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

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针灸》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炜宏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督脉导气针法"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丁莉;王骏;杨澔侠;俞君

    目的:比较"督脉导气针法"联合艾司唑仑与单纯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唑仑,每次2 mg,睡前30 min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督脉导气针法"治疗,选取督脉胸腰段阳性反应点、百会,每次留针30 min,隔日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多导睡眠图(PSG)相关参数,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33/35)、82.9%(2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71.4%(25/35),优于对照组的42.9%(15/35,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各分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评分及PSQI总分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评分及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PSG相关参数比较,观察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睡眠效率均明显改善(均P<0.05),对照组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效率亦有改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睡眠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出现4例和3例轻度不良反应.结论:"督脉导气针法"联合艾司唑仑能显著改善失眠症状,综合疗效优于单纯艾司唑仑治疗.

  • 早期针刺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郭子泉;黄泳;姜华;王文斌

    目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观察早期针刺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脑水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方法将6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12分患者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2例.西药组采用常规脱水降颅压、神经营养等基础治疗,针药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穴取血海、太溪、丰隆、阴陵泉、足三里等,每天1次,6 d为一疗程,两疗程间隔1 d,共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7、14、21、28 d时进行GCS评分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苏醒时间;治疗后90 d随访进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观察,统计病死率与有效生存率;于治疗前,治疗14、21、28 d时及治疗后90 d随访进行Barthel生活指数(BI)评分;于治疗前,治疗3、7、14、21、28天时进行头颅CT或MR扫描,计算脑水肿指数(BEI);于治疗前及治疗3、7、14 d时检测血浆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神经肽Y(NPY)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1)两组治疗过程中GCS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治疗28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8 d GCS评分及平均苏醒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随访90 d时针药组病死率为6.3%(2/32),西药组为9.4%(3/32,P>0.05);而有效生存率针药组为81.3%(26/32),高于西药组的59.4%(19/32,P<0.05).(3)治疗28 d及随访90 d时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且针药组优于西药组(均P<0.05).(4)治疗14、21、28 d时两组BEI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治疗14 d时针药组较西药组下降更明显(P<0.05).(5)治疗7、14 d时两组血浆IL-6、NPY、NO含量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治疗7 d时针药组较西药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早期介入针刺可减轻患者脑水肿,改善预后,针药结合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针刺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反应的表达有关.

  • 改良针刺单/双侧人迎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及对患者血浆NPY与UⅡ浓度的影响

    作者:王艳富;马朝阳;李凌霄;张婷;桂星花;陈号

    目的:观察改良针刺单/双侧人迎穴和常规针刺单/双侧人迎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差异,以及对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尾加压素Ⅱ(UⅡ)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改良针刺双侧组、改良针刺单侧组、常规针刺双侧组、常规针刺单侧组,每组40例.改良针刺双侧组采用改良针刺双侧人迎穴方法,改良针刺单侧组采用改良针刺单侧人迎穴方法,常规针刺双侧组采用常规针刺双侧人迎穴方法,常规针刺单侧组采用常规针刺单侧人迎穴方法.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6 d为一疗程,间隔休息1 d,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和血浆NPY、UⅡ浓度,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改良针刺双侧组临床疗效[90.0%(36/40)]优于改良针刺单侧组[80.0%(32/40)]、常规针刺双侧组[77.5%(31/40)]、常规针刺单侧组[65.0%(26/40)均P<0.05];治疗后各组VA、BA的Vs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改良针刺双侧组高于其他组(均P<0.01);治疗后各组ESCV评分均明显增加(均P<0.01),且改良针刺双侧组ESCV评分及改善指数均高于其他组(P<0.05,P<0.01);治疗后各组血浆NPY、UⅡ浓度均明显下降(均P<0.01),且改良针刺双侧组血浆NPY、UⅡ浓度低于其他组(均P<0.01).结论:改良针刺双侧人迎穴可有效调节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大脑循环,优于单侧人迎穴.

  • 星状神经节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古柱亮;梁佩玲;谢韶东

    目的:比较星状神经节埋线联合口服阿仑膦酸钠与单纯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埋线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腰1~腰4(L1~L4)及左股骨颈(femeral neck,FN)骨密度、雌二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L1~L4及FN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雌二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雌二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雌二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3.3%(25/30,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埋线联合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阿仑膦酸钠,可改善临床症状,调节激素水平,增加骨密度.

  • "截瘫三联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崔银洁;宋晓娟;王倩;王文春;张安仁

    目的:比较"截瘫三联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心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截瘫三联针",即分别在损伤平面的上下两节段针刺督脉与背俞穴,并通过外周神经电刺激仪定位双下肢关键肌运动点,定位完成后损伤部位上下两节段督脉穴、背俞穴、关键肌运动点均给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穴取损伤部位上下两节段督脉穴、背俞穴,下肢取环跳、足三里、悬钟、阳陵泉.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个月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另选取就诊于成都军区总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2个疗程后清晨分别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观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心理状态评定.结果:①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血清5-HT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MBI评分、血清5-HT含量均上升,HAMA、HAMD评分均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MBI评分、血清5-HT含量均较治疗前上升,HAMA、HAMD评分均下降(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脊髓损伤患者血清5-HT含量与病程、HAMD与HAMA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与MB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外周血清5-HT含量较正常人降低,外周血检测5-HT可早期提示脊髓损伤患者抑郁与焦虑状态."截瘫三联针法"较传统电针治疗可在早期改善抑郁、焦虑状态,综合提高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针刺五脏俞加膈俞配神门穴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临床研究

    作者:李欧静;王凡

    目的:比较针刺五脏俞加膈俞配神门穴与常规西药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8例女性更年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 例.其中观察组4 例患者退出,对照组2 例患者退出.观察组针刺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膈俞、神门穴,每日1 次,每治疗5 d 休息2 d.对照组每晚睡前口服西药阿普唑仑0.4 mg 或0.8 mg.两组均治疗3 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 个疗程.于治疗前和结束后30 d,观察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并于治疗结束后30 d 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30 d 两组患者PSQI 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结束后30 d 两组患者E2水平高于治疗前、FSH 及LH 水平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59/60),优于对照组的95.2%(59/62,P<0.05).结论:针刺五脏俞加膈俞配神门穴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有较好的疗效,优于西药阿普唑仑治疗.

  •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自噬的影响

    作者:徐勤红;彭拥军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其与自噬的关系.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2例脱落)与对照组(30例,3例脱落).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穴取大椎、风池、强间、百会、神庭、印堂、水沟、曲池(患侧)、合谷(患侧)、足三里(患侧),将百会和印堂连接电针仪,30 min后去除电针及非督脉穴位针,继续留督脉穴位针20 min,每隔5 min捻转1次,每次1 min.对照组穴取百会、印堂、曲池(患侧)、外关(患侧)、手三里(患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患侧)、太溪(患侧)、太冲(患侧),足三里、合谷加电针仪,每次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mation,MMSE)、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并评定外周血清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LC3-II)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量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MBI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C3-Ⅱ、Beclin1表达量均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26/28),优于对照组的70.4%(19/27,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优于常规针刺,可能与自噬体数量增加、自噬活性增强有关.

  • 针刺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对患者血瘀状态的影响

    作者:朱艳;俞红五;潘喻珍;杨佳;吴炳坤;胡雪;曹云燕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瘀状态的影响,探讨治疗本病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56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以:①布洛芬缓释片每天2次,每次0.3 g;②甲氨蝶呤片(MTX)每周服用1次,每次10 mg;③叶酸片每周服用1次,每次5 mg,30 d为一疗程,共服用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取肝俞、脾俞、肾俞、合谷、曲池、足三里穴为主穴加局部阿是穴,每日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6 d,休息1 d,30 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的变化,及疾病活动评分(DAS-28)、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血瘀证症状(关节刺痛、舌质、唇色、脉象、皮下瘀斑、肌肤甲错)评分的变化.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RF、hs-CRP、ESR、PLT、D-D、FBG、DAS-28及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hs-CRP、ESR、DAS-28及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刺痛、唇色、舌质、脉象、皮下瘀斑、肌肤甲错及血瘀证总积分均降低(均P<0.05),观察组在关节刺痛、舌质、唇色及皮下瘀斑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均P<0.05).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24/28),优于对照组的75.0%(21/28,P<0.05).结论:针刺配合西药治疗不仅能够提高RA患者临床疗效而且能够改善RA患者的血瘀状态.

  • 癔症性睑废案

    作者:马敬路;王伟志

    患者,女,59岁.就诊日期:2017年3月20日.主诉:双眼睁眼困难进行性加重4月余.现病史:4个月前动怒后出现双眼睁眼困难,呈进行性加重,辗转就诊于多家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查头颅 CT、颅脑MRI、颈动脉彩色多普勒、经颅多普勒、眼底检查等均无明显异常,经中西医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刻下症:神清,语利,扶入诊室,呈闭目状态,双眼不能自睁,奋力睁眼仅可睁开1~2 mm缝隙,仰头视物,偶有睁眼正常,仅可持续约2 s,后即感前额部肌肉不适,须立即闭目,无朝轻暮重现象,无复视,无畏光,无视物模糊,舌暗、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细.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 mm,对光反射灵敏,视野无缺损,眼睑皮肤正常,无睑内、外翻,无眼睑痉挛,睑结膜无充血水肿,睑内未见沙眼及肿物,眼球大小正常,未见凹陷或突起,眼球无震颤,双眼球向各方向运动正常;四肢肌力5级;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既往"糖尿病"病史1年.平素思虑过多、易情绪激动,情绪激动后常易出现身体不适.否认手术、外伤史,无家族史.诊断为癔症性睑废,予针刺治疗.

    关键词: 睑废 癔症 目不开 针刺
  • 僵人综合征案

    作者:李莉;冮顺奎;王祖红;易荣;王苏娜;栾莎

    患者,男,40岁,于2016年11月23日就诊.主诉:腰背部疼痛、僵硬2年余,加重1个月.2年前因受寒后出现腰背部疼痛、僵硬,曾行中药热敷及内服中药等治疗后,症状时轻时重,遇寒则发.近 1 个月来感腰背部疼痛、僵硬之症较前加重,腰部活动受限,自行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1片,1天1次"治疗后,无明显缓解.刻下症:腰背部疼痛、僵硬,痛处固定,遇寒尤甚,弯腰困难,肢体酸重,时有烦躁,纳可,眠差,二便正常;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浮紧.查体:双侧脊旁肌、斜方肌、背阔肌萎缩,背阔肌强直呈板状,臀肌强直,双侧腰大肌压痛明显,共济运动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四肢肌电图检查正常,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退行性改变;胸腰椎X片示:胸、腰椎骨质未见明显异常;腰背肌组织透射电镜示:多数肌纤维肌膜皱缩,局部肌纤维肌丝明显溶解,肌浆网未见明显扩张.西医诊断:僵人综合征;中医诊断:痉证(寒湿凝滞,经脉痹阻).治则:散寒除湿,温经通络.取穴:百会、大杼、脾俞、肾俞、肝俞、大肠俞、气海俞、委中、阳陵泉、后溪、昆仑、大椎、筋缩、腰阳关、命门.操作:患者俯卧位,局部消毒后,采用0.25 mm×40 mm毫针,百会直刺,施捻转补法,大杼、脾俞、肝俞、肾俞、大肠俞、气海俞均针尖斜向脊柱,进针约25 mm,施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委中、昆仑、后溪直刺,采用提插泻法,至得气为止.阳陵泉直刺40 mm,采用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 min.取针后立即于大椎、筋缩、腰阳关、命门4穴施灸,采用直径2 cm、高2 cm锥形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用线香点燃,当燃至艾炷的 2/3 时,将其用镊子夹灭,如此反复9壮,每日1次.治疗15 d后,患者腰背部疼痛、僵硬之症改善;治疗1个月后,患者腰背部疼痛、僵硬之症消失,腰部活动灵活,肢体酸重改善.为巩固疗效继续治疗10 d后,肢体酸重之症消失.随访2个月未复发.

  • 小儿遗尿案

    作者:马琼

    患儿,男,8岁,初诊日期:2016年8月10日.主诉:遗尿5年.病史:患儿自2012年以来每夜均遗尿一次,睡觉深沉,不易唤醒,唤醒亦昏糊朦胧,平素体质可,饮食正常,白天小便正常,大便无殊,舌脉如常.查体:咽部无充血,吞咽正常,心肺听诊无殊,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外阴无包茎、无畸形.母亲孕期未遭受放射线毒物、激素类药物等不良刺激,家族中无隐性脊柱裂病史.其母尤为谨慎,恐药物及影像检查之不良反应,发病至今未诊治.此次来诊亦拒行实验室检查及摄片检查,仅求针刺治疗.中医诊断:遗尿(心窍失用、肾气不足证).西医诊断:小儿遗尿.治法:醒脑调神,补肾固脬.取穴:百会、左"鼻翼"(在左侧鼻翼上端的沟陷中)、肾关(位于阴陵泉穴直下 1.5 寸)、右侧"遗尿点"(在右侧掌面小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操作: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0.25 mm×25 mm和 0.25 mm×40 mm毫针,百会穴,与头皮呈90°角透皮直刺约2.5 mm;左"鼻翼穴",与皮肤呈90°角透皮直刺约2.5 mm;肾关穴与皮肤呈90°角直刺约 25 mm;右侧"遗尿点"直刺约2.5 mm,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40 min,嘱患儿放松心情,静心休息.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2016年8月12日复诊,患儿针刺后两夜均未遗尿,唤之可醒,醒后神志较针刺治疗前清晰.2016年8月15日三诊,诉遗尿一次,但其子言自知欲解小便,懒而不起遂遗之;夜间唤之即醒,醒后神志清,而且能于睡眠中醒来自行解小便.又巩固治疗7次,治疗期间嘱患儿白天勿过度贪玩,控制活动量,晚上8点后尽量不饮水,逐渐培养自己的憋尿意识,定时排尿.共治疗10次,期间未有反复,亦未再来求诊.

  • 小儿遗尿案

    作者:张雪琳;王孟雨;高希言

    患者,男,7岁,学生,2016年12月8日就诊.代诉:尿床3年余.刻下症:形体消瘦,面色微白,遗尿每晚1~2次,睡眠较沉,不易被唤醒,睡中遗尿,醒后方觉,白天小便频而量少,纳少,气短无力,大便溏薄,记忆力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诊断:小儿遗尿(肺脾气虚型).治则:调补脾肺,益气约脬.取穴:四神聪(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共4个刺激点)、"环中上穴"(环中穴上2寸外上0.5寸,左右共2 个刺激点,环中穴位于环跳穴与腰俞穴连线的中点处)、"遗道穴"(中极穴旁开5寸,左右共2个刺激点),被称为"三穴八针"[1].操作:75%乙醇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0.35 mm×25 mm毫针平刺四神聪穴,进针20 mm,针尖皆向百会穴,行平补平泻法,长时间留针(2~4 h);选用0.35 mm×75 mm毫针刺环中上穴,针尖向前阴部刺入,并使针感向前阴部传导,不留针;选用0.35 mm× 40 mm毫针刺"遗道穴",针尖向前阴部斜刺40 mm,产生针感后即起针.同时采用0.35 mm×25 mm毫针点刺气海、关元、中极、膀胱俞、足三里和三阴交穴各1次,进针5 mm,如有出血,用消毒棉球按压片刻即可,每日1次,治疗6次而愈.4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 "筋针"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28例

    作者:蒋爱勇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是指颞颌关节区疼痛、弹响、肌肉酸痛、张口受限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属于中医学"颌痛""颊痛""口噤不开"等范畴,多为单侧患病,亦可双侧同病,常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笔者采用"筋针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28例,现报道如下.

  • 芒针透刺为主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5例

    作者:慕容志苗;牛红月

    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SHS)也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常出现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色改变.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手被动旋后,腕背伸受限,手指拘挛,伸展受限,被动活动时可引起疼痛.如不对此干预,晚期则会出现患手畸形,虽无水肿和疼痛,但关节的活动将永久丧失.因此肩手综合征的预防相当重要,一旦发生不但给患者带来疼痛,而且会严重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笔者采用芒针透刺下极泉、三间配合毫针针刺肩髃、肩髎、外关等穴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35例,现报道如下.

  • "手六针"巨刺法治疗肩周炎32例

    作者:胡怀珍;王萌萌;王旭;肖丽婷;李镜;李国强;杨佃会

    笔者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采用"手六针"巨刺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32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2 例肩周炎患者皆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45~62岁,平均54.5岁;病程短2周,长3个月,平均1个月.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肩部疼痛,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受限,多因天气变化或过度劳累诱发.以上病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1]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肩周炎,且处于疼痛期.

  • 浮针治疗非疼痛性疾病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李奕萱;刘梦;张瑞杰;陆亚麟;谭曦;王谦

    浮针在"患肌"适应证的理论下治疗非疼痛性疾病常收效显著.本文列举浮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发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无症状期)、压力性尿失禁3个验案,并以浮针医学的独特角度探析其诊病思路、治疗要点及作用机制.

  • 针药结合分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腺肌症20例

    作者:黄涛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是临床常见造成继发性痛经的主要病因.根据以往的认识,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同属一病,都是由于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非子宫腔内而造成的.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这一疾病认识的加深,将子宫内膜种植于内膜肌层的疾病诊断为子宫腺肌症,而将种植于卵巢或盆腔等其他部位的疾病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据保守估计,在育龄女性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流行率达 15%[1],痛经患者中腺肌症患者的发生率高达六七成,只有手术治疗的方法[2].在子宫腺肌症患者中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仍不清楚,估计比例高达79%[3].

  • 风市穴定位标准化探究

    作者:潘望影;沈雪勇;郭梦虎;程珂;邓海平;张海蒙;赵玲

    目的:比较风市穴直立位人工测量与仰卧位人工测量定位的不同,以明确定位.方法:对197名志愿者进行风市穴直立位人工测量、并对其中92名志愿者进行仰卧位人工测量,比较两种测量方法间的不同.结果:直立位人工测量结果显示,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距离为(39.27±3.83)cm[男性为(39.96±4.21)cm,女性为(38.82±3.49)cm,P<0.05];中指尖至腘横纹距离为(19.08±2.97)cm[男性为(18.96±3.50)cm,女性为(19.16±2.58)cm];折算后得出风市穴位于腘横纹上(9.28±1.44)寸[男性(9.07±1.64)寸,女性(9.42±1.29)寸].仰卧位人工测量结果显示,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距离为(41.89±3.88)cm[男性为(42.36±3.88)cm,女性为(41.67±3.89)cm],中指尖至腘横纹距离为(23.01±3.37)cm[男性为(22.50±3.73)cm,女性为(23.25±3.20)cm];折算后得出风市穴位于腘横纹上(10.51±1.69)寸[男性为(10.16±1.75)寸,女性为(10.67±1.63)寸].结论:风市穴位于股部,腘横纹上9寸(髌底上7寸),髂胫束后缘.直立位简便取穴法:直立垂手,掌心贴于大腿时,中指尖所指凹陷中.仰卧位简便取穴法:仰卧平躺,掌心贴于大腿外侧中央,中指尖所指凹陷中约直下1寸处.女性风市穴定位略高于男性.

  • 标本配穴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应用

    作者:陈茜;梁凤霞;吴松;卢威;王华

    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以"双固一通"针灸法为核心,强调"正气"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标本配穴"法,并对"标本配穴"的中医理论基础和意义内涵、重点腧穴的配伍运用及在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等进行介绍,以期为针灸腧穴选择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丰富针灸腧穴配伍的内容.

  •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小鼠心肌组织中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军蒙;袁璟;蔡云;傅淑平;李敏慧;洪浩;卢圣锋;朱冰梅

    目的:观察电针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中炎性反应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电针组电针"内关"穴,刺激强度2 mA,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每次30 min,每天1次,共治疗5 d;对照组与模型组仅抓取、固定,不予电针刺激;假手术组未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余步骤同模型组.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并计算△ST值评价模型,采用TTC、HE染色分别评价小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和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后模型组和电针组S-T段抬高明显(均P<0.01),提示模型成功建立;TTC、HE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1),出现明显的心肌纤维损伤和炎性浸润,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1),心肌纤维损伤和炎性浸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TNF-α、NF-κB p65、IL-1β、IL-8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心肌组织TNF-α、NF-κB p65、IL-1β、IL-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降低心肌缺血小鼠心肌组织TNF-α、NF-κB p65、IL-1β、IL-8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实现心肌保护效应.

  • 电针"中髎""天枢"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伟明;王扬;吴佳霓;杨丽坤;刘志顺

    目的:探讨电针"中髎""天枢"穴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则的48只SD雌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除空白组8只外,其余各10只.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使用去氧乙烯基环己烯(VCD)造模,160 mg/kg,腹腔注射,连续15 d.空白组在造模期间给予正常饲养.造模成功当天,电针组使用"中髎""天枢"穴进行电针干预(连续波,1~3 Hz,0.1~1 mA),每次20 min,前2周每日1次,每周5次,后2周隔日1次,每周3次;他莫昔芬组使用枸橼酸他莫昔芬(1 mg/kg,每次注射总体积0.3~0.5 mL)皮下注射,前2周每日1次、每周5次,后两周隔日1次,每周3次;捆绑组同电针组捆绑固定;空白组、模型组正常饲养.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性腺湿重和性腺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抗苗勒激素(AMH)、抑制素B(inhibin B),观察卵巢组织形态、计数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窦状卵泡和闭锁卵泡数量,检测卵巢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1)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左、右侧卵巢湿重、卵巢指数、子宫湿重和子宫指数均明显降低(均P<0.01),但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血清AMH和inhibin B水平明显降低,血清FSH、LH水平升高,E2水平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他莫昔芬组大鼠血清AMH和inhibin B水平明显升高、血清FSH、LH水平明显降低,E2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3)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颜色暗红苍白,周围散在或不存在颗粒状小体,形态较小,呈萎缩状;原始卵泡明显减少,甚至大部分视野无法看到,初级卵泡结构破坏,排列松散,成熟卵泡较少,闭锁卵泡及间质腺明显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数量降低,闭锁卵泡数量增多(P<0.05,P<0.01),窦状卵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窦状卵泡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闭锁卵泡数量降低(均P<0.01).(4)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IGF-1 mRNA、IGF-1R mRNA表达升高(均P<0.01),捆绑组大鼠卵巢组织IGF-1 mRNA表达升高(P<0.05),IGF-1R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组织IGF-1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GF-1R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中髎""天枢"穴对VCD致POI大鼠的卵巢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该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卵巢组织中IGF-1R mRNA的表达,进而干预IGF-1/IGF-1R轴来实现的.

  • 艾灸涌泉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文献评析

    作者:何芙蓉;赵百孝;郑美凤

    目的:归纳和分析艾灸涌泉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文献,为艾灸涌泉治疗失眠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艾灸""灸法""针灸""涌泉""失眠""不眠""不寐""不得眠""睡眠障碍""睡眠紊乱""睡眠质量"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中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艾灸涌泉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文献,对文献进行回顾,并加以归纳、分析.结果:检索到27篇临床文献,其中14篇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近年来临床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作为单独治疗手段的临床文献较少,多结合针刺、按摩等治疗;多由患者或家属自行施灸,少数文献借助了灸器使操作更简便安全.结论:艾灸涌泉治疗失眠症越来越受到关注;建议采用简便安全的灸器施灸,有利于临床推广,这也为今后深入探讨艾灸涌泉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应和机制提供了更为简便的操作方法.

  • 从"开阖枢"与经脉脏腑的关系浅析针刺镇痛选穴

    作者:黄文豪;娄必丹

    《内经》"开阖枢"是对六经气化功能的形象比喻,说明六经之间生理、病理及内在联系.现代医家通过对中医古典医籍及现代文献的分析,发现手足同名经脉之间以及脏腑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即手足同名经之间具有"同气相应""同气相求"的相通关系;而脏腑之间除了常规的表里属络关系,还具有别通关系.两者与"开阖枢"关系密切,是"开阖枢"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指导临床针刺镇痛选穴具有重要的意义.

  • 近20年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进展

    作者:夏良君;夏有兵

    目的:回顾和整理近20年针灸治疗卵巢早衰(POF)的研究成果与作用机制,为临床针灸治疗POF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整理自1998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针灸治疗POF的文献,从选穴规律、治疗方法等方面归纳分析,阐述潜在的作用机制.结果:终获得针灸治疗POF的临床文献26篇,阐释作用机制的实验类文献5篇.临床治疗卵巢早衰的辨证分型及使用频次前3位的腧穴分别为少阴病证(太溪、三阴交、关元穴),太阴病证(三阴交、足三里、次髎穴),厥阴病证(太冲、神庭、关元穴),少阴、厥阴兼证(三阴交、肝俞、肾俞穴),少阴、太阴兼证(脾俞、三阴交、足三里穴),冲任失调(关元、子宫、肓俞穴).十四经经脉腧穴使用频率前5位的穴位由高到低依次为关元、肾俞、三阴交、中极、脾俞、太溪、肝俞.经外奇穴则以局部取穴为主.按经脉腧穴使用个数排序前5位的经脉由高到低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选穴部位多分布在胸腹部、腰背部及下肢.临床方法多样,包含毫针刺、电针疗法、灸法、穴位埋线疗法等.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的功能,恢复性激素正常水平;改善卵巢、子宫的组织学形态;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卵巢早衰相关信号通路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等,达到治疗效果.结论:虽然针灸治疗卵巢早衰在临床上已取得一定疗效,但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却有限.从机制上阐明针灸治疗POF,可以指导临床实践.今后应规范临床路径,探究效应机制,通过设计科学严谨的实验,选取更为客观合理的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

  • 马耳他针灸发展现状

    作者:傅勤慧;李艺;裴建;Savona-Ventura

    总结针灸在马耳他发展的现状及立法情况,为"一带一路"政策下,中医针灸在较高层面上进行规范化的推广,并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提供政策参考.以作者在马耳他大学中医中心工作经历为背景,以实地调研为主要工作方法,结合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搜集与马耳他针灸发展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结果表明:针灸在马耳他应用已30余年,江苏省和上海市中医机构分别与当地政府、大学合作开展了针灸医疗与教学合作.马耳他在国家医疗保健法中包含有替代医学法章节,其中有针灸医师管理条例.中国与马耳他合作建成的两所医疗中心,为中医针灸在马耳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望在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更高层次的合作与交流.

  • 周楣声先生之《灸绳》对灸法学的贡献

    作者:吴子建;吴焕淦;胡玲;余情;王洁

    周楣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被誉为"灸法泰斗".他幼承家学,治学严谨,见解精辟,立论新颖,其代表作《灸绳》一书,观点新颖,师心独见,在灸法理论和临床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见解,如"振兴灸法""灸感三相""热症贵灸""壮为创、灼"等.本文从《灸绳》的成书背景、《灸绳》所载的歌赋和灸例、对灸法学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和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探讨《灸绳》对灸法学的贡献.

    关键词: 灸绳 灸法 周楣声
  • 以"周围性面瘫"为首发症状的听神经瘤1例临床报道

    作者:张路;郭海燕;李春志;郭孟萌;徐楠

    患者,女,60岁,主因"右侧口眼歪斜2 d"于2017年1月30日于针灸科门诊初诊.病史:2017年1 月 28 日乘坐公交车毗邻窗户,吹风受凉后出现右侧口眼歪斜,右眼无法完全闭合,右侧口角鼓腮时漏气,休息后未见好转,遂至针灸科就诊.既往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消化道溃疡等病史.体格检查:内科查体(-).神经系统:右侧额纹消失,右侧抬眉受限,右侧闭目不全,右鼻唇沟变浅,味觉正常,听觉正常,外耳道(-),右乳突区疼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诊断:右侧面神经炎.治疗予醋酸泼尼松30 mg,晨起8:00顿服,连续3 d;第4天减为20 mg,晨 起8:00顿服,连续3 d;第7天减为10 mg,晨起8:00顿服,连续3 d.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2次滴眼,预防球结膜感染.口服甲钴胺500 μg,每日3次,连续7 d.中药汤剂以疏风清热为法,予荆防败毒饮加减,药物组成:荆芥10 g、防风10 g、前胡10 g、枳壳10 g、桔梗10 g、板蓝根10 g、茯苓15 g、薄荷6 g、生甘草10 g,水煎剂(200 mL,口服)每日2次,连续7 d.针灸予针刺乳突区、面部穴位,局部取穴:头窍阴、完骨、牵正、攒竹、颧髎、迎香、地仓;远端取穴:合谷、列缺.2017年2月9日复诊:病情未见明显变化,醋酸泼尼松已足疗程停用;继续给予甲钴胺营养神经;中药汤剂改为以活血通络为法,予牵正散加减,药物组成:白僵蚕6 g、白附子6 g、全蝎1 g、防风10 g、茯苓10 g、炒白术10g、生甘草15 g,水煎剂(200 mL,口服),每日2次,连续7 d.针刺取穴、方法同前.

  • 头痛类疾病——具有国际影响的针灸优势病种

    作者:王麟鹏

    从20世纪七十年代,涉及多个领域的疼痛学科开始发展并很快形成"星星之火",促进了各国在疼痛学领域临床实践和机制研究的开展.头面疼痛,主要是原发性头面痛的研究也成为了这个大潮的受益者.1988 年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发布了"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一版",2013年则发布了第三版(ICHD—III beta版).在此影响下,2011年中华医学会发布了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临床重点专科发布了头痛(偏头痛)的中医针灸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国针灸学会则发布了《偏头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总之,原发性头痛类疾病的临床与机制研究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总结下来,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

    关键词:
  • 国际话语权视阈下的针灸研究——基于近10年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载文的计量分析

    作者:王厚融;孙贵平;郑博阳;袁恺

    为客观反映2007至2017年间国际学术舞台上针灸疗法的研究成果,探查中国针灸研究的学术话语权构筑状况,采用文本分析软件对近10年5668篇针灸研究主题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国际性的针灸研究已经形成,研究力量以"中国—美国"为轴心向世界各地发散,研究视域集中,中外互动良好.在国际话语权视阈下,针灸研究的权威传播平台建设、学术中心和研究场域的培育、与国际研究力量互动的同时提升中国针灸研究的质量,成为增强中国针灸研究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任务.

  • 建立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助推针灸国际化

    作者:刘保延

    新华网问:中医针灸在全球的发展现状如何?刘保延答:针灸已真正走向国际,成为世界的针灸针灸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针灸已经在全球183个国家被广泛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也显示,针灸是世界上应用广泛的传统医学方法.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以说,针灸已真正走向了国际,成为世界的针灸.

    关键词:
中国针灸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