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중국운동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10
  • 国内刊号: 11-129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国平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大豆异黄酮和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刘克敏;刘丽红;刘振玉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与中等强度运动联合作用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50只12周龄雌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正常对照组)、去卵巢组(OVX)、去卵巢+大豆异黄酮组(OVX+IF)、去卵巢+运动组(OVX+EXE)及去卵巢+大豆异黄酮+运动组(OVX+EXE+IF),每组10只.补药组大鼠以50 mg/kg体重大豆异黄酮灌胃,其余组以等量溶剂灌胃.各运动组大鼠进行跑台训练.实验期包括2周适应期和8周训练期.实验前后称重.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测量其股骨骨密度.结果:实验后,去卵巢组大鼠体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去卵巢+运动组和去卵巢+大豆异黄酮+运动组大鼠体重均显著低于去卵巢组(P<0.05).去卵巢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去卵巢+运动组和去卵巢+大豆异黄酮组大鼠股骨骨密度与去卵巢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P<0.01).去卵巢+大豆异黄酮+运动组大鼠的股骨骨密度非常显著高于去卵巢组(P<0.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和运动联合对抑制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减少有一定协同作用.

  • 中国北方地区汉族男性PPARGC1基因多态性与耐力训练效果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何子红;胡扬;刘刚;席翼;文立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α(PPARGC1)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以及与耐力训练效果的关联性.方法:102名无训练史的健康男子进行18周有氧耐力训练,测试训练前后的大摄氧量、跑节省化.用PCR-RFLP法分析PPARGC1基因的G482S、A2962G和T394T多态性.结果:(1)3个多态位点分布频率均符合H-W平衡,且有显著的种族差异.(2)A2962G多态性与△VO2max(ml/min/wt)可能关联,GG基因型群体显著性高于AG和AA,但GG基因型频率仅为3%;未发现其他单点多态性和单体型与训练敏感性有较强的关联.结论:PPARGC1基因的G482S和T394T多态性不是预测个体耐力训练敏感性的基因标记;对于A2962G,则有必要加大样本进一步确认.

  • 急性运动中线粒体能量转换调节的生物力能学分析:ROS和UCP3的作用

    作者:张桂忠;姜宁;薄海;马国栋;曹东宁;文立;屈金亭;刘树森;张勇

    目的:研究1次耐力性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线粒体ROS生成与UCP3表达与线粒体生物力能学改变的关系,及其在线粒体能量转换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3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实验模型,分别以安静态、运动45min、90min、120min和150min时为实验观察点(time course),测定骨骼肌线粒体ROS生成,膜电位水平,态4呼吸速率,ATP合成速率,线粒体解偶联蛋白3(UCP-3)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运动过程中ROS生成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运动120min时达峰值,其中运动45min、90min、120min和150 min时ROS生成均较安静时显著升高(P<0.05,P<0.001,P<0.001和P<0.01),运动150min时ROS生成较120min时显著下降(P<0.001).态4呼吸速率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并行性变化趋势,其中运动90和120min时较安静时显著增加(P<0.01和P<0.001),并于120min时达到峰值,150min时较120min时显著降低(P<0.001).各实验观察点大鼠线粒体膜电位无显著差异(P>0.05).ATP合成速率于运动45min时增加随后减小,150min时较45min时显著减小.UC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总体呈升高趋势,其中UCP3 mRNA表达在运动至90min、120min及150min时均较安静时显著升高(P<0.001,P<0.01和P<0.01),其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相对滞后一个时间段,在运动至120min及150min时较安静时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一次性耐力运动初期ROS大量产生这一过程使线粒体膜维持适宜的跨膜电位,线粒体ATP合成速率降低是ROS线粒体能量转换过程调节线粒体功能的初始环节.随着ROS大量生成,其可能通过"ROS-质子漏"和"ROS-UCP3-质子漏"两条途径在运动中线粒体能量转换的精确调控中起"分子开关"作用,并作为始动因素参与了呼吸链电子传递与能量转换的能量分配的反馈调节,调控ATP生成.

  • 壳聚糖载体介导的骨关节炎基因治疗

    作者:郁时兵;赵霞;傅欣;武凤兰;张继英;毛泽斌;于长隆

    目的:探讨由壳聚糖载体介导的骨性关节炎的基因治疗.方法:分别制备壳聚糖pcD-NA3.1-IL-1Ra和壳聚糖pcDNA3.1-IL-10纳米粒复合物,采用该复合物转染体外培养的正常原代兔关节软骨细胞,并将其作为药物直接注射进骨关节炎模型兔关节腔内.分别采用RT-PCR、ELISA和免疫组化方法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目的基因的转染情况,并对治疗后实验动物的关节软骨和滑膜进行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正常原代软骨细胞转染后,在mRNA水平上检测到外源基因的水平升高;体内转染后,在蛋白水平上检测到目的蛋白在关节软骨内有阳性染色,且经基因治疗的兔关节软骨的破坏程度明显轻于未经基因治疗的对照组.结论:壳聚糖是一种较理想的基因载体,可用于早期骨性关节炎的基因治疗.

  • 运动心脏重塑过程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的表达

    作者:马延超;常芸;张缨

    目的:从基因水平上探讨运动性心脏重塑的发生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75天的跑台耐力训练.分别于训练第3、10、23、37和75天次日晨宰杀实验组大鼠,每次7只.相应对照组亦于当天上午取材.以异硫氰酸胍法提取大鼠心室肌组织总RNA,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测定心室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mRNA的表达量,β-actin为内参照,CGRP mRNA/β-actin的比值为每个测试样本中CGRPmRNA的表达值.结果:在5个时相点中,实验组大鼠心室肌组织CGRP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运动性心脏重塑过程中,大鼠心室肌组织CGRP 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

  • 三磷酸腺苷二钠盐增强蟾蜍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频率

    作者:石磊;樊小力;吴苏娣;宋新爱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二钠盐(Na2ATP)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用蟾蜍缝匠肌制备单一肌梭标本,以空气隔绝法记录36例蟾蜍单一肌梭的传入放电,分别观察50mg·L-1、100mg·L-1和200mg·L-1Na2ATP注射液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结果:应用不同剂量Na2ATP后,肌梭的传入放电频率分别由(0.84±0.15)Hz、(0.85±0.13)Hz和(0.87±0.12)Hz增加至(20.83±2.48)Hz、(31.50±3.03)Hz和(47.33±4.08)Hz.结论:Na2ATP注射液可使肌梭的传入放电频率明显增加,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

  • 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法修补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

    作者:冯华;洪雷;耿向苏;张辉

    目的:探讨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的关节镜下全内修补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4月~2005年4月间在本院进行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治疗的患者89例.对其中85例患者应用全内缝合方法手术,经两个后内入路配合髁间窝入路,利用缝合钩修补损伤半月板;同时选择腘绳肌腱、自体或异体骨-腱-骨移植物重建受损前交叉韧带.结果:可随访者75例(84.3%),随访5~41个月,平均20.2个月.随访采用主观症状检查、临床查体、2次关节镜手术复查(25例)及MRI复查(21例)等.随访到的75例患者的主观症状及临床查体结果均正常,其中25例患者经2次关节镜手术复查结果均为全部愈合;经MRI复查的21例患者中,18例完全愈合,3例部分愈合.结论: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方法是修补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的理想方法,术后疗效好.

  • 跑台运动对幼龄大鼠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再生的影响

    作者:刘瑾彦;娄淑杰;陈佩杰

    目的:探讨跑台运动对幼龄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5周龄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1周对照组、1周运动组、2周对照组和2周运动组.运动组大鼠以小强度分别进行为期1周和2周的跑台运动.实验后,大鼠腹腔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大鼠脑内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和脑部扣带回(cingulate gyrus,CG)神经细胞的再生情况.结果:各组大鼠脑部海马齿状回和脑部扣带回均出现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说明此区有新的神经细胞生成;其中1周运动组大鼠齿状回中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1周对照组(P<0.05);2周运动组大鼠海马齿状回中的BrdU阳性细胞数与2周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两个运动组大鼠脑部扣带回的BrdU阳性细胞数与相应的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周小强度跑台运动可促进幼龄大鼠脑部海马齿状回区的神经再生.

  • 不同强度运动和雌激素联合作用对去卵巢大鼠骨骼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章晓霜;许豪文;赵卫东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和雌激素联合作用对去卵巢大鼠骨骼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80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假手术组、骨质疏松对照组、雌激素对照组、低强度运动组、低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中等强度运动组、中等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大强度运动组以及大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利用858 BIONIX生物力学检测系统测定8周实验后各组大鼠股骨颈大载荷、第2腰椎大凹入载荷和第3腰椎大压缩载荷.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骨质疏松对照组的股骨颈大载荷、第2腰椎大凹入载荷和第3腰椎大压缩载荷3项力学性能指标分别降低了50%、40%和27%(P<0.05).(2)与骨质疏松对照组和雌激素对照组比,大鼠去卵巢后3种强度的单纯运动组和运动加雌激素联合组股骨颈大载荷均显著增加(P<0.05),且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相同强度下,运动加雌激素联合组的股骨颈大载荷与单纯运动组无显著性差异.(3)单纯大强度运动组的第2腰椎大凹入载荷和第3腰椎大压缩载荷较骨质疏松对照组和雌激素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低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第2腰椎大凹入载荷和第3腰椎大压缩载荷两项力学指标既显著高于单纯低强度运动组(P<0.05),也显著高于雌激素对照组(P<0.05).中等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的第2腰椎大凹入载荷显著高于单纯中等强度运动组(P<0.05)及雌激素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运动对力直接作用部位的力学性能--股骨颈大载荷的影响大于单纯补充雌激素,运动和雌激素无明显协同作用;对于非力直接作用部位的力学性能--第2腰椎大凹入载荷及第3腰椎大压缩载荷,运动和雌激素联合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液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时相性变化

    作者:苏全生;田野;孙君志;熊若虹;王东辉;华冰

    目的:观察大鼠进行不同性质和强度的跑台运动后血液白细胞介素-6(IL-6)、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M)含量不同时相的变化,结合观察比目鱼肌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各指标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关系.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8)、运动1组(B组,n=32)和运动2组(C组,n=32),B、C组又分别分为运动后即刻组、24h组、48h组和72h组.B、C两组大鼠均进行一次性跑台运动,其中B组跑速15~16m/min,坡度为0°,运动60分钟;C组跑速19~21m/min,坡度为-16°,运动90分钟.运动后取大鼠股动脉血测定IL-6、CK及CK-MM水平,并通过电镜和光镜观察比目鱼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B、C两组大鼠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均发生明显损伤,且以运动后24小时较为严重,B组损伤较C组轻微.(2)两运动组大鼠运动后血浆IL-6水平显著高于运动前,C组差异更显著,IL-6在运动后48小时达到峰值.(3)运动后即刻两运动组大鼠血液CK及CK-MM均出现峰值,其变化时相性相似.C组运动后24小时CK活性较运动后即刻显著下降,而CK-MM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血清CK和CK-MM均可作为评价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指标.CK-MM变化可能与肌肉损伤的关系更加紧密.血浆IL-6可能与由剧烈运动导致的肌肉损伤有关,提示可以考虑作为评价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指标.

  • 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成肌细胞移植后在体存活及产物表达的研究

    作者:李宏云;陈世益;陈疾忤;卫宏图;张鹏;李云霞

    目的:观察并探讨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基因的成肌细胞移植入雄性C3H小鼠体内后的存活、转归以及移植后hIGF-1基因的表达.方法:84只雄性C3H小鼠随机(20~30g,7~11w)分为A组(正常小鼠转基因细胞移植组)、B组(正常小鼠空白成肌细胞移植组)、C组(受伤小鼠转基因细胞移植组)和D组(受伤小鼠空白成肌细胞移植组),每组20只,另4只作正常对照.A、B两组分别于右侧腓肠肌中段注射转基因成肌细胞或空白成肌细胞;C、D两组以重力打击造成小鼠右侧腓肠肌中段钝挫伤,伤后第3天分别于致伤局部注射转基因成肌细胞或空白成肌细胞.注射细胞后第2、5、10、20、30天,各组随机抽取4只小鼠处死,取右侧腓肠肌中段检测,Br-dU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外源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情况;4组另行hIGF-1免疫组化染色及实时PCR检测外源转基因细胞在体内表达hIGF-1情况.结果:各组小鼠均有BrdU免疫组化阳性染色,A、C两组均有hIGF-1 mRNA表达及hIGF-1分泌,B、D两组未检测到hIGF-1 mRNA表达及hIGF-1分泌.结论:携hIGF-1基因的成肌细胞移植入正常及钝挫伤小鼠体内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并能稳定地分泌hIGF-1因子.

  • 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临床研究

    作者:焦晨;胡跃林

    目的:总结与探讨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关节镜下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自2000年11月至2005年4月,本所共收治21例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4.7岁.运动员7例,非运动员14例.左踝9例,右踝1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关节镜探查,镜下切除造成撞击的组织,同时对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21例患者中有20例发生于踝关节扭伤后,其中16例为内翻伤.单纯前外侧撞击9例,单纯前内侧撞击2例,单纯外侧撞击1例,前内和前外撞击同时存在9例.关节镜下发现撞击组织为滑膜组织的20例,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5例,纤维瘢痕组织4例,距腓前韧带组织3例,半月板样组织3例.合并关节软骨损伤16例.病理检查确认造成撞击的组织为慢性炎症性滑膜组织、韧带组织、肉芽组织.半月板样组织病理表现为慢性滑膜炎或致密结缔组织伴软骨化生,或慢性滑膜炎伴肉芽组织形成.结论: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多发生在创伤后,尤其内翻伤后较常见.部位以踝关节前外侧多见,内侧也可发生.撞击组织以滑膜组织常见,其次为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增厚、纤维瘢痕组织和损伤的距腓前韧带组织.软组织撞击部位与软骨损伤部位符合程度不显著(?2=2.524,P=0.112).

  • 关节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修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06例疗效观察

    作者:余家阔;于长隆;敖英芳;王健全;崔国庆;胡跃林;江东;苗羽

    目的:观察总结关节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修复损伤半月板的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对象与方法:采用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复位固定法,对106例患者的108个损伤半月板进行修复.通过症状、体征、Tegner和Lysholm评分对半月板缝合修复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观察,对术后有明显症状、体征的患者进行了关节镜探查.结果:术后随访106例、1~9.5年(平均26±12.3个月).Tegner评分术后(7.65±2.54)较术前(3.55±1.59)有显著性差异(P<0.001).Lysholm评分术后(88.55±25.64)较术前(35.46±14.62)有显著性差异(P<0.001).疗效优61只半月板,占56.5%;良35只半月板,占32.4%;可8只半月板,占7.4%;差4只半月板,占3.7%.总优良率为88.9%.对术后有症状和体征的14例患者进行关节镜再探查,发现4例未愈合,5例部分愈合.术后并发症包括半月板箭固定处的后关节囊刺痛5例.无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106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72%.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修复半月板损伤手术成功率较高,术中和术后风险较小.

  • 长期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大鼠血浆血管活性肽含量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作者:赵峰;李建平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大鼠心血管系统内分泌功能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90min训练组和180min训练组.测定8周不同负荷游泳训练后大鼠血浆内皮素(ET)、肾上腺髓质素(ADM)、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180min训练组与90min训练组相比ADM含量显著下降(P<0.05);180min训练组ET较对照组显著上升了17.70%(P<0.05).90min训练组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180min训练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90min训练组(均P<O.05);各组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中等负荷运动训练后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ET、ADM适度分泌;大负荷的运动训练降低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血管活性肽分泌失衡.

  • 滋阴补肾方对摔跤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血睾酮水平影响初步观察

    作者:张世明;马建;刘波;虞亚明;涂禾;陈进;朱丽

    我们在对741名国内优秀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症候调查中发现,肾阴虚的发生率占肾气不足的绝大部分比例,肾阳虚的发生率非常低[1].同时,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血睾酮下降现象普遍存在,从中医角度来看,肾阴虚与血睾酮下降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旨在观察滋阴补肾方为主的中药组方对中到大强度运动训练期间男子摔跤运动员血睾酮含量的影响.

  • 运动员髌腱慢性损伤79例针灸治验与运动处方

    作者:李凤素

    作者以针刺阿是穴为主,配循经取穴治疗髌腱组织的慢性损伤(髌腱腱围炎、髌尖末端病与胫骨结节骨软骨炎)79例,痊愈率78.5%,总显效率100%.本文介绍了以中医整体观作指导提高疗效的3点临床体会,并提出了为巩固疗效、预防再伤的运动处方--股四头肌与髌腱牵拉练习.

  • 不同强度运动对去卵巢大鼠心内神经节细胞中胆碱乙酰化酶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腊秀;陈小武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去卵巢大鼠心内神经节细胞中胆碱乙酰化酶(ChAT)和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对照组,去卵巢+低强度运动组,去卵巢+中等强度运动组及去卵巢+大强度运动组.8周实验后,采用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比较大鼠心内神经节细胞中ChAT和nNOS积分光密度值(IOD)的变化.结果:去卵巢+中等强度运动组ChAT和nNOS的IOD值与去卵巢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去卵巢+低强度运动组ChAT和nNOS的IOD值与去卵巢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去卵巢+大强度运动组ChAT和nNOS的IOD值与去卵巢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中等强度运动可上调卵巢摘除大鼠心内神经节细胞中ChAT和nNOS表达.

  • 复元活血饮抗小鼠运动性疲劳作用初步观察

    作者:徐小平;王莉

    目的:初步观察和探讨复元活血饮口服液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方法:以小鼠为受试动物,采用转笼法、转棒法、旷野法,观察小鼠灌服复元活血饮口服液后进行耐力运动、协调运动及其运动后的自发性活动情况,同时测定RBC(红细胞)、Hb(血红蛋白)及血乳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补充复元活血饮小鼠耐力运动持续时间和协调运动持续时间(低药量组除外)较正常对照组和运动组显著延长(P<0.05),2min活动格数(低药量组除外)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和运动组(P<0.05).耐力运动后高药量组小鼠自发性活动后血乳酸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运动组(P<0.05),RBC和Hb含量分别显著高于运动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协调运动后高药量组和中药量组大鼠2min活动格数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和运动组(P<0.05),RBC、Hb含量和血乳酸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复元活血饮口服液有一定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

  • 山区和平原地区体育专业新生冷热应激水平差异比较

    作者:郭有锋;倪东业;温继怀

    热应激蛋白(heat stress proteins,HSPs)是生物体细胞在一系列应激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具有高度保守性的细胞保护性蛋白质,其中对HSP70的研究较多.当机体细胞遭受高温、缺血、缺氧等各种理化以及生物因素刺激时,HSP70合成显著增加,参与体内受损蛋白的清除和降解,对损伤细胞发挥保护作用[1].本实验观察了来自不同海拔地区的体育专业新生的血液淋巴细胞在热应激条件下,其HSP70的表达,为HSP70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参考.

  • 海桐皮汤熏洗辅以手法按摩治疗足跟痛124例疗效观察

    作者:乔玉成

    目的:探讨海桐皮汤熏洗辅以手法按摩对足跟痛的治疗效果.方法:124例足跟痛患者,采用海桐皮汤熏洗足跟2~12次,并辅以手法按摩.结果:痊愈101例(81.45%),显效21例(16.94%),有效2例(1.61%),总有效率100%.结果表明:海桐皮汤熏洗辅以手法按摩对中老年人足跟痛和运动员足跟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技术进展

    作者:杨渝平;敖英芳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eiate Ligament,P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断裂后可能会引起膝关节后向及旋转不稳,从而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目前,PCL重建已经成为3到4度急性PCL损伤和伴有后向不稳症状的陈旧性PCL断裂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1].PCL重建经历了从开放到关节镜下单束重建的技术转变,但长期随访研究表明其临床疗效并不能像前交叉韧带重建那样令人满意,重建效果不稳定[2-4].随着近几年对PCL解剖及其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和重新认识以及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在单束重建的基础上发展了双束重建技术,从而引发了PCL重建技术一些重大的创新和发展.现对其进展综述如下:

  • 运动对结蛋白的影响

    作者:袁建琴;王瑞元

    大量的形态学研究表明离心运动会诱导骨骼肌损伤.肌原纤维z线和结蛋白(desmin)细胞骨架破坏是在离心收缩后的损伤肌纤维中观察到的典型特征[1,2].本文分析了运动对细胞骨架蛋白--desmin的影响,并从desmin角度讨论了离心运动造成骨骼肌损伤的可能机制.

  • 运动性低血睾酮的营养干预

    作者:魏冰;艾华;杨则宜

    运动员体内雄激素水平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始终受到国内外运动医学和营养学界的重视.大量的动物和人体实验表明,运动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和体内雄性激素的水平和作用密切相关.在雄性激素诸多类型中,睾酮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睾酮能显著增加运动员肌肉蛋白质合成和肌肉力量,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吸收和肌糖原合成[1,2],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增强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竞技能力,而运动训练明显影响血睾酮水平和运动能力[3-5],因此,血睾酮水平变化一直是运动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和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测的常用指标之一.

  • PPARγ在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对运动的反应相关研究

    作者:陈玉娟;何玉秀;李立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家族是影响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质代谢的主要核内转录受体,根据其结构及功能可将PPARs分为PPARα、PPARβ(亦称PPARδ)及PPARY 3种亚型.其家族成员PPARγ是目前所知唯一在脂肪组织中高水平表达的转录因子,对脂肪细胞的分化有重要调节作用.而运动时机体发生很多变化,包括激素反应、能量代谢和酸碱平衡等方面的变化,这些都可能影响PPARs家族的基因表达,甚至影响其对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通过对PPARy和脂肪细胞分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为运动防治肥胖的机理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 运动、HO/CO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袁凌燕;陆爱云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一直是人们研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机理及探索防治手段的突破口.大量研究证明,氧化应激是AS的重要致病因素,抗氧化物质为AS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系统是体内重要抗氧化体系,影响AS发生发展的许多病理过程,HO与AS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具有可诱导性的HO-1的调控有望成为AS防治的新手段.研究证实运动可通过多种途径防治AS,运动的抗氧化作用已成公论.近研究发现,运动能诱导HO的合成,运动、HO/CO、动脉粥样硬化三者关系引人注目.本文对运动、HO/CO及AS三者关系研究近况进行综述,探讨HO/CO在运动抗AS中的可能作用.

  • 运动性组织损伤的线粒体机制

    作者:汤长发;陈伟;李江华;肖全红

    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过程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均在线粒体中进行,因此线粒体常被比作细胞的动力工厂.但在提供能量的同时线粒体亦会生成活性氧(ROS)等副产品,特别是伴随着运动应激,线粒体处于高NADH、高氧状态,其电子传递链上的氧化还原酶也处于高还原状态,引起ROS生成大幅增加,ATP生成减少,线粒体内钙离子超载,膜电位降低,线粒体膜的通透性、液态性发生改变,细胞终以凋亡的形式死亡,导致组织损伤.现已证明运动诱发的细胞凋亡性组织损伤广泛地存在于骨骼肌、心肌、肝脏、肾脏等器官中,由于这些器官大都是由终末分化细胞构成的,故一定程度的细胞凋亡可能会使组织器官遭受严重的损伤并导致永久性的功能障碍.如何避免或减轻运动性组织损伤已成为运动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即就此方面内容做一综述.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性上消化道出血5例报道

    作者:冯长坤;刘洪波;冯辉;李广艳

    1病例资料1991年12月至2000年12月,国家短道速滑队备战冬季奥运会与全运会前的大负荷训练期间,5名运动员在训练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均为奥运会或世界大赛奖牌获得者.除首例进行急症处置外,其余4例经临场中西医结合方法处置后,坚持训练.分别随访5年、7年和12年,未见不良后果.

  • 男子赛艇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与心率变异性分析

    作者:李之俊;高炳宏

    目的:探讨男子赛艇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与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相关关系以及心率变异性(HRV)作为评定赛艇运动员机能状态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对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进行VO2max、VEmax、HR、O2-pluse等指标和HRV的测定.结果:男子赛艇运动员VO2max为5.18±0.42L/min;HRmax为191.30±8.26b/min.TV.rri为5360.1±3883;LF.rri为1330.9±1382;HF.rri为2215.6±2454;LF/HF为0.838±0.46.VO2max与TV.rri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VO2max与LF.rri呈中度正相关(P<0.05).结果显示:赛艇运动员安静时HRV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弱、迷走神经兴奋性较强的特点,可能是长期训练适应的结果.运动员HRV与VO2max呈显著相关,表明HRV与有氧代谢能力关系密切,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成功救治严重肌溶解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报道

    作者:肖正华;贺延;林长喜

    1病例资料患者,男,22岁,在37℃潮热天气下负重跑5公里后出现晕厥,随后产生头痛、肉眼血尿、尿少、下肢淤斑4天,并伴全身肌肉痛、恶心、呕吐、便血、头晕、气短.入院治疗,查体:T:37.5℃,R:25次/分,BP:125/75mmHg,双眼球结膜出血,全身皮肤黄疸,全身散在出血斑,左臀部血肿6cm×8cm,双肺呼吸音粗,心音低钝,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区未闻及杂音.

  • Hoffa骨折伴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1例

    作者:华英汇;陈世益;陈疾忤;卫宏图

    Hoffa骨折指股骨髁冠状位上发生的切线骨折[1],是一种极少见的骨折类型,现报道1例合并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Hoffa骨折.

  • 作者:

    KEY POINTS· Although there is no scientific consensus for 1 ) howbest to assess the hydration status of athletes, 2)what criteria to use as acceptable outcome measurements, or 3) the best time to apply practical assessment methods, there are methods that can be used toprovide athletes with useful feedback about their hydration status

  • 女子赛艇运动员低氧训练前后外周血白细胞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和穿孔素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王恬;陈佩杰;高炳宏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和低住高练(LoHi)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名女子赛艇运动员随机分为高住高练低训(HiHiLo)组和低住高练(LoHi)组.实验期间,两组运动员均采用常氧训练为主,低氧运动为辅的方式训练,实验为期5周.HiHiLo组每周6天低氧睡眠.两实验组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每次1.5~2h.低氧环境氧分压为15.4%(相当于海拔2500m高度).分别于低氧训练前1天、低氧训练1、4、5周末及低氧训练结束2周末取血,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技术观察受试者低氧训练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穿孔素(PFR)的基因表达.结果:两组运动员低氧训练1周末IFN-γ、IL-4、PFR mRNA表达与低氧训练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低氧训练5周末,HiHiLo组IFN-γmRNA表达较低氧训练1周末显著上调,IL-4、PFR mRNA的表达较实验前显著下调,LoHi组仅表现为IL-4 mRNA表达较实验前显著下调.提示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对女子赛艇运动员IFN-γ、IL-4和PFR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

  • 女子赛艇运动员HiLo,LoHi和HiHiLo三种模式低氧训练前后血清CK和BUN的变化

    作者:高炳宏;陈坚;王道

    目的:探讨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运动员血清CK和BUN的影响.方法:24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被随机分为4组,即低住低练(LoLo)组(对照组)、高住低练(HiLo)组、低住高练(LoHi)组和高住高练低练(HiHiLo)组,每组6人.对照组按正常计划训练;HiLo和HiHiLo组每周进行6天低氧睡眠,每次10~12h,同时HiHiLo组每周再进行3次低氧训练,每次1.5~2h;LoHi组除正常训练外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每次1.5~2h.各组进行低氧训练和睡眠时氧分压为15.4%(模拟海拔2500m),大气压为常压.各组运动员常氧训练计划完全相同.分别于训练前3天,低氧训练第1、2、3、4周末以及低氧训练结束后第1、2周末进行血清CK和BUN的测试.结果显示:(1)4组运动员血清CK在低氧训练过程中的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先迅速上升,而后逐渐下降,低氧训练结束后第2周又迅速上升;各组间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且训练第2周末,HiLo组与LoLo组、LoHi组与HiLo组、HiHiLo组与LoHi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2)4组运动员BUN在低氧训练开始后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低氧训练结束后第2周基本恢复至训练前水平,整个训练过程中各组BUN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对机体造成的刺激程度虽有差异,但并不明显.

  • 优秀拳击运动员实战练习与比赛中CK、BU和Bla值变化的对比分析

    作者:李越;竺航;安平

    目的:探讨实战练习和比赛对优秀拳击运动员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和血乳酸(Bla)值的影响,并作对比分析.方法:分别于实战练习(体重66.3±11.5kg)和比赛(体重64.6±13.4kg)前1日、次日晨和第3日晨测定9名拳击运动员血液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血乳酸(Bla)值;分别测定比赛和实战练习后3分钟的Bla值.结果:拳击运动员赛后次日晨的CK活性显著高于实战练习后次日晨及比赛前1日(P<0.01);赛后次日晨BU含量与实战练习后次日晨无显著性差异;比赛后3分钟Bla值显著高于实战练习后3分钟(P<0.01).结论:CK活性变化显示拳击比赛的负荷强度高于实战练习时负荷强度;BU值变化显示拳击比赛和实战练习的负荷量相似;Bla值变化表明拳击比赛和实战练习时无氧代谢系统供能强度非常高,比赛中的无氧负荷强度显著高于实战练习.

    关键词: 拳击 比赛 实战 CK BU BLA
  • 中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月经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张传光;何子红;陶大浪;吕端磊;唐涛敏;冯连世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月经紊乱的症状表现、发生原因及其对训练和比赛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4名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国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队重点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包括个人基本情况、饮食、经期症状(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的相关情况)、训练负荷、控(降)体重及高原训练对经期的影响6项,每个大项包括多个具体小项.结果:(1)调查对象月经失常表现中痛经发生率高,为85.72%,其次为月经不调,再次为闭经.(2)月经期间参加比赛的队员,其自我感觉兴奋的比例较低,仅占8.33%;月经对比赛无明显影响的约占41.87%;对比赛有负面影响的约占50%.(3)饮食不当、超负荷训练、控(降)体重是造成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月经失常的主要原因,其中大幅度降体重可能是引发女子摔跤运动员闭经的主要因素,亚高原训练会导致女子摔跤运动员月经周期延长.

    关键词: 女子摔跤 月经失常
中国运动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