后的组织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理教研室,生药教研室. 材料:选用雄性Wistar大鼠130只,鼠龄6周,体质量170~210 g.其中80只用于止血效果的评价,另外50只用于生物相容性实验.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目的物成分为DL-乳酸-透明质酸、α-氰基丙烯酸酯、丙酮(溶剂)、氟利昂(抛射剂)的RT-Q气雾剂和成分为丙酮与氟利昂(抛射剂)的附加剂气雾剂均由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剂教研室提供(批号均为20050311).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由北京瞬康医用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0930).方法:①止血实验:随机将80只大鼠分为4组:RT-Q膜组、氰基丙烯酸酯胶组、附加剂组及阴性对照组,每组20只.动物麻醉后于分离的一侧颈外静脉剪一约0.6 cm切口使其出血,并立即以消毒纱布擦拭创面,纱布移开瞬间迅速喷RT-Q气雾剂1次,或附加剂气雾剂1次,或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0.15 mL,而后覆上纱布,阴性对照组则擦拭创面后直接覆上纱布让其自然止血,记录止血时间,计算出血量(止血后纱布重量-使用前重量).②局部组织相容性实验:随机将大鼠50只大鼠分为A、B两组.A组30只,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即麻醉大鼠并行后肢外侧肌肉横切术,拉开肌层,左侧喷附加剂气雾剂1次,右侧喷RT-Q膜气雾剂1次.B组20只,在两后肢外侧造成与A组相同的伤口,不给药.分别于术后1~7,15,23,30 d,取创口处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做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膜对伤口愈合的影响、自身降解情况及对周围组织是否产生毒性反应.主要观察指标: 止血实验:止血时间, 出血量;局部组织相容性实验:伤口愈合, 生物降解, 对周围组织的毒性. 结果: 大鼠1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 RT-Q膜的局部组织相容性: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RT-Q膜对伤口愈合既无促进也无延迟性影响,形成的膜于术后15 d开始降解,三四周完全吸收,对周围组织无毒性影响.RT-Q膜的局部止血作用:RT-Q膜组应用后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比阴性对照组和附加剂组明显减少(P < 0.01),RT-Q膜组与瞬康医用胶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 结论:RT-Q医用生物膜的局部止血效果显著,与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相当;同时具有局部组织相容性好的特点.

  • 新型牙用碳纳米管种植体材料的制备

    作者:陈蕾;Mian Farrukh Imran;蔡惠;徐国富

    背景:碳纳米管是一种直径约1 nm,长1~10 μm的圆筒状物质,具有比石墨还小的密度;加上足够高的强度,碳纳米管有望用于骨替代材料.目的:初步考察聚碳硅烷含量和烧结压力对碳纳米管材料性能的影响,寻求大块碳纳米管材料的适制备条件,并分析所制备的碳纳米管材料的物理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为临床候选牙用种植体材料提供选择依据.设计:实验通过调整结合剂的含量和烧结压力,确定材料的适制备条件,并观察分析材料的性能,探讨材料是否合适选作口腔种植体材料.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科和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教研室.材料:实验所用纯度为 80%的大块多壁碳纳米管为美国Nano Lab Company产品, 直径 20~40 nm,长5~20 mm.由北京纳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聚碳硅烷,由国防科技大学502教研室合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 300.实验中用于评估材料组织相容性的10只8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方法:实验于2005-01/08在中南大学材料学院实验中心完成.运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在烧结温度为1 200 ℃,压力从20 MPa至60 MPa的条件下,以聚碳硅烷为结合剂,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大块多壁碳纳米管.主要观察指标:用阿基米德方法、气体吸附方法、显微维氏硬度测量仪分别测试不同聚碳硅烷含量和烧结压力下的松装密度、比表面积、维氏硬度.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碳纳米管/聚碳硅烷材料的显微结构,X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仪测定材料的组成相.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实验材料植入大鼠皮下组织后的组织相容性.结果:①显微结构:烧结后材料的纳米级结构仍被保留. ②材料的组成相:纳米管通过聚碳硅烷热解的SiC纳米结晶相互粘结;随着聚碳硅烷量及烧结压力增加,材料的密度和维氏硬度增加,比表面积减少.物理性能接近于骨组织.③组织相容性:碳纳米管/聚碳硅烷材料的炎性反应随着聚碳硅烷含量增加有轻度增加.未发现碳纳米管/聚碳硅烷材料周围有坏死等严重炎性反应.结论:以聚碳硅烷为结合剂,通过SPS方法,在1 200 ℃高温,20~ 60 MPa烧结压力下,可以制得材料特性近似于骨组织的碳纳米管/聚碳硅烷,并且植入鼠皮下组织后,未见明显排异现象,是适宜的候选牙用种植体材料.

  • 藻酸盐凝胶支架在生物学修复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应用

    作者:赵鑫;黄师;严宁;刘超乾;侯铁胜

    目的:藻酸盐凝胶不仅在体外培养细胞使用,还可应用于体内组织工程修复.实验以藻酸盐凝胶为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修复兔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3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配制1.2% 藻酸钠水溶液,进行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藻酸盐复合物的制备,观察细胞生长.②18只新西兰大白兔手术建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空白组和治疗组.在手术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结束时,在治疗组椎间隙,注射干细胞复合藻酸盐凝胶支架, 对照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组不予任何干预.③应用核磁共振观察椎间盘手术前后高度和T2信号变化;术后12周取材大体观察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Ⅱ型胶原含量,分光光度法测量蛋白多糖的含量,观察椎间盘退行性变修复效果.结果:18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镜下观察支架陷窝内为干细胞,生长良好;将支架行冰冻切片,观察细胞位于网络内,形态良好.②术后12周治疗组MRI测量椎间隙高度和T2信号与术前相比变化小,与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术后12周取材大体观察,空白组和对照组的椎间盘,髓核与纤维环不清,中央区域的髓核为纤维组织所替代.而治疗组的椎间盘轻度退行性变,组织结构尚可分清,周围未发现炎症反应,藻酸盐完全降解.④术后12周治疗组蛋白多糖含量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 < 0.05),Ⅱ型胶原含量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 < 0.05).结论:动物实验证实藻酸盐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修复退行性变椎间盘能力,藻酸盐可以做为修复椎间盘退行性变研究的生物学材料.

  • 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制备及生物安全性评价

    作者:王敬;高陪;沈竞;苏建;孙启玲

    目的:近应用于临床的纳米创伤敷料中复合了纳米银等抗菌材料,虽抗菌性能较强,但生物相容性差,无法降解,对环境造成污染.拟通过观察γ-多聚谷氨酸酯化改性反应的动力学条件以及酯化后γ-多聚谷氨酸制备新型水凝胶的佳方法,并对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创伤敷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等领域提供一种新型的水凝胶材料.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1在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①以γ-多聚谷氨酸为原料,烯丙基溴及溴代正丁烷作酯化剂,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油浴60 ℃条件下制备酯化γ-多聚谷氨酸.②以酯化γ-多聚谷氨酸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作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作交联剂,充N2保护,80 ℃油浴,制备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③采用细胞毒性实验、生物降解实验、皮肤刺激与致敏实验、全身急性毒性实验对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①酯化γ-多聚谷氨酸:酯化度为40%和50%的γ-多聚谷氨酸具有一定疏水性又能保持适当亲水性.②吸水性分析:酯化度为40%的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吸水率能够达到自身重量的44倍.③细胞毒性实验结果:L929细胞在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浸提液中形态正常;MTT检测表明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浸提液组毒性为0级或1级.④生物降解实验结果: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在5 d后即能降解60%,在15 d时仅残余少量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⑤局部斑贴实验结果: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各时段各部位无红斑和水肿反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皮肤刺激反应为0级.⑥皮肤致敏实验结果:移去斑贴物1,24,48 h后,试验动物贴敷部位均无红斑和水肿出现,反应积分小于1.根据皮肤致敏实验分级标准,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对豚鼠无明显的潜在致敏性.⑦全身急性毒性实验结果:γ-多聚谷氨酸水凝胶浸提液注射后24,48,72 h,小鼠体质量均无明显的变化,与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别,全身急性毒性实验为阴性反应.结论:以酯化后γ-多聚谷氨酸制备的水凝胶不仅具有高吸水性,同时还具有优良的生物安全性.

  • 去炎松-A固体脂质纳米颗粒透皮吸收在瘢痕治疗中的效应

    作者:郭庆民;薛晓东;吴建;蒋丽媛;樊芙蓉

    目的:为克服目前瘢痕非手术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尝试应用去炎松-A固体脂质纳米颗粒经透皮吸收技术治疗瘢痕,观察其效果.方法: 实验于2007-04/08在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实验室进行.①造模:选用新西兰白兔16只,每个兔耳上将全层皮肤切除,形成1 cm×1 cm上、下两个创面,术后30 d上皮化生逐渐形成病理性瘢痕.②分组干预: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干预,实验组于术后30 d起应用含有去炎松-A 1 mg/cm2 的固体脂质纳米颗粒卡波姆凝胶覆于已形成的瘢痕上透皮吸收.③观察指标:分别于模型形成后第30,60,90和120天时依次取每只大白兔左耳上、下,右耳上、下的病理性瘢痕作为标本来源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的ki-67表达和羟脯氨酸含量,并抽静脉血测血中皮质醇浓度.结果:16只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做模型后第30天时ki-67表达及羟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但第60,90和120天实验组瘢痕组织中表达及羟脯氨酸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1).②实验组及对照组各时段血中的皮质醇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③实验组造模后120 d病理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数量少于对照组.结论:含有去炎松-A 1 mg/cm2 的固体脂质纳米颗粒卡波姆凝胶透皮吸收对瘢痕有治疗作用,且长期应用血液中的皮质醇浓度不升高,能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瘢痕的副作用.

  • 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杨淑野;查振刚;王双利;刘宏伟;屠美;吴昊;刘宁;张利;黄春华

    背景:新型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在纳米水平上与细胞外基质结构相似,其是否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及生长,并显示良好的相容性?目的:评价新型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与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7-03/2007-07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选取10只4周龄雌性SD大鼠,SPF级,体质量200 g,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为SCXK(粤)2003-0002).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由理工学院生物材料研究室提供.方法:①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分析法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②聚电解质共凝聚技术制作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③取生长良好的P3代,与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体外联合诱导培养,以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材料为对照,通过细胞贴壁率、生长曲线、细胞活力及周期、扫描电镜观察综合评价材料与细胞的相容性. 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进行流式细胞表面抗原标志鉴定.②纳米材料及细胞复合2,4,8 d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相容情况.③细胞对材料黏附率的测定.④细胞与材料复合5 d检测细胞周期及活力.结果:①细胞表面抗原标志检测结果:CD29表达为90.86%,CD106表达为73.38%,CD44表达为82.61%,CD34表达为0.76%,CD45表达为0.60%.②细胞与材料相容情况:扫描电镜可见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为多孔的三维立体结构,材料内部形成大小不一的大孔和互连的小孔,彼此相互交通.应用质量法测得的孔隙率为85%~90%,孔径为50~300 μm,平均150 μm.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到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后2 d,细胞呈球形散在分布;4 d后细胞呈梭形,延展爬行且有伪足与材料表面锚靠;8 d时细胞增殖,相互间融合,并有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分泌,大部分材料颗粒被覆盖.③细胞对材料黏附率:细胞-支架复合物共培养2及6 h,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的黏附率均高于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④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与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的细胞、细胞周期特点比较: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细胞活力为96.67%,细胞周期G0-G1为90.81%,G2-M为0.52%,S为8.66%,G2/G1为1.81.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细胞活力为95.27%,细胞周期G0-G1为87.14%,G2-M为9.69%,S为4.16%,G2/G1为1.80.结论: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与骨髓基质干细胞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用来做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 聚乙烯醇-胶原凝胶研制及作为组织替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性

    作者:叶春婷;黄耀熊;邹海燕;陈鸿辉;彭燕豪

    背景:聚乙烯醇对细胞黏附能力有限,在聚乙烯醇中加入胶原蛋白能否改善其细胞的黏附性?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聚乙烯醇-胶原复合材料,并探讨其作为软组织替代材料的可行性.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材料:选用15只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0~3.0 kg,雌雄不拘,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市级实验室完成.牛Ⅰ型胶原购自广州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聚乙烯醇-124购自广州南方化玻仪器公司. 方法:实验于2003-07/2006-1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完成.①聚乙烯醇-胶原材料制备:配制5g/L的牛Ⅰ型胶原与5%的聚乙烯醇-124以1:1混合,真空冷冻干燥成为凝胶状,扫描电镜观察其内部结构.②细胞毒性试验:聚乙烯醇-胶原材料剪成10mm×5mm×1 mm小片,γ射线消毒后,分别放入48孔平板中,每孔加入1×104个3T3细胞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③体内埋植试验:将实验兔背部脊柱两侧各作2个纵切口,形成皮下腔隙.分别于手术形成的皮下腔隙植入4块聚乙烯醇-胶原材料,分别于术后1,4,8周各取3只实验共9块标本及其周围组织作病理观察.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凝胶膜内部结构、细胞毒性试验及体内埋植试验结果.结果:①聚乙烯醇-胶原材料内部结构:真空冷冻干燥的聚乙烯醇-胶原为白色的凝胶,扫描电镜见其表面和切面内部有贯通的三维孔隙.②细胞毒性试验结果; 313细胞在PVA-胶原材料上能三维生长、形态正常.③体内埋植试验结果:聚乙烯醇-胶原植入1周后,产生了正常的异物反应,材料与组织界限分明.4周后,只见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大量的纤维母细胞增生形成胶原纤维和假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包裹材料.8周未见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囊壁致密,大量的纤维母细胞增生形成包膜包裹材料.16周可见囊壁致密,胶原纤维变长,捧列规则,核变小,呈长卵圆形或长梭形,无新生小血管,无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异物巨细胞浸润,囊壁稳定、变薄.结论:聚乙烯醇-胶原材料无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与组织相容性,可安全地应用于体内移植.

  • 聚乳酸乙醇酸/ RNA Ⅲ抑制肽缓释微球组织相容性评价

    作者:张小斌;郝立波;王继芳;姚琦;梁茂华

    目的:在前期实验证实可防治葡萄球菌感染的RNA Ⅲ抑制肽(RNAⅢ inhibiting peptide, RIP)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聚乳酸乙醇酸/ RIP(PLGA/ RIP)缓释微球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实验于2005-10/2007-10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临床药理研究所及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PLGA/RIP微球制备:采用Fmoc法由C端至N端先合成粗品肽;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对RIP粗品进行纯化分析,按紫外吸收峰收集组分,冷冻干燥,得到RIP纯品.再采用液相复乳法制备直径50~70 μm的PLGA/RIP微球.②组织相容性实验:以急性全身毒性实验观察 PLGA/RIP的全身毒性反应;MTT细胞毒性实验观察PLGA/RI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肌肉内植入实验观察材料有无肌肉刺激反应;过敏实验观察PLGA/RIP的致敏情况;热原实验观察材料对体温的影响.结果:①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结果:腹腔注射PLGA/RIP洗提原液和50%的PLGA/RIP洗提液后动物无中毒反应,无死亡,体质量无明显变化.②MTT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两种洗提液的平均细胞增殖率均大于85%,细胞毒等级1级,不具有细胞毒性.③肌肉内植入实验结果:RIP和PLGA/RIP植入4 周后,组织未见明显充血、变性或坏死.材料周围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 材料已被纤维囊包裹.④过敏实验结果:3组动物的平均原发刺激指数分别为0.38,0.33和0.31,3组间无显著差别.⑤热原实验结果:各组动物体温升高均在0.5 ℃以下, 证实材料无热源性,符合热原实验的评价标准.结论: PLGA/RIP不引起全身毒性反应,无细胞毒性,未见免疫排斥,不引起过敏反应,无热源性,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

  • 人嗜铬细胞微囊化处理对大鼠异种移植的免疫隔离作用

    作者:陈冀衡;杨茂元;李继勇;林献忠;毕好生

    背景:课题组前期在建立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包裹活细胞制备技术的基础上,已证明微囊化嗜铬细胞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而该微囊包被材料的免疫隔离作用尚需明确.目的:观察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嗜铬细胞移植到大鼠眼前房和足胝部的免疫排斥反应,评价微囊化技术的免疫隔离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材料:选用雌性 SD大鼠48只,鼠龄3个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部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所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微囊发生器为德国赠送.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实验室完成.①取6名脑死亡健康成人的肾上腺髓质,经分离、消化、培养后,制备成人嗜铬细胞悬液.供者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实验方案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法制作空微囊和微囊化细胞.②48只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人嗜铬细胞移植组、空微囊移植组、微囊化人嗜铬细胞移植组,每组分眼前房和足胝部两个部位进行移植,每个部位8只.人嗜铬细胞移植组分别将2×1010 L-1细胞悬液注入大鼠右眼前房和左足胝部.空微囊移植组和微囊化人嗜铬细胞组分别吸取空微囊(100个微囊)或ME-HCC(100个微囊,每个微囊包裹400~500个细胞)注入大鼠右眼前房和左足胝部.主要观察指标:于移植术后第7天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采用激光散射比浊仪测定血清IgG和IgM水平.移植术后第28天取大鼠右侧眼球及左侧足组织作常规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40倍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结果:大鼠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白细胞介素2,IgG,IgM水平:空微囊移植组和微囊化人嗜铬细胞移植组均低于人嗜铬细胞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544~21.64,P < 0.01).②大鼠眼前房和足胝部组织形态:人嗜铬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眼前房内和足胝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空微囊移植组和微囊化人嗜铬细胞移植组大鼠眼前房和足胝部仅见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结论: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所产生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及其机械稳定性,使之有效地发挥了免疫排斥隔离作用.

  • 体内实验评价新型关节软骨修复材料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郭涛;杨天府;吴佳齐;刘洋;李玉宝;裴福兴

    目的:采用动物体内实验的方法评价新型修复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复合材料PVA/n-HA+PA66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实验于2006-09/2007-03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制备PVA/n-HA+PA66浸提液,进行以下实验:①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取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腹腔注射20%浸提液和生理盐水1 mL,观察动物行为学及体质量变化.②溶血实验:取抗凝兔血加入复合材料粉末后测溶血率.③皮内刺激实验:在新西兰大白兔背部皮内注射浸提液,观察注射浸提液后注射部位的红斑和水肿状况.④皮下植入实验及慢性毒性实验:在SD大鼠背部皮下植入材料,术后2,4,8周取材,观察材料植入皮下后与周围组织的反应情况.术后12周抽血行肝肾功能检测,评价材料对动物有无长期毒性.结果:①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小鼠活动正常,大鼠体质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两组体质量增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3 种浓度梯度的复合材料,溶血率均未超过5%,达到标准要求.③皮内刺激实验:实验侧及阴性对照侧各注射点均未见明显皮肤刺激症状. ④长期毒性实验:术后12周小鼠肝肾功能与正常对照组及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组织学切片显示血管和纤维组织进入复合材料网孔中,与复合材料连为一体,未产生排斥反应.结论: 双相生物复合材料PVA/n-HA+PA66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与鬼臼毒素酊经皮外用的安全性比较

    作者:张敏;曾抗;李国锋;古东风;江中洪

    目的:为了克服鬼臼毒素酊剂在临床应用的局限性,进行了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与鬼臼毒素酊经皮外用安全性比较的实验.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8在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部实验室完成.①取豚鼠3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0.5%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0.5%鬼臼毒素酊剂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每组4只,分别进行单次和多次给药皮肤刺激试验.单次给药方法:豚鼠背部两侧对称脱毛后用手术刀片作#字划痕制作皮肤破损模型,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照法,左侧为受试区,分别取0.5%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及0.5%鬼臼毒素酊剂各0.1 mL均匀涂布于受试区,再以自制单层塑料薄膜和双层纱布封包受试区.分别于去除敷料和清洗受试物后1,24,48 h观察涂药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以及上述变化的恢复情况与时间.多次给药方法:皮肤处理方法、观察指标及评价指标同上,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14 d.②取大鼠10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0.5%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0.5%鬼臼毒素酊剂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进行急性和长期皮肤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脱毛后,分别取0.5%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0.5%鬼臼毒素酊剂1 mL均匀涂布于脱毛区,连续观察14 d,每日观察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呼吸、体态、眼、中枢神经系统、四肢活动、粪便性状及死亡情况.长期毒性试验方法:皮肤处理方法及观察指标同上,每日给药1次,药量均为0.1 mL,连续给药30 d,末次给药后24 h麻醉后处死动物,取血3.0~4.0 mL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检查,然后切取各组大鼠涂药中心区域的皮肤组织行皮肤病理检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结果:纳入大鼠100只、豚鼠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单次和多次给予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对豚鼠完整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作用.②单次大剂量给予0.5%鬼臼毒素酊剂对豚鼠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每日小剂量给予0.5%鬼臼毒素酊剂对豚鼠完整皮肤、破损皮肤均有较强的刺激性,其中破损皮肤组豚鼠皮肤刺激性出现的早和严重.③单次大剂量应用0.5%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和0.5%鬼臼毒素酊剂时大鼠容易出现短期的系统吸收毒性,尤以皮肤破损组症状较明显,其中0.5%鬼臼毒素酊剂组大鼠中毒症状持续时间均较0.5%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组持久.④每日小剂量长期应用0.5%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和鬼臼毒素酊剂对大鼠比较安全无系统吸收毒性.⑤每日小剂量给予0.5%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组大鼠于给药后的18~25 d,均出现轻度的皮肤红斑、水肿、糜烂和结痂等炎症反应及局部毛发生长稀疏、缓慢或无毛发生长,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以表皮为主的急性炎症反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可见以红色荧光显像的药物主要富集于表皮层及毛囊而真皮及皮下组织药物含量相对较少.⑥每日小剂量给予0.5%鬼臼毒素酊剂组大鼠于给药后的4~7 d,均出现程度逐渐加重的皮肤红斑、水肿、糜烂、坏死、结痂及明显的毛发生长障碍,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皮肤全层急性炎症反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可见表皮全层坏死,以红色荧光显像的药物主要富集于真皮、皮下组织、毛囊及其周围,荧光强度相对较0.5%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组强.结论:在有效观察时间和一定浓度范围内,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鬼臼毒素酊剂对实验动物均无严重系统吸收毒性,但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与鬼臼毒素酊剂相比具有局部不良反应少,不良反应程度轻,不良反应出现迟,皮肤靶向性好等优点.

  • 静电纺壳聚糖/胶原蛋白复合纳米纤维的细胞相容性

    作者:王培伟;陈宗刚;王红声;何创龙;莫秀梅

    目的:静电纺是一种使带电荷的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静电场中射流来制备聚合物纳米级纤维的加工方法,采用此种技术制备壳聚糖/胶原蛋白复合纳米纤维,并观察其细胞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10在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①支架材料制备:以六氟异丙醇/三氟乙酸为溶剂体系,采用静电纺制备复合纳米纤维,其中壳聚糖/胶原蛋白的质量比分别为100:0,80:20,50:50,20:80与0:100.②细胞相容性观察:体外接种猪髋动脉内皮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黏附和增殖情况.结果:猪髋动脉内皮细胞在壳聚糖/胶原蛋白复合纤维表面贴附牢固,外形饱满,多呈长梭形,具有良好的生长形态;MTT法结果显示纳米纤维能够有效地促进内皮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和增殖,质量比为20:80材料组细胞黏附、增殖能力强,其次为50:50组.结论: 静电纺壳聚糖/胶原蛋白复合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仿生合成梯度含锶磷酸钙骨水泥的体外细胞生物学性能检测

    作者:岳进;毛天球;雷德林;郭大刚

    目的:通过在仿生理条件下构建梯度含锶磷酸钙骨水泥,并应用L929成纤维细胞和幼兔成骨细胞检测含锶磷酸钙骨水泥的体外生物学性能.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4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和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仿生理条件下合成梯度含锶磷酸钙骨水泥.②实验方法:应用了L-929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两种细胞,将不同浓度的梯度含锶磷酸钙骨水泥分别与两种细胞接触.③评估指标:采用MTT检测法,对细胞增殖活性进行检测,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用6级毒性分类法评级:并应用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用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检测浸提液对兔成骨细胞功能表达的影响;检测其细胞毒性、促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及表达能力以及生物降解潜能.结果:仿生理条件下合成的梯度含锶磷酸钙骨水泥无细胞毒性,表面成骨细胞的黏附性良好,增殖活跃,并显示出可能存在良好的生物降解能力.结论:含锶磷酸钙骨水泥体外细胞生物相容性良好,是安全的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肝素化纳米材料P(LLA-CL)的制备及其表征和抗凝血性特征

    作者:石海涛;莫秀梅;何创龙;过凯;刘生和

    目的: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引发表面接枝肝素方法,使纳米材料P(LLA-CL)表面肝素化,以提高材料的抗凝血性.方法:制备静电纺高聚物P(LLA-CL)纳米纤维,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引发纳米材料P(LLA-CL)表面肝素化,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并测试其力学性能,同时对肝素化材料进行了接触角测试观察其表面亲水性,傅里叶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进行表面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形态,EDS能谱对表面元素组成进行表征,血液相容性实验评价肝素化P(LLA-CL)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 结果:采用等离子体技术能够成功将肝素接枝到P(LLA-CL)表面.等离子体处理后P(LLA-CL)材料表面接触角显著减小,亲水性增强;等离子引发肝素化后,材料仍能保持良好的机械力学性能;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EDS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引发肝素成功接枝到P(LLA-CL)表面;血液相容性实验显示肝素化材料复钙时间全血凝血时间明显延长.结论:材料在等离子体肝素化改性处理后抗凝血性能改善,血液相容性提高.

  • 掺锶聚磷酸钙对破骨细胞的影响

    作者:冯婷;顾志鹏;任大伟;张小华;万昌秀;余喜讯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新型生物材料聚磷酸钙掺锶后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实验将掺锶聚磷酸钙与破骨细胞于体外复合培养,进一步从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两方面考察掺锶聚磷酸钙对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1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室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将机械分离法获得的新生兔长骨破骨细胞分别种植于1 cm×1 cm×80 μm的骨片及由"湿式法"溶液反应法制备的φ2 mm×10 mm的掺锶聚磷酸钙样品上,以聚磷酸钙为对照,复合培养于24孔培养板中.复合培养7 d后,采用特异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方法鉴定实验细胞,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骨片和掺锶聚磷酸钙、聚磷酸钙材料表面破骨细胞的形貌及骨吸收陷窝的形成情况.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结果: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显示试验细胞呈阳性.②骨片上形成的骨吸收陷窝多呈不规则形状,陷窝边界清晰,底面粗糙.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破骨细胞.③复合培养7 d后,掺锶聚磷酸钙组材料表面陷窝形成的数量明显少于聚磷酸钙组材料.④复合培养7 d后,掺锶聚磷酸钙组材料表面破骨细胞的增殖度明显低于聚磷酸钙组材料.结论:掺锶聚磷酸钙由于锶元素的掺入能通过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阻碍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显著地抑制其骨吸收能力.

  •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兔颌骨缺损的组织学分析

    作者:富建明;苗波;贾刘合;姚海涛;祝丽玲;吕奎龙;梁楠;滕立群

    背景:纳米材料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组织相容性、生长特性、生物降解性及修复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颌骨缺损模型兔的生长特性及生物相容性.设计:随机分组动物实验.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材料: 选用24只新西兰白兔,雌雄不拘, 体质量2.5~3.5 kg,由佳木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处置过程符合动物伦理标准.Nano-HA由佳木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提供,常规高温高压消毒备用.普通HA购自武汉工业大学,粒径为1.0~2.0 μm.方法:实验于2001-11/2006-05在佳木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摸球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各组实验兔在下颌骨体部造成直径1.5 cm的骨缺损,实验组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对照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修复,于术后1,4,8,12周分别麻醉后处死,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组分的组织生成量,并进行组织学定性和定量分析,观察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及新生骨生成情况.主要观察指标: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及新生骨生成情况.结果:实验组骨缺损修复区随时间增长修复材料被利用与新生组织结合成骨而不断减少,直至与正常骨接近而趋于稳定,对照组骨痂不能长入材料内.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材料与新生骨之间呈直线负相关(r =-0.912 0,P < 0.01).骨缺损的修复过程中新生骨与纳米羟基磷灰石之间相互关系密切,且随着新生骨不断产生、增多,修复材料被利用与新生组织结合成骨而不断减少.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与新生骨组织结合且成骨较快,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新型MR特异性对比剂Gd-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的合成及其肝脏靶向性作用

    作者:吕国士;许乙凯

    目的:选择积聚于特定组织或器官的MRI靶向对比剂是提高MRI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的有效方法.尝试制备Gd-DTPA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Gd-PBCA-NP)肝脏靶向性对比剂,在动物实验中考察其肝脏靶向强化效果,并探讨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南方医院影像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采用阴离子乳化聚合法制备Gd-PBCA-NP.②用Malvern-3000HS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及其分布.③采用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透析液中Gd离子浓度,计算Gd-PBCA-NP的包封率及载药量.④透射电镜观察Gd-PBCA-NP的形态.⑤Gd-PBCA-NP肝脏靶向性实验:选择清洁级Wistar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Gd-DTPA对照组、PBCA-NP组、Gd-PBCA-NP组,每组6只.MRI扫描采用头部线圈,冠状及横断面扫描,平扫后,各组分别于注药后5,15,30 min,1,2 h增强扫描,扫描参数同平扫.计算肝脏各时间点强化率.结果:①透射电镜观察Gd-PBCA-NP呈类圆形,大小均匀,表面平滑完整,粒子之间无粘连,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②Gd-PBCA-NP平均粒径65.7 nm,粒径分布为0.09.③Gd-PBCA-NP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1.97%,51.23%.④Gd-DTPA对照组大鼠注射后5,15 min肝实质强化程度平均为35.2%,48.6%,同时可见肾实质也明显强化;注射30 min肝实质信号强度恢复到平扫前水平.Gd-PBCA-NP组注射后5 min,肝实质强化程度平均为3.4%;注射15,30 min,1,2 h肝实质强化程度平均为22.7%,36.1%,56.4%,24.8%.PBCA-NP组肝实质无强化.Gd-PBCA-NP组与Gd-DTPA组、PBCA-NP组肝实质强化方式明显不同.结论:Gd-PBCA-NP是一种有效的肝实质特异性对比剂,能够靶向强化肝组织,提高了MRI诊断的准确性.

  • 几丁糖对扩张后皮瓣纤维包膜中胶原含量的影响

    作者:仇树林;闫焱;张培培;赵伟;朱昊;褚国华;冯敏;韩胜;李兵

    目的:近年来很多学者尝试应用药物干预扩张后皮瓣纤维包膜的形成过程,但在药物的选择上均不理想.观察几丁糖应用前后纤维包膜中胶原纤维含量及扩张后皮瓣回缩率的变化规律,分析几丁糖对纤维包膜中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 实验于2006-03/11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实验材料及分组: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5只,每只背部中段脊柱两侧旁开3 cm处设为扩张区,均将左侧设为几丁糖组,右侧设为对照组.②实验方法:几丁糖组在腔隙内注入20 g/L医用几丁糖0.5 mL,再植入20 mL皮肤软组织扩张器1枚;对照组常规植入20 mL皮肤软组织扩张器1枚.待实验动物切口愈合拆线后开始扩张注水,每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达到40 mL后停止注水.③实验评估:于停止注水10 d后,切取两组扩张器表面相同部位纤维包膜及带纤维包膜皮瓣,用图像分析法计算各组织块收缩率;取纤维包膜组织作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进行光镜观察,并应用真彩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平均灰度,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设置几丁糖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全部取材成功.①几丁糖组纤维包膜组织平均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170.383± 14.313,159.762±10.623,P < 0.05).②几丁糖组扩张后皮瓣回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3.371±7.312)%,(45.637±6.613)% (P < 0.05)].结论: 应用几丁糖干预纤维包膜的形成过程,可以使纤维包膜中胶原含量降低,从而可以有效减少扩张后皮瓣的回缩率.

  • 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大鼠卵巢激素分泌细胞异体移植对垂体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吴桐;翁静;刘玲;史小林

    目的:已有研究证实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对机体无明显毒副作用且生物相容性好,应用这一技术包裹细胞,可明显延长异体内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将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大鼠卵巢细胞体外培养后进行异体移植,观察其治疗卵巢功能丧失模型大鼠的可行性及垂体形态学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9在首都医科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完成.①实验动物:3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卵巢摘除组,微囊移植组,每组10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实验方法:卵巢摘除组:无菌条件下切除双侧卵巢:微囊移植组: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生物膜包裹传至P2代的大鼠卵巢细胞,制成微囊体外培养,收集24 h培养液以检测雌二醇分泌状态;将微囊化的卵巢细胞移植入已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的大鼠腹腔.用阴道涂片观察大鼠动情周期恢复情况.术后40 d麻醉后处死动物,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质量浓度,垂体组织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EICA Q500IW自动图像分析仪对垂体细胞的面积,雌、孕激素受体吸光度值进行定量测定.结果:①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显示,微囊化的卵巢激素分泌细胞具有继续合成和分泌雌二醇的功能.②检测血清中雌二醇质量浓度结果显示,卵巢摘除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微囊移植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正常对照组和微囊移植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⑤动情周期未恢复.④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卵巢摘除组大鼠垂体中有大量阉割细胞,平均面积>180 μm2,与卵巢摘除组比较,微囊移植组大鼠垂体中细胞平均面积和阉割细胞数目均显著减少.⑤垂体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吸光度值结果显示,卵巢摘除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微囊移植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微囊化大鼠卵巢细胞异体移植后,可在受体大鼠体内继续合成和分泌雌二醇,并可以减少垂体内阉割细胞的形态和数目,提高垂体细胞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提示移植后细胞对垂体有反馈调节作用.

  • 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的应用现状

    作者:唐洲平;陈兴泳;唐荣华

    学术背景:开发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能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组织再生的各类新型的复合材料、仿生材料、生物活性材料及智能型材料,是组织工程材料的研究方向.目的:总结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6.32数据库2001-01/2007-06的相关文献,检索词:"神经组织工程"和"tissue engineering,neural,neural stem cells,Schwann cell,biomedical materials,scaffold",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123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组织工程修复神经研究方面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的基础研究,包括其来源、理化特性、与神经干细胞、雪旺细胞相容性检测.所选用的36篇文献中,6篇为综述、述评、讲座,其余为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与修复,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取得具有临床意义的突破.随着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发现、材料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学方法为神经损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②生物支架是对细胞外基质结构和功能的仿生,起到细胞外基质替代物的重要作用,寻找再生能力强的种子细胞和适合细胞生存的生物材料为组织工程的核心研究内容.③研究表明,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来源广泛,明胶、胶原、聚乳酸杂化材料、壳聚糖及脱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均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理化性能稳定,在组织工程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④在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研究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尚未阐明和解决的问题.加强基础性问题的探索,系统地阐明组织工程化组织形成、成熟及体内转归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和内在机制,这对优化组织构建技术,加速组织工程技术的临床应用与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结论: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 胶原材料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牙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王丽霞;赵寰;丁一

    学术背景:牙周病治疗的目的是重建丧失的牙周组织,形成新附着及牙槽骨再生.在牙周组织工程中选择合适的支架材料是一个首要的问题,胶原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而被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目的:针对胶原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牙周组织工程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ovid) 数据库1996-01/2007-10关于胶原及其在牙周组织工程应用方面的文章,检索词"collagen,tissue engineering,periodontal diseases ,periodontal 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2007-10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胶原、组织工程、牙周病、牙周组织工程"等;同时手工检索相关书籍.纳入标准:胶原及其在组织工程和牙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现状;对具体研究的回顾调查.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初检得到63篇文献,排除33篇重复性研究,纳入30篇.其中8篇论述了胶原的生物学特征,22篇论述了胶原在组织工程和牙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现状.资料综合:在牙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选择合适的载体是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胶原不仅可生物降解, 促进细胞生长代谢, 还可与其他合成或天然高分子、无机或有机材料以及生物材料复合, 这些优点使其在牙周组织工程中优势明显.结论:胶原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相容性,因此被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并可通过与其他高分子材料复合改善其部分性能.

  • 生物微晶玻璃的制备和性能及其应用

    作者:张光磊;高辉;刘海涛;朱文尚

    学术背景:生物微晶玻璃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亲和性和无毒副作用,耐化学腐蚀等优点而日益受到更加广泛的青睐.广泛地应用于骨科、牙科的替代及骨组织工程等领域.目的:综述生物微晶玻璃的发展和应用,探讨生物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要求,为生物微晶玻璃的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1990-01/2007-10的有关文献,检索词为"生物,微晶玻璃(微晶陶瓷)",限定文章语言分别为英语和中文.共检索到422篇相关文献,其中中文文献53篇,英文文献369篇,对文献进行筛选,纳入标准:①选取针对性强,相关度高的文献.②对同一领域的文献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后38篇被选用.文献评价:选用38篇文献,其中9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与实验研究.资料综合:生物微晶玻璃的发展和应用主要体现在骨科牙科修复材料、玻璃基骨水泥、药物载体材料、骨组织工程和介入治疗用玻璃材料等方面.为了满足临床对人工骨材料各种形状的需要,要求生物微晶玻璃除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一定的力学性能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可切削性能.生物微晶玻璃的一般制备方法有烧结法、熔融法和溶胶-凝胶法等.结论:生物微晶玻璃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伴随着各种新的制备技术不断被用于生物微晶玻璃的制备中,使其性能和应用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其中可加工生物微晶玻璃是发展的前景之一.

  • 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在口腔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马旭东;王健平

    学术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应用研究是口腔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已有将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应用于根管治疗的报道.目的:介绍羟基磷灰石在口腔领域尤其在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内科中的应用进展,综合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在根管充填研究动态,展望其在口腔材料领域的潜在发展.检索策略:由第一、二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EBSCOhost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1992/2007相关文献,检索词为"Hydroxyapatite,Nanometer",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1995/2007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羟基磷灰石,纳米",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纳入标准:内容与羟基磷灰石的结构、改性研究、生物学特性以及在口腔医学领域有关.排除标准:较陈旧和重复研究.文献评价:共收集到276篇相关文献,纳入30篇完全符合要求的文献,其中9篇介绍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口腔颌面外科及口腔内科的临床应用;21篇关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基础研究,包括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抗菌性及其在组织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资料综合: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由于与天然骨无机结构相似生物相容性极好,有骨诱导性,对骨缺损的修复起到了关键作用,纳米特性减少了根管充填后的微渗漏,纳米羟基磷灰石和一些抑菌/抗菌制剂复合的新型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有良好的抑菌/抗菌性,对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起到了良好效果.结论:新型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符合生物材料细胞毒性要求,按毒性剂量分级属无毒级,无致热原性、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细胞黏附性和抑菌/抗菌性,有望在口腔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自体肋软骨与Medpor耳基复合耳廓支架一期全耳廓再造11例

    作者:江晨艳;石润杰;吴晴伟;孙艺渊;易彬

    目的:耳支架的选择对于成功塑造一个外形逼真,与健耳对称匹配,不易吸收的再造耳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观察自体肋软骨与Medpor耳基复合耳廓支架行全耳廓再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6-01/2007-01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先天性小耳畸形11 例,术前签定手术知情同意书及医疗植入物知情同意书.②主要材料:Medpor耳基支架由美国PARK大学Porex外科医疗公司生产.③试验方法:取自体第九肋软骨作为耳轮,Medpor耳基复合支架植入,覆盖颞筋膜瓣和游离皮片一期完成全耳廓再造术.④试验评估:于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观察再造耳廓的成活情况及形态.结果:11例患者再造耳均成活,术后随访 6~ 18个月,无一例支架外露.未出现排异,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10例再造耳廓形态逼真,质感柔韧,立体感强,颅耳角与健耳对称.有1例因为瘢痕体质导致术后瘢痕增生,耳廓形态不佳.结论:采用自体肋软骨+Medpor耳基复合耳廓支架行全耳廓再造术,既弥补了单纯用Medpor支架植入质地偏硬,易外露的缺点,又解决了肋软骨耳支架远期易吸收变形和手术创伤大的缺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全耳廓再造支架.

  • 膨体聚四氟乙烯软组织补片在鼻外伤一期整复术中的应用

    作者:石润杰;江晨艳;孙艺渊;吴晴伟;王珮华

    目的:应用于鼻整形术的材料有许多种,材料的选择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将膨体聚四氟乙烯应用于鼻外伤一期整复术,观察其生物安全性及相容性.方法:①对象:2006-05/2007-05因鼻外伤畸形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而有要求整复的患者58例.入选前患者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和植入材料知情同意书.②主要材料:膨体聚四氟乙烯软组织补片,由上海索康医用材料有限公司提供,产品型号:Tpnose,TPLnose.③方法:行鼻-鼻中隔矫正的同时一期植入膨体聚四氟乙烯行鼻整形术.④评估:以术后的满意度评估手术效果并观察感染、排异、过敏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10个月,5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对手术效果的满意率为98.28%,感染1例(1.72%),无排异、过敏反应,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与事件.结论:膨体聚四氟乙烯组织相容性好,性质稳定不被吸收,用于鼻外伤后整形手术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鼻外伤一期整复术的较好材料选择之一.

  • 普通基托与含纳米二氧化钛基托功能矫治器对儿童龋病活性影响的比较

    作者:张学鹏;刘奕;孙跃东

    目的:为克服功能矫治器治疗过程中龋病发生率增高的缺陷,应用含纳米二氧化钛基托功能矫治器矫治,观察其对龋病活跃性的影响,并与普通基托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5-11/2007-05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随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普通基托功能矫治器矫治半年的儿童35例和未接受正畸治疗的儿童35例,年龄8~11岁,均为替牙列.两组均进行一次Dentocult SM龋病活跃性的检测,然后普通基托正畸组进入保持期后更换含纳米二氧化钛基托的功能矫治器半年后再进行一次Dentocult SM龋病活跃性的检测.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家长对实验知情同意.结果:戴用普通基托功能矫治器正畸儿童的Dentocult SM值明显高于非正畸儿童 (P < 0.01), 戴用含纳米二氧化钛基托功能矫治器Dentocult SM值与非正畸儿童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戴用普通基托功能矫治器的正畸儿童龋病活跃性增高,对龋病的易感性增加.戴用含纳米二氧化钛基托功能矫治器的正畸儿童龋病活跃性恢复,龋病的易感性呈下降趋势.提示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具有抗菌性.

  • 环境石棉材料污染与胸膜斑的关系:CT检出结果分析

    作者:石逸杰;张殿平;张东坡;曾林群

    目的:北京市通州区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是石棉材料产品加工密集区,职业性石棉材料对从业者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关心,而无职业性石棉材料加工从业史的环境石棉材料污染接触人群的胸部异常情况是否也与环境石棉材料污染相关?通过CT检测回顾性分析环境石棉材料污染与胸膜斑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05/2005-06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放射科CT检出的胸膜斑病例,本人无职业性石棉材料加工从业史35例,详细询问和记录每例的职业史和生活史,受试者对此调查内容均知情同意.使用GE Prospeed Fast和PQ5000 CT机进行常规胸部扫描和大间隔高分辨率CT扫描.参照Meirelles提出的高分辨率CT对胸膜斑量化标准进行评分.肺内损害积分以观察到小叶中心结节、胸膜下间隔线、肺实质带及蜂窝影为积分依据.以60周岁为界将患者分为老年组与中年组;再依据患者接触石棉材料环境程度将患者分为较密切接触组与非密切接触组,分别统计胸膜斑得分和肺内损害积分.结果:①34例可以追问到间接石棉材料接触史,另1例于1960年前后在石棉材料加工密集区居住.②胸壁胸膜斑总分为2 432分,平均69.49分/例;左膈胸膜斑平均比值0.21,右膈胸膜斑平均比值0.25;肺内损害积分1.49分/例;出现纵隔胸膜斑17例.③老年组与中年组间胸壁胸膜斑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胸部低剂量CT扫描成本低、剂量小,对胸膜斑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胸片,提高了胸膜斑的检出率,有利于对环境石棉材料污染接触人群胸膜斑的发病情况的筛查及动态监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