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体心脏房室结、房室环及主动脉后结的巨微解剖

    作者:娄阳云;王征;安国防;季华;孙凤侠;朱祖明;赵红军;陈启云

    目的 解剖分离人体心脏房室结和房室环的结构,阐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 通过体视显微镜解剖12例人体心脏的房室结、主动脉后结及房室环,再进行组织学观察,并绘图演示它们的结构关系.结果 在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靠近冠状窦前缘处分别暴露了左、右房室环(12/12),直径分别为(0.69±0.12)mm、(0.78±0.13)mm.此处的左、右房室环穿行在房室隔内的心房肌与心室肌之间的间隙中,向房室结方向延伸.主动脉后结在主动脉根后方的房间隔中被探查到(7/9),它的后上方的房间隔间隙中有肌纤维与其相连,它的前下方分出左、右房室环,并且此处的左环比右环粗.在中心纤维体后方的心内膜下的深部,主动脉后结与房室结之间有直接的心肌组织连接通路,这条通路有别于另两条通路(左、右房室环).结论 主动脉后结和房室环可通过体视显微镜解剖暴露,主动脉后结与房室结之间有3条通路.

  • 组织多普勒成像对正常胎儿房室环运动的研究

    作者:章鸣;周启昌;彭清海;范萍;高梅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检测胎儿房室环的运动特征及其随孕龄变化情况的可行性.方法应用 TDI技术的彩色二维和脉冲方式观察67例正常胎儿四腔心切面的二、三尖瓣环运动,测量其收缩、舒张期运动的峰值速度;用传统多普勒显像测量舒张期二、三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并与舒张期房室环的运动测值进行比较.结果二、三尖瓣环收缩期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均随孕龄显著增大,舒张早、晚期房室环运动峰值速度之比(Ea/Aa)亦随孕龄显著增大,舒张晚期二、三尖瓣环峰值速度随孕龄增加的幅度较小;二尖瓣环的峰值速度明显小于三尖瓣环(P<0.01);Ea/Aa与瓣口血流峰值速度之比 E/A相关性较好.结论 TDI可用于检测胎儿二、三尖瓣环的运动及其随孕龄的变化,并可作为一种新的评价胎儿心功能的方法.

  • 左侧隐匿性斜行旁路的标测及消融靶点定位方法

    作者:张丰富;贾海波;罗骏;段宝祥

    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左侧隐匿性旁路(AP)构成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时,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CS)是极为重要的参照路标;但偶尔也会遇到二尖瓣环处消融部位CS的逆行心房波早但放电不能阻断AP,而成功消融部位的逆行心房波反而不是为领先的情况;有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斜行AP,即AP行走的方向与房室环之间有一定的夹角,其心房、心室两个插入端分别以不同的角度与房、室心肌组织相连接,AP的行程较长,造成两个插入端在二尖瓣环投影上有一定的斜向距离.

  • 经导管微波消融房室环部位及心外膜病灶可行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谷宏越;石铭宇;周立君;王越红;黄永麟

    目的 旨在寻找一种可控制经导管途径心内膜非随机部位的微波消融方法.观察释放不同微波功率、时间对房室环部位心肌损伤范围和血流动力学、心电学的影响.了解导致房室环部位透壁性损伤的微波输出功率和放电时间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用实验用犬32只利用射频电极导管的可操控性,结合X线影像,将外周介入用8F长鞘管导入并固定于左、右心室前、后壁近间隔的房室环处.快速交换送入自制的微波消融导管并记录到小A大V波.微波输出能量设定为8个级别组,共消融126个位点,其中40 W×60 s/120 s、50 W×60 s/120 s 4组消融左、右心室前壁;60 W×60 s/120 s、80 W×60 s/120 s 4组消融左、右心室后壁.除40 W ×60 s、50 W×60 s两组各7个消融点外,其余级别组均为16个消融点(左、右各8点).实验结束后取出心脏,以1/6π×长×宽×深计算损伤体积,观察是否形成透壁性损伤,并进行光镜病理学检查.结果 消融前后心电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室环部位损伤体积随微波输出能量级别的递增而明显扩大,左侧损伤体积由(47.0±26.1)mm3增加到(326.7±109.0)mm3,右侧损伤体积由(48.6±29.1)mm3增加到(289.9±79.9)mm3,各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0.01,PR<0.01),损伤体积与输出功率呈正相关(rL=0.83,rR=0.87);而恒定功率时随时间的延长,损伤体积呈平行增加(P<0.05,r=0.85);与损伤体积相比,损伤深度与放电时间相关性更强(r=0.91).16个消融点发生透壁性损伤,其中5个消融点的透壁性损伤累及肺组织.微波消融产生的心肌损伤范围成椭圆体,显微镜下为均匀凝固性坏死,与周围的心肌组织间存在着非常清晰的界限,可见少量附壁血栓.结论 利用微波消融房室环部位及心外膜下病灶是可行的,引起的损伤可以深至犬心肌厚度的4/5至心外膜,但应高度警惕走行于心外膜房室环部的冠状动脉和心脏静脉的损伤.恰到好处的能量选择和得心应手的微波消融电极,还需更加精细的研究工作.

  • 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伴慢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作者:萧锡俊;田子朴;唐红;黄旭中;石应康;刘淑华

    迷宫手术〔1〕的技术复杂、心脏停搏时间较长,为此,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改进〔2-5〕。1998年3月我们也采用改良迷宫手术(modified maze procedure)治疗二尖瓣病变伴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22例病人中男5例,女17例;平均(39.7±10.9)岁。房颤平均持续(8.8±6.7)年。其中二尖瓣狭窄1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8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4例。左房径(60.8±16.7)mm,射血分数0.53±0.12,缩短分数0.28±0.07。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冷晶体心停跳液保护心肌,血流降温至28℃时阻断上、下腔静脉。斜切右心房,升主动脉阻断后作房顶和房间隔切口,于房间沟后切开左心房,经上、下腔静脉后面分别延长完成围绕4个肺静脉口的左房后壁环形切口。对环形切口左下至二尖瓣后瓣环中点之间以及环形切口左上至左心耳开口之间的区域-60℃冷冻2?min后,连续缝合关闭环形切口,采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二尖瓣,部分病人尚需作左房血栓摘除或三尖瓣环环缩。连续缝合关闭左房顶和房间隔切口,开放主动脉后关闭右房切口并切除左心耳。待循环稳定后逐渐减少流量、停机,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及引流管,关闭胸部切口。 术后6个月定期随访及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观测左房径、射血分数、缩短分数、左房后壁运动幅度、左右房室环运动速度。 另选20例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41.8±14.9)岁,与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结果体外循环转流(159.4±23.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0.1±19.5)?min。手术死亡2例,分别死于术后出血和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全组术后无发生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和需要植入永久性起搏器者。 随访12~25个月,随访期间1例因抗凝过度致颅内出血死亡。余19例病人症状缓解,心功能改善。左房径缩小[(45.2±10.1)?mm,P<0.01];射血分数增加不显著(0.54±0.11,P>0.05);缩短分数变化亦不明显(0.29±0.07,P>0.05)。除1例房颤复发外,余18例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均记录到心房收缩波。而且病人左房后壁运动幅度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手术组(4.20±0.39)mm,对照组(4.14±0.33)mm,P>0.05],左房室环s峰、e峰和a峰运动速度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亦不明显,手术组左房室环s峰、e峰和a峰分别为(0.11±0.02)、(0.11±0.01)和(0.09±0.01)?m/s;对照组分别为(0.08±0.01)、(0.10±0.01)和(0.08±0.01)?m/s;P>0.05。手术组右房室环s峰、e峰和a峰分别为(0.10±0.01)、(0.11±0.08)和(0.10±0.01)?m/s;对照组分别为(0.11±0.08)、(0.10±0.01)和(0.09±0.01)?m/s;P>0.05。

  • 右心房房壁瘤影像表现一例

    作者:张超越;张楠;李宇;范占明

    患儿男,8个月,体重9.0 kg,2015年11月9日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收住我院。体格检查显示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4/6及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房性心律,出生史、接种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患儿生长发育稍差,易患呼吸道感染,住院期间有2次呼吸困难发作,伴口唇青紫,吸氧后好转。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右心房瘤样扩张。X线胸片所示,心影明显增大,右心缘明显向外突出(图1)。CT血管成像(CTA)示,右心房体积明显增大,约8.9 cm×5.1 cm×2.4 cm,三尖瓣环及右侧房室环结构同时受压向前下方移位,三尖瓣隔瓣及后瓣附着于右侧房室环水平,右心室腔较小,右心室形态完整,即流入道、体部、心尖部及流出道结构存在。左心房及心室大小正常,双房未见血栓影。影像诊断:右心房房壁瘤(right atrial aneurysm, RAA),伴右心室发育不良(图2)。CT仿真支气管镜显示右侧中间段支气管受压变窄(图3)。

  • 手术切除左室后心包囊肿1例报告

    作者:邵壮;李鲁;褚衍林;周君君

    患者女,65岁.因咳嗽、咯白色黏痰6个月于2012年9月17日人院.患者自2012年3月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咳嗽,伴咯白色黏痰,无胸闷、胸痛、乏力等不适,无下肢肿胀,于2012年8月18日于外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侧房室环处可见1个类椭圆形占位,其内无回声,大小约17 mm×17 mm,囊壁完整,无活动,对房室无压迫,多普勒检查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 室性期前收缩的体表心电图定位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作者:林加锋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虽然心室的各个部位均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但其存在好发区域.目前研究发现右心室流出道及其延伸部位(主肺动脉干)是常见的好发部位,约占室性期前收缩的70%左右,其次是左心室流出道左冠状窦内、左冠状窦下及左心室间隔部和房室环(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等是较常见的好发区域,约各占5%-10%.本文将介绍上述各部位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

  • 屏气法射频消融右侧房室旁道

    作者:刘世玉;刘映雪;李德

    尽管Swartz长鞘的使用可提高导管的稳定性,缩短手术和X线曝光时间,但仍不能完全避免因患者的呼吸动作引起定位在房室环心房侧的消融电极的移动,导致射频效果不佳、手术时程延长,且复发率高。笔者采用令患者尽量屏住呼吸时放电的方法来消融右侧旁道(RPA),结果令人满意。报道如下。 对分布在右游离壁即相当于三尖瓣环7~10点的RPA射频消融时,在加用Swartz鞘的条件下,对于阻抗跳跃大于5 Ω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屏气)21例及对照组(自由呼吸)24例。两组性别、年龄等无显著差异,均未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无论旁道为显性或隐匿性,均将大头电极置房室环心房侧,在顺向折返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室起搏下行逆行心房标测。消融靶点为A波提前或VA间距短,且为小A大V者。射频输出35 W,试消融5 s,若不成功则重新标测,若成功则加强消融1 min,观察10 min;若不复发则结束手术。观察组病例,先采用自由呼吸状态下寻找到消融靶点图,然后令患者深吸气末屏住呼吸,此时若靶点图未发生改变,则令患者维持屏气30~60 s,其间放电消融。若屏气开始时,靶点图改变,则微调大头电极位置,恢复理想标测图后消融。对照组消融过程中采取自由呼吸。成功指标为心室起搏下出现室房分离或冲动经房室传导系统逆传。

  • 导管射频消融左侧房室旁路过程中致左室穿孔一例

    作者:杨延宗;杨东辉;夏云龙;骆铁波

    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10余年,常规检查未发现其它器质性心脏病.2002年1月行电生理检查诊断左前侧壁房室旁路,RFCA采用主动脉逆行法,先后用绿把和蓝把7Fr大头消融电极在左侧房室环标测并试放电4次,未成功,拟行房间隔穿刺.

  • 房室平面生理功能及房室平面位移评价心脏功能

    作者:章仁品;赵宝珍

    近年众多超声工作者利用心肌纤维走向的基础研究结果,探讨沿心肌长轴测量房室平面位移来评估心脏功能的方法,即房室平面位移法(房室环位移),补充了传统方法学评价心脏功能的某些不足,现将此方面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 右侧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成功体会

    作者:古平;谭晓红

    对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导管射频消融,右侧房室旁路成功率较低.虽然影响因素很多,但一般认为主要由于导管与右房室环心内膜贴靠不紧所致,建议使用加硬导管以提高成功率.为探讨操作技术对右侧旁路消融效果的影响,我们对52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 埃勃斯坦畸形合并甲亢1例报告

    作者:姚远;李高

    病例患者女性,40岁;已婚,农民.因心累2年,加重10d入院.近2年活动后心累,伴昏厥2次,同时食欲增强,体力下降.近10d心累更明显,伴手抖,性情急躁及下肢水肿,无失眠.查体:消瘦,BP14/10kPa,甲状腺IIo大,未扪及包块,双肺(一),心界左侧扩大,心房纤颤,心尖区可闻及III级SM杂音,肝脾未扪及,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心脏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隔叶、后叶明显下移,距离房室环4,6mm;三尖瓣前叶附着于房室环处,右心室显著增大,右心室房化,左心房正常,左心室相对较小,室间隔及房间隔连续性好,舒张期室间隔向左室侧膨出,心脏移位明显.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