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保存脐血:保存一份希望

    作者:栾兆琳

    保存脐带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准妈妈一般会在产前的孕妇学校了解到保存脐带血的信息,但是,因为缺乏对脐带血全面和科学的认识,是否保存脐带血仍然是让很多准妈妈左右为难的事情.为难的原因大致分两类,一是相对于近2万元的自存费用和低概率的重大疾病发生率,保存脐带血到底值不值得;二是保存后,看不见摸不着,长期不管不问,脐血库是否能保证保存和管理的质量.

  • 宫内苯并(a)芘暴露对胎儿癌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永红;程义斌;顾珩;顾雯;金银龙

    目的 初步探讨宫内苯并(a)芘(BaP)暴露对胎儿癌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0份新生儿脐带血血清中BaP的浓度,并按照BaP浓度将样本分成不同暴露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脐带血RPL27A(ribosomal protein L27a)、NUDT2 (Nudix (nucleoside diphosphate linked moiety X)-type motif 2)和E2F1(E2F transcription factor 1)基因的表达,分析不同BaP暴露水平与癌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 20份脐带血血清BaP平均浓度为0.38±0.31 μg/L.按照血清BaP浓度,将20份样本分成5个不同水平的暴露组.随着BaP暴露水平的增高,RPL27A和NUDT2呈现表达上调的趋势,而E2F1呈现表达下调的趋势.结论 宫内BaP暴露可引起胎儿癌症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

  •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妊娠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

    作者:张涛;许健;刁梁辉;李玉叶;文志伟;黄志超;曾勇

    目的 探索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妊娠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免疫抑制作用,为母胎免疫耐受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行产检的正常妊娠妇女共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孕早、中、晚期孕妇分别为24、29、32例,产妇21例.对照组为于我院行孕前检查的正常妇女,无流产史及其他基础疾病,共34例.分别采集孕早期、中期、晚期外周血以及产妇生产时外周血、脐带血、胎盘以及蜕膜组织、产后24 h外周血进行检测.孕早、中、晚期孕妇分别为24、29、32例,产妇为21例.对照组为于我院行孕前检查的正常妇女,无流产史及其他基础疾病,共34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MDSC的比例,分析MDSC的变化.采用流式分选、纯化后的MDSC,与CD3+T细胞共培养,通过分析[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密度分析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妊娠妇女外周血MDSC的比例(6.25±3.59)%显著高于未妊娠正常女性(1.70±0.77)%(P<0.01),而孕中期外周血MDSC比例(10.43±7.22)%显著高于孕早期(3.88±1.67)%、晚期(5.25±1.91)%(P<0.01);分娩后,外周血MDSC比例(1.81±1.08)%下降至妊娠前水平.脐带血、蜕膜以及胎盘组织中MDSC的比例也维持在较高水平,脐带血MDSC比例(17.15±6.00)%显著高于蜕膜(8.65±3.67)%及胎盘(7.66±3.73)%(P<0.01).MDSC显著抑制外周血CD3+T细胞增殖能力(P<0.01).结论 MDSC可能参与了母胎免疫耐受的调节,抑制母体免疫排斥反应,有利于妊娠继续维持.

  • 脐带血采集中常见问题分析

    作者:梁静

    目的 研究分析脐带血采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为提高脐带血采集储存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4年3月至2014年2月北京市仁和医院十年来采集脐带血的1565例进行分析总结,根据结果统计不同分娩方式导致脐带血采集储存失败的原因.结果 2004年3月至2014年2月采集不成功或储存失败共37例,其中,2004牟3月至2008年发生6例,2009年6例,2010年7例,2011年5例,2012年7例,2013年至2014年2月6例.总结脐带血采集或储存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脐带血采血量少(18例),血污染(19例).剖宫产以血量少为主,阴道分娩以血污染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脐带血采集过程中出现不合格血样原因较多,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积极减少导致失败的因素,提高脐带血采集的成功率和储存成功率.

  • 胎儿宫内多环芳烃暴露水平及其母婴暴露关系研究

    作者:董少霞;丁昌明;张美云;刘娅;程义斌;金银龙

    目的 了解胎儿宫内多环芳烃(PAHs)暴露水平,并探讨母耍暴露关系.方法 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1月在太原市两所二级甲等医院中随机调查符合条件的347名孕产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样品的收集,其中母婴匹配的有271对用于本次分析.采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母亲外周静脉血及新生儿脐带血中7种PAHs水平.结果 可供检测的271对血清样本中,芘及苯并(a)蒽的检出率分别为母90.94%和脐79.34%;母95.97%和脐85.03%,其余4种致癌性PAHs的检出率均在50%~70%左右.脐带血苯并(k)荧蒽(P=0.002)、苯并(a)芘(P=0.002)、二苯并(a.h)蒽(P<0.001)水平均高于母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新生儿血清中苯并(b)荧蒽浓度要稍高于母亲,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5).结论 新生儿脐带血中可检出多种致癌性多环芳烃,并且脐带血中PAHs水平与母体相当甚至高于母体水平.

  • 沈阳地区成人血清和脐带血中全氟有机物污染现状

    作者:金一和;刘晓;李彤;秦红梅;张颖花;齐藤宪光;佐佐木和明;小泉昭夫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一般人群血清和脐带血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acid,PFOA)污染现状.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仪联机选择性监测离子法(PFOS:m/z=499,PFOA:m/z=413),测定脐带血和被调查者血清中PFOS和PFOA浓度.结果男女血清中PFOS和PFOA浓度几何均数分别为40.73μg/L和45.46μg/L、11.53μg/L和8.97μg/L-1.脐带血中PFOS和PFOA浓度几何均数分别为2.214μg/L和0.264μg/L.成人血清和脐带血中PFOS和PFOA浓度与年龄无关相关性(p<0.05).结论一般人群体内也存在PFOS污染物,而且血清PFOS浓度高于美国人和日本人水平.人类脐带血中也存在PFOS和PFOA污染.

  • 程控降温与非程控降温冷冻法对脐带血干祖细胞影响的研究

    作者:鲁瑞周;李茜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冷冻方法 是否会对脐带血中干祖细胞产生影响.主要采用羟乙基淀粉离心沉淀的方法,去除成熟红细胞及血浆,收集有核细胞悬液,并分别采用标准的程控降温及非程控降温方法 对有核细胞悬液进行冷冻保存,对冷冻前后的细胞悬液进行有核细胞总数检测,CD34+细胞检测,细胞活力以及各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检测等.结果:经过对两种冷冻方法 比较:脐带血中有核细胞总数回收率,细胞活率,CD34+细胞回收率,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回收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在目前的情况下,两种冷冻方法 都可以进行脐带血标本的深低温冷冻保存.

  • 母/子血型O/A(B)组合的新生儿血清学检验结果及临床型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

    作者:孟庆华;李玉玲

    目的:探讨母/子血型O/A(B)组合的新生儿血清学检验结果及临床型新生儿免疫溶血病(HDN)发生率.方法:对426例母/子血型O/A(B)组合的足月产健康新生儿脐带血进行HDN血清学检验,对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的新生儿按检验结果分组调查其临床型HDN的发生率.结果:①在426例母/子备型O/A(B)组合的新生儿中,抗体释放试验阳性335例,改良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151例,游离抗体试验(IAT)阳性247例,发生临床型HDN 68例;②在335例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的新生儿中,IAT阳性与IAT阴性的新生儿临床型HDN发生率有极显著差别(P<0 01).结论:①在母/子血型O/A(B)组合的新生儿中,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及临床型HDN发生率较高;②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的新生儿血液中存在的游离抗体与临床型HDN发生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游离抗体阳性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

  • 脐带血中发现287种污染物

    作者:心文

    近,美国"环境工作小组"发表了一份以美国红十字会采集的10份新生儿脐带血样分析为依据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称,样本中发现287种污染物,其中包括汞、汽油副产品和农药等;已知在这287种污物中,208种通过动物实验可导致出生缺陷或发育异常,217种具有大脑和神经系统毒性,180种能诱发人和动物的癌症.研究报告说,污染物中还检出了"特富龙"不粘锅中使用的全氟辛酸胺、通过进食海鲜和呼吸道摄入的甲基汞、一种名为"PB-DES"的阻燃剂、包括DDT和氯丹在内的杀虫剂等.

  • "生命银行"是否自掘信誉陷阱

    作者:樊娟

    2008年2月,第58届柏林电影节落下帷幕,以"脐带血"为主戋的影片《左右》让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小帅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 自体骨髓和脐带血有核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

    作者:赖福生;卢少军;王一芳;焦冬生;钱时德;李惠俊;王燕燕;方春艳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和脐带血有核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疗效.方法:采集1例ALS患者的自体骨髓或新生儿脐带血,获取含干细胞的有核细胞悬液,每份平均含有核细胞4.72×10s个.通过腰椎穿刺,将其移植入该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在4年内分别对本例ALS患者进行骨髓及新生儿脐带血有核细胞移植治疗3次和50次,观察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的变化,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第1次自体骨髓移植后病情好转,第3次移植后达到好状态.此后患者病情逐渐加重,但较移植治疗前进展速度明显减缓.治疗过程中患者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和脐带血有核细胞移植治疗ALS有短期效果,可延缓ALS的进展,该方法是安全的.

  • 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探讨和预防

    作者:周维霞;王萍;张健伟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途径复杂,流行甚为广泛,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疾病预防的重要问题之一.乙型肝炎患者无男女性别差异,我国约有1千多万HBV携带者妇女涉及到生育问题.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其向脂肪和成骨的分化

    作者:迟作华;张洹;陆琰

    目的分离鉴定脐血(UCB)中的间充质样干细胞(MLSC),探索其向脂肪和成骨分化的可行性.方法用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分离脐血有核细胞,利用细胞贴壁生长特性分离纯化脐血间充质样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多种成分联合诱导其向脂肪、成骨方向分化,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诱导后的细胞变化.结果培养得到一组间充质样干细胞,不表达造血细胞的标志(cD34/CD45/CD14)及内皮细胞的标志CD106,强表达间充质细胞的标志CD29、CD44和CD13,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可向脂肪及成骨方向分化.结论脐血中含有间充质样干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并可以向脂肪、成骨方向分化,因此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人脐带血淋巴管内皮祖细胞的分化及其生物学特征

    作者:张美华;王海杰;谭玉珍;刘锐

    目的研究脐带血中CD34+/CD133+/VEGFR-3+淋巴管内皮祖细胞经VEGF-C诱导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生物学特征的变化,并探讨其分化的机制.方法取脐带血,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形核细胞,再用流式细胞仪分选CD34+/CD133+/VEGFR-3+细胞,然后用VEGF-C诱导分化.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表面形态和细胞内结构的变化,并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观察特征性标志物的表达变化.结果脐带血中的淋巴管内皮祖细胞表达CD34、CD133和VEGFR-3.CD34+/CD133+/VEGFR-3+细胞经VEGF-C诱导后7 d,呈长梭形,细胞伸出板状伪足和丝状伪足,出现较多短的微绒毛,表面可见细胞小凹,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诱导后14 d,细胞已具有内皮细胞的特征,表达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LYVE-1和5-核苷酸酶,CD133表达消失,细胞质中可见Weibel-Palade小体.结论脐带血中存在CD34+/CD133+/VEGFR-3+淋巴管内皮祖细胞,这些细胞在VEGF-C诱导作用下可能通过VEGF-C/VEGFR-3信号途径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

  • 脐带血中衍生树突状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欧阳玲;黄呈辉;黄建国;姚集鲁

    目的利用脐带血衍生培养树突状细胞(DC),以获得可用于临床治疗的一种新的血细胞制品.方法从脐带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联合使用细胞因子GM-CSF、IL-4和TNF-α在体外诱导和扩增DC;采用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FACS)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试验对脐带血来源的DC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从30ml脐血诱导培养12d后可获得6.6×106的DC.扫描电镜观察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突起;FACS分析显示,获得的DC细胞群高表达CD1a(90.6%)、CD80(96.8%)、CD86(84.8%)和HLA-DR(91.0%);MLR显示,脐带血诱导培养的DC对同种异体的脐带血幼稚型T细胞均具有强烈的激发和促增殖作用.结论从脐带血中成功诱导出大量高纯度成熟DC,为依赖DC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 脐带血乙肝标志物筛查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探讨

    作者:刁奇志;张丹;王代永

    目的 探讨脐带血乙肝标志物用于筛查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可能性. 方法 收集175例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脐带血及24 h外周血,进行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检测,6月龄时随访查外周血HBsAg. 结果 脐带血HBsAg阳性的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均为阳性,6月龄随访HBsAg阳性率均为100%.7例出生时注射了HBIG和乙肝疫苗的HBV DNA阳性的新生儿HBsAg随访阴转;8例脐带血HBsAg和HBV DNA均阴性的婴儿因直接母乳喂养HBsAg随访阳转. 结论 脐带血表面抗原可以作为筛查胎儿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指标.

  • 新生儿脐血ABO血型鉴定结果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作者:刘兰婷;梁晓岚;韩俊领;李茜;邱录贵;于丽佳;孙乐静;杜颖

    本研究探讨一种新生儿脐带血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试验对脐血标本作ABO血型鉴定,对不能定出结果的疑难血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PCR,PCRSSP)作进一步确认.结果表明:在76120例脐血ABO血型正定型鉴定中,检出78例ABO血型弱抗原反应和难以判定血型结果的疑难标本(1‰),经复查排除了弱凝集反应30例.检测260例脐血ABO血型反定型,相符血型148例(56.92%),不相符血型112例(43.08%).PCR-SSP基因分型检测58例中45例血清学表型结果与基因分型结果一致,3例表型结果与基因定型结果不相符,10例正反定型不相符标本,基因分型结果与正定型完全一致.结论:采用红细胞抗原(正定型)方法结合DNA基因分型技术检测新生儿脐带血抗原反应弱、抗体效价低的ABO血型质控效果好,是一种高效、灵敏的质量控制方法,适用于新生儿脐血ABO疑难血型的鉴定.

  • 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CD34+细胞增殖的支持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徐志娟;盛立霞;楼燕茹;牧启田;张怡;张宜生;欧阳桂芳

    目的:探讨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支持造血干细胞扩增的能力及所涉及的可能机制.方法:将来源于脐血的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14 d,然后计数造血干细胞数与集落形成单位.ELISA方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含有的细胞因子.结果: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的造血干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单独培养的造血干细胞(P<0.05).此外,在培养体系中添加外源性细胞因子可明显提高造血干细胞增殖率(P<0.05).间充质干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包括GM-CSF、IL-7、IL-8、IL-11、SCF和SDF-lα.结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细胞滋养层可用于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介导MSC对HSC增殖的支持作用.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血小板第4因子对体外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黏附特性和趋化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桥川;李云涛;孟恒星;王亚非;万长春;李新;葛薇;李茜;韩俊领;邱录贵

    为了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归巢相关功能的影响,将纯化的脐血CD34+细胞接种入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FST(FL+SCF+TPO)、FST+SDF-1、FST+PF4或FST+SDF-1+PF4,分别于培养第7、10、14天检测CD34+细胞扩增倍数、集落形成能力、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总黏附性、趋化功能.结果表明:①加入SDF-1的实验组CD34+细胞及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高于对照组;②加入SDF-1明显上调扩增的CD34+细胞CD49e的表达,加入PF4明显上调扩增的CD34+细胞CD49e、CD54的表达,在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或PF4均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总黏附性;③在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自发迁移率,但导致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降低;而PF4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在扩增体系中同时加入SDF-1和PF4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自发迁移率和SDF-1诱导迁移率.结论:体外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和PF4能够上调部分归巢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保持扩增的CD34+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有利于降低体外扩增对造血干/祖细胞(HSPC)归巢相关功能的不利影响,维持扩增的HSPC的归巢潜能.

  • 脐血CIK、PHA-CD3AK、CD3AK细胞的研究

    作者:张宏文;彭晓;张文

    过继免疫疗法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寻求新型免疫效应细胞是当前热点之一.采用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制备CD3AK、PHA-CD3AK、CIK 3种细胞,用MTT法测三者对K562和HL-60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免疫表型检测采用单克隆抗体APAAP法,采用t检验进统计学分析.

530 条记录 1/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