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弓根钉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早期疗效

    作者:白浪;武展雄;郭志坚

    胸腰段脊柱具有较大的活动度,又是胸椎后凸和腰椎前凸的移行部分,因此极易由于传导暴力造成损伤,对于不稳定的胸腰段骨折需要通过早期坚强内固定为其愈合提供条件。我院骨科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对收治的22例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例利用三平面六螺钉经骨折椎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椎弓根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效果

    作者:李勇;常再平;李龙

    目的 研究椎弓根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椎弓根固定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椎弓根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脊柱恢复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椎弓根固定联合植骨融合对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节段固定对手术疗效探讨

    作者:刘斐

    目的:观察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接受不同节段固定治疗的效果,总结经验.方法: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6例胸腰段严重骨折的患者,其中短节段固定(A组)50例,经伤椎短节段固定(B组)10例,长节段固定(C组)6例,统计并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C组,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C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三组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短节段固定术耗用时间更短、出血量更低;长节段固定和经伤椎短节段固定术有利于维持椎体高度、复位效果更优良,三种术式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 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祝增奇

    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收院诊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Cobb角、VAS评分、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Cobb角、VAS评分以及椎体前、后缘高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患者在术后恢复快,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临床预防

    作者:彭传华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原因,以期找出佳的预防手术并发症的手段.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该院进行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的48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其中8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通过术前和术后的CT检查、X线片以及术后的跟踪随访情况,分析探讨出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类型、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结果 8例并发症患者中1例为腹膜后乳糜液漏,切口疝并发症1例,气胸1例,2例为深静脉血栓栓塞,肺炎合并胸腔积液1例.6例并发症经过积极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 明确探寻出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或及时找出佳的治疗手段,将损伤降低到小.

  • 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畸形32例分析

    作者:邵诗泽;张恩忠;陈宝庭;张卫;谭远超

    由于胸腰段脊柱的解剖特点,其骨折常因自高处跌落所致.骨折类型常见的为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其骨折易并发脱位、后凸畸形及脊髓损伤等.早期手术治疗主要是减压、复位、植骨及内固定等.然而部分患者术后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再次给病人带来痛苦.我科自1993年1月~1995年10月接治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脊柱后凸畸形32例.

  • 不同减压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比较分析

    作者:张满江;王亚军;白云深;齐斌;张学华

    我科自1991年~1996年共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36例,本文就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后CT及MRI的诊断意义、复位减压方式的作用及各种内固定物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讨论.

  • 脊柱胸腰段薄层断层解剖及临床意义

    作者:巩腾;杨慧;李云生;冯世庆

    目的:明确脊柱胸腰段冠状、矢状和横断面解剖学特点,探索薄层断层切片在观测各髓节及脊神经根走行过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40具成人脊柱胸腰段标本经改良火棉胶包埋法处理,制作16具冠状、8具矢状和16具横位的0.25 mm厚连续切片,观察脊神经根走行于侧椎管和椎问管不同区段的解剖关系和椎间孔韧带分布特征,并直接测量相关结构参数.结果:观测了脊柱胸腰段A、B、C、D经4区横断层面、经椎间管内口矢状层面、经两侧椎弓根中心冠状层面的形态和相关参数.结论:三种方位断层切片可较好显示诸多结构位置关系,对脊髓或脊神经源性疾病诊疗和正确辨认手术视野所见具有重要价值.

  • 罕见椎体爆裂骨折骨折块贯穿椎管导致脊髓横断、完全截瘫一例

    作者:陈庆胜;孙继飞

    患者男,38岁,于2011年11月6日约16∶00因在矿井下工作时被矿石砸伤,导致胸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伴呼吸困难而住院治疗.入院查体:血压90/50 mm Hg,意识清楚,心脏听诊未见异常.右肺呼吸音可,左肺呼吸音消失,腹部膨隆,无肌紧张、左上腹触痛,无反跳痛.胸腰段脊柱后突畸形,触痛明显,腰椎旁触痛明显.活动受限.于腹股沟以下无感觉,双下肢感觉消失,无自主活动,肌力0级.会阴部感觉消失,肛门括约肌反射消失.X线片及CT 示:胸12椎体严重爆裂性骨折,椎体塌陷,于胸11、12棘突之间可见较大骨块(图1~4).

  • 经皮微创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对比研究

    作者:赵漓波;胡文山

    目的 对比经皮微创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入选2013年6月至2017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患者245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微创手术组(n=126)和传统手术组(n=119).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切口长度等围术期参数.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并测量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和矢状位指数.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与传统手术组患者相比,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5.2 ±16.3) vs (126.5 ±39.0)min]和住院时间[(10.8 ±4.0) vs (22.5 ±13.6)d]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82.7 ±39.9) vs (327.2 ±143.1)ml]、术后引流量[(33.5 ±15.8) vs (301.5 ±110.8)ml]、住院费用[(5.1 ±0.3)×104vs (5.7 ±0.2)×104RMB yuan]和切口长度[(9.3 ±0.6) vs (12.8 ±1.9)cm]也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手术前相比,2组患者手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微创手术组:(11.2 ±7.3) vs (20.1 ±3.3)mm;传统手术组:(12.2 ±7.6) vs (21.7 ±2.4)mm]、Cobb角[微创手术组:(14.0 ±6.8)°vs (4.3 ±1.8)°;传统手术组:(14.8 ±7.0)°vs (4.6 ±2.8)°]和矢状位指数[微创手术组:(64.5 ±12.6)% vs (93.8 ±13.9)%;传统手术组:(63.8 ±13.8)% vs (95.0 ±9.6)%]均得到显著改善(均 P<0.05).结论 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相比,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确切,且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和住院费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肺功能变化

    作者: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发生率高,尤其是胸腰段好发.我们收集整理了有完整资料的患者15例,并筛选条件相同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研究.

  • Scheuermann病致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汪宇;刘先银;郭建恩;刘世桢

    目的 探讨 Scheuermann病引起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因Scheuermann病所致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共3例.均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术后1例出现下肢神经症状加重,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相应处理后获得治愈.平均随访20个月,获得较好的植骨融合,相邻节段无明显退变.结论 Scheuermann病是导致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之一,通过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 前路减压或后路单一切口270°减压治疗A3.3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任伟剑;项良碧;王琪;陈语;郭明明;刘军

    目的 探讨采用前路减压(前路组)或后路单一切口270°减压、钛网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路组)治疗A3.3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上述方法治疗A3.3型胸腰段脊柱骨折71例.结果 71例获13~66个月的随访;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评分、12个月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路组在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椎管狭窄率等方面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前路减压或后路单一切口270°减压、钛网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均是治疗A3.3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能获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但前路手术出血多,手术时间相对长.

  •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赵鹏

    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使用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和可靠性。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8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跨伤椎固定治疗,对2组患者的JOA、VAS评分和影像诊断来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JOA和VAS评分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2组患者相比其之前有所变化(P<0.05)。术后Cobb角比治疗前有改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和矫正丢失度比对照组优秀( P<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比其治疗前的前后缘相对高度有明显改善( P<0.05)。矫正度和矫正丢失度比较为观察组优秀(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效果比跨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要好一些,患者获得的预后效果优秀,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入路选择

    作者:齐强;陈仲强;刘忠军;郭昭庆;党耕町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入路选择.方法:对我院1992~2000年间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8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7例,女11例;年龄20~65岁,病程3个月~11年.侧前方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30例,15例同时行内固定;侧后方肋骨横突切除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5例;后方椎板切除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3例.结果:侧前方入路组术野直视、显露清晰、便于操作,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术中发生胸膜破裂2例,腹膜破裂1例,硬脊膜破裂2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气胸1例,肺炎1例,脑脊液漏1例.经相应处理后获得治愈.侧后方肋骨横突切除入路难以直视硬膜和脊髓的腹侧,显露欠佳,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术中发生胸膜破裂2例,经修补术后未出现肺部并发症.后方椎板切除入路组手术方法相对简单,但术中难以避免对脊髓造成的牵拉损伤,2例术后发生下肢神经症状加重,至术后2周出院时1例恢复至术前水平,另1例加重的症状无明显缓解.术后平均随访5.8年(4~12年),疗效参照Macnab法和Otani法评定,优17例(44.7%),良15例(39.5%),可5例(13.1%),差1例(2.7%).结论:经侧前方入路行胸腰段椎间盘切除术术野直视、清晰,相对安全且有效,是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经侧后方肋骨横突切除入路只适合于极外侧型或外侧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经后方椎板切除入路应视为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禁忌.

  •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术式选择

    作者:王琨;杨操;杨述华;郜勇;吴星火;张宇坤;李帅;刘伟;宋雨

    目的:观测经椎弓根截骨(PSO)与Smith-Petersen截骨(SPO)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探讨截骨矫形术式选择.方法:2006年3月~2014年12月,对47例创伤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了截骨矫形手术.其中男30例,女17,年龄22~69岁,平均42.5±15.5岁.均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导致的创伤性后凸畸形.47例患者主诉均为腰背部疼痛.针对不同病理特征和畸形程度,32例行PSO矫形,15例行SPO矫形.PSO手术在病椎行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SPO手术在病椎上下及相邻间隙做2~3节段SPO截骨矫形.通过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后凸畸形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SVA),分析两种方法矫形效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析两种方法临床疗效.结果:47例中有42例获得随访,其中PSO手术29例,SPO手术13例.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9.4±7.8个月.42例均获得骨性融合.后凸畸形Cobb角PSO组术前为41.8°±10.5°,术后为2.6°±1.2°,末次随访时为3.2°±1.3°,矫正率92.3%;SPO组术前为40.2°±9.6°,术后为4.9°±2.3°,末次随访时为5.3°±3.5°,矫正率86.8%.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SO组SVA术前为5.0±4.1 cm,术后为-0.6±2.2cm,末次随访时为1.2±1.5cm;SPO组SVA术前为3.5±2.2cm,术后为0.8±0.6cm,末次随访时为1.3±1.1cm.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SVA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SO组VAS术前为6.46±1.72,末次随访时为0.91±0.59,ODI术前为(69.4±12.1)%,末次随访时为(23.7±11.5)%;SPO组VAS术前为6.51±1.87,末次随访时为2.08±0.75,ODI术前为(68.1±16.3)%,末次随访时为(33.1±12.5)%,两组随访VAS和ODI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不同病理特征和畸形程度的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选用PSO或SPO矫治均可取得良好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

  • 后外侧减压椎间融合同侧椎弓根与椎体钉棒联合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许科峰;汪建良;肖俊;卢绪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常伴有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损害,保守治疗效果差,多数需行手术治疗。后路减压手术因术中不可避免牵拉脊髓、神经,使得术中、术后出现脊髓损害的风险加大,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采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1~3]。前路手术视野较好,减压充分,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手术操作难度高、并发症较多等不足[4、5]。我们根据胸腰段脊柱的解剖结构及力学承载特点,自2009年12月~2011年12月,采用脊柱后外侧减压、椎间融合、同侧椎弓根和椎体钉棒系统联合固定术治疗14例胸腰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治疗

    作者:李晶;吕国华;康意军;李启贤;王冰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是比较少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对其治疗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本文就12例迟发性感染的治疗经验总结讨论如下.临床资料自1997年1月~2000年8月,我们共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AF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10例,腰椎滑脱RF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1~45岁,平均32岁.窦道发生的时间距第一次手术的时间为12~34个月,平均16个月;窦道出现后距第二次手术的时间为20d~2个月,平均1个月.

  • 胸椎脊索瘤一例

    作者:薛文;骆文远;郭士方;刘杰

    患者 男性,43岁.因腰背部隐痛12年,疼痛加重伴双下肢麻木无力3个月就诊.检查:胸腰段脊柱棘突压痛明显,叩击痛阳性,无放射痛,双下肢痛、温觉减退,震颤觉,关节位置觉正常,股四头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小腿三头肌肌力Ⅳ级,膝腱反射及踝反射减弱.

  • 先天性水平注视麻痹伴脑干发育不良一例

    作者:张泉;袁飞;冯凯琳;赵军

    患者男,6岁,双眼轻度斜视、眼球运动不灵活6年.患者自发病以来,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智力正常.体检:视力正常,双眼向内侧轻度斜视,双眼可上转及下转,不能水平转动,无眼球震颤;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无面瘫、舌瘫,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胸腰段脊柱轻度侧弯.

7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