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중국운동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10
  • 国内刊号: 11-129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国平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联合粘连松解术治疗肩袖撕裂合并肩关节僵硬疗效分析

    作者:谢杰;孙亚英;殷浩;黄彰;江华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关节囊粘连松解联合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撕裂合并肩关节僵硬患者的疗效及其术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4月间我科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中小型肩袖损伤患者.共43例纳入研究,其中15例合并肩关节僵硬.对僵硬组患者,先在关节镜下行肩关节囊粘连松解,术中活动肩关节证实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非僵硬组患者仅进行单纯的孟肱关节镜检查及必要的关节内清理.所有患者均根据撕裂口大小,采用1~3枚5.0 Twirnfix锚钉(美国Smith&Nephew公司)单排缝合固定肩袖.僵硬组有7例、非僵硬组有8例进行了肱二头肌长头腱单纯切断或固定术.所有病例术后均给予指导康复训练.术后平均随访27.1±4.2(15~38)个月,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1、2、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肩痛VAS评分,术后2、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被动活动度,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肌力,以及术前、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UCLA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术后康复进程及手术疗效.结果:1)无僵硬组患者及僵硬组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但术后1、2个月的疼痛VAS评分无僵硬组显著优于僵硬组(P<0.05),直到术后3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肩袖修补术后无僵硬组患者肩关节被动活动度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僵硬组被动活动度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其中肩前屈、外展0°位外旋活动度分别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有显著改善,与无僵硬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肩外展、90°外展位外旋、90°外展位内旋活动度直到术后12个月得到充分缓解,与无僵硬组无显著差异(P>0.05).至末次随访时,僵硬组患者肩关节被动活动度恢复良好,未再出现关节活动度降低.3)无僵硬组术后肌力恢复良好.僵硬组患者肩前屈、外展肌力术后6个月达到健侧水平,与无僵硬组无显著差异(P>0.05);僵硬组肩外旋肌力术后12个月才达到健侧水平,与无僵硬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4)末次随访UCLA评分,无僵硬组患者为33.3±3.3分,僵硬组患者为33.4±3.2分.患者肩关节功能总体恢复良好,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关节囊粘连松解联合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撕裂合并关节僵硬患者,术后半年内的肩关节功能康复进程较未合并僵硬的肩袖撕裂患者慢,但手术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肩关节被动活动度、肌力以及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该联合术式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 应用加速度计数建立场地自行车能耗预测方程

    作者:马国强;邱俊;陆姣姣;王金昊;杨明祥;李之俊

    目的:分析场地自行车能量消耗与骑行频率、下肢三关节加速度计数间相关性,并以踝关节加速度综合计数为自变量建立能耗预测方程并验证信度.方法:11名男性自行车运动员依次完成场地自行车6级递增运动负荷骑行测试(GXT),22 km/h开始,每2 min增加4 km/h,传动系数3.27.运动员的右侧股骨头、腓骨头下缘和外踝上缘分别固定一只Actigraph GT3X-Plus三轴加速度计测量下肢三关节骑行中的加速度计数,场地自行车上安装SRM功率测试仪采集运动学参数,COSMED K4b2气体代谢仪测试能耗作为标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骑行频率、加速度计数与能耗间的相关性,ROC曲线法和多元逐步回归建立加速度计数临界点和能耗预测方程,以Bland-Ahman分析公式的信度.结果:场地自行车GXT中,骑行频率与膝、踝关节加速度综合计数高度相关(r>0.9,P<0.01),相对能耗METs与骑行频率、膝和踝关节VM具有中度相关性(0.7<r<0.8,P<0.01).Vmankle对场地自行车中、高强度骑行有较高的判别价值(AUC=0.914),6METs强度对应的Vmankle为临界点;建立Vmankle<3116 countgmin区段内的能耗预测方程1为:METs=5.86304+0.00043 Vmankle-0.03073 BW(校正R2--0.837),Vmankle≥3116 counts/min范围内的能耗预测方程2为:METs=5.16527+0.00029 Vmankle+0.01143 BW(校正R2=-0.767),能耗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误差在95%置信区间内.结论:在使用3.27传动系数前提下,以踝关节三轴加速度综合计数3116 counts/min为临界点,可分别采用公式“METs=5.86304+0.00043 Vmankle-0.03073 BW”和“METs=5.16527+0.00029 Vmankle+0.01143BW”推算场地自行车中等强度和高强度能耗水平.

  • 力量训练对游泳运动员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物的影响

    作者:周钰杰;郭瑞平;于瑷旗;文安;刘代骏;邵晶;方子龙;王启荣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力量训练对运动员机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物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从而在无创性尿液神经递质代谢指标方面为运动训练监控提供部分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参加全运会的一线男子游泳运动员6名进行3个阶段(大力量期、专项力量期和爆发力量期)的力量训练.取力量训练周期前、3个阶段力量训练期内第1次训练课后以及3个阶段力量训练期结束后24小时全尿,测量其尿肌酐及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物水平.结果:一次性力量训练课后的24h尿体积均显著降低(P<0.05),而尿肌酐水平均无变化;与训练前的安静值相比,3种力量训练的一次性力量训练后尿液中香草扁桃酸(VMA)与高香草酸(HVA)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大力量训练期提高水平多,专项力量期次之,爆发力量期低;而一次性力量训练后尿液中的5-羟吲哚乙酸(5-HIAA)均未有显著变化;长期力量训练后受试者安静态24小时的尿体积和尿肌酐水平均无显著变化.与训练前安静值相比,长期力量训练后安静态24小时尿VMA、HVA、5-HIAA的水平均无显著变化.结论:一次性力量训练可促进尿液VMA和HVA浓度升高,提示机体儿茶酚胺(CA)的代谢水平增强,并且训练强度越大促进的效果越明显;一次性力量训练对5-HIAA代谢没有影响,提示机体5-HT的代谢水平未受影响;而长期的力量训练对尿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物的水平没有影响.

  • 伏案工作人群职业性颈肩肌肉疼痛运动处方的效果

    作者:刘世忠;梁军;林乾;李飞飞;李承蒙;黄力平

    目的:为有效防治伏案工作人群职业性颈肩肌肉疼痛的发生与发展,制定一套该类人群工作中运动处方并评价其效果.方法: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颈肩肌肉疼痛人员44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22人)和对照组(n=22人).实验组进行运动处方练习:(1)放松:头部旋转,肩带部旋转;(2)牵伸:前外侧肩颈肌牵伸,后外侧肩颈肌牵伸,肩背部牵伸;(3)力量练习:颈前肌肌力训练,颈后及背部肌力训练,肩背部肌力训练,背部肌力训练.每次练习20 min,2次/日,5天/周,共6周.对照组相应时间内暂停工作,适当休息.运动干预前后对两组受试者均进行VAS疼痛评分、颈部关节活动度、上斜方肌大等长收缩肌力、疲劳检测,所得数据应用t检验进行组内/间分析.结果:6周运动干预后,实验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颈椎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活动度均显著大干对照组(P<0.05),其他各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干预前后组内VAS评分显著性降低(P<0.001);左右侧屈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大(P<0.01);上斜方肌大收缩肌力显著增大(P<0.01).对照组运动干预前后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以颈肩背部肌肉放松、牵伸、等长收缩练习为主的工作中运动处方简便、有效、可行,通过增强颈肩背部关节肌肉功能,能有效改善伏案工作人群颈肩肌肉疼痛症状及颈椎活动情况.

  • 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和外踝治疗三踝骨折

    作者:赵章伟;谢秉局;周德彪;王伟良;杨国敬

    目的:探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三踝骨折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8~55岁,平均33岁;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18例,旋前外旋型Ⅳ度6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3.2个月.根据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术后所有患者得到解剖复位.23例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1例患者浅表感染,4周后愈合.所有患者骨折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3周.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及外踝骨折治疗三踝骨折,能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减少软组织损伤,临床疗效满意.

  • 长时间力学载荷抑制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作者:郭勇;王亮;汪洋;赵玉敏;张新昌;张西正;贝朝涌

    目的:观测长时间生理强度力学载荷对体外培养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长时间生理载荷影响骨组织的细胞生物学机理.方法:采用四点弯曲加载装置,向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施加2000微应变(με)、0.5 Hz的周期性张应变,持续时间为0~24 h.然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Ⅴ-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RT-PCR检测ALP、骨钙蛋白(OCN)、Ⅰ型胶原(Col Ⅰ)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OCN和ColⅠ蛋白,以及骨形成蛋白表达.结果:短时间的力学载荷(12 h以内)对成骨前体细胞的增殖无影响,24h的力学载荷抑制成骨细胞增殖活性,但效果不显著;0~24 h的力学载荷均对成骨细胞的凋亡率无明显影响.短时间力学载荷可提高ALP活性和ALP mRNA表达,12 h后开始下降;短时间的力学载荷可提高OCN和Col Ⅰ的mRNA和蛋白水平,但载荷作用24h后,OCN和Col Ⅰ的蛋白表达开始降低.0~8 h的载荷促进骨形成蛋白2和4的表达,12h载荷后,蛋白表达降低.另外,长时间载荷可提高细胞培养上清的LDH活性.结论:长时间的生理力学载荷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对细胞凋亡也没有明显影响,但可显著促进细胞坏死,并抑制细胞成骨分化.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的骨性定位标记

    作者:丁杰;陈根;周稳;徐琳琳;贺忱;周敬滨;高奉;李方祥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及其前内束(AM束)和后外束(PL束)与其骨性定位标记(胫骨内侧髁间棘、over-the-back缘以及胫骨平台前后缘)的距离.方法:分别测量18个膝关节(左膝关节10个,右膝关节8个)ACL中点、AM束中点和PL束中点与三个解剖标记的距离,并比较左、右膝关节有无差异.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人完成.结果:ACL束中点与胫骨内侧髁间棘和over-the-back缘的距离分别为9.94±2.84 mm和15.06±3.93 mm;AM束中点与二者的距离分别为7.50±2.45 mm和16.83±2.94 mm;PL束与二者的距离分别为11.39±2.25 mm和14.94±4.11 mm.左、右膝关节的AM束和PL束中点距离over-the-back缘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L中点位于胫骨平台前后缘的40.18%±3.08%处.结论:胫骨内侧髁间棘和over-the-back缘术中易于定位,可以作为ACL重建时的骨性定位标记,但左、右膝关节有差异.

  • 不同屈曲状态下膝关节韧带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何川;李彦林;张振光;仝路;王国梁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膝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受力后,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包含骨、韧带、半月板和软骨的左膝关节仿真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膝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分别对股骨加载后向134N的力、内外翻10Nm的力矩,以及外翻10Nm加内旋5Nm的联合力矩,分析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外侧副韧带(LCL)的应力分布及大小变化情况.结果:对股骨加载后向134N应力后,膝关节在屈曲0°、30°、60°和90°位时,ACL所受应力大,PCL的应力小,MCL的大应力大于LCL,均随屈曲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施加外翻应力时,MCL所受应力大,其次为ACL、PCL,LCL应力小;内翻时,LCL所受应力大,其次为PCL、ACL,MCL应力小;联合应力时,MCL应力大,其次为ACL,远远大于PCL和LCL的应力,除PCL之外,其他各韧带的应力随屈曲角度的增大而减小.结论: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模拟膝关节不同运动状态下的不同受力情况,可以有效地分析膝关节韧带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生物力学特性并推测其损伤机制.所有韧带的应力分布和大小随着不同屈曲角度发生不同改变,损伤风险也发生相应改变.

  • 有氧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AMPK蛋白活性的影响

    作者:荆西民;岳静静;吴卫东;张建军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AMPK蛋白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脂肪肝模型组(C组)和运动组(E组),N组喂食基础饲料,C组和E组均喂食高脂饲料,E组大鼠进行12周游泳训练.12周末取材比较各组大鼠体重、肝脏湿重及摄入总热量.观察肝组织切片,并对其炎症活动度评分.检测比较各组大鼠肝组织中TC、TG、FFA含量和血清TC、TG、ALT、AST、FFA含量变化;肝组织AMPK蛋白的活化水平.结果:12周实验结束后,C组大鼠和E组大鼠摄入总热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N组.C组大鼠体重及肝脏湿重显著高于N组和E组.肝组织切片显示,N组大鼠肝组织学特征正常,细胞形态正常,肝板排列整齐,没有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浸润;C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肝板排列不整齐,肝小叶内炎症细胞浸润,出现汇管区炎症;E组大鼠肝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肝板排列较整齐,肝小叶内及汇管区少见炎症细胞浸润.C组大鼠肝脏炎症活动度评分显著高于N组和E组.C组大鼠肝组织TC、TG、FFA水平显著高于N组和E组.C组大鼠血清TC、TG、FFA、ALT、AST水平均显著高于N组和E组.C组大鼠肝组织p-AMPK和p-AMPK/AMPK水平显著低于N组和E组.结论:有氧运动通过激活并提高肝组织p-AMPK蛋白表达水平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脂质代谢,从而发挥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AMPK是有氧运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作用靶点.

  • 急性运动对小鼠骨骼肌核蛋白Nrf2-ARE结合活性的影响

    作者:李铁瑛;何诗依;刘思雪;张缨

    目的:通过一次性不同时间的急性运动,探讨小鼠骨骼肌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与抗氧化反应元件(ARE)结合活性随运动时间的变化.方法:将C57BL/6J野生小鼠,根据运动时间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安静对照组(0h组)、1小时运动组(1h组)和6小时运动组(6h组);采取坡度为5%,速度为20m/min的跑台运动,运动结束后3小时取两侧骨骼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骨骼肌细胞核中的Nrf2-ARE结合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骨骼肌核蛋白中Nrf2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2 (SOD2)、谷胱甘肽还原酶(GR)、γ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GCLm)、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1)和血红素加氧酶(HO-1)等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Nrf2的结合活性1h组与0h组相比基本无变化,6h组与0h组相比显著性增加(P<0.05);(2)核蛋白Nrf2的相对含量1h组与0h组相比基本无变化,6h组与0h组相比有增加的趋势但无显著性;(3)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小鼠骨骼肌中GCLm、SOD1、SOD2、HO-1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增高;Gpx1 mRNA相对表达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是无显著性;GRmRNA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与安静对照组相比,6h组GCLm(P<0.01)、SOD1 (P<0.01)、SOD2 (P<0.05)、HO-1 (P<0.01)mRNA相对表达量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增加.结论:(1)骨骼肌核蛋白Nrf2-ARE结合活性与运动时间呈正相关;(2)一次6小时长时间急性运动促进骨骼肌中Nrf2蛋白的核转位,显著增加核蛋白Nrf2-ARE的结合活性以及抗氧化酶GCLm、SOD1、SOD2、HO-1、Gpx1基因的mRNA水平.

  • 过度使用中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相关生长因子基因表达规律

    作者:高晓嶙;白云飞;王若晗;张晓兰

    目的:研究生长因子在肌腱退行性变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SD大鼠8周下坡跑过度使用模型造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结节沟段退行性变,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运动各阶段肌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12(BMP1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在过度使用中,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结节沟段IGF-1基因表达没有显著性交化;TGF-β1、BMP12、bFGF基因在第4周都出现了显著下降,然后又迅速上升.在第8周TGF-β31、BMP12基因表达呈下降趋势,而bFGF基因表达则继续保持上升趋势.结论:与肌腱断裂修复相比,过度使用中肌腱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紊乱,有可能导致细胞功能异常,推动肌腱退行性变的进程.

  • GPS技术在体力活动追踪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段朝阳;何晓龙;陈佩杰;庄洁

    精确、客观的体力活动测量方法是研究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关系的首要问题,这对于监测不同人群的体力活动水平、制定相关干预措施以及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有重要意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近年来逐渐被用于体力活动追踪当中.本文从Medline、Embase、PubMed、Sports Discus等电子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以“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physical activity”、“tracking”、“built environment”、“measurement”等为关键词,进行组合检索.

  • 经颅磁刺激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作者:张晓莉;唐朝正;贾杰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由Barker等首先创立的一种用于调节和干预大脑功能的物理方法[1],其原理为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相应的生理生化反应[2].早仅用于运动神经功能完整性的诊断,由于其无创、无痛、非侵袭性、操作简便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热点.本文对其临床应用及相关原理进行综述,认为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治疗技术,但其治疗参数如频率、强度等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 急性低氧暴露对大鼠骨骼肌AMPK/TSC2/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许猛;赵华;曾凡星

    目的:观察急性低氧暴露复氧后骨骼肌丝/苏氨酸蛋白激酶(LKB1)、AMP/ATP、结节性硬化症复合体(TSC2)、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时程变化规律,探索低氧经该信号通路下调骨骼肌蛋白合成的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常氧安静组、低氧暴露即刻组、复氧1h组、复氧2h组、复氧6h组和复氧12h组.低氧暴露10h(氧浓度13.6%).采用HPLC检测大鼠趾长伸肌AMP、ATP含量,Western Blot测LKB1、AMPK、TSC2、mTOR磷酸化水平.结果:低氧暴露后即刻,骨骼肌AMP含量、AMP/ATP比值,LKB1、AMPK和TSC2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同时mTOR磷酸化显著降低(P<0.01),均于复氧后6h恢复.结论:(1)低氧可以通过AMP/ATP和LKB1激活AMPK.(2)低氧可经AMPK/TSC2/mTOR通路下调mTOR活性,从而抑制骨骼肌蛋白合成.

  •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投掷臂三关节等速肌力特征

    作者:苑廷刚;王国杰;郑富强;李爱东;王泽峰

    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投掷臂关节等速肌力参数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和分析,揭示不同训练水平女子铅球运动员的上肢力量特征,通过统计对比发现其力量素质中的差距和不足,为今后女子铅球项目的专项力量训练和同类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ISO-MED2000等速测试系统测试获取4名我国高水平女子铅球运动员投掷臂三关节60°/s和240°/s时向心等速运动屈、伸肌群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屈伸肌峰力矩比、平均功率等参数,结合专项技术进行分析.结果:(1)国际健将组肩关节屈肌群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在240°/s时显著大于健将组(P<0.05),屈伸肌峰力矩比健将组由60°/s时1.02降至240°/s时0.44,下降显著(P<0.01),快速屈曲能力不足;(2)国际健将组肘关节伸肌不同速度下适应性和做功效率较健将组强,屈伸肌峰力矩比由60°/s时的1.50降至240°/s时的0.74;(3)国际健将组腕关节屈肌群峰力矩、相对峰力矩随速度的加快下降显著(P<0.05),屈伸肌峰力矩比两组在60°/s时分别为1.90和1.78并降至240°/s的1.09和0.53,健将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在投掷臂三关节肌肉力量特征上,女子铅球项目国际健将在肩、肘、腕三关节屈伸力矩和功率综合分析均优于健将运动员,证明了强大的投掷臂三关节肌力是女子铅球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保证.

  • 监护人参与的肥胖初中生饮食和运动干预效果

    作者:温悦萌;郭建军;艾华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监护人参与的饮食和运动干预对肥胖青少年的体质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中学肥胖初中学生92人及其家庭监护人,进行膳食教育讲座,由家庭监护人协助完成肥胖学生每日的膳食摄入,观察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和各营养素摄入状况,同时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运动.3个月后,比较干预前后的身体形态、血液生化和身体素质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与干预前相比,肥胖初中生的早餐和午餐的热量摄入比例有所增加(P>0.05);晚餐的热量和总热量摄入明显降低(P<0.01);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明显增加(P<0.01),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肥胖学生的体重、BMI、腰围和臀围均下降(P<0.05、P<0.01);肺活量有所升高,但仅男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胆固醇(T℃)、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和收缩压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有所提高(P<0.05);速度和爆发力虽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监护人参与的饮食和运动干预,可有效降低肥胖初中学生体重,改善体质健康状况.

  • 腕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治疗Herbert B2、B3型腕舟骨骨折

    作者:杨顺;陈伟;唐浩琛;张清;虞亚明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腕舟骨骨折复位固定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对9例Herbert B2、B3型腕舟骨骨折的患者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评估患者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7周.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6个月.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由术前的32.78±9.72,改善至术后的87.78±12.02(P<0.05),优4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88%.结论:对腕舟骨骨折患者采用腕关节镜下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 排球运动员心理韧性和风险决策行为的关系

    作者:杨勇涛;张忠秋;李旭鸿;赵德峰;刘书强;张双玲

    目的:探讨排球运动员心理韧性水平和风险决策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心理韧性问卷(PPI-A)、体育情景风险决策问卷对5支排球俱乐部运动员(共64人,男29、女35)的心理韧性水平和风险决策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排名靠前球队运动员的心理韧性水平优于排名靠后球队的心理韧性水平;(2)与正框架和偏好获益相比,负框架和偏好损失时运动员有更多的冒险行为;(3)国家队运动员在正框架时的决策行为明显保守,地方队运动员的冒险和风险规避行为无显著差异;(4)性别和运动等级在正框架和偏好获益、损失时的决策行为均无显著差异;(5)高和低心理韧性运动员在偏好获益和损失时的决策行为均有显著差异,偏好损失时高心理韧性运动员有更多冒险行为.结论:排球运动员的风险决策行为受到框架效应影响,负框架和偏好损失时有更多冒险行为,表现出“偏好逆转”;心理韧性水平影响运动员在压力情景中的风险决策行为,高心理韧性水平运动员有更多的冒险行为.

中国运动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