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중국운동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10
  • 国内刊号: 11-129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国平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长时间高原训练对优秀赛艇运动员免疫机能及血浆瘦素的影响

    作者:高欢;高炳宏;冯连世;孟志军

    目的:观察长时间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免疫机能和血清瘦素的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名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进行持续60天的高原训练(海拔2200m),训练分为两个大的训练阶段,7天为1个训练周,每个训练周包含2个小周期.内容以中低强度有氧耐力训练为主.上高原后第1、4、10、25、38、60天,即每个训练小周期、训练周或大训练阶段调整结束后次日清晨,空腹采集前臂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瘦素,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皮质醇,以Beckman COULTER ACT10血球仪测定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以Binding Site AD200光散射光度计测定免疫球蛋白.结果:(1)与上高原前的(6.55±1.31)×109/L比较,WBC计数在上高原后1天[(5.62±2.26)×109/L]下降14.2%,高原第10天为(6.51±0.97)×109/L,回升至接近高原前水平;高原第25天为(5.24±0.82)×109/L,与高原前、高原第10天比较显著下降(P<0.05). (2)LY%与WBC计数变化趋势近似,高原第25天[(29.37±5.88)]%大幅下降,与高原前的(40.43±6.64)%和高原第10天的(36.62±6.9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原训练第38天、第60天LY%分别为(32.49±4.92)%、(28.18±3.71)%,均显著低于高原前.(3)上高原1天后,血清IgG[(12.11±2.18)g/L]显著升高(P<0.05);之后,IgG无明显变化;血清IgM和IgA高原训练阶段与高原前比较均无显著改变. (4)整个高原训练过程中,血清LP均值无显著性改变(变化范围6.12~6.56 ng/ml).结论:高原训练第25天左右,免疫机能可能下降;经10天调整训练后略有恢复,至上高原后第60天仍低于高原前.长时间高原训练过程中,血清LP与免疫机能之间的变化关系仍需研究.

  • 中国北方汉族男子FECH基因IVS3-48T/C多态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指标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许亚丽;胡扬;温辉;任志军

    目的:探讨亚铁螯合酶(FECH)基因IVS3-48T/C多态在中国汉族男性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耐力训练前后有氧耐力表型指标的关联,为提高耐力训练效果提供分子标记.方法:选取102名中国北方汉族男性健康受试者,以95%~105%个体无氧阈强度进行5000米跑训练,每周3次,共18周.训练前后测定VO2max、通气阈(VT)、跑节省化(RE)等指标.使用PCR-RFLP和测序方法解析该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并对该多态与上述生理指标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1)3种基因型在中国北方汉族男性中的分布频率依次为CC基因型8%、TC基因型45%、TT基因型为47%; (2)耐力训练前,TT基因型RE/HR、RE/rVO2初始值均显著性低于CC基因型(P<0.05); (3)耐力训练后,TT基因型受试者在RE时的通气量(△RE/VE)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结论:FECH基因IVS3-48T/C多态性中,TT基因型具有较高的有氧运动能力起始水平,还有较高的训练敏感性,可作为预测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的分子标记.

  • 艾灸对大负荷训练期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高明;吴瑛;李国强

    目的:探讨艾灸对大负荷训练期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12名中长跑男子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6名)和实验组(6名),在准备期的大负荷训练阶段进行实验.第1周为适应训练周,第2~,4周为大负荷训练期,第5周为调整训练周.大负荷训练期间每天训练2次,每周训练6天;实验组每天下午训练后,分别交替选取(1)关元穴、足三里穴(双)和(2)关元穴、三阴交穴(双)两组穴位进行艾灸治疗,每天灸一组,使用艾灸器内置纯艾条,分别置于上述穴位上温和灸刺激,每次30 min,每周治疗6次;从大负荷训练周开始至调整训练周结束,共灸治4周.对照组同实验组进行相同的训练和生活,但不进行艾灸治疗.分别在大负荷运动训练前、大负荷运动训练3周后、调整训练1周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运动员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含量.结果:(1)实验组大负荷运动训练3周后CD3+、CD4+、CD8+T细胞比大负荷前明显增加(P<0.05),且CD3+比对照组大负荷后明显增高(P<0.05); (2)调整训练1周后,对照组CD3+、CD4+、CD8+T细胞与大负荷训练后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且低于运动员正常值范围,实验组CD3+、CD4+、CD8+T细胞比大负荷训练后降低(P<0.05),且CD3+、CD8+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 (3)对照组大负荷训练3周后CD4+/CD8+比值较大负荷训练前明显上升(P<0.05),调整训练1周后仍继续上升(P>0.05),实验组大负荷训练后升高,调整训练1周后恢复,前后3次检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能提高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运动训练期间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可防止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低下,预防CD4+/CD8+平衡失调.

  • 踝关节镜下清理术及小切口辅助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研究

    作者:崔芳;王惠芳;王子彬;李振华;卢亮宇;梁炳寅;崔莉

    目的:研究踝关节清理术及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计划.方法:将36例踝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治疗组20例、对照组1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短波、脉冲磁疗、半导体激光治疗.康复治疗组同时按踝关节镜下清理术及小切口辅助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计划进行康复训练,采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统(1988)评估其疗效.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4、8、12、16和24周进行疗效观察和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周踝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8周,康复治疗组踝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周、16周和24周康复治疗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根据踝关节及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特点和手术方式,设计科学、系统、安全、有效的踝关节镜下清理术及小切口辅助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计划,并据此对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对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 男子田径运动员负重运动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机制分析

    作者:周义义;傅博;朱荣

    目的:观察一次急性负重运动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16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负重(30%体重)进行一次急性离心运动,包括5 min台阶试验和15次蹲起.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h、4h、8h、12 h、24 h和48 h测定淋巴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血清肌酸激酶(半自动生化仪)、血清皮质醇(γ放射免疫分析仪)、淋巴细胞Fas/FasL和Bax/Bcl-2 (Western blot).结果:淋巴细胞凋亡率在运动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运动后24 h达峰值,其中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h、4h、8h、12h、24 h和48 h均较运动前显著性升高(均为P< 0.01),运动后48 h较运动后24 h显著性下降(P<0.01);血清CK和Bax/Bcl-2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并行性变化趋势,其中运动后12 h、24 h和48 h均较运动前显著性升高(均为P< 0.01),运动后24 h达峰值,运动后48 h较运动后24 h显著性下降(P<0.01,P<0.05);Fas/FasL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血清皮质醇在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2h、4h、8h、12h均较运动前显著性升高(均为P< 0.01),运动后12 h达峰值,运动后24 h恢复至运动前水平(P>0.05).结论:负重运动可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其机制与运动性肌肉损伤、应激激素升高和线粒体氧化应激有关.

  • 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陈临新;王健全;刘平

    目的:研究我国自由武摔跤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82名现役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调查,其中,女运动员36人,男运动员46人;年龄15~30岁,平均(21.05±3.21)岁;平均专业训练年限(7.28±4.01)年.结果:调查对象平均每周训练(10.73±1.26)次;每次训练时间平均2.11±0.46小时.调查对象共有172处运动创伤,创伤发病率为93.90%,男、女无显著差异.常见的创伤种类是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25.61%),其次是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和肩关节脱位或孟唇损伤(各15.85%)、腰背部肌筋膜炎/肌肉劳损(14.63%);损伤多的部位依次是膝关节(3 1.40%)、肩关节(18.02%)、踝关节(13.95%)、腰背部(11.05%);急性创伤占44.19%,急性转慢性创伤占34.88%,慢性创伤占20.93%; 148例(86.05%)创伤发生在训练中,其中,118例发生在对抗性训练中,只有24例发生比赛中;有123例(71.51%)创伤发生在17~22岁阶段.结论:摔跤运动创伤发病率高、创伤种类多,创伤机制难以准确描述,多为对抗本身导致了创伤;我国运动员训练时间长、训练量大,急性转慢性及慢性创伤占的比例高;对抗性训练是创伤防治的重要环节.

  • 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雌性大鼠胫骨上段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作者:陈晓红;郑陆;朱一力;李青南;王宏梅

    目的:探讨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骨代谢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律的3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组进行2、4、6、8、9、11、13、15周的递增负荷运动,并设立同期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在造模过程中监控体重、体成分、阴道脱落细胞、血生化及骨密度等指标的变化.所有大鼠被处死前13、14天皮下注射盐酸四环素25 mg/kg各1次,于处死前3、4天注射钙黄绿素5 mg/kg各1次,两次荧光标记间隔10天.实验结束后,取大鼠右侧胫骨上段制成不脱钙骨切片,测定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结果:①持续15周的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中,大鼠全身骨密度(BMD)先上升后下降,至15周运动结束降至低点.②大鼠胫骨上段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表现为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厚度(Tb.Th)先轻微上升后下降,呈近似倒“V”形变化,峰值出现在T11组;骨小梁数量(Tb.N)随运动负荷增加逐渐降低;骨小梁分离度(Tb.Sp)前期持平,T11组~T15组明显增加.③动态参数和细胞参数表现为骨形成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L.Pm、矿化沉积率、骨面积水平骨形成率BFR/BS、骨体积水平骨形成率BFR/BV、单位骨小梁面积成骨细胞数Ob.N和成骨细胞周长百分数Ob.Pm%)和骨吸收参数(单位骨小梁面积破骨细胞数Oc.N和破骨细胞周长百分数Oc.Pm%)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形变化,T11组达低点.结论:持续15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对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及BMD有明显影响,过量负荷运动均明显加剧骨吸收和骨形成,但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量降低,骨代谢呈高转换状态.

  • 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骨骼肌急性拉伤修复过程中MHC-Ⅱ,COL-Ⅰ、COL-Ⅲ的影响

    作者:廖远朋;矫玮

    目的:了解不同运动方式(离心运动、向心运动)对骨骼肌拉伤愈合过程中肌肉再生和纤维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将12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BC组,n=8)、即刻组(IM组,n=8)、第1周组(1W组,n=8)、自然愈合组(NC组,n=32)、向心运动组(CE组,n=32)、离心运动组(EE组,n=32).造成腓肠肌急性拉伤模型1周后,对CE组、EE组分别进行为期4周的向心和离心训练.IM组造模即刻、1W组造模后7天、BC组造模后18天取材;其余各组分别在造模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4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随机选择8只大鼠取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腓肠肌Ⅱ型肌球蛋白重链( MHC-Ⅱ)及I、Ⅲ型胶原(COL-I和COL-Ⅲ)水平.结果:损伤恢复的各个阶段,CE组MHC-Ⅱ水平较NH组和EE组高,并且恢复速度较快,而COL-I和COL-Ⅲ水平较NH组和EE组低;EE组MHC-Ⅱ水平较NH组和CE组低,COL-I水平较NH组低但高于CE组;COL-Ⅲ水平高于CE组和NH组.结论:不同运动方式对骨骼肌急性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影响不同,向心运动能有效促进损伤骨骼肌MHC-Ⅱ合成,从而加快骨骼肌再生,离心运动对MHC-Ⅱ合成的影响不明显.运动通过减少COL-I表达和合成来抑制骨骼肌的纤维化,向心运动作用比离心运动更加明显.在损伤修复早期,COL-Ⅲ水平提高,使骨骼肌具备一定的强度和力学稳定性,有利于损伤后功能的快速代偿,而后期COL-Ⅲ水平持续增高可能促进和延长骨骼肌的纤维化过程.

  • mTOR介导抗阻运动骨骼肌蛋白质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平;李敏;丁树哲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长期反复抗阻运动导致骨骼肌肥大.其根源是蛋白质合成率远大于蛋白质分解以致蛋白质积累,导致肌纤维横截面积增大,骨骼肌质量增加[1].已有研究显示,骨骼肌质量发生微小变化可能对骨骼肌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2].以往研究显示,抗阻运动导致骨骼肌IGF-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3].骨骼肌外源性补给IGF-1,蛋白合成明显增加[4],提示运动促进旁分泌途径或骨骼肌自分泌途径,导致骨骼肌IGF-1增加,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

  • 运动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作者:王泽军;季浏;褚昕宇

    人体研究与动物实验证明,运动会影响脑的多种功能,对脑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包括提高认知能力Ⅲ,延缓由衰老引起的认知能力下降[2,3]以及降低抑郁症状[4,5].关于运动影响脑功能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后神经可塑性的变化方面,如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树突棘密度与血管新生等[6,7].特别是海马作为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脑区,在运动后其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的颗粒细胞下层(subgranular zone,SGZ)会产生大量的新生神经细胞[1,8,9].因此认为,运动对认知能力的影响至少有部分依赖于海马结构与突触可塑性的改变.

  • 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手术修复技术进展

    作者:杨渝平;敖英芳

    膝关节软骨损伤是运动创伤和膝关节外科领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软骨损伤后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可能终会发展为骨性关节炎,导致膝关节功能丧失.随着近些年软骨损伤治疗技术的发展,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手术修复治疗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重视,但治疗效果却有很大差异.同时,对于关节软骨损伤的评价标准、手术方案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都有很多争论.本文就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几种主要的手术修复技术、适应症和临床效果做一综述.

  • 牛磺酸对骨骼肌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李健康;李君灵

    牛磺酸(taurine)是β-丙氨酸的磺酸类似物,化学名称为2-氨基乙磺酸,分子结构为H2-CH2-CH2SO3H,因1927年首次从牛胆汁中分离出来而得名.牛磺酸的分子结构上含有磺酸基,使得牛磺酸不能够像其它氨基酸一样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因此牛磺酸一般以游离形式存在于人及动物的组织细胞和体液中.人体内牛磺酸总含量为12~18 g,主要分布在兴奋性较高的组织,如神经、肌肉、视网膜及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中,75%以上存在于骨骼肌内,为人体必需的非蛋白质氨基酸.

  • 斜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网球腿43例

    作者:路怀民;王泉巅

    网球腿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损伤,在运动员、运动爱好者中发病率较高.我们于2006年3月~2010 年6月采用斜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网球 腿43例,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 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肌腱软组织损伤35例报道

    作者:戈允申;陈世益;李云霞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肌腱软组织损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使用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机治疗35例肩关节损伤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随访2、4、6周,使用复旦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 FDSS)和VAS进行疗效评价.期间如有症状反复或疗效不佳者转为手术干预.治疗中采用动态VAS评价法调整能量输出.结果:32例肩伤患者完成冲击波治疗,3例肩袖撕裂患者因疗效不佳中转关节镜手术治疗.完成治疗患者的FDSS平均得分由治疗前的(44.7±7.1)分提高到治疗后6周的(92.9±2.5)分,VAS评分由治疗前的(8.1±0.9)分降到治疗后6周的(1.5±0.7)分.治疗后4周左右症状改善明显.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肌腱软组织慢性损伤(如肩袖腱病、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效果满意.对于明显结构性损伤(如肩袖撕裂)效果不佳.

  • 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临床研究之五——中药饮料“奥运星”消除运动性津液亏虚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建;刘波;张世明;虞亚明;涂禾;张鑫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饮料“奥运星”对运动性津液亏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四川武警总队特警大队队员7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身高、体重等基线资料一致,连续5天进行大强度运动训练,分别补充“奥运星”中药饮料和电解质运动饮料,对照观察其对运动性津液不足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训练后血色素和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2.训练前两组IL1、IL6和TNF差异无显著性,两组训练后IL1和TNF明显下降,对照组训练后IL6明显下降.3.免疫球蛋白比较,两组IgG训练前后无明显差异;对照组训练后IgA明显下降,而实验组训练后明显增加;对照组训练后IgM明显下降,而实验组明显上升,有显著性差异.4.训练后两组cAMP/cGMP比值均呈下降趋势,实验组前后比较无差异,对照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训练后实验组血乳酸下降,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5.两组训练后睾酮均降低,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中药饮料“奥运星”对维持人体水液代谢,调节运动性津液亏虚有较好作用.

  • 液相色谱串接质谱测定马饲料中的三种生物碱

    作者:高照;张亦农

    本文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接质谱(LC-MS/MS)同时快速筛查和定量测定马复合饲料中三种天然痕量生物碱(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的方法.样品经充分粉碎后用1 mmol/L HClO4溶液提取,并通过混合型固相萃取进行净化.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C1s (150 mmL×2.1mm ID,3.5μm)色谱柱以含0.4%甲酸的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检测.吗啡的检出限为0.50 ng/g,定量限为1.0 ng/g;可待因的检出限为0.75 ng/g,定量限为1.5 ng/g;罂粟碱的检出限为0.20 ng/g,定量限为0.50 ng/g.三种药物空白饲料高、中、低添加浓度水平下的回收率在77.4~97.8%之间,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不高于6.2%和7.1%,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精密度,可以满足马饲料中该类药物的常规检测分析.

  • 2011年上海儿童运动医学国际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李海;赵黎;陈世益

    上海市医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于2011年9月16~18日在上海主办了"儿童运动医学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承办.数十位来自北美、欧洲及国内的著名儿童骨科、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和相关基础研究的专家,就儿童骨骼肌肉系统发育特点和运动伤发生的内在关系,以及常见的儿童运动伤的发病、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特点等学术专题做了详尽的介绍和探讨.本次会议由世界内镜医师协会(WEDA)副主席兼骨关节内镜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副主委、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主委、上海市医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世益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是国内运动医学界首次以儿童运动医学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本文对本次会议涉及的儿童青少年运动医学当前进展内容做一介绍.

中国运动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