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作者: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

    前言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特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阐述,并列出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期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分析

    作者:王娟;高永刚

    下呼吸道感染为临床常见疾病,位居医院感染的首位[1],但不同的地区其感染菌株的分布及细菌的耐药性有较大差异.近年来由于呼吸道感染菌群变异及耐药性增强,在病原菌组成和药物耐药性方面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了解不同地区分离菌株的分布与耐药性的特点,准确掌握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动向和耐药性变迁,有助于该地区的临床医师对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治疗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2-4].为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感染菌株构成特点及耐药性,本文收集了2011年月1年-2011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得到病原菌338株,进行了鉴定和药敏检测,报道如下.

  • 大肠埃希菌多耐药与生物被膜相关性分析

    作者:余玥;刘鑫;王晓燕;杨颖丞;唐小平;黄永茂;陈枫

    目的 探讨细菌耐药程度与细菌生物被膜(BBF)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株29株,单耐药菌株21株,多耐药菌株60株,采用银染法,以“+”作为BBF量化指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层扫BBF厚度,每个视野扫描8~32层,求平均值.同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BBF生长情况. 结果 银染结果药物敏感组“-”有5株、“+”15株、“2+”8株、“3+”1株;单耐药菌株组“-”有3株、“+”6株、“2+”10株、“3+”1株、“4+”1株;多耐药菌株组“-”有1株、“+”7株、“2+”15株、“3+”16株、“4+”21株;多耐药组BBF高于药物敏感组和单耐药组(x2=15.5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层扫多耐药组BBF厚度为(47.97±9.53)μm,药物敏感组和单耐药组分别为(25.91士5.84)μm和(31.84±4.91)μm,多耐药组与药物敏感组和单耐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70,P<0.05).扫描电镜观察BBF生长,药物敏感组细菌多为杆状生长.多耐药菌株组细菌之间黏液样物质明显增多,细菌相互包裹成块状,47株有大块状.单耐药菌株组中有2株大块状. 结论 多耐药大肠埃希菌BBF量或厚度高于单耐药及药物敏感大肠埃希菌,表明BBF与大肠埃希菌多耐药有关.

  • 细菌多重耐药机制及其检测方法研究新进展

    作者:杨超;俸婷婷;刘雄利;赵致;周英

    面对日趋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深入了解细菌的多重耐药机制、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分别从基因水平、蛋白质水平及生理水平等方面阐述细菌的多重耐药机制,并且枚举Kirby-Bauer法、PCR技术法、酶动力学参数测定法、生物膜(BF)中的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VBNC状态细菌的检测法、快速原位测定法和生物传感器测定法等七种检测方法.本文还简介了一些新型治疗方法,并对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新研究进展和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

  • 利用CRISPR/Cas9系统抑制Kan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研究

    作者:徐桐桐;卞晓锐;单彩龙;赵丹;焦红梅;阴银燕;李国才

    目的 研究细菌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控制技术.方法 以卡那霉素耐药基因Kan为靶基因设计3组靶向sgRNA,分别退火后插入到pCas9质粒中,重组菌用氯化钙法制成感受态,将含有Kan耐药基因的质粒pET-30a向其转化,转化菌液分别涂布含氯霉素和含氯霉素/卡那霉素平板,比较各组转化效率.将携带Kan特异性sgRNA的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含pET-30a的大肠埃希菌,PCR检测Kan耐药基因的降解,并绘制转化子在氯霉素平板上的生长曲线以分析特异性sgRNA对受体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所设计的3组sgRNA中有2组可以介导CRISPR/Cas9系统对Kan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完全抑制,其余1组也可使转移效率降低88.08%.抑制机制为特异性CRISPR/Cas9系统降解了Kan耐药基因.未发现3组sgRNA对受体菌生长有明显影响.结论 特异性CRISPR/Cas9系统可抑制细菌Kan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

  • I类整合子与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研究

    作者:陈婉花;伍严安;胡辛兰;吴长生;李宁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人类感染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1].细菌耐药性通常由获得耐药基因引起,在抗生素选择性压力下,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使耐药菌株广泛流行,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整合子是含有位点特异重组系统和基因盒的遗传结构[2].

  • 肠杆菌科细菌多药外排系统AcrAB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晓玲;范昕建;吕晓菊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扩散使新型抗生素从一问世就面临耐药的威胁,尤为突出的是,当细菌接触某种抗生素时,其可产生对多种结构不相关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这种表型通常是多药外排系统超表达的结果.现已认识到,在决定细菌对各种抗微生物制剂固有及获得性耐药的因素中,主动外排机制居主要地位[1].其中AcrAB-TolC是大肠埃希菌主要的、占绝对优势的多药外排系统,并存在于其它肠杆菌科细菌中,其与细菌对氟喹诺酮耐药及多重耐药密切相关[2-4].本文就AcrAB多药外排系统的结构、调控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分子流行病学在细菌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杨继勇;罗燕萍

    流行病学方法在细菌耐药现象研究传统意义上的应用是通过监测、观察以及分析和实验研究等方法来明确耐药细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借以探讨耐药细菌的流行与传播规律,并为制订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尽管存在一些不足,此类研究结果在帮助人们认识耐药细菌的传播与流行规律中仍发挥了重要作用[1-2]。与此同时,还有许多研究探讨了不同分子型别耐药细菌以及与细菌耐药性相关的各种因子(如耐药质粒、耐药基因、相关基因组件等)的分布、作用方式与程度、传播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即有关细菌耐药性的各种问题。此类研究能够揭示细菌耐药性在耐药细菌中(或间)的存在现状、发生发展和相互传播的规律。将此类研究与耐药细菌流行病学研究(细菌耐药监测和耐药细菌传播相关因素分析等)相结合可构成有关细菌耐药现象的多层次流行病学( multilevel epidemiol-ogy),涵盖相关的人群特征、细菌群个体或克隆特征、耐药质粒、耐药基因以及相关的移动组件特征等[3-4]。有关细菌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研究按照研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各种分子分型方法对耐药细菌的分布、传播规律等问题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通常被称为耐药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5]。另一类是研究与细菌耐药性相关的各种分子(如质粒、耐药基因以及与其相关的调控基因等)的分布及其与细菌耐药性发生发展过程的关系和影响因素,也就是对与细菌耐药性相关的各种分子进行分布与传播规律等方面的流行病学研究[6]。本研究尝试就以上两类研究进行简单综述,借以与相关领域内的同行们进行探讨。

  • 认识细菌密度感应信号系统的作用

    作者:冷凤英;刘嘉林;瞿洪平

    近年来,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已经占全球疾病发生率的41%,同时细菌耐药性的急剧上升更是持续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病原微生物虽然是简单生物,但拥有多重的行为能力~([1]),而且这种行为能力并不局限在微生物个体水平,其中细菌群体水平的交流与调节是通过密度感应信号系统(quorum-sensing,QS)实现的.

  • 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热点--整合子系统

    作者:张宏梅;石磊;李琳

    在探讨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中,用基因突变和耐药性质粒介导细菌耐药性来解释似乎不够完全.近年来,细菌耐药机制--整合子(integron)系统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注意[1],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细菌通过整合子系统,通过整合酶的作用,捕获外来的耐药基因,并在位于整合子上游的启动子的作用下得到表达,使细菌具有耐药及多重耐药性.本文就近年国外相关文献及我们在对印度霍乱弧菌整合子分析的基础上,对整合子介导细菌耐药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述.

  • 细菌耐药机制研究新进展

    作者:党京丹

    全球性的细菌抗生素耐药是近年来感染性疾病治疗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细菌可对某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也可同时对多种化学结构各异的抗菌药物耐药.随着各种新型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细菌的耐药也越来越广.本文对细菌耐药机制及自动化仪器检测耐药机制等方面的新进展作简要综述.

  • 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马冬梅;陶庆春;齐宏伟

    目的 了解我院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医院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临床送检痰标本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 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离出750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531株,占70.8%;革兰阳性球菌92株,占12.3%;真菌127株,占16.9%.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较为敏感,耐药率在18.7%~25.1%之间,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西丁耐药率均达90.0%以上.鲍曼不动杆菌对所选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60.0%.肠杆菌科细菌对碳氢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5.2%,0.0%),对氨苄西林(98.6%,90.6%)、头孢唑啉(56.9%,70.3%)已经出现较高的耐药率.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6.7%,SA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5.0%和7.6%.结论 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开展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研究概况

    作者:廖远泉

    新的广谱抗生素的不断问世以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致使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临床感染十分常见,因其表现为多重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易引起感染的暴发流行,而MRSA医院感染严重,社区获得性MRSA感染也有增加的趋势[1].且国外已经出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Staphylococous aureus,VRSA)[2].因此,MRSA的治疗是临床非常棘手的一大难题和研究热点.本文就MRSA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中需注意的问题

    作者:孙长贵

    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突出表现在产生耐药的速度越来越快,耐药的程度越来越重,耐药的细菌越来越多,耐药的频率越来越高,耐药造成的后果越来越棘手,耐药造成的负担越来越沉重.因此,药敏试验的作用显得愈加重要.由于细菌耐药的机理和程度各不相同,选择正确的药敏试验方法和指征,了解有关知识,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对做好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获得正确结果至关重要.本文就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中需注意的问题做一简要论述.

  • 重症脑出血微创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析

    作者:张正江;江龙腾;马爱霞

    目的:重症脑出血微创术后气管切开病人痰培养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分析,其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应用痰培养检出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重症脑出血微创术后气管切开病人下呼吸道感染41例,其中G-杆菌26例占63.4%,G+球菌15例占36.6%,其中金葡菌11例,药敏仍以敏感菌株为主,但耐药菌株有增多趋势.结论:重症脑出血微创术后气管切开病人下呼吸道感染以G-杆菌为主,G+球菌以金葡菌为主,仍以敏感菌珠为主,耐药有增多趋势.万古霉素对G+球菌,氨曲南对G-杆菌敏感性较敏感,故在培养结果未出来之前经验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 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莹;郭治伟

    目的:探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方法:随机选择50例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用 ATB 鉴定仪鉴定铜绿假单胞菌,并进行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药敏试验(K-B 法)以测定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结果:所有患者基础疾病评分为4.58±2.13;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患者都有发热和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或减小;17例患者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17例患者死亡,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多。在药敏试验结果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株感染12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低,耐药率为17.02%,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性较低,耐药率是25.0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具有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具有多重耐药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及时根据临床药敏检测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及时治疗,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 抗生素的细菌耐药性及应对措施

    作者:任祥友;蒋瑞芹;崔玉芹

    抗生素是微生物学史上伟大的成就之一,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使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尤其是在抗生素发现和应用的早期,几乎所有的细菌感染性疾病,都能够容易地治愈.但是,这种乐观的局面由于耐药菌的出现而很快改变.

  • 抗生素强化管理对抗生素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作者:郭志远;杨宁伟;王金虎

    目的:观察抗生素强化管理对抗生素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4258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6237例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各类抗生素的使用强度及常见致病菌对使用强度高的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及其他类的抗生素使用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体抗生素的使用强度为42.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57%;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降低.结论:实行抗生素强化管理,可在短期内有效降低医院抗生素的使用强度、细菌耐药性,但其长期效果需进一步跟踪监测.

  •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作者:邓丹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随机选取非重复病原菌检测标本1000株,进行敏感性检验,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1000株病原菌中,有350株革兰氏阳性菌,650株革兰氏阴性菌.常见的菌株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以及氨苄西林的甲氧西林敏感性为100%,而对这两种抗菌药物的甲氧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4%和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以及氨苄西林的甲氧西林敏感性为100%,而对这两种抗菌药物的甲氧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2%和90%.结论:细菌耐药性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对微生物进行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时,要准确掌握细菌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 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意义

    作者:吴玉婷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重症监护室的微生物标本60份作为实验组;普通病室的微生物标本60份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微生物标本药敏实验的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微生物标本致病菌检出率为96.7%;对照组微生物标本致病菌检出率为70.0%,两组微生物标本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临床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检测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及安全性。

1130 条记录 3/57 页 « 12345678...565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