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石家庄市轻体力活动集体就餐人群能量摄入量研究

    作者:张帆;张世联;王薇;卢振敏;朴建华;张建新;卓勤;马新颜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事业单位轻体力劳动成年人能量摄入量状况.方法在石家庄市某事业单位选择三餐在食堂用餐的处于轻体力活动水平的38名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称重记录法调查其每日的膳食种类及摄入量,并通过查阅食物成分表计算每日的能量摄入量.结果 每日能量摄入量男性为( 9070.0±1497.5) kJ[(2167.9±357.9)kcal)],女性为(7669.9±1396.5) kJ[(1833.2±333.8) kcal)].以公斤体重计算,男性组为(130.9±17.4) kJ/( kg·d),女性组为(139.0±25.8)kJ/( kg·d).男女的每日能量摄入量均比我国2000年制定的轻体力活动成年人的RNI值低.此外,受试对象全天各餐之间摄能比分别为早餐18.6%、中餐41.5%、晚餐35.0%,其中早餐摄能比值偏低.结论 中国轻体力劳动成年人能量摄入的RNI值可能偏高,在评价能量摄入量时应考虑体重因素的影响.

  • 蛋白质生理需要量研究使用的食谱中营养素的含量分析

    作者:姬一兵;朴建华;张宇辉;田园;李卫东;孙锐;杨晓光

    目的 分析蛋白质生理需要量研究使用的食谱中5种主要营养素的含量和分布,并根据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系数计算食物所能提供的能量. 方法 以白求恩军医学院学员的日常膳食制成3日食谱,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生理需要量,采集食谱中的各种食物34种,采用国标方法对每种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灰分和水分的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 粮谷类食物的糖类的平均含量为46.9%,明显高于肉类的3.2%及蔬菜的4.5%,其所能提供的能量也较高,平均为1 331 kJ/100 g,肉类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1.4%,其他营养素含量相对较低.不同蛋白质剂量组的受试者实际摄入的蛋白质与预设的蛋白质给予量一致,三大营养素的供能比合理. 结论 结合学员日常膳食制定的此3日食谱,能够为受试者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满足机体生理需要.

  • 包装食品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分析误差研究

    作者:何梅;边立华;王辛;于波;梁晓聪;杨月欣

    目的 研究我国实验室对包装食品中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检测分析的误差.方法 根据2000年全国包装食品消费的调查结果,选择7类(谷物、豆类、肉类、奶制品类、饮料类、坚果、休闲食品)15种包装食品,在全国7家实验室进行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和膳食纤维的检测,并计算各食物的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检测方法均为国家标准方法,实验室问检测精密度按照GB/T 6379-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食物蛋白质、脂肪的分析结果筛查合格率分别为89.7%和93.4%.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的实验室间检测精密度分别为0.53%~29.06%(除碳水化物含量极低的酱牛肉和鱼罐头外)和0.66%~17.30%.结论 7个实验室对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的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分析误差小于检测值的20%.

  • 北京市四家餐馆47种菜肴中钠及能量含量的评估

    作者:李晓琴;王竹;门建华;向雪松;王国栋;杨月欣

    目的 评估北京市4家中餐馆菜肴的钠及能量含量水平.方法 2011年6-8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选择4家中型中餐馆,选取消费者食用次数≥6次且有2家以上餐馆提供的菜肴,共47道,其中凉菜9道、烹制菜肴38道.每道菜抽取1整份成品菜肴,分析测定其能量和钠含量,计算钠密度.结果 用中位数表示,凉菜、烹制菜肴的钠含量分别为580、522 mg/100 g(Z=0.83,P>0.05)或1427、2301 mg/份(Z=2.03,P<0.05);钠密度分别为1902、670 mg/1000 kJ(Z=2.81,P <0.01);能量分别为514、717kJ/100g(Z=2.15,P<0.05)或11 13、3492 kJ/份(Z =4.03,P<0.05);在调查的47道菜肴中,46.8%(22/47)的菜肴每份的钠含量超过了居民每日钠参考摄入量(2200 mg).结论 北京市中型中餐馆常见菜肴钠含量可能较高,凉菜虽然能量相对较低,但钠密度较高,其对就餐者钠摄入量的贡献不容忽视.

  • 1989-2009年中国九省(区)儿童青少年能量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

    作者:张兵;王惠君;苏畅;杜文雯;张继国;王志宏;张伋;翟凤英

    目的 分析1989-2009年中国9个省(区)6~17岁儿童青少年能量摄入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1989、1991、1993、1997、2000、2004、2006和2009年分别在中国9个省(区)调查了488、2807、2802、2580、2520、1604、1305、1159名6~17岁儿童,对其3d24h膳食同顾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比较不同年份及不同特征儿童青少年能量摄入情况.结果 1989、1991、1993、1997、2000、2004、2006和2009年中国9个省(区)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能量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6645.7、8314.8、7849.3、8115.0、7970.5、7598.0、7345.0和7051.9 kJ/d(x2=239.75,P<0.01).2009年,城市、县城儿童青少年能量摄入高于郊区和农村,分别为7820.4、7356.0、7168.2和6863.5 kJ/d(x2 =8.00,P<0.05).我国儿童青少年能量的食物来源以谷类食物为主,2009年,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的谷类食物供能比分别为44.0%、45.6%、52.9%和61.0%(x2=36.75,P<0.01).脂肪供能比>30%的人群比例逐年增加,碳水化合物供能比>60%的人群比例则逐年减少,1989年分别为25.4%(124/488)和54.1% (264/488),2009年分别为581%(673/1159)和15.9% (184/1159)(x2值分别为811.24、919.35,P值均<0.05).与1989年相比,2009年儿童青少年能量摄入量≥80% RNI的比例由60.2%(294/488)下降至47.8%(554/1159)(x2=227.66,P<0.05).结论 1989-2009年,中国9个省(区)儿童青少年的能量摄入量变化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城市、县城高于郊区、农村.

  • 能量计算模型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作者:张金惠;吕阳梅;缪艳霞;张巧玲;廉旭蓉;杨睿;秦勇

    目的 观察能量计算模型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121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按能量计算模型和糖尿病能量交换份法计算能量.结果 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的代谢指标及护士指导患者所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摄入营养素的量及比例更为接近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标准.结论 能量计算模型突出了个体化饮食护理的特点,控制代谢指标效果显著,操作性强,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 瘦素调节糖代谢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朱冰;曲伸

    随着糖尿病发病形势的日趋严峻,糖尿病治疗方法的突破和创新也迫在眉睫。除了经典的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外,许多针对新的治疗靶点尤其是分子生物学靶点的药物也应运而生,其中瘦素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有效治疗药物。上世纪90年代初,研究发现某些肥胖鼠血中缺少一种可有效阻止大鼠发生肥胖症和糖尿病的重要物质。1994年,这种物质被克隆并证实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且主要作用于中枢、可调节食欲、体重和能量代谢的脂肪因子,因此被命名为“瘦素”(leptin)。进一步研究发现,瘦素不仅在调节能量摄取和消耗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具有调节血糖的重要价值。目前,瘦素治疗糖尿病的潜在价值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并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将对瘦素调节糖代谢的机制进展进行论述。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瘦素与神经肽Y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俊如;周从容

    瘦素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脂肪细胞合成及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是由外周交感神经末梢分泌的一种多肽.瘦素作用于肥胖基因受体,可抑制下丘脑部位NP-Y的合成与分泌,通过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等途径,减少机体脂肪沉积,从而调节体重[1,2].此外,瘦素和NP-Y还参与血压的调节[3].为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时异常的病理生理变化,与瘦素和NP-Y的关系,我们对妊高征孕妇外周血、新生儿脐静脉血、羊水中瘦素水平和孕妇血浆NP-Y水平以及胎盘组织中NP-Y的表达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 早产儿脂肪乳剂的脂质过氧化研究

    作者:常素芳;徐崇民;王琳

    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尤其是出生后初几天,由于胃肠道动力差,经口喂养大多有呕吐、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的表现,因此无法经肠道喂养获取足够的营养,多需使用静脉营养解决早产儿能量摄取的问题.

  • 生后0~6月不同喂养方式对7~12月龄婴儿能量摄入和体格发育的影响

    作者:李子一;宁一冰;马德福;郑迎东;赵艾;杨晓光;李文军;张玉梅;王培玉

    目的 探讨在婴儿早期(0~6月龄)采用纯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纯母乳喂养3种不同喂养方式对其7~12月龄膳食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和体格发育的影响. 方法 对全国8个城市中418例7~12月龄婴儿采用问卷获得其基本情况,采用24 h膳食回顾获得其膳食情况,并测量其身长、体重.将调查的7~12月龄婴儿按生后0~6月喂养方式分为纯人工喂养组、混合喂养组、纯母乳喂养组,采用秩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3组婴儿的膳食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与体格发育的差异.结果 男婴的出生体重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纯人工喂养组、混合喂养组、纯母乳喂养组女婴出生体重的中位数分别为3.10、3.30、3.40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76,P<0.05).除女婴的碳水化合物摄入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男女婴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其中人工喂养组高(男婴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中位数依次为768.61 kJ、24.86 g、27.20 g、106.59 g;女婴依次为884.71 kJ、35.95 g、35.45 g、110.85 g),混合喂养组其次(男婴依次为656.68 kJ、21.84 g、26.03 g、84.54 g;女婴依次为696.38 kJ、20.03 g、26.68 g、77.28 g),母乳喂养组低(男婴依次为455.88 kJ、17.35 g、15.69 g、71.57 g;女婴依次为562.90 kJ、18.78 g、20.62 g、72.00 g).3组男婴间3种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婴儿无论男女,其身高别体重z评分、年龄别身高z评分、年龄别体重z评分等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女婴间蛋白质供能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85,P>0.05),但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58%、36.48%与28.74%,H=2.38;52.67%、51.10%与57.27%,H=2.90;P均<0.01),纯母乳喂养组脂肪供能比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高.消瘦率、低体重率、发育迟缓率及超重率在男女婴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工喂养组超重率高(男、女分别为25.8%、20.0%).结论 婴儿前0~6个月的采用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可能导致其在7~12个月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偏高,且体重超重率高.

  •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早期蛋白质摄入及能量供给状况的研究

    作者:毕春宇;茹喜芳;冯琪;王颖;张欣;李星;蒙景雯

    目的 探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早期蛋白质摄入、能量供给状态及其与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体重<1500 g、住院时间2周、体重达1800 g出院的早产儿资料.按胎龄分为<32周组和≥32周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分析蛋白质摄入及能量供给与体重增长的关系,并探讨血清尿素氮(BUN)浓度在蛋白质摄入量评估中的作用.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共93例,胎龄<32周组69例,≥32周组24例.胎龄< 32周早产儿生后体重比胎龄≥32周早产儿下降程度(%)严重,[(9.2±4.4)比(5.0±3.1),P=0.000];恢复出生体重时闾慢,(10.6 ±3.8)d比(7.1±2.6)d(P =0.000);第1、4、5周的体重增长速度[g/(kg·d)]慢,[分别为(-4.5±9.3)比(3.4±6.9),P =0.000,(13.5±7.3)比(19.2±4.9),P=0.001,(14.6±5.6)比(18.2 ±4.5),P =0.031];第1~5周能量供给(P分别为0.000,0.000,0.025,0.001,0.008)及第1、4、5周蛋白质摄入低(P分别为0.009,0.006,0.032).胎龄<32周及胎龄≥32周早产儿出院时生长迟缓比例均很高,分别为47.8%及95.8% (P =0.000);与出生时胎龄-体重比较,胎龄<32周者比≥32周增加明显(43.5%比20.8%,P=0.000).恢复到出生体重的时间、机械通气治疗与体重增长呈负相关(分别为β=-0.591,P=0.000和β=-0.281,P=0.005),平均能量摄入量、达足量喂养时间与体重增长正相关(分别为β=0.202,P =0.021和β=0.354,P =0.000).出生后BUN呈逐周下降趋势,第3周蛋白质摄入量与第3周末BUN浓度正相关(r=0.420,P=0.000).生后3、4周末时血清BUN水平分别为1.44、1.49 mmol/L提示相应阶段蛋白质摄入量低于3 g/(kg·d)其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653、0.833及0.60、0.80.结论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特别是胎龄<32周早产儿,生后早期蛋白质供给、能量摄入均不足,住院期闾生长迟缓的问题较突出.早期严重合并症影响体格发育,适当延长肠道外营养时间有利于体重增长.3周后低血清BUN浓度可提示蛋白质摄入量低.

  • 4~12个月中国婴儿能量摄入研究

    作者:陈绍红;黎海芪

    目的 以体重增长值(⊿WAZ)在±0.67之间为依据研究4~12个月婴儿能量摄入、乳类摄入产能与其他食物产能比,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以2004年11月-2005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4个月龄132名婴儿为研究对象,定期随访至12月龄.分A组(4~5月龄组)、B组(6~8月龄组)、C组(9~12月龄组).两名专业人员负责体格测量.若⊿WAZ<-0.67则终止随访.食物称重与食物记录法计算每日食物摄入情况.结果 各组婴儿体格发育良好,⊿WAZ在-0.67~0.67时婴儿平均食物摄入量为119~128 g/(kg·d);A、B、C组平均蛋白质摄入量分别为1.82、2.76、3.52 g/(kg·d);乳类摄入分别是总能量的93%、64%、56%;平均乳类摄入量为750~900 g/d;平均能量摄入分别为83.9、81.6、85.8 kcal/(kg·d),接近世界卫生组织2003标准,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值;能量密度为0.6~0.8 kcal/g.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物摄入量、能量密度是影响能量摄入的主要因素.结论 (1)本组4~12月龄婴儿能量摄入为82~86kcal/(kg·d)时婴儿体格发育正常;(2)4~12月龄婴儿期乳类摄入量达750~900 g/d可满足婴儿大部分能量、蛋白质需要;(3)食物摄入量和能量密度是影响婴儿能量摄入的两个重要因素;婴儿食物能量密度以0.6~0.8 kcal/g为宜.

    关键词: 婴儿 能量摄取 体重
  • 足月小于胎龄儿6月龄内能量摄入与追赶生长的关系

    作者:杨琴;程茜;张萱

    目的 探讨足月小于胎龄儿(SGA)在生后6月龄内的快速生长期营养与追赶生长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依据纳入标准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6月龄内SGA和足月适于胎龄儿(AGA)的临床资料.SGA组分别在1、3、6月龄依据标准差的离差法(Z积分)计算体重的△Z值(△SDS)来分成追赶组(△SDS≥0.67)与无追赶组(△SDS<0.67),采用x2检验比较追赶组与无追赶组喂养方式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每日能量摄入量及蛋白能量比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6月龄内的SGA组180例,其中男63例、女117例;AGA组48例,其中男19例、女29例.追赶组与无追赶组在喂养方式(母乳、母乳+配方奶、配方奶)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月龄为75.4%(43例)比61.0%(75例)、12.3%(7例)比20.3%(25例)、12.3%(7例)比18.7%(23例),3月龄为66.7%(70例)比53.4%(39例)、12.4%(13例)比16.4%(12例)、21.0%(22例)比30.1%(22例),6月龄为31.6%(30例)比23.5%(16例)、14.7%(14例)比17.6%(12例)、53.7%(51例)比58.8%(40例),x2=3.263、3.207、1.308,P均>0.05].在每日能量总摄入量(kJ/d)上,无追赶组在1、3、6月龄均明显低于AGA组(1 668±350比1 841±426、1 889±276比2 330±379、2 175±349比2 556±354,P均<0.05),在3月龄明显低于追赶组(1 889 ±276比2 118±361,P<0.05);追赶组在3、6月龄均明显低于AGA组(2 118 ±361比2 330±379,2 336±374比2 556±354,P均<0.05).在每日能量平均摄入量[k J/(kg·d)]上,无追赶组在1、6月龄明显高于追赶组和AGA组(483±113比413±79和407±82,343±52比321±56和310±47,P均<0.05),追赶组与AG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蛋白能量比上(g/100 kJ),无追赶组明显高于追赶组和AGA组,在6月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9±0.09比0.51±0.07和0.50±0.07,P<0.05),而追赶组与AG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到6月龄时以是否实现追赶生长进行分组比较两者在1、3、6月龄能量摄入的差异,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追赶生长者每日能量总摄入量高于未实现追赶者(F=7.512,P<0.05),但两者每日能量平均摄入量及蛋白能量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45、0.436,P均>0.05).结论 足月小于胎龄儿生后6月龄内的追赶生长与喂养方式及每日能量平均摄入量无关.

  • 低氧锻炼对超重和肥胖青年能量摄取、体成分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杨贤罡;何文革;史东林;何玉秀;胡扬

    目的:探讨正常饮食下,低氧锻炼和常氧锻炼对超重和肥胖青年能量摄取、体成分和血脂代谢即时影响和后续效应的差异,为低氧在肥胖者运动处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名超重和肥胖男性受试者(BMI>25 kg/m2)被分为低氧锻炼组(n=10)和常氧锻炼组(n=8).运动方案均为1小时/次、5次/周,持续4周,其中低氧组给予人工模拟常压低氧环境,海拔高度为2500米(氧浓度约为15.4%),两组运动中的心率均控制在140~150次/分.所有受试者在锻炼结束后均进行4周的后续观察,期间受试者恢复至与锻炼前相同的生活方式.锻炼和后续观察期间均采取正常自由饮食.在锻炼前、锻炼后和锻炼结束后4周,采用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计算日均总热量及三大营养素的热量摄取;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测试体成分相关指标,包括体重、脂肪重量、体脂百分比和BMI:采用常规生化手段检测血脂代谢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1)仅低氧锻炼组锻炼结束后4周的碳水化合物摄取较锻炼后显著增加,总热量摄取显著高于锻炼前和锻炼后水平;(2)两组体成分各项指标在锻炼结束后4周与锻炼前相比均显著下降.低氧锻炼组锻炼结束后4周的各项指标仍显著低于锻炼后水平,而常氧锻炼组中仅脂肪重量显著低于锻炼后水平;(3)与锻炼前比较,低氧组锻炼后血脂代谢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常氧组仅TC和LDL-C显著降低;低氧组锻炼结束后4周的TC、HDL-C和LDL-C仍显著低于锻炼前水平,而常氧组仅LDL-C仍显著低于锻炼前水平;(4)低氧组锻炼结束后4周的体重、BMI和TC与锻炼后的变化差值均显著低于常氧组(P<0.01,P<0.01,P<0.05).结论:与常氧锻炼比较,低氧锻炼对超重和肥胖人群能量摄取、体成分和血脂代谢的即时影响较常氧锻炼并无明显优势,但针对锻炼后的体重反弹和血脂代谢紊乱方面可能具有更好的后续效应.

  • 能量计算模型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作者:郭丽

    目的:探究能量计算模型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找出一种操作性强、效果理想的科学饮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自2014年5月-2016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16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按接诊顺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能量计算模型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食物交换份法.分别在治疗后1、3、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腰围、体质量指数、能量摄入、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有显著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量代谢模型符合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饮食特点,控制患者代谢效果显著,可行性强,可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 儿童肥胖不容忽视

    作者:童毅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储积过多,是能量摄取大于消耗的代谢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肥胖在儿童中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 脂肪肝的运动疗法

    作者:宋群;盖淑香;冯燕;张贵林

    现代人的生活从总体来看有两大特点:生活环境使身体的活动量逐渐减少;生活条件改善后饮食结构的变化带来能量摄取呈相对过剩趋势.结果肥胖、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等生活方式性疾病急剧上升.康复治疗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生活方式指导;二是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有效的脂肪肝类型是伴随胰岛素抵抗和体重超重的脂肪肝病人.在肥胖症型DM、高血脂症所致的营养过剩性脂肪肝的治疗中,运动锻炼的重要性仅次于饮食控制.

  • 甘露醇联合能量治疗突发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作者:沈以林;桑芝莲

    甘露醇注射液具有脱水、降低颅内压、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能量的给予具备补充液体、电解质、维生素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两者联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突发性眩晕,可迅速改善眩晕症状.本组患者采用以上药物联合治疗突发性眩晕48例,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咀嚼对不同糖耐量人群能量摄入和胃肠激素浓度的影响

    作者:陈云霞;司捷;赵淑玲;刘春燕;张艳平;苏俊平

    目的:研究咀嚼运动对不同糖耐量人群能量摄入和胃肠激素浓度的作用。方法招募正常体质量志愿者16例、糖调节受损者18例、2型糖尿病患者20例和肥胖者14例,比较不同咀嚼次数下能量摄入情况和胃肠激素浓度。结果组内比较显示4组中咀嚼次数40次/口的摄入能量均低于15次/口(P<0.05)。15次/口和40次/口咀嚼次数时糖调节受损组、2型糖尿病组、肥胖组的能量摄入均高于体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间和不同咀嚼次数空腹 VAS评分和饱食 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正常组、肥胖组、糖调节受损组、2型糖尿病组不同咀嚼次数下随时间延长血糖浓度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正常组、肥胖组、糖调节受损组、2型糖尿病组不同咀嚼次数下随时间延长胰岛素浓度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正常组、肥胖组、糖调节受损组、2型糖尿病组不同咀嚼次数下随时间延长血浆胃促生长素浓度均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GLP-1浓度和血浆胆囊收缩素浓度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40次/口时血浆胃促生长素浓度低于15次/口,GLP-1浓度和血浆胆囊收缩素浓度高于15次/口,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咀嚼次数可以减少一餐的能量摄入,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胃促生长素、GLP-1和胆囊收缩素等胃肠激素介导的。进食时增加咀嚼次数在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可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 产时入量管理在分娩中的意义

    作者:潘丽莉;姚娟;黄忠阳;黄利川;饶文玉

    目的 通过对产程中不同能量摄入方式的比较来寻求一种适宜的产时入量管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于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足月头位顺产的初产妇共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每组60例) :口服组(口服"美孕嘉宝"分娩能量包) ,静脉组(静脉交替补充0.9% 氯化钠注射液和5% 葡萄糖注射液) ,对照组(不口服也不补液).比较3组产妇在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产前产后血钠、产前产后尿酮、有无呕吐、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3组中口服组第二产程时间及第三产程时间短,静脉组用时稍长,而对照组用时长,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静脉组及口服组产后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P<0 . 05) ,2组间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静脉组及口服组产后尿酮较对照组少(P<0 .05) ,2组间产后尿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产后血钠及呕吐、新生儿评分等方面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口服"美孕嘉宝"分娩能量包补充能量较静脉输液对增强产力,促进产程作用更明显,使用更方便.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