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중국운동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10
  • 国内刊号: 11-129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国平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健康人坐-站-坐运动中姿势图参数的重测信度研究

    作者:高天昊;吴毅;陆蓉蓉;李放

    目的:目前对于坐-站-坐过程并无很好的定量评价方法,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姿势图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可靠性.方法:研究纳入了74名健康成年人,在平衡系统上分别进行坐位、站立位和坐-站-坐转移运动各20 s.运动结束后由系统自动计算出姿势图参数.测试分两次进行,第1次测试后的第7天进行第2次测试.结果:在坐位和站立位评定中,所评估的参数的组内相关系数都在0.5以上,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在坐-站-坐之站立相评定中,所有参数的ICC都在0.4以上,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在坐-站-坐之坐位相评定中,所有参数的ICC都在0.6以上,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结论:坐-站-坐运动姿势图评价是一种新的评定方式,在正常人群中有较好的可重复性,能动态评价坐站转移过程中的姿势控制能力,之后需在患者群体中应用,以带来更好的功能评定和疗效评价.

  • 前交叉韧带缺失对膝半月板各部分应力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作者:陈凯宁;农明善;叶青;王富友;陈诚;杨柳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法,对比分析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正常时和缺失后膝关节半月板前角、体部和后角的应力变化.方法:构建并运用胫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ACL正常时和缺失后膝关节在伸直位、15°和30°屈曲位的运动状态,并在股骨上施加700 N轴向载荷和134 N后向载荷,比较ACL正常时和缺失后内、外侧半月板前角、体部和后角各自的应力分布变化.结果:当ACL缺失后,在膝关节伸直时,内侧半月板前角的应力比正常膝增加100.7%,大于外侧半月板前角的应力增幅(30.7%);在15°和30.屈曲位时,内侧半月板后角的应力分别比正常膝增加36.4%和59.7%,而外侧半月板后角的应力增加不明显;除了外侧半月板体部的应力在膝伸直位比正常膝增加39.5%以外,内、外侧半月板体部的应力变化不明显.结论:ACL缺失对半月板各部分应力的影响并不相同,其主要导致内侧半月板前角和后角的应力分别在膝伸直位和屈曲位显著增加.

  • 老年人步态移动稳定性的增龄特征研究

    作者:张庆来;张林

    目的:探讨老年人步态移动稳定性的增龄特征,为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美国APDM Mobility LabTM可穿戴式步态平衡测试系统对58名不同年龄段(60~90岁)的老年人从行走步态、转身动作和坐-立动作三个维度进行了iTUG(Instrumented Timed Up and Go,改良坐立行走计时)测试.结果:(1)TUG总时间与iTUG总时间:≥80岁组与60~70岁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70~80岁组和60~70岁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80岁组与70~80岁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测试结果均表现出随着年龄增加总时间逐渐增加.(2)行走步态参数:步长、步速及下肢小腿环节活动范围等移动能力相关指标,三组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表现出随年龄增加呈逐级递减趋势.而躯干相关的运动参数3个年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转身动作相关参数:≥80岁组与70~80岁组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60~70岁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坐-立动作参数,坐-立时间和坐-立躯干活动范围(角度)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转身坐下的峰值角速度和时间上,≥80岁龄组则与70~80岁组和60~70岁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躯干活动范围(角度),60~70岁组与其它两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年龄增加,转身坐下躯干活动范围(角度)呈减小趋势.结论:老年人步态移动稳定性的增龄特征明显,普遍存在随年龄增加步态移动能力下降趋势,尤其在纵向直线移动控制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相关性,而在侧向移动控制能力方面,70岁以后年龄相关性减弱,提示70岁可能是高跌倒风险的临界年龄.

  • 肥胖儿童心脏结构和功能特征

    作者:陈贻珊;周越;于亮;吕媛媛;汪军;张一民

    目的:评价肥胖儿童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特点,旨在评估心脏早期改变的风险性和不良后果.方法:将北京市5所小学的1034名8~9岁儿童(男n=514,女n=520)依照体脂率(BF%)分类标准,男、女各分成体脂率正常组(男n=206,女n=336)、超重组(男n=94,女n=80)、肥胖组(男n=214,女n=104).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分性别比较各组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结果:(1)与体重正常儿童相比,肥胖儿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均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但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无统计学差异(P>0.05).(2)儿童BF%与主动脉根部内径(AO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LVID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EDV、LVM、LVMI、CO、SV呈正相关(P<0.01).(3) 8~9岁超重肥胖儿童心脏向心性肥厚的比例为6.1%.与左室正常构型儿童相比,心脏向心性肥厚儿童形态指标BF、BF%、BMI和心脏指标LVM、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CO显著性增加(P<0.05),SV显著性减小(P<0.05).结论:以体脂率作为肥胖筛查指标发现,8~9岁肥胖儿童发生心脏重构和功能改变,包括左心室扩大、室壁增厚、左室质量增加、左室肥厚及每搏量、心输出量增加,且随肥胖程度加重,向心性肥厚发生率增高.

  • 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血清与肝脏中hepcidin水平及相关调节因素的影响

    作者:沙继斌;张成岗

    目的:比较耐力运动及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液及肝脏中铁调素(hepcidin)表达的影响,并测定分析与之相关的铁代谢指标、低氧应答因子、炎性因子、抗菌肽活性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耐力运动组(n=10)、力竭运动组(n=10),对照组不运动,耐力运动组和力竭运动组分别采用为期4周的中等运动强度跑台训练和力竭运动强度跑台训练对大鼠进行干预,而后分别采集血样,进行血常规指标及血清中铁转运因子、低氧应答因子、炎性因子及抗菌肽活性相关指标测定;取肝脏标本,固定、包埋、切片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测定不同组别动物肝脏中hepcidin、低氧诱导因子(HIF-1α)、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周耐力性运动后大鼠血清中hepcidin水平降低(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4周力竭性运动后大鼠血清及肝脏中hepcidin水平升高(P<0.01),EPO浓度降低(P<0.01),同时伴有血清及肝脏中HIF-1α表达增加(P<0.01),血清转铁蛋白(T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降低(P<0.01),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01,P<0.001,P<0.001);同时血清中与hepcidin抗菌肽活性相关的toll样受体4(TLR4)、NF-κ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结论:4周耐力性运动可下调大鼠血清中hepcidin水平;而4周力竭性运动可使大鼠血清及肝脏中hepcidin水平显著上调,提示不同运动方式对hepcidin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 有氧运动对D-半乳糖诱导的脑衰老大鼠前额叶SYP、PSD-95表达的影响

    作者:付燕;张业廷;袁琼嘉;罗笑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D-半乳糖(D-gal)诱导的脑衰老大鼠大脑前额叶突触素(SYP)、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PSD-95)表达的影响,探讨有氧运动延缓脑衰老时学习记忆障碍的潜在机制.方法:将36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D-gal组(D组)和D-gal加有氧运动组(DE组),每组12只.每日给予D、DE组大鼠1次腹腔注射D-gal(100 mg/kg/d),持续6周;DE组大鼠在D-gal注射期间进行游泳训练(1 h/d,6d/w).然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Real Time-PCR技术分别检测大鼠大脑前额叶SYP、PSD-95蛋白分子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1)在Morris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训练过程中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逐渐下降,其中C和DE组训练第3天表现出好成绩,其后无显著性改变,D组逃避潜伏期则在第5天后降到低,在第2、3、4天,D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C组和DE组(P<0.05),而在第1、5、6天,各组大鼠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D组60 s内穿越原平台区域的次数明显低于C和DE组(P<0.05),而且后两组大鼠有更长时间停留在原平台所在象限内(P<0.05).(2)与C组相比,D组大鼠前额叶SYP蛋白分子及其SYP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性降低(P<0.01),DE组则显著性高于D组(P<0.05);D组大鼠前额叶PSD-95蛋白分子及其mRNA较C组显著性下降(P<0.01,P<0.05);DE组PSD-95 mRNA与D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表达水平有所上升,并且DE组PSD-95蛋白分子显著性高于D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D-gal诱导的衰老过程中大鼠前额叶突触蛋白SYP、PSD-95表达受损,减轻其下降程度,这可能是有氧运动延缓脑衰老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分子机理之一.

  • miR-21对运动性右室心肌纤维化发生的影响

    作者:饶志坚;常芸;王世强

    目的:研究在长期大强度运动引起的右室心肌纤维化中miR-21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miR-21在运动性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Sed,n=24)、中强度运动组(ME,n=24)和大强度运动组(IE,n=24),每组按照训练周期又分为8周、12周和16周,各8只.安静对照组自由活动,中强度组和大强度组分别以速度15.2 m/min、坡度5°和速度28 m/min、坡度10°的条件每天运动1h,每周运动5天.各组后一次运动结束24小时后,下腔静脉采血并处死,迅速分离心脏取右心室.天狼星红染色测定右心室的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荧光检测Ⅰ胶原蛋白(Col Ⅰ)的含量;RT-PCR检测miR-21的表达水平.结果:12周(P<0.05,P<0.05)和16周(P<0.01,P<0.01)大强度运动后大鼠右室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与中强度运动组;与安静对照组和中强度运动组比,12周(P<0.01,P<0.01)和16周(P<0.01,P<0.01)大强度运动使右室Ⅰ胶原蛋白的含量显著增多.与安静对照组相比,8周、12周和16周大强度运动都可使大鼠miR-2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和P<0.05),且在16周时miR-21的表达水平与Ⅰ胶原蛋白的含量正相关(r=0.443,P=0.03).结论:长期大强度运动后右室心肌纤维化与miR-21表达水平增高有关,miR-21是潜在的运动性心肌纤维化的新生物标志物和干预靶点.

  • 运动对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和破骨细胞分化OPG-RANKL-RANK系统的影响

    作者:马涛;王通

    目的:研究跑台运动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作用以及破骨细胞分化OPG-RANKL-RANK系统在其中的介导作用.方法:6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废用模型组、正常恢复组和运动恢复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特殊处理,安静饲养4周后处死;废用模型组尾部悬吊4周后处死;正常恢复组尾部悬吊4周后,安静饲养4周处死;运动恢复组尾部悬吊4周后,跑台训练4周处死.各组大鼠处死后立即进行骨密度(BMD)、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组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染色计量、骨代谢以及破骨细胞分化OPG-RANKL-RANK系统相关细胞因子等指标的测试.结果:废用模型组大鼠BMD、骨小梁体积百分比(TBV)、骨小梁宽度(Tb.Wi)、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浓度、骨髓细胞因子OPG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骨小梁间距(Tb.Sp)、胫骨干骺端TRACP-5b平均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APSAP)、血清Ca2+和TRACP-5b浓度、骨髓细胞因子RANKL、M-CSF、RANK、IL-6和TNF-α基因表达量则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运动恢复组大鼠BMD、TBV、Tb.Wi、血清ALP浓度、骨髓细胞因子OPG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大于正常恢复组(P<0.05或P<0.01),而Tb.Sp、血清Ca2+和TRACP-5b浓度、胫骨干骺端APSAP、骨髓细胞因子RANKL、M-CSF、RANK、IL-6和TNF-α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小于正常恢复组(P<0.05,P<0.01).结论:4周的尾部悬吊可导致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跑台运动可以促进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恢复,这均与骨髓微环境破骨细胞分化OPG-RANKL-RANK系统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损伤的诊治研究进展

    作者:张培楠;成垚昱;杨新明;武娜

    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以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前束损伤为常见,MCL前束是肘关节对抗外翻应力、维持内侧稳定的主要结构.实际工作当中需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诊断,MRI及超声检查是较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MCL前束损伤可通过保守或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修复或重建肘关节内侧稳定性,可行MCL修复术或重建术.

  • 谈话测试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作者:黄传业;潘明玲;蔡鸣凤;张丽萍

    安全有效的运动强度是科学健身运动的重要内容,也一直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康复训练的技术关键.谈话测试是主观评价运动强度的方法之一.已有研究表明,通过谈话测试反应能够获知运动强度信息、指导运动康复训练,同时在评估身体机能的变化上有一定的指向性.因此,谈话测试在运动科学和康复医学领域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仍较少.本文综述了谈话测试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现状和相关研究进展,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 2型糖尿病与肌萎缩研究进展

    作者:王继;周越

    骨骼肌作为摄取血糖的重要组织,其萎缩的发生将导致外周处理血糖的能力下降.因此,肌肉质量减少可作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早期易感指标之一,同时骨骼肌萎缩也在2型糖尿病的进展中进一步加剧,影响机体糖脂代谢.本文从肌萎缩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2型糖尿病加剧肌萎缩的原因及机理两大方面加以综述,综合阐述2型糖尿病与肌萎缩的相互关系,以期为运动改善肌萎缩,进而控制和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基础.

  • 水浸疗法对运动后疲劳消除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赵昭;徐旻霄;赵杰修

    多种物理疗法已被运动员用来减轻剧烈运动后产生的负面效应,消除运动后疲劳.近年来,不同形式的水浸疗法已在运动训练中广泛应用[1],如冷水疗法(cold water immersion,CWI)、热水疗法(hot water immersion,HWI)、冷热水交替疗法(contrast water theraPY,CWT)以及热中性水疗法(thermoneutral water immersion,TWI),其作为疲劳消除的手段已被普遍认可[2-4].

  • 高强度间歇训练和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年脂代谢及慢性炎症的影响

    作者:高艳敏;王光明;杨文礼;乔秀芳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年身体形态、血脂及肥胖性慢性炎症的影响.方法:34名肥胖青年随机分为高强度间歇训练组(n=17)和有氧训练组(n=17),分别进行12周的运动干预,并在实验干预前、后两次测试受试者形态学指标,清晨空腹同侧肘静脉采血检测血脂代谢指标以及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内脂素(Visfatin)等炎症因子.结果:(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高强度间歇训练组和有氧训练组受试者体重分别降低了7.3%和6.5%(P<0.01),腰围分别下降了4.8%和4.6%(P<0.01);体脂率分别下降了3.8%(P<0.01)和3.6%(P<0.05);BMI分别显著降低了6.3%和8.3%(P<0.05);二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干预后,高强度间歇训练组和有氧训练组受试者血液中TG(P<0.05)、TC(P<0.01)、LDL-C (P<0.05)均有显著下降,而HDL-C显著升高(P<0.05);(3)干预后,高强度间歇训练组受试者TNF-α、CRP显著降低(P<0.01),Visfatin显著降低(P<0.05);有氧训练组受试者TNF-α显著降低(P<0.01),Visfatin、CRP显著降低(P<0.05);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能通过减少机体脂肪重量,改善肥胖青年体成分和脂代谢,使机体血液炎症因子TNF-α、CRP、Vis-fatin等显著降低;与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训练减肥效果相比,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改善肥胖青年的健康水平有积极影响.

  • 压力对优秀运动员注意偏向的影响

    作者:刘运洲;杨勇涛;张忠秋

    目的:探讨压力是否会导致优秀运动员对负性信息产生注意偏向,为赛前进行针对性的注意力训练与调控提供依据.方法:以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面孔图片为刺激材料,采用点探测范式对25名优秀运动员在压力和非压力情境下的注意行为分别进行测试,比较他们在不同情境下(压力、非压力)情绪面孔附近靶刺激的反应时和注意偏向得分.结果:压力情境下负性情绪面孔附近靶刺激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正性、中性情绪面孔附近靶刺激的反应时,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得分显著大于0.结论:压力易导致优秀运动员对负性信息产生注意偏向.

  • 液-质联用法对人血浆中吗啡类、氯胺酮和苯丙胺类9种毒品的定性定量检测

    作者:王伟;乔湜;张文芳;覃仕扬;李清艳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吗啡、6-单乙酰吗啡、可待因、海洛因、氯胺酮、3,4-甲二氧基苯异丙胺、3,4-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苯丙胺、甲基苯丙胺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血浆经10%三氯乙酸直接沉淀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C18柱,流动相为含0.01%甲酸的水溶液-0.01%甲酸的甲醇溶液,流速为0.3 mL· min-1,电喷雾离子源,用多反应监测,正离子分段扫描分析.结果:可用保留时间、特征碎片离子、分子离子峰丰度比为指标来定性鉴别血浆中9种化合物.另外,吗啡、可待因、海洛因、氯胺酮、6-单乙酰吗啡、3,4-甲二氧基苯异丙胺、3,4-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苯丙胺、甲基苯丙胺血药浓度分别在5.00× 10-3~5.00(r=0.9934),1.00× 10-2~10.00(r=0.9905),1.00×10-2~10.00(r=0.9929),2.50×10-~ 2.50(r =0.9960),5.00× 10-3~ 5.00 (r=0.9925),5.00× 10-4~ 5.00(r=0.9910),5.00× 10-4~5.00(r=0.9924),5.00×10-4~5.00(r=0.9920),5.00× 10-4~5.00 (r=0.9900) μg· mL-1内,线性关系均良好;低检测限分别为1.00、1.00、1.00、0.50、0.50、0.10、0.10、0.10、0.10 n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8%;提取回收率均>60%,RSD均<15%.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吗啡类、氯胺酮和苯丙胺类9种毒品化合物的定性筛查和定量检测研究.

中国运动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