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舒剑臣;邱志杰;史可测;王良恩;彭福强;朱宇

    目的 比较分析传统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与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相邻2个地级市医疗中心诊治的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中,各随机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胸腰椎骨折40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与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评估比较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内固定失败率.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18.5个月.比较分析2组间末次随访的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VAS评分、内固定失败率分别为(10.4±6.7)%比(20.8±8.3)%;(97.6±1.8)%比(82.5±5.4)%,(1.74±0.8)%比(3.12±0.7)%,0%比12.5%,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能更好地复位胸腰椎骨折,提供更坚强的内固定系统,并利于远期保持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且可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赵鹏

    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使用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和可靠性。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8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跨伤椎固定治疗,对2组患者的JOA、VAS评分和影像诊断来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JOA和VAS评分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2组患者相比其之前有所变化(P<0.05)。术后Cobb角比治疗前有改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和矫正丢失度比对照组优秀( P<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比其治疗前的前后缘相对高度有明显改善( P<0.05)。矫正度和矫正丢失度比较为观察组优秀(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效果比跨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要好一些,患者获得的预后效果优秀,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 经伤椎与跨伤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比较

    作者:刘青峰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损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等意外事故的增多,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等创伤性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类的日常工作与生活[1].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常用手术方式,可以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支柱的稳定性,经伤椎与跨伤椎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常见的两种类型[2].

  • 跨伤椎置4钉固定脊柱骨折的18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永胜;张万波

    目的:探讨跨伤椎置4钉固定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36例,其中采用跨伤椎置4钉固定患者18例(a 组),采用经伤椎置6钉固定患者18例(B 组),于术前、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椎管前缘高度、cobb 角、椎管占位。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椎管前缘高度、cobb 角、椎管占位较手术前均有所改善(P<0.05)。B 组的椎管前缘高度、cobb 角改善优于 a 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 组的椎管占位较 a 组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6钉固定术较跨伤椎置4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更佳,可较少伤椎高度的丢失和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评价

    作者:丁骁鹏

    目的 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抽取至我院就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36例,其中对常规组采取跨伤椎固定治疗,对实验组采取经伤椎固定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JOA、VA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骨折恢复情况相比常规组明显较优,P<0.05.结论 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取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跨伤椎固定治疗.

  • 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效果观察

    作者:金侃

    目的 对比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管形态、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变化情况.结果 无论治疗前后,两组的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均差别不大,而观察组Frankel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椎管形态变化,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 跨伤椎长节段固定与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对胸腰段骨折脱位型损伤患者疼痛及骨折复位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翀;曹广如;敖俊;蔡玉强;廖文波

    目的 对比跨伤椎长节段固定与经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型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骨折脱位型损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A组43例,实施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B组39例,实施跨伤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疼痛变化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同B组比较,明显较少,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同B组比较,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均有下降,A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VAS评分与B组比较,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obb''s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Cobb''s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处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与跨伤椎长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型损伤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手术创伤更小,操作相对简单,利于术后恢复及疼痛缓解,更值得推广.

  • 经伤椎与跨伤椎万向钉置钉固定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作者:陈永恩

    目的 探讨经伤椎与跨伤椎万向钉置钉固定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经伤椎置6钉固定和跨伤椎置4钉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影像学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管前缘高度和Cobb角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占位较对照组减少,但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置6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强脊柱稳定性,减少伤椎高度丢失,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两种微创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邓洪利;高文杰;朱金文;王晓东;周劲松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复位内固定(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中,跨伤椎置钉、经伤椎置钉两种微创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9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均采用后路MIPPSF治疗,其中23例行跨伤椎置钉(A组),26例行经伤椎置钉(B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侧位X线片伤椎前缘高度比值(AVH)、伤椎Cobb角、腰背疼痛VAS评分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12~18个月,平均(12.5±2.3)个月随访.两组组内术后的AVH、伤椎Cobb角、VAS评分、ADL评分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AVH,Cobb角及VAS评分比较,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AVH)及伤椎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AVH)及伤椎Cobb角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未发生断钉断棒等现象,A组则有1例断钉1例断棒.结论:在后路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起到良好的矫正效果,与跨伤椎相比,伤椎置钉能更有效维持矫正效果、重建椎体高度及减少内固定并发症,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经伤椎钉棒固定与跨伤椎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效果的比较

    作者:田大为;刘娜;张鹏;黄晓华;赵辉;熊敏

    目的:探讨两种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6月-2012年1月收治的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32例,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经伤椎固定,对照组采取常规跨伤椎固定.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伤口长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测量两组不同时间段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伤口长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周、3月、6月、1年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Danis疼痛评分及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有助于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以及脊柱矫形度的维持,对于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具有较好效果.

  • 经伤椎与跨伤椎万向钉置钉固定脊柱骨折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李飞;蒋煜文;黄明光;曾秋涛

    目的:研究经伤椎与跨伤椎万向钉置钉固定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予跨伤椎置4钉固定,观察组予经伤椎置6钉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像学参数以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影像学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Cobb角及椎管前缘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远期丢失率、内固定丢失率、术后矫正率以及术后面积改善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置6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增强内固定的稳定性,有利于患者术后矫正,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不同固定方式治疗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效果比较

    作者:刘名晋

    目的:比较后路钉棒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固定2种方法治疗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后路钉棒经伤椎固定手术,对照组行后路钉棒跨伤椎固定手术。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常规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手术带来的效果及出现的问题,术后1年的生活能力恢复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X射线透视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对照组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优及优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间盘退变、螺钉松动及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椎后路钉棒经伤椎固定手术较跨伤椎固定手术会有更好效果。

  • 椎弓根螺钉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熊为;刘家国;罗斌;张劲松;赵猛;张超

    目的 系统评价椎弓根螺钉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8期)、EMbas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椎弓根螺钉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比较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5年8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个RCT,73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跨伤椎组比较,经伤椎组术中出血量较多[MD=9.8,95%CI(7.40,12.20)],但内固定物失败率较低[RR=0.19,95%CI (0.07,0.48)]、术后远期腰背部疼痛较轻[MD=-1.20,95%CI(-1.85,-0.56)]、术后近期后凸Cobb角矫正值高[MD=3.56,95%CI (2.25,4.87)]、术后远期后凸Cobb角及后凸Cobb角矫正丢失值低[MD=-3.95,95%CI(-7.78,-0.12);MD=-4.65,95%CI(-6.91,-2.40)]、术后近期及远期伤椎前缘高度压缩量小[MD=-3.51,95%CI(-5.23,-1.80);MD=-8.28,95%CI(-12.22,-4.33)]、术后远期伤椎前缘高度较好[MD=8.00,95%CI (3.85,12.15)]、丢失率较小[MD=-6.06,95%CI(-7.68,-4.44)].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术后近期后凸Cobb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1,95%CI(-5.36,5.57);RR=0.55,95%CI (0.11,2.85);MD=-0.66,95%CI(-2.19,0.87)].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优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经伤椎和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张志刚;董宏祎;张磊;丁跃华;王建兵

    目的 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分成2组,即经伤椎置钉内固定组33例和跨伤椎置钉内固定组28例,观察2组病人术前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术中出血量的改变、手术时间、Cobb角改变、骨折椎体植骨融合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经伤椎置钉内固定组患者在椎体高度、Cobb角改变、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植骨融合等方面,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疗效均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后路钉棒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爆裂型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比较

    作者:王金刚;干阜生;杨玉起;郭华洋;聂勇;李虎

    对78例明确诊断为爆裂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经伤椎固定手术和跨伤椎固定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经伤椎固定组手术效果更好,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大于跨伤椎组(P<0.05)。椎管占位恢复平均为16.8mm,与跨伤椎组相比有意义(P<0.05);经伤椎组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问题,而跨伤椎组出现此问题。因此,经伤椎内固定效果更好,螺钉不易损坏,可进一步随访观察患者预后情况。

  •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评价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高霖;罗飞;余雯琦

    目的 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对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10月在乐山市中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经伤椎短节段固定组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组.其中经伤椎短节段固定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8~63岁,平均40.1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0例,高处坠落伤15例.骨折部位L1~5.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组55例,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26~65岁,平均40.1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8例,高处坠落伤17例.骨折部位L1~5.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经伤椎短节段固定组的手术时间(188.9 ±18.0)min,术后住院时间(12.1 ±1.6)d,较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组长[(160.1 ±20.1)min,(9.3 ±1.0)d],术中出血量(312.5 ±9.3)mL,较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组[(285.2 ±10.2)mL]多(P<0.05);两组术前椎体前缘压缩度和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经伤椎短节段固定组的椎体前缘压缩度(45.1 ±5.9)%,后凸Cobb角(25.7 ±3.7)°,低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组[(45.1 ±6.2)%,(25.7 ±4.1)°].术前两组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伤椎短节段固定组患者术后1、3、7d的磷酸肌酸激酶水平低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组;两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经伤椎短节段固定组的生活质量高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组.结论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虽然手术时间长,但对腰椎骨折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对椎旁骨骼肌损伤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跨伤椎与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术在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柴大起;李丽

    目的 探讨跨伤椎与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在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50例经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手术的22例(对照组)和采用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手术的28例(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的变化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 (1)在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的对照中,术前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对照中,实验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比(88.8±10.5)%大于对照组(85.1±10.1)%、矢状面Cobb角(5.7±3.2)°小于对照组(6.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对照中,实验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比(86.0±10.4)%大于对照组(80.6±10.4)%、矢状面Cobb角(6.8±3.6)°小于对照组(12.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时间、出血量实验组分别为(125±20.5)min和(252.6±48.4)mL,均大于对照组(100±26.4)min和(146.4±50.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在胸腰椎椎体骨折的后凸畸形矫正、骨折椎体高度重建、术后恢复上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时间长,出血多.

  • 重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近期效果分析

    作者:王宏波;刘世学;汪代东;罗嘉全;张震;彭军

    目的 探讨重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采取后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2例重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传统跨伤椎固定41例(跨伤椎组)与后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41例(经伤椎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伤椎相对高度、伤椎相邻椎Cobb角、VAS评分及ODI评分.结果 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伤椎相对高度、伤椎相邻椎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但经伤椎组伤椎复位率及Cobb角矫正度显著优于跨伤椎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相比于术前均显著降低.而相比跨伤椎组,经伤椎组患者上述评分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 重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采取后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治疗效果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两种术式治疗屈曲压缩型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冯小勇

    目的:探讨跨伤椎内固定和经伤椎内固定治疗屈曲压缩型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跨伤椎内固定、经伤椎内固定手术治疗无明显神经症状的胸腰段屈曲压缩型骨折各20例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合并疾病、手术方式、手术日期、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随访结果等,并对患者手术疗效进行总结.结果:经伤椎内固定治疗组术后六个月时复位丢失率小于跨伤椎内固定组,经伤椎内固定治疗组失败率低于跨伤椎内固定组.结论:两种术式都是后路治疗脊柱胸腰段屈曲压缩型骨折的有效手术治疗措施,但经伤椎椎弓根的6钉内固定术式对脊柱骨折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应优先采用.

  • 跨伤椎内固定与经伤椎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及骨折复位的影响

    作者:马骏

    目的:探讨跨伤椎内固定与经伤椎内固定对胸腰椎固定患者疼痛及骨折复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36例,A组接受经伤椎内固定,B组接受跨伤椎内固定,对两组患者疼痛及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A组术后12个月的椎体高度比和Cobb角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内固定可防止术后后凸矫正丢失,也能维持椎体高度,减轻术后腰背疼痛,值得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