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

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针灸》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炜宏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循经针刺联合股神经阻滞干预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功能康复: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张永辉;张林;卢敏

    目的:观察循经远端针刺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及膝关节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行股神经阻滞,术后予以镇痛泵镇痛及TKA术后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穴取患侧太冲、昆仑、太溪、申脉、三阴交、后溪,双侧尺泽、曲池、手三里,留针30 min.每天1次,治疗2周.记录术后4 h、8 h、12 h、24 h、48 h静息时,术后12 h、24 h、48 h、7 d、14 d被动功能锻炼时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14 d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关节活动度(ROM);记录患者镇痛满意度,加用镇痛剂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8 h、12 h、24 h、48 h膝关节静息状态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 h、24 h、48 h、7 d,观察组膝关节被动运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HSS评分方面,术后72 h、7 d、14 d,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ROM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安全性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经针刺取穴联合股神经阻滞方法应用于TKA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在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效果确切,同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

  • 揿针埋针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的影响

    作者:马宏杰;冯磊;王家良;杨志敏

    目的:观察揿针埋针结合人工泪液与单纯人工泪液治疗对干眼症患者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0例(160只眼)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局部点0.1%玻璃酸钠滴眼液(爱丽),每天4次,治疗2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揿针埋针治疗,穴取眼周穴位,①攒竹、丝竹空、四白;②印堂、鱼腰、太阳,每次选用1组穴位,两组穴位交替,留置2~3 d,每周1次,治疗2周.记录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2周随访时两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泪液分泌量(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情况,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CFS评分均降低,SⅠT值、BUT值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优于对照组的85.0%(34/40,P<0.05).结论:揿针埋针治疗有助于增加泪液分泌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对角膜的病理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眼干涩、异物感等不适症状,提高视觉质量.

  • 电针联合克罗米芬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助孕的疗效研究

    作者:虞莉青;曹莲瑛;谢菁;施茵

    目的:比较电针联合克罗米芬与单纯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40例)与药物组(40例).药物组,于月经或撤药性出血第5天口服克罗米芬,连续服用5 d.针药组,口服用药同药物组,同时行电针(连续波,2 Hz)治疗,取气海、关元、子宫、大赫、三阴交、中极、地机、肾俞、三焦俞、次髎等为主穴,自月经或撤药性出血第5天开始治疗,留针30 min,隔日1次,1周治疗3次,1个月经周期或1个月为一疗程.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分型、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有2例因同时服用中药而被剔除,药物组有3例因胃肠道不良反应而要求停止治疗.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6.8%(33/38),优于药物组的64.9%(24/37,P<0.05);针药组排卵率高于药物组(86.8%(33/38)vs 64.9%(24/37),P<0.05);针药组妊娠率有高于药物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8/38)vs 16.2%(6/37),P>0.05);针药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A型率)优于药物组(P<0.01,P<0.05);治疗后着床窗口期血清E2、P水平,针药组明显高于药物组(均P<0.01).结论:电针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助孕疗效确切,其血清E2、P水平明显增高,子宫内膜增厚,A型率增加,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克罗米芬,且安全、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其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

  • 壮医热敏探穴针刺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黄安;庞宇舟;汤倩倩;徐晶;林基勇;李建颖

    目的:评价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配合抗风湿病联盟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参照欧洲抗风湿病联盟2013年更新的用药指南制定用药方案:甲氨蝶呤片7.5 mg口服,每周1次;柳氮磺吡啶肠溶片100 mg口服,每天2次;硫酸羟氯喹片20 mg口服,每天2次;美洛昔康片15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壮医热敏探穴针刺法治疗,使用点燃的壮医药艾在病变关节附近施行温和灸,探寻热敏点,然后进行壮医针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均2周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双手握力、晨僵时间、28个关节肿胀关节个数(SJC 28)、28个关节压痛关节个数(TJC 28)、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 28)、患者对自身病情活动度的VAS评分(PtGA)、医生对患者病情活动度的VAS评分(PhGA),及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水平,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4周治疗后,终163例患者完成临床试验,观察组81例,对照组82例.两组治疗4周后双手握力、晨僵时间、SJC 28、TJC 28、PtGA、PhGA、DAS 28及RF、A-CCP、CRP、ESR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观察组晨僵时间、双手握力、SJC 28、TJC 28、PtGA、PhGA、DAS 28评分及CRP、ES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RF、ACCP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9%(69/81),高于对照组的70.73%(58/82,P<0.05).结论: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作者:米智华;高巨;陈小萍;葛亚丽;卢开信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药和镇痛药用量及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术中维持用药相同.观察组麻醉诱导前30 min于双侧合谷与内关、足三里与其外侧2寸的非穴位行经皮穴位电刺激(2 Hz/100 Hz的疏密波、电流强度介于8~12 mA),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在相应的穴位上贴刺激电极,不进行相应的电刺激.统计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术后补救镇痛药地佐辛用量,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分别于术前1 d(T0),术后4 h(T1)、8 h(T2)、24 h(T3)、48 h(T4)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综合评价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简易智能状态(MMSE)量表评价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并记录T1~T4时点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瑞芬太尼用量及地佐辛用量均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拔管时HR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T0比较,T1、T2、T3时,两组患者QoR-40量表总评分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总评分均高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总评分(均P<0.05);观察组在T1时、对照组在T1、T2、T3时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自理能力、疼痛评分均较T0时降低(均P<0.05);观察组在T1、T2、T3时,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自理能力、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T0比较,T1、T2时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降低;T1、T2、T3时观察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MMSE评分(均P<0.05).T1、T2时,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2.0%(11/50)、12.0%(6/50),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2.0%(16/50)、24.0%(1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T3、T4时,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0%(3/50)、2.0%(1/50),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8.0%(4/50)、4.0%(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减少术中麻醉药和术后镇痛用药量.

  • 温针灸与常规针刺治疗阳虚寒凝、络脉瘀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比观察

    作者:马国庆;叶婷;孙忠人

    目的:比较温针灸与常规针刺治疗阳虚寒凝、络脉瘀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64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针刺组,每组32例.在降糖治疗基础上,温针灸组选择脾俞、肾俞、关元俞、足三里、冲阳、曲池、合谷穴进行温针灸治疗,针刺组取穴同温针灸组,只针不灸,均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6 d休息1 d,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温针灸组低于针刺组(P<0.01),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温针灸组低于针刺组(P<0.05),但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温针灸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及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而针刺组仅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温针灸和常规针刺治疗均可以改善阳虚寒凝、络脉瘀阻型DPN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温针灸在改善症状方面显示出优势.

  • 特殊透刺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作者:曹榕娟;邱晓虎;谢晓焜

    目的:观察特殊透刺与常规透刺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7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脱落2例;对照组48例,脱落4例.观察组行与瘫痪肌束呈45°角透刺,阳白透头维、阳白透上星、丝竹空透鱼腰、牵正透迎香、迎香与颊车互透;对照组行常规透刺法治疗,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地仓与颊车互透、牵正透地仓、四白透迎香.两组各连接3组电针(观察组选用阳白与丝竹空、阳白与牵正、迎香与颊车;对照组选用阳白与攒竹、地仓与颊车、牵正与四白),采用断续波,频率为1 Hz,以患者耐受为度,并辅以患侧耳周穴(翳风、颊车、牵正)TDP照射,均配合患侧翳风、健侧合谷、双侧足三里穴直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10 d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5 d,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标准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H-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74.5%(35/47),对照组愈显率为47.7%(2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殊透刺(与瘫痪肌束呈45°角的透刺)治疗顽固性面瘫,优于普通透刺治疗.

  • 互动式头针结合PNF技术对缺血性卒中痉挛性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祁丽丽;韩振翔;周一心;陈文华;褚立希;陆静珏;许文杰;王宏林;王智博;凌隽

    目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探讨互动式头针治疗、头针后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康复治疗及单用PNF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PNF组、互动式头针组与头针组,每组30例,各组均采用内科基础治疗与PNF康复治疗.互动式头针组于头针治疗期间进行肢体PNF康复训练,头针组于头针治疗结束后行PNF康复训练.头针穴取病灶同侧(肢体偏瘫对侧)顶颞前斜线上1/5、中2/5,顶颞后斜线上1/5、中2/5,每日1次,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干预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记录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各组患者上肢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上肢MAS分级优于PNF组与头针组(均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各组患者FMA及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FMA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BI评分均高于PNF组与头针组(均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可有效改善缺血性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头针后采用PNF及单用PNF康复治疗者.

  • 针刺至阳八阵穴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湿热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临床观察

    作者:赵莉;李雪青;石志敏

    目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针刺至阳八阵穴联合泮托拉唑钠与单纯泮托拉唑钠比较治疗湿热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2例湿热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均给予多潘立酮片(每次10 mg,每天3次)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钠胶囊口服,每次40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针刺至阳八阵穴,每日1次,每周5次.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日间和夜间)评分、中医症状(烧心、反酸、胸痛、上腹痛、咽部不适)积分及莱斯特咳嗽问卷生活质量(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日间和夜间咳嗽症状评分、中医症状(烧心、反酸、胸痛、上腹痛、咽部不适)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生活质量积分中的生理、心理、社会区域积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48/51),高于对照组的80.4%(41/51,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针刺至阳八阵穴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湿热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咳嗽等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损伤案

    作者:宋宏杨;李宏波;高淑红

    患者,男,61 岁,于 2016 年 12 月 29 日就诊.主诉:左侧口眼歪斜 1 个月.病史:1 个月前于某西医院神经外科行"听神经瘤摘除术",术后出现口眼歪斜,为寻求针灸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刻下症:神清,精神可,左侧额纹消失,左侧上眼睑闭合不全,眼干,流泪,左侧鼻唇沟消失,左侧嘴角低垂,口角向右侧歪斜,鼓腮漏气,身倦无力,少气懒言,纳差,寐欠安,二便调,舌淡、苔白腻,脉弦细;House-Brackmmn 分级量表总体评分为 V级.中医诊断:面瘫(气虚血瘀型);西医诊断: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损伤.治疗原则:醒神通络,益气化瘀.针刺取穴:上星、百会、四神聪、风池,左侧睛明、攒竹、四白、瞳子髎、丝竹空、迎香、阳白、太阳透地仓及面部阳明经筋.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采用 0.30 mm×40 mm 毫针,上星、百会、四神聪、风池行捻转泻法;睛明紧贴眶缘直刺 15 mm,攒竹向眶内缘斜刺 25 mm,四白向瞳子髎方向斜刺 15 mm,丝竹空向四白方向斜刺 15 mm,迎香向瞳子髎方向斜刺 15 mm;阳白一穴四针,针尖与表皮呈 15°角分别向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方向斜刺并均行捻转泻法;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在地仓与颊车之间排刺、浅刺,每隔 15 mm 一针、行弱刺激;再采用 0.35 mm×75 mm 长针从太阳穴向地仓方向透刺约 60 mm,行捻转泻法,留针 30 min,每周治疗 5 次,10 次为一疗程.留针过程中,取右侧合谷及双侧足三里行穴位埋线,局部常规消毒,将剪好的 0 号 PDS线(可吸收缝合线)装入 9 号一次性埋线针内(合谷用长5 mm 的 PDS 线,足三里用长 20 mm 的 PDS 线),迅速刺入皮下,再将针缓慢刺入适当深度,得气后边退针边推针芯,将 PDS 线留入穴内即可,出针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片刻,针刺一疗程埋线 1 次,共埋线 4 次.治疗 1 个疗程后,乏力症状有所好转,纳可,寐安,左侧额纹及鼻唇沟隐见,其余症状疗效不显.

    关键词:
  •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案

    作者:谭晓婵

    患者,女,52 岁,于 2015 年 11 月 16 日就诊.主诉:双侧肢体震颤、行动困难 4 年余.现病史:4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渐进性双侧肢体震颤,四肢活动困难,动作迟缓,伴语言含混不清、饮水咳呛等症,先后就诊于香港某诊所、天津市某医院查颅脑 MRI 示脑萎缩,诊断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予口服多巴丝肼片、敏使朗片、甲钴胺片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现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病区.刻下症:神清,情绪不稳,双侧肢体震颤,动作迟缓,语言含混不清,饮水偶呛,纳差,寐安,便秘,尿频、自控力差,舌红、少苔,脉弦.查体:卧床状态,双侧肢体震颤、肌张力增高,双侧下肢肌力 3 级、可抬离床面 30°,双侧指鼻试验、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双侧肱二头肌腱反射(++++),右侧巴宾斯基征(+).西医诊断: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多系统萎缩)、抑郁状态.中医诊断:颤证(阴虚风动证);治则:滋补肝肾、平肝息风、疏通经络.针刺配合艾灸及中药汤剂综合治疗.①针刺.取穴:百会、四神聪、合谷、太冲、曲池、外关、秩边、足三里、阳陵泉、血海、三阴交、后溪、申脉、肝俞、肾俞.操作:百会、四神聪直刺 2~3 mm,捻转补法;合谷、太冲直刺 15~20 mm,呼吸泻法;秩边针向水道,进针 60~70 mm,以针感到小腹为宜;血海直刺 35~40 mm,后溪、申脉直刺 10~15 mm,均施捻转泻法;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 45°角斜刺进针 20~25 mm,施提插补法,以下肢抽动 3 次为度[1];肝俞、肾俞向横突斜刺进针 25 mm,捻转补法;余穴均施平补平泻法,留针 30 min,每日1 次,每周治疗 6 次.②中药:牛膝 20 g、煅龙骨 15 g、煅牡蛎 15 g、珍珠母 10 g、天冬 12 g、玄参 10 g、山萸肉 10 g、女贞子 15 g、郁金 15 g、麦芽 15 g、川楝子 10 g、桃仁 10 g、红花 10 g、黄精 15 g、火麻仁 20 g,每日 1 剂,分服,每次 250 mL.③艾灸.艾条温和灸双侧足三里,距离皮肤约 2 cm,以皮肤耐受为度,每穴灸 10 min,每日 1 次,每周治疗 6 次.

    关键词:
  • 肝性脊髓病案

    作者:马琴琴;沈叶静;张艳阳;马睿杰

    患者,女,66 岁.初诊日期:2016 年 12 月 22 日.主诉:双下肢乏力 4 月余.4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伴活动不利,自觉双下肢僵硬,屈曲时感疼痛,休息后不能缓解.曾至多家医院就诊,行头颅 MRI提示小范围缺血灶;肌电图提示右侧上下肢 SEP(体感诱发电位)异常,右正中神经、腓总神经 CMA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相对降低.既往肝硬化病史 2 年,有胃底静脉曲张,曾出现肝昏迷,予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肝性脊髓病",予药物护肝、营养神经等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日益加重,为求中医治疗,遂来我院就诊.刻下症:神倦气短,语声轻微,双下肢乏力,伴活动不利,且双下肢怕冷,扪之冰凉,腹胀,口干喜饮,大便秘结,舌红、苔薄白,脉沉细.体征:面色苍黄,腹部膨隆,脉络显露,叩诊呈浊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双下肢肌力 IV- 级.西医诊断:肝性脊髓病;中医诊断:痿证(肝肾亏虚).针灸处方如下:①头皮针:取顶中线及双侧顶颞前斜线上 1/5、顶旁 1 线.操作:患者平卧位,局部消毒后取0.25 mm×40 mm 针灸针平刺至帽状腱膜下层,得气后行捻转补法 1 min,留针 4~6 h.②体针:主穴:关元、命门、至阳、肝俞、肾俞、脾俞、太冲、太溪、天枢.随证加减:水分及双侧足三里.选用 0.30 mm×40 mm和 0.30 mm×50 mm 针灸针.患者仰卧位,水分、天枢直刺 25 mm,行提插捻转泻法;关元直刺 25 mm、太溪直刺 15 mm,行提插捻转补法;足三里直刺 25 mm,行温针灸,灸 2 炷(直径 1.8 mm、高 1.4 mm);太冲直刺15 mm,行平补平泻,留针 30 min.起针后,嘱患者俯卧位,肝俞、肾俞直刺法,行温针灸,各灸 1 炷(同上);至阳、命门直刺 15 mm,连接电针,疏密波(2 Hz/100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脾俞直刺 15 mm,行提插捻转补法,留针 30 min.

    关键词:
  • 神经性呕吐伴经前加重案

    作者:李岩;王建民;黄绍磊;王苏瑶;李华东

    患者,女,31 岁,2015 年 10 月 14 日就诊.主诉:呕吐反复发作 10 月余.病史:10 个月前因生气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每日 2~5 次,每次量 20~50 g,持续数日无缓解,于当地医院就诊,行上消化道钡餐、胃镜及颅脑磁共振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神经性呕吐".先后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吗丁啉、阿普唑仑片、舒必利片等口服及针灸治疗,呕吐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时有发作,经前尤甚,经后减轻.半个月前患者正值经前再次因生气导致呕吐发作频繁,经后略有减轻,继续行口服药物及针灸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特来就诊.刻下症:食后呕吐,恶心感不明显,呕吐无痛苦、不费力,多在食后 30 min 左右出现呕吐,严重时食入即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每日 2~5 次,每次量 20~50 g,无咖啡样液体,无头痛,无喷射状呕吐,无胃疼,偶有烧心感,无腹胀,有排气排便,月经周期 3~5 d/30 d,月经量少、色红,纳差,眠差,舌尖红、苔黄厚腻,脉弦滑.家属补充述患者既往有抑郁症病史,平素心烦易怒.查体:腹部凹陷,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未触及腹部肿块,麦氏点无压痛及反跳痛,墨菲氏征(-),腹部叩诊呈鼓音;肠鸣音正常,每分钟 4~5 次.辅助检查:胃镜、颅脑磁共振均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神经性呕吐.中医诊断:呕吐(心肝火旺,胃气上逆),治则:调心疏肝,泻火降逆.治疗方法:嘱患者进食后而呕吐前行针刺治疗,先取俯卧位以0.30 mm×40 mm 毫针常规针刺心俞、肝俞、脾俞、胃俞,小幅度提插捻转得气后出针,不留针;后取仰卧位以 0.30 mm×40 mm 毫针常规针刺百会、神门、内关、大陵、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公孙、太冲、内庭、涌泉,得气后大陵、公孙、太冲、内庭、涌泉行捻转泻法,余穴平补平泻,留针 30 min,每隔 5 min 行针 1 次.针刺治疗期间停止药物治疗.治疗 1 次后,患者当日未再呕吐,次日早饭后再次出现呕吐,但明显减轻.继续行针刺治疗 3 次,每日 1 次,患者食后已不再呕吐,查脉和缓但舌苔仍有黄腻,知胃火仍盛,足阳明经仍有热,原处方去大陵、涌泉二穴继续针刺 3 次以祛心胃之火,巩固疗效.嘱患者畅情志、节饮食.1 个月后随访,针刺后仅下次经前食后发作呕吐二三次.

    关键词:
  • 针刺治疗幽闭恐惧症23例即时效果观察

    作者:李之豪;邹伟;于学平

    幽闭恐惧症是对封闭空间的一种焦虑症,属于场所恐惧症的一种,在核磁共振检查中时有发生,被检查者进入检查设备后出现强烈的恐惧感,极力回避或中断检查.临床以心理干预为主,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在核磁共振检查中出现强烈恐惧感且心理干预无效的 23 例患者,观察其即时效果,现报道如下.

  • "环五针"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54例

    作者:李卓荣

    目的:观察"环五针"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患者在接受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环五针"治疗,均直刺50~70 mm,行强刺激提插手法,每天1次,共治疗10 d.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与改良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总治疗改善率为96.3%(52/5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而JOA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环五针"配合营养神经及改善血液循环药能有效缓解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

  • 向心性扇形透刺法治疗眉棱骨痛23例

    作者:张君;邵素菊;华金双;王培育

    笔者在临床门诊中发现眉棱骨痛患者多发生在放长假期间,多数患者因长时间专心注视游戏机、计算机屏幕或麻将等引起,以眶上骨或眉头附近疼痛为主.本病属现代医学的眶上神经痛,体检除眶上压痛外,多无其他阳性体征.笔者近两年采用向心性扇形透刺法治疗眉棱骨痛患者 23 例,现报道如下.

  • "维筋相交"之我见

    作者:刘文秀;马凯强;李博灵;牛红月

    "维筋相交"早出自《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跷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在《黄帝内经》中仅此篇提及.后代医家对此虽有所论述,但是大多就字面意思展开,如隋代医家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中说:"筋既交于左右,故伤左额角右足不用、伤右额角左足不用".清代医家张志聪在所著的《灵枢集注》述:"盖维者,一身之纲维,从左之右,右之左,上而下,下而上,左右上下相维,故名维筋相交.""维筋相交"的模糊性给后代医学者对其思考与理解造成了很大困难,还会误导临床的相关诊疗思路,故笔者结合前人论述的观点与"维筋相交"理论的临床应用,尝试对"维筋相交"理论做进一步探析.

    关键词: 维筋 循行 跷脉
  • 浅论拔罐疗法补泻——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

    作者:陈向红;陈泽林;陈波;郭义

    探讨拔罐疗法的补泻.通过追本溯源、考究补泻的本质,发现《难经·七十八难》"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是针刺、拔罐等中医体表物理疗法补泻操作的本质.拔罐疗法与针刺疗法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和作用原理,同是作用于腧穴的中医外部治疗术式,针刺具有补泻,拔罐亦存在补泻,提出"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是拔罐补泻的基本原则.

  • 电针胃俞募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运动及迷走神经背核N-甲基-D-天冬氨酸和血清一氧化氮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柳;申国明;王浩;胡梦洁;姚永传;叶树

    目的:研究电针胃俞募穴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胃运动的中枢分子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脘+胃俞组、胃俞组和中脘组5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适度夹尾激怒法与不规则喂养法两种经典方法联合应用建立FD大鼠模型.中脘+胃俞组、胃俞组、中脘组相应选取"中脘"+"胃俞""胃俞""中脘"穴进行电刺激,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干预7 d.空白组与模型组不施加干预措施,模型组抓取固定.采用胃肠压力换能器记录大鼠胃窦部胃运动幅度及频率,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 the vagus,DMV)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er,NMDAR)亚基NR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窦运动幅度降低,DMV区NR1表达降低,血清NO含量增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各组胃窦运动幅度增高,DMV区NR1表达增高,血清NO含量降低(均P<0.05);与中脘组、胃俞组比较,中脘+胃俞组胃窦运动幅度、DMV区NR1表达均增高(均P<0.05);与中脘+胃俞组、中脘组比较,胃俞组NO含量降低(均P<0.05).模型组和空白组、电针各组胃窦运动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胃俞募穴能够调节FD模型大鼠胃运动,可能是通过改变中枢DMV区NMDAR活性从而调节血清NO含量发挥作用的.

  • 热敏灸干预膝骨性关节炎兔模型效应机制的研究

    作者:付勇;陈树涛;冒姣娜;潘毅;黄超;熊俊;颜纯钏;黄小冬;章海凤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兔模型一氧化氮(NO)、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ADAMTS-4)、Ⅱ型胶原、蛋白多糖(PG)的影响,探讨热敏灸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42只雄性日本长耳兔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组(6只)、艾灸组(24只)、假手术组(6只).空白组正常饲养,模型组与艾灸组采用木瓜蛋白酶注射膝关节腔建立KOA模型,每日强迫活动30 min,造模15 d.假手术组腔内注射0.9%NaCl溶液.造模结束后,艾灸组艾灸"犊鼻"穴,每日1次,每次40 min,共14 d,根据兔艾灸过程中温度变化分为热敏灸组和非热敏灸组,两组各随机抽取6只;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饲养,不予任何刺激.观察各组兔体质量、行为学变化;干预结束后,采用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清NO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软骨ADAMTS-4、Ⅱ型胶原、PG含量.结果:(1)造模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热敏灸组、非热敏灸组、假手术组兔体质量均下降,Lequesne MG评分升高(P<0.05,P<0.01).干预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假手术组兔体质量仍下降,Lequesne MG评分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热敏灸组、非热敏灸组、假手术组干预后兔体质量升高,Lequesne MG评分降低(P<0.05,P<0.01);与非热敏灸组相比,热敏灸组兔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但Lequesne M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热敏灸组、非热敏灸组、假手术组NO、ADAMTS-4表达均升高,Ⅱ型胶原、PG表达均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热敏灸组、非热敏灸组、假手术组干预后NO、ADAMTS-4表达均明显降低,Ⅱ型胶原、PG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非热敏灸组相比,热敏灸组干预后NO、ADAMTS-4表达明显降低,Ⅱ型胶原、PG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热敏灸可能通过抑制NO和ADAMTS-4表达,减少炎性反应、保护关节软骨从而达到治疗KOA的目的.

  • 灸法之灸向探略

    作者:王宽;顾沐恩;吴焕淦;张建斌;刘慧荣

    灸法种类繁多,其疗效受诸多因素影响,临床特定的艾灸操作常涉及施灸的先后顺序,提示灸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本文试从施灸方向与循经感传、施灸方向与迎随补泻及相关现代文献方面探讨和论述,提示施灸方向可能是影响艾灸临床疗效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期能够使灸法更加完善,提高艾灸临床疗效.

    关键词: 灸法 艾灸 方向 疗效
  • 取类比象在针灸治疗痛证中的临床运用

    作者:陈晓军

    "取类比象"是古人认识世界原始的思维方法,它对中医学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以三间治疗项痛、尺泽治疗腰痛和承山治疗痛经为例,阐述"取类比象"在针灸治疗痛证方面的临床运用,以期让更多医者重视"取类比象"在针灸临床上的指导作用.

  • 以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例对针刺对照设计问题分析

    作者:曾毅;齐淑兰;孟醒;陈殷殷

    目的:通过对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针刺对照设计的问题分析,提出临床对照试验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以促进提高临床研究质量.方法:以针刺对照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例,检索国内外数据库针刺对照治疗肥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针刺疗法的自身特点从取穴、针的刺入与否、针刺深度等方面整理和分析试验干预措施的对照方法,统计对照组间差异因素数量,分析其合理性.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5篇(英文7篇、中文8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组间差异因素的个数大于1者有6篇(占40%),其中4篇在国外以英文发表,2篇以中文在国内期刊发表;组间差异因素个数只有1个者有9篇(占60%),其中英文3篇、中文6篇.结论:部分针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针刺对照设计不够合理,未考虑到控制组间差异因素的数量.

  • 穴位埋线治疗肥胖作用机制探讨

    作者:陈丽姝;王大伟;赵永华

    结合现代医学对肥胖症主要病理机制是持续的慢性低炎性反应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反应中"促炎"和"抗炎"平衡被破坏的认识,围绕中医理论关于肥胖是气虚基础上"郁热、痰热、湿热、瘀热"滞留所致的正虚邪实病理本质,探讨了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发机体的先天固有免疫反应模式,产生新的炎性反应,增强了机体免疫系统中抗炎吞噬清除能力,从而起到纠正脂肪组织的分泌紊乱、缓解代谢性炎性反应状态的作用.这种"以炎制炎"的作用模式,可能是穴位埋线疗法改善肥胖症的主要作用机制.

  • 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对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处方分析

    作者:陈霞;黄伟;金熠婷;胡锋;成晓玲;洪哲昊;周仲瑜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核心穴位及相关穴位配伍,并对电针波型进行探讨.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医药在线、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医学数据库从1980年1月至2016年6月公开发表的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处方数据库,采用Matlab2014a软件对数据进行节点中心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分析核心穴位节点和配伍关系,并利用Gephi9.1软件对复杂网络示意图进行展示,进一步分析治疗单纯性肥胖电针波型使用规律.结果:共有238个电针处方.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阳经选穴与阴经选穴同样重要,核心度高的前三条经络分别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核心度高的穴位依次为三阴交、天枢、足三里等.聚类分析结果包括主穴、辨证/症用穴、阿是穴(局部肥胖处)3个用穴群,天枢与中脘穴配伍强度高.电针波型中疏密波在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处方中使用多,其次是连续波,疏密波和连续波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穴位处方以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为主,电针波型以疏密波多,其次是连续波.

  • 虚实含义与针刺补泻理论内涵之演变

    作者:李素云

    《内经》针刺补泻调虚实有多种含义:调阴阳之盛衰、调血气之有无、调正虚与邪实、调证候之虚实等,此时"虚实"所指多与补泻对象相关联,包括有形之瘀血、脓水等,也包括无形之气.但自《难经》以后"虚实"多指疾病的症状表现,针刺补泻作用统一为调气,从而使针刺补泻内涵产生了明显变化,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多种复杂的针刺补泻手法.虚实含义的转变、对针刺调气的重视使针刺补泻理论与方法均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也直接体现了我国古代气一元论哲学思想对针灸学的深刻影响.

  • 论"独闭户塞牖而处"与抑郁症

    作者:刘枫凤;李瑞

    《内经》中足阳明胃经的是动病提到的"独闭户塞牖而处"等病候与抑郁症的表现相似.而当下医家论治抑郁症多从五脏藏神的角度辨证,较少从足阳明胃经考虑.本文从足阳明胃经"独闭户塞牖而处"的病候入手,从气血变动、阴阳相争的角度分析足阳明胃经病候与抑郁症的关系.并论述足阳明胃经与气血、五脏气机、心以及脑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探讨从其论治抑郁症之机理.总结足阳明胃经论治抑郁症的文献记载及现代研究,望能为治疗抑郁症提供更多临床思路.

  •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作者:张丽丽;魏鹏飞;陈少宗

    目的:统计近20年来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网(VIP)、万方数据库1997—2016年间涉及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18篇,采用Microsoft Excel、SPSS Clementine软件中Apriori算法等进行信息挖掘.结果:经统计发现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主穴主要为太冲、曲池、足三里、合谷,但是其支持度较低仅为12.21%;随机对照文献127篇,占58.26%;有明确诊断标准的文献158篇,占72.48%;明确提出疗效判定标准的138篇,占63.30%;经Jadad分析统计仅11篇(5.05%)为高质量文献.结论:近20年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取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其支持度偏低,不能准确指导临床治疗.虽然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文献质量不断提高,但高质量文献所占比例仍较低,故应严格按照现代医学研究模式,借鉴国外同类研究,设计更为严谨的试验方案,从而不断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经验参考.

  • 近10年中医院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针灸类项目统计与分析——以面上与青年项目为例

    作者:李庆羚;马强;李丹;刘娜娜;杨佳辉;孙春;程诚;贾学昭;王茎;曾永蕾

    对2007至2016年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针灸学领域资助全国中医药类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的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资助情况、依托单位与研究方向关键词、针灸方法、研究病症、研究主要信号通路5个方面,比较面上项目与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异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2007至2013年资助力度较大,2013至2016出现小幅度下调,近10年资助情况虽有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部分中医院校针对某一研究方向连续3年及以上获得相关课题,资助项目多以延续性研究为热点;针灸方法多以针刺为主,电针、艾灸和腧穴等多方面研究共同发展;研究的病症以脑缺血、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为主,提示针灸研究多与缺血疾病有关;信号通路占主要研究指标体系,涉及细胞增殖、代谢、免疫、凋亡与自噬,而其他方面研究较少.

中国针灸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