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盐酸洛美沙星软膏抗菌作用研究

    作者:马辉

    目的:观察盐酸洛美沙星软膏的抗菌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体外抗菌试验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直杆菌、变形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进行研究.体内抗菌作用采用皮下注入细菌使之形成闭合性疖肿,软膏外敷治疗验证其抗菌作用.结果:盐酸洛美沙星软膏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力,其MIC90在2mL/L附近对大肠杆菌的活力尤强,对肺炎球菌和其他链球菌的抗菌作用相对弱些,对实验性小鼠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闭合性疖肿有治疗作用.结论:盐酸洛美沙星软膏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 肉类组织中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的检测

    作者:李瑾;马颖;何艳玲;刘敏;宋红海

    氟喹诺酮为一类人工合成的新型抗菌药,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广泛用于人类和动物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但该类药物的长期和广泛应用会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同时也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其残留问题以及检测方法已引起业界广泛的关注.

  • 重庆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相关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胡彦;刘洁;沈静;朱大冕;冯鑫;陈林;詹建;欧喜超;周杨;赵雁林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类(FQs)药物耐药的相关基因特征,以及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重庆市39个区(县)967例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可疑患者的所有耐多药(MDR)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229株,通过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4种FQs药物[氧氟沙星(Ofx)、左氧氟沙星(Lfx)、莫西沙星(Mfx)、加替沙星(Gfx)]的耐药性,用PCR测序方法对FQs药物耐药相关基因gyrA、gyrB进行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熔解曲线方法进行北京基因型鉴定.结果 在229株MDR菌株中,94株(41.0%,94/229)对任一FQs药物耐药.其中,Ofx耐药率高(41.0%,94/229);Lfx、Mfx耐药率居中,分别为31.4%(72/229)、30.6%(70/229);Gfx耐药率低(20.1%,46/229).94株对FQs耐药菌株中,81株(86.2%,81/94)发生gyrA基因突变,第94位密码子突变常见(60.6%,57/94);10株(10.6%,10/94)发生gyrB基因突变.7株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均显示为高水平耐药;9株gyrA与gyrB联合突变中,2株为高水平耐药.重庆地区对FQs耐药菌株中北京基因型80株(85.1%,80/94),其中,现代北京基因型占60.0%(48/80).结论 重庆地区MDR结核分枝杆菌对FQs耐药的菌株以现代北京基因型为主,其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gyrA基因.

  •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含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作者:杜鹃;田丹;陈国玺;姚芳;陈俊;兰星;袁保东

    目的 探讨住院隔离治疗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含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方案的使用率及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武汉市肺科医院隔离住院治疗的419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其中因各种原因(如并发基础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胃部疾病、药物性肝损伤、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等)不能耐受常规的H RZ-E标准方案治疗需要更改治疗方案而使用含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55例,计算含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方案的使用率,并分析治疗方案更改的原因.另外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的364例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108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含氟喹诺酮类药物方案组(简称“氟喹诺酮组”)和对照组2个月内痰菌阴转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19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使用含氟喹诺酮类药物方案治疗者55例(13.13%),其中使用含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达90.91%(50/55).氟喹诺酮组患者治疗开始前并发有慢性肝脏疾病(14.55%,8/55),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期或糖尿病肾病(14.55%,8/55)的患者直接选择含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治疗方案,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因肝功能异常更改方案者占54.55%(30/55)、因其他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而使用含氟喹诺酮类药物方案者占16.36%(9/55).氟喹诺酮组2个月末痰培养阴转率(78.18%,43/55)与对照组(87.04%,94/1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P>0.05);2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82%,12/55;35.19%,38/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8,P>0.05),但氟喹诺酮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5.45%,3/55)明显低于标准组(18.52%,2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P<0.05).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以成为无法耐受标准治疗方案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的替代药物.

  • 我国结核分枝杆菌gyrA不同突变类型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治国;杜春英;张倩;王玉峰;逄宇;赵雁林

    目的 研究gyrA基因在我国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中的突变特征,以及不同突变类型与氟喹诺酮类药物低抑菌浓度(MIC)的关系.方法 2007年我国开展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调查选取了70个调查点,共分离结核分枝杆菌4017株,其中145株为对氧氟沙星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有7株菌株在传代中发生污染或传代失败,本研究共纳入138株对氧氟沙星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上述菌株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gyrA)进行测序,分析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特征;用微孔板稀释法检测这些菌株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MIC,统计不同突变类型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的差别.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同种突变类型对不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138株氧氟沙星耐药菌株中,总计有90株(65.2%)检测到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gyrA发生突变,其中常见的突变发生在第94位点(34.8%,48/138).gyrA基因第88、89和91这3个位点的突变菌株(分别为2株、3株和5株),除莫西沙星有2株在91位点表现为高水平耐药,其余均表现为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低水平耐药;第94位点突变类型较多,导致不同的耐药水平,第94位点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时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高水平耐药比例分别为80.0%(8/10)、30.0%(3/10)和100.0%(10/10);此外,1株第94位点天冬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的菌株同时表现为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高水平耐药;而第94位点突变为丙氨酸时与低水平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有关,其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低水平耐药率分别为91.7%(11/12)、100.0%(12/12)和58.3%(7/12).结论 gyrA基因突变是我国人群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主要的耐药机制,不同gyrA突变类型导致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同的耐药水平.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作者:毛东阳;毛志道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抗菌药物,抗菌谱广、杀菌力强.本文主要对其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问题作较系统的介绍.

  • 左氧氟沙星控制耐多药肺结核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云格

    目的:探索耐多药肺结核感染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感染患者中选出7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力克肺疾+乙胺丁醇+利福喷汀+丙硫异烟胺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和病灶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应用于耐多药肺结核临床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的优点,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应用情况分析

    作者:高立军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的氟喹诺酮类应用情况;方法:通过限定日剂量法来统计分析我院药学干预前(2009年)和药学干预后(2010-2011年)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情况,以此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结果:药学干预后我院住院患者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用药金额显著下降;药学干预前,洛美沙星注射剂是应用频率高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药学干预后高的则为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药学干预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日均费用显著低于药学干预前,另外G-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降低.结论:药学干预能让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更加合理和规范.

  •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作者:孙玉国

    左氧氟沙星的合理应用注意患者的过敏史发生过敏反应可能与既往史及静滴速度有关.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对青霉素、磺胺等药物过敏者或过敏体质患者使用本品,应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停药.严格遵守其静滴速度,每100 ml≥60分钟.

  • 探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作者:黎传宏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方法:收治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给药方式分为滴注组、口服组。口服组给予口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滴注组给予静脉滴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加替沙星引发的不良反应多,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引发的不良反应少。滴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11%,明显高于口服组的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药物类型、给药方式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影响。

  •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洪福

    氟喹诺酮类(luoroquinolones,FQs)药物自开发以来,由于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R)小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是目前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类药物.但是随着FQs在临床的广泛运用,有关其ADR的报道也日渐增多,除常见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ADR外,还可以引发精神反应、幻觉、抑郁和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方面的ADR[1],近年来报道不断增加,发生率一般为1%~2%,一般为轻中度神经精神反应,重度反应发生率<0.5%,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易于忽视其神经精神ADR,误认为是各种原发病所致,或认为是不明原因的神经精神症状,导致误诊.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发生机制,以及诊断与防治进行综述.

  • 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

    作者:朱方丽

    目的:探究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内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31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1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与比较.并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停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血常规检查后,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G、血清肌酐水平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检查后,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微球蛋白、重碳酸盐、白细胞、NAG酶和红细胞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28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0.3%.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特点为非特异性的,临床中患者在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需要定期的检查,同时停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2005-2008年上海分离肺炎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刘杨;张泓;叶信予;徐晓刚;李万华;朱德妹;王明贵

    目的 了解目前上海分离肺炎支原体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明确对红霉素耐药株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02株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的药物敏感性.对肺炎支原体核糖体23S rRNA全序列进行扩增及测序.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肺炎支原体进行分型.结果 四环素类及氟喹诺酮类对肺炎支原体具有良好活性.肺炎支原体临床分离株对红霉素敏感性低,MIC_(50)和MIC_(90)均>128μg/ml.81.4%(83/102)临床株对红霉素耐药(MIC均>128 mg/L).红霉素耐药肺炎支原体均存在A2063G的核苷酸位点突变.85.3%(87/102)临床分离株属于RFLP 1型.结论 上海分离肺炎支原体对红霉素耐药率高,核糖体23S rRNA的A2063G核苷酸点突变是导致耐药的原因.

  • 阴沟肠杆菌中发现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修饰酶基因aac(6′)-Ib-cr

    作者:黄支密;糜祖煌;王春新;杨海燕;单浩;仵蕾;储秋菊;秦玲

    对本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耐药机制研究时,发现一株携带aac(6′)-Ib-cr基因,该基因产物不仅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修饰作用,对氟喹诺酮类也有修饰作用.

  • 养殖动物及人分离大肠埃希菌染色体和质粒介导氟喹诺酮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景云;崔生辉;王云鹏;胡昌勤;金少鸿;马越

    目的 探讨从养殖动物及周围人群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染色体和质粒介导氟喹诺酮耐药机制. 方法 纸片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检测氟喹诺酮抗菌药物及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表型.PCR扩增DNA解旋酶(gyrA和gyrB)和拓扑异构酶IV(parC和parE)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导致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质粒的部分基因(qnr)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乙酰转移酶Ib亚型cr变异体编码基因[aac(6')-I b-or],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接合试验确定aac(6')-I b-cr酶的可转移性以及在氟喹诺酮耐药中的作用. 结果 鸡来源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猪和周围人群来源菌株.在PCR检测的64株大肠埃希菌中,环丙沙星MIC值大于1μg/ml以上的53株均存在gyrA和/或/parC基因上出现两个位点突变和氨基酸替代,环丙沙星的MIC>16μg/ml的菌株parE基因也发生了点突变及相应氨基酸替代.未发现gyrB亚单位有氨基酸替代.鸡来源28株菌和猪来源9株菌中分别有7株(25.O%)和1株(11.1%)携带有aac(6')-I b-cr基因;aac(6')-I b-cr基因可使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乙酰化而降低药物抗菌活性. 结论 gyrA、parC和parE碱基突变导致氨基酸置换的数量与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水平呈正相关,携带aac(6')-I b-cr基因的质粒在细菌氟喹诺酮耐药上也具有一定作用.

  • 氟喹诺酮类使用病例院感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素丹;温建红;姚吐娟;赖春霞;辜素蓉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性,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本院"基于HIS的医院防保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病例的信息进行提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喹诺酮类使用病例中有1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3.16%,其他病例的院感率为3.05%,两者院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引起院感的危险因素是氟喹诺酮类用药时间过久和合并使用抗菌药物种类过多.

  • 左氧氟沙星治疗76例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作者:沈佳莉;董春雷

    目的: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6例,根据感染情况,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0.2 g,bid,7~14 d.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安全有效,其临床有效率90.8%,细菌清除率为90%,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6%.结论:有指征使用"呼吸喹诺酮类"药物,是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延长该类药物的使用寿命的正确方法.

  • 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mtB及β内酰胺酶基因blaLAP-2

    作者:黄支密;糜祖煌;邹玉秀;熊春林;沈娟;夏守慧;秦玲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是医院感染病原菌中常见菌种之一,对包括广谱β内酰胺类、氮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在内的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性日趋严重,甚至出现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临床分离株[1-2],导致抗菌感染治疗相当困难.

  • 菌液直接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研究

    作者:陈维贤;张莉萍;叶耀红;李兴禄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因其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药物的多重耐药而成为危害严重的医院感染病原菌之一,不适当的治疗常常造成病情的延误以及病原菌在病房内的流行,这就需要临床微生物室快速准确地检测出MRS.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检测mecA耐药基因,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且报告时间较快[1].以往报道的PCR方法都要求先提取细菌染色体DNA做模板,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不进行标本的预处理,直接以菌液进行PCR扩增,亦可得到满意结果.

  • 喹诺酮类药物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旭霞;王苏民;高微微;李卫民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因其具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与其他抗结核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因此,这类药物已成为耐药结核病人的主要选用药物[1].目前国产与进口氟喹诺酮类均已广泛应用,为了比较国产与进口药物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通过国产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与进口同类药物对临床分离58株结核分枝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测定,进行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325 条记录 1/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