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应用动脉止血压迫器的护理

    作者:谢宝莲

    目的:探讨使用动脉止血压迫器进行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8例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使用压迫器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使用动脉止血压迫器压迫挠动脉穿刺点止血,可减少并发症,出血少,痛苦小,操作简单,术后不受限制.提高患者舒适度等优点.

  • 应用No-touch静脉分离技术构建前臂桡动脉-头静脉血管内瘘的临床效果

    作者:付海霞;焦自钊;安茂竹;李凤楼;范晴;盛练芬

    目的 观察应用No-touch静脉分离技术分离头静脉构建前臂桡动脉-头静脉血管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济宁医学院附属日照市人民医院自2011年7月~2015年6月构建的前臂桡动脉-头静脉血管内瘘118例,其中采用常规静脉分离技术分离头静脉的76例,采用No-touch静脉分离技术分离头静脉的42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血管内瘘术后24月观察期内血管内瘘的并发症、功能障碍率及内瘘通畅率状况.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构成(x2=0.612,P=0.736)、性别构成(x2=0.000,P=0.995)、原发病构成(x2=0.352,P=0.999)、再次/初次手术比例(x2=0.015,P=0.901)、头静脉远端直径(<2mm/>2mm)比例(x2=0.001,P=0.978)、合并的血栓性疾病及血栓相关性危险因素(x2=0.829,P=0.991)、应用抗血小板药物(x2=0.069,P=0.793)及应用抗凝药物(x2=0.253,P=0.615)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期内,在内瘘血管狭窄(x2=4.267,P=0.039)、假性动脉瘤(x2=4.129,P=0.042)、血栓形成(x2=3.895,P=0.048)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管内瘘功能障碍率(x2=3.944,P=0.047)方面,No-touch技术静脉分离组均少于常规技术静脉分离组;No-touch技术静脉分离组血管内瘘通畅率经log-rank检验高于常规技术静脉分离组(x2=4.785,P=0.029).结论 应用No-touch技术分离静脉构建前臂桡动脉-头静脉血管内瘘能够减少血管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延长血管内瘘使用时间.

  • 经挠动脉与股动脉冠脉支架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

    作者:宫世英;张秀华

    冠脉支架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有创性技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并发症,经挠动脉途径冠脉支架术具有操作方便,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尤其是术后不需停用肝素抗凝治疗等诸多优点.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3种婴幼儿静脉采血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黄丹丹

    目的:对3种婴幼儿静脉采血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佳采血法。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3年10月,儿科接诊的279例患儿与新生儿科的18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儿科接诊的279例患儿与新生儿科186例患儿,均分别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实验A组与实验B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静脉穿刺法采血,实验A组患儿接受离心静脉穿刺法采血,实验B组患儿接受挠动脉穿刺法采血。观察并记录3种采血方法在儿科门诊与新生儿病房中的开展情况,对比3种采血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在儿科门诊中,采用离心静脉穿刺采血法采集合格血样的概率与穿刺成功率,明显比其他2组情况更佳。在新生儿科住院病房内,采用挠动脉穿刺采血法采集合格血样的概率与穿刺成功率,明显比其他2组情况更佳。结论:在儿科门诊开展采血工作,采用离心静脉穿刺采血法能有效提高采血工作的质量;在新生儿病房中,采用挠动脉穿刺法进行采血,工作质量会更佳。

  • 经桡动脉途径PCI患者手腕部护理

    作者:蒯洁;张红梅;银燕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这一技术已在各大医院开展[1].一直以来,PCI穿刺途径多经股动脉,但术后患者往往卧床时间长,且穿刺点并发症较多.近年来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但如果手腕部护理不当时,易引起桡动脉的永久性损伤[1].本院自2005年10月-2006年8月对456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进行了PCI介入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就经桡动脉穿刺PCI治疗冠心病手腕部护理的方法及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挠动脉 PCI 手腕 护理
  • 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其他动脉硬化指标的关系

    作者:刘严;齐丽彤;马为;杨颖;孟磊;张宝娓;霍勇

    目的:探讨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与其他动脉硬化无创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4~6月参加北京市石景山区两社区横断面调查者1 752名,年龄23~ 90岁.采用无创检测设备分别测量A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aPWV≥14 m/s、ABI≤0.9和IMT≥0.9 mm组的AI75(心率为75次/分钟时的标准校正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患者的baPWV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或(和)血脂异常者的ABI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而AI75值在不同疾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简单相关分析发现,AI75与女性、中心动脉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呈负相关,与年龄不相关(r =0.045,P=0.064).AI75与ABI、IMT呈负相关,男性的AI75与baPWV呈正相关(r=0.101,P=0.005).偏相关分析发现,AI75与ABI、baPWV、IMT呈负相关,女性和男性的AI75与baPWV、IMT呈负相关,与ABI不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AI75的独立正相关因素为女性、年龄、腰臀比、中心动脉收缩压,负相关因素为体质量指数、身高、空腹血糖(R2 =0.372).结论:桡动脉AI与动脉硬化指标缺乏相关性,评估动脉硬化程度尚缺乏敏感性和可靠性.

  • 经挠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安全性观察及体会

    作者:贾惠;王凤娥;周秀花

    冠状动脉造影常规操作多从股动脉径路进行,随着介入冶疗技术的发展,各种导管,支架的直径越来越小,使得经挠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为又一新途径.该方法以其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无须停用肝素治疗、无体位限制和住院时间短、费用减少等诸多优点日益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本文总结了我科经挠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68例安全性观察及体会.

  • 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战翠玉

    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能使狭窄及闭塞的血管再通,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供应,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PCI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重要治疗手段.常见的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方法因体位受限,卧床时间长逐渐被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方法所取代,因其操作容易,患者活动不受限,并发症少,已经被医生和患者接受.

  • 芦荟消除穿刺血肿的临床应用

    作者:多景华;桂林;金石蒂

    我院血透室于1992年7月~1999年12月共收集了因动静脉穿刺而并发局部血肿病历26例,我们应用芦荟外敷法治疗血肿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出芦荟有新的用途,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文26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19岁~63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急性药物中毒19例,尿毒症脑病7例.均意识不清,17例病人抽搐,9例燥动不合作.19例药物中毒患者血压8~11/7kPa,呈休克状态.未稍循环差,脉搏微弱.以上患者均行动脉穿刺透析治疗.穿刺部位:挠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不足穿刺肱动脉及股动脉.26例患者均在透析过程中因抽搐,燥动而引起穿刺部位血肿.血肿面积3×7~12.5cm左右,血肿部位肱动脉22例,挠动脉4例.

  • 经挠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坤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早期常采用经股动脉途径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常规途径,但随着介入诊治病例的增加,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也相应增加,但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挠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较股动脉途径穿刺优越性更为突出.现将我科通过对105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配合与护理总结如下.

  •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靳红霞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等特点,已受到广泛的重视[1].介入导管的进入途径首选股动脉,但存在如:股动脉生理性狭窄,下肢严重闭塞性动脉硬化,曾经在股动脉进行穿刺局部瘢痕形成等问题时,需选用挠动脉途径.我院自2001年以来,采用挠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30例,与股动脉治疗相比,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挠动脉采血的护理体会

    作者:孙芳

    1 临床资料2011年1~12月为240名患儿挠动脉抽血,其中1小时~1天者80名,2~5天者150名,成人10名.准备用物:一次性无菌注射器5mL,安尔碘,无菌棉签,头皮针,胶带,污物盘,试管.操作方法:将5mL注射器针头取下,接上头皮针.用食指、中指触摸挠动脉的搏动点,并体会挠动脉的走向、波动感、位置的深浅和动脉的粗细,新生儿挠动脉解剖定位为第二条腕横纹线上挠侧到尺侧线段的1/4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2遍,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接头皮针与皮肤呈45度刺入,针头斜面朝上.

    关键词: 挠动脉 采血 护理
  • 鼻烟窝区动静脉内瘘建立血液透析通路78例

    作者:陈尚国

    我们在挠骨茎突远端鼻烟窝区做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78例.男45例,女33例;年龄18~56岁.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未期.局麻下在挠骨茎突远端鼻烟窝内做长约2~3cm切口,将原先标记可见的皮下头静脉分离并结扎其分支,切开筋膜,在拇长伸肌和拇短伸肌间可见挠动脉延伸至鼻烟窝区,管经2~3mm,将其与头静脉作端端或侧侧吻合,术中可借助放大镜操作,以7-0或8-0带针尼龙线间断缝合,由于管经较细需待其充分静脉动脉化后启用.

  • 120例健康人挠动脉与肱动脉无创血压监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朝阳;刘金芳

    血压是衡量机体生命体征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我们在临床急救工作中体会,有些急诊患者:如上肢过度肥胖、肱骨骨折、肩胛肱骨部位烧伤者测量肱动脉血压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考虑无创监测挠动脉血压,并通过无创监测120例健康人的挠动脉、肱动脉血压,进行对比,探索其相关性,为临床在上述急症、特殊情况下采用挠动脉测压提供相关的数据及理论依据.

  • 微生物感染与冠状动脉桥血管的选择

    作者:田凤石;阳泽斌;熊湘明;王金良;胡大一;赵敏;张永

    目的探讨微生物感染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可能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大隐静脉、内乳动脉、桡动脉组织中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和巨细胞病毒.结果大隐静脉存在血管硬化病理改变为69.6%,内乳动脉为65.0%,桡动脉为73.3%,差异无显著性(χ2=0.397,P=0.82).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和巨细胞病毒的阳性率在大隐静脉分别为13.0%、8.7%和0.0%,内乳动脉分别为25.0%、35.0%和0.0%,桡动脉分别为26.7%、23.3%和16.7%.桡动脉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和巨细胞病毒的阳性率高于大隐静脉,χ2分别为1.46、2.797和4.233(P<0.05);内乳动脉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和巨细胞病毒的阳性率与大隐静脉相比,χ2分别为1.010、4.473和0.000,内乳动脉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高于大隐静脉(P<0.05).结论慢性微生物感染影响小的是大隐静脉,其次为内乳动脉和桡动脉.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防治中桡动脉痉挛的疗效评估

    作者:林良烽;李维维;陈国桢

    目的 观察分析鸡尾酒疗法[硝酸甘油、利多卡因、合贝爽(盐酸地尔硫(蕈)注射液)]对防治桡动脉痉挛(RAS)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或治疗的住院患者共897例,随机分为鸡尾酒治疗组(485例)和对照组(412例),对照组患者经动脉鞘管注射硝酸甘油、利多卡因等常规处理,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经动脉鞘管注射合贝爽.结果 治疗组RAS发生率为3.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1% (P<0.05) 结论 对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或治疗的手术过程中,常规使用鸡尾酒疗法是有效和安全的.

  • 血管移植修复动脉缺损5例体会

    作者:陈建军;禹荣云;石军

    作者自1996年5月~2000年5月,采用血管移植修复动脉缺损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21岁~43岁.尺挠动脉同时损伤缺损2例,肱动脉离断缺损1例、胫前动脉1例、月国动脉1例.其中2例行尺动脉移植修复挠动脉,其余3例均取大隐静脉移植.

  • 两种桡动脉穿刺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韩乾国;林文果;淡雪川;何江;刘丽

    目的 为克服经桡动脉途径介入穿刺不易成功,桡动脉容易痉挛等局限,我们改进了桡动脉局部穿刺方法,并与常规方法相比较. 方法 将纳入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完全数字随机分为A、B两组.A组97例采用常规穿刺方法,B组98例采用改进穿刺方法. 结果 B组穿刺时间短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介入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桡动脉痉挛发生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常规穿刺方法相比较,采用本改进穿刺方法桡动脉途径介入诊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功率,减少桡动脉痉挛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 挠动脉 穿刺 介入 痉挛
  • 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74例

    作者:王正清;孔祥荣;刘晓程;刘立新;牛波

    目的:介绍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74例全动脉化CABG的患者.74例患者分别在体外循环(CPB)和非CPB下行CABG.应用左乳内动脉(IMA)1例,左IMA加单挠动脉(RA)14例,左IMA加双RA 54例,双IMA加双RA 3例,双RA 2例.人均搭桥4.7(1~7)支,序贯吻合66例,"Y"和"T"型吻合分别为15和6例.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本组患者随访5~18(平均12.2)个月,均恢复良好,无心绞痛症状再发.多普勒和16排CT示血管桥无狭窄通畅.结论:全动脉化CABG取得好的早期效果,是一种值得积极推广的方法.

  • 四肢毁损伤11例的治疗初步体会

    作者:刘增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类创伤、事故增多,县一级基层医院收治的严重肢体毁损伤患者也不断增加,致残和截肢率也逐渐上升.复杂性严重肢体损伤的修复和重建是创伤外科治疗中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显微外科的飞速发展,这一难题有了一些解决的办法,有的甚至效果很好.现将榆阳区中医院外科两年来收治的11例四肢毁损治疗初步体会,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小19岁、大59岁,以青壮年居多;其中爆炸伤1例、机器绞压伤3例、车祸伤2例、煤矿压砸伤3例.股动静脉损伤3例、行吻合的3例均行对侧大隐静脉移植;腘动脉损伤1例、胫前后动静脉损伤3例;肱动脉损伤1例、尺动脉4例、挠动脉3例.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