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

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针灸》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炜宏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疗效观察及术后反应

    作者:薛宁;张建斌;夏兆新;笪妮丽

    目的:观察评价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穴位埋线,穴取双侧脾俞、胃脘下俞、肝俞、肾俞、足三里,每15天穴位埋线1次,共完成6次穴位埋线.从第2次治疗开始,每次治疗前记录患者上次穴位埋线后的术后反应类型及次数等,于治疗结束15 d后记录后1次穴位埋线术后情况.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对两组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insulin,Ins)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进行记录,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FPG、2hPG、HbA1c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Ins较治疗前变化幅度较小,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时两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时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7%(33/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0.2%(13/43,P<0.05);随访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下降到37.2%(16/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下降到25.6%(11/43,P>0.05).观察组患者埋线术后共记录18种术后反应,共出现168次,可分为5大类:饮食抑制现象相关的术后反应75次(44.6%),情绪异常相关的术后反应41次(24.4%),局部不适相关的术后反应23次(13.7%),全身不适相关的术后反应21次(12.5%),其他不适相关的术后反应8次(4.8%);术后反应高峰期在第2~3次穴位埋线术后.结论:3个月的穴位埋线治疗能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部分指标,但需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穴位埋线后可出现多种术后反应但不影响治疗.

  • 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张林;钟艳;全淑林;刘叶辉;石学慧;李振光;王净净

    目的:观察在西药基础上配合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本病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每次20 mg,每日1次,连续8周.观察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行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针刺选百会、四神聪、神庭、印堂、神门、内关、太冲、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和丰隆,留针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8周;耳穴取神门、皮质下、心和肝,每日按压3次,3~5 d重新贴压一次,连续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和各因子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同时以Asberg抗抑郁药不良反应量表(SERS)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总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均P<0.05),观察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其中观察组的焦虑/躯体化因子、睡眠障碍因子、绝望感因子评分在治疗后低于西药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P<0.05).安全性评价方面:观察组SE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较为有效、安全.

  • 耳穴贴压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肛周湿疹临床观察

    作者:闻永;李俊;龙庆;万川;蓝小林;陈烨

    目的:观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行耳穴贴压与假耳穴贴压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耳穴贴压组和耳穴假压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西药治疗.耳穴贴压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穴取风溪、肾上腺、对屏尖、肺、脾、肛门,嘱患者每日按压;耳穴假压组选穴及胶布同耳穴贴压组,不粘贴王不留行籽及按压.两组均每3天更换贴压1次,2周为一疗程,视病情治疗1~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肛周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形态、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及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随访1年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形态及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耳穴贴压组各项评分均低于耳穴假压组(均P<0.05).耳穴贴压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耳穴假压组[52.3%(23/44)vs 19.0%(8/42),97.7%(43/44)vs 76.2%(32/42),均P<0.05].耳穴贴压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耳穴假压组[7.0%(3/43)vs 37.5%(12/32),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耳穴贴压联合西药可以有效缓解慢性肛周湿疹的瘙痒症状,改善局部皮损,提高生活质量,且复发率较低.

  • 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对患者雌雄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郑入文;胡慧

    目的:探讨电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中极、曲骨穴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0.2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水平及雌雄激素比(E2/T)的变化,采用国际标准进行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阴茎勃起功能评分(IIEF5),并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电针组治疗前后血清T、E2、E2/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组治疗前后E2/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T、E2、E2/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组IP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药物组IP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组IPSS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电针组治疗后症状严重者明显减少,整体情况优于药物组(P<0.05).两组IIEF5评分、PSA值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组总有效率为60.7%(17/28),明显优于药物组的30.8%(8/26,P<0.05).结论:电针中极、曲骨穴能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对患者血清T、E2水平未见明显影响.

  • 针刺治疗缓解期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春琛;陈志刚;王麟鹏;马昕宇;邢怡;李瑷同;张帆;张涛

    目的:评价针刺穴位与穴旁浅刺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缓解期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RRMS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予以基础治疗加金针王乐亭经验方"老十针""督脉十三针""手足十二针"及随症加减穴位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及以上穴位旁开2~3分浅刺不得气治疗,两组均每日针刺1次,每周针刺5 d,每月连续针刺2周、休息2周,共治疗3个月,并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时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变化、治疗前后年复发率变化以及治疗后复发间隔时间.结果:观察组随访3、6个月时ED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随访12、24个月时EDSS评分上升(均P<0.05);对照组随访3、6、12、24个月时,EDSS评分呈持续上升趋势(均P<0.05);随访各时点观察组EDSS评分变化值小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年复发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复发间隔时间较对照组延长[(441.56±65.37)d vs(382.78±59.33)d,P<0.01].结论:针刺王乐亭验方经穴治疗缓解期RRMS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延长发病间隔时限,降低年复发率.

  • 隔药饼灸治疗脾气虚弱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温志宏;赵吉平;周清辰;王雷;曲舒涵;陈晟

    目的:探索隔药饼灸治疗脾气虚弱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47例确诊为脾气虚弱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隔药灸治疗,穴取印堂、神阙、合谷、足三里,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以及治疗结束后第4周末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结膜炎患者生活质量问答卷(RQLQ)和脾气虚弱型中医证候积分,并比较各指标治疗前后的改善率.结果:治疗第2周、第4周、第8周末以及治疗后第4周末VAS评分、RQLQ量表评分、脾气虚弱型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治疗第2、4、8周末疗效呈渐进性递增(均P<0.01).治疗第8周VAS评分、RQLQ量表评分、脾气虚弱型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显效率分别为59.6%(28/47)、19.1%(9/47)、14.9%(7/47),总有效率均为85.1%(40/47),治疗结束后第4周末与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隔药灸对脾气虚弱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疗效较好.

  • 腹针对奥氮平所致肥胖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蕾;丁瑛;张丽娜;孙国庆;吴哲

    目的:探讨腹针对奥氮平所致肥胖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影响.方法:将86例奥氮平所致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仅予以健康指导,接受饮食及运动调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腹针疗法,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水道,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瘦素、脂联素、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MI、血清瘦素、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脂联素高于治疗前(均P<0.05),并且观察组BMI、血清瘦素、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脂联素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能调节奥氮平所致肥胖患者瘦素信号的转导能力以及脂联素的分泌,促进脂代谢,降低患者体质量.

  • 不同针灸方法干预鹤顶穴对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郑佳;张慧;刘建武

    目的:观察在针刺基础上对患侧鹤顶穴行针刺加隔姜灸与单纯针刺和单纯隔姜灸干预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阳虚寒凝型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隔姜灸组和针刺加隔姜灸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针刺双侧梁丘、血海及患侧犊鼻、内膝眼、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悬钟、太冲.针刺组针刺患侧鹤顶穴;隔姜灸组对患侧鹤顶穴行隔姜灸;针刺加隔姜灸组对患侧鹤顶穴行针刺后再隔姜灸.3组均每日治疗1次,10 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对比3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VAS、PP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针刺加隔姜灸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VAS、PPI评分差值均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针刺组上述差值均高于隔姜灸组(均P<0.05).治疗后针刺加隔姜灸组愈显率为73.3%(22/30),明显高于针刺组的46.7%(14/30)和隔姜灸组的20.0%(6/30,均P<0.05),且针刺组愈显率高于隔姜灸组(P<0.05).结论:在针刺基础上,对患侧鹤顶穴行针刺加隔姜灸干预阳虚寒凝型KOA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和单纯隔姜灸.

  • 针刺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郎翔;王云松;汪晓静;李娟儿;张益民

    目的:观察西药、针刺和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成西药组、针刺组和针刺联合西药组,每组40例.各组患儿均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西药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治疗,按体质量每日10 mg/kg给药,分3次口服,连续服用3 d;针刺组穴取风池、合谷、曲池、下关、颊车、地仓、少商、商阳,予针刺治疗,每日针刺1次,连续针刺3 d;针刺联合西药组采用西药组和针刺组的治疗,联合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和针刺治疗,连续治疗3 d.于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并于治疗结束后4 d进行随访,比较3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美林口服液使用次数.结果:治疗后,针刺联合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5.0%(39/4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2.5%(25/40),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0.0%(32/40),针刺联合西药组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均P<0.05).针刺联合西药组退热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均早于针刺组和西药组(均P<0.05).针刺联合西药组美林口服液使用次数少于针刺组和西药组(均P<0.05).结论: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比单纯使用针刺和西药能更快退热和消退疱疹,减少美林口服液服用次数,临床疗效更优.

  • 基于正交设计法优化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方案的研究

    作者:时宽;吴文忠;刘兰英;王和生;陈栋;刘成勇;张聪

    目的:研究过敏史、贴敷频次、贴敷时间对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疗效影响的主次因素,并优化其治疗方案.方法:收集8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正交设计试验研究.药物选用我科历年的经验贴敷配方(白芥子、延胡索、生甘遂、细辛、麻黄、葶苈子、丁香、肉桂、牙皂按照2:2:1:1:1:1:1:1:1比例配成).贴敷穴位取双侧肺俞、心俞、膈俞、肾俞.先按照有无过敏史分为两大组(有过敏史40例,无过敏史40例),再将两大组分别随机各分为4组,每组10例.通过研究三因素两水平,即有无过敏史(因素A:AⅠ:有过敏史、AⅡ:无过敏史)、不同贴敷频次(因素B:BⅠ:4次、BⅡ:10次,即贴敷4次的组每10天贴1次,贴敷10次的组每4天贴敷1次)、不同贴敷时间(因素C:CⅠ:4 h、CⅡ:8 h)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同期哮喘发作次数和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6个月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量表(AQLQ)评分的差异筛选优方案.结果:①正交试验表明,优方案为AⅠBⅡCⅠ,即有过敏史的患者,贴敷10次,每次保留4 h.②因素B(贴敷频次)、C(贴敷时间)为支气管哮喘AQLQ评分的显著影响因素(均P<0.05).③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哮喘发作次数、AQLQ评分的比较表明不同因素水平的组合对哮喘发作次数和AQLQ评分的影响不同,除了1组、5组之外,其他各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哮喘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过敏史、贴敷频次、贴敷时间对疗效影响的主次关系为:贴敷频次>贴敷时间>过敏史;优组合方案为:AⅠBⅡCⅠ,即有过敏史的患者,贴敷10次,每次保留4 h.

  • 复视案

    作者:赵映;余思奕;王亚楠;郭保君;胡幼平

    患者,男,77 岁.就诊日期:2016 年 6 月 15 日.主诉:右眼视物双影 1 个月.病史:3 个月前自觉视物模糊,1 个月前出现右眼视物双影,随后病情逐渐加重,畏光,影响日常活动.既往史:肺癌术后 11 年,喉癌术后 7 年.曾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MRI 检查排除脑梗死,排除肺癌、喉癌复发,否认外伤史,经眼部同视肌检查诊断为右眼上斜肌麻痹.患者口服维生素 B1片、维生素 B12片以及复方血栓通胶囊后无明显效果,遂至成都中医药大学医药技术研究所门诊部就诊.刻症:神清,精神可,视物双影,双影角度约 30°;面色暗黄,腰膝酸软,纳可,寐安,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弦.西医诊断:复视.中医诊断:视岐,证属脾肾阳虚、气血失和.治则:补脾益肾、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疗上针灸并用,取穴:①头针:顶中线、右侧额旁一线、右侧额旁二线、右侧额旁三线;②眼针[1]:右眼取穴七区(脾胃)、八区(上焦)、四区(肝胆)、一区(肺大肠);③体针:睛明、攒竹、印堂、足三里、光明、悬钟、申脉、照海、太白.操作: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取0.18 mm×15 mm 毫针,于面部眼针八区施透刺法,以脾区透刺胃区、肝区透刺胆区、肺区透刺大肠区,配合沿眼肌受损区域悬灸,持续 15 min,眼周四区均接疏密波型电针.

    关键词:
  • 急性脊髓炎案

    作者:聂道芳;蒋戈利

    患者,女,68 岁,2015 年 6 月 2 日于我科就诊.主诉:双下肢麻木无力 5 d.病史:5 d 前受凉后出现双下肢束带感、麻木,泡脚后症状减轻,当晚自胸以下有轻度束带感,伴胸闷不适,双下肢麻木、无力加重至不能行走,于外院诊断为"急性脊髓炎".治疗期间出现排尿困难,大便需借助开塞露,因拒绝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为求中医治疗入我科.既往有糖尿病、心肌缺血病史.刻下症见:胸部明显束带感,胸腹部及双下肢感觉过敏,间断胸闷、腹胀,双下肢麻木、活动不利,尿便障碍.查体:左下肢肌力 2-级,右下肢肌力 3 级,双下肢肌张力轻度增高,双侧自 T4以下浅感觉减退,并感觉过敏,双侧巴宾斯基征、夏道克征、奥本海默征、戈登氏征均(+);舌质暗、苔薄白而腻,脉沉无力.西医诊断:急性脊髓炎.中医诊断:痿证(寒湿痹阻).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40 mg 静脉推注,每天 2 次,3 d 后改为每天 1 次,5 d 后改为泼尼松片 30 mg 每日早晨口服,每 3 d 剂量减 5 mg,直至完全停用;头孢地嗪粉针1 g 静脉滴注,每天 2 次,连用 7 d;神经妥乐平 6 mL静脉入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10 mL 静脉滴注,每天1 次,连用 2 周.针灸采用通督整脊针法以疏通督脉,调和阴阳.第一步,针刺头三针(百会及百会左右旁开1 寸)、"整脊穴"(平衡针穴,位于印堂与前正中发际连线中点),然后嘱患者屈髋屈膝,颈与双膝同时反向左右摆动 1 min,20 min 后出针;针刺水沟穴,针尖朝向鼻中隔斜刺、顺时针捻转 360°后施以雀啄泻法,以眼眶湿润为度,膻中平刺 2 cm,施以捻转补法,嘱患者深呼吸并配合提肛运动 1 min 后以上两穴一起出针;第二步,针刺内关、环跳、委中,有触电感后出针,嘱患者主动活动四肢;第三步,针刺大椎,T1~T6、T11、T12、L2夹脊穴,秩边、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得气后 T3、T5夹脊穴、秩边、足三里予以电针刺激,20 min 后出针.每日 1 次,10 d 为一疗程.

    关键词:
  • 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孕期带状疱疹18例

    作者:徐彦龙;徐秀梅

    笔者于 2013 年以来采用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孕期带状疱疹 18 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8 例患者均为 2013 年 6 月至 2016 年 6 月甘肃省中医院针灸科和皮肤科转诊的门诊患者,年龄小 26 岁,大 38 岁;病程短 3 d,长 15 d,平均(4.2±3.1) d;发生在胸背部 8 例,腰腹部 6 例,颈部 1 例,面部 1 例,双下肢 2 例;孕期 16~34 周,平均(25±6)周.

  • 针刺"胛缝"穴配合肩胛部隔药隔姜灸治疗菱形肌损伤17例

    作者:宋帅;纪君平;赵梦夏;马玉侠

    笔者在跟导师学习期间,采用针刺"胛缝"穴并配合肩胛部隔药隔姜灸治疗菱形肌损伤17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7 例患者均来源于 2015 年 6 月至 2016 年 5 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其中男 11 例,女6 例;年龄 20~46 岁,平均(32±4)岁;病程短 14 d,长 1 年,平均(6±2)个月.临床表现为肩胛骨内侧缘菱形肌体表投影区出现疼痛和酸胀不适感,多有伏案久坐、局部受寒等病史;触诊时在肩胛骨内侧缘和脊柱间有明显的深部压痛,局部肌肉紧张、僵硬并可触及条索状物;耸肩抗阻试验多为阳性;X 线片多无明显异常.

  • 试析腧穴本意

    作者:沈峰

    "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是《灵枢》对腧穴的经典定义,其中"神气""游行""出入""非皮肉筋骨"是理解腧穴本意的关键.本文从《说文解字》对这些核心字词的本义解读出发,结合中医理论,将腧穴的内涵要义从4个方面进行概括:一是正气变化的本质特征,二是联系通路的功能特性,三是可诊可疗的临床特色,四是三维立体的结构特点.从中也启示我们,腧穴的形体结构不是关键,核心是正气及其变化.灸刺之道,"必中气穴,无中肉节".这也是针灸临床疗效好坏的关键之所在,今日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 腰部脊神经后支的分布与穴位关系探讨

    作者:李鹏;刘金生;陈湘南;吴丽贤;姜苏明;徐国刚

    目的:通过腰部脊神经后支的解剖观察,探讨腰部脊神经后支分布与穴位的关系.方法:对5具尸体,进行腰部局部解剖,观察腰部夹脊穴和背俞穴分布区域的竖脊肌和脊神经后支的配布情况.结果:脊柱两侧分布着T12、L1、L2、L3和L4脊神经后支,其中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走行在胸棘肌和胸长肌之间,而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走行在胸长肌和腰髂肋肌之间.结论:腰部的夹脊穴和背俞穴,与脊神经后支密切相关,尤其是与T12、L1、L2、L3、L4脊神经后支密切相关.

  • 针刺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基因表达影响

    作者:肖伟;章显宝;王震;汪燕;郭晓利;何玲;梁发俊;胡徽星

    目的:观察针刺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转运体(5-HTT)、5-HT1A受体(5-HT1A R)、去甲肾上腺素α2受体(NEα2R)mRNA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每组各1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和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性应激法复合制备卒中后抑郁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模型组不予干预,药物组予以氟西汀(2 mg/kg)灌胃,针刺组选取"百会""风府""神门""太冲"穴,针刺20 min,期间行针1次,每日1次,7 d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 d.观察干预后各组大鼠行为学及5-HT、NE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海马、中缝核、蓝斑核5-HTT、5-HT1A R、NEα2R mRNA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Zea Longa评分升高,糖水消耗量、敞箱水平运动、敞箱垂直运动次数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Zea Longa评分降低,糖水消耗量、敞箱水平运动、敞箱垂直运动次数升高(P<0.01,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比较,大鼠行为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5-HT、NE及海马、中缝核、蓝斑核5-HTT mRNA、5-HT1A R mRNA表达降低(均P<0.01),NEα2R mRNA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脑皮质5-HT、NE含量明显升高(均P<0.01),海马、中缝核、蓝斑核5-HTT、5-HT1A R mRNA表达升高(P<0.01,P<0.05),NEα2R mRNA降低(均P<0.01);针刺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能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变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脑皮质5-HT、NE及海马、中缝核、蓝斑核5-HTT、5-HT1AR、NEα2R mRNA表达有关.

  • 不同频率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效应及部分作用机制探讨

    作者:王颖;孔立红;李威;张亢亢;沈峰;王亚文;周华;孙国杰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百会"与"肾俞"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影响,探讨不同频率电针防治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2只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2 Hz电针组、30 Hz电针组、50 Hz电针组,每组16只.正常组实验室常规饲养,不进行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于双侧海马齿状回注射0.9%NaCl溶液;其他组采用双侧海马齿状回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制备AD模型.造模成功15 d后,模型组、假手术组不进行任何处理,2Hz、30Hz、50 Hz电针组大鼠选"百会""肾俞"穴进行相应频率电针治疗,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针刺组选穴与电针组相同,但仅针刺不接电针.治疗结束后立即进行水迷宫检测,记录大鼠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时间、跨越平台次数,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GSK-3β、GAP-43的表达.结果:①水迷宫测试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时间延长(均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针刺组、3组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逃避潜伏期、首次跨越平台的时间缩短(均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50 Hz电针组与针刺组、2 Hz、30 Hz电针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P<0.05)、首次跨越平台时间缩短(均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P<0.05).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SK-3β、GAP-43表达明显增多(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3组电针组GSK-3β表达明显减少(均P<0.01),GAP-43表达明显增多(均P<0.01).与针刺组、2 Hz、30 Hz电针组比较,50 Hz电针组GSK-3β表达明显减少,GAP-43表达增加(均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下调GSK-3β、上调GAP-43表达,从而促进突触损伤修复,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50 Hz电针治疗效果优于30 Hz、2 Hz电针组及针刺组.

  • 杨骏教授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撷要

    作者:王陶;李在渊;各廷秋;张曼;袁爱红

    介绍杨骏教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诊治经验.杨骏教授善于运用中医、西医、针灸结合的思维模式,对顽固性面瘫采用辨病、辨证、辨经络相结合的辨证体系,采取对因治疗、整体调理、对症治疗,针、灸、药、闪罐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取穴以阳明经为主,同时重用督脉穴位如大椎、筋缩.手法上局部穴位以多针浅透刺为主,提插捻转行针以达到"徐而和"的针感,并利用力学原理提拉面部.牵正、翳风、阳白加强刺激,可接电针;治疗频次以每周二三次为宜.

  • 针刺麻醉下行拔牙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潘江;林碧莲;陈明;章薇;娄必丹

    目的:比较针刺麻醉与西药局部阻滞麻醉行拔牙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临床拔牙术的较佳麻醉方法.方法:将60例拔牙患者随机分为针麻组和药麻组,每组30例.针麻组针刺合谷、内庭,患侧下关、颊车等,得气后行拔牙术,留针至术后10 min;药麻组选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常规局部麻醉后行拔牙术.对两组麻醉效果及镇痛效果[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并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手术前后血压、脉搏、呼吸情况.结果:两种麻醉方法下,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拔牙术.两组麻醉评级优良率、PR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麻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药麻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药麻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压、脉搏、呼吸都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麻醉下行拔牙术可达到西药局部阻滞的麻醉效果,镇痛完全,且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拔牙术的麻醉方法之一.

  •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针刺得气与疗效的关系分析

    作者:潘秋银;马良宵;杨洋;朱江

    目的:检索建国以来针刺得气临床文献,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从文献角度探索得气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建立针刺得气临床文献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文献进行收集、筛选、提取数据、统计分析和关联分析,总结得气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得气与否与疗效关系的研究中,82.1%(46/56)的研究认为得气与疗效相关,17.9%(10/56)的研究认为得气与疗效不相关;痛经、面瘫文献中,得气与疗效相关的支持度为100%;痛证文献中,72%(18/25)的研究认为得气与疗效相关,28%(7/25)的研究认为得气与疗效不相关.得气特点与疗效关系的研究中,60.7%(65/107)的研究认为传导感与疗效呈正相关;得气感强度与疗效关系的研究有21项,涉及病种分散,其与疗效的关系和病种相关;痛经文献中传导感与疗效呈正相关的研究多,达58.3%(7/12);面瘫文献中,得气感弱与疗效呈正相关的研究多,达50%(3/6);痛证文献中,传导感与疗效呈正相关的研究多,为63%(34/54).结论:多数文献显示,针刺得气可提高临床疗效,不同得气特点与疗效的关系和病种密切相关.建议对针刺疗效显著的病种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得气与疗效的关系研究,以便更好地总结得气规律.

  • 《内经》腰痛之经络辨治

    作者:郭秋蕾;贾文睿;孙启胜;郭骐影;黄莺;金宗郁;杨芳媛;王赫;战河;刘清国

    《内经》中腰痛诊治内容丰富,与经络联系甚为密切,形成了腰痛之经络辨治的完整理论体系.本文主要从腰部筋骨为18条经络所网布;腰痛病机在于经络气血运行失常;腰痛病性为经络颜色、形态变化反应;腰痛病位应首据症状以辨经定位;腰痛治疗应据经络辨证选取针灸处方等5个主要方面来阐释腰痛之经络辨治的理论与应用.以期指导临床实践,充分挖掘经络辨治的优势和特色,并为促进中医标准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 针灸多维视角辨治理论探讨

    作者:刘兵

    从针灸辨治理论研究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以辨阴阳而治——据脉而刺、辨经络(脏腑)而治、身形辨治、四海辨治及其他辨治等多个方面的视角,论述针灸辨治的相关规律与重要理论问题,提出人体复杂多维联系特点决定了针灸辨治的多视角与多向度,且每一种辨治之理法均具有相对独立辨治意义.研究新认识:提出据人迎寸口对比脉诊法辨阴阳而刺,是以针直接调阴阳(气)的平衡;提出经络辨治的5个思路来源,丰富其辨治内涵;创新性提出五体的"五体效应"与"五脏效应";首次提出四海辨治理论等.

  • 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与思考

    作者:刘继生;张泓;黄桂兰;许明;张健;尹秀婷

    研究针刺对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是揭示针刺治疗脊髓损伤(SCI)作用机制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回顾和分析近10年来针刺治疗SCI的实验研究文献,发现针刺可通过调节胞间第一信使和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Ca2+及一氧化氮等胞内第二信号分子的表达,干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Rho/Roc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及Notch信号通路等信号途径而发挥促进SCI再生修复的效应,认为今后的研究应重视细胞信号转导立体网络的探索,并注意研究不同配穴、刺激方法等对细胞信号转导影响的差异,这对揭示针刺的临床应用规律,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无创痛针灸器具的研制及产业化发展思路

    作者:冉茜;姜兴鹏

    为减轻针刺等侵袭性操作带来的不适,使更多人接受针灸疗法,便于针灸疗法在家庭保健及基层的推广应用,笔者团队研发了集治疗、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天灸罐、温灸督脉养生保健服、督脉智能诊断治疗仪等无创痛系列针灸器具.天灸罐将常用天灸药物提取物与硅胶罐合二为一,在"大道至简"思想指导下,以督脉、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要操作部位,用于慢性病治疗及养生保健.温灸督脉养生保健服将高科技发热材料和中医督脉养阳理论相结合,具有温阳、益气、行气功效,适合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等7种体质人群使用,具有增强体质的作用.督脉智能诊断治疗仪集病位诊断、治疗、数据分析于一体,体现了"互联网+"中医医疗发展的未来趋势.无创痛针灸器具的产业化发展需在国家政策导向指导下,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产学研结合方式得以实现,达到维护和促进民众健康利益的目的.

  • 针刺导致右侧下肢大面积皮下出血案

    作者:郭潇聪;杨佃会;房繄恭

    针灸疗法作为一种"绿色"疗法,临床应用广泛,但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或因医者掌握不当,或因患者的某些自身原因,可能造成意外的发生.笔者在临床针刺治疗中出现 1 例针刺后右下肢大面积皮下出血情况,通过其诊治、处理经过,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从而警示针灸临床工作者,治疗前要仔细询问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以降低针刺风险.

    关键词: 针刺 皮下出血
  • 论干针疗法是针灸学的一部分

    作者:彭增福;许能贵;卞兆祥;李灿辉;陆卫东;黄涛;王少白

    笔者认为凡是将针刺入皮肤,以防治疾病为目的治疗方法都属于针灸学中的针刺方法.经络腧穴理论虽然是传统针刺的重要理论基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等,已经是现代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干针则只限于激痛点理论.针刺部位方面,传统针刺以穴位为主,但涉及皮肤、肌肉、肌腱、血管与神经等多个层次,而干针主要集中于肌肉.从针刺方法上看,传统针刺疗法的针刺工具有长短粗细之别,针刺方法也非常丰富,既有传统手法,也有借助于现代科技研究成果的电针疗法等,而干针针具单一、手法简单.正因为如此,传统针刺的适应证更广,而干针主要用于肌筋膜疼痛及其相关病症.从知识结构来看,传统针灸医师不仅需要学习中医知识,还需要学习西医基础,而目前干针从业者的培训有不足之处.基于以上理由,我们认为,干针只是针灸学中针刺疗法的一部分,是传统针灸现代发展的一种表现.

中国针灸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