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

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针灸》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炜宏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颤证案

    作者:苏文莉;刘艳琴;蒲丹

    患者,女,14岁.就诊时间:2013年3月19日.主诉:下颌震颤10余天,加重伴四肢震颤7天.病史:10天前突然出现下颌震颤,不能自制,伴偶有咳嗽、鼻塞,至当地医院诊治,入院后病情逐渐加重,第3天出现四肢震颤,仅入睡后症状消失.头颅CT及MRI、脑脊液、脑电图、血常规和风湿3项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1)急性小脑共济失调?(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经药物治疗(不详),病情未见明显好转,患者家属要求出院.刻症:全身震颤不止,下颌处尤甚,表情紧张,下肢乏力,眠差;舌尖红、苔薄白,脉沉弦.查体: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Ⅴ级;指鼻试验完成欠佳,跟膝胫试验未见异常;无眼球震颤;病理反射未引出;走路姿势和坐姿均正常,无跌倒和不稳.中医诊断:颤证(气机内郁).

    关键词:
  • 带状疱疹后运动神经损伤案

    作者:张敏;赵爱梅

    患者,男,50岁,主因“右下肢疼痛53天,无力1个月”于2014年3月5日收入我院针灸科.病史:2014年1月1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小腿抽筋样疼痛,当地医院诊断为“神经炎”,予洛索洛芬钠片、甲钴胺片口服,局部外贴膏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1月24日体温38.7℃,汗出热退后发现右侧腰骶部有簇状红色粟粒样疹,伴烧灼性剧烈疼痛,两天后右侧足踝及脚背部出现簇状疱疹,27日就诊于某西医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

    关键词:
  • 掌腱膜挛缩案

    作者:杨炉水;杨白燕

    患者,男,63岁,以“双手环指掌指关节屈曲挛缩10年”为主诉于2013年9月2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掌掌指关节屈曲伴疼痛,疼痛轻,无肿胀,渐双手掌环指肌腱挛缩,掌指关节周围的皮肤表面出现多个皮下小结节,部分已融合成束状,呈白色,手掌皮肤增厚.

    关键词:
  • 耳穴贴压联合西药防治混合痔外剥内扎硬注术后并发症临床观察

    作者:龙庆;李俊;闻永

    目的:探讨术前耳穴贴压对混合痔外剥内扎硬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术后1h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片,每次510 mg,每日2次;同时口服地奥司明片,每次0.9g,每日2次,连续治疗3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行耳穴贴压,耳穴取肾、膀胱、神门、皮质下、交感及肛门穴,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6次,每次3~5 min,共治疗3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2天疼痛、水肿、便血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的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的疼痛、水肿、便血及尿潴留评分较术后第1天均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术后第1、2天的疼痛、水肿、便血及尿潴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术前耳穴贴压联合常规西药口服防治混合痔外剥内扎硬注术后并发症效果确切可靠.

  • 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杨晓琳;刘炜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耳穴贴压与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各45例.药物组给予口服卡托普利片,每次12.5 mg,每日2次;联合组给予针刺和耳穴贴压治疗,针刺穴取人迎、风池、百会,耳穴贴压穴取神门、心、降压沟、交感,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肌酐水平和证候积分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经过4周治疗,两组24 h动态血压较治疗前均改善(P<0.01,P<0.05);联合组治疗后降低24 h动态血压值的效果优于药物组(均P<0.05);两组的变异系数(CV)均有下降趋势,其中联合组的24 h血压和收缩压的变异系数下降幅度较药物组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ngⅡ水平和血浆肌酐水平均下降(均P<0.05),联合组降低AngⅡ和肌酐水平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均P<0.05);两组证候积分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较药物组治疗后证候积分下降明显(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明显优于药物组的71.1%(32/45)(P<0.05).结论: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对于改善24 h动态血压、AngⅡ水平、肌酐水平优于卡托普利,且能改善头晕、心悸等临床症状.

  • 针灸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配偶抑郁状态的影响

    作者:王成伟;刘梦阅;吕建琴;李宁

    目的:验证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配偶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轻中度抑郁状态受试者(脑卒中患者配偶)随机分为针灸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2例.针灸干预组采用针刺百会、神庭、四神聪、合谷、足三里、太冲以及悬灸神阙、关元、中脘,每周治疗2次,共8周;空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针灸疗法,仅给予养生及心理指导.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结束后自评抑郁量表评分(SDS)以及失眠严重程度分级人数.结果:两组治疗后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针灸干预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针灸干预组失眠严重指数程度分级人数较治疗前改善(P<0.001),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干预方案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患者配偶)的轻中度抑郁状态具有临床治疗意义.

  •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茅敏;饶萍;牟欣;郭兰;张灵

    目的:比较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高压氧与单纯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1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针刺内关、水沟、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三阴交、太冲,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仅予高压氧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天,两组均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常规脑电图(EEG)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BI评分、EEG异常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BI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EEG异常程度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高压氧能明显改善DEACMP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脑电图异常,优于单纯高压氧治疗.

  • 针刺干预腰麻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评价

    作者:贺必梅;潘飞鹏;张森森

    目的:观察针刺对腰麻术后尿潴留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54例行腰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在腰麻术后选取双侧府舍、水道行电针治疗,频率2 Hz/50 Hz,留针30 min,共治疗1次;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不予干预.观察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腰麻后30 min至术后第一次自主排尿时间、第一次排尿量,术后排尿通畅、下腹坠胀、排尿不尽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腰麻后30 min至第一次自主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早,且排尿通畅率较对照组高,尿不尽和下腹坠胀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可以明显缩短腰麻术后自主排尿时间,促进膀胱排尿反射的恢复,具有促进排尿、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的作用.

  • “痉挛三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内收肌肌张力的影响

    作者:金炳旭;赵勇;李诺

    目的:探寻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内收肌肌张力的有效疗法.方法:选取1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疗法(Bobath疗法和上田正下肢法)及头针疗法(智七针、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平衡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予针刺“痉挛三针”(解剪、血海上、后血海).物理疗法每日1次,针刺隔日1次,2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5~20天,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内收肌肌张力得分、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的D区及E区评分,并测量内收肌角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内收肌肌张力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均P<0.01),内收肌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均P<0.01),GMFM-88的D区及E区评分均有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显著(均P<0.01).结论:“痉挛三针”能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内收肌肌张力,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儿的独立行走及跑跳功能.

  • 氟芬合剂肾俞穴注射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镇痛效果

    作者:张尚华;赵增喜;李霞;王晶;苏心镜

    目的:比较氟芬合剂(氟哌利多与枸橼酸芬太尼混合液)肾俞穴注射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与单纯行常规ESWL患者的疼痛反应及血液动力学变化、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64例泌尿系结石拟行ESW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于碎石术前15~20 min行氟芬合剂(氟哌利多注射液1.25 mg、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05 mg,加0.9% NaCl溶液4.5 mL稀释至6 mL)双侧肾俞穴注射;对照组碎石术前不给予其他辅助治疗与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血压、心率的变化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石完全排净所进行的碎石次数及首次碎石术后结石排净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血压明显高于手术前,术中心率明显快于手术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血压较对照组低、心率较对照组慢(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碎石次数少于对照组,首次碎石术后1周内结石排净率高于对照组[75.0%(24/32) vs 50.0%(16/32),P<0.05].结论:氟芬合剂肾俞穴注射能显著减轻体外冲击波碎石过程中患者的疼痛反应,避免了血液动力学的波动,提高了临床碎石效果.

  • 甲氧氯普胺帽状腱膜下穴位注射预防性治疗月经周期性偏头痛临床观察

    作者:王俐红;武永生;苏心镜

    目的:观察甲氧氯普胺帽状腱膜下穴位注射预防性治疗与口服西药治疗对月经周期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月经期偏头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帽状腱膜下穴位注射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32例.穴位注射组于月经前10天开始,选取8个头部穴位分2组交替注射,2天注射1次,4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药物治疗组口服西比灵(氟桂利嗪)2.5 mg,每晚口服1次,疗程为3个月.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3、6个月分别观察镇痛效果、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P<0.05);发作频率及头痛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或减少(均P<0.01);治疗后穴位注射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较药物治疗组改善显著(均P<0.05).结论:甲氧氯普胺帽状腱膜下穴位注射预防性治疗月经周期性偏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且优于口服西药西比灵.

  • 阳性反应点刺血配合艾灸治疗枕大神经痛35例

    作者:李红波;蓝宵

    笔者近年采用阳性反应点刺血配合艾灸治疗枕大神经痛3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患者均来自2010年5月至2014年2月我院门诊,经神经内科确诊后转入康复科,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小22岁,大59岁,平均(40±2)岁;病程短4天,长2个半月,平均16天.全部患者均为一侧枕骨下及后头部疼痛,按压痛区见有酸胀、疼痛、凹陷、条索等阳性反应点,其中风池穴处压痛明显,可向同侧枕部放射.患者均根据《实用神经病学》[1]枕大神经痛的诊断标准确诊.

  • 运动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30例

    作者:时国臣;郑晓旭;宋楠楠

    笔者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采用运动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3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均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8~72岁,平均(59±10)岁;病程21天~6个月,平均(55.7±37.5)天;脑梗死23例,脑出血7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症状以一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伸直,足内翻为主.

  • 针刺“同名经相应穴”治疗关节扭伤66例

    作者:翟佳滨;吴晓锋;李鸿涛

    关节扭伤是骨科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关节周围肿胀、疼痛、皮下瘀斑等,如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恰当,常遗留疼痛及关节不稳,继而发生骨关节炎等.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针灸临床实践的经验,对明确诊断为关节扭伤的66例患者,采用手经病针刺同名足经穴、足经病针刺同名手经穴的方法治疗,现报道如下.

  • 压敏点恢刺法治疗枕神经痛60例

    作者:谢宇锋;陈赟;冯军;杨宗保;王晨光;刘琼

    枕神经痛,是枕大神经痛、枕小神经痛以及耳大神经痛的总称[1].其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后枕、枕顶部持续性钝痛,并且伴有阵发性的顶枕部、外耳、乳突部针刺样、抽掣样疼痛,疼痛部位与枕神经的走行一致,相应部位的皮肤可有痛觉过敏及感觉减退.在枕神经的浅出口处常常有明显的压痛敏感点或痛性结节,按压时常伴有向上放射痛.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枕神经痛轻者予以口服非甾体类止痛药为主,重者则行神经阻滞等介入性治疗,然而仍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笔者以经筋理论辨经、以腧穴敏化理论辨穴,采用治疗经筋病的撬拔类手法恢刺法治疗枕神经痛60例,现报道如下.

  • 浮刺运动法配合TDP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15例

    作者:王健;相永梅;郝长宏;侯志鹏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颞下颌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疼痛、运动障碍、弹响三大症状的症候群,严重影响进食及说话等活动.笔者运用浮刺运动法配合TDP治疗本病1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5例患者均来源于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门诊针灸室,经过口腔科明确诊断.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小19岁,大51岁;病程短7天,长1年;关节疼痛14例,弹响6例,张口受限13例.排除器质性病变、精神病、严重的心脑肾等疾病以及身体其他部位慢性疼痛者.

  • 麦粒灸对小鼠运动疲劳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许慧倩;胡引;顾一煌;张宏如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对小鼠运动疲劳后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及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 p300,p300)、CREB结合蛋白(CREB biding protein,CBP)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p300、CBP在艾灸抗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麦粒灸组,每组20只.各组相同环境饲养,对照组不运动,不施灸;运动组及麦粒灸组进行无负重游泳训练,训练时间由每天30 min逐步延长至90 min,持续21d.麦粒灸组于每天游泳后1h取“足三里”“关元”进行麦粒灸治疗,每穴灸5壮,每日1次,共21d.末次游泳结束24 h后,取各组小鼠心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因子Fas(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Fas)、B淋巴细胞瘤-2基因(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及p300、CBP 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视野内可见密集分布的凋亡小体,且着色较深,心肌细胞中Fas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Bcl-2、p300蛋白、CBP表达减弱(均P<0.01);麦粒灸组可见均匀分布的凋亡小体,但着色较浅.与运动组比较,麦粒灸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小鼠Fas蛋白表达降低(P<0.05),心肌细胞中Bcl-2、p300蛋白、CBP表达增强(均P<0.05).结论:艾灸可以通过促进小鼠疲劳运动后心肌细胞中p300、CBP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过程的启动,从而减少大运动量后的小鼠心肌细胞的凋亡,保护心脏功能.

  • 针灸对骨髓抑制模型小鼠血清造血生长因子等含量的影响

    作者:路玫;肖婷婷;曹大明;张欢欢;李建伟;王光安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和艾灸前后骨髓抑制模型小鼠血清中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含量变化,探讨针灸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促进白细胞升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昆明种小鼠80只,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20只.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制造小鼠骨髓抑制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0.9% NaCl溶液.造模后4h针刺组、艾灸组均选取“大椎”“膈俞”“肾俞”“足三里”分别进行针刺、艾灸治疗,正常组、模型组同针刺组、艾灸组抓取、固定,不予任何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5d.各组小鼠分别采尾部静脉血,人工镜检造模前至干预结束每日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治疗3天、5天后各组血清中GM-CSF、G-CSF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各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均降低(均P<0.05),血清中GM-CSF和G-CSF含量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3天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与艾灸组白细胞计数增加,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GM-CSF和G-CSF含量升高(均P<0.05).治疗4天后,针刺组、艾灸组与模型组比较白细胞计数均增加(均P<0.05).治疗5天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艾灸组白细胞计数升高且接近正常值,血清GM-CSF和G-CSF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针刺和艾灸可以通过提高CTX小鼠血清中GM-CSF和G-CSF的含量,促进骨髓系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利于骨髓造血功能重建,减轻烷化剂CTX造成的骨髓抑制,从而提升外周血白细胞.

  • 从腧穴的定位、进针、行针谈“醒脑开窍”针刺法

    作者:孟祥刚;谷文龙;马芬;杜宇征;赵琦

    对中风患者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须在特定腧穴上激发出酸、麻、胀、重、窜动、电流感、蚁行等针感.其中“窜动”是指以提插手法为基础的行针过程中出现的酸麻、抽动等针感的概括,是“醒脑开窍”针刺法取效的重要因素,“窜”特指酸麻感的循经传导和放射状扩散,“动”指腧穴局部肌肉抽动及肢体关节、远端的不自主运动.通过在特定腧穴上激发“窜动”针感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神导气、平衡中风病人之阴阳的目的.本文从腧穴的定位、进针以及行针角度论述获得这种针感的具体操作.

  • “环跳穴针感”的研究及思考

    作者:白洁净;韩君英;朱丹;张晓庆;徐修竹;武九龙;张建斌

    以环跳穴为切入点,就各医家在进行针刺中产生不同针感所进行的操作方式作一梳理,以全新的视角分析针刺穴位后针感的类型、传导方向及影响针感的各种因素.认为应从腧穴定位、患者体位、操作方法和针感的类型、传导路线及持续时间等方面加以注意.

    关键词: 环跳 针感 操作方法
  • 针灸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临床应用初探

    作者:吴节;杨丽洁;陈雅洁;李青;陈林

    通过分析女性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行经期月经各期的中医生理特点及治疗原则,阐述针灸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的具体临床应用,并附以典型病例介绍.提示女性月经周期存在阴阳气血消长规律,根据女性月经周期的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治疗原则,采用针灸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值得临床应用.

  • 近5年SCI高影响因子期刊针灸相关文献分析

    作者:洪寿海;吴菲;丁沙沙;李强;郭义

    近年来针灸的地位得到世界主流医学越来越多的认可,世界主流医学杂志发表的高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针灸相关文献也逐年增多.为了解相关文献情况,对近5年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期刊刊登的针灸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对所得文献的数量、类型、涉及的病种、发表的国家以及文献发表期刊的来源、被引用情况、影响因子等7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其中一些研究焦点、研究新动向以及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以期为今后针刺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 针灸 影响因子 SCI
  • 赖新生教授通元针法治疗不孕不育经验

    作者:李月梅;孟珍珍;王冉冉

    总结赖新生教授应用通元针法为主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的经验.通元针法是以五脏背俞穴通督养神和腹部任脉及腹募穴为主以引气归元的治疗大法,同时依据病情可配合开四关或五输穴,参以针灸补泻手法.通过病案列举的方法,对赖新生教授运用通元针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男性不育、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归纳了通元针法的使用方法.提示通元针法值得在不孕不育临床中推广.

  • 民国针灸家陈景文《实用针灸学》学术思想初探

    作者:黄伟萍;李乃奇

    通过整理民国针灸家陈景文著作《实用针灸学》一书,分析该书的针灸学术特点,并运用文献对比法,与同时期罗兆琚、曾天治、李文宪等医家的著作进行比较.发现陈景文是近代较早系统提出“穴性论”的医家,其特点是以穴类药,分门归纳;引入中药配伍理论,阐释配穴精义;运用脏象学说条陈论治,立法处方强调针刺补泻.陈景文的“穴性论”得到民国医家的重视和传播,他对近代针灸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刮痧配合放痧治疗轻度高血压临床观察

    作者:季蓉;孙田雨;孙洁;杨金生;施茵

    目的:观察刮痧配合放痧对轻度(Ⅰ级)高血压病的即刻降压作用.方法:本组轻度(Ⅰ级)高血压患者30例与正常血压者30例进行对照,两组均选取督脉、足太阳经、手阳明经、足阳明经的相关区域和穴位进行3遍刮痧之后再放痧,记录每次刮痧及放痧后的血压值以及每次刮痧后大椎穴区的皮肤温度变化.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结果:第1遍、第2遍刮痧和第3遍刮痧以及放痧后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均P<0.01);且刮痧配合放痧的降压作用为显著(P<0.01);3遍刮痧后的大椎穴区皮肤温度均有显著性升高(均P<0.01).结论:单纯刮痧或配合放痧对轻度(Ⅰ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刮痧的这种降压效应可能与其对体表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有关.

  • 畲医头风痧诊疗特色研究

    作者:邹光翼;徐向东;郑宋明;鄢连和;雷后兴;张巧玲;项英美;叶一萍;宋力伟

    分析、整理畲医对头风痧的诊断及治疗特色.通过深入浙江、福建等畲族村镇,走访近百名畲医,整理畲医对头风痧的诊痧、辨痧、论治经验及理论,全面总结并归纳出畲医对头风痧的病因与命名、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疗法等理论与技术.认为畲医头风痧的诊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头风痧的疗效、诊疗安全性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 畲医药 头风痧 诊疗
  • 关于JAMA杂志“针灸治疗慢性膝痛”一文的几点思考

    作者:杨明晓;杨洁;郑晖;吴巧凤;曾芳;梁繁荣

    中医针灸的发展呈现国际化与现代化趋势.而2014年10月1日在JAMA杂志发表的“针灸治疗慢性膝痛”一文对针灸疗效和传统手法、经穴理论提出质疑,对于针灸发展形成一定的冲击和挑战.笔者立足于针灸未来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该研究对于针灸发展的潜在影响,同时结合针灸理论对研究设计和结果解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疑问.此外,还总结了该研究对未来临床研究的启发.

  • 独取涌泉治疗中风后呃逆

    作者:魏超博

    笔者2011年有幸跟随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盛灿若老师学习,见老师采用针刺涌泉穴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呃逆效果显著.回院后,在康复门诊工作期间尝试采用独取涌泉针刺治疗中风后并发呃逆患者23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 浅谈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围麻醉期的多种作用

    作者:高军龙;李玉兰

    通过文献检索,总结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围麻醉期的作用.发现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降低手术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质量,且对心、脑、肝、胃肠等器官具有保护作用,而假穴位电刺激和经皮神经电刺激除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外,并不具备经皮穴位电刺激的其他作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在穴位选择、刺激参数等方面尚需改进和统一.

  • 从足太阳膀胱经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作者:姚斐;赵毅;蒋诗超;房敏

    足太阳膀胱经为六经之长,属阳中之阳,为全身经络、脏腑气血转输之枢纽.膀胱经经脉循行和主治特点与慢性疲劳综合征关系密切.膀胱经属脑连督脉,与患者脏腑功能、睡眠质量及身心疲劳关系密切,且膀胱经循行部位与相应的肌肉、神经、交感干等重要解剖结构的表面投影高度吻合.因此,调节膀胱经经气可调和五脏、顺气安神,有效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症状.

  • 针刺调节慢传输型便秘的肠神经系统机制进展

    作者:李玉琴;余芝;徐斌

    近年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病因病理学研究显示,STC是“肠神经病”,即肠神经系统(ENS)功能的异常引起的病变.通过综述针刺调节慢传输型便秘的机制,发现针刺调节STC与肠神经系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刺可能通过肠神经系统内的神经节细胞、神经丛、神经递质以及肠神经系统初级感觉神经元的感受器TRPV1等多种通路起到综合调整STC的作用.

中国针灸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