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중국운동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10
  • 国内刊号: 11-129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国平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桥接修补陈旧性MyersonⅢ型跟腱断裂疗效分析

    作者:郝跃东;王予彬;朱文辉;卢亮宇

    目的:探讨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桥接修补陈旧性Myerson Ⅲ型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根据术前MRI检查测量跟腱缺损长度,共收治陈旧性Myerson Ⅲ型跟腱断裂患者共24例,运用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进行桥接修补,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进行常规康复治疗.采用Amer-Lindholm法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依据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21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5.8%.随访期内无跟腱再断裂、周围神经损伤及切口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桥接修补陈旧性Myerson Ⅲ型跟腱断裂是一种安全、疗效满意的方法.

  • 按摩放松和恢复骑行应用于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力量训练疲劳消除的比较研究

    作者:马国强;李之俊;杨涛;刘茂

    目的:探讨力量训练重点课期间采用不同消除疲劳方法对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将10名男子运动员随机分为3组,采用交叉实验设计法,在连续3周的力量训练课中分别实施按摩放松、恢复骑行和完全休息3种干预方法消除运动疲劳.力量训练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上午的身体素质力量训练和下午的场地专项力量耐力训练,分别在身体素质力量训练课后和场地专项力量耐力课间进行疲劳干预.按摩放松主要包括上午素质力量课后的全身按摩和下午专项力量课间的下肢重点按摩;恢复骑行包括使用功率车或公路自行车进行小负荷高频率放松骑行;完全休患则为训练结束后安静休息,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分别于素质力量课前、课后,专项力量课后和第2天晨4个时间点采血,测试血常规、血尿素和血清肌酸激酶.结果:(1)场地专项力量耐力训练结束后,与另两组相比,按摩组WBC相对于训练前的升高幅度小(8.5%),且LY%下降幅度也较小(33.1%);同时,按摩组第2天晨WBC降幅显著低于休息组,LY%恢复也明显.(2)场地专项力量耐力课后,按摩组和休息组CK与训练前相比分别升高了96.52%和92.38%,恢复骑行组仅升高47.76%1第2天晨RBC与场地训练后相比,仅恢复骑行组升高了2.63%,其他两组均仅升高0.21%,且恢复骑行组Hb升高了6.33%,高于按摩组(3.54%)和休患组(5.25%).结论:按摩放松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力量训练重点课期间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而恢复骑行可能加快了大负荷力量训练期问体内代谢产物的清除,也加快了第2天晨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恢复.

  • 中国优秀运动员运动性猝死三级预防筛查体系的研究

    作者:马云;梁辰;牟秀霞;张健;桑立红;李璟;苏萍;周林芝;郭红;张晓红;赵亮;胡小琴

    目的: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心脏疾病的流行病学筛查与预防,建立竞技体育运动员运动性猝死的三级预防体系.方法:2000年~2008年奥运会备战周期中的中国国家队优秀运动员1806名,依照心血管疾病三级预防的要求,以心脏疾病的筛查作为心血管危险因素基线调查资料,掌握运动员群体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疾病谱:确立随访目标予以跟踪随诊;进行长期指导和治疗.结果:建立三级预防体系和长期监护指导,可以有效控制运动员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减少发病率,改善心脏功能,在降低心源性运动性猝死方面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 健康绝经妇女髋关节和腰背肌力与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周志雄;郑陆;叶鸣;陈晓红;谢海霞;孙鹏堂

    目的:探讨健康绝经妇女肌肉力量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2名健康绝经妇女进行肌肉力量和骨密度测试.运用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测量全身、腰椎(L1-4)和股骨骨密度,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量髋关节和腰背屈、伸肌群向心收缩和等长收缩肌力.结果:(1)绝经妇女髋关节90°等长伸肌力和等速屈肌群(90°/s)肌力分别为175.73±51.31 Nm、44.31±11.16 Nm,腰背屈、伸肌群30°/s等速肌力分别为65.36±18.96 Nm、127.35±35.99 Nm;(2)全身骨密度、L1-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分别为1.07±0.08/g/cm2、1.07±0.15 g/cm2、0.90±0.18g/cm2;(3)髋关节90°等长伸肌力和等速屈肌群(90°/s)肌力与股骨颈骨密度、Wards三角骨密度、股骨的骨密度之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但分别与全身骨密度有相关关系(r=0.359,P<0.01:r=0.361,P<0.01);髋关节90°等长伸肌力与L1-4骨密度相关(r=0.356,P<0.01);(4)腰背屈、伸肌群30°/s和60°/s等速肌力均与L1-4骨密度显著相关(r=0.396,P<0.01;r=0.390,P<0.01;r=0.341,P<0.05:r=0.295,P<0.05).结论:绝经妇女髋关节肌力与全身骨密度显著相关,腰背屈、伸肌群肌力值与L1-4显著相关.

  • 采用远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估运动效果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金超;饶伟;刘静

    目的:采用远红外热成像技术监测运动效果,无损实时考察人体局部温度与运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设计定量负荷和大负荷上肢负重力量训练实验,双手持重物同时向前上方举起直至与视线平行,每10次动作为1组,每组实验后采集被试正背面上半身及左右侧面的红外热图数据,结合人体二维解剖学结构图谱进行定性分析,解读运动发力肌群表面温度动态变化.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计算人体正面肱二头肌及三角肌部位体表温度统计特征值,包括低温度Min、高温度Max、平均温度Avg以及标准差Std.为实现标准化分析,大负荷实验采用局部与上躯体的温度差进行体表温度与运动量关系的量化计算.结果显示: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运动肌群(肱二头肌及三角肌)体表温度明显升高.特征值结果表明,运动引起的肱二头肌及三角肌体表温度升高与运动量之间的关系在训练初期表现为迅速增加,后期趋于平缓.结论:远红外影像方法可以监测人体运动过程中的体表温度变化,是一种快捷、方便、无创评价运动效果的方法.

  • 运动促进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与心肌重构

    作者:刘涛;张敏;徐栋;刘树森;吉力立;张勇

    目的:观察心衰及心衰后进行有氧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生物力能学、线粒体生物合成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心衰的运动康复过程中的心肌线粒体适应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心梗组(16只)开胸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梗模型,假手术组(16只)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处理与心梗组相同.术后4周,心梗组和假手术组再随机分为心梗安静组(MI)、心梗运动组(MI+E)和假手术安静组(Sham)、假手术运动组(Sham+E),每组8只.运动组进行跑台训练,运动强度14米/分钟,每天40分钟,每周训练5天,共训练8周.术后12周,超声心动图检查各组大鼠心率(HR),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提取心肌线粒体测定态3、态4呼吸和呼吸控制比(RCR),ATP生成活力.Western blot检查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调控因子PGC-1α,线粒体蛋白COX Ⅳ、COXⅠ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心肌线粒体形态数量.结果:术后12周,假手术运动组LVIDs、LVIDd、EF、FS、SV、CO与假手术安静组比较无明显变化,态3呼吸、RCR、ATP生成活力高于假手术安静组,PGC-1α、COX Ⅳ、COX Ⅰ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心梗安静组与假手术安静组比较,LVIDs、LVIDd增加,EF、FS、CO降低,SV无明显差异,态4呼吸增加,RCR、ATP生成活力降低,PGC-1α、COX Ⅳ、COX Ⅰ蛋白表达增加.心梗运动组与心梗安静组比较LVIDs、LVIDd增加,EF、FS降低,CO增加,HR增加,SV无明显差异,态3呼吸、RCR、ATP生成活力增加,PGC-1α、COXⅣ、COXⅠ蛋白表达增加.结论:(1)心衰后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增加,可能是对心衰后心肌线粒体功能下降的一种代偿性反应.(2)心衰后进行运动训练能促进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但线粒体生物合成增加并不能代偿心衰后心功能的下降,并有可能加重心肌重构.

  • 应用自体血清培养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研究

    作者:段小宁;张继英;傅欣;林霖;薛涛;于长隆

    目的:比较自体血清与胎牛血清体外培养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方法:分离培养雄性8周Sprague-Dawley(SD)大鼠软骨细胞,分别在5%、10%自体血清和10%胎牛血清中进行单层传代培养,采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绘制生长曲线评估细胞增殖速度,通过甲苯胺蓝染色,Ⅰ、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CD26、CD44及Ⅰ、Ⅱ型胶原表达以检测软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1)在培养3代内,原代培养的软骨细胞形态呈多角形,而3代培养的细胞都为梭形,三组无明显差别;(2)5%自体血清培养的细胞的生长速度与10%胎牛血清培养的细胞接近,10%自体血清培养的软骨细胞的生长速度快于前两组;(3)甲苯胺蓝染色结果证明三组细胞均随传代数增加酸性粘多糖蛋白分泌量下降,且10%胎牛血清组比10%和5%自体血清培养组下降更明显,而10%与5%自体血清培养组之间无明显差异;(4)免疫组化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10%与5%自体血清培养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高于10%胎牛血清培养的细胞(P<0.05),10%与5%自体血清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体外培养时间延长,三组细胞合成的Ⅱ型胶原均逐渐减少,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多.(5)流式细胞仪观察显示三组CD26表达虽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CD44表达均随传代数增加而逐渐增加,且在1、3代细胞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3种培养条件下,相同代数的软骨细胞CD26和CD44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10%自体血清培养大鼠软骨细胞生长速度快,且仍可以较好保持细胞表型,推测在可能条件下使用浓度较高的自体血清可以缩短体外培养时间而达到较多细胞保持表型的目的.

  • 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骨骼肌组织形态的影响

    作者:张健;陈世益;李云霞;李宏云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骨骼肌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8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5个干预组(每组16只)和1个正常对照组(4只).用打击装置将干预组大鼠双侧腓肠肌中段造成钝挫伤模型,损伤即刻在局部分别注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混合液、黄芪丹参混合液及生理盐水.以后每3天注射1次,直到损伤后第27天.分别于损伤后第4天、7天、14天和28天从双侧腓肠肌损伤部位取材,每组4只.正常对照组于第28天进行双侧腓肠肌取材.经HE染色观察骨骼肌纤维直径(横断面),经Masson染色观察损伤处纤维疤痕组织面积(纵切面).结果:(1)各组不同时间点骨骼肌纤维直径无统计学差异.(2)各药物干预组纤维疤痕面积均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混合组纤维疤痕面积显著小于黄芪皂甙组和丹参酮ⅡA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混合组与黄芪丹参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中,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能减少损伤区域纤维疤痕组织形成,对损伤部位骨骼肌纤维直径无明显影响.

  • 低肌糖原含量促进运动诱导大鼠骨骼肌IL-6基因转录的可能信号通路

    作者:唐晖;雷雨;张雪林;谢敏豪;周亮;蔡建光

    目的:探讨低肌糖原含量促进运动诱导的骨骼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转录的增加与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及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的关系.方法:空白对照组(n=8)大鼠不运动,其余80只大鼠分为正常肌糖原组和低肌糖原组两大组,每组40只,先进行2 h跑台运动(消耗肌糖原),运动后24 h内采取不同膳食干预,低肌糖原组大鼠运动后6 h喂食低糖饲料,正常肌糖原组运动后即刻喂食标准饲料,这样运动24 h后低肌糖原组大鼠肌糖原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正常肌糖原组大鼠肌糖原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然后两个大组进行定量负荷运动,分别于运动前、运动30 min即刻、运动2 h即刻、运动2 h后恢复3 h和恢复6 h宰杀大鼠取材,测定血清IL-6蛋白含量、肌糖原含量、骨骼肌NF-κB及p38MAPK蛋白含量和骨骼肌IL-6 mRNA水平.结果:与运动前相比,低肌糖原组和正常肌糖原组大鼠运动2h即刻骨骼肌IL-6 mRNA水平、骨骼肌核磷酸化NF-κB蛋白含量、骨骼肌核磷酸化p38MAPK蛋白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与运动2h即刻相比,低肌糖原组与正常肌糖原组运动后3 h及运动后6 h骨骼肌IL-6 mRNA水平增加,骨骼肌核磷酸化p38MAPK蛋白含量下降,而骨骼肌核磷酸化NF-κB蛋白含量运动后3 h上升,运动6 h后下降.运动2 h即刻、运动2 h后3 h及运动2 h后6 h,低肌糖原组与正常肌糖原组上述三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肌糖原含量促进运动引起的骨骼肌IL-6基因转录增加可能是通过激活NF-κB和p38MAPK信号通路实现的.

  • 低强度复合振动治疗去卵巢老龄大鼠骨质疏松实验研究

    作者:邓轩赓;陈建庭;查丁胜

    目的:观察低强度复合振动对去卵巢老龄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13月龄SD雌性经产大鼠16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卵巢摘除法骨质疏松造模,3个月后检查骨密度(BMD)下降后实验组接受低强度复合振动(振动频率45 Hz~55 Hz,振动强度0.12g~0.21 g,g=9.8 m/s2,20分钟/次/天,5天/周),对照组不进行振动治疗.13周复合振动实验结束后分别活体测量两组大鼠腰椎、股骨骨密度(Lorland XR-46),胫骨标本骨微结构扫描分析(SCANCO u-CT),测试腰椎、股骨标本力学性能(858 mini bionix)及酶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骨钙素和Ⅰ型胶原C端交联肽.结果:复合振动实验结束后实验组腰椎和股骨BMD较实验前显著增加(分别增加0.0110±0.0048g/cm2,P=0.000和0.0056±0.0065 g/cm2,P=0.004),而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下降0.0071±0.0042 g/cm2和0.0073±0.0063 g/cm2).相较对照组,骨微结构参数Tb.N显著增加(P=0.002)、Tb.Sp显著降低(P=0.005)以及BV/TV显著增加(P=0.048),腰椎、股骨强度极限也显著增加(P=0.038,P=0.014),但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C端交联肽、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强度复合振动可以减轻去卵巢老龄大鼠骨质疏松程度,提高骨质疏松大鼠骨质量.

  • 太极拳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现状

    作者:赵影;虞定海

    太极拳运动是在传统养生法一"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独特健身运动[1].其对中枢神经系统[2]、心血管系统[3]、运动系统[4-6]及抗衰老[7]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较多并取得显著成效.

  • 成体心肌细胞凋亡、增殖与运动促进心肌细胞再生研究进展

    作者:田振军;蔡梦昕;邢维新

    传统观点认为,成体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不再进行分裂增殖,其细胞数目也不再增加.20世纪90年代研究显示,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心脏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着心肌细胞死亡,在病理状态下心肌损伤后,心肌细胞除了发生坏死外,还通过凋亡使心肌组织发生重构.细胞坏死和凋亡率增加可导致心肌细胞数目明显减少[1].此外,在维持缺血缺氧状态下的细胞生存过程中,心肌细胞可发生自噬现象,参与细胞的凋亡[2,3].

  • 功率大化的力量训练方法及效果研究进展

    作者:段子才

    肌肉力量的大小是决定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1],增强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是提高运动成绩直接和有效的途径[2].因此,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领域非常受重视,而专项力量的训练尤其成为近期研究的关注点[2,3].

  • 肥胖的表观遗传跨代继承机制研究及运动干预的展望

    作者:傅力

    肥胖及其引发的代谢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构成重大威胁,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肥胖人口已达3.2亿,增幅超过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儿童肥胖的发生率显著升高[1].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能量代谢调控作用与肥胖发病机制的关系及运动的影响

    作者:焦广发;高峰;何玉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主要参与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增殖分化过程.近年来BDNF在非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BDNF对动物和人类摄食行为、能量消耗、糖脂代谢和体重变化的大量研究说明,它对能量代谢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本文对BDNF的能量调控作用研究现状及其在肥胖和运动领域中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 糖-电解质溶液的摄入对人体小肠溶质吸收的影响——综述及统计分析

    作者:史小才;Dennis H.Passe

    本文收集了自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所有与人体小肠三腔管灌注糖-电解质溶液相关的研究,统计分析了在不同小肠段和运动及安静时的糖吸收,总溶质吸收,糖浓度,糖种类,钠浓度和钠吸收,总结了糖-电解质溶液摄入后的溶质吸收状况.经过仔细地评价和讨论影响溶质吸收的因素,对糖和电解质在人体小肠内的吸收作如下归纳:在人体近端小肠,与只含单种糖的溶液相比,含有多种糖类的糖-电解质溶液显著地增加了糖和总溶质的吸收;糖浓度在空肠与糖吸收呈正相关;运动在空肠导致了较大的糖和总溶质的吸收.由此可见,人体小肠溶质的吸收受到小肠解剖结构特点,溶液的糖浓度和溶液成分的影响.含有多种糖类的糖-电解质溶液通过刺激较多的转运机制来提高糖和总溶质的吸收.

  • 颈椎操对大学生颈型颈椎病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刘存根;彭再如;刘雪勇

    目的:探讨颈椎操对大学生颈型颈椎病的干预效果.方法:102名患者随机分为颈椎操组(52例)和常规组(50例),常规组予以药物、物理疗法等常规治疗,颈椎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以头书"鳳"、前俯后仰、左顾右盼、与项争力、提肩缩颈、颈项侧弯、挺胸伸肘、前伸探海等颈椎操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颈椎活动度、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疼痛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颈椎活动度、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颈椎活动度、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椎操组颈椎活动度、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疼痛评分与同期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操组临床疗效优干常规组(P<0.05).结论:颈椎操可改善大学生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和颈部活动度,并有很好疗效.

  • 口服依西美坦后尿中内源性甾体排放规律

    作者:刘欣;杨声;王静竹;邢延一;杨志勇;徐友宣

    依西美坦(exemestane)作为芳香酶抑制剂,因其能够抑制人体内的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变,提高雄激素水平,而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禁用.本研究通过对一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口服单次治疗剂量依西美坦1片(25 mg/片)后,留取15天尿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中的内源性甾体激素并逐一定量,分析口服依西美坦后尿中内源性甾体激素的排放规律.结果显示,尿中睾酮等内源性雄性甾体激素浓度有一定增加,几种相关内源性雄性甾体激素比值无明显变化,而睾酮与雌酮浓度比值发生明显变化.采用气相色谱/同位素比质谱技术测定尿中雄酮和本胆烷醇酮的13C/12C比值,耒显示外源性来源.结果提示口服单次治疗剂量依西美坦对尿中内源性甾体激素的排放有一定影响.

  • 拓展视野,更新观念,促进我国运动康复水平提高——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医疗康复专项赴美培训总结

    作者:路怀民;何本祥;邹荣琪;孙文新

    为加速我国高层次体育医疗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国家队医生的运动康复水平,为国家队提供强有力的医疗保障,国家体育总局于2010年5月23日~6月12日举办了"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医疗康复专项赴美国培训班",来自举重、足球、田径、皮划艇、自行车、艺术体操、拳击等运动项目的国家队医务人员共23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中国运动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