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

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针灸》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炜宏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不孕症案

    作者:王秋红;陈艳明

    患者,女,31岁.初诊时间:2009年7月15日.主诉:宫外孕后不孕4年.病史:12岁月经初潮,经期8天,周期30天.2002年结婚,2003年宫外孕(左输卵管旁).后避孕2年,停止避孕措施后,至今未怀孕.于2009年6月行输卵管造影术,结果显示:右侧输卵管不通,左侧输卵管造影剂聚集(输卵管积水?),原因待查.妇科医生诊为输卵管不通致不孕,建议实行试管婴儿助孕,该患者拒绝后,至针灸科求治.刻下症:神疲,倦怠,嗜睡,易腰酸,纳食可,夜寐欠安,二便尚调.

  • 心房纤颤案

    作者:杨振杰;吴富东;王锐

    患者,男,73岁.初诊日期:2010年4月2日.主诉:心慌1天.病史:有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史7年,每因劳累及情绪激动而发作心前区疼痛,休患或口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后渐出现心慌、气短,于某医院行H0lter检查,提示偶发室性及室上性期前收缩,偶发房颤伴差传,ST-T改变.

  • 不同频率电针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肌电图及步行能力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芗斌;陈剑;李天骄;陶静;陈立典;何坚;陈岚榕

    目的:评定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的肌电图效应和对步行能力的影响为针灸处方提供依据.方法:50例脑卒中下肢偏瘫Brunnstrom分期为Ⅱ-Ⅳ期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100 Hz组、50 Hz组、2 Hz组.3组分别采用100 Hz、50 Hz和2 Hz的电针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利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患侧膝屈曲和踝背屈时大等长收缩时主动肌和拮抗肌的肌电活动,并采用Fugl-Meyer评分、临床痉挛指数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100Hz与50 Hz组股直肌积分肌电值(IEMG)降低(P<0.01,P<0.05),且比2 Hz组显著(均P<0.05);腓肠肌的IEMG 100Hz与50 Hz组治疗后也降低(P<0.05,P<0.01),胫前肌的IEMG仅50Hz组治疗后增高(P<0.05).膝屈曲的协同收缩率100 Hz与50 Hz组治疗后均降低(P<0.05,P<0.01),健患侧的协同收缩比值3组治疗后均显著增高(P<0.01,P<0.05).踝背屈的协同收缩率3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健患侧的协同收缩比值仅100 Hz组治疗后差异显著(P<0.01).3组治疗后Fugl-Meyer 功能评分、痉挛指数和步行功能均显著改善(均P<0.01),但组间差异仅表现为100 Hz组步行能力优于50 Hz与2 Hz组(均P<0.05).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有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的痉挛程度和提高步行功能,50 Hz和100 Hz较2 Hz疗效好,100Hz的刺激参数可能更佳.

  •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作者:金泽;张边防;尚丽霞;王丽娜;王玉琳;陈静;姜珊珊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穴位注射与单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在血糖控制理想情况下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穴注组与穴注组,每组30例.电针加穴注组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弥可保,电针穴取公孙透泉中、涌泉透太冲为主,穴位注射取三阴交;穴注组采用单纯三阴交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2个疗程后,检测患者尺神经、胫神经神经传导速度,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并评定疗效.结果:电针加穴注组与穴注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和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加穴注组尺神经和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高于穴注组(P<0.05,P<0.01);治疗后电针加穴注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穴注组(14.36±1.88 vs 26.58±3.52,P<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亦低于穴注组(12.86±4.28 vs 17.89±4.35,P<0.01).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显著,疗效优于单纯穴位注射弥可保,能够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控制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症状.

  • 针刺与西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对照观察

    作者:石志敏;朱叶珊;王清贤;雷淼娜

    目的:比较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与口服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20例.针刺组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采用子午捣臼法,每天1次;西药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时间、腹痛频率、排便形状异常比率、排便通过异常比率、黏液便比率、排便时腹胀或腹痛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针刺组较西药组降低更显著(总积分:16.70±2.40 vs15.70±3.01,P<0.0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0%(19/20),优于西药组的70.0%(14/20)(P<0.05).结论:针刺天枢、大肠俞为主可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口服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

  • 埋线刺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作者:田元生;王雷生;王新义;孙玮琦

    目的:探讨埋线刺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6例AS患者随 机分为埋线刺络组(43例)和药物组(43例),分别予埋线刺络治疗(穴取肾俞、大抒、夹脊等)和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连续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晨僵时间、Schoher试验、枕墙距、胸廓活动度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埋线刺络组总有效率为83.7%(36/43),优于药物组的70.0%(28/40)(P<0.05).两组的全部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埋线刺络组症状积分、Schober试验和疼痛VAS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P<0.05),并且埋线刺络组无不良反应.结论:埋线刺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优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

  • 电针内关穴为主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作者:刁利红;杨宗保;周国祥;陈燕;范丽英;张园园;刘辉;刘书田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SMI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20例.电针组以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为主,结合辨证分型选穴,予电针治疗;药物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心率、血压、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5.0%(19/20),优于药物组75.0%(15/20,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1,P<0.05),电针组较药物组降低明显(均P<0.05);24 h动态心电图示,两组治疗后SMI段压低持续时间和ST段压低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P<0.05),且电针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对SMI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减低心率和体循环动脉血压、减轻左室后负荷,优于口服复方丹参滴丸.

  • 自血穴位注射脱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作者:修猛刚;王大芬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脱敏疗法与常规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自血穴位注射(简称穴注组)和药物组,每组100例.穴注组采用自血穴位注射脱敏疗法,穴取大椎、风府、肺俞、内关等,每次注射3~5个穴位,3天1次,1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疗效判定.药物组采用常规综合性治疗方法:外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每日2次;口服盐酸司他斯汀,每日2次,每次1 mg.治疗时间与穴注组相同.结果:穴注组临床治愈率为66.0%(66/100),优于药物组的0(0/100)(P<0.05).结论:自血穴位注射脱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高,明显优于药物组,且无依赖性,不反弹.

  • 穴位按压与药物急救对冠心病心绞痛效应差异观察

    作者:王玉梅;王秋云;张静;郭雅丽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在急救心绞痛方面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按压组(58例)、硝酸甘油组(56例)和速效救心丸组(54例),分别采用穴位按压膻中5~10 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治疗.观察各组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穴位按压组、硝酸甘油组、速效救心丸组3组患者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3.1%(54/58)、92.9%(52/56)、87.0%(47/54),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1.67±2.45)min、(2.89±2.64)min、(3.75±2.99)min,穴位按压组较其他两组起效快(P<0.05,P<0.001);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6.2%(50/58)、85.7%(48/56)、75.9%(41/54),3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过程中,穴位按压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硝酸甘油组19例、速效救心丸组12例出现不良反应,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压、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3种治疗方法用于心绞痛急救疗效无差异,但穴位按压疗法起效更快,无不良反应.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干预疗效观察

    作者:钟润芬;黄石玺

    目的:观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干预的疗效,探索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佳治疗时机.方法: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痛程不超过5天(以保证急性进展期少3次的针灸治疗),对照组病程7天以上,未接受过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入组后均接受针灸治疗,穴取四白、地仓、颊车、攒竹等,治疗8周.采用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量表等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均可降低HB分级,提高FDI评分(均P<0.05),且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86.4%(51/59),优于对照组的76.2%(1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患者的治疗天数(25.98±11.25)少于对照组(39.31±13.07,P<0.01);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为5.1%(3/59),低于对照组的9.5%(2/21,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采用针灸干预,不仅不会加重病情,反而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 齐刺肩髃穴治疗冈上肌肌腱炎63例

    作者:王光宗

    近年来笔者采用齐刺肩髑穴治疗冈上肌肌腱炎63例,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2001-2010年中医科门诊病人,均符合冈上肌肌腱炎诊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齐刺组63例,其中男34例,女29例;年龄29~69岁,平均45岁;病程短2天,长5年;病患部位左肩28例,右肩35例.常规针刺组57例,其中男31例,女26例;年龄26~68岁,平均46岁;病程短3天,长5年;病患部位左肩21例,右肩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临床均表现为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 穴位贴敷治疗婴幼儿哮喘性支气管炎100例

    作者:廖华薇

    婴幼儿哮喘性支气管炎是泛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感染,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笔者近年来运用远红外线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本病,现报道如下.

  • 头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

    作者:张红昌;韩淑凯;汤俊玲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临床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的生物学标志为特征.其发病率高,临床治疗效果不满意,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我院2003-2009年对此病进行系统研究,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以肝郁脾虚型为主,予以早期头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并设50例药物对照,现报道如下.

  • 针刺合谷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难治性肩关节脱位35例

    作者:卢飞献

    笔者在中医正骨科临床中常常遇到青壮年急性创伤性肩关节脱位患者,因肩部肌肉发达、疼痛紧张而手法复位很困难,有些要行臂丛神经麻醉或手术切开下复位,患者非常痛苦,并导致不必要的医源性创伤.笔者尝试对这些初次复位失败的患者进行针刺合谷穴后再行手法复位,现报道如下.

  •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对心脏的保护效应

    作者:方剑乔;周传龙;邵晓梅;郭小青;张乐乐;金铃

    目的:通过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复合药物在全麻下行控制性降压的方法,探讨其对心脏的保护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16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单纯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对照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观察组).两组动物均以异氟醚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将动脉血压降至30%基础平均动脉血压(MAP)水平并维持60 min.观察组选用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穴,刺激强度3~5 mA,频率2 Hz/100Hz,电刺激在观察组动物生理状态稳定后开始至维持目标MAP 60 min后停止;而对照组此时不做TEAS干预.采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监测股动脉MAP、左心室内压、Ⅱ导联心电图T波、ST段的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阳性表达.结果:两纽动物均能维持稳定的目标血压水平.在血压回升1 h时,观察组MAP恢复到控压前水平,而对照组MAP(84.91±6.36)mmHg仍低于控压前水平(111.02±4.15)mmHg(P<0.05),也明显低于观察组MAP值(109.56±6.14)mmHg (P<0.05).对照组动物左心室内压下降大速度(-dp/dtmax)血压回升1 h后(3156.32±332.82)mmHg/s仍明显小于降压前(4585.33±638.55)mmHg/s(P<0.05),而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维持目标低血压60 min时,对照组动物ST段明显压低(P<0.05),而观察组动物ST段虽有压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2 h时,观察组动物心肌细胞凋亡阳性表达数(24.67±2.45)个/mm2明显少于对照组动物(37.89±1.90)个/mm2(P<0.01).结论: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能明显缩短血压回升时间,改善心肌缺血情况和心功能恢复能力,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 论针灸治疗量控制原则

    作者:侯书伟

    从临床角度对针灸治疗理论及实践进行探讨、总结,提出并论述了针灸治疗量控制三大原则,即因人施量:依据患者对针灸敏感度个体差异,将其分为异敏、超敏、常敏、正常、迟钝、超迟钝6种体质类型,作为针灸治疗量控制的基本依据;因病施量:根据患者所患病种、病期(疾病所处阶段)、"病变"(疾病变化情况)调控针灸治疗量;因医施量:依据医者针灸技术特点、施医时间(季节、温度、患者即刻状态等)、所用疗法等调控针灸治疗量.认为治疗适量是针灸临床获得佳疗效的根本原则.

  • 温通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作者:户玫琳;张润萍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探讨针刺手法疗效的差异.方法:将64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2例.两组均选穴肾俞、关元俞、腰阳关、委中,温通针法组肾俞、腰阳关采用温通针法,余穴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常规针刺组所取的穴位均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温通针法组的愈显率为65.6%(21/32),优于常规针刺组的40.6%(13/32)(P<0.05).结论:温通针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适当运用手法具有疗效上的优势.

  • 对国外大规模针灸临床疗效系统评价报告的分析

    作者:李江慧;宿杨帅;景向红;石宏;陈淑莉;张璐;晋志高

    综合分析Cochrane Library系统评价数据库(CDSR)收录的针灸系统评价文献和部分国外发表的针灸临床系统评价文献,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2009年CDSR共评价67种疾病,37种已经得出初步结论.其中针灸的有效病种有7种,包括特发性头痛、慢性颈痛、青光眼、风湿性关节炎、化疗后的恶心呕吐、经皮电刺激治疗原发性痛经和膝骨关节炎,但大部分临床证据有待提高,其他30种疾病因证据不足尚不能得出结论.分析发现,已发表的大部分针灸临床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认为针刺和假针刺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针刺的疗效相当于安慰剂疗效.因此建议加强针灸临床的科研设计,明确研究病种选择和研究目的的关系,对针灸临床研究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加强针灸基础理论研究和针灸理论基本问题的实验研究,建立符合针灸临床特点的临床评价体系.

  • 李志道教授针灸临证心识

    作者:陈波;赵雪;王丽;陈泽林

    介绍李志道教授的针灸临床经验.李志道教授认为"穴"与"术"是临证疗效的关键,准确取穴是针灸施术的前提,倡导定穴时主要在"骨、筋、肉"的间或边上"循按、劲推、重抠";把握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是安全与疗效的保障;针感强弱与传导的控制是针刺产生疗效的关键.

  • 武连仲教授学术思想浅析

    作者:彭建东

    介绍武连仲教授学术思想及关于武氏治神针法、升清降浊针刺法、临证特穴刺法的理论与内涵,及其施术运用方法.武老临证运用的治神针法和升清降浊针刺法,强调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注重以人为本,医患互动,因势利导;强调针法应激发经气、调整正气,以醒神、调神为施术核心.其治疗中风、痴呆、肿瘤等疑难病症,疗效明显.

  • Cochrane图书馆针灸资源述评

    作者:刘迈兰;兰蕾;吴曦;杜怀斌;唐宏智;梁繁荣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CL)中6个数据库收录的针灸资源:系统评价数据库共72篇,12篇文献结论支持针灸疗效确切,29篇针灸疗效不确定,1篇不支持针灸治疗癫痫,31篇为计划书;疗效评价文摘数据库共121篇,涉及疾病或症状种类多且形式丰富;对照试验注册中心数据库共4218篇针灸随机对照和临床对照试验文献;方法学注册数据库共43篇,研究主要集中于盲法、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估和发表偏倚等;卫生技术评估数据库与经济学评估数据库分别检索到25篇、18篇,多以针刺镇痛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CL收集的针灸资源丰富、分类详细、证据级别较高,是针灸临床研究证据的良好资源之一.

  • 面部刺血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玉和

    通过面部刺血治疗肺癌术后肩周炎、眩晕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角膜炎4个验案,介绍面部刺血的临床应用.认为面部的色泽变化、面部络脉的充盈程度、色泽变化明显处及局部皮肤异常改变处,往往是病变在面部的反应点或反应区,根据面部的反应点或反应区结合<灵柩·五色>辨证取穴,采用放血治疗一些疑难杂症,能取得较好效果.该治疗方法具有进一步挖掘、推广应用的价值.

  •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乳腺增生病70例

    作者:陈少卿;张宏生;吴美群

    2008年1月-2009年6月笔者采用壮医药线治疗乳腺增生病7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70例女性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年龄18~55岁,平均(38.6±7.1)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02±0.24)年;病变位于一侧乳房23例,两侧者47例;伴乳头溢液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乳房胀痛,以经前为主,并可触及大小不等包块,少数有乳头溢乳.

  • 体验营卫论经脉

    作者:卓廉士

    效仿古人采用的体验、感受生命的方法,辅以推理,证之以古代医学典籍,结果认为经脉常以气的形式被感受到.营气即经气,它源于对呼吸的体验,而卫气则与感受睡眠有关.经脉理论部分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求诸内而不求诸外、重视生命修为和感悟的思维形式."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的理论建立在针刺"得气"来自卫气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 经脉 营气 卫气 经气
  • 隔药饼灸治疗慢性盆腔炎

    作者:徐凤荣

    笔者于2008年10月-2010年11月采用隔药饼灸治疗慢性盆腔炎63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63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其中年龄小21岁,大49岁;病程短1年,长9年.根据病史、妇科检查、B超确诊为慢性盆腔炎者.以反复下腹疼痛、腰骶酸痛、白带增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月经失调、低热、盆腔包块、性交痛等症状.

  • 《刺法灸法学》技能操作考核标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胡蓉

    为了构建科学系统、客观、量化、突出能力的<刺法灸法学>技能操作考核标准,笔者结合<刺法灸法学>技能操作考核的特点,分析并探讨目前各类、各层次<刺法灸法学>教材所附录考核标准存在的问题.认为需要从编制技能操作手册、规范步骤、量化指标、建立以问题为导向、增加人性化服务考核内容等方面作为改进<刺法灸法学>技能操作考核标准的主要对策.只有革新<刺法灸法学>技能考核标准,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 李鼎教授对奇经八脉的认识

    作者:高希言;陈岩;孙婵娟

    李鼎教授对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维脉、跷脉等奇经八脉理论及英与正经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纠正了古代医家对督脉"合篡间,绕篡后"、冲脉循行等错误的理解,对督脉循行、任督经气运行的方向等不同认识进一步分析,加以整理,提出营气的运行方向,督脉是从上而下,任脉则是从下而上等,使奇经八脉理论更加完备,对后世奇经八脉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下合穴理论的研究

    作者:赵京生;史欣德

    在分析下合穴的形成及背景的基础上,探讨蕴含的腧穴主治规律及对认识经脉的意义.分析表明,足三里用穴经验对腑病主治穴的认识起到重要作用;下巨虚主治症、委阳与三焦对应关系,不全是用穴经验的体现;五输穴与下合穴为先后关系,"合"治腑病概念形成及下合穴来成为完善形式皆与此有关.下合穴的产生,同时也标志阳脉与内脏关系认识的转变,循此探究有助认识经脉脏腑关系及腧穴主治规律.

    关键词: 下合 五输 腧穴 阳脉
  • 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7部分:皮肤针》 解读

    作者:王华;吴绪平;黄伟

    从标准研制的意义、主要内容、注意事项等方面对<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7部分:皮肤针>进行简要介绍,规范了皮肤针的刺激强度、叩刺部位、治疗的间隔时间及疗程.对研制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临床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解读,阐述了编制体会.

  • 刺灸法效应特异性概念的提出及研究价值

    作者:贾春生;徐晶;李晓峰;王建岭

    刺灸法是针灸施治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对于不同病症或疾病的不同阶段,临床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本文首次明确提出刺灸法效应特异性的概念,即不同刺灸法因其临床效应各异而 有着不同的佳适应证或病症阶段的对应关系.与此同时,通过针对不同种类的刺灸法、同种刺灸法的不同具体方法以及刺灸法相同而参数不同的针灸治疗对某种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的文献资料,佐证了其刺灸法效应特异性存在的客观性,并阐述了国内专家对刺灸法效应特异性的相关认识;论证了提出和研究刺灸法效应特异性,可通过挖掘刺灸法效应特异性的规律与特点,发挥其对于针灸临床决策、教学实施和科研设计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 腱鞘囊肿推拿不当致桡神经损伤案

    作者:金平林

    患者,女,30岁.就诊日期:2008年6月8日.主诉:右手腕背关节处圆形突出物半年余.病史:半年前顺产一男婴,婴儿发育良好且较胖.患者家务劳顿,育婴辛苦,经常抱着孩子喂奶,渐渐感觉右手腕关节处有酸胀感,继之发现局部长出一突出物,有明显压痛,尤以活动时为甚.虽经口服芬必得等止痛药、局部热敷及外贴药膏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于今日求治于我科.查:右手腕背关节处有一圆形包块高出皮肤表面,触之呈球状,边界清楚无粘连,质软,有囊性感,自觉疼痛,压之疼痛更甚,不能持重物;B超检查示:右手腕背部包块皮下积液,诊断为"右手腕背关节腱鞘囊肿".

中国针灸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