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

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针灸》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炜宏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经皮神经电刺激内关、足三里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吴玲玲;林征;林琳;张红杰;王美峰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经皮神经电刺激内关及足三里穴,每天2次,每次20 min,治疗4周。在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反流性疾病问卷、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除对照组的总体健康维度外,两组在干预后症状积分、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干预前(均P<0.01),观察组在干预后症状积分、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P<0.05),生活质量相关的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精神健康3个维度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在常规制酸和促动力药物治疗基础上,经皮神经电刺激内关和足三里可减轻胃食管反流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

  • “温通针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利军;李广琦

    目的:通过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进行比较,观察中脘穴采用“温通针法”操作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1例。两组均穴取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气海、脾俞、胃俞,温通针法组在中脘穴采用“温通针法”操作,常规针刺组在中脘穴操作施捻转补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 d 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症状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温通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3.5%(29/31),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7.0%(27/31,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症状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5),温通针法治疗后上述评分较常规针刺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P<0.05)。结论:中脘穴操作温通针法为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胃肠不适等症状,其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中脘穴捻转补法。

  • 针灸联合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

    作者:王波;陈艳萍;陈苏宁

    目的:比较针药结合与单纯中药、单纯西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针药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中药组采用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西药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治疗,疗程共28 d。于治疗前后应用结肠慢传输试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评量工具进行评分,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中药组的90.0%(27/30)和西药组的76.7%(23/30,P<0.05)。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结肠传输试验剩余标志物数量均明显减少(均P<0.01),治疗后针药组剩余标志物数量少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P<0.01),中药组剩余标志物数量少于西药组(P<0.01);针药组与中药组治疗后 SAS、SD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针药组治疗后 SAS、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均 P<0.01)。结论:玄府理论指导下的针药结合法能明显改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结肠蠕动功能及焦虑和抑郁状态,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

  • 八邪透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肿胀疗效观察?

    作者:黄春水;樊文朝;余安胜;崔晓;吴佶

    目的:比较康复训练合八邪透刺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肿胀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手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八邪透刺法,穴取患侧八邪穴、外劳宫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法。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休息2 d,共观察治疗3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手的肿胀程度及患手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手肿胀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均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手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的73.3%(22/30,P<0.01)。结论:八邪穴透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及时地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手肿胀,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手肿胀以及患手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 温和灸对亚健康人群免疫指标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何璐;王春华;胡玲;郝峰;吴子建;蔡荣林;王洁

    目的:比较隔日温和灸与中药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亚健康受试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和灸组(36例)和药物组(36例)。温和灸组采用艾条温和灸干预,穴取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隔日1次;药物组给予玉屏风颗粒口服,每日3次,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免疫球蛋白 IgA、IgM、IgG 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疲劳量表(FS-14)总积分和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免疫学指标、FS-14总积分及甲襞微循环各项积分在治疗后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温和灸组血清IgM、IgG及SOD水平有高于药物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温和灸组FS-14总积分均值低于药物组(P<0.05);温和灸组治疗后甲襞微循环血液流态积分、袢周积分、总积分较药物组降低更明显(P<0.01,P<0.05)。结论:艾条隔日温和灸可显著改善亚健康受试者的疲劳状态、免疫功能与微循环障碍,明显优于中药玉屏风颗粒治疗。

  • 热补针法治疗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临床观察

    作者:袁博;梁柱;王金海;蒲延;张星华;杜小正

    目的:比较热补针法与西药常规治疗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的疗效差异。方法:60例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患者随机分为热补针法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热补针法组以疼痛局部取穴为主加以辨证配穴和循经远端取穴进行热补针法针刺,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d。西药组口服亚硒酸钠片,每次2片,每日1次,饭后服;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1粒,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维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早中晚各1次,两组均接受4周治疗。采用骨关节炎指数评估量表(WOMAC)对受累关节进行评估,并进行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评价,统计治疗疗效,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各随访1次。结果:治疗4周后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热补针法组的90.0%(27/3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补针法组安全性评价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随访各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热补针法组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热补针法治疗大骨节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尽管短期效果不如西药明显,但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 疏肝调气配穴针刺治疗卒中后慢传输型便秘及对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高雁鸿;李建梅;粟茂;李燕玲

    目的:比较疏肝调气配穴针刺与乳果糖治疗卒中后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中风后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乳果糖组,每组30例。在卒中单元模式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针刺组采用疏肝调气配穴针刺治疗,穴取膻中、气海、天枢、内关、公孙、太冲,每天1次;乳果糖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每次20~30 mL,晨起顿服,每日1次。本研究共11周,包括基线评估1周,治疗6周,随访4周。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治疗结束至首次自主排便时间、便秘症状评分以及相关胃肠激素水平如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随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至首次排便时间针刺组为(30.18±16.14)h,乳果糖组为(43.22±28.42)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与随访时两组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针刺组均优于乳果糖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能升高血浆MTL、SP水平(均P<0.05),降低SS、VIP水平(均P<0.05),且变化程度针刺组优于乳果糖组(均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肝调气配穴针刺较乳果糖治疗卒中后慢传输型便秘有取效快、疗效优、持续时间长的优势。其作用机制与升高兴奋性调节肽、降低抑制性调节肽激素水平有关。

  • 激痛点长针雀啄透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115例?

    作者:唐春林;戴德纯;石长根;姜慧娜;吕莹

    目的:观察激痛点长针雀啄透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患者采用长针雀啄透刺第三腰椎横突附近的激痛点治疗,隔日1次,1周治疗3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愈35例,好转6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0.4%。结论:激痛点长针雀啄透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优良,安全性好。

  • 毫火针联合刺络法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24例

    作者:戴琛;张春红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患者采用毫火针点刺扁桃体脓点局部、天枢、水道、归来、曲池、尺泽、合谷、足三里,背部大椎、肺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发热患者毫针点刺耳尖、少商、商阳穴。每2天治疗1次,共治疗3~5次。治疗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0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达100.0%。结论:毫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优良。

  • 针刺“牙灵”穴治疗牙痛30例

    作者:于冬冬

    牙痛是指以牙齿疼痛为主症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08年暑期笔者偶听一老者谈起一穴治疗牙痛屡试不爽,只有定位无命名及归经,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并无此穴的记载。笔者多年临床运用此穴治疗非器质性牙痛,并冠以“牙灵”穴之名,现报道如下。

  • 刺血加针刺为主治疗丹毒35例

    作者:朱守应

    目的:观察刺血加针刺为主治疗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丹毒患者采用刺血加针刺治疗,刺血部位为井穴(根据发病部位选取相应经脉之井穴)、血海及皮损部位,并针刺膈俞、灵台、血海、三阴交、风池及大椎等穴,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经过3~15次治疗后治愈28例,显效7例,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刺血加针刺为主是治疗丹毒的有效疗法。

    关键词: 丹毒 刺血 针刺
  • 针刀治疗不安腿综合征16例

    作者:王凡;尹旭辉

    笔者于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针刀疗法治疗不安腿综合征16例,现总结于下。
      1临床资料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和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门诊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小30岁,大72岁,平均46.3岁;病程短6个月,长5年,平均3.2年。均符合2003年美国国家卫生署制定的不安腿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诊断:①异常感觉:由于肢体的难以形容的不适感,导致有运动肢体的强烈愿望,主要是下肢;②运动症状:患者不能入睡,不停运动肢体以缓解异常感觉,主要表现为来回走动、不停晃动或屈曲伸展下肢;③症状在休息时加重,活动可以暂时缓解;④症状在夜间加重,深夜达到高峰。

  • 五输穴之输穴在针灸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张立志;许能贵

    根据五输穴中输穴“俞主体重节痛”“荥输治外经”“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及“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的主病特点,笔者将输穴主治应用于痹症、偏头痛、急性腰扭伤以及腹痛4个临床验案,旨在说明五输穴中输穴不仅可以用于病位表浅的外经病变治疗,亦可用于深居于内的脏腑疾患和有明显时间规律疾病的诊治。

    关键词: 五输穴 输穴 针灸 医案
  • “督脉四针”配合“踝三针”治疗中风后构音障碍30例?

    作者:曹煜;温小华;丁雅珊;李志道;李兰媛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为主症的一类疾病。构音障碍是指和发音相关的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或肌肉疾病所导致的一类言语障碍的总称。笔者采用“督脉四针”配合“踝三针”治疗中风后构音障碍30例,现报道如下。

  • 慢性喉炎案

    作者:吴唯;邹伟;于学平

    患者,女,35岁。就诊日期:2016年5月26日。主诉:喉咙疼痛不适2年,声音嘶哑半年。现病史:近2年常因家庭琐事生气、大声争吵,用嗓过度,致使出现喉咙疼痛并逐渐加重,近半年声音嘶哑严重,口服胖大海(代茶饮)无效,遂来我科室就诊。查体:咽腔充血明显,双侧扁桃体正常,舌质红、苔少,脉沉细。喉镜显示:会厌无充血、水肿,抬举尚可;喉黏膜充血、水肿;声带轻度充血,闭合尚可。中医诊断:喉喑(肺阴亏损型)。西医诊断:慢性喉炎。治法:升阳益津,润肺利咽。取穴:百会、神庭、印堂、廉泉、完骨、风池、外关、合谷。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取0.30 mm ×40 mm 毫针,廉泉穴向舌根深刺约30 mm,以舌根部有胀感为宜,速刺,不留针;百会、神庭呈30°角斜刺约15 mm,印堂自上而下平刺约10 mm,风池、完骨向鼻尖方向斜刺约25 mm,外关、合谷直刺约20 mm,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以患者耐受为宜,留针50 min。针刺后双侧外关、合谷接穴位神经刺激仪,同侧两穴相接,外关接负极,合谷接正极,疏密波、2 Hz/100 Hz,以患者耐受为宜,时间30 min。嘱患者放松心情,忌过度用嗓。每日治疗1次,采用相同方式治疗3 d 后,喉咙疼痛减轻,声音嘶哑有所好转;持续治疗7d 后,症状均已不明显,声音恢复如常,但时有反复;继续治疗7 d后,症状完全消失,遂停止治疗。1个月后随访,患者预后良好,无复发。

    关键词:
  • 慢性手部湿疹案

    作者:冯晴;郭玉峰

    患者,男,63岁,退休工人,于2015年9月23日初诊。主诉:双手背尺侧、双大拇指指背皮肤瘙痒并渐进性粗糙、变黑、增厚23年。现病史:23年前双手接触污水后,渐出现双手背尺侧、双大拇指指背皮肤瘙痒,起绿豆大小散在水泡,搔抓后水泡破裂。数日后原水泡处出现蜕皮并皲裂流血,局部皮肤粗糙、增厚,于某医院诊为“湿疹”,予口服西药(具体用药不详)治疗。服药后瘙痒缓解、皮损裂口渐愈合,遂自行停药。其后23年中,每因接触污水或天气转凉均可致病情复发,局部皮肤瘙痒渐进性粗糙、增厚、颜色变深且面积逐渐扩大。刻下症见:双手剧烈瘙痒,夜间尤甚,眠差。双手背尺侧及双手拇指指背对称性皮肤粗糙、增厚,高出正常皮肤约1 mm,面积分别约为4 cm×6 cm和2.5 cm×4 cm,色深褐、边缘清楚,上可见裂口及搔抓痕迹,触之硬而无弹性。舌暗、苔白,脉沉细。既往患有2型糖尿病10年,现血糖控制尚可。诊断:慢性手部湿疹,2型糖尿病。治法:于皮损区单纯采用毫火针排针浅刺。术者左手持止血钳夹紧95%乙醇棉球点燃后将火焰靠近针刺部位,右手拇示中3指并排夹持10根0.30 mm×40 mm一次性毫针,将针尖在外焰烧至红亮后,快速、垂直点刺皮损区,进针深度0.5~1 mm,连续点刺3次针尖变暗后,烧针、复刺同前,以针孔基本覆盖皮损区域为度。结果:治疗后局部皮肤潮红,患者自感温热舒适、瘙痒缓解。嘱患者24 h 内避免接触污水以防感染。2015年9月26日二诊,患者诉局部瘙痒较疗前明显减轻,夜眠改善,皮损裂口结痂。继行毫火针治疗,刺法同前。2015年9月30日三诊,患者诉局部瘙痒已消失,夜眠良好。皮损区裂口愈合、肤色转浅、面积缩小,触之变软。此后5个月,患者坚持每周行2次毫火针治疗以期痊愈。其间在12月中旬,左手拇指皮损区外伤并接触动物血液及污水致感染化脓,治疗时予火针深刺1.5 mm,引脓血外出,治疗4次后痊愈。至2016年2月17日,皮损区色素沉着基本消除,皮肤厚度和弹性接近周围正常皮肤,停止治疗。

    关键词:
  • 真性延髓麻痹继发食物反流案

    作者:李晓宁;郭凡;刘玲玲;刘双岭;梅继林

    患者,男,62岁,于2015年7月27日就诊。主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伴食物反流2个月。病史:于2015年5月30日晚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症状,即刻被送往黑龙江省医院,检查头部 CT 示:脑梗死。第2 d 出现吞咽、饮水不能,声音嘶哑,伴咯大量泡沫痰,经过降纤及改善微循环治疗后,头晕、恶心、呕吐及肢体活动不利症状有所缓解,但吞咽、饮水不能,声音嘶哑、咯大量泡沫痰症状未见好转。出院后曾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具体治疗方案不详),效果不显,特来我院就诊。刻下症:吞咽、饮水不能,声音嘶哑;查体:步态不稳,右侧眼裂变小,眼球轻度下陷,瞳孔缩小;Horner征(+);右侧软腭抬举不利,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右侧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左侧面部及肢体痛温觉减退;右侧肢体腱反射亢进,右下肢Babinski征(+)。头部MR I平扫:脑干梗死。诊断:脑梗死、真性延髓麻痹。在鼻饲饮食、改善微循环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1)头针:取头针运动区及平衡区;操作:取0.25 mm ×40 mm 毫针,针尖与头皮呈15°~30°角快速刺入头皮下或肌层10~20 mm,留针30 min;(2)项针:穴取风池、供血(风池下1.5寸,平下口唇处)、翳明、廉泉、外金津玉液(廉泉旁开0.5寸)、“治呛”(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上切迹之间),右侧“提咽”(乳突前缘,耳垂下凹陷处)、“吞咽1”(舌骨与喉结之间,正中线旁开0.5寸凹陷中)、“发音”(喉结下0.5寸正中线旁开0.2寸)、“治返流”(发音穴后0.3寸,环状软骨后缘,环咽肌处)[1]。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廉泉、外金津玉液,用0.35 mm ×75 mm 毫针向舌根方向斜刺40~50 mm,捻转10 s后出针;“治呛”穴,直刺10~15 mm,捻转10 s后出针;“吞咽1”、“发音”穴均直刺20~30 mm,得气后出针;“治返流”穴,先直刺,至针尖到达环状软骨板时针尖转向内刺,针体呈弧形弯曲,直至得气后出针;舌中及患侧软腭点刺出血即可。另取0.35 mm×50 mm毫针,针刺双侧风池、“供血”、翳明,针尖朝向鼻尖方向,刺入40 mm,并且连接 KWD-808电针仪,双侧风池接正极,双侧“供血”穴接负极,选用连续波,频率2 Hz,通电30 min;患侧“提咽”穴,针尖向喉结方向直刺10 mm,得气后,留针30 min。(3)对症治疗:患侧地仓透颊车,连接电针仪,颊车接正极,地仓接负极,选用连续波,频率2 Hz,通电30 min。以上治疗每日2次,每周治疗6d,休息1d。治疗3d后,患者述泡沫痰明显减少;2周后吞咽困难症状明显减轻,但仍有食物反流,遂于2015年8月12日行X线钡剂透视示:梨状隐窝处见钡剂残留(见图1)。患者继续治疗,7d后自述可以进食,吞咽困难症状已有明显缓解,遂拔除胃管。继续治疗7d后,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明显好转,再次进行X线钡剂透视示:梨状隐窝钡剂残留消失(见图2)。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关键词:
  • 强直性脊柱炎并发溃疡性结肠炎案

    作者:孙春全;董甜甜;庞亚铮;潘亚辉;李金玲;杨继国

    患者,男,28岁,于2015年4月13日就诊。主诉:腹痛、腹泻、大便脓血反复发作6个月。病史:6年前因淋雨引起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2011年于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AS),予阿西美辛缓释胶囊、草乌甲素片、沙利度胺片进行治疗,效果一般,遂于2013年3月5日至我院督灸中心就诊,予以督灸疗法进行发泡灸治疗,每月治疗1次。治疗8次后,患者腰骶部疼痛消失。特嘱患者每年夏季伏天督灸加强治疗3次,以防复发。

    关键词:
  • 会阴痛案

    作者:蔡玉梅

    患者,女,43岁。初诊日期:2016年3月7日。主诉:会阴痛1个月。现病史:近1个月感会阴部刺痛,压之痛甚,伴腰酸,久坐和夜间加重,卧床休息后略缓解;小腹时感胀满,尿频、尿不尽感,无尿痛,大便一日1行、成形;月经正常、无赤白带下。辗转多家医院的骨科、妇科、泌尿外科、肛肠科就诊。经实验室检查和盆腔B超、骨盆X线片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排除妇科、泌尿系统、肛肠科疾病。服用甲钴胺和止痛药(具体药物不详)等无好转。刻诊:面色无华,会阴痛,腰酸,情绪低落,舌暗红、苔薄腻,脉弦细。患者3个月前劳累后感腰部酸痛,活动和坐位痛甚,卧床略缓解,无下肢痛。外院查腰椎MR I 示:L3/L4椎间盘膨出,L4/L5、L5/S1椎间盘向后突出,骶2上缘水平见囊肿,直径1 cm。经休息和药物治疗2个月后腰部酸痛明显好转、活动自如,但劳累、久坐后仍感腰酸。查体:腰椎活动度正常,直腿抬高试验(-),4字试验(-),L4、L5两旁压痛(■),无放射痛;腰、骶椎叩击痛(-),肾区叩击痛(-)。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骶管囊肿。辨证:肾虚肝郁、痰湿瘀阻。治则:温肾利湿、疏肝活血。治法:穴取肾俞、腰夹脊穴、次髎、中髎、委中、曲泉、阴陵泉、三阴交;操作:选用0.30 mm×40 mm一次性毫针,肾俞用补法,腰夹脊穴、次髎穴要求针感向下传导;余穴得气为度。留针20 min 后起针,在肝俞、肾俞和腰部沿带脉处拔罐。治疗隔日1次,治疗3次后患者自觉会阴痛和腰酸的症状减轻,但会阴部压之仍痛。共治疗9次后症状消失。又治疗2次巩固疗效。复查腰椎MR I显示椎间盘突出和骶管囊肿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1个月后电话随访,会阴痛未复发。

    关键词:
  • 试论阿是穴、压痛点和激痛点的关系

    作者:陈德成;杨观虎;王富春;齐伟

    简述阿是穴、压痛点和激痛点的概念和发展历史。三者皆为疼痛或内脏疾病的反应点,但从理论来源上讲,阿是穴源于经筋理论,压痛点源于软组织肌肉理论,激痛点源于肌筋膜理论;从解剖特点上讲,阿是穴是在经筋、分肉之间,压痛点是在肌肉的骨骼附着处(起止点),激痛点是在神经肌肉的运动点上;从反映病症上讲,阿是穴主要反映软组织病变和内脏病变,压痛点主要反映软组织病变,激痛点主要反映软组织病变和少数内脏病变。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对针灸的靶向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 浅论针刺期望值及其临床评价?

    作者:王华;付伊萌;邱宇驰;徐沙贝;陈茜;吴松

    针刺期望值是指人们对即将采取的针刺手段会产生的效果进行的主观估计,由于在针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一般会设假针刺组,因此针刺期望值对受试者的影响确实存在,有必要对其进行评价及标准化。不同的针刺期望值评价问题、评价尺度和时间点都是影响针刺期望值评价的因素,都会对评价临床疗效产生影响,因此急需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以提高其可信度。

  • 综合性医院279例住院患者针灸会诊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张亚敏;孙华;陈素辉;徐虹;包飞

    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针灸会诊现状,为针灸学科在综合性医院的发展及疾病治疗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对接受针灸会诊的279例住院患者,从科室来源、患者例数、会诊次数、治疗次数、会诊原因、西医诊断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有26个科室申请针灸会诊,包括内、外、妇、急诊等各科,神经内科申请会诊居于首位,会诊病症分布广泛,主要以胃肠功能障碍、脑血管病、尿潴留、呃逆、痛证为主。结论:针灸适应证广泛,弥补了现代医学的不足,在综合性医院辅助治疗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针灸应与其他科室加强沟通和合作,以促进针灸学科的发展和西医同行对针灸的了解和应用。

  • 从“瘀”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针灸治疗?

    作者:钟欢;呙安林;汪厚莲;佘畅;刘密;刘迈兰;章薇;常小荣

    从中西医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出发,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发病机制与中医瘀血之间的关系,得出瘀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关键病机。并提出从“瘀”论DPN的针灸治疗应分两步,首先应对产生瘀血的病机进行分析,从病机着手,阻断疾病的发展,从而消除症状;其次遵循“宛陈则除之”原则,应采用针刺的手段祛除“瘀血”等病理产物,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 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水通道蛋白1表达及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作者:蔡荣林;胡玲;申国明;余情;王洁;吴子建;李梦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与“太渊”穴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效应差异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内关组、太渊组,每组24只。内关组与太渊组大鼠分别选取“内关”与“太渊”穴进行电针预处理,刺激电流1 mA,频率2 Hz,每次20 min,每日1次,共干预7 d。假手术组、模型组固定相同时间,不予电针干预。模型组、内关组、太渊组大鼠在末次电针24 h后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假手术组在开胸后仅在相应部位用针空穿1次,不进行结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缺血面积、梗死面积,心肌组织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及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心肌缺血面积、梗死面积、AQP1蛋白表达及 PKC 的活性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内关组大鼠的心肌缺血面积、梗死面积、PKC 的活性和 AQP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和太渊组均显著减少(P<0.01,P<0.05)。经 Pearson 相关分析,电针预处理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QP1蛋白表达和 PKC 活性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电针“内关”穴预处理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 AQP1蛋白表达和PKC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KC活化进而抑制 AQP1蛋白表达,从而发挥其心肌保护效应。

  •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CA3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作者:王珑;张迪;田旭升;刘丹;孙晓伟;李艳秋;王翠娟;马鸣;李冬杰;孙忠人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功能及海马 CA3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14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每组36只,每组按干预时间分为7 d、14 d、21 d 3个亚组,各亚组12只。除空白组外,余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的方式建立抑郁大鼠模型,且干预治疗均与造模同时进行,电针组采用疏密波刺激“神庭”“百会”穴,西药组采用灌胃给药氟西汀,每日1次。通过旷场试验(open-field test)、糖水消耗试验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行为学及海马 CA3区神经元突触的变化。结果:在实验第7、14、21 d,模型组大鼠open-field test评分、糖水消耗量、体质量均较空白组明显降低(均P<0.01),实验第14、21 d,电针组、西药组大鼠open-field test评分、糖水消耗量、体质量均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1,P<0.05);实验第14、21 d,模型组大鼠海马 CA3区突触数量均较空白组明显减少(均P<0.01),电针组、西药组大鼠海马 CA3区突触数量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从实验第7 d 开始出现相对固缩、变形,突触结构融合、界限不清,21 d时上述改变显著,电针组、西药组大鼠海马 CA3区神经元细胞14 d 开始得到改善,21 d时明显恢复近正常水平,突触结构恢复近正常水平。结论:电针参与海马 CA3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调节,并对抑郁症症状改善起到促进作用。

  • 癃闭脐疗的古代临床应用?

    作者:王明林;马玉侠

    通过整理相关的古籍文献,以“癃闭”“便癃”“癃”“小便闭”“小便不利”“小便不通”“小便不得”“二便不通”合并“脐”“神阙”等作为检索词,对宋代至明清时期治疗癃闭的各种脐疗法进行检索收录并分析归类。结果表明,古代(宋代至明清)文献中记载了丰富的癃闭脐疗法,主要包括贴脐法、熨脐法、敷脐法、涂脐法、填脐法、封脐法、覆脐法、滴脐法、缚脐法等9种方法,并简单阐述了具体方法,希望为脐疗治疗癃闭的现代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癃闭 脐疗 文献研究
  •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视屏终端视疲劳疗效观察

    作者:朱林平;杨金平;杨稀月;覃峰;吴东平;黄格朗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视屏终端视疲劳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65例从事视屏监控作业并诊断为视疲劳的患者采用壮医经筋三联疗法,即手法理筋、针刺和拔罐,于眶膈筋区、颞筋区、额筋区、耳前筋区、百会筋区进行治疗,每次时间40 min,隔天或3 d施治1次,治疗10~14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眼部不适症状评分及球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眼部不适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总有效率为84.6%(55/65);睫状前动脉(AC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壮医经筋疗法可减轻视疲劳患者眼部不适症状,提高视觉质量,其作用机制与改善患者眼部微循环有关。

  • 腧穴概念析

    作者:赵京生

    为探讨腧穴概念原本内涵,重点考察《内经》和出土医学文献,并结合有关论著,从腧穴的早期称谓与基本含义、“俞”的初步分析、腧穴概念内涵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认为,腧穴之归经、与气的关系、为施治处,是其意义特性而非本质特征。腧穴的本质特征,应是历验的体表固定施治处,腧穴的规定性基于此。

  • 人体存在着功能作用相同的腧穴--同功穴

    作者:蒋海琳;王富春

    “同功穴”是指针对某一病症,具有相同主治功能或作用的腧穴。笔者从古今文献、教材及现代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多层次、多角度证实人体存在着“同功穴”,人体的每一个腧穴均可成为多个病症的“同功穴”,各个病症的“同功穴”又存在重叠或交叉。“同功穴”是腧穴配伍的基础和前提,更是构成配伍的基本要素。

  •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人工流产术中的穴位优化组合研究?

    作者:陈冲;谢文霞;汪泽栋;曾林钗;刘沛;李春丽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不同穴位配伍对人工流产术中镇痛、镇静及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等的临床效果,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佳穴位配伍方案。方法:选取自愿要求施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Ⅰ组(三阴交+足三里)、Ⅱ组(三阴交+地机)、Ⅲ组(三阴交+太冲)、Ⅳ组(利多卡因宫颈阻滞麻醉)、Ⅴ组(空白对照,未采取任何止痛措施),每组40例。Ⅰ组、Ⅱ组、Ⅲ组主穴取三阴交,分别配伍足三里、地机、太冲穴,于术前30 min,行经皮穴位电刺激,直至手术结束。观察5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术中出血量;评估术中及术后30 min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术中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手术时的宫颈松弛度、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及术后30 min的VAS评分、术中Ramsay评分:Ⅰ组、Ⅱ组、Ⅲ组、Ⅳ组与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Ⅱ组均优于Ⅰ组、Ⅲ组、Ⅳ组(均P<0.05);宫颈松弛度:Ⅱ组优于其他各组(P<0.01,P<0.05);人流综合征:Ⅱ组、Ⅲ组发生情况低于Ⅳ组、Ⅴ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血流动力学变化:5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明显降低人工流产术中及术后30 min的疼痛评分,并且有很好的镇静作用;三阴交+地机穴位配伍在人工流产术中镇痛、镇静、扩张宫颈及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效果佳。

  • 耳穴贴压对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作者:陶涛;陈婷;杨爱明;郑辉;尉明洋;金海燕;郭小文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防治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探索其是否通过影响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分泌发挥作用。方法:将60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于每天早晚及麻醉前30 min、术毕清醒后、术后24 h给予耳穴贴压,取耳穴神门、胃、贲门、交感、皮质下,用胶布粘住王不留行籽贴在耳穴处按压3~5 min,直至患者有酸、麻、胀为度,持续1周;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只在相应耳穴上粘贴外观相同的胶布,在耳穴处按压3~5 min。记录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并听取肠鸣音;检测麻醉前30 min(T0)、术后24 h(T1)、术后48 h(T2)血浆MTL水平;观察手术结束至干预结束期间恶性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均P<0.05),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肠鸣音恢复快(P<0.05);两组术后24、48 h MTL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24、48 h血浆MT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耳穴贴压辅助全麻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可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加速胃肠功能恢复,并且可能与抑制MT L过度释放有关。

  • 高玉瑃教授对《内经》“治神”“补泻”的理解与临床应用经验

    作者:邢潇;王艳君;崔林华;梁燕

    阐述高玉瑃教授通过对《黄帝内经》的系统研究和多年临床实践总结“治神”与“补泻”的方法及原理,认为“治神”是各种针刺操作的基础,而补泻手法又是针刺疗法调节虚实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此二者在针刺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指出针灸治疗中通过正确“治神”和“补泻”取得疗效的关键是要“志意和”以及对各种补泻操作方法内涵的深刻理解。

  • 何兴伟对中风病躯干运动功能障碍病机探索和治疗经验

    作者:张鹏;胡宋锋;何帆;方金英;王强;何兴伟

    介绍何兴伟教授对中风病躯干运动功能障碍病机的认识及临证经验。何教授认为中风病躯干运动功能障碍是影响中风病康复的重要因素;中风病躯干运动功能障碍因于脑髓损伤、神机失用所致;醒神通督是治疗该病症的基本立法:主要包括调神驭气、益气温阳、补肾填精和疏通督脉四法,临证时以一统四,四法并重,共奏醒神通督之效。治疗手段方面,则针灸、中药并重,同时注重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相辅助。

  • 基于文献研究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选穴规律?

    作者:张阔;徐媛;丁沙沙;洪寿海;赵雪;郭义

    通过文献分析探讨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选穴规律。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VIP、万方、PubMed、Medline 和 Cochrane 6个中英文数据库中针刺治疗 RA 的临床文献,建立RA整体选穴及RA不同炎性反应受累部位选穴分析数据库。结果示:①针刺治疗RA的针刺组方共有120条,涉及143个穴位,选穴频次高为足三里穴;②针刺治疗RA以累及部位的局部选穴为主,不同部位(关节)使用频次较高的穴位组合是:下颌关节:昆仑-解溪(32);指关节:八邪-足三里(22);腕关节:阳溪-阳池(28);肘关节:曲池-足三里(24);肩关节:肩髃-足三里(21);脊柱关节:腰阳关-身柱(13);髋关节:秩边-环跳(18);膝关节:肾俞-阳陵泉(20);踝关节:昆仑-解溪(32);趾关节:八邪-足三里(22);全身关节:阳陵泉-足三里(25);③经熵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得出针刺治疗RA病变累及不同部位的穴位新方共30个。针刺治疗 RA 选穴具有一定规律,数据挖掘所得的穴位新方疗效还需临床验证。

  • “热病五十九俞”探源

    作者:李广一

    “热病五十九俞”是《黄帝内经》提出的一组治疗热病的腧穴。笔者通过对其腧穴组成进行分析,发现其腧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可以在《黄帝内经》中找到其来源,具体包括了“标本”“气街”“背俞”等理论。认为“热病五十九俞”是古代某个针灸流派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吸收其他流派理论经验而形成的。对《黄帝内经》以外的文献进行整理解读,或许可以对“热病五十九俞”有更深刻的认识。

  • 从气机升降角度浅谈列缺治疗偏头痛

    作者:宋帅;赵梦夏;高月;马玉侠

    列缺穴又名童玄、腕劳,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具有宣肺理气、通经活络之功[1]。列,指陈列、裂开;缺,指缺口、空隙,古代称闪电为列缺。穴在腕上之裂隙与衣袖之边缘处,针下之气常如闪电而上达头面。

    关键词:
中国针灸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