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ynaptotagmin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薛箭飞;陈虹;陈乃宏

    神经突触间递质的释放是神经系统完成其生理功能重要的生物现象之一.在贮存递质的突触囊泡上存在一些神经细胞所特有的囊泡蛋白,如突触素(synapsin)、synaptobrevin和synaptotagmin等.其中synaptotagmins是膜转运蛋白中的一个家族,它们的特征是含有两个钙结合区:C2A 和C2B.到目前为止,在哺乳动物中已经发现了15种synaptotagmin同形物(isoforms).神经递质释放是由Ca2+内流以诱导突触囊泡发生胞吐而引起的,Ca2+需与细胞内部的Ca2+感受器相结合来协同控制囊泡胞吐释放,Synaptotagmin I可能作为快速同步释放的Ca2+感受器而发挥作用.现在已知synaptotagmin I在胞吐和胞吞两个过程中都扮演重要角色.

  • 中枢神经细胞瘤8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吴晔;詹仁雅

    目的 总结、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8例显微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的CN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EnVision系统进行S100蛋白、Ki-67、突触素(Sy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检测.结果 6例肿瘤位于侧脑室内的前中部及室间孔附近,1例位于侧脑室后部,1例位于松果体区.CT表现为中等或稍高密度肿块,其内有多个低密度灶,部分病例见钙化;MRI表现为T1加权成像(T1WI)中等或稍低信号,T2WI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S100蛋白1例阳性;Ki-67阳性率为0.3%~5.5%; Syn抗体7例阳性,其中1例弱阳性;GFAP抗体6例阴性,2例少量细胞阳性.全部病例经显微手术治疗,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对2例残留的肿瘤进行放射治疗,随访1至4年,效果大多良好,1例复发后再次手术. 结论 CN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Syn呈高表达及GFAP和S100蛋白呈低表达对C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并对残余肿瘤放射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

  • 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突触素和发动蛋白Ⅰ及衔接蛋白180表达的变化

    作者:曹颖;官志忠

    目的 探讨瑞典型淀粉样前体蛋白突变基因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突触素(synaptophysin)、发动蛋白Ⅰ(dynamin Ⅰ)及衔接蛋白180(AP180)表达变化.方法 选择6只瑞典型淀粉样前体蛋白突变基因转基因小鼠为转基因组,另选5只小鼠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及颞叶皮质synaptophysin、dynamin Ⅰ及AP180的表达,图像分析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观察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synaptophysin与β淀粉样蛋白(Aβ)1-42在老年斑表达部位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转基因组小鼠脑组织齿状回分子层、海马CA1、CA3及内嗅区皮质各层synaptophysin平均灰度值明显增高(P<0.05,P<0.01);齿状回颗粒细胞、海马CA1锥体细胞及内嗅区皮质各层dynamin Ⅰ平均灰度值明显增高(P<0.05,P<0.01);齿状回分子层、海马CA4、CA1、内嗅区皮质各层及颞叶皮质Ⅱ~Ⅴ层AP180平均灰度值明显增高(P<0.05,P<0.01).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显示转基因组小鼠老年斑内有syuaptophysin争Aβ1-42共同存在.结论 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synaptophysin、dynamin Ⅰ及AP180表达降低,提示出现不同程度突触丧失及突触囊泡回收功能缺陷,可能是该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 脑老化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突触密度改变的研究

    作者:许丹;胡亚卓;桂秋萍;朱明伟;张红红;王鲁宁

    目的观察正常人增龄过程中突触素表达的变化,研究脑老化中不同部位突触密度的改变,并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比较.方法应用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8例正常增龄病例(23~100岁,分为成年组,老年组,>75岁组)尸检脑标本的额叶、枕叶、壳核、海马及6例AD患者(AD组)的海马标本.测算3组各部位突触素密度,并分析其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比较>75岁组与AD组海马CA3区突触素密度的差异.结果老年组脑额叶、枕叶、壳核及海马CA3区突触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AD组海马CA3区突触密度低于>75岁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老化过程中额叶、枕叶、海马CA3区与壳核突触密度随年龄增加下降,AD组突触密度较正常增龄病例有所降低.

  • 脑缺血预处理对新生鼠海马CA1区突触素及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

    作者:宋文秀;曹云涛;刘华庆;邓卫安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对新生Wistar鼠脑CA1区突触素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阻断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设置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新生鼠不同时点海马CA1区脑组织神经细胞突触素和HSP70的动态变化,并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突触素: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突触素表达在再灌注后第3天开始增加,分别为10.76±0.99、15.89±0.59,7 d时达高峰,分别为13.14±0.76、18.33±1.11,14 d时分别为12.01±0.71、15.13±1.10,仍高于假手术组(8.31±0.01),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70假手术组海马CA1区有极少量HSP70表达.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HSP70表达在再灌注后6 h开始增高,分别为1.48±0.82、1.90±0.10,24 h达高峰,分别为8.15±0.99、11.32±0.96,3 d时开始下降,分别为3.42±0.21、5.31±0.51,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缺血组海马CA1区病理改变较缺血再灌注组轻.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对再次脑缺血所致脑神经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新生鼠脑缺血后3~14 d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突触素表达增加可反映受损神经细胞突触再生,说明受损神经细胞具有代偿再生重塑功能;脑缺血6 h后HSP70表达增多可能与神经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有关.

  • 孕鼠补充牛磺酸抑制生长受限胎鼠脑组织Rho-ROCK信号通路活性促进神经轴突发育

    作者:卢祖琳;刘敬;李芳;李翔文;王燕

    目的:探讨孕鼠补充牛磺酸对生长受限胎鼠脑组织Rho-ROCK信号通路活性及突触囊泡蛋白(synaptophysin,Syp)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Sprague-Dawley孕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组和牛磺酸组,每组6只。FGR组和牛磺酸组通过孕期低蛋白饮食法建立FGR模型,牛磺酸组自妊娠第12天起至分娩补充牛磺酸300 mg/(kg·d)。各组孕鼠自然分娩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仔鼠脑组织Rho-ROCK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神经生长抑制因子A(neurite growth inhibitor-A,Nogo-A)、神经生长抑制因子受体(neurite growth inhibitor receptor,NgR)、Rho-A、ROCKⅡ mRNA的表达水平(n=24);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Nogo-A和NgR蛋白表达水平(n=1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ogo-A、NgR及Syp蛋白表达强度(n=18)。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RNA表达水平:Nogo-A、NgR、Rho-A和ROCKⅡ mRNA在FGR组的表达分别为4.09±1.34、3.01±0.77、39.89±7.71和7.82±1.8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0±0.13、1.00±0.10、1.02±0.30和1.00±0.10,t值分别为4.735、5.204、7.682和10.675,P值均<0.05);牛磺酸组(分别为1.07±0.30、1.20±0.27,5.36±0.41和1.89±0.43)较FGR组降低(t值分别为4.645、4.690、6.687和9.485,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蛋白含量:Nogo-A和NgR蛋白含量在FGR组分别为1.51±0.09和0.31±0.05,在牛磺酸组分别为0.82±0.06和0.06±0.01,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4±0.10和0.09±0.12。FGR组高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9.644和5.285,P值均<0.05)。牛磺酸组较FGR组降低(t值分别为14.163和5.825,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蛋白阳性表达情况:Nogo-A、NgR的阳性表达强度在FGR组分别为0.28±0.06和0.11±0.02,在牛磺酸组分别为0.10±0.02和0.04±0.01,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07±0.01和0.04±0.01。FGR组高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9.778和7.645,P值均<0.05);牛磺酸组较FGR组降低(t值分别为8.679和7.413,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yp的阳性表达强度在FGR组为0.08±0.01,低于正常对照组(0.16±0.04,t=4.600,P<0.05);牛磺酸组(0.14±0.36)较FGR组升高(t=3.181,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鼠补充牛磺酸通过下调FGR胎鼠脑组织Rho-ROCK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的表达,促进神经再生及突触囊泡的发育。

  • 高压氧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晶;陈燕惠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和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Bjelke法制作HIBD新生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HIBD组、HIBD+HBO组、单纯HBO组和对照组四组,每组10只.HBO组大鼠于术后24 h开始给予2ATA的高压氧治疗,1 h/d,持续14 d.于大鼠4周龄时采用水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而后取大鼠海马组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海马CA3区锥体神经元超微结构,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p38的表达.结果 HIBD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15.5±4.9)次]明显低于对照组[(10.6±3.4)次](P<0.01),经HBO干预后,测试成绩明显提高[(11.3±2.6)次],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IBD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见部分核膜消失、线粒体嵴模糊、神经元突触间隙增宽,突触前囊泡减少,突触后致密物变薄;HIBD+HBO组神经元和突触无明显异常.HIBD组海马CA3区始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及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光密度值(0.41±0.19、0.21±0.11、0.08±0.03、0.38±0.16)明显低于HIBD+HBO组(0.77±0.17、0.67±0.16、0.46 ±0.13、0.86±0.14)和对照组(0.82±0.16、0.70 ±0.16、0.53±0.15、0.91±0.17)(P<0.01),而HIBD+HBO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阻止或减轻HIBD后突触超微结构的损伤、促进突触的重建有密切关系.

  • 条件性恐惧消退过程中大鼠边缘下区突触素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变化

    作者:张燕;田玉娥;李敏;刘江杰;韦美;张丽丽;李培培

    目的 研究条件性恐惧消退过程中,内侧前额叶边缘下区突触素、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免疫反应阳性物质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条件恐惧建立后不进行消退训练,n=24)、立即消退组(条件恐惧建立后15 min进行消退训练,n=24)和24 h消退组(条件恐惧建立后24 h进行消退训练,n=24),采用声音提示的足底电击建立大鼠恐惧记忆,然后单独给声音信号进行恐惧消退训练.在条件恐惧建立后(立即消退组和24 h消退组在消退训练后)第1,3,7和20天分别进行消退保持测验,并在各时间点取边缘下区标本进行突触素、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在恐惧消退过程中,(1)3组大鼠消退成绩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4h消退组在第7天高[(79±17)%],且在各时间点消退保持成绩好(P<0.01);(2)3组大鼠边缘下区突触素免疫反应阳性物质逐渐增加而后减少,第7天高(P<0.01);(3)3组大鼠边缘下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免疫反应阳性物质逐渐增加,其中自然消退组在消退后第3天高,其余2组在消退后第7天高(P<0.01).结论 恐惧消退后3~7 d,边缘下区突触可塑性相关物质水平能较好地反映消退记忆的保持情况.

  • 甘露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3区突触素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农伟东;莫雪安;阳玉群;杨龙秀;秦超;石胜良

    目的 探讨甘露醇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SCs)静脉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3区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大鼠BMSCs.采用间隔3d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VD模型,设立假手术组.造模4周后将V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培养基组、甘露醇组、BMSCs组、甘露醇预处理BMSCs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实验干预措施.观察干预4周后实验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3区突触素的表达水平.结果 甘露醇预处理BMSCs组行为学表现较其他实验组有明显改善,其第5天逃避潜伏期(s)比BMSCs组、模型组、培养基组、甘露醇组明显缩短(9.3±2.9,14.1±3.5,23.5士4.4,22.8±4.4,23.2±2.8,F=43.900,P=0.000),平台象限滞留时间(s)比BMSCs组、模型组、培养基组、甘露醇组明显延长(40.8±6.3,34.9 ±5.8,26.4 ±4.8,27.4±7.0,28.5±6.2,F=13.000,P=0.000),其海马CA3区突触素表达水平(39 624±7798)亦比BMSCs组、模型组、培养基组、甘露醇组明显提高(27 060±4668,18 294±6446,19 956±4244,18 946±4953,F=39.206,P=0.000).结论 甘露醇预处理后静脉移植BMSCs显著改善VD大鼠行为学表现,并使其海马CA3区突触素表达增加.甘露醇预处理明显提高静脉移植BMSCs治疗VD大鼠的效果.

  • 深部脑刺激丘脑底核治疗帕金森病大鼠脑中钙调蛋白的变化

    作者:曹春燕;刘振国;陈生弟;孙伯民;占世坤;陆国强

    目的 研究慢性高频电刺激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丘脑底核治疗PD的机制.方法 通过6-羟基多巴立体定向注射至大鼠中脑前脑束建立偏侧PD动物模型,对造模成功的PD大鼠模型丘脑底核进行高频电刺激,观察高频电刺激对PD大鼠行为的影响,并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钙调蛋白Calbindin-28和突触前膜囊泡蛋白(synaptophysin)的表达情况.此外,对接受慢性高频电刺激的6-羟基多巴损伤纹状体双侧PD大鼠的脑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黑质Calbindin-28和突触前膜囊泡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高频电刺激偏侧PD大鼠丘脑底核可使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减少31%;(2)偏侧PD大鼠损伤侧纹状体内已无TH表达,慢性高频电刺激同侧丘脑底核对纹状体TH缺失无逆转,但增加健纹状体内TH表达量78.6%±9.5%;(3)偏侧PD大鼠损伤侧纹状体内Calbindin-28表达量增加75.4%±15.0%,慢性高频电刺激使其表达量减少43.0%±7.1%;(4)慢性高频电刺激亦显著抑制双侧PD大鼠黑质Calbindin-28表达:假手术大鼠、PD大鼠以及慢性高频电刺激后PD大鼠黑质致密部Calbindin-28阳性神经元分别为74.5±10.2、75.7±15.6和33.1±7.8;(5)慢性高频电刺激未影响黑质和纹状体内突触前膜囊泡蛋白的表达.结论 深部脑刺激治疗PD的机制与调节黑质和纹状体内钙调蛋白Calbindin-28和TH表达量有关.

  • 知母皂苷元改善淀粉样β蛋白引起的体外培养乳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作者:王立军;金英;隋海娟;屈文慧;郁盛雪;金迎新;李洪秀

    目的 探讨知母皂苷元(Sar)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2(Aβ1-42)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取出生24 h内SD乳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7d,先加入Sar 10,30和100 μmol·L-1作用1h,然后加入Aβ1-42 50 nmol· L-1作用24 h.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树突的生长;应用Hoechst33258核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突触囊泡蛋白(SYP)、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和活性胱天蛋白酶3表达.结果 加入Aβ1-42作用24 h,可使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静脉曲张样改变和突起回缩,树突总长度和末梢分枝数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YP和PSD9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神经元凋亡细胞百分率和活性胱天蛋白酶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Aβ1-42模型组相比,先分别加入Sar 30和100 iμmol·L-1可明显对抗Aβ1-42引起的这些改变,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总长度(μm)和末梢分枝数从277 ±76和6±2分别增加到359±144和8±3以及370±158和8±3,神经元SYP和PSD9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神经元凋亡细胞百分率和活性胱天蛋白酶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Sar能够改善Aβ1-42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

  • 知母皂苷元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淀粉样β蛋白诱导的乳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损伤

    作者:卢英;金英;隋海娟;刘卓;屈文慧;郁盛雪;金迎新;李洪秀

    目的 探讨知母皂苷元(Sar)减轻淀粉样β蛋白(Aβ)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突触损伤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取出生0 ~24 h SD乳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7d.海马神经元分别加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 30 μmol· L-1或蛋白激酶B(Akt)特异性阻断剂曲西立滨1 μmol· L-11h后,加Sar 30和100 μmol· L-1作用1h,再加Aβ1-42 50 nmol· L-1作用24 h.应用突触囊泡蛋白(SY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突触的改变.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SYP、磷酸化Akt(p-Akt)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3β(p-GSK3β)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β1-42组培养的海马神经元SYP,p-Akt和p-GSK3β表达水平明显减低(P<0.01).与Aβ1-42组相比,Aβ1-42+Sar 30和100 μmol·L-1组海马神经元SYP,p-Akt和p-GSK3β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给予LY294002作用后,SYP和p-Akt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给予曲西立滨作用后,SYP和p-GSK3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单独给予LY294002,海马神经元SYP表达无变化,p-Akt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单独给予曲西立滨,海马神经元SYP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Sar通过上调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对抗Aβ1-42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突触损伤.

  • 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梗死边缘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作者:郑海清;胡昔权;方杰;潘三强;李莉莉;张丽颖

    目的 研究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皮质梗死边缘区突触超微结构与突触素(SYN)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Zea-Longa线栓法制作成年SD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模型,术后按随机数字方法将成模大鼠随机分成运动训练组(n=30)和对照组(n=30),假手术组(n=10).运动训练组从术后48 h开始每天予以电动跑笼训练;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则置于普通笼内饲养,除可自由进食与自主活动外,不予以任何针对性训练.三组大鼠在造模术后第3、7、14、21及35天分别进行神经运动功能评分,随后灌注固定取材,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脑皮质梗死边缘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以免疫组化方法(IHC)及蛋白免疫印迹方法(WB)观察脑组织梗死边缘区SYN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造模术后第7、14、21、35天,运动训练组大鼠的神经运动功能评分[7 d:(7.8±0.8)分;14 d:(5.6±0.8)分;21 d:(3.3±0.8)分;35 d:(3.0±0.8)分]均优于对照组[7 d:(8.8±0.7);14 d:(7.7±0.9);21 d:(6.9±0.8);35 d:(4.2±0.8),P<0.05],且于透射电镜观察下可见运动训练组大鼠皮质梗死边缘区的突触前、后膜结构较完整,突触前膜内囊泡数量增多;而对照组大鼠皮质梗死边缘区的突触结构肿胀明显,突触前、后膜结构模糊,突触前膜内囊泡数量减少.与此同时,运动训练组脑组织梗死边缘区SYN蛋白的表达则在造模术后第21天(0.8±0.1)与第35天(0.7±0.1)均多于对照组(0.4±0.1;0.5 ±0.1,P<0.05).然而在造模术后第3天,不论是神经运动功能评分还是SYN蛋白的表达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运动训练能促进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脑梗死边缘区突触结构变化及突触素蛋白的表达上调有关.

  • 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磷酸化突触素Ⅰ表达的变化

    作者:万里;桂伶俐;张传汉

    目的 观察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磷酸化突触素Ⅰ(p-Synapsin Ⅰ)表达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150~180 g,月龄1~2月,随机分为5组(n=9):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组(NS组)、吗啡组(M组)、氯胺酮组(K组)和吗啡+氯胺酮组(M+K组).除S组外,所有大鼠均行鞘内置管,恢复3 d后鞘内给药,NS组给予生理盐水40 μl,M组给予吗啡20 μg,K组给予氯胺酮30μg,M+K组分别给予吗啡20μg及氯胺酮30 μg,2次/d,连续7 d.于给药前(T_0,基础状态)、给药后1、3、5、7 d及停药后1d(T_(1~5))时测定机械缩爪阈值(PWT)与热缩爪潜伏期(PWL),后一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取L3~6脊髓背角,测定p-Synapsin Ⅰ(Ser603)的表达.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M组T_(1,2)时PWT升高,T_(4,5)时PWT降低,T1~3时PWL延长,T_5时PWL缩短,M+K组T_(1~5),时PWT升高,PWL延长(P<0.05).与S组和NS组比较,M组T_(1,2)时PWT升高,T_(4,5)时PWT降低,T1~3时PWL延长,T_5时PWL缩短,M+K组T_(1~5),时PWT升高,PWL延长(P<0.05),K组PWT和P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M+K组T_(2~5)时PWT升高,T_(3~5)时PWL延长(P<0.05).与S组和NS组比较,M组和M+K组p-Synapsin Ⅰ(Ser603)表达上调(P<0.05),K组p-Synapsin Ⅰ(Ser60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M+K组p-Synapsin Ⅰ(Ser603)表达下调(P<0.05).结论 脊髓背角神经元Synapsin Ⅰ的磷酸化参与了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吗啡促进Synapsin Ⅰ磷酸化的部分机制与激活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有关.

  • 不同剂量异丙酚联合电休克对抑郁大鼠海马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媛媛;闵苏;董军;曹俊;黎平;刘永峰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异丙酚联合电休克对抑郁大鼠海马突触素(SYP)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5组(n=10):对照组(C组)、抑郁组(D组)和低、中、高剂量异丙酚联合电休克组(M_(1-3)组).C组正常饲养,余4组制备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抑郁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C组和D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M_(1~3)组分别腹腔注射异丙酚90、110、130 mg/kg后行电休克治疗,每天处理1次,连续7 d.于造模前1 d、建模后1 d、处理结束后1 d采用open field测试和糖水消耗实验观察行为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3区SYP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海马SYP mRNA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余4组建模后1 d水平计分、垂直计分及理毛次数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糖水消耗比下降(P<0.05);与D组比较,M_1组和M_2组处理结束后1 d水平计分、垂直计分理毛次数增加,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糖水消耗比升高,SYP蛋白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与M_1组和M_2组比较,M_3组处理结束后1 d水平计分、垂直计分及理毛次数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SYP蛋白及其mB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异丙酚90 mg/kg和110 mg/kg联合电休克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的抑郁状态;而异丙酚130 mg/kg联合电休克对抑郁状态无明显改善,其机制可能与大剂量异丙酚过度抑制大鼠电休克后海马SYP的表达有关.

  • 铅神经发育毒性的分子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徐健;颜崇淮;沈晓明

    铅对脑发育具有不可逆的神经毒性,其毒性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环境医学领域与儿童保健领域的热点.本文重点查阅了近3年国内外有关铅神经发育毒性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的新成果,探讨了铅有关突触囊泡蛋白(Synaptotagmin,Spl)、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铅钙或铅锌相互作用的机制等直接和间接的铅神经发育毒性的可能机制,辅以铅与社会经济水平、铅的遗传易感性等新的研究结果.现综述如下.

  • 芹黄素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作者:赵宇红;李芳芳;曾宇

    目的:探讨芹黄素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突触囊泡蛋白(Syn)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月龄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芹黄素10、20、40 mg/kg剂量组,同龄SAMP1小鼠作为对照组,用Morris水迷宫训练测试其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用Western 印迹及RT-PCR方法测定海马区Syn及GAP43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芹黄素各剂量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缩短,穿越平台区次数增加,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延长(与SAMP8模型组相比,P<0.05),海马区Syn、GAP43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加(P<0.05)。结论芹黄素可能通过促进海马神经突触Syn及GAP43的表达,提高突触修复及再生能力,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

  • 胰腺胰岛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蔡瑞霞;张惠箴;周健华;刘亮;陈洁晴

    本研究对常见的胰岛素瘤和非功能性内分泌肿瘤进行正分泌激素,异位激素等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以探讨其免疫组化特征及其意义和免疫组化在诊断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 PET)中的作用。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17例胰腺肿瘤均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1976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的手术病例。男8,女9,24~70岁,平均46.2岁,病程1个月~10年。临床表现为9例反复发作的低血糖性昏迷,血糖0.5~2.2 mmol/L,4例血清胰岛素25~36 mU/L,临床诊断胰岛细胞瘤。8例非内分泌肿瘤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腹胀、黄疸,诊断为7例胰腺肿瘤,1例胰腺囊肿。常规病理检查17例胰腺的组织学形态,9例胰岛细胞瘤和8例非内分泌肿瘤形态相似。肿瘤由中等大小,圆形,多角形,柱状细胞组成。核分裂少。细胞排列成实体型,部分呈脑回状或腺管状结构(其中1例临床疑为胰腺囊肿),间质毛细血管丰富。  2.免疫组化方法:常规石蜡切片,每例选1~2块组织作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DAB显色,苏木素衬染。所检激素为: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胃泌素、生长抑素、胰多肽、5-羟色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降钙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α;非激素类内分泌标记物:突触囊泡蛋白(Syn)、嗜铬颗粒蛋白(CHG)。上述抗体及SP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以肿瘤周围的正常胰腺组织作对照

  • rhG-CSF增加实验性脑缺血周围区的突触囊泡蛋白的表达

    作者:于炳新;吕传真;罗玉敏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脑梗死周围区的突触囊泡蛋白(synapstophin,SY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rhG-CSF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梗死周围区SY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冶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脑缺血周围区SYN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高.结论:rhG-CSF可以促进脑缺血周围区的突触囊泡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新药:布瓦西坦

    作者:杨君义;李永法;徐飞

    布瓦西坦为左乙拉西坦结构衍生物,由欧盟批准用于添加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布瓦西坦可与突触囊泡糖蛋白2a结合,且亲和力较左乙拉西坦强15~30倍.临床试验证实布瓦西坦可有效地降低部分性癫痫发作的频率.布瓦西坦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和眩晕.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