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

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针灸》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炜宏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黄斑变性案

    作者:古志林;朱杰彬;谢煜;徐振华

    患者,男,64岁.初诊日期:2013年12月17日.因“左眼视力下降伴视力模糊、变色3月余”入院.3个月前开始出现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模糊,变色变形,眼前暗影飘动,至本市某眼科中心就诊,考虑黄斑变性,予中成药口服及滴眼液(具体药物不详)外用后暗影飘动症状有所改善.

    关键词:
  • 子宫全切术后遗溺案

    作者:罗钰莹;汤昌华

    患者,女,42岁,于2013年6月17日就诊.病史:2个月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术后初期各方面安好,但1周后外感高热,予抗生素类药物(具体药物不详)热退后出现不完全性小便失禁,行走、变换体位均有小便淋沥而出,安静卧位则缓解,一直在其他医院行针灸治疗,未见好转.

    关键词:
  • 多系统萎缩案

    作者:郭霞;杨铭

    患者,女,60岁,于2015年6月15日就诊.主诉:四肢无力5年,加重1个月.现病史:5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渐进性加重,曾就诊于天津市总医院,查MRI示:橄榄桥脑小脑萎缩,诊断为“多系统萎缩”,经治疗未见明显改善.

    关键词:
  • 直肠癌术后肠梗阻案

    作者:叶田;张仪

    患者,女,32岁,于2013年3月17日以“直肠癌术后9个月上腹部绞痛、呕吐1d”收住院.9个月前在黑龙江省某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手术,应患者要求低位保肛,术后行放射治疗.术后至入院期间可进流食、半流食,偶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随着放疗进程症状逐渐加重,近期放疗结束.

    关键词:
  • 小儿巨结肠类缘病案

    作者:李璐;王婉娣;东贵荣

    患儿,女,1岁,出生后反复腹胀、便秘,于2013年12月23日就诊.病史:2013年11月6日于上海当地医院行直肠黏膜活检术,于2013年12月4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术、全消化道多点肠活检、横结肠造瘘术.病理报告:“直肠、降结肠”肌间找到神经节细胞,发育较差;“阑尾”肌间找到神经节细胞,发育较“直肠、降结肠”好;“回肠”(距回盲部20 cm)肌间找到神经节细胞,发育尚可;“横结肠”肌间找到神经节细胞,部分发育尚可;“胃”肌间找到神经节细胞,发育尚可.

    关键词:
  • 经皮穴位电刺激防治正畸牙痛与口腔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作者:贾莹;陈波;蔡绍祥;胡铁汉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防治正畸牙齿疼痛和口腔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错(牙合)畸形初诊正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心理干预组(22例)、药物治疗组(20例)、TEAS组(23例)4组,均给予正畸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其他干预;心理干预组给予综合心理治疗,包括认知教育和音乐治疗;药物治疗组口服布洛芬治疗;TEAS组予TEAS治疗,穴取巨髎、夹承浆和耳穴“牙”,每日治疗2次,早晚各1次,均治疗7d.观察各组患者正畸牙齿疼痛评分和口腔功能障碍变化情况.结果:①TEAS组从第12h到第4d5个评测点正畸自发痛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1),同时段评分均低于心理干预组(P<0.05,P<0.01);TEAS组自发痛评分与药物治疗组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在自发痛高峰期,TEAS组激惹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无论分时统计还是总体统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激惹痛评分也低于心理干预组(均P<0.01);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余组说话障碍分级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TEAS组较对照组能有效降低正畸患者中重度进食的障碍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治疗组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患者中重度进食的障碍分级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药物治疗组出现3例胃肠不良反应,余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TEAS能有效防治正畸牙齿疼痛和口腔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心理干预,并与药物治疗相当,且能避免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 针刺治疗糖尿病患者肢体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路玫;李昆珊;王佳丽

    目的:比较针刺与西药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患者肢体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1例)和西药组(29例).两组皆进行基础治疗,使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此基础上,针刺组予以针刺膈俞、胃脘下俞、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阿是穴等进行治疗;西药组采用硫辛酸0.6g、前列地尔10 mg静脉滴注.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d,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各自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两组间腓总神经SNCV及MNCV比较,针刺组优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间正中神经MNCV比较,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5);正中神经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9%(26/31),优于西药组的62.1%(18/29,P<0.05).结论:针刺和常规西药方法治疗糖尿病患者肢体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皆具有良好的疗效,针刺在改善患者感觉障碍、反射及肌力减弱等临床体征、提高患者神经的传导性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西药组.

  • 穴位按摩联合温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消肿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巧玲;黄双英;陈小丽;封蕾;朱旭霞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温灸配合常规消肿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给予常规消肿治疗,包括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肢抬高、膝关节制动、局部冰敷、气压泵间歇性充气加压、主动的踝泵和股四头肌舒缩锻炼、持续被动活动机械锻炼、使用弹力袜、口服利伐沙班片10 mg,每日1次,连续21~2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消肿基础上,于术后lh行穴位按摩足三里、三阴交,以酸胀为度,每天2次;术后48 h于足三里、三阴交联合温灸干预,以患者有温热且无灼痛感为宜,每天1次,持续干预至术后第7d.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肢体肿胀情况及疼痛评分(VAS法)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结果:术后第1、3、5、7、14 d,观察组术后肢体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第1、3、5、7d,观察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7、14d观察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温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可以减少下肢肿胀的发生率,减轻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单纯常规消肿治疗.

  • 电针与美洛昔康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比较: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刚嘉鸿;宓轶群;王华敏

    目的:比较电针疗法与美洛昔康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90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美洛昔康组,每组45例.电针组电针犊鼻、内膝眼、梁丘、鹤顶、血海、阳陵泉、足三里,留针20 min,每2d治疗1次;美洛昔康组口服美洛昔康片7.5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量表、股直肌肌张力测定、8英尺行走试验及5次坐立试验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WOMAC量表各项积分均下降(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后股直肌肌张力较治疗前降低(P<0.05),电针组较美洛昔康组股直肌肌张力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8英尺行走试验及5次坐立试验所用时间均缩短(均P<0.05),电针组较美洛昔康组缩短更明显(均P<0.05).结论:电针与美洛昔康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均有效,电针在改善股直肌肌张力状态、恢复膝关节内部力学平衡方面疗效优于口服美洛昔康.

  • 针刺对不同体质人群痛阈效应研究

    作者:杨晓光;李学智;付妮妮;席小芳;刘菲;任毅;汪继梁;傅燕

    目的:观察9种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在各时间点针刺痛阈效应差异,评价针刺对不同体质人群的作用.方法:采用横断面法对600例受试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判定调查对象的中医体质类型(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型).对9种体质受试者均取左侧足三里穴予以均等手法针刺,留针30 min.采用2390型Von Frey测痛仪于针刺前、针刺得气即刻、留针10 min、留针30 min、出针后15 min各时间点测定受试者压痛阈值.结果:体质和时间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9种体质人群针刺得气即刻(除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外)、留针10 min、留针30 min各时间点痛阈值较针刺前上升(P<0.01),且在留针30 min时上升为显著;出针后15 min,仅平和质、湿热质人群痛阈值与针刺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留针10 min、留针30 min时,与平和质相比,其他偏颇体质人群痛阈改变率明显偏低(均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对不同体质人群的作用不同,其效应维持时间也不同.

  • 针刺星状神经节对早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梁佩玲;魏爱生;古柱亮

    目的:比较针刺星状神经节配合静脉滴注前列地尔与单纯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早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调控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10 μg加入0.9%NaC1溶液100 mL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胫后及足背动脉血流量,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HbA1c、胫后及足背动脉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的86.7%(26/30,P<0.05).结论:针刺星状神经节配合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疗效优于单纯静脉滴注前列地尔,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控血糖水平,增加下肢血流量.

  • 温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姚旭;林咸明

    目的:验证温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源性头痛患者61例随机分为温针组(30例)、针刺组(31例).两组取穴均为天柱、风池、完骨、天牗、合谷、太冲、足临泣,其中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温针组中天柱、风池、完骨穴采用温针灸治疗,余穴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共计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头痛程度数字评分、颈部功能活动度评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头痛程度数字评分、颈部功能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温针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头痛程度数字评分、颈部功能活动度评分改善均优于针刺组(均P<0.05);温针组总有效率为84.3%(25/30),针刺组为61.3%(19/31),温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头痛症状及颈部功能活动.

  • “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调控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疗效观察

    作者:高新新;马芬;赵琦;张轶;杜宇征

    目的:观察“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调控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均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口服拜新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规范手法量学标准的“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穴取双侧人迎、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每天1次,每周5次,共观察6周(30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清晨血压情况及清晨血压达标率.结果:(1)两组在治疗后清晨血压都有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5次后观察组降低清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效果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次后观察组降低清晨SBP、DBP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治疗30次后观察组清晨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82.4%(28/34) vs 58.8% (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规范手法量学标准的“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可有效调控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清晨血压.

  • “穿胛热”结合腹针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23例

    作者:靳鹏超;姜影;方晓丽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中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肩凝风”“肩凝症”等,主要临床表现以肩周疼痛、夜间尤甚为特点.本病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患者肩部肌肉可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关键词:
  • 中药脐疗联合盐包热熨治疗癌性腹水20例

    作者:蔡亚红;洪佳娜

    目的:观察中药脐疗联合盐包热熨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例,采用除抽腹水外的常规西医治疗加中药脐疗联合盐包热熨.将生黄芪、川椒、龙葵、桂枝、细辛、冰片6味中药磨粉,用醋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贴敷6~8 h,每日1次;再将盐包于恒温箱加热后热熨神阙穴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观察患者腹水消退情况、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KP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4例,进展1例,治疗有效率为75.0%;患者治疗前KPS评分为65.0±6.9,治疗后KPS评分为69.0±11.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脐疗联合盐包热熨对控制癌性腹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疗效.

  • 耳迷走神经分布区穴位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法对耳鸣大鼠听性脑干反应及下丘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杨松柏;梅志刚;谭凌菁;马文翰;张定棋;王朝军;李甜甜;黄坤艳;蔡三金

    目的:探讨耳迷走神经分布区穴位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法对耳鸣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和下丘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GABA)、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含量的影响.方法: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7d治疗组、15 d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大鼠每只按350 mg/kg剂量腹腔注射10%水杨酸钠溶液,诱导制作耳鸣模型;对照组注射0.9% NaC1溶液.7d治疗组、15d治疗组均采取耳迷走神经分布区穴位“神门”“胰”“胆”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法治疗,每天1次,分别治疗7d、15d.采用TDT系统SigGenRP软件单耳给声并采集信号,检测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声音阈值;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下丘γ-GABA、5-HT、Ach神经递质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7d治疗组治疗后在12k和16 k频率声音刺激的ABR阈值显著下降(均P<0.05),15 d治疗组,在4k至28 k各频率声音刺激引出的ABR阈值均下降(P<0.05,P<0.01),且降幅大于7d治疗组.模型组γ-GAB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15 d治疗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5-HT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7d治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而15d治疗组则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Ach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7d治疗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耳迷走神经电刺激配合声音掩蔽法能调节耳鸣大鼠ABR阈值,尤以15 d治疗组为显著,此作用可能与调节耳鸣大鼠下丘的γ-GABA、5-HT、Ach水平有关.

  • 电针“足三里”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痛的效应机制研究

    作者:眭明红;Sherrie Lessans;燕铁斌;曹冬元;劳力行;Susan G.Dorsey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紫杉醇诱导的化疗机械痛小鼠痛阈的影响及持续时间,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C57 BI/6 J小鼠64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假电针组、空白+电针组、紫杉醇+假电针组、紫杉醇+电针组,每组16只.紫杉醇+假电针组、紫杉醇+电针组在第1、3、5、7d腹腔注射紫杉醇制备化疗痛模型.4组小鼠于第9、11、13、16、18、20、23、25、27、30 d行假电针或电针治疗,取双侧“足三里”,针刺后,电针组施予一定的电流刺激(2 Hz/100 Hz,1~1.5 mA,30 min),假电针组只有针刺激而无电流输入.于造模前,造模后即第8、14、21、28天采用VonFrey法检测小鼠机械痛阈;第31 d,每组取8只小鼠心脏快速采血取血清,用ELISA法检测促炎细胞因子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α(IL-1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每组余下的8只继续用VonFrey法每周检测1次机械痛阈,即在第35、42、49 d检测4组小鼠的机械痛阈直至两个紫杉醇组机械痛阈无明显差异.结果:造模前各组小鼠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8d)两个紫杉醇组痛阈值低于两个空白组(均P<0.05).电针干预后,紫杉醇+电针组机械痛阈值在各时间点均比紫杉醇+假电针组高,第14、21、2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镇痛效应持续至第49 d.紫杉醇+电针组血液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α、IL-1β水平比紫杉醇+假电针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IL-1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抑制紫杉醇诱导的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痛,其镇痛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液促炎细胞因子有关.

  • 电针预处理对促排卵大鼠卵巢功能及VEGF的影响

    作者:罗玺;李茜;程洁;吕凯露;华启新;夏有兵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促排卵大鼠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编号,阴道涂片为动情期则为正常组,共10只,按照1:1比例与雄性SD种鼠合笼.计算机产生随机序列号将剩余雌鼠分为促排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10只.促排模型组与电针预处理组采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制造超数排卵模型,电针预处理组在造模与合笼前连续7d电针“关元”“三阴交”,每次15 min,正常组与促排模型组不予其他干预.3组均于合笼后第3d晚23:00球后静脉取血,检测血浆雌二醇(E2)、孕酮(P)的浓度.脱颈处死动物,留取卵巢组织一侧用HE染色法观察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卵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的表达;另一侧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各组卵巢组织中VEGF及VEGFR-2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电针预处理组大鼠卵巢发育卵泡的个数多于促排模型组和正常组(均P<0.05),单位面积内黄体面积占卵巢总面积的比值低于促排模型组(P<0.01).电针预处理组大鼠血浆E2与P的比值趋于正常组(P<0.05),低于促排模型组(P<0.01);VEGF及VEGFR-2在卵巢黄体颗粒细胞及卵泡液中的蛋白表达均低于促排模型组(P<0.05);卵巢组织中VEGF、VEGFR-2的基因水平均低于促排模型组(P<O.05,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对促排卵后大鼠的卵巢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VEGF及其相关受体参与调节有关.

  • 浅述运用训诂学研究腧穴名称的意义

    作者:陈敏

    腧穴名称具有极其丰富的中医学意义和文化内涵,而其命名多源于古代汉语.为了更清楚地探析腧穴名称蕴含的重要意义,借用训诂学工具进行研究.发现运用训诂学研究腧穴名称有助于明确有争议的腧穴定位,揭示腧穴背后文化内涵和蕴含的中医基本理论,同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腧穴的作用原理(如天枢为何既可治疗便秘又可治疗腹泻)、发掘腧穴的临床作用,发现并纠正一些对腧穴的错误命名(例如字音、字形等)具有重要意义,对我们正确、全面地认识腧穴大有裨益.

    关键词: 腧穴 名称 训诂学 含义
  • 从“意气针灸疗法”的补泻失误看《内经》针刺禁忌的深刻含义

    作者:秦玉革;王峰;秦玉恒;李莉;李梅

    分析临床“意气针灸疗法”违反虚实、天文等《内经》针刺禁忌的教训,发现《内经》相关针刺禁忌蕴含了更多现代科学尚未发现的更微细的人体形、气、神等多方面的奥秘和更微细的天文奥秘,其中含有微细的护气意义.而《内经》针灸对医者有很高的治神等要求,以患病的形气为精确的靶目标,主要通过以意行气来完成对气的精确的虚实补泻,所有禁忌正是为了规范这种精确性补泻以免对人气造成伤害,故必须遵守,否则后果严重.只有不违反这些禁忌,“意气针灸疗法”才是安全的.

  • 头针疗法超速记忆的教学设计

    作者:李杰;牛文民

    头针疗法是治疗全身病症的一种方法,笔者以头针简易定位为出发点,从头针的定位与进针点、针刺操作、临床选穴三部分内容出发,对国际标准化头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做此教学说课设计,头针定位分额区四线、顶区五线、颞区二线、枕区三线,操作针体与皮肤呈30°角进针,临床选穴分交叉选穴和对应选穴法.

  • 敦煌《灸经图》肠腑病证用穴探析

    作者:施茵;商海霞;吴焕淦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灸经图》,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灸法专著之一.因其与传世医书内容不同且历代医籍未见收栽,一直成为各医家研究之重点.针对《灸经图》中用于肠腑病的大肠俞、膀胱俞、大小肠俞、聂俞、慈宫这5个腧穴进行文献整理,试图从《灸经图》对这些腧穴的定位、肠腑主证、灸治特色,以及历代文献认识和现代临床应用诸方面进行论述.认为《灸经图》中所倡导的治疗肠腑病的重灸思想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深远,值得今人进一步挖掘整理和推广应用.

  • 赖氏“通元针法”中基于气街理论的理论探讨

    作者:庄娟娟;王继红;赖新生

    气街理论为中医经络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里内外横向联系的捷径,加强了针灸对内脏疾病的治疗效果,扩大了腧穴的主治范围.通元针法系赖新生教授独创的一种针灸疗法,包括通督调神、引气归元两部分.为剖析通元针法与传统经络理论的联系,本文以通元针法与气街的涵义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为基点,从气街的文献记载追溯气街的原始概念,通过通元针法临床的印证,揭示了气街是经气运行主干道中的矢向通路,是联系体表与机体深部及脏腑组织器官的直接通路的本质内涵,总结出传统的气街理论为通元针法治疗疾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 微针系统疗法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作者:李晓峰;孙彦辉;许晓康;张莘;张选平;杜玉茱;贾春生

    近几十年来,微针疗法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报道众多,相关系统性总结的著作、教材的出现及国家标准的颁行,标志着微针疗法已自成体系、影响力提升.但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如命名不统一、理论基础阐释不明、佳适应证定位模糊、体系不一、流派众多等问题和矛盾,阻碍其临床应用和发展.笔者认为微针系统疗法的发展方向是:规范命名凝练理论基础;明确佳适应证;促进流派间的交流及融合;充分利用现代系统评价及数据挖掘技术对已有成果进行提炼总结.

  •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成人支气管哮喘》解读

    作者:焦玥;吴中朝;周文娜;司晓华;王京京;周劲草;陈仲杰;李荣俊;赵晓光

    从指南方法学、指南结构、指南内容3个方面解读《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成人支气管哮喘》(简称《指南》)的编制过程:以针灸实践与临床研究为基础,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围绕针灸临床治疗本病的特色优势,并紧密结合国内外当前佳证据、专家经验、患者价值观,将国际公认的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方案分级(GRADE系统)与古代、近现代名老针灸专家临床证据相结合,并将临床研究证据与大范围专家共识相结合,目的是为临床医生使用《指南》提供大便利的指导.

  • 针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影响的问题及讨论

    作者:谢政芸;姚兵;陈莉;穆艳云;程洁;李茜;高照;夏有兵

    本文就针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妊娠结局影响的问题进行讨论.目前,针刺对IVF-ET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结论不一,这可能与各研究设计间的差异有关.针刺改善妊娠结局的疗效与受试者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如年龄、不孕症的诊断、子宫螺旋动脉的血流指数以及总的IVF的周期数等均会对其疗效产生一定影响.此外,是否辨证论治、针刺治疗的频率及疗程等针刺治疗方案上的差异以及对照组方案的不同也会影响其疗效的判断.如果未来相关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合理设计,将可能为针刺对IVF妇女妊娠结局影响的作用及机制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 浅谈针灸“病-症-位”结合取穴与辨证论治

    作者:张雪;刘志顺

    传统针灸辨证论治体系在理论和临床上缺乏自身特色和优势,僵化套用中医其他学科辨证论治的方法,应有自己独特的、更为实用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治疗.根据针灸的诊疗特点,“病-症-位”结合取穴成为针灸临床诊治疾病的法则.“病-症-位”结合取穴是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使疾病的诊疗更加具体化的一种表述.“病-症-位”结合取穴与辨证论治都是在中医学总体原则指导下,针对不同学科特点而提出的诊疗方式.“病-症-位”结合取穴法更有利于针灸的推广和使用.

  • 对针灸学术流派划分的思考

    作者:杨鹏燕;罗玺;夏有兵

    目前针灸学术流派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针灸学术流派的划分却仍然没有一个被学者们广泛接受的方式.本文通过梳理历代学者关于针灸学术流派的划分方式,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五分法”“十八分法”和“二阶段分类法”.进而在深入评析3种划分方式各自存在的问题与合理之处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一种新的针灸学术流派划分方式,即先从整体上将针灸流派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3个阶段,然后再进行相应子流派划分的“三阶段分类法”.笔者认为,通过这样的一种划分,不但可以弥补目前大多数划分方式的不足,而且还可以通过对3个阶段针灸学术流派之间的分化与交流的考察,在一个新的视角下寻求目前困扰着大多数学者的针灸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新模式.

  • 艾烟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诱发体外微核的实验研究

    作者:韩丽;胡海;杨佳;白桦;王磊;刘钧天;黄畅;刘耀萌;哈略

    目的:用体外微核实验检测艾烟中的可吸入颗粒物(moxa smoke condensation,MSC)是否引起染色体或有丝分裂器的损伤产生微核,进而判定艾烟致染色体损伤的遗传毒性.方法:通过四唑盐比色实验得出MSC对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染毒24 h的半数抑制率(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concentration,IC50)为0.087 mg/mL,将体外培养哺乳动物CHO细胞系,分为溶剂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作为溶剂)、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设定在艾烟致CHO细胞半数死亡浓度(IC50)上下,分别为1/8、1/4、1/2,即低剂量组(1/8 IC50 MSC)、中剂量组(1/4 IC50 MSC)、高剂量组(1/2 IC50MSC),观察3个剂量组的MSC染毒CHO细胞后染色体或有丝分裂器损伤后产生的微核是否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结果:高、中、低剂量组的MSC所诱发的微核形成率较溶剂对照组增加,并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实验重复3次,可重复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SC在高浓度时具有致染色体损伤的毒性,低浓度时毒性消失,遗传毒性也呈浓度依赖,艾烟的量是关键;临床应当注意控制艾烟浓度,把握好艾烟的量,尤其是临床的艾烟浓度安全标准,需进一步研究.

中国针灸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