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

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针灸》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炜宏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尖锐湿疣及对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袁少英;伦新;刘东生;覃湛;陈慰填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机制.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运用激光消除疣体后,治疗组(A组)用BCG-PSN穴位注射;对照1组(B组)用BCG-PSN肌肉注射;对照2组(C组)用干扰素肌肉注射;空白对照组(D组)未行其他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以后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并记录其复发情况.结果:A组治愈率为94.3%,B组为78.0%,C组为80.4%,D组为78.2%,A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治愈率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的CD+4的百分率升高,CD+8的百分率降低,CD+4/CD+8比值升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升高,复发率低,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BCG-PSN穴位注射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CA复发率,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是该疗法防止CA复发的作用机制之一.

  • 针刺治疗痰瘀阻络型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作者:黄凡;姚国新;黄小丽;刘映娜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痰瘀阻络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针刺风池、曲池、内关、足三里、丰隆、太冲,配合口服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血压明显下降,CRP、TC、TG、LDL含量均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及HDL升高,临床证候积分及单项症状疗效改善明显,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降血压效果明显,同时逆转或延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其机理可能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有关.

  • 百会穴久留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作者:王希琳;黄海燕

    目的:观察百会穴久留针与常规留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百会穴久留针8小时和局部穴位电针疗法;对照组采用百会穴留针时间30分钟和局部穴位电针疗法.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治愈率为45.0%,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百会穴久留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 三棱针点刺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湿疹临床观察

    作者:姚军;李乃芳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湿疹的有效方法.方法:将8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采用三棱针点刺病变部位与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开瑞坦,外用派瑞松软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愈显率为8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1%,愈显率为42.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愈显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三棱针点刺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肯定,优于西药治疗.

  • 电针治疗急性胰腺炎及对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作者:王新宇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改善微循环、胃黏膜保护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电针治疗,穴取足三里、上巨虚、公孙、太冲、悬钟,每日2次,共针刺3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的76.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T、NO、TNF-α、L/M值均高于治疗前,但治疗组的升高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减少内生性炎性介质(如ET、TNF-α)和血管活性物质(如NO)在肠黏膜的积聚,从而减轻肠上皮细胞的坏死,保护胃肠黏膜屏障.

  • 隔药灸脐法延缓衰老临床观察

    作者:高树中;王军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疗法延缓衰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隔药灸脐组30例,采用隔药灸脐治疗,每周2次;针刺组21例,取肾俞、太溪为主穴,每日1次;西药组20例,口服Vit E胶囊,每次0.1 g,每日2次.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临床症状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P<0.01),且隔药灸脐组改善更显著(P<0.01);3组SOD含量均明显提高(P<0.01),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隔药灸脐组与针刺组相比SOD、MDA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隔药灸脐组与西药组相比SOD、MDA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脐法能明显延缓衰老,其机制与改善体内SOD、MDA含量有关.

  • 头部发际区排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作者:刘智斌;牛文民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头部发际区排针法,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都可喜.应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表(FAQ)、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表、主要症状观察(MS)评分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FAQ、NFD、MS评分改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HDS、MMSE、FAQ、NFD、M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81.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发际区排针法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 头针加体针治疗痉挛型脑瘫及对患儿骨密度和微量元素的影响

    作者:黄茂;范焕芳;雷树恩

    目的:观察头针加体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其对骨密度及血微量元素钙、铜、锌、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加体针配合体疗和作业疗法;对照组只采用体疗和作业疗法.每日1次,30天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儿骨密度及血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及血钙、铜、锌、铁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头针加体针配合体疗和作业疗法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骨密度值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确切.

  • 穴位埋线预处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肠蠕动及乳汁分泌的影响

    作者:秦文栋;刘文君;高树中

    目的:观察剖宫产后产妇肠蠕动的恢复时间及乳汁分泌量的变化,探讨穴位埋线法的干预效果.方法:将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处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处理基础上,选用足三里、上巨虚两穴,分别用羊肠线做穴位埋线.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初乳分泌时间、乳汁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及42天纯母乳喂养率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足三里、上巨虚穴位埋线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肠蠕动及乳汁分泌有良性调整作用.

  • 腹针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50例

    作者:甄宏鹏;陈秀华;奎俞;薄智云

    2000年以来,笔者运用腹针疗法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0例均为本院门诊确诊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50岁,平均35.5岁;病程3月~5年.单侧肿块21例,双侧肿块29例.

  • 电针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33例

    作者:刘靖;汤艳娟;王春丽;李凤;陈立东

    笔者自1999年以来运用电针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33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3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0例,女23例;年龄42~75岁;病程短15天,长40天.临床辨证分为:①脾气不足型:目珠转动受限,可见斜视、复视,纳食减少,倦怠乏力,面色无华,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计10例;②肝肾亏损型:目珠斜视,起病缓慢,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舌淡,脉沉细,计15例;③外感风邪型:目珠转动受限,可见复视,起病突然,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苔白,脉浮,计8例.

  • 针刺神阙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

    作者:潘时忠

    笔者采用针刺神阙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获得特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未婚26例,已婚4例;年龄15~24岁.经B超、自动生化检测、电子阴道镜检查均无异常,其中经前痛17例,经后痛4例,行经痛5例,经间期痛4例.

  • 刺络拔罐结合穴位埋针治疗多汗症32例

    作者:徐荣海

    笔者自2003-2006年运用刺络拔罐结合穴位埋针法治疗32例多汗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多功能艾灸仪灸治失眠症30例

    作者:胡敏;崔学伟;孙伟

    失眠是一种与许多病症有关的症状,表现为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甚至彻夜不眠,是大脑机能平衡失调引起的功能性疾患.笔者采用多功能艾灸仪灸治失眠症与中药治疗进行对照研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火针治疗浅表肿物290例

    作者:阎翠兰

    笔者从1990年开始,用火针治疗浅表肿物290例,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290例病人全部来自门诊,其中男132例,女158例;年龄小16岁,大78岁;病程短3天,长5年.其中粉瘤100例,皮脂腺瘤10例,腱鞘囊肿50例,乳房脓肿90例,肉芽肿5例,痔疮5例,鸡眼10例,颈腋部淋巴结核20例.

  • 小针刀治疗菱形肌损伤41例

    作者:吴卫华;袁丽芳

    菱形肌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肩胛缝(肩胛骨脊柱缘与脊柱外侧缘之间的间隙)中疼痛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因为位置关系,常被误诊为颈椎病和肩周炎,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些困难.针刀医学借鉴局部解剖和生物力学的原理,按部位进行诊断,使本病诊断确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现将近两年多来,运用小针刀治疗的41例报道如下.

  • 针刺阿呛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35例

    作者:马培锋;孟建国

    吞咽困难一症是临床常见症状,多发于脑卒中后,以针刺为主的临床治疗中多取局部穴位廉泉、上廉泉、旁廉泉、天突及金津、玉液等,收效较慢,疗程较长.多年来,孟建国老师应用自创的"阿呛"穴治疗此症,临床疗效显著,甚至有些顽固性吞咽困难患者,用此法针刺1次后就能完全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笔者应用阿呛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35例,现介绍如下.

  • 芒针深刺下关穴治疗三叉神经痛46例

    作者:彭丽辉;陈剑明;黄贵英

    笔者自2000年3月-2005年10月采用芒针深刺下关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长短针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8例

    作者:张建立

    长短针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系一种特殊的针刺治疗手段,对腰椎间盘变位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笔者运用此法治疗该病258例,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 灸刺结合治疗痉挛性斜颈45例

    作者:周立武

    痉挛性斜颈是以颈部肌肉不随意收缩为特点,患者表现为不自主的偏头、阵发性颈部颤动.笔者应用重灸轻刺法治疗该病取得明显效果,报道如下.

  • 针刺外关、足临泣治疗口苦50例

    作者:李世君

    口苦是临床上一些患者常出现的口味改变的一种症状,一般多是某些疾病所伴发的临床表现,多见于肝胆疾患、胃部疾患等.另外某些精神障碍的患者,如抑郁症以及由于过度紧张劳累导致机体功能失调者,往往会出现口苦.临床除用中药治疗外,针灸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笔者在临床上以针刺外关、足临泣治疗口苦,每每奏效.

  • 穴位割敷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06例

    作者:李万高

    笔者于2003年3月-2005年6月共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106例,采用自制中药膏剂在患侧面部穴位使用割敷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针刺治疗手-口综合征9例

    作者:黄晓媛;李崖雪;孙申田

    手-口综合征表现为以口周为中心的半侧面部及上肢远端独特分布的感觉障碍,是局限性感觉障碍的一种特殊症候群.笔者采用针刺治疗该病9例,报告如下.

  • 经脉线组织结构研究及生物特性概况

    作者:计毅;刘艳彬;郑利岩;张小卿

    从形态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旨在全面了解经络研究状况,拓宽研究思路.从神经、血管-神经、缝隙连接、结缔组织几方面探讨经脉线的存在方式;从温度、疏松结缔组织、生物压效应、相干态电磁场等方面归纳了经络的生物物理学特性;从经脉线的离子浓度、二氧化碳呼出量、细胞外基质、酶学等方面归纳了经络的生物化学特性.虽未揭示经脉线的实质,但反映出当前探讨和研究的多学科性及其发展趋势.

  • 针刺对胚泡着床障碍大鼠胚泡着床及发育的影响

    作者:刘新玉;黄光英;张明敏

    目的:探讨针刺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针刺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均采用米非司酮造模,针刺组自妊娠第1天连续接受1 w针刺治疗.观察各组大鼠妊娠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比较其子宫、卵巢重量及单个胚泡大小、重量的差异;并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内膜及卵巢的形态结构差异.结果:针刺组妊娠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1);模型组子宫、卵巢重量等均较正常组及针刺组轻,且子宫内膜发育不良;针刺组子宫内膜发育与正常组相似.结论:针刺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米非司酮抗着床的作用,促进大鼠胚泡着床及胚泡发育.

  • 针刺与埋线干预对抑郁大鼠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徐世芬;庄礼兴;唐纯志;杨君军

    目的:探讨针刺与埋线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差异和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成年雌雄各半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埋线组,每组8只.后3组采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刺激应激造成抑郁大鼠模型,同时针刺组和埋线组开始治疗,周期21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电化学检测器检测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下丘脑和海马的NE、5-HT和DA均有明显下降(P<0.05,P<0.01).针刺与埋线均可使脑内的神经递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埋线组在提高下丘脑的5-HT和DA以及海马的DA方面更具优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针刺与埋线对抑郁模型大鼠均有效,其作用机制具有相似性,均可通过调节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而发挥治疗作用.

  • 与"督脉是脊髓浅识"一文作者商榷

    作者:王维兵

    拜读了焦顺发等"督脉是脊髓浅识"(见《中国针灸》2006年第10期第761页)一文(以下简称"焦文"),受益匪浅.但笔者对焦文的许多认识不敢苟同,提出管窥之见与其商榷.

  • 肝脾两经在下肢的变位与相应脏腑的关系

    作者:路玫;曹大明

    经络之所以具有运行气血、联系周身的功能,与其"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循行分布特点密不可分.在以往讲授十二经脉体表分布规律时,常有学生提问:为什么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在内踝上8寸处要交叉变位?对这一问题我们始终没有一个圆满的解释.笔者在对中医"藏象学说"的学习研究中,发现人体内的"藏"(如六脏的位置)与表现于外的"象"(如经脉的体表分布部位)之间存在着上下、前后的对应关系.由此想到,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在下肢内侧交叉变位的现象是否也与相应的脏腑位置有关?

  • 论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胰俞

    作者:赫增才

    1 胰俞的称谓胰俞作为胰腺的腧穴名称,早出现在1974年上海中医学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针灸学》一书中.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误区及对策

    作者:胥林波

    通过回顾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及病因病理,指出由于把症状体征、影像资料孤立看待,以及对相关疾病的鉴别不清才导致临床诊治的误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误诊误治的原因及对策,认为只有把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资料结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 针灸治疗肩周炎研究中对照组设立的分析

    作者:彭唯娜;毛湄;刘保延;刘志顺;王漪

    目的:探讨目前国内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中对照组设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检索至今为止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过的、设有对照组的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文献,根据对照组设置中的关键问题制定数据提取表格,提取文献中相关内容并分类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国内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中对照组的设立存在很大问题,多数无设置依据,也未针对研究目的设计对照,使整个试验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存在偏差,导致其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不可靠.结论:针灸临床科研急切需要针对对照组设置问题的指导规范.

  • 张家维教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经验撷要

    作者:陈贵珍;许云祥

    介绍张家维教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独到经验.根据女性更年期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张老提出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应以补脾益肾、调和阴阳为总的治疗原则;在针灸治疗中,首先应讲究针法应用.张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一套以"稳、准、轻、快"为特点的张氏飞针手法,同时,重视五脏背俞穴埋线治疗;此外,还提倡在治疗中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主张先针后灸,针药并用.

  • 曲池穴点刺放血治疗麦粒肿

    作者:邓存国;田文继

    本组60例患者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小3岁,大46岁;病程短3天,长1个月;初次发病52例,两次以上发病8例;单眼发病56例,双眼发病4例.

  • 皇甫谧与朝那和灵台

    作者:夏庆

    从皇甫姓氏的产生、安定郡东迁、史志文献以及皇甫谧遗存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皇甫谧出生前约85-42年(公元130-173年),皇甫谧家族就已经迁移到今甘肃泾川一带,现今保存的皇甫谧古墓和大量皇甫谧遗存,证明皇甫谧的生卒地是在灵台."西朝那"在今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古城,是皇甫氏族成著姓的地方; "东朝那"在今甘肃灵台县,是皇甫谧的生卒地.

  • 针灸降压机理的研究概况

    作者:靳聪妮;张天生;冀来喜;田岳凤

    就近10年有关针灸降压作用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外周血管阻力调节等不同起效途径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概述,并指出目前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3个方面:降压穴位筛选与组合的机制研究、针灸降压时效和量效关系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作用的机理研究.

  •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建议

    作者:王声强;白亚平;董友鑫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过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系统(CHKD),检索了817篇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结果:发现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中,对临床资料相关信息、顽固性面瘫的称谓命名、后遗症与并发症的区分使用及治愈标准的把握等诸方面认识不够.结论: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中存在着具有一定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它可能会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产生错误的思维定势.充分认识并解决好上述问题,不仅可以提高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的整体质量,还可对临床诊治周围性面瘫的整体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 穴位注射治疗坦桑尼亚无名定时发热81例

    作者:张勇;张翠平;谭芳竹

    目的:寻找治疗坦桑尼亚无名定时发热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81例无明显诱因的定时每晚7:00 pm-6:00 am发热病人,按照疟疾辨证论治,采用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 mL)、柴胡注射液(2 mL),分别注射在大椎、陶道、间使穴位,观察其疗效.结果:76例有效,占93.8%;3例无效,占3.7%;2例患者未随访到,结果不清楚,占2.5%.结论:在普遍对化学抗疟疾药物耐药的疟疾疫区,对不能除外疟疾的无名定时发热,穴位注射是经济、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中国针灸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