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중국운동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10
  • 国内刊号: 11-129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国平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低氧锻炼对超重和肥胖青年能量摄取、体成分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杨贤罡;何文革;史东林;何玉秀;胡扬

    目的:探讨正常饮食下,低氧锻炼和常氧锻炼对超重和肥胖青年能量摄取、体成分和血脂代谢即时影响和后续效应的差异,为低氧在肥胖者运动处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名超重和肥胖男性受试者(BMI>25 kg/m2)被分为低氧锻炼组(n=10)和常氧锻炼组(n=8).运动方案均为1小时/次、5次/周,持续4周,其中低氧组给予人工模拟常压低氧环境,海拔高度为2500米(氧浓度约为15.4%),两组运动中的心率均控制在140~150次/分.所有受试者在锻炼结束后均进行4周的后续观察,期间受试者恢复至与锻炼前相同的生活方式.锻炼和后续观察期间均采取正常自由饮食.在锻炼前、锻炼后和锻炼结束后4周,采用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计算日均总热量及三大营养素的热量摄取;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测试体成分相关指标,包括体重、脂肪重量、体脂百分比和BMI:采用常规生化手段检测血脂代谢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1)仅低氧锻炼组锻炼结束后4周的碳水化合物摄取较锻炼后显著增加,总热量摄取显著高于锻炼前和锻炼后水平;(2)两组体成分各项指标在锻炼结束后4周与锻炼前相比均显著下降.低氧锻炼组锻炼结束后4周的各项指标仍显著低于锻炼后水平,而常氧锻炼组中仅脂肪重量显著低于锻炼后水平;(3)与锻炼前比较,低氧组锻炼后血脂代谢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常氧组仅TC和LDL-C显著降低;低氧组锻炼结束后4周的TC、HDL-C和LDL-C仍显著低于锻炼前水平,而常氧组仅LDL-C仍显著低于锻炼前水平;(4)低氧组锻炼结束后4周的体重、BMI和TC与锻炼后的变化差值均显著低于常氧组(P<0.01,P<0.01,P<0.05).结论:与常氧锻炼比较,低氧锻炼对超重和肥胖人群能量摄取、体成分和血脂代谢的即时影响较常氧锻炼并无明显优势,但针对锻炼后的体重反弹和血脂代谢紊乱方面可能具有更好的后续效应.

  • 篮球技术下肢动作肌电和关节角度特征

    作者:张莉清;宋子玉

    目的:为揭示篮球专项技术的生物力学特点和损伤风险因素、预防膝关节损伤提供依据.方法:以12名篮球专业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三维摄像技术对行进间突然变向、行进间快速后转身、横切跨步急停起跳和侧切起跳4个技术动作进行同步测试,截取支撑环节作为研究的动作片段.结果:支撑环节包含缓冲制动、支撑碾转和蹬伸离地三个动作阶段或其中两个;臀大肌放电明显且贡献度大,股前肌群与小腿后肌群的贡献度次之,并因具体动作和性别而异,股后肌群活动相对较弱;支撑环节中,支撑腿膝关节角度均值由大到小排列是侧切上篮、行进间突然变向、行进间快速后转身和横切跨步急停起跳;而角度变化幅度由大到小排列是横切跨步急停、行进间快速后转身、行进间突然变向和侧切起跳.横切跨步急停起跳与行进间快速后转身动作的膝关节小屈角在90°以下.结果提示:膝关节在半屈曲位发生扭转并快速蹬伸、股后肌群力量弱以及在过小的屈角上快速蹬伸是膝关节损伤的危险因素.建议增强臀大肌、股二头肌力量以及下肢协同肌群、拮抗肌群的配合收缩能力,重视基本功练习和正确技术定型.

  • 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治疗尺骨冠突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

    作者:杨国勇;向明;陈杭;胡晓川;唐浩琛;虞亚明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治疗尺骨冠突骨折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全镜下技术,使用克氏针或AO中空螺钉,从后向前固定骨折,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16岁~68岁,平均45岁;左侧3例,右侧7例;1例合并同侧肱骨小头骨折,1例合并同侧肘关节外尺侧副韧带损伤,其余8例患者均为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按照Regan-Morrey分型: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1例;按照O' Driscoll分型: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1例.结果:关节镜下及术后X线片均提示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物位置好.本组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28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患者的肘关节平均伸直为0°(过伸15°~5°),屈曲为135°(130°~145°);前臂旋转正常,无1例出现肘关节不稳定;1例发生无症状的异位骨化,无1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为优.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治疗尺骨冠突骨折能提供良好的视野,能够在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条件下达到解剖复位及牢固固定,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3~6岁幼儿静态平衡能力特征及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研究

    作者:吴升扣;姜桂萍;张首文;李林;王雪燕

    目的:探讨3~6岁幼儿静态平衡能力特征及粗大动作发展水平.方法:采用Tec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3岁组(3周岁以上,4周岁以下)、4岁组(4周岁以上,5周岁以下)和5岁组(5周岁以上,6周岁以下)共60名幼儿进行双脚睁眼、双脚闭眼和单脚睁眼站立测试.选取压力中心(COP)包络面积、压力中心轨迹长度、压力中心在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大位移值为评估幼儿静态平衡能力的指标;采用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GMD-2)对受试进行移动性动作和控制性动作测试,评估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幼儿静态平衡能力、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特点,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幼儿静态平衡各项指标的数值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的稳定性显著提高;除4岁组与5岁组间的移动性动作指标,粗大动作发展的其他指标都出现了年龄组间非常显著的差异(P< 0.01).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和静态平衡能力均未见显著性别差异,男童粗大动作得分略高于女童,而女童表现出姿势晃动小于男童的趋势;幼儿平衡能力与动作发展水平、年龄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体质指数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幼儿的感觉系统成熟较早.幼儿去除视觉时身体晃动与有视觉参与时的差异不显著,可能与其注意力分配有关.随着年龄增加,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和静态平衡能力者都不断提高,但尚未出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平衡能力是幼儿动作学习与发展的基础,3~6岁幼儿处于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此幼儿阶段应注重选择适宜的手段促进其平衡能力的发展.

  • 采用血液内皮素-1监控高原训练运动员低氧习服状况的可行性

    作者:张漓;徐建方;路瑛丽;周超彦;冯连世;韩照岐

    目的:了解运动员在高原训练过程中血液中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变化规律,探索用血液ET-1/NO预测高原训练效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Association-Study研究方法,测定15名大学生游泳运动员21天高原训练前后佳专项成绩,以及高原训练前1周,抵达高原第2、8、15天,下高原后第3天晨起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清ET-1、NO、肌酸激酶(CK)、血尿酸(BU)、皮质醇、睾酮.计算高原第2天各指标的变化率(%)与高原训练前后专项成绩变化率的相关系数,以相关系数大且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的指标作为分组指标,比较高原第2天与高原训练前该指标的变化,将受试者分成该指标升高组和下降组,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1)高原训练前、中、后血清CK平均值高163.9 U/L,BU平均值高5.13 mmol/L; (2)上高原后第2天晨起测得的血清ET-1变化率与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专项成绩的变化率显著负相关(r=-0.782,P=0.001);高原第2天血清睾酮变化率与高原训练成绩变化率显著正相关(r=0.577,P=0.024);(3)将受试者依高原第2天血清ET-1升高或下降分两组,发现高原训练期间:ET-1下降组血清ET-1显著低于高原训练前,第2、8、15天下降幅度分别为35.7%、16.1%和55.0%; NO则与高原训练前后均无明显差异;血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升高幅度分别为2.7%~3.7%、1.3%~1.7%;血清睾酮在高原训练第2天显著升高,升幅39.5%,第8、15天逐渐下降,与高原训练前后的水平无显著差异.ET-1升高组高原第2天血清ET-1、NO显著升高,升幅分别达到82.4%和59.0%,高原第8和15天则逐渐下降,与高原训练前后均无明显差异;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略有升高,升高幅度分别为3.5%~3.9%、1.6%~2.2%;血清睾酮在高原训练第2天无明显变化,第8、15天分别升高49.1%和65.7%,显著高于高原训练前水平.结论:运动员上高原后次日晨血清ET-1下降、血清睾酮升高及高原训练期间血清ET-1/NO下降表明运动员低氧习服快,有利于提高高原训练的成功率,可作为评估运动员低氧习服程度的指标.

  • 力竭运动及钝挫伤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及相关调节因子的影响

    作者:潘同斌;左伟;夏素文;张乐;朱超;焦寒凝

    目的:研究力竭运动及钝挫伤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影响.方法:力竭运动组:7周龄Wistar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进行一次性力竭跑台运动,分别于力竭后即刻、24小时、48小时宰杀(即E0、E24、E48组),并取左侧腓肠肌一分为二,一份立即进行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实验,另一份液氮保存,用于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采用ELISA法.对照组(C组):不运动,与EO组同时宰杀.钝挫伤组:Wistar雄性大鼠4只,进行钝挫伤实验,于钝挫伤后即刻、24小时(D0、D24组)分别进行麻醉,取左侧腓肠肌,每组2只,立即进行细胞培养实验.另取新生鼠(N组)2只,宰杀后取左侧腓肠肌,同样进行细胞培养实验.结果:(1)体外细胞培养显示,新生鼠(N组)细胞培养1天后即可见到梭形卫星细胞,钝挫伤即刻组(D0组)3天后可见梭形卫星细胞,而钝挫伤后24小时组(D24组)5天后可见梭形卫星细胞,且此三组分化的卫星细胞一直保持良好的增殖、传代,第13天仍长势良好,可见部分融合和微管.另外,本实验条件下,对照组(C组)和力竭运动组(E0、E24、E48组)未能观察到明显的卫星细胞增殖、分化.(2)PDGF和TGF-β的ELISA结果显示,一次力竭离心运动后,与安静对照组相比较,力竭运动组大鼠骨骼肌中PDGF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而TGF-β含量均呈现极显著性降低(P<0.01).且力竭运动各组(E0、E24、E48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钝挫伤刺激对骨骼肌卫星细胞有较强的激活作用,PDGF在肌肉损伤修复中可能具有正性作用,而TGF-β则可能起着负性调节因子的作用.

  • 胫、股骨关节软骨及半月板在不同屈曲角度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李青;仝路;李彦林

    目的:应用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屈曲角度下胫、股骨关节软骨、半月板的生物力学特性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基于正常成人志愿者MRI数据建立全膝关节有限元三维模型,通过对模型施加350 N垂直载荷,模拟分析不同屈曲角度下胫、股骨关节软骨、半月板的应力值,并分析结果.结果:在屈曲0°、30°、60°、90°时,关节软骨和半月板各有一个应力集中部位,且半月板和胫骨平台软骨的大应力值均大于股骨髁软骨.结论:胫骨平台软骨和半月板是主要的承重结构,运动损伤和关节退变好发于胫骨平台软骨和半月板,与此处应力较大有关.

  • 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mRNA和蛋白在运动预处理心肌保护效应中表达变化

    作者:王凯;刘洪珍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 (Cx43) mRNA和蛋白在运动预处理心肌保护效应中的表达变化.方法:32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力竭运动组(EE)、运动预处理组(EP组)和运动预处理+力竭运动组(EP+EE组).在建立EP和EE动物模型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x43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和检测Cx43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EE组和EP组Cx43 mRNA无明显变化,而EE组Cx43蛋白明显降低,EP组Cx43蛋白明显升高.与EE组相比,EP+EE组Cx43 mRNA无明显变化,而Cx43蛋白明显升高.结论:EP心肌保护效应中没有引起心肌Cx43 mRNA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Cx4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从而进一步抑制了EE引起的Cx43蛋白表达的降低,提示EP通过增加Cx43蛋白表达诱导了减轻力竭运动致运动性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

  •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超负荷训练大鼠心肌细胞粘附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翼;李章华;柳华;王凌骁;姚宇琴

    目的:观察预热处理、药物预处理和穴位电刺激预处理对超负荷训练后大鼠心肌细胞粘附因子表达的影响,比较三种预处理方法对超负荷训练后心脏缺血局部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A组(对照组)、B组(训练组)、C组(预热处理组)、D组(药物预处理组)和E组(穴位电刺激预处理组),后3组在进行耐力训练8周的同时分别再予以高热、川穹嗪和穴位电刺激预处理.采用免疫组化法观测心肌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 (PECAM-1)表达.计算大鼠心肌细胞ICAM-1、VCAM-1、PECAM-1阳性区域平均光密度(MOD).结果:超负荷训练可使大鼠心肌中ICAM-1、VCAM-1、PECAM-1表达明显增高,经过适当的温度、药物和穴位电刺激预处理后ICAM-1、VCAM-1、PECAM-1表达显著下降.B、C、D、E4组大鼠心肌细胞ICAM-1、VCAM-1、PECAM-1阳性区域MOD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D、E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D、E3组之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预处理与预热处理、药物预处理均可显著抑制超负荷训练后心肌ICAM-1、VCAM-1和PECAM-1高表达,减轻损伤心肌局部的炎症反应,提示对损伤心肌局部炎性反应的抑制可能也是预处理预防超负荷训练后心肌损伤的机制之一.

  • 运动性贫血发生中红细胞变形能力与一氧化氮的关系

    作者:林宇峰;韦军;何建伟

    目的:探索运动性贫血发生时,红细胞变形能力、一氧化氮(NO)含量与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的变化,以及红细胞变形指数(DI)与NO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2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运动性贫血组(A组),A组进行5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后测定两组大鼠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NO含量和血浆EPO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A组大鼠红细胞大变形指数(DImax)显著降低,红细胞NO含量显著降低,且红细胞DImax与红细胞NO含量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76,P< 0.05).两组间血浆EPO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运动性贫血发生时,红细胞变形能力及NO含量降低,而EPO含量并无显著变化;红细胞NO含量降低引起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可能是运动性贫血发生的机制之一.

  • 运动性肌肉疲劳诱发拮抗肌活动变化的特征及机制研究现状与思考

    作者:王乐军;陆爱云;牛文鑫;龚铭新;李旭鸿

    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与拮抗肌的活动控制是实现肢体协同运动的基本生理学过程.对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拮抗肌活动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的研究是目前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主动肌与拮抗肌协同收缩的交互抑制与共收缩方式、“共驱动”与“异驱动”理论及交互激活与共激活的中枢控制关系模型,阐述了主动肌、拮抗肌协同收缩的神经联系和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中枢与外周的变化特点及相关联系,并对国内外有关运动性肌肉疲劳诱发拮抗肌活动变化特征及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结合有关运动性肌肉疲劳的中枢与外周变化特点及主动肌、拮抗肌协同收缩的神经生理学研究结果,对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拮抗肌活动变化的潜在机制及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思考.

  • 纹状体神经元可塑性与帕金森病的运动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陈巍;乔德才;刘晓莉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变引发的运动功能障碍疾病.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A)能系统活动减弱及皮层-纹状体谷氨酸(Glu)能系统活动增强与P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纹状体中等多棘神经元(medium spiny neurons,MSNs)可接受上述两条通路的双重投射,其形态与功能改变与PD患者行为功能改善存在联系.运动防治P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可能也与纹状体MSNs形态与功能重塑有一定关系.本文就纹状体神经元可塑性在帕金森病运动防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运动与PGC-1α依赖性肌肉因子鸢尾素研究进展

    作者:周伟;陈俊

    鸢尾素(Irisin)是一种新发现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PGC-1α)依赖性肌肉因子.PGC-1α可促进跨膜蛋白FNDC5表达,FNDC5被蛋白酶切生成一种新的激素——Irisin,并分泌进入血液循环.运动能显著上调骨骼肌FNDC5 mRNA和外周Irisin水平,Irisin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促进体内白色脂肪向棕色脂肪转化,促进线粒体解偶联蛋白1 (UCP1)和棕色脂肪特异性基因表达.棕色脂肪是体内主要的脂肪“燃烧炉”,因此Irisin升高有利于提高能量消耗,从而抑制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成为运动防治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

  • 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非手术治疗个案报道

    作者:陈子文

    女子举重运动员由于长期大强度训练,腰椎间盘突出较为常见,尤其是合并腰椎滑脱时,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采用手术疗法,恢复时间较长,极大影响运动员的系统训练,而且并不能完全解除症状.本病例参加奥运会时间紧迫,经过与外院专家会诊,我们采用合适的保守疗法,制定个性化治疗与康复训练计划,疗效甚佳.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 综合治疗蹦床运动员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临床总结

    作者:庞象青;李方祥

    1 病例资料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国家蹦床队在训运动员中经影像学(CT或MRI)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12例.其中,国际健将6名,健将4名;男7名,女5名;年龄大者25岁,小者17岁,平均22岁.影像学(CT或MRI)结果显示:L3-4突出1例,L4-5突出4例,L5-S1突出7例,L4-5和L5-S1同时存在椎间盘突出者3例,第5腰椎峡部裂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伴单侧下肢痛,多数有腰肌紧张,患椎及椎旁有压痛和放射痛.8例有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9例,拇伸肌力减弱4例,膝跳反射减弱3例,跟腱反射减弱3例.发病期间均不能进行正常训练.

    关键词: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提高唤醒的研究

    作者:刘运洲;张忠秋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提高唤醒的作用及其神经生物学效应,为使用rTMS提高运动员的唤醒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被试内平衡设计,在被试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分别施加磁刺激和假刺激(刺激参数为:20 Hz,90%RMT,持续5秒间隔55秒,3000次rTMS),比较刺激前、后的主观感觉,脑电(EEG)、脑电超慢涨落图(ET)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结果:rTMS刺激后被试的自评兴奋性提高,正性心理唤醒和心理唤醒强度增强,负性心理唤醒降低;额部、央部、顶部及前颞部β波的活动增强,枕部、后颞部、顶部θ波和枕部、后颞部δ波的活动减弱;全脑抑制性神经递质(INH)、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EXH)和多巴胺(DA)增多;HRV的低频/高频比值(LF/HF)和归一化低频功率(LFnorm)升高;归一化高频功率(HFnorm)增加.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能够提高唤醒,刺激后脑电(EEG)、神经递质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其神经生理效果进行解释.

  • 不同活跃程度体力活动对女性老年人抑制能力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徐畅;周成林;崔晨

    目的:研究不同活跃程度体力活动对女性老年人抑制能力影响的行为和大脑神经活动特点,从而更好地帮助老年人减缓抑制能力衰退.方法:运用行为监测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集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的女性老年人在完成反应抑制任务过程中的行为和脑电数据.结果:(1)高度活跃体力活动组的Go反应时显著快于中等活跃体力活动组(P< 0.01);Nogo抑制成功率相近,高度活跃组略优于中度活跃组.(2)与中度活跃组相比,高度活跃组诱发的N2波峰和P3波峰更小,在额区诱发的Go-N2潜伏期(P<0.05)和顶区诱发的Nogo-P3潜伏期(P<0.05)更短.结论:高度活跃体力活动的女性老年人拥有更优的反应能力和抑制能力,主要体现在高度活跃体力活动女性老年人的认知处理速度更快、注意资源分配更广和行为抑制加工能力更强.

  • 原因知觉量表在香港中学生人群中的检验

    作者:钟伯光;刘靖东;张春青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香港中学生人群中检验中文版本《原因知觉量表》(perceived locus of causality scale)在体育课中应用的相关心理测量学属性.两组香港中学生(样本1为346人,样本2为332人)被邀请完成原因知觉量表.来自两个样本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原因知觉量表的五因素结构.条目7(外部调节)和条目3(内摄调节)均表现出跨因素以及与其他条目显著相关的现象.因此,删除条目7和条目3显著改善模型拟合情况.区分效度分析发现,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相关过高,可能存在无法区分情况.研究者进一步对五因素模型和四因素模型(将认同调节因素和内部动机因素合为一个因素)进行比较发现,四因素模型并不优于五因素模型.虽然两维度存在高相关,但五因素模型予以保留.15条目五因素原因知觉量表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除内摄调节因素外均大于0.70.同时,恒等性分析结果表明,15条目五因素模型具有跨性别和跨组别的测量恒等性.潜变量平均数差异检验结果表明,来自两个样本的中学生在五个因素上得分均无显著差异;但女生在无动机、外部调节和内摄调节三个因素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男生.本研究结果为原因知觉量表的信、效度提供了初步支持,该量表可以在香港中学生体育课情境中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两个分量表的区别不明显,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对这两个分量表进行调整及修订.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性检测人尿中八种违禁药物

    作者:杨志勇;何根业;陆江海;吴筠;董颖;申利;闫宽;马艳华

    目的:本实验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和简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建立迅速、准确定性检测人尿中多种违禁药物的方法,包括以下8种药物:雄1,4,6-三烯-3,17-二酮(androst-1,4,6-trien-3,17-dione)、勃拉睾酮(bolasterone)、氧雄龙(oxandrolone)、4-羟基睾酮(4-hydroxytestosterone)、表甲雄二醇(epimetnandiol)、2-(4-((2-(4-(三氟甲基)苯基)-5-甲基噻唑4-基)甲基硫基)-2-甲基苯氧基)乙酸(GW501516)、甲基司腾勃龙(methylstenbolone)、S-3-(4-乙酰氨基)-2-羟基-2-甲基-N-(4-硝基-3-三氟甲基苯基)丙酰胺(o-dephenylostarine).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接质谱、Zorbax XDB-C18色谱柱;尿样经液液萃取后上样分析.结果:筛查药物低检测限在0.5~2 ng/ml之间,回收率均高于50%,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均低于20%.稳健度均低于15%.结论:本工作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质谱条件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建立同时检测这8种化合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采用该方法检测这8种药物,能达到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技术文件对低检测下限及日内、日间精密度的要求,保证本实验室能够通过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每季度水平考试,从而保证本实验室具有检测国际比赛样品的资格.

中国运动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