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互动式头针结合PNF技术对缺血性卒中痉挛性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祁丽丽;韩振翔;周一心;陈文华;褚立希;陆静珏;许文杰;王宏林;王智博;凌隽

    目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探讨互动式头针治疗、头针后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康复治疗及单用PNF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PNF组、互动式头针组与头针组,每组30例,各组均采用内科基础治疗与PNF康复治疗.互动式头针组于头针治疗期间进行肢体PNF康复训练,头针组于头针治疗结束后行PNF康复训练.头针穴取病灶同侧(肢体偏瘫对侧)顶颞前斜线上1/5、中2/5,顶颞后斜线上1/5、中2/5,每日1次,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干预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记录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各组患者上肢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上肢MAS分级优于PNF组与头针组(均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各组患者FMA及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FMA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BI评分均高于PNF组与头针组(均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可有效改善缺血性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头针后采用PNF及单用PNF康复治疗者.

  • 互动式头针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汪军;裴建;崔晓;孙克兴;倪欢欢;周翠侠;吴佶;黄美;季力

    目的:比较互动式头针与传统头针治疗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利用MINIMIZE分层随机软件,将70例脑卒中后上肢Brunnstrom分级为Ⅲ~Ⅴ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互动式头针组、传统头针组,每组35例.互动式头针组选取病灶同侧顶颞前斜线中2/5、顶颞后斜线中2/5、顶旁2线作为头针刺激区,且在实施头针治疗的过程中行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头穴刺激区同互动式头针组,但头针治疗与康复训练分开实施,上午进行康复训练,下午行针刺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U-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U-FMA积分、WMFT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互动式头针组治疗后U-FMA积分改善优于传统头针组(P<0.05),互动式头针组Brunnstrom分级Ⅳ~Ⅴ级患者治疗2个月后WMFT积分、治疗后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传统头针组改善明显(P<0.05,P<0.01);但互动式头针组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患者WMFT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的改善与传统头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对Brunnstrom分级Ⅳ~Ⅴ级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优于传统头针,治疗时间越长,上肢运动功能改善越明显;互动式头针对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与传统头针疗效相当.

  • 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患者足底动态压力分布的影响

    作者:张绍华;张天奉;王玉龙;肖鹏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患者足底动态压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头针和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对照组头针与下肢机器人步行训练分开进行,治疗组将头针与下肢机器人步行训练同时进行.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12周结束后,以步态分析系统分别测定患者步行过程中支撑相中期双侧足底不同区域的压力分布比.结果:健侧足底治疗前及治疗后各区域压力比无明显变化.患侧足底组内比较,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第1趾、跖骨头2~3负重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跖骨头4-5、外侧足弓、内侧足跟、外侧足跟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组间比较,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第1趾、跖骨头2-3负重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外侧足弓、内侧足跟、外侧足跟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结论:互动式头针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过程中患侧足底压力分布,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 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韩振翔;陈文华;周一心;祁丽丽;陆静珏;许文杰;王宏林;张贞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对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及平衡功能的改善.方法:9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康复技术治疗,试验1组30例,头针针刺同时采用PNF康复技术治疗,试验2组30例,采用头针治疗后PNF康复治疗,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下肢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评估下肢抗痉挛疗效,Berg评分评估平衡能力,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评估生存质量.结果:治疗1个月后试验1组下肢在MAS评分、Berg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或试验2组(P<0.05).治疗2周后试验1组在SS-QOL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或试验2组(P<0.05).结论:头针同时结合PNF康复技术可有效改善卒中后痉挛期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和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互动式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汪军;崔晓;倪欢欢;黄春水;周翠侠;吴毅;孙克兴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索针刺与康复治疗技术有机结合的新途径;为进一步开展脑卒中患者互动式头针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采用互动式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互动式头针治疗隔日1次,康复训练每日1次,共观察3个月.运用运动评估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表对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动态改变以评分法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MAS积分、MBI积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S积分、MBI积分增长幅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互动式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产生积极的影响;临床开展互动式头针治疗脑卒中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互动式头针联合PNF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孙晓秋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互动式头针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某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PNF治疗,观察组予以PNF联合互动式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改善50%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独立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50%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独立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动式头针联合PNF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提高患者恢复情况,改善其生活质量.

  • 互动式头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体和生理功能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赵国勇;杨涛

    目的 探讨互动式头针对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体和生理功能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互动式头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评分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后MA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SF-36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SF-36中的躯体功能和生理功能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互动式头针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躯体功能和生理功能,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功能,有助于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 互动式头针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徐传伟;刘华;李敏;赵丹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对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头针组(B组)、运动治疗组(C组)和互动式头针组(D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前、治疗3周后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评分( 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 MBI)的变化。结果:D组NIHSS评分降低程度较其他3组改善明显( P<0.05), C组较A组及B组显著(P<0.05),A组及B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组FMA评分高于A、B组,C组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D组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D组MBI评分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B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组能显著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互动式头针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态的康复疗效评价

    作者:庄燕;陆静珏;孟凡萍;孙克兴;詹青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步态及移动能力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连续纳入研究的90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伴偏瘫步态的患者随机分入互动式头针组(30例,头针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30例,头针治疗后进行康复训练)和对照组(30例,仅康复训练),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5 m折返行走试验评估治疗后的步态质量改善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移动能力改善对整体康复疗效的影响。
      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5 m折返行走时间和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值均<0.01)。互动式头针组治疗前后5 m折返行走时间的差值显著大于传统头针组(P<0.05)和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的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亦高于传统头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互动式头针治疗有助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步态的改善,从而提高其移动能力。

  • 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态康复的影响研究

    作者:罗林坡;李萍;黄步哲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态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互动式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5m折返行走时间、改良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试验组5m折返行走时间、改良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明显提升其步态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价值较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