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原训练对武警新兵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作者:佟长青;齐莉;刘子泉;薄海;李海英

    目的 观察武警新兵高原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为探讨新兵高原习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实验于2008年在成都和拉萨完成.受试者分为平原籍男性组、平原籍女性组.用XXG-E3型自动心血管功能诊断仪记录平原、高原训练前和训练结束时的脉搏图,并同步测量肱动脉血压.结果 ①与高原训练前比较,高原训练后平原籍男性组和平原籍女性组心脏指数增加(P<0.001),心搏功指数、心肌血流灌注量、心肌血流需要量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搏出量、心搏指数、有效循环血量增加(P<0.05);女性脉搏速率、心输出量、左心能量利用率、心肌耗氧指数、心肌耗氧量增加(P<0.05).②与高原训练前比较,高原训练后平原籍男性组和平原籍女性组肺动脉压升高(P<0.001,P<0.05),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管顺应度、肺动脉楔压、肺动脉阻力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原籍男性组冠脉灌注压、总外周阻力降低(P<0.001),平原籍组女性血管弹性系数增大(P<0.001).结论 高原训练增强了心脏泵血功能,降低了体循环阻力,增加了肺动脉压.

  • 模拟高原训练对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表达的影响

    作者:冯连世;赵中应;洪平;宗丕芳

    为了进一步研究高原训练对大鼠红细胞生成的影响,本研究以大鼠18S-rRNA为内参照,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定了60只SD雄性大鼠在模拟不同海拔游泳训练后EPO mRNA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有高原对照组中EPO mRNA水平均高于平原对照组,其中高原3000米组和4000米组较平原对照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在高原训练组中,除了高原2000米训练后l周组及2周组较高原2000米对照组EPO mRNA水平有较大幅度增加外,其余各高原训练组EP0 mRNA水平较该组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高原3000米训练后1周组及2周组较高原3000米对照组EP0 mRNA水平有显著水平的下降(P<0.05),而高原4000米训练后1周组及2周组较高原4000米对照组EPO mRNA水平有非显著水平的下降(P>0.05).

  • 运动预处理对大鼠心肌CuZn-SOD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敏;浦钧;宗朱全

    为探讨在高原或仿高原环境下高强度运动的心脏适应机制,通过动物实验模拟高原运动心脏,观察了心肌组织中CuZn-sOD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海拔5000米环境下,大鼠6%负重游泳10分钟,常压休息10分钟,重复3次,在运动后30分钟和24小时,心肌CuZn-SOD mRNA的表达出现两个高峰,分别比对照组升高了47%和112%;而大鼠在单独低压氧环境下不运动,只在缺氧后30分钟时有CuZn-SOD mRNA的表达增高.结果提示:与经典的缺血预处理类似,在高原或仿高原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很可能是一种由心肌缺血和缺氧等因素所诱发的"运动预处理”现象.

  • 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VO2max、BLA和T/C值的变化

    作者:李越;金考生

    目的:探讨高原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的VO2max、BLA和T/C值及VO2max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6名游泳运动员(男7名,女9名)进行为期9周的高原训练,分别在上高原前1周、下高原后第1周、第2周和第3周测定VO2max、BLA和T/C值及VO2max相关指标.VO2max测定采用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方案,起始负荷为50W、转速60~70r/min,男子运动员递增40W/3min,女子运动员递增30W/3min,转速不变.结果:上高原前和下高原后VO2max、BLA和T/C值及VO2max相关指标发生变化,但变化的时间和程度不同;且男、女游泳运动员的VO2max、BLA和T/C值及VO2max相关指标发生不同变化.结论: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的VO2max、BLA和T/C值及VO2max相关指标产生影响,经过下高原后17天的训练,运动员多数指标能够恢复至上高原前水平,并在相同运动负荷下BLA值降低,表明高原训练下高原后17天游泳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提高.

  • 长时间高原训练对优秀赛艇运动员免疫机能及血浆瘦素的影响

    作者:高欢;高炳宏;冯连世;孟志军

    目的:观察长时间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免疫机能和血清瘦素的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名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进行持续60天的高原训练(海拔2200m),训练分为两个大的训练阶段,7天为1个训练周,每个训练周包含2个小周期.内容以中低强度有氧耐力训练为主.上高原后第1、4、10、25、38、60天,即每个训练小周期、训练周或大训练阶段调整结束后次日清晨,空腹采集前臂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瘦素,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皮质醇,以Beckman COULTER ACT10血球仪测定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以Binding Site AD200光散射光度计测定免疫球蛋白.结果:(1)与上高原前的(6.55±1.31)×109/L比较,WBC计数在上高原后1天[(5.62±2.26)×109/L]下降14.2%,高原第10天为(6.51±0.97)×109/L,回升至接近高原前水平;高原第25天为(5.24±0.82)×109/L,与高原前、高原第10天比较显著下降(P<0.05). (2)LY%与WBC计数变化趋势近似,高原第25天[(29.37±5.88)]%大幅下降,与高原前的(40.43±6.64)%和高原第10天的(36.62±6.9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原训练第38天、第60天LY%分别为(32.49±4.92)%、(28.18±3.71)%,均显著低于高原前.(3)上高原1天后,血清IgG[(12.11±2.18)g/L]显著升高(P<0.05);之后,IgG无明显变化;血清IgM和IgA高原训练阶段与高原前比较均无显著改变. (4)整个高原训练过程中,血清LP均值无显著性改变(变化范围6.12~6.56 ng/ml).结论:高原训练第25天左右,免疫机能可能下降;经10天调整训练后略有恢复,至上高原后第60天仍低于高原前.长时间高原训练过程中,血清LP与免疫机能之间的变化关系仍需研究.

  • 采用血液内皮素-1监控高原训练运动员低氧习服状况的可行性

    作者:张漓;徐建方;路瑛丽;周超彦;冯连世;韩照岐

    目的:了解运动员在高原训练过程中血液中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变化规律,探索用血液ET-1/NO预测高原训练效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Association-Study研究方法,测定15名大学生游泳运动员21天高原训练前后佳专项成绩,以及高原训练前1周,抵达高原第2、8、15天,下高原后第3天晨起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清ET-1、NO、肌酸激酶(CK)、血尿酸(BU)、皮质醇、睾酮.计算高原第2天各指标的变化率(%)与高原训练前后专项成绩变化率的相关系数,以相关系数大且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的指标作为分组指标,比较高原第2天与高原训练前该指标的变化,将受试者分成该指标升高组和下降组,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1)高原训练前、中、后血清CK平均值高163.9 U/L,BU平均值高5.13 mmol/L; (2)上高原后第2天晨起测得的血清ET-1变化率与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专项成绩的变化率显著负相关(r=-0.782,P=0.001);高原第2天血清睾酮变化率与高原训练成绩变化率显著正相关(r=0.577,P=0.024);(3)将受试者依高原第2天血清ET-1升高或下降分两组,发现高原训练期间:ET-1下降组血清ET-1显著低于高原训练前,第2、8、15天下降幅度分别为35.7%、16.1%和55.0%; NO则与高原训练前后均无明显差异;血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升高幅度分别为2.7%~3.7%、1.3%~1.7%;血清睾酮在高原训练第2天显著升高,升幅39.5%,第8、15天逐渐下降,与高原训练前后的水平无显著差异.ET-1升高组高原第2天血清ET-1、NO显著升高,升幅分别达到82.4%和59.0%,高原第8和15天则逐渐下降,与高原训练前后均无明显差异;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略有升高,升高幅度分别为3.5%~3.9%、1.6%~2.2%;血清睾酮在高原训练第2天无明显变化,第8、15天分别升高49.1%和65.7%,显著高于高原训练前水平.结论:运动员上高原后次日晨血清ET-1下降、血清睾酮升高及高原训练期间血清ET-1/NO下降表明运动员低氧习服快,有利于提高高原训练的成功率,可作为评估运动员低氧习服程度的指标.

  • 不同模式的低氧运动训练对大鼠肠道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金其贯;胡要娟;金爱娜;刘霞;武倩倩;王云峰

    目的:研究在不同模式的低氧训练过程中小肠免疫功能的应激反应和适应性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方法:5周龄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NC,n=10)组、常氧运动训练(NE,n=20)组、低氧对照(HC,n=20)组、低氧+运动训练(HE,n=20)组和高住低训(LHTL,n=20)组.通过人工低氧和游泳训练模拟高原训练和高住低训,分别在2周和6周后测定小肠组织中分泌型免疫球蛋A(SIgA)、防御素-5(RD-5)、溶菌酶、白细胞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以及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和J链mRNA的表达.结果:(1)2周的运动训练使大鼠小肠组织中SIgA、溶菌酶、IL-4和TGF-β含量显著性降低,低氧暴露使SIgA、RD-5、溶菌酶、IL-4和TGF-β含量以及J链、pIgR mRNA表达显著性降低,在低氧条件下进行运动训练对进一步降低SIgA、RD-5、溶菌酶、IL-4和TGF-β含量具有显著性的交互作用.(2)6周的运动训练使RD-5、溶菌酶、IL-4和TGF-β含量显著性降低,低氧暴露也可使SIgA、RD-5、溶菌酶、IL-4和TGF-β含量显著性降低,在低氧条件下进行运动训练对进一步降低RD-5、溶菌酶、IL-4和TGF-β含量具有显著性的交互作用,但对进一步降低SIgA含量、J链和pIgR 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的交互作用.(3)与NC组相比,2周的LHTL组溶菌酶、IL-4和TGF-β含量显著性降低,6周的LHTL组TGF-β含量显著性降低.与HE组相比,2周的LHTL组SIgA、RD-5、溶菌酶、H-4和TGF-β含量有所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而J链和pIgR的mRNA表达极显著性增加;6周的LHTH组SIgA、RD-5、溶菌酶、IL-4、TGF-β含量和pIgR mRNA表达均显著性增加.结论:(1)低氧暴露和大强度的运动训练均可抑制肠道粘膜的免疫功能,在低氧条件下进行运动训练比单纯的低氧或者运动训练对肠道免疫功能的损伤更为严重.在低氧和运动这两个因素中,低氧暴露占主导地位.(2)大强度的运动训练通过抑制肠道IgA的生成来影响SIgA合成,而低氧暴露通过抑制肠道IgA的生成和SIgA的组配来影响SIgA的合成.(3)高住低训对肠道体液免疫的损伤低于传统的高原训练.

  • 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血液流变特征的影响

    作者:洪平;冯连世;宗丕芳;郭军;李福田;李泱;朱珂;张洁;任一民;杨碧英

    本研究观察了10名世居平原的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进行4周高原(1917米)训练前后血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数(RBC)、网织红细胞(RC),血沉(ESR)和纤维蛋白原(Fib)、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的变化,并与12名世居高原运动员(高原对照组)的血流变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高原训练期间机体血液流变性可得到改善;(2)高原训练对血流变性产生的有利影响,至少能维持到下高原3周后.

  • 间歇性常压低氧训练研究进展

    作者:许欣;曾凡星

    20世纪70至80年代,俄罗斯科学家尔*勃*斯特列尔科夫(Р.Б.Стрелков)首先提出了用相对无害、廉价、简单的间歇性常压低氧(intermittent normobaric hypoxia,INH)训练取代以往的高原训练和低压舱训练的可能性[1].间歇性常压低氧训练是指借助专用仪器,使患者或运动员间歇性吸入低氧分压的混合气体,给机体以适量缺氧刺激,用以治疗疾病和提高运动能力的一种新的科学方法[2],又称"高山气"训练法.

  • 超声心动图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马云

    自1967年Feignbaum[32]首先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搏量以来,超声心动图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超声心动图也越来越多地用于运动员心脏检查.十余年来,与此有关的论文已发表百余篇,人们从安静状态到运动负荷状态,从普通训练到高原训练等不同方面对运动员心脏结构、心功能特点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对运动员心脏的特点有了更多的认识.

  • 低氧、运动与免疫机能研究进展

    作者:王恬;陈佩杰

    多年来,高原训练是体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重要训练手段,并被广泛应用于中长跑、游泳、自行车、越野滑雪、赛艇、皮划艇等运动项目.大量研究发现,在高原环境下进行运动训练,有某些生理学效应的优势,但也有相应的弊端.因此,出现了训练方法由传统高原训练到模拟低氧环境训练的不断改进,使运动员通过训练获得一定的生理效应和训练学效应.尽管低氧训练被认为对于运动员机能状况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有更加显著的效果,但由于运动员在低氧环境中居住或训练,必然会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和适应,同时对免疫系统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往人们着重研究了低氧对循环、呼吸系统及血液等方面的影响,对免疫系统方面影响的研究尚不深入.本文就低氧对运动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做简要综述.

  • HiLo训练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刘建红;周志宏;欧明毫

    HiLo训练法是高住低练(Living high and training low)的简称,是在传统的高原训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提高运动耐力的科学方法,通常指运动员居住在相当于2500m左右高度的缺氧环境中,而训练则在正常氧浓度环境下进行.这种训练法是美国学者Levine首先提出的[1],它能克服传统高原训练的许多不足之处,有逐渐取代传统高原训练的趋势.

  • 高原或低氧训练对肥胖青少年减体重效果及血糖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作者:李靖;张漓;冯连世;徐建方;路瑛丽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常氧下训练对肥胖青少年减体重效果及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世居平原的单纯性肥胖青少年44名,男女各22人,年龄16~24岁,随机分为高原组(10人,6女4男)、低氧组(16人,8女8男)和常氧组(18人,8女10男).三组同期进行4周、每周6天、每天4小时的低强度训练;高原组在海拔2388米高原地区居住和训练,低氧组在人工模拟海拔2366米的低氧舱居住(8小时以上)和训练(低氧1小时/天、常氧3小时/天),常氧组全程常氧居住和训练.测定静息代谢率确定每日摄入热量,依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50%:25%:25%确定食谱.测定实验前后受试者BMI、腰臀比(WHR)、体脂率、脂肪重量、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联素、瘦素、内脂素、肾上腺素、甘油三酯等指标.结果:(1)高原组BMI、WHR、体脂率、脂肪重量下降速度显著快于常氧组,低氧组BMI、WHR下降速度非常显著快于常氧组,体脂率和脂肪重量下降速度差异不显著.(2)所有受试者FBG、FINS、HOMA-IR均在正常值范围内,高原组训练前后FBG、FINS、HOMA-IR无显著性变化,低氧组与常氧组训练前后FBG、FINS、HOMA-IR明显下降,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所有受试者减体重前后血清脂联素、瘦素、内脂素、肾上腺素、甘油三酯浓度发生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氧低强度训练相比,高原和低氧低强度训练均能更有效降低肥胖青少年的体脂率,但对于血糖正常的青少年肥胖患者来说,其调节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不具有明显优势.

  • 优秀男子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的血液指标变化

    作者:武铁男;范越;方子龙;闫会萍;陆一帆

    目的:通过对血液指标的研究,观察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探讨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3名优秀男子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8周高原训练,训练周期包括高原前(100m)准备期7天、高原(1890 m)训练期24天和高原后(100 m)调整期25天.在不同阶段的清晨采集安静血样.全血用于测试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和白细胞计数(WBC).血清用于测试睾酮(sT)、皮质醇(sC)、肌酸激酶(sCK)和尿素(sUREA).结果:与高原前第7天相比,RBC和HGB在高原第2、14和21天均明显升高(P<0.01,P<0.01);HCT在高原第2、7、14和21天均显著升高(P<0.01);sCK在高原第2、7、14和21天以及高原后第11和18天均显著升高(P<0.01);sUREA在高原第7天以及高原后第4、11、18和25天均显著升高(P<0.01).与初入高原第2天相比,sT在高原第14天以及高原后第11和25天显著降低(P<0.01);sT/sC在高原后第11和25天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高原训练使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造血机能产生适应性变化.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对高原训练的应激反应较大,身体机能恢复较慢,并伴有疲劳发生.

  • 优秀游泳运动员备战伦敦奥运会高原训练负荷及手段个案研究

    作者:韩照岐;林微微;梁慧子;徐国义;周超彦;张漓;尤玲华

    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使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人体在高原缺氧和运动的双重刺激下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以往高原训练的相关研究,多关注高原训练前后运动成绩是否提高,用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来辅助说明高原训练是否有效,而训练的内涵应包括训练强度、训练密度、训练量、训练方式,高原训练的训练计划是否科学、是否符合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和运动能力却很少有相关报道.

  • “心境管理”对游泳运动员训练质量的影响——一项单被试设计实验研究

    作者:王远;张勤丰

    考察高原训练这一特殊条件下介入心理干预后游泳运动员心境的变化及其对训练质量的影响.方法:以GD省游泳队4名健将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共时、双基线水平的单被试准实验设计,使用POMS量表和训练质量评估法分别测定运动员上高原前、后,介入干预后,返回平原撤除心理干预4个阶段的心境得分和训练质量得分.2次基线测定结果显示,2名运动员心境得 分在上高原后较上高原前变化较大,另外2名运动员基本无变化;3名运动员训练质量得分降低,1名运动员增加.介入心理干预后,4名运动员心境得分均有所降低(改善),训练质量得分均增加.返回平原撤除心理干预后,4名运动员心境得分均有所回升,训练质量得分均降低.结论:高原训练条件下,心理干预介入后游泳运动员训练中的心境有所改善,心境的改善有利于运动员训练质量的提高.

  • 低住高练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及探讨

    作者:高炳宏

    低住高练(Living low-Training high,LoHi)训练法是近年来在传统高原训练和美国学者Levine提出高住低练(Living high-Training low,HiLo)[1,2]训练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提高有氧耐力的科学训练方法[3-12].

  • 中国女子皮艇队运动员高住低训期间身体机能变化分析

    作者:马校军;徐刚;王安利;赵晋;唐胜宏

    目的:观察女子皮艇运动员高住低训前后身体机能变化,分析影响高住低训效果的因素.方法:以国家皮艇队10名优秀女子运动员为受试对象,观察其在24天高住低训(高住在海拔1860米,每天15~16小时;低训在海拔76米,每天8~9小时)前后及之后21天平原训练(海拔56米)中身体机能的变化.结果:①高住低训未引起女子皮艇运动员RBC、Hb显著升高;②高住低训可增加单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浓度和含量,产生高血色素性适应;Hct值显著下降,MCHC升高,血液粘度下降;③高住低训期间及结束后第1、2周,氧分压(PO_2)和血氧饱和度(O_2sat)均未出现显著变化,第3周PO_2和O_2sat显著性下降;④高住低训未引起每搏量(SV)显著变化,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在高住低训期间和结束后第1周显著增加,1周后EF和FS增加值逐渐下降,至平原训练第3周已无显著差异;⑤CK值在高住低训阶段及之后平原训练3周均显著高于高住低训之前(P<0.01);高住低训阶段及之后平原训练1、2周BUN值与高住低训之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在平原训练第3周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本次24天的高住低训(高住在海拔1860米,每天15~16小时;低训在海拔76米,每天8~9小时)对女子皮艇运动员身体机能影响不明显.

  • 对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监控

    作者:陈彩珍;曹文乔

    对国家花样游泳队43名运动员于2003年10月的高原训练进行全程跟踪,并测试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发现,上高原后,运动员Hb、T、RBC、HCT、WBC等指标均稳步上升,尤其是Hb、RBC、HCT,在上高原后第2周明显升高,与刚上高原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与第2周比较,第3周升高幅度较小,但睾酮显著升高,上述指标在第4周达到较高值.CK的高值出现在上高原后第2周,为208.33±92.26 U/L,第3周、第4周则持续下降.WBC数无显著变化,但有上升趋势,提示运动训练负荷不高.建议高原训练时,在血红蛋白出现第1次峰值时,可考虑增加运动负荷,尤其是运动强度,以达到提高机体潜能、强化提高体能的目的.

  • 某部高原适应性训练卫生防病工作体会

    作者:杜焱;张孟豹;马建军;王毓彬;李恩

    目的:为了探索高原特殊条件下部队适应性训练卫勤保障卫生防病的规律和经验,全面提高卫生防病能力.方法:采取随部队同行,边保障、边探索的方法,总结高原训练卫生防病工作的体会.结果:针对高原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总结出高原地区训练卫生防病工作的几点体会:(1)制订预案,严密组织,科学部署;(2)宣传教育,提高认识,重点培训;(3)精心筛选,强化训练,提高素质;(4)阶梯适应,劳逸结合,科学施训;(5)整洁营地,调剂饮食,把好饮食卫生关;(6)狠抓回营检疫,预防疾病传播.由于措施得力,圆满完成了高原地区适应性训练任务,创同期训练部队发病率低,危重病少的记录.结论:卫生防疫是部队高原训练卫勤保障的重点.总结出的部队高原卫生防病工作做法是科学的,为高原部队执行卫生防病任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高原训练 卫生防病
3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