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중국운동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10
  • 国内刊号: 11-129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国平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改良Karlsson术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伴慢性踝关节不稳症疗效分析

    作者:孙健;蔡郑东;朱裕昌;孙业青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对36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利用改良Karlsson术结合踝关节镜下清理,用MINI-G2铆钉直接缝合加固,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1个月,平均(16.4±5)个月,踝关节无明显水肿,行走无疼痛,关节主动与被动活动良好,患足前抽屉试验及距骨倾斜试验阴性.术后距骨倾斜角较术前减少为平均(3.8±0.5)°(P<0.01),距骨前移较术前减少为平均(3.3±1.5)mm(P<0.05).AOFAS评分术后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优10例、良13例、一般11例、差2例,优良率达63.9%.患者对踝关节功能活动满意.结论:踝关节镜探查并解剖修复外侧副韧带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合理而又有效的方法.

  • 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对半月板外突的影响

    作者:沈杰威;洪雷;张辉;王雪松;张晋;刘心;李岳;宋关阳;冯华

    目的:研究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对半月板外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本院进行膝关节镜手术的连续病例.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有52例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完全损伤的病例入选.研究内容包括:后根部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相关因素分析及对外突的影响.结果:所有入选病例均合并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在1021例ACL损伤病例中,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完全损伤的发生率为5.1%(52/1021).52例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完全损伤病例中,单纯后根部损伤发生率为36.5% (19/52),后根部联合体部放射状撕裂(联合损伤)的发生率为63.5%(33/52).在联合损伤的病例中,将后根部损伤分为两型:A型,后根部完全损伤、半月板股骨韧带完整型(28/33,85%);B型,后根部完全损伤、半月板股骨韧带断裂(或缺失)型(5/33,15%).在联合损伤的病例中,将半月板体部放射状撕裂分为:1型,部分损伤,未累及纤维环(30/33,91%);2型,完全损伤,累及纤维环(3/33,9%).联合损伤与患者的身高体重指数和术前膝关节前向KT-1000的侧-侧差值具有相关性(P=0.047,P=0.023),与年龄、性别、侧别、受伤时间、伤因、轴移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半月板外突在本组病例的发生率为30.8%(16/52).半月板股骨韧带断裂或缺失(B型)的外突发生率为100%,半月板股骨韧带完整(A型)的外突发生率为21.4%,二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01).体部完全损伤(2型)的外突发生率为100%,体部部分损伤(1型)的外突发生率为26.7%,二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CL损伤时,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的发生率为5.1%.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完全损伤病例中的63.5%合并体部放射状撕裂;当后根部完全撕裂时,如果损伤累及半月板股骨韧带或者半月板体部纤维环会导致半月板外突.

  • 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治疗次数与镇痛效果的关系研究

    作者:张盘德;彭小文;容小川;尹杰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即刻镇痛效应及累积效应.方法:使用国产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机治疗71例肩周炎患者,5天1次,共3次,所有患者试验前接受为期2周的临床洗脱期.分别在每次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结束后1周,进行PPI、VAS、ROM、ADL疗效评价.结果:3次治疗后即刻均比治疗前疼痛程度显著降低(P<0.001).在治疗间歇期,PPI疼痛评分较上次治疗后即刻增加(P<0.001),但均比上次治疗前的疼痛程度低(P<0.001),疗程结束1周后随访疼痛程度显著减轻,由治疗前的(2.41±0.67)分降到治疗后的(1.23±0.78)分.治疗后VAS、ROM、ADL评分比上次评定均有显著改善,VAS由治疗前的(5.49±1.49)分降到治疗后的(2.79±1.95)分,ROM由治疗前的(3.69±2.18)分降到治疗后的(1.54±1.77)分,ADL由治疗前的(4.94±2.61)分降到治疗后的(1.96±2.30)分.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具有显著的即刻镇痛效果,多次治疗后的镇痛作用有累积效应.

  • 不同训练方法对运动员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的影响

    作者:张晓辉;刘书芳;廖八根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方法对运动员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实验组进行神经肌肉训练,对照组进行肌力及关节活动度康复训练.采用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定评价问卷(CAIT)、星状伸展平衡测试(SEBT)、T型敏捷性测试(Agility T-Test)、萨金特纵跳测试(Sargent/Vertical Jump Test)进行评定,对比两种康复程序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的影响.结果:训练前两组CAIT评分、SEBT测试、T型敏捷性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内、组间CAIT评分、SEBT测试、T型敏捷性测试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训练后,萨金特纵跳测试结果与组内训练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训练后两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康复训练均能改善FAI运动员踝关节的功能,提高肢体敏捷性,发展下肢力量、速度,神经肌肉康复训练效果更佳,且增强平衡控制能力.

  •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研究

    作者:张磊;陈百成;马世云;张为民;苏航;张海森;林瑜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近期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33例陈旧性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单束重建,通过胫骨、股骨独立建立隧道将移植同种异体肌腱定位于胫骨、股骨止点的中点并固定.应用Lachman和轴移实验及KT-1000评估膝关节稳定性,按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标准(IKDC)、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6.6个月.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内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均未发现免疫排异反应及过敏反应.术后1年随访结果:术后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检查、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利用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同种异体肌腱单束重建ACL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近期疗效较好.

  • 不同力竭运动对心脏传导系统HIF-1α的影响

    作者:常芸;杨红霞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心脏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细胞能量代谢因子HIF-1α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特点,为阐明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力竭运动组和反复力竭运动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于力竭运动后0、4、12及24小时应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定位并收集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方法研究细胞能量代谢因子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不同力竭运动后心脏窦房结、房室结、浦肯野氏纤维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在运动后即刻显著升高(P<0.01),之后下降,尤其以4小时下降为显著(P<0.01).而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分别在运动后12小时和24小时再次升高(P<0.01).比较不同力竭运动后心脏传导系统HIF-1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以反复力竭运动后改变更为显著(P<0.01).结论:力竭运动后即刻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HIF-1α呈现出mRNA和蛋白水平的异常高表达和随后时段的异常低表达是心脏传导组织对缺氧与恢复的适应性反应,不仅显现出HIF-1α在力竭运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且可以反映大强度运动后心脏的缺氧程度以及心肌能量代谢状态.

  • 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内BDNF及mTOR表达的影响

    作者:贺晓玉;周嘉嘉;邓京捷;黄霖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及脊髓内BDNF、mTOR表达的影响,探讨康复运动促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15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运动训练组.采用通用型脊髓打击器建立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7天起,对SCI大鼠进行4周运动训练,假手术组和损伤对照组不进行运动训练.损伤前及损伤后1周、2周、3周、4周、5周采用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评分评定运动功能.运动训练结束后(即损伤后5周)取大鼠T12~L1节段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脊髓内BDNF和mTOR表达及分布,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内BDNF和mTOR蛋白含量.结果:BBB评分显示运动训练2~4周后SCI大鼠运动功能较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均有改善(P<0.05);免疫组化及Westem blot结果显示运动训练组大鼠脊髓内BDNF及mTOR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诱导SCI大鼠损伤脊髓内BDNF和mTOR的表达,并促进SCI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 跳跃性应力刺激对大鼠胫骨OPG、RANKL及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李盛村;鲍捷;王静;王国祥

    目的:研究跳跃性应力刺激对大鼠骨组织的影响,探讨骨质破坏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4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跳跃组和对照组,跳跃组按训练周数标记为J2、J4和J6组,相应对照组为C2、C4和C6组.跳跃组按计划进行跳跃运动训练,对照组安静饲养.每隔2周各组分别处死8只,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StrACP),取一侧胫骨制作HE石蜡切片,另一侧胫骨应用RT-PCR法检测OPG、RANKL mRNA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J6组骨胶原纤维和骨膜排列紊乱,骨皮质出现较大程度破坏,空腔增多.(2)3个跳跃组大鼠血清ALP和StrACP浓度均高于其对照组(P<0.05).(3)J2组大鼠胫骨OPG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C2组(P<0.05),而J6组OPG mRNA表达显著高于C6组(P<0.01);J6组RANKL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C6组(P<0.01).结论:过度跳跃性应力刺激后,大鼠胫骨OPG和RANKL表达增加,参与以骨转换率升高为特征的骨质破坏过程.

  • 模拟高住低练对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龚晓明;郑澜;翟树林

    目的:模拟高住低练后,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观察其生长情况,探讨低氧与运动复合刺激对其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常氧居住组、低氧居住组、常氧训练组和高住低练组.低氧居住组采用递减氧浓度刺激;常氧训练组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每周6天,为期8周.方案结束后12 h,提取大鼠后肢骨髓,运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以EGM-2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诱导分化,获取内皮祖细胞,通过双荧光染色法鉴定内皮祖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计数贴壁细胞数量、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及计算细胞增殖速率.结果:(1)细胞培养48 h后呈圆形贴壁生长,第5d~7d呈梭形并出现集落,第10 d集落增多,第20 d细胞分枝状生长、管腔样结构出现.(2)与常氧居住组相比,其余三组贴壁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高住低练组贴壁细胞数量多(P<0.05);常氧训练组与低氧居住组贴壁细胞数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细胞增殖平均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氧和运动都能促进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的增殖,低氧和运动复合刺激效果更明显.

  • 线粒体自噬在运动预适应抗急性低压低氧大鼠脑海马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李海英;苗卫国;马静芬;胥振;赵娟;张勇

    目的:观察单纯低压低氧对大鼠脑海马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并探讨线粒体自噬在运动预适应抗急性低氧大鼠海马损伤中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常氧训练组(NT)、低氧对照组(HC)和低氧训练组(HT).训练组大鼠在常压、常氧条件下进行一定强度的耐力训练,低氧组建立急性低压低氧脑海马损伤模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采用Oxygraph-2k呼吸测量仪测量脑海马线粒体态3(ST3)、态4(ST4),计算呼吸控制比(RCR);荧光标记JC-1测量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标记DCFH-DA测量线粒体ROS生成速率;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海马组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与NC组相比,HC组ROS的生成速率、ST4呼吸显著升高(P<0.01),HC组ST3、RCR、膜电位显著降低(P< 0.05,P< 0.01);与HC组相比,HT组ROS生成速率显著降低(P<0.01),HT组ST3、RCR、膜电位显著升高(P<0.05).②与NC组相比,HC组总LC3蛋白表达和LC3Ⅱ/LC3 Ⅰ显著升高(P<0.01);与HC组相比,HT组总LC3蛋白表达和LC3Ⅱ/LC3 Ⅰ显著升高(P<0.01).③与NC组相比,HC组染色质凝集、边缘化,线粒体肿胀变形,嵴结构模糊,可见自噬泡;与HC组相比,HT组核膜完整,核内常染色质及异染色质均匀分布,胞质内细胞器丰富,线粒体数量较多、分布正常且结构比较完整,个别线粒体水肿,自噬泡明显增加.结论:运动预适应可通过诱导线粒体自噬,改善线粒体的能量代谢,从而抑制急性低压低氧对脑海马线粒体的氧化应激损伤.

  • Lisfranc损伤治疗方式研究进展

    作者:丁杰;陈根;崔同庆;李晨曦;周敬滨;贺忱;李方祥

    Lisfranc损伤是中足跖跗关节一系列组织结构损伤的统称.由于其漏诊、误诊率很高,因此早期、准确诊断非常重要,以便能够得到好的治疗效果以及较少的长期并发症.无移位损伤治疗效果较好,有移位损伤效果较差,并且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当前主要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带线Endobutton以及可吸收螺钉等固定方式,效果各不相同.本文对其解剖概要、损伤分型分期以及治疗做一综述,为针对不同损伤类型选择佳治疗方法,避免长期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

  • 运动对不同组织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的影响

    作者:于滢;李俊平;王瑞元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重要细胞器,线粒体动力学变化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线粒体动力学包括分裂与融合两个过程,受线粒体分裂和融合蛋白调控,参与该过程的蛋白包括:Mfn1、Mfn2、OPA1、Drp1、Fis1等.研究发现,一些慢性疾病发生时,相关组织细胞线粒体的动力学会发生变化.在运动干预条件下,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会受到影响,线粒体的功能也会发生变化,进而达到对慢性疾病进行防控的目的.本文就近年来运动对不同组织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深入认识运动对慢性疾病控制的分子机制.

  • 应力调节经典Wnt信号通路影响成骨分化研究进展

    作者:陈熙;吴伟;孙忠广;邹军

    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成骨细胞由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而来,具有分泌基质、基质的矿化以及促进钙的沉积等骨形成作用[1],破骨细胞来源于粒细胞巨噬细胞系或单核细胞系,具有骨吸收作用[2],两者的动态平衡维持人体骨骼系统的稳定.若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大于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则机体的骨量增加,反之则表现为骨量减少,严重的甚至会形成骨质疏松.随着全球老龄化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日益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口,4].如何通过各种干预手段如使用激素、人工合成化合物以及运动锻炼等来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或者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已成为研究热点[5,6].

  • 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因素的循证研究进展

    作者:郑亮亮;周志鹏

    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总结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因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为易感人群在运动中降低损伤风险、保证正常锻炼或比赛提供帮助.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因素的循证研究,主要对其中的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类.内在因素包括:解剖学因素、神经肌肉因素、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神经认知功能和损伤史等;外在因素包括:天气因素、运动场地和运动鞋等.各风险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同时存在两个以上风险因素时会大大增加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病危险.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更多地采用多变量风险因素模型进行分析,并对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激素水平、认知功能和外在因素等可控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为设计ACL损伤的预防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比赛应激源对不同级别竞技水平跳水运动员脑α波与神经递质的时序影响

    作者:宋爱晶;裘晟;张援;蒋英

    目的:研究不同比赛应激源对相同级别竞技水平运动员的影响,以及不同级别竞技水平运动员对相同比赛应激源的神经生理响应.方法:采用高级运动训练状态监控仪,对备战全国冠军赛和全国城市运动会预赛的广东省优秀跳水运动员进行时序脑电测试,对脑α波主频、脑熵值、中枢应激程度以及神经递质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以10 Hz为优势主频的跳水运动员人数在全国冠军赛和城运会参赛队员中所占比例均处于优势地位;(2)冠军赛健将级运动员与城运会一级运动员在不同备战阶段各项神经生理指标(如熵值、中枢紧张度、5-HT、DA、5-HT/DA和NE)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3)城运会健将级运动员在不同备战阶段,各项神经生理指标表现出较为特殊的变化规律,尤其是DA和5-HT/DA值的变化存在时序上的显著性差异;(4)无论冠军赛还是城运会的健将级参赛运动员,其中枢疲劳指数和乙酰胆碱(Ach)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一级运动员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结论:不同级别竞技水平运动员应对较高强度的比赛应激源,其神经生理指标变化基本趋于一致;高级别竞技水平运动员在参加较低强度应激源比赛时,应加强其在不同训练和比赛阶段的中枢应激状态和神经递质监控,确保以与比赛节奏同步的佳神经生理应激状态参加比赛;中枢疲劳指数和乙酰胆碱是不受比赛应激源强度影响而与竞技水平有关的神经生理监控指标.运用高级运动训练状态脑电技术(ET)从脑神经递质的量变角度进行监控是一种直观而科学的训练监控方法.

  • 跑台上下坡运动对大鼠腓肠肌AChE活性的影响

    作者:周思红;刘宇;王艳春

    目的:了解上下坡运动对大鼠腓肠肌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上坡跑组(EC组)和下坡跑组(EE组)各10只,C组不参加训练,EC组在4°动物跑台上进行上坡跑,EE组在-14°动物跑台上进行下坡跑,均持续8周时间.对大鼠左侧下肢腓肠肌采用AChE染色光镜观察AChE的形态结构,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AChE的面积进行定量统计,采用Elisa技术对AChE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EE组和EC组比C组的AChE数目多.Elisa 定量测定AChE含量发现,C组与EC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EE组与E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C组与EE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上下坡跑台运动训练后,大鼠腓肠肌AChE的数量增加加快了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改善了大鼠神经系统的功能,对运动有利.

  • 身体活动阶段理论的阶段有效性评估:以“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FIT)模型”为例

    作者:段艳平;张茹;韦晓娜;BREHM Walter

    本研究从阶段算法测量有效性和阶段特征两个方面,对“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FIT模型)的阶段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前者检验FIT模型的阶段算法是否可以将个体正确划分为“活动者”和“不活动者”,后者检验社会心理学变量是否随身体活动阶段变化表现出非连续性模式和非线性趋势.本研究采用横断性研究设计,以中德两国2082名成年人为研究被试(年龄:M=38.7,SD=8.67;中国人:1206人,57.9%),采用敏感性、特异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值(AUC值)和卡方检验考察阶段算法测量有效性及其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此外,采用先验对比检验和趋势检验对阶段特征进行考察.研究结果包括:(1)在阶段算法测量有效性方面,敏感性指标为92.8%,特异性指标为81.5%,AUC值为0.93,表明FIT模型的阶段算法在区分活动者和不活动者上,具有较高的判别力.此外,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年龄和性别上差异均不显著,但在国籍和受教育程度上有显著差异.(2)在先验对比检验中,社会心理学变量在阶段上的非连续性模式得到证实.它们在相邻阶段间关系的假设有67.4%得到验证.在趋势检验中,所有社会心理学变量均出现显著的二次方及以上趋势,其非线性趋势得到证实.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FIT模型的阶段有效性,为今后基于FIT模型身体活动阶段分类,设计阶段匹配性干预,促进成年人参与和坚持身体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 锻炼目标内容对青少年体育锻炼和主观活力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作者:项明强

    目的:探讨在我国文化背景下,锻炼目标内容对青少年体育锻炼和主观活力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方法:采用锻炼目标内容量表、锻炼基本心理需要量表、Godin业余锻炼量表和主观活力量表4个量表对664名青少年进行调研.结果:(1)相对内在目标对青少年的自主需要(3=0.42,P<0.001)、能力需要(β=0.46,P< 0.001)和关系需要(3=0.44,P<0.001)均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对3种基本心理需要预测能力相当.(2)相对内在目标对青少年体育锻炼(3=0.18,P< 0.001)和主观活力(β=0.55,P<0.001)均有正向预测作用.(3)基本心理需要是解释锻炼目标内容效应的心理机制,具体表现为:自主需要在相对内在目标和体育锻炼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046;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在相对内在目标和主观活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分别为0.134、0.184、0.101.结论:锻炼内在目标内容效应适用于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但每种基本心理需要的解释心理机制不一.

  • 不同风险决策框架和收益信息下的青少年运动员竞赛中的亲社会与反社会行为:竞赛焦虑的调节作用

    作者:祝大鹏;赵鹏;单曙光

    体育道德决策是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决策之一.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34名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焦虑、不同决策框架和收益信息情境下的选择以及体育比赛中的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进行测量,以检验运动员不同方案(冒险方案、保守方案)选择和风险偏好(风险追求、风险回避)对其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的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检验了竞赛焦虑情绪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运动员的自信心可以有效预测其在体育比赛中的亲社会行为(P<0.05),躯体焦虑和社会期待焦虑可以有效预测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P<0.05);(2)竞赛焦虑对于不同框架下青少年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具有显著调节效应(P<0.05);(3)竞赛焦虑对于不同收益情境下青少年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具有显著调节效应(P<0.05).

  • 人体毛发中类固醇类兴奋剂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安丽媛;洪宇;徐友宣

    目的:利用具有高分离效能和结构确证功能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来探索、建立毛发中兴奋剂(酯类、母体、代谢物)的检测和评价方法,并应用于运动员头发检测,为毛发的兴奋剂检测打下基础.方法:非脂类药物:称取50 mg头发,加入d3-睾酮作内标,使用蛋白酶K水解2小时,加入正戊烷/乙醚提取.三氯甲烷/异丙醇再次提取后两次有机相混合吹干,后用甲醇/水和正己烷除去油脂,复溶后进样分析.酯类药物:50 mg头发,加内标以及水解方法同上,加入正戊烷提取,复溶后进样分析.结果与结论:方法验证中得出线性相关系数、低检测限和低定量限满足日常定量要求和头发中检测兴奋剂灵敏度的要求;药物日间精密度<20%,日内精密度<20%,回收率在50%以上;基质效应在80%~120%之间,符合一般验证要求.将建立的检测方法进行方法验证和评估后,应用于运动员头发中类固醇药物的检测.

  • 运动可以抵抗颗粒物污染的健康危害作用?

    作者:赵杰修;徐曼霄;吴赵昭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污染与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有关,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1].人们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如走路、自行车、跑步等均属于户外体育运动,参加这些运动使人们更多地暴露于城市空气污染的环境.规律性的运动可以促进机体健康,而空气污染环境的暴露无疑会危害机体的健康.因此,运动促进健康和空气污染环境暴露危害健康可能存在着一个平衡点,研究运动对机体在大气颗粒物污染环境下的健康改变作用和相关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中国运动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