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0年医院感染细菌耐药监测

    作者:李妙丹;李永;满思金

    为更好了解我院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规范的使用抗生素,笔者就2010年度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对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以供医院有关人员参考.

  • 临床分离的主要细菌耐药性及分布

    作者:韩书林

    目的 分析院内临床分离的主要细菌的耐药性及标本来源和病区分布,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院内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用WHONET5.6软件分别对2015年我院临床分离率为前4位的1049株大肠埃希菌、644株肺炎克雷伯菌、402株铜绿假单胞菌和35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5年我院临床分离率前4位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等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2.0%~82.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等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6.2%~73.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等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6.2%~22.4%;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6.4%~70.9%.大肠埃希菌标本主要来自尿液(58.2%),其次来自痰液(12.8%)和血液(12.5%).而肺炎克雷伯菌(63.2%)、铜绿假单胞菌(74.1%)和鲍曼不动杆菌(89.2%)标本主要来自痰液.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在肾内科病房(22.9%),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布在儿内科病房(13.8%),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16.4%),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26.3%)和呼吸重症监护病房(19.2%).结论 临床分离的主要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差很大、分布也有差异,临床医师应及时掌握全院和重点科室细菌的耐药性及分布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2015北大临床微生物与感染高峰论坛纪要

    作者:孙静

    “2015北大临床微生物与感染高峰论坛”于2015年6月26至28日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次高峰论坛是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编辑部共同举办的第三届论坛.本届论坛突出规范临床实验室多种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检测技术这一主题,注重临床沟通和学术互动,增加与会者知识面,拓展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业务范围,落实国家细菌耐药监测以及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政令实施.全国400余名检验工作者和临床医师代表出席了论坛.

  • 分子流行病学在细菌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杨继勇;罗燕萍

    流行病学方法在细菌耐药现象研究传统意义上的应用是通过监测、观察以及分析和实验研究等方法来明确耐药细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借以探讨耐药细菌的流行与传播规律,并为制订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尽管存在一些不足,此类研究结果在帮助人们认识耐药细菌的传播与流行规律中仍发挥了重要作用[1-2]。与此同时,还有许多研究探讨了不同分子型别耐药细菌以及与细菌耐药性相关的各种因子(如耐药质粒、耐药基因、相关基因组件等)的分布、作用方式与程度、传播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即有关细菌耐药性的各种问题。此类研究能够揭示细菌耐药性在耐药细菌中(或间)的存在现状、发生发展和相互传播的规律。将此类研究与耐药细菌流行病学研究(细菌耐药监测和耐药细菌传播相关因素分析等)相结合可构成有关细菌耐药现象的多层次流行病学( multilevel epidemiol-ogy),涵盖相关的人群特征、细菌群个体或克隆特征、耐药质粒、耐药基因以及相关的移动组件特征等[3-4]。有关细菌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研究按照研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各种分子分型方法对耐药细菌的分布、传播规律等问题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通常被称为耐药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5]。另一类是研究与细菌耐药性相关的各种分子(如质粒、耐药基因以及与其相关的调控基因等)的分布及其与细菌耐药性发生发展过程的关系和影响因素,也就是对与细菌耐药性相关的各种分子进行分布与传播规律等方面的流行病学研究[6]。本研究尝试就以上两类研究进行简单综述,借以与相关领域内的同行们进行探讨。

  •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耐药分析

    作者:陈淑云;采云;陈军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也是重症监护病房主要菌群之一,根据细菌耐药监测发现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耐药菌株越来越多.本文对我院2009~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进行调查分析,其结果如下.

  • 从绿脓假单胞菌中检出GES-5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作者:王春新;糜祖煌;常东

    美罗培南年度监测项目(MYSTIC)和美国一抗生素耐药监测项目(SENTRY)细菌耐药监测组、中国医院病原菌耐药监测组和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报告显示,绿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已呈多重耐药现象.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各种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导致其对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1].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已从绿脓假单胞菌中发现6种基因型ESBLs(blaTEM、blaSHV、blaGES、blaPER、blaVEB和blaOXA)[2].我们对1株多重耐药绿脓假单胞菌(PK04)进行了ESBLs基因研究.

  • 第五届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与临床·耐药菌感染治疗专题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武昱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主办,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微生物学组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协办的“第五届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与临床·耐药菌感染治疗专题学术会议”于2012年5月9至11日在安徽省合肥市顺利召开.

  • 第二届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细菌耐药监测中心

    2006年7月8日至11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细菌耐药监测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210余篇,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及医院感染控制学的专家、同行205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刘又宁教授主持,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总编辑丛玉隆教授致开幕辞,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袁桂清副社长出席了会议.

  • 首届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和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2004年4月7~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

  • 2002-2003年中国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革兰阳性细菌耐药监测研究

    作者:李家泰;齐慧敏;李耘;代表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

    目的监测我国不同地区医院获得性感染(HAI)与社区获得性感染(CAI)患者中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状况.方法按原设计方案对14家医院31个研究病房,从2002年7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年度内分离的770株革兰阳性球菌,采用国际标准平皿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敏感试验,以MIC50、MIC90表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并按2002年美国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指导原则的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R)%、中介率(I)%和敏感率(S)%.结果从住院感染患者中分离到葡萄球菌390株,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检出率分别为41.0%(68/166)与29.1%(34/117), 苯唑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ORSA)与苯唑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ORSE)的检出率分别为41.6%(69/166)和82.1%(96/117).HAI患者中MRSA与ORSA检出率均为60.7%(17/28),显著高于CAI患者中MRSA与ORSA检出率,后两者分别为37.0%(51/138)与37.7%(52/13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菌株.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PISP)的总耐药率为35.3%(12/34),包括耐药率R%(2.9%,1/34)和中介率I%(32.4%,11/34).从研究病房分离到肠球菌220株,非研究病房分离到95株共计315株,其中粪肠球菌251株,屎肠球菌58株,两者比值为4.3∶ 1.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72.4%(42/58),显著高于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37.5%(94/251) (P<0.01).发现5株对万古霉素中介,表型属Van B型的粪肠球菌,并检出3株Van A型对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都耐药的屎肠球菌.结论革兰阳性球菌对所测定药物的耐药状况包括MRSA、ORSA、PRSP(R+I)及AREF与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组以往报道结果规律相似或耐药率略有增加,与文献报道收集西太区某些监测资料大体一致.本次监测发现3株Van A型屎肠球菌对检测的3种糖肽类抗生素全部耐药.

  • 2002-2003年中国革兰阴性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

    作者:李家泰;李耘;齐慧敏;代表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

    目的监测我国不同地区14家医院31个研究病房的医院获得感染(HAI)与社区获得感染(CAI)患者中分离的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状况.方法按原设计方案对14家医院从2002年7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分离的1 091株革兰阴性菌,采用国际标准平皿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敏感试验,测得MIC50、MIC90表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并按2002年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指导原则的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R)%、中介率(I)%和敏感率(S)%.结果碳青霉烯类仍是对革兰阴性杆菌(除外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与黄杆菌,该2种非发酵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耐药)抗菌作用强的一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新氟喹诺酮类,如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沙星对革兰阴性杆菌亦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仍有50%~60%的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从HAI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比从CAI患者分离的相应阴性杆菌的耐药率要高1.5倍以上.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佐巴坦和加替沙星对非发酵阴性杆菌的抗菌谱较广,抗菌作用也较好,是值得注意的抗非发酵菌抗菌药物.我们从2002-2003年度所得的监测结果与2000-2001年度的监测结果及国际监测项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 重视细菌耐药监测提高耐药监测水平

    作者:俞云松

    细菌耐药问题自青霉素临床应用不久就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已经可以肯定的是,新抗菌药物的开发无法跟上细菌耐药进化的步伐.因此,合理使用现有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的传播就成为解决细菌耐药问题的关键[1].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有效控制耐药菌传播,就要求临床医师、院感控制部门以及医药行政卫生单位掌握本国或本地区的细菌耐药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常见临床分离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耐药谱及耐药机制,及时发现新的耐药菌.国际上很多国家和机构,都已建立起长期的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如: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NNIS)、亚历山大项目(Alexander Project)、美罗培南年度药物敏感试验信息采集项目(Meropenem Yearly Susceptibility Test Information Collection,MYSTIC)、替加环素评价与监测试验项目(Tigecycline Evaluation and Surveillance Trial,TEST)等,我国也有很多单位加入了上述监测网.但建立一个我国自己的完善、系统的耐药监测网络,为我国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可靠的有关细菌耐药的第一手资料,对我国的细菌耐药控制工作更具有现实意义.现有的监测已经提示,亚洲国家较之西方国家,各国、各地区在临床细菌和真菌耐药特性上的差异更加明显,这可能与亚洲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卫生条件、政策管理水平方面的参差不齐有关[2].在某些西方国家,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等多重耐药菌已经遍布其社区和医院,而在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高流行的问题则更为突出[2-3].临床医师经验使用抗菌药物须参照可靠真实的本地耐药监测数据.

  • 2011年中国13家教学医院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宏斌;赵春江;王辉;曹彬;徐修礼;褚云卓;胡志东;卓超;胡必杰

    目的 调查中国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常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全国13家教学医院血流感染(BSI)、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和院内获得性腹腔感染(IAI)患者标本的非重复病原菌及患者病例资料.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的小抑菌浓度(MIC),数据输入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2011年1-12月收集各医院分离细菌共210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88株(23.2%),革兰阴性菌1615株(76.8%).致BSI的前3位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31.0%,243/784)、肺炎克雷伯菌(14.8%,116/78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6%,83/784);引起HAP的前3位病原菌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24.2%,158/652)、铜绿假单胞菌(23.0%,150/652)和肺炎克雷伯菌(16.4%,107/652);引起IAI的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4.3%,229/667)、屎肠球菌(13.3%,89/667)和肺炎克雷伯菌(9.6%,64/66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发生率分别为64.4%和78.1%.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对葡萄球菌属细菌保持100%敏感率.HAP中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SI和IAI.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对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保持100%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发生率分别为64.3%、38.3%.对肠杆菌科细菌而言,敏感率较高的抗生素依次为替加环素(92.3%~100%)(除奇异变形杆菌外)、美罗培南(87.5% ~ 100%)、亚胺培南(87.5% ~ 100%)(除摩根摩根菌外)、阿米卡星(87.5% ~ 100%)、多黏菌素B(75% ~ 100%)(除黏质沙雷菌、奇异变形杆菌和摩根摩根菌外)、头孢吡肟(67.8% ~ 100%)、头孢哌酮-舒巴坦(66.6% ~ 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1.5% ~100%).肠杆菌科细菌中已经出现了少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66.2%和72.2%,鲍曼不动杆菌对两者的敏感率分别为27.7%和25.9%.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较高的抗生素为多黏菌素B(100%)、替加环素(79.8%)、米诺环素(50.4%).BSI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高于HAP和IAI.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嗯)唑、米诺环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复方磺胺甲(嗯)唑、头孢他啶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均出现了对除多黏菌素B外所有测试抗生素均耐药的菌株.结论 不同类型感染的病原谱不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率高,依然是困扰院内感染的重要问题之一;体外研究初步显示,替加环素对院内感染分离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除铜绿假单胞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外)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 2007-2013年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宏斌;赵春江;王辉;曹彬;徐修礼;禇云卓;胡志东;卓超;胡必杰;刘文恩;廖康;张嵘;曾吉;王勇;罗燕萍;王占伟;刘颖梅;陈潇;田彬;苏丹红;马坚;李虹玲;郭鹏豪;周宏伟;金炎

    目的:调查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病原谱变迁;分析 HAP的常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的变化。方法收集2007-2013年全国13所教学医院H A P患者标本的非重复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测定常用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HAP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从2007年的17.4%上升至2013年的35.8%,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从2007年的23.4%下降至2013年的16.9%;鲍氏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 (97.4%~100.0%)和替加环素(79.8%~90.2%)保持很高的体外敏感性;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7年的53.3%上升至2013年的77.1%;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有增长趋势,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多黏菌素B (93.1%~100.0%)、阿米卡星(68.6%~88.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9.6%~83.2%)、头孢他啶(61.8%~77.2%)、美罗培南(57.7%~73.2%);多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23%下降至2013年的10.3%;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依次为美罗培南(93.3%~100.0%)、亚胺培南(93.3%~100.0%)、替加环素(92.2%~99.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9.2%~90.4%)、阿米卡星(75.0%~99.0%);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发生率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52.9%下降至2013年的28.1%;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出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87.1%下降至2013年的54.4%;大肠埃希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依次为替加环素(100.0%)、美罗培南(97.1%~100.0%)、亚胺培南(94.3%~10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2.9%~100.0%)、阿米卡星(78.6%~94.7%);大肠埃希菌ESBLs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84.1%下降至2013年的51.4%。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取代铜绿假单胞菌成为HAP第1位病原菌,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略有上升,而医院内其他常见多药耐药细菌MRSA、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呈现下降趋势,需要进一步监测。

  • 2006-2007年安徽省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监测研究

    作者:郜玉峰;李家斌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 对2006-2007年安徽省30所医院的细菌耐药监测资料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迁情况进行分析,细菌药敏采用琼脂稀释法;并按2007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指导原则的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介率和敏感率,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对其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氨曲南及喹诺酮类药物仍有较高的耐药率;2006、2007年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48.9%、47.2%,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为36.6%、40.0%.结论 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含产ESBLs菌)保持高敏感性和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对加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

  • 2010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告:老年患者细菌耐药监测

    作者:褚云卓;田素飞;年华;李富顺;尚红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细菌感染种类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用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用API鉴定或自动化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国125所医院>65岁的老年患者共分离97 494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2 655株,革兰阳性菌24 839株,分离数前10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屎肠球菌、阴沟肠杆菌、粪肠球菌;38.1%的细菌来源于痰标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和奇异变形菌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70.1%、54.1%、40.6%和32.7%;肠杆菌科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5.0%,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已高达12.3%,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分别为<30.0%、55.0%,均对多黏菌素保持高度敏感性,敏感率分别为96.1%和96.0% ;MRSA和MRCNS的分离率分别为69.9%和83.3%;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6.2%,未发现耐利奈唑胺肠球菌.结论 对>65岁患者细菌耐药性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以降低耐药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

  • 2010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0~14岁儿童细菌耐药监测分析

    作者:杨亚静;张砺;张蕾;王莉;艾涛;鲁正荣;吴英;李晋蜀;夏万敏;樊映红;李晓静;李红

    目的 了解我国2010年度0~14岁细菌感染患儿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0年1-12月129所成员单位医院的儿科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0~14岁住院患儿细菌感染的临床分离菌株,依据2010年CLSI标准的常规鉴定和纸片扩散法(K-B),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WHO-NET软件对收集到的细菌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细菌25 11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 910株占59.4%,革兰阳性菌10 200株占40.6%;分离细菌在前5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15.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4.4%、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9%、肺炎克雷伯菌占11.3%、铜绿假单胞菌占7.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检出率分别为21.9%、83.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和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中介和耐药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27.6%、肺炎克雷伯菌占36.0%、阴沟肠杆菌占33.4%;肠杆菌科均出现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奇异变形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25.3%.结论 4年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提示了细菌耐药趋势,对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指导意义.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83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