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중국심리위생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影响因子: 2.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29
  • 国内刊号: 11-18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mhj.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于欣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记忆和学习的研究

    作者:罗学荣;李雪荣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DSM-Ⅳ亚型记忆学习功能及与持续性注意的关系.方法:对113名8-12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童与83名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研究,并与持续性注意测验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DHD各亚型图案记忆成绩均较对照组差;混合型儿童的图片记忆、言语记忆和故事记忆成绩较对照组差.持续性注意测验的击中率、虚报数、d'值与记忆和学习相关.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存在记忆与学习功能损害,与注意障碍明显相关.

  • 先天盲童第二信号系统活动完整性的探讨

    作者:刘尔才;李晓伟;李秀梅;刘同菊;张修宝

    目的:测评先天盲童的语言智商的特点,从而探索先天盲童的第二信号系统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韦儿童智力量表的语言智商和自行设计的多项认知与感受调查表,对盲校44名先天性全盲孩子进行了评估.结果:先天盲童语言智商区间分布基于正态分布,但个体差异明显,与常模相比其相似(t=2.5,P<0.05)、算术(t=4.0,P<0.01)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而领悟(t=41,P<0.01)则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且差异有显著性,语言智商与初受教育年龄相关(χ2=13.8,P<0.01),智商越高对颜色、形状、梦境感受越强烈.结论:先天盲童的第二信号系统活动受多因素影响.

  • 福利院与普通家庭儿童学校社会行为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雁;蔡练

    目的:了解福利院儿童的学校社会行为特点,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同一学校学习的福利院儿童31名、普通家庭儿童31名;使用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的Kenneth W. Merrell, Ph. D编制的<学校社会行为量表>,对实验对象的学校适应行为进行评定.结果:福利院儿童的社会能力呈现出明显低于普通家庭儿童的趋势,福利院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家庭儿童.智商、性别是影响社会能力的主要因素,而成长环境、年级、性别是影响反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

  • 聋哑儿童绘人试验分析

    作者:庄勤;何耐灵

    绘人试验(Human Figure Drawings,HFD)是心理投射测验的一种.1949年Machover首先提出"身体形象学说",认为HFD与冲动、焦虑、矛盾、个体补偿特色密切相关[1].这些儿童画的人象较小,而且经常缺少嘴、鼻子、眼和双手.这与他们社会退缩和感觉自我渺小的心理一致.Leichtman[2]对患牛皮癣女童的研究表明,重型患儿画裸体和对暴露部位的忽视上与轻型患儿差别显著.

  • 隔代带养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对比分析

    作者:邓长明;陈光虎;石淑华

    既往研究发现散居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较多,且检出率与带养人有关[1].本文对带养人因素进了专题研究.

  • 行为问题儿童的智力水平配对研究

    作者:刘爱书;王玮;曹艺苧;陈力

    目的: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的智力水平及特征.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CBCL)(父母问卷)和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第二版(CRT-C2)在小学1~5年级学龄儿童中筛选行为问题儿童.从同性别非行为问题儿童中选择与问题儿童年龄接近的儿童组成对照组,配对比例为1:2.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测验儿童智力水平.结果:(1)行为问题儿童的IQ基本在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水平接近.译码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智力不平衡是危险因素.(2)智力不平衡是内向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CRT-C2IQ是外向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译码是混合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行为问题儿童虽然智力发育在正常水平,但智力不平衡者较多,提示行为问题儿童左右半球功能不平衡,有脑功能损伤的可能.

  • 对早期教育环境不良儿童的学前干预及5年纵向观察

    作者:梅建;董中旭;杨育林;于厚贤;鞠衍银;李绍德;段广福;李光福

    目的:观察早期生活和教育环境不良儿童学前干预效果,并对他们进入小学后进行5年追踪.方法:用促进儿童发展的五大领域学前干预方案、家长培训来提高干预组儿童父母和家庭成员对儿童教育的认识.通过智力和运动生理测查了解儿童干预前后的变化,并对干预和对照组儿童进入小学后的心理状态、学习成绩、留级和辍学率等进行5年追踪观察.结果:干预半年后,干预组儿童智商、儿童运动生理测查等好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进入小学后,干预组儿童的学习适应能力、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组,留级率和辍学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学前干预方案对早期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不良儿童的干预有效,并使儿童作好接受教育的心理准备、提高儿童认知水平、降低留级和辍学率.

  • 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抑郁症状的特征及治疗

    作者:吴文源;骆艳丽;李春波;蔡军

    目的:了解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的特征,明确氟西汀对抑郁及焦虑症状的作用特点.方法:选取62例符合ICD-10中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评定HAMD、HAMA.疗效评定以减分率及有效率为评定指标.结果:氟西汀治疗第六周末,有效率为79.03%,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末的HAMD各项目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氟西汀治疗六周后,HAMD三个因子减分率分别为:迟滞(75.8%)、焦虑/躯体性焦虑(69.4%)、体重(45.2%);HAMA二个因子减分率分别为:精神性焦虑(70.97%)、躯体性焦虑(72.58%).结论:氟西汀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症状均有缓解作用.氟西汀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动力缺乏亦有较好疗效.

  • 原发性肝癌患者抑郁症状与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关系

    作者:万丽红;龚梅恩;刘明;陈颖;龙腾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抑郁症状和不成熟防御机制(IDM)的水平,探讨PLC患者的抑郁症状与IDM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防御方式问卷(DSQ) 对PLC患者和健康组各100例进行调查.结果:1)PLC患者中49%可能或肯定有抑郁症状,其中23%肯定有抑郁症状,其发生率高于健康组;2)PLC组的CES-D总分高于健康组;3)PLC组比健康组采用较多分裂和潜意显现机制、采用较少抱怨机制;4)肯定有抑郁症状者比无抑郁症状者采用较多IDM;5)两组CES-D总分与IDM均分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 r 为0.473~0.776,其中PLC组为0.473.结论:抑郁症状是PLC患者常见的负性情绪,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并指导患者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代替不成熟防御机制,预防并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伴抑郁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金梁;韦红

    目的:探讨功能性不良(FD)患者的抑郁障碍及抗抑郁药对其疗效.方法:以CCMD-2-R为标准诊断抑郁障碍.将伴抑郁的FD随机分为3组:文拉法新组、多塞平组和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以治疗前、治疗2周和8周FD症状积分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积分变化评定疗效.结果:(1)FD中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32.28%;(2)FD症状积分在文拉法新组和多塞平组于治疗2周时即明显减少(P<0.05),于治疗8周时非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DS积分在文拉法新组于治疗2周时即明显减少(P<0.05),文拉法新组和多塞平组于治疗8周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文拉法新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多塞平组.结论:FD伴发的抑郁障碍发生率高,抗抑郁治疗能有效改善消化不良和抑郁症状,文拉法新作用迅速且优于多塞平.

  • 正颌外科术后患者的心身症状变化

    作者:陈波;张震康;王兴;李淑然

    目的:评估正颌外科术后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方法:108位正颌外科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四阶段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查,对术前及术后各阶段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术后半年及术后一年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主观心理变化.结果:术后即刻阶段,患者在F4(抑郁)、F5(焦虑)及F6(敌对)症状因子分有加重趋势.术后三个月症状因子分下降,接近于术前水平.术后半年及一年,症状因子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患者主观自评术后自信心提高,幸福感增强. 结论:正颌外科术后患者心理状况有了积极的改善,并随时间呈动态上升趋势.

  • 产后抑郁症

    作者:杜义敏;汪向东

    产后抑郁症于1968年由Pitt提出,当时他描述此类疾病是分娩后不典型抑郁,属于神经症性抑郁症。于产后6周内起病,通常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但也可持续1~2年,起病常是潜隐的,常不被发现,当症状处于轻度到中度而且寻求帮助的行为遭受到劝阻或淡化时,产后抑郁可以发展到较为严重的地步,有的甚至可能出现扩大性自杀。人们对产后抑郁的关注由来已久,Kraepelin和Bleuler就曾提出这是紧随妊娠和分娩应激后产生的一组典型症状[1]。由于分娩前后本身所蕴涵的诸多社会、心理、生理意义,使得人们对这一疾病的病因、病程及分类、归属产生了诸多争议。虽然从DSM-III及ICD-9开始,产后抑郁己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诊断单元,而是归入相应的疾病大类,但对疾病认识的分歧仍远未统一。下面是对该病近期的研究动向作一回顾。

  • 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初步编制

    作者:彭永新;龙立荣

    目的:编制"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为高中生在选定大学专业出现困难时提供诊断工具.方法:参照Betz和 Taylor的"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依据对高中生的访谈资料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抽取湖北省8所中学高三年级的750名同学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正式施测.结果:(1)该量表的项目特性良好;(2)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9135,重测信度为.834;(3)该量表均具有较强的辨别效度.结论:该量表可以作为高中生选定大学专业出现困难时的诊断工具试用.

  • 学龄期儿童适应技能评定量表的初步编制

    作者:张琼;姚树桥

    目的:编制一套适用于我国6岁至14岁儿童的适应技能评定量表.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湖南省部分地区的402名儿童,初步建立了一区域性常模.结果:项目分析结果表明本量表适应技能四大领域各项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均符合测量学要求.结论:学龄期儿童适应技能评定量表基本达到预期设计目的和预期水平.

  • 工作记忆测验练习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曹雪亮;苗丹民;皇甫恩

    目的:确定出消除工作记忆测验练习效应影响的少练习遍数.方法:选择4名年龄19~24岁的大学生,分别在连续两天的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和晚上7:30~9:30进行多次练习,并收集练习成绩的数据.结果:在实际分析的4名被试数据中,各工作记忆分测验(两种类型,三种难度水平)中均存在明显的练习效应,练习成绩前后比较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①练习效应只是影响被试测验成绩变化的因素之一;②为了消除正式测验时出现练习效应所导致的自变量混淆,建议正式测验时六项分测验的练习遍数均不得少于18遍.

  • 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信效度检验与应用

    作者:骆宏;罗南;王义强;陈树林;毛洪京

    目的:引进和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并初步进行临床应用.方法:将SQLS译成中文,并回译.以174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和51例门诊患者为样本进行信度、效度评定.结果:SQLS中文版重测信度0.87,内部一致性α系数0.70~0.92,与SF-36、SCL-90显著相关,因素分析证实了三个因子.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住院患者在精力/动机上反而好于门诊患者,而患病时间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显著,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主观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此外,参加工娱治疗、使用副反应小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主观生活质量高.上述结论提示量表反映的情况与临床实际基本相符.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经初步测试、信度、效度符合要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中国成人智力量表与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用于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病人的比较

    作者:董汉振;路英智;张勤峰;李晓青

    本文采用两种版本的智力量表先后测验了两组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病人,对结果进行一致性及相关性比较.

  • 成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年龄差异研究

    作者:许淑莲;吴志平;吴振云;孙长华;张瑶

    目的:了解成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年龄差异和有关因素.方法:采用Ru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对777名20-94岁的人进行测查.结果:1.量表的信度合格,与抑郁症患者反映的差异显著.2.6个分量表除自主性无明显年龄差异外,个人成长较年青组均高于较年长组;与他人积极关系及生活目的较年青三组均高于老老年组;环境掌握中年组与老年组高于老老年组;自我接受老年组显著高于青年组.3.自主性、个人成长、生活目的和自我接受分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与他人的积极关系分女性稍高于男性.4.影响心理幸福感的因素,青年组以工作学习、教育程度、疾病和心境,中年组以工作学习量、婚姻状态以及人际交往,老年组以心境、健康情况,老老年组则以心境、人际交往、疾病情况、教育程度、家庭关系等因素为主;5.与美国比较,个人成长结果基本一致;中国人生活目的、自我接受评价较低,可能受我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影响.结论:心理幸福感受年龄影响,量表从积极心理功能角度考虑是合理的,但对除婚姻外的家庭关系涉及过少.

  • 社交恐惧症的评估方法

    作者:刘兴华;钱铭怡

    社交恐惧量表是帮助临床治疗者评估病人社交恐惧的严重程度,以及评估治疗疗效的有效工具.除此之外,研究者还使用社交恐惧量表探究对社交恐惧症的假设,它是深入研究社交恐惧症必不可少的工具.

  • 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及其治疗

    作者:孙仕友;张培琰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损害,特别是注意和记忆缺陷,是Kraepelin初提出的早发性痴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该病起病于青春期且病程有慢性恶化的特点.Bleuler强调该病的人际关系的特征而使精神分裂症的"痴呆"特征偏离达半个世纪.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治疗阳性症状而忽视认知损害又达半个世纪.这种忽视也与轻视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有关.

  • 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远期疗效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长虹;李晏;赵峥;潘苗;冯砚国;孙富根;杜保国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心理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998年6月以来251例首次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的第三个阶段随机分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心理治疗组(研究组,126例)及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对照组,125例),两组均采用同样的药物维持治疗.研究组服氯氮平(127.5±73.1)mg/d(45例),利培酮(2.4±1.4)mg/d(81例);对照组服氯氮平(123.2±77.3)mg/d(47例),利培酮(2.3±1.6)mg/d(78例).经2年的随访观察,分别对两组的复发率,自知力评分,服药依从性,和阴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总分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自知力好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PANSS总分及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 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作者:袁勇贵;张宁;李箕君;沈鑫华

    本文研究对象为1999年11月至2000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断符合CCMD-2-R[1]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的病例共91例,男32例,女59例,年龄在18-65岁,平均年龄(37±8)岁,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上.以某医科大学学生49人和本院进修医生34人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55人,女28人,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26±6)岁,受教育程度均在大专以上,无精神疾病史.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细胞因子的实验室研究

    作者:卢山;刘刚;孔祥泉;陈胜洪;陈继军;姚咏明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病因未明的异质性疾病,许多证据表明中枢神经系统(CNS)与免疫系统间存在着复杂的网络联系,其中细胞因子(CK)不仅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而且有广泛的中枢调节作用,在精神分裂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精神分裂症中枢CK的测定结果文献报道不一致[1-3].为系统探讨这方面的改变,作者对11例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例外科患者脑脊液(CSF)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а-肿瘤坏死因子(TNFа)及其可溶性受体Ⅰ(sTNF-RⅠ)、受体Ⅱ(sTNF-RⅡ),IL-10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 阜阳市城乡精神疾病识别及治疗情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张岿;王世纪;韦学斌;张克民;高坤;张新功;彭学富;李保臣;邢峰

    目的:了解阜阳市城乡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识别情况及患者的治疗状况.方法:于2000年11月~2001年3月在阜阳市区和3县农村进行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15岁者33332人,以心理卫生筛选表进行筛查,阳性者作精神现状检查,以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进行诊断.并了解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三种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状况和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识别情况以及对治疗患者疾病的态度.结果:三种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4.77‰、1.17‰和2.73‰.家属对患者疾病存在一定程度的未识别率,以农村为明显.总的未治疗率城市为30.8%,农村则高达55.2%.以精神发育迟滞及农村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未治疗率高,前两者几乎占到2/3的比例.结论: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低于1993年全国7个地区的调查结果,精神发育迟滞与全国的调查基本一致,而情感性精神障碍患病率高于全国的调查,但仍明显低于西方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城乡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未识别率和未治疗率,农村则更为显著,提示在本地区,尤其是在偏僻落后的农村,精神疾病的认识、治疗、康复等形势比较严峻.

  • 单相抑郁症复发率的动态分析

    作者:喻东山

    既往研究单相抑郁症复发率时,只是对某一个或数个时间点进行调查,未曾用曲线方程去描述复发率的数学规律,本文拟对这方面做一研究.

  • 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的血清白介素水平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健;金魁和;丁宝坤;刘盈;彭淼

    目的:探讨以阳性症状为主(P组)和以阴性症状为主(N组)精神分裂症患者IL-1β,IL-2,IL-6水平在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者的差异.方法: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的IL-1β,IL-2,IL-6水平.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IL-2血清水平在治疗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组患者IL-1β血清水平在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P组与N组之间比较,治疗后IL-6水平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PANSS量表阳性症状得分(P分)和阴性症状得分(N分)与白介素水平的相关关系.未发现在患者组及对照组内部IL-1β、IL-2、IL-6之间的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相比血清白介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症状类型在治疗前后白介素水平改变的趋势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某些白介素水平有影响.

  • 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恢复期对疾病认识的调查

    作者:袁有才;李忠英

    本文将(1)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首次住院;(2)症状缓解,社会功能大部恢复,自知力恢复或基本恢复;(3)排除有精神分裂样症状群而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其它精神病性障碍;(4)具有小学五年级以上文化水平的2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159例,女性60例;年龄:16-44岁,平均24.4±6.9岁;职业:工人44例,农民149例,待业11例,教师34例,学生9例,干部3例.调查时病情状况:219例精神症状均缓解,社会功能大部恢复,其中162例自知力恢复,57例自知力基本恢复.调查时服药情况:87例仍然维持使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其中66例有锥体外系副作用;132例已减用药物剂量,无明显的药物副作用.血尿素常规及肝功均正常.

  • 心理治疗有无副作用

    作者:吴和鸣;刘丹;方新;张一峰

    经过多年努力,心理治疗逐渐走进公众生活之中,呈现让从业人员感到欢欣鼓舞的大好局面.各种传媒都在倾听心理治疗师的声音,社会对心理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讨论心理治疗的副作用,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然而,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始终需要对治疗本身进行审视并接受督导,这是治疗的基本要求.同样,对心理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展开讨论,对心理治疗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保持足够的警惕性,这对于心理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心理卫生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