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两株临床菌株外排泵SmeDEF诱导表达的研究

    作者:孙二琳;宋诗铎;祁伟;王玉宝

    近10年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致的感染不断上升,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其多重耐药可能与外排泵有关.SmeDEF泵外排包括氟喹诺酮类等多种抗生素.大肠埃希菌多药外排泵AcrAB表达,与耐药表型的诱导有关,是否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也有同样机制,待研究.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新型突变喹诺酮耐药基因Smqnr及其分布

    作者:孙谦;张嵘;喻华;李轶;胡云健;沈强;李国雄;曹俊敏;杨伟;王琴;周宏伟;胡燕燕

    目的 描述新型突变喹诺酮耐药基因Smqnr及其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初步探讨Smqnr基因与喹诺酮抗生素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鉴定采用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采用标准琼脂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氯霉素、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恶)唑、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7种抗生素对44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全长Smqnr基因,测序后采用DNAMAN软件比对序列之间的差异,并构建系谱树分析不同Smqnr基因之间亲缘性关系。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7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在5% ~50%之间变动,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较好,耐药率仅为6.11% (27/442),抗菌活性好的药物为莫西沙星,耐药率为5.88%( 25/442),44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114株检测到Smqnr基因,检出率为25.79% (114/442),包括11种已发现的Smqnr和20种新型突变的Smqnr基因(Smqnr 28 ~ 47),新型突变的Smqnr基因是由于部分碱基发生突变导致相应的219位翻译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耐药株Smqnr基因检出率为42.30% (11/26),中介株Smqnr基因检出率为34.37%( 11/32),敏感株检出率23.95% (92/384),敏感株中MIC为0.125 μg/ml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qnr基因检出率高,为37.78%。结论Smqnr基因编码区高度多态,新型突变的Smqnr基因是由于部分碱基发生突变导致相应的219位翻译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所致。Smqnr基因在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中的检出率较高,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

  • 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作者:赵鹏英;宋兵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9岁,因“胸闷、气短3个月余加重10d”入院.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端坐呼吸.患者既往高血压2年,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尚可.入院查体:T37.8℃,BP142/56mmHg(1mmHg=0.133kPa),P112次/min.神志清,精神差.贫血貌,皮肤无黄染,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口唇无发绀,关节无红肿,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112次/min,律齐,心音正常,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4/6级舒张期叹息样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 重症监护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黄绍光;李敏;郭雪君;万欢英;邓伟吾;岳文香;倪语星;项明洁;聂森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流行状况及来源.方法 (1)回顾1998~1999年呼吸科病房、外科ICU(SICU)内该菌的药敏结果 .(2)收集1999年6月~2000年2月呼吸科ICU(RICU)和SICU该菌的临床分离株,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方法 确定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 (1)药敏结果 显示其多重耐药现象严重.(2)ERIC-PCR基因型与药敏谱之间无显著相关性.(3)RICU内此菌显示多种亚型,而SICU的菌株显示A、B两种亚型.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多重耐药性严重,治疗困难;在该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ERIC-PCR有助于该菌的同源性分析,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可靠的方法 .

  • 机械通气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暴发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郭述良;何礼贤;张磊;夏云;罗永艾

    目的研究确定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内机械通气患者连续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pma)感染为暴发感染,并追踪其感染源.方法收集2002年12月至2003年2月自R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抽吸物中分离出的9株pma菌株,RICU工作人员手拭子分离的pma菌株2株,纤维支气管镜(已按常规消毒存放,用于气道管理)冲洗液分离的pma菌株 2株,采用WHONET5软件通过耐药分析组合对菌株进行抗生素型分析,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全DNA指纹图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确定菌株的亲缘关系.以1997年至2000年自多个科室收集的16株pma作对比.结果 9例机械通气患者感染的9 株pma,有8 株PFGE基因型相同,并与2株分离自RICU工作人员手拭子的pma和2株分离自纤维支气管镜的pma 基因型一致.抗生素型则有7株分型相同.抗生素型与PFGE基因型的符合率为85%(11/13).1997年至2000年收集的16株pma, PFGE基因型分为11型,抗生素型分为9型,呈现为多克隆构成模式.结论 8例机械通气患者感染的pma来自于同一克隆,RICU内存在着pma的暴发感染.消毒不彻底的纤维支气管镜和医护人员的手污染是引起本次暴发感染的重要感染源和感染途径.

  • 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许能銮;石松菁;赖智双;李鸿茹;连双庆;陈愉生

    目的 探讨ICU中下呼吸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福建省立医院ICU 2007-2010年收治的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SMA感染的患者进行1:4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35例下呼吸道SMA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34~89岁,平均(76±12)岁,均伴有基础疾病,其中呼吸系统疾病22例,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疾病各4例,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慢性肾脏病、子宫颈癌及阿尔茨海默病各1例.140例无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男96例,女44例,年龄30~92岁,平均(76±12)岁,均伴有基础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44例,呼吸系统疾病30例,脑血管病14例,恶性肿瘤2例,其他疾病50例.分别调查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入住ICU的基本情况、药物使用、诊疗操作及医院感染情况等5个方面.所得数据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4种以上(OR=4.63)、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20分(OR=10.29)、住ICU前住院时间>1周(OR=4.34)、使用3种以上抗生素(OR=8.03)或使用碳青霉烯类(OR =3.62)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OR =4.94)、气管插管(OR =4.10)或气管切开(OR=50.29)、使用机械通气(OR=7.95)为下呼吸道SMA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OR=8.39)、应用抗生素种类(OR=5.96)、气管切开(OR=28.92)为下呼吸道SM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在ICU中下呼吸道SMA感染的形势严峻,基础疾病、病情、气管造口、机械通气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是SMA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并防治有助于降低SMA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死率.

  • 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

    作者:李燕明;孙铁英

    收集我院1996年1月~1999年10月入住呼吸监护室(R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共58例次,其中采用无菌吸痰管,经人工气道吸取分泌物培养阳性者(病原菌浓度≥105 cfu /ml)46例次(阳性率79%)。男性34例次,女性12例次,平均年龄69.6岁。主要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为31例次(67%),其他疾病15例次。机械通气持续时间3 d~8个月不等,<20 d者36例次(78%),≥20 d 10例次(22%)。伴有发热者24例次(52%),气管内出现脓性分泌物33例次(72%), 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者20例次(44%)。胸部X线检查提示感染者37例次(80%)。46例次患者共分离出菌株77株,其中单一革兰阴性杆菌17例次(37%),两种或以上革兰阴性杆菌菌株9例次(20%),革兰阴性杆菌伴真菌10例次(22%),单纯真菌7例次(15%),革兰阴性杆菌伴革兰阳性杆菌2例次,革兰阳性杆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的病原菌,共22株(29%),其次不动杆菌17株(22%),病原菌分布详见表1。77株病原菌各年度优势菌分布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在各年度均居首位,1996和1997年度、1998年、1999年分离率分别为18%、36%、29%;不动杆菌1998年分离率由1996和1997年度的14%上升至32%,居第二位;1999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率明显上升,达21%,取代不动杆菌成为第二位的病原菌。77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56株,对 12种抗菌药总耐药率、各年度耐药率(1996和1997年度、1998年、1999年)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32%(44%、17%、35%),头孢他啶37%(27%、24%、55%),阿米卡星46%(45%、6%、79%)、环丙沙星58%(90%、41%、56%)、庆大霉素58%(0、25%、100%)、头孢哌酮56%(36%、46%、79%)、氧哌嗪青霉素65%(38%、50%、88%)、头孢噻肟69%(88%、40%、82%)、头孢曲松79%(88%、38%、94%)、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88%(100%、57%、100%)、头孢呋辛94%(100%、79%、100%)、氨苄西林97%(100%、93%、100%)。可见细菌耐药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三种主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显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为阿米卡星(20%)、头孢他啶(26%)、亚胺培南-西司他丁(31%)、环丙沙星(38%);不动杆菌耐药谱广,耐药率高,除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耐药率为10%外,其他抗菌药均高于5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均为100%,环丙沙星为40%,复方磺胺甲唑对该菌敏感,敏感率100%。46例次患者11例死亡,病死率24%。11例中8例气管分泌物真菌培养阳性(73%)。死亡原因多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感染性休克。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支气管-肺感染的临床和药敏测定

    作者:蒋军广;谭伟丽;帖永新;王丽华;孙改河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且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性极强.为提高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支气管-肺感染的认识,我们将近年来收治的医院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支气管-肺部感染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 老年肺部感染常见致病菌耐药现状及防治对策

    作者:俞森洋

    老年肺部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有: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等.近年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显著增加,导致了肺部感染的严重危害和抗感染治疗的成功率下降.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我们必须积极寻找防治对策[1,2].

  • 老年人下呼吸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蒋军广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呼吸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该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方法分析40例老年下呼吸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B法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 结果全部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0例(50.0%),混合感染17例(42.5%).均有抗生素应用史,70.0%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30.0%的患者曾有侵袭性治疗,平均住院时间达41.7 d.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符合下呼吸道感染.药敏试验提示该菌呈现多重耐药,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及氧氟沙星为较敏感抗生素. 结论老年下呼吸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多发生于患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及长期应用抗菌药物者,细菌耐药现象严重,诊断及治疗应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分析

    作者:常东;蒋伟;黄志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谱抗生素不断推出新的品种应用于临床,细菌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其机理越来越复杂.各种抗生素敏感性下降,临床感染的细菌也逐渐发生了变迁.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的临床分离率近年来已进入我院临床病原菌感染的前10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导致高龄、免疫功能下降及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感染.该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具有高效的耐药性,临床上治疗很困难,患者病死率较高;为了给临床有效治疗这类感染提供依据,我们对我院近2年来分离的3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情况进行分析.

  • 对903株地域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物敏感性调查分析

    作者:马丹颖;黄志刚;陈旭;郭铃;孔朽苗;林小瓯;周才青;范燕红

    目的:分析异地临床检出的90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宁波、温州、绍兴三地2004年1月~2005年10月分离培养获得的90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试验作统计分析,将三地区的药敏情况做地域间的差异分析.结果:庆大霉素、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在宁波地区与温州地区临床检出的药敏结果具有显著差异,而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在宁波地区与温州地区临床检出的药敏结果无显著差异,其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宁波地区与绍兴地区临床检出的药敏结果具有显著差异,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在宁波地区与绍兴地区临床检出的药敏结果无显著差异;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温州地区与绍兴地区临床检出的药敏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在温州地区与绍兴地区临床检出的药敏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三地区间的药敏结果存在着差异,我们在临床用药时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该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的发生机率.

  • 15例肝移植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胡苏球;杨青;杜小幸;俞云松;李兰娟

    目的 分析15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因素及菌株同源性.方法 收集2006年9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病房的15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测定15株细菌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小抑菌浓度(MIC),通过WHONET5软件对菌株进行抗生素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机械通气史和长期使用广谱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史,1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体外对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和环丙沙星敏感性好.抗生素型和PFGE分析提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为局部流行,在不同时间段有克隆A(9株)和克隆B(6株)两个克隆株流行.结论 机械通气可能与肝移植患者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有关.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钟一鸣;刘文恩;晏群;李艳华;陈伟;罗珊

    近年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率逐渐上升[1],由于该菌耐药机制复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的病死率高[2].本研究分析了26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期为临床感染控制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一例

    作者:郭军;周兆娜;廖丽芬;徐萍;杨恩芹

    患者女,48岁. 因"头晕发热3 d,发现白细胞( WBC )增多 1 d"入院. 入院查血常规:WBC 76.76 ×109/L,中性粒细胞24.5 ×109/L,淋巴细胞15.9 ×109/L,单核细胞59.2 ×109/L,血小板( PLT) 110 ×109/L. 患者略感乏力,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憋气、头晕、头痛不适. 查体: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罗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 骨髓象:原始细胞占0.265,白血病免疫分型见髓系原始细胞占0 .086 ,根据其骨髓MICM分型,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低危).予诱导缓解治疗后复查骨髓示完全缓解. 再次给予"伊达比星+阿糖胞苷"方案强化巩固治疗. 化疗结束后5 d,患者出现重度骨髓抑制伴发热,查体:体温39℃,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咽红,扁桃体无肿大,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双下肢无水肿,心肺未见异常. 血常规:WBC 0.15 ×109/L,中性粒细胞0.01 ×109/L,血红蛋白(Hb)46 g/L,PLT 4 ×109/L.

  • 外科感染常见耐药菌的治疗

    作者:樊军卫;钟林;彭志海

    在外科感染中常见的耐药菌有两类:耐药革兰阳性(G+)球菌和耐药革兰阴性(G-)杆菌.前者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甲氧西林溶血性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耐药G-杆菌主要有两类:(1)肠杆菌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产染色体介导Ⅰ型β-内酰胺酶(AmpC)菌;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菌.(2)非发酵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包括鲍曼不动杆菌、洛非不动杆菌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谢金兰;秦颖;邵俊;姚惠;朱小平;李贤文;王静成

    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本院2012~2013年血液、痰液等标本中所检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出情况,对患者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施行的各项有创操作及预后等15个相关因素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多重耐药菌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159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者中,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38.99%、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47.80%、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占49.06%、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占45.91%、大肠埃希菌感染占15.09%.ICU和神经外科是多重耐药菌导致肺部感染的主要科室,多重耐药菌是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 1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0.65%;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占72.37%.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为100%;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5%.结论预防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合并多重耐药菌混合感染,应切实加强非抗菌药物策略的落实,谨慎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从而降低细菌耐药性,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率.

  • 重症医学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高广生;齐峰;张福森

    目的: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标本共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5株,其中50岁以上患者占60.0%(39/65);主要分离自痰液,占90.8%(59/65),其他依次为分泌物4.6%(3/65)、血液1.5%(1/65)、胸水1.5%(1/65)和尿液1.5%(1/65);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依次为61.5%(40/65)、87.7%(57/65)、7.7%(5/65)和0(0/65),敏感率依次为13.8%(9/65)、7.7%(5/65)、90.8%(59/65)和100%(65/6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及头孢他啶耐药严重,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临床上应根据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气管插管和切开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敏分析

    作者:刘长庭;秦荧;王德龙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敏结果,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18例气管插管、7例气管切开患者痰培养的6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物敏感的资料进行分析,药物敏感采用纸片法(Kirby-Bauer)测定. 结果多数抗生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100%耐药的抗生素有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唑林钠、亚胺培南、呋喃坦啶;头孢呋辛97.3%耐药;头孢噻肟钠91.84%;庆大霉素84.91%;头孢曲松钠82.76%;四环素81.82%;阿米卡星71.19%;哌拉西林66%;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替门汀)60%;头孢他啶59.18%耐药.对抗生素敏感≥40%抗生素有羧苄西林、美洛西林、妥布霉素、甲氧苄啶、头孢他啶、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结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对抗生素敏感≥40%的抗生素为羧苄西林、美洛西林、甲氧苄啶、头孢他啶、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 AIDS合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脓胸1例

    作者:余兰;马志强;单西云;肖晓娟

    患者,男,42岁.因发热伴右侧胸痛1月余,于2008年5月14日入院.既往有静脉吸毒史.体检:T38.5℃,P110次/分,R28次/分.消瘦,慢性衰竭状,右侧胸廓保满,叩浊音,呼吸音消失,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2.4×109/L,中性0.83,淋巴0.13,血红蛋白114g/L,血沉124mm/h;结核抗体(-),肝、肾功能正常.由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抗HIV蛋白印迹试验(+).胸水:外观脓性黄绿色,常规李凡他(+++),白细胞191.0×109/L,中性0.82,淋巴0.18.生化检验:蛋白40.7g/L,乳酸100mg/ml,乳酸脱氢酶17599V/L.3次查抗酸杆菌(-),阿米巴滋养体(-),TB-DNA(-).3次培养仅末次发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长.4次病检:均见大量中性白细胞,未见肿瘤细胞.肺CT:右侧胸腔大量积液.

441 条记录 2/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