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

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针灸》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炜宏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针药人工周期疗法对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患者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观察

    作者:杨娟;刘英;黄健;许金榜;游秀密;林秋平;张俊新;顿晶晶;黄山

    目的:观察在西药基础上针灸联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与单纯西药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于月经第3天开始口服来曲唑和二甲双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主穴取关元、气海及双侧子宫、卵巢、丰隆、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卵泡期配合大赫穴,并于关元和气海穴行温针灸;排卵期配合中极、血海穴,并于气海和中极穴、血海和阴陵泉穴接2组电针,选择2 Hz连续波;黄体期取以上主穴,并艾灸关元和气海穴,每次30 min,隔日1次;月经期间停止治疗.中药以补肾养血、健脾化痰为主.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9(miR-29)表达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内分泌激素值[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催乳素(PRL)、LH/FSH值]、胰岛素(INS)和血糖含量及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并比较两组治疗后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miR-29基因表达及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LH、LH/FSH及T值均低于治疗前(P<0.01,P<0.05),对照组治疗后T值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LH、LH/FSH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INS、血糖含量、HOMA-IR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观察组INS、HOMA-IR指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妊娠率为56.7%(1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9/30,P<0.05).结论:针药人工周期疗法能改善痰湿型PCOS患者的内分泌和胰岛素抵抗情况,同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妊娠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有可能通过miR-29表达的改变来作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作者:祁元刚;宋守江;窦志强;陈劲;何桂英;张丽君;姚锦程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针刺背俞穴与单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30例.中药组单纯服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每天1剂,连续治疗1个月;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针刺背俞穴,穴取双侧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并结合辨证配穴,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 d,共治疗3个疗程.使用疲劳量表-14(FS-14)、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疲劳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S-14评分(包括躯体疲劳评分、脑力疲劳评分、总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针药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中药组(均P<0.01).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针刺调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疗效观察

    作者:雷云;金玖;班海鹏;杜宇征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将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原西药治疗方案不变(服用一类降压药物),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6周(共30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昼夜节律及相关动态血压参数变化.结果:(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日间平均收缩压(dA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A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ASBP)、收缩压昼夜节律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血压昼夜节律及相关动态血压参数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nASBP、收缩压昼夜节律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昼夜节律转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配合常规西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相关动态血压参数.

  • 不同强度穴位贴敷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胡奇妙;谷鹏鹏;姜霞;姜方琦;庄进飞;郑海松;杨观虎;蒋松鹤

    目的:评价三伏天不同强度穴位贴敷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和安慰剂组,每组40例.4组取穴均为大椎、定喘、肺俞、脾俞、命门、膏肓、肾俞、气海.3个治疗组统一采用复方白芥子处方(白芥子、白芷、细辛、延胡索)共研细末.治疗1组以姜汁调和上述中药粉末(即姜调贴敷)制成药饼贴敷,治疗2组、治疗3组用蜂蜜调和中药粉末(即蜜调贴敷)制成药饼贴敷,安慰剂组用小米粉和蒸馏水制成外观相同的假药饼贴敷.其中治疗1组、治疗2组贴敷2 h,治疗3组、安慰剂组贴敷6 h,于三伏天期间每周贴敷1次,连续贴敷5周.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周后的鼻症状总分(TNSS)、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并比较4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各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治疗组TNSS、RQL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其中治疗3组的改善程度优于治疗1组、治疗2组(均P<0.05);治疗后3个治疗组EOS计数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均P<0.05),各治疗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组总有效率为85.0%(34/40),优于治疗1组的76.3%(29/38)、治疗2组的71.8%(28/39)及安慰剂组的5.0%(2/40,P<0.05,P<0.01);治疗2组、3组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治疗1组(均P<0.01).结论:不同强度穴位贴敷均能改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姜调贴敷刺激强度大,2 h贴敷后即可致皮肤出现水泡;蜜调贴敷较温和,未出现水泡,6 h蜜调贴敷疗效佳.

  • 帖氏"飞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楚海波;张双勇;付俊丽;董华丽;郭锐;赵高峰;廉全荣;封臻;杨保林

    目的:比较帖氏"飞针"配合常规西医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活血化瘀类中药、神经营养药物及对症处理等,大面积脑梗死或颅内压增高者应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飞针"疗法,上肢取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患侧环跳、髀关、伏兔、足三里等,每天治疗1次,1周治疗6 d,共治疗2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针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巴氏指数(Bathel index,B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简式Fugl-Meyer评分、BI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帖氏"飞针"配合常规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疗效确切,在改善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且痛感低.

  • 芒针治疗中风后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作者:刘文秀;谢妮娜;牛红月

    目的:观察芒针、毫针、药物治疗中风后消化不良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中风后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毫针组与药物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及内科常规治疗.芒针组接受125 mm长芒针直刺深刺中脘、梁门、天枢穴;毫针组直刺中脘、梁门、天枢穴20~30 mm,每日1次,每周针刺6次,共4周;药物组口服多潘立酮(吗丁啉),10 mg/次,3次/日,共4周.使用消化不良中医症状积分、利兹消化不良问卷(LDQ)、尼平消化不良指数生活质量(NDLQI)、抑郁自评量表(SDS)、不良反应量表(TESS)作为评价指标,并比较各组消化不良症状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7、14、28 d消化不良中医症状积分、LDQ、SDS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P<0.01),NDLQI积分明显增加(均P<0.05).治疗28 d,芒针组消化不良中医症状积分、LDQ积分低于毫针组和药物组(P<0.05,P<0.01);药物组SDS积分低于芒针组和毫针组(均P<0.05),3组NDLQI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芒针组总有效率为90%(18/20),毫针组、药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14/20)、75%(15/20),3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芒针深刺能改善中风后消化不良中医症状,疗效优于毫针组、西药组.

  • 腕踝针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泵治疗异位妊娠腹腔镜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素珍;郑海霞;占丽芳;祝敏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和单纯PCIA治疗异位妊娠腹腔镜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该试验标准的9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均采用了全身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仅采用PCIA术后镇痛,观察组采用腕踝针双侧踝部1、2区联合PCIA治疗.分别于手术后1 h、2 h、6 h、12 h、24 h、36 h、48 h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两组患者切口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镇痛总有效率及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后6 h、12 h、24 h切口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其余时间点两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48/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6/49),对照组为69.4%(3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腕踝针配合PCIA能有效缓解腹腔镜探查术后疼痛,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 足三里穴位自血注射对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姜仁建;邹瑜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自血和0.9%NaCl溶液注射对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卵巢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使用自体静脉血行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观察组同等体积0.9%NaCl溶液行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1周1次,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3个月后检测患者卵巢功能,主要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并比较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FSH降低(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FSH、LH均降低(均P<0.05),E2均升高(均P<0.05);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FSH、LH均降低(均P<0.05),E2均升高(均P<0.05);与治疗2个月后比较,治疗3个月后FSH降低(P<0.05),E2升高(P<0.05).对照组血清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FSH,治疗2个月后及治疗3个月后FSH、LH、E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增加(P<0.05),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3.3%(25/30)和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自血注射可明显改善卵巢功能不全患者卵巢功能,促进子宫内膜生长.

  • 火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裴文娅;林诗雨;曾婧纯;钱桂凤;林丽珠;林国华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火针配合化疗组)和对照组(化疗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火针四花穴(膈俞、胆俞)配合化疗[TP(紫衫醇+顺铂)/GP(吉西他滨+顺铂)/DP(多西他赛+顺铂)/NP(长春瑞滨+顺铂]进行治疗,具体化疗方案由肿瘤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每日火针四花穴1次,治疗7 d,治疗1个疗程(1周),同时配合化疗1个周期(21 d).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化疗一个周期(21 d).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1天采用肿瘤客观指标评定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进行评价,同时采用行为状态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及肺癌治疗功能评价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lung,FACT-L)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20.0%(6/30),稳定率为73.3%(22/30),对照组有效率为16.7%(5/30),稳定率为63.3%(19/30),观察组有效率、稳定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ACT-L生存质量评分总分及各分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FACT-L生存质量评分中日常生活领域、情感状态领域评分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ACT-L生存质量评分总分、日常生活领域、活动能力领域、其他因素领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社会/家庭状况领域、情感状况领域评分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总分差值与FACT-L生存质量评分总分差值呈中度正相关(P<0.01).结论:火针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

  • "过眼热"手法为主针刺治疗儿童弱视

    作者:宋忠阳;秦晓光;孙润杰;徐璇;朱博雯;陈玉婵

    目的:观察"过眼热"手法与平补平泻法治疗弱视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符合弱视诊断标准的患儿6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68只眼).观察组取鱼腰、太阳、瞳子髎、睛明、攒竹、承泣采用平补平泻法,肝俞、肾俞、光明采用捻转补法,双侧风池采用"过眼热"手法;对照组取穴与观察组相同,除风池穴采用平补平泻法,其他穴位针刺方法与观察组一致,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4个疗程后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儿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0%(23/25)、70.4%(19/27);屈光参差性弱视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7%(18/21)、55.0%(11/20);斜视性弱视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6.7%(12/18)、29.4%(5/17),各类型弱视观察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过眼热"手法治疗弱视疗效优于平补平泻法,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视力情况.

  • 多发性肌炎案

    作者:罗丹妮;王金花;代凯凯;杨继国

    患者,男,58 岁.就诊日期:2016 年 3 月 6 日.主诉:双下肢内、外侧疼痛、无力 4 年,加重 1 月余.病史:4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内、外侧疼痛、无力,口服甲钴胺片、扶他林片等药物,疗效不佳,1 个月前症状加重.刻下症:双下肢内、外侧疼痛且无力,受寒、劳累时加重,遇热、休息时缓解;伴双目昏花,双侧上肢肌肉酸痛、无力,下肢肌肤甲错,背腰部怕冷,纳眠可,小便正常,大便溏薄,每日二三次;舌淡胖、苔薄白,脉沉弦.查体:双侧上肢肌力Ⅳ级、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正常.辅助检查:①白细胞 22.9×109/L;肌酸激酶 3810 U/L;乳酸脱氢酶 567 U/L;C 反应蛋白 18.7 mg/L;血沉 34 mm/1 h.②肌电图检查示肌源性损害:腓肠肌、股四头肌、肱二头肌静息可见中量自发电位发放,肌肉收缩可募集大量短时限、低波幅新生电位.③肌活检(双侧腓肠肌):肌束片状萎缩,肌束间胶原纤维增生,灶性淋巴细胞浸润.西医诊断:多发性肌炎.中医诊断:肌痹.治疗原则:温阳散寒,通经活络.采用督灸配合针刺治疗.①督灸疗法.嘱患者裸背俯卧,取督脉段大椎至腰俞,由脊柱向左右两旁各旁开 1.5 寸为施术部位,用 75%乙醇沿脊柱消毒 3 遍,涂抹姜汁后,撒督灸粉(药物组成:附子、肉桂、吴茱萸、川芎、元胡等,总量约为 2 g),呈线条状,敷贴桑皮纸,在纸上铺呈梯形、高约 2.5 cm 的姜泥,放置长度约 4 cm、中心切面直径约 1 cm 的梭形艾炷于姜泥之上,点燃头、中、尾三点,任其自燃自灭,连灸 3 壮,每壮 40 min,共 120 min,结束后移去姜泥,清理干净即可.②待督灸治疗结束后予以针刺疗法.取穴:合谷、曲池、手三里、血海、梁丘、阳陵泉、足三里、悬钟、地五会、足临泣.操作:采用 0.30 mm×40 mm一次性毫针常规针刺,得气后行震颤手法 10 s 即出针.以上治疗每周 1 次,4 次为一疗程.

    关键词:
  • 缩窄性心包炎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案

    作者:谢细琴;周京旭

    患者,男,63 岁,农民,于 2015 年 3 月 23 日因"反复出现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伴乏力 1 年余"就诊,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性窦性停搏伴交界性逸搏,房性早搏伴短暂性房速,心肌复极异常;心脏彩超示:双房增大(左房内径 5.0 cm,右房内径5.9 cm,射血分数 56%).查胸部 CT 平扫示:心包膜广泛钙化,不除外缩窄性心包炎;心影增大.动态心电图示:1. 窦性心动过缓偶发多源性室早,部分成对,伴短阵室速,频发房早伴差传,窦性停搏伴房性或交界性逸搏心律,达 931 次/24 h,长停搏大于4.5 s(平均心率 42 次/min,慢心率 31 次/min);2.V2-V5 导联伴 T 波低平或倒置(接近全程).遂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015 年3 月 31 日行双腔起搏器皮下置入术,过程顺利,术后至今一直规律口服利尿和改善心肌代谢类药物(氢氯噻嗪片每天 1 次,每次 1 片;螺内酯片每天1 次,每次 1 片;复方曲美他嗪片每天 3 次,每次1 片).服药后小便量较前增多,双下肢及颜面未再见明显水肿,术后心率稳定在 60 次/min,血压波动在 107/74 mm Hg(1 mm Hg=0.133 kPa)上下,颈静脉怒张明显,乏力程度较前稍减轻,反复心悸、头皮发麻,当时未予重视.直至起搏器皮下置入术后 3 个月复查,提示患者左右心房已经明显增大,导致起搏器的心房侧导线固定不稳,建议尽快行心包剥脱手术以缓解心房压力,但是患者因恐惧该手术的潜在风险而拒绝.

    关键词:
  • 产后崩漏案

    作者:宋扬扬;倪光夏

    患者,女,31 岁.初诊日期:2016 年 7 月 10 日.主诉:月经淋漓不尽 2 年.2 年前顺产后即出现月经淋漓不尽,每月阴道出血 20 d 左右,量少,经色暗,有血块,小腹胀痛,考虑处于哺乳期,未曾到医院就诊.彩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厚 0.9 cm;两侧附件区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产后功能性子宫出血.妇科建议行针灸治疗.刻症:行经第 5 天,月经淋漓不尽,量少,经色暗,有血块,小腹胀痛,舌苔薄白、边尖有瘀点,脉弦细.中医诊断:漏证(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针灸取穴及操作:①第一组穴:膻中、中脘、天枢、气海、关元、中极、子宫、血海、三阴交.选用 0.30 mm×40 mm 毫针,常规刺法,采用提插捻转法,平补平泻,中极、子宫向会阴方向刺入,针感向会阴部传导,得气后双侧子宫、天枢予电针刺激,连续波,频率为 15 Hz,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余穴每 10 分钟行针 1 次,留针 30 min.②第二组穴:次髎、中髎、下髎.选用 0.30 mm×75 mm毫针,针体完全进入骶后孔,采用提插捻转法,平补平泻,针感向会阴部传导,得气后双侧次髎、下髎予电针刺激,连续波,频率为 15 Hz,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同时予红外线照射,留针 20 min.起针后八髎穴区拔罐,留罐 5 min.每天 1 次,5 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 3 个疗程,疗程间间隔 2 d.第 1 次治疗后患者月经量减少,小腹胀痛消失;第 2 次治疗后,患者未见月经淋漓不断,无明显自觉症状.虽症状消失,考虑其病程较长,建议其继续治疗 2 个疗程巩固疗效以防复发.随访 3 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

    关键词:
  • 臁疮案

    作者:张蕊;董旭;宋晶;何雷;王东岩

    患者,女,40 岁.主诉:右下肢反复出现片状瘀斑、偶有破溃两年,加重 1 个月.于 2014 年 7 月11 日收入我科.现病史:患者因工作需要长久站立,两年前出现下肢静脉曲张,静脉蜿蜒迂回,隆起于皮肤,右侧小腿近胫骨处出现片状瘀斑,偶有小块破溃,采用消炎类和激素类外用药后好转,未进行系统治疗.该病反复发作.1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加重,片状瘀斑颜色加深,呈紫黑色,面积增加,明显高于皮肤,有波动感,常伴右下肢乏力,久站胀痛,为求系统中医针灸治疗特来我院就诊.查体:患者双侧小腿有明显较大范围静脉曲张 3 处,蜿蜒迂曲突出,其中一处位于右侧约小腿下 1/3 与上 2/3 近胫骨处,出现明显皮肤瘀斑,面积 4 cm×5 cm,该处皮肤颜色紫黑,较周围皮肤凸出,按之有波动感,皮肤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皮肤,无溃疡,其余两处面积约3 cm×2 cm、2 cm×2 cm.患者体型偏胖,饮食、睡眠、二便未见异常,舌质紫暗、苔白,脉弦.辅助检查:双下肢静脉彩超示双下肢深静脉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瘀积性皮炎、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诊断:臁疮(瘀血内阻).

    关键词:
  • 先天性弱视案

    作者:韩东伟;宋丽娟

    患儿,男,7 岁,就诊日期:2016 年 7 月 4 日.其母代诉,患儿系早产儿,3 岁时发现其视物离的很近,习惯眯着眼睛视物,去医院眼科就诊,被诊断为先天性弱视.体格偏瘦,饮食一般,因视力下降,至今已更换 3 次眼镜,省、市医院眼科均表示无特殊治疗办法,特来我院中医门诊寻求治疗,以期视力有所改善或不再持续下降.眼科测视力:左眼 0.2,右眼 0.4.患儿语言智力无异常,沟通无障碍,家人诉在家乡曾口服中药(具体药物不祥),效果欠佳.取穴:眼针取心区、肾区(眶内刺法);体针取天柱、风池、肝俞、中脘.刺法:采用 0.25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眼针取眶内心区、肾区,每穴点刺,行小幅度提插 14 次;天柱、风池、肝俞均取双侧,天柱、肝俞直刺,刺入 25 mm,行雀啄手法,以患者有柔和酸胀感为宜;风池向对侧眼睛方向刺入 25 mm,先行雀啄手法使患者产生柔和酸胀感,然后行捻转手法,使针感向头内或眼睛方向传导.中脘直刺 25 mm,行小幅度提插捻转,产生柔和胀感,不追求针感传导.双侧取穴均同时行针 1 min,中脘行针 1 min.所有穴位均不留针.周一至周六上午,每日治疗 1 次,周日休息,连续两周共治疗 12 次为一疗程.第 1 周每次针完家人即让患儿戴上眼镜,第 2 周开始要求针完不戴眼镜,正常用眼即可,患儿自觉眼睛清凉、舒服;第 2 周治疗结束休息 3 d 后复查视力,左眼 0.6,右眼 0.7.

    关键词:
  • 天柱、玉枕穴为主埋线治疗陈旧性面瘫30例

    作者:张玉飞;田晨辉;张晨;田元生

    陈旧性面瘫多为面瘫失治误治、过度治疗或面神经损伤较重,导致超过 6 个月仍未痊愈,甚则终身不愈,较为难治.近两年笔者采用天柱、玉枕等穴埋线治疗陈旧性面瘫,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 例均为 2015 年 5 月至 2017 年 2 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的陈旧性面瘫患者,其中男16 例,女 14 例;年龄 18~60 岁;病程 6 个月~2 年.表现为一侧面肌瘫痪:面部麻木僵硬,额纹、鼻唇沟变浅,闭眼露睛,嘴角歪向健侧,鼓颊漏气,皱眉、闭眼、示齿不对称,甚则"倒错"等.

  • 穴位注射联合水光注射治疗黄褐斑47例

    作者:金玉;蒋文波;傅海扬;黄煌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过度,可累及脸颊、鼻子、上唇、前额、下颏,以上部位可单发,也可多发,是皮肤科美容科一种非常常见的碍美性疾病,影响主要人群是女性.遗传和种族偏好、外源激素治疗、化妆品、怀孕和紫外线暴露都是可能的病因.笔者尝试利用近年来流行的水光注射联合传统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并且在水光注射中应用复方当归注射液.现报道如下.

  • 针刺中渚、委阳穴治疗晕动病19例

    作者:耿炜;袁冉冉;胡怀珍;李国强;杨佃会

    笔者于 2014 年 12 月至 2016 年 5 月针刺中渚、委阳穴治疗晕车患者 19 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其中男 3 例、女 16 例;年龄 4~52 岁,平均(35±2)岁;病程 1.3~32.6 年,平均(5.1±0.8)年.根据患者及家属所述归纳出晕车症状:乘车 2~10 min 后上腹不适,继有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旋即眩晕、精神抑郁、唾液分泌增多和呕吐,症状一般在停车或减速后 20 min 至 3 h 消失或减轻,甚至 2 d 内逐渐缓解,但缓解之后伴有精神萎靡、四肢无力约 1 d.再次乘车症状又出现.19 例患者均乘车而来,问诊得知患者平素血压均正常,于初诊时测量血压,其中 14 例患者血压下降,收缩压为 71~89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76.9±4.2)mm Hg,舒张压为43~ 58 mm Hg,平均(51.8±3.9)mm Hg,呼吸深而慢,眼球震颤.

    关键词:
  • 针刺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白色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作者:张思依;胡霞;唐宏图

    目的:观察穴位与非穴位针刺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白色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C 57 BL/6小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给予持续高脂饮食造模16周,将30只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位组、穴位组,每组10只,继续给予高脂饮食喂养8周.正常组继续给予普通饲料喂养8周.自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穴位组小鼠针刺"关元""足三里""胃脘下俞",非穴位组针刺尾部2个非穴位,每日1次,每次针刺15 min,连续治疗8周.于造模成功后及末次治疗后第2天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眼眶采血,检测小鼠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组织形态,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小鼠附睾白色脂肪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esis,iNOS)和CD 206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IHC)检测附睾白色脂肪组织中iNOS和CD 206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非穴位组、穴位组小鼠在喂养第16周和第24周时体质量均明显上升(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穴位组小鼠在第24周时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G、TC明显上升(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非穴位组TC明显降低(P<0.05),穴位组TG、TC明显降低(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非穴位组小鼠脂肪组织中MCP-1、TNF-α、IL-6、iNOS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IL-10、CD 206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穴位组脂肪组织中MCP-1、TNF-α、IL-6、iNOS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IL-10、CD 206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HE染色可见:正常组脂肪组织呈蜂窝状结构,由大量单泡脂肪细胞构成,脂肪细胞呈多边形或圆形,呈空泡状;模型组脂肪细胞明显增大且脂肪细胞大小不规则,细胞间隙变大;穴位组脂肪细胞变小,细胞间隙变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非穴位组小鼠脂肪组织中iNO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CD206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穴位组脂肪组织中i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CD206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针刺"关元""足三里""胃脘下俞"穴可通过影响白色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极化改善肥胖小鼠脂肪炎性反应.

  • 循经取穴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杜婷;任玉兰;何永刚;陈芷涵;梁繁荣

    目的:探讨循经取穴对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效应及对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方法:104只健康12周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无疾病表现后纳入实验;取SD大鼠24只,雌雄不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再取剩余SD大鼠80只,通过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造模成功率为60%,存活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和非经非穴组,共4组,每组12只.空白组不给予手术造模,仅捆绑固定;假手术组开胸后未结扎冠状动脉.造模后模型组仅捆绑固定,循经取穴组给予电针"内关"干预;他经取穴组给予电针"合谷"干预;非经非穴组给予电针大鼠前肢足背侧第3、4跖骨间隙凹陷处干预.每次捆绑固定或电针干预30 min,每日1次,连续5 d.检测各组大鼠心电图,采用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并采用高效液相检测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的含量.结果:各组造模大鼠ST段电压均高于造模前(P<0.05),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Ⅱ导联ST段抬高(P<0.01,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均P<0.01),与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比较,循经取穴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循经取穴组干预后ATP含量升高(P<0.05);与非经非穴组比较,循经取穴组干预后ATP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干预后ADP、AMP含量降低(均P<0.05);循经取穴组干预后能量负荷(EC)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循经取穴能有效的减轻心肌组织的损害,其机制可能是提升心肌ATP的含量,降低心肌ADP、AMP的含量,使EC水平升高,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起到保护心肌组织和细胞作用.

  • 试论押手在针刺临床操作中的作用

    作者:陈向红;陈波;谷鑫桂;师哲;陈泽林

    探索押手在针刺临床中的重要性.通过文献学习和笔者临床体会,总结、归纳、分析押手在临床针刺前、针刺中及针刺后3个阶段的作用,发现押手在临床针刺操作前发挥诊察号穴、揣穴定位,在针刺操作中发挥参与进针、进行补泻,在针刺出针后发挥出针补泻、整理善后的作用.说明押手不仅是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或针刺补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参与了针刺操作的整个诊疗过程,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应用水平也有很大帮助.

  • 针刺层次与针感的关系

    作者:陈德成

    根据《内经》"三才""五体"的人体结构层次观点,结合现代解剖学的组织结构理论,以及笔者30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将人体针刺的结构层次分为4层,各层产生不同的针感.第一层为皮肤层,针尖入皮肤时,主要表现为"痛"感;第二层为皮下浅筋膜层,针尖在这一层则出现强烈的"胀"感,并可沿一定方向传导;第三层是深筋膜和肌肉层,如针尖刺到深筋膜是"重"感,针尖刺入肌肉时,则为"酸"楚感;第四层为骨膜和骨层,针尖一旦触及,则出现剧"痛".此外,每一层都有血管和神经分布,针尖刺到血管时则"痛",刺到神经时则"麻",并沿神经走行方向传导.反之,我们通过病人的针感,也可得知针尖所在的层次和部位.掌握针刺层次与针感的关系,对进一步研究针法、针刺的疗效和病人的感觉及调控病人的针感有重要意义.

  • 基于穴-症关系的经脉拓扑模型定量研究

    作者:徐天成;李诗园;徐先红;卢梦叶;张竞心;孙文渊;张泓鑫;宋思源;顾继昱;孙建华

    经脉理论对针灸临床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自《针灸甲乙经》问世至今,经脉理论发生了诸多变化.本文以复杂性科学的视角定量分析了以经穴为节点、主治作为连边的穴-症网络的拓扑学性质,如高聚类系数与小世界效应,首次给出了抽象为不同时期穴-症网络的经脉系统具备高效信息传递性质的拓扑学证明,并分析其对复杂性科学背景下经脉理论发展定量化、数字化的意义,以期为经脉理论研究和针灸现代化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王富春教授临证选穴要诀

    作者:蒋海琳;刘成禹;哈丽娟;李铁

    总结王富春教授临床选穴经验,他首次凝练出"主症选主穴,辨证选配穴,随症加减穴,善用效验穴"的临证选穴要诀."主症选主穴"是抓住疾病的主要症状选穴;"辨证选配穴"是辨别疾病的证型选穴;"随症加减穴"是根据疾病的变化选穴;"善用效验穴"是熟练掌握腧穴作用的选穴.此要诀为王富春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高度概括,行之有效地指导着针灸临床.

  • 试论"量子纠缠"与针灸

    作者:王军;吴彬;陈晟

    量子纠缠理论是近代物理学的新发现,当前已获得世人广泛关注.笔者通过学习量子理论,发现量子的许多特性在中医、针灸理论与临床中得到体现,例如量子纠缠现象与中医学中整体观念、阴阳学说、标本根结等理论可以相互印证,能解释针灸临床中难以解释的针刺瞬时取效、一病多穴、特效穴等临床现象.基于这一理论,笔者运用量子纠缠理论实现针灸临床的直系亲属互治,且效果显著,结果提示疾病与直系亲属的相应腧穴之间存在着量子纠缠的耦合关系.笔者认为,本研究的发现将有利于拓展针灸临床的治疗途径,也有助于丰富疾病预防的理念.

  • 十四经穴歌表达方式与内容演变的探讨

    作者:刘东明

    通过对历代文献中十四经穴归经歌和定位歌进行梳理,从表达方式与内容演变两方面探讨十四经穴歌的学术特点.在表达方式上,有分经编写穴歌和分部与分经结合编写穴歌两种方式;在内容演变上,体现出经络腧穴理论在不同发展时期中基本内容、经穴数目、经穴排列顺序的变化特点.十四经穴歌以便于记诵的语言特色在经络腧穴理论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广作用,对研究经络腧穴理论发展过程和针灸教育传播方法具有参考意义.

  • 穴位埋线疗法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作者:霍金;赵冏琪;袁永;王京京

    本文旨在对穴位埋线疗法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做一概述.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总库(CAJD),以"穴位埋线""穴位埋藏"为关键词,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起至2015年12月,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000余篇.总结分析发现,穴位埋线疗法的中医作用机制为留针及埋针效应、协调阴阳及平衡脏腑、通经活络及平调气血和补虚泻实及扶正祛邪.穴位埋线疗法的西医作用机制为恢复神经功能,调控神经反射;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局部循环;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减少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因子,改善机体代谢.发现埋线疗法作用的机制除具有普通针刺产生效应的机制外,还可通过延长刺激时间形成持续性治疗,尤其适用于多系统慢性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或替代西药的使用.然而关于埋线疗法的纵向理论研究较少,特色阐述不突出,研究缺乏对照及临床验证,需要进一步改进.

  • 传统补泻刺法蕴含的思想观念探讨

    作者:李素云;赵京生

    传统补泻刺法的形成和发展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土壤,基于古人对自然、生命、疾病等的独特认知,因此其原理和方法必然受当时哲学文化、医学观念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内经》以及后世代表性补泻刺法的深入研究,剖析并梳理其蕴含的主要观念,包括古代辩证法之矛盾观和损益思想、阴阳平衡理论、生命流动观、气一元论思维模式、病邪客观存在观、阴阳术数理论、五行相生学说.清晰而系统地了解补泻刺法的指导思想,将对理解其理法内容和操作主旨大有裨益.

  • 《中国针灸》杂志2017年第11期继续教育试题

    作者:

    关键词:
  • 对JAMA杂志"针刺联用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一文的分析

    作者:岗卫娟;景向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寻求针刺治疗.而2017年6月27日在JAMA杂志发表的"针刺联用克罗米芬治疗中国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一文的研究结果为不支持针刺治疗此类患者不孕.笔者从针刺治疗方案的设计、主要结局指标的设定和研究结果的解读3个方面提出疑问.经对比分析发现:该研究所采用的激痛点治疗方案与传统针灸针刺治疗方案不同;主要结局指标活产率的设定存在争议,4个月的治疗时间不足以凸显活产率的变化;针刺组与对照针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得出针刺无效的结论,对照针刺组并非无效;研究方案及统计方法偏离既定方案.因此该研究结论值得商榷.

中国针灸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