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物治疗高血压用药依从性危险因素调查及药学干预

    作者:聂树有;胡宝霞;宋慧英

    目的:调查药物治疗高血压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及药学干预提供依据,以期找到提高药物治疗高血压疗效的方法.方法:对本院就诊的1220例高血压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对其应用降压药的医嘱及实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实际用药名称、种类及使用方法等)获得高血压用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将高危人群(患者至少存在2项危险因素,共412例)采取随机双盲对照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继续维持原有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同时给予药学干预.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用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变化.结果: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40岁以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2种以上联合用药、服药时间3年以上;观察组药学干预后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高血压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较多,对于高危人群给予必要的药学干预有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及临床治疗效果.

  • 药学干预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观察

    作者:谢贵波

    目的:探究药学干预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72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用药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药学干预,分析其用药依从性、满意度情况与临床疗效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用药依存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5.0%,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针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药学干预的治疗,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

  • 药学干预对促进合理用药的价值分析

    作者:蓝秀月

    临床医师使用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其终目的是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有研究显示,患者治疗疾病过程中,若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将无法达到预期疗效,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死亡情况,影响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应用药学知识进行有效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由不合理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终目的,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

    作者:李烜昊

    目的:探讨和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的作用.方法:对于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我院发生的不合理用药记录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2013年1月后由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对干预前后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行药学干预后,不合理用药情况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药学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能够降低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优化医患关系,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

  • 老年患者用药情况调研及药学干预效果的分析

    作者:郭秀梅;李学庆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患者用药的实际情况,并观察药学干预对老年患者的积极作用,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老年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出现的潜在不适当药物、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调查.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用药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采用药学干预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潜在不适当药物使用率均有明显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用药期间会出现潜在不适当药物和药物不良反应,加强药学干预有助于降低这些情况,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 分析在医院用药中采用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的应用效果

    作者:孟兆珂

    目的 探讨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对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实施药学干预前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的住院及门诊处方共300张,系统化评估后采用药学干预方式进行纠正,并选取实施药学干预后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的住院及门诊处方共300张,分析处方不合格率以及不合格原因等相关指标.结果 实施药学干预后,门诊及住院处方中不合格处方与实施药学干预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以及药物利用指数下降程度为明显,大多数药品药物利用指数接近1.结论 系统化处方评估与药学干预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水平,降低不合理用药率,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

  • 药学干预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用药情况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甜甜

    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患儿用药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AA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相关因素,并对所有患儿采用药学干预措施,比较患儿干预前、后的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 对发病因素统计发现,AAD发病与年龄、病情、抗生素种类及抗生素联用有关,其中3岁以内的患儿AAD发病例数较多.干预后,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联合用药率及使用时间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结论 药学干预可改善AAD患儿的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效果较好.

  • 药学干预在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明明;李海涛

    目的 探究应用药学干预提升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 择取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4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药学干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0例.对照组遵循常规医嘱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观察组使用药物前、后均实施药学干预.比较两组用药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使用药物按照频率高低依次为洛美沙星片、左氧氟沙星片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观察组各类药物利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无喹诺酮药物禁忌证用药情况,观察组诺氟沙星片、加替沙星注射液、洛美沙星片和加替沙星片的超适应证用药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喹诺酮药物临床应用中实施药学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药学干预与实施价值分析

    作者:陈波兰

    目的:分析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药学干预和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100例服用抗生素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观察患儿有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出现,对造成患儿腹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药学干预措施,观察药学干预前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结果:100例患儿中有36例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通过分析发现,年龄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是造成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高危因素(P<0.05).目前临床主要是采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药学干预,且干预前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为36.0%和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药学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减少对患儿预后的影响.

  • 药学干预前后一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刘卫东;张骊

    目的 评估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效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对2012年一类切口病例进行监测,对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的的病例进行药学干预,年终对2012年一类切口病例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药物选择合格率、给药时机合格率、给药疗程进行分析汇总,对比评估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的成效,进一步改进抗菌药物专项活动的方法,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结果 1.2.3季度干预后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各项合理评价指标较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由于某些原因,4季度的各项指标有所反弹.结论 通过药学服务,提高药物合理使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 药学干预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作用研究

    作者:桑林

    目的:对药学干预关于临床用药合理性的作用进行深入探索.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门诊处随机抽取312例门诊处方进行研究,并分为二个小组,观察组156例,对照组156例,观察组应用药物干预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给药方法.对二个小组用药的合理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观察组处方合理率97.40%,对照组处方合理率为92.14%,二个小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发现导致处方用药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有随意更换药品、药物选择失误、剂量应用不合理、单日用药次数不合理等.结论:在临床用药中引入药学干预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推广.

  • 探讨用药干预在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效果

    作者:李广涛

    目的 探讨用药干预在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住院部收治的儿童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用药干预前、药学干预后的抗生素使用率、广谱青霉素类使用率、抗生素联合使用率、以及相关性腹泻发生率进行综合对比与观察.结果 药学干预后,抗生素使用率为60.00%、广谱青霉素类使用率为20.00%、抗生素联合使用率为18.00%、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8.00%,以上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学干预的实施对于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有重要价值,且可以促进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 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效果

    作者:章兰芳;黄惠连;谢伟丰

    目的 探讨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6月医院42例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为对照组(未实施药学干预),选择2017年7—12月医院42例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为观察组(实施药学干预).对比两组的处方不合格率、医师对药物使用要求的知晓率及耐药率.结果 观察组处方不合格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师对药物使用要求的知晓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耐药率(2.38%)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促进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对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具有较好的意义.

  • 中药的不良反应原因回顾与药学干预方式探析

    作者:彭继彬

    目的 探讨应用中药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有效的药学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通过中药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通过中药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对照组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制定针对性的药学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药材因素、医生因素及患者自身因素.结论 中药治疗疾病的效果较好,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的药学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应用情况分析

    作者:高立军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的氟喹诺酮类应用情况;方法:通过限定日剂量法来统计分析我院药学干预前(2009年)和药学干预后(2010-2011年)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情况,以此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结果:药学干预后我院住院患者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用药金额显著下降;药学干预前,洛美沙星注射剂是应用频率高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药学干预后高的则为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药学干预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日均费用显著低于药学干预前,另外G-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降低.结论:药学干预能让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更加合理和规范.

  • 药学干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作用研究

    作者:陈娟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30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人数150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药物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药学管理方式,研究组采用常规药学管理+药学干预方式.观察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x2=10.62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91.33%,对照组为79.33%(x2=11.06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采用药学干预,能够进一步规范药物使用,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值得推广.

  •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观察

    作者:朱宏海

    目的:探讨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比较药师干预前后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干预前后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不良反应发生率5%,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2%。医师对及时干预的接受率为76.6%,医师对延迟干预的接受率为94.2%,两种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干预能够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作者:柯文书

    目的 探讨分析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分别于20166-12月(开展药学服务前)、2017年1-6月(开展药学服务后)各抽选66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2016年6-12月对照组66例患者中50例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性抗感染,占比75.8%;开展药学服务后,2017年1-6月观察组66例患者中13例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性抗感染,占比19.7%,观察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71,P=0.0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Ⅰ代头孢菌素应用率明显提升,青霉素及β-内酰胺类、Ⅱ代头孢菌素及Ⅲ代头孢菌素应用率明显下降(观察组Ⅰ代头孢菌素12/13 =92.3%,对照组Ⅰ代头孢菌素7/50=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037,P=0.000);观察组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用药时间过长、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联合用药、无用药指征、起始给予时间不合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0,4.846,4.259,5.868,5.576,P=0.025,0.025,0.034,0.013,0.013).结论 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实施合理有效的药学干预后,有效降低了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确保了抗菌药物应用结构的合理性.

  •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受试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药学干预

    作者:蔡志春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受试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评价临床试验中药学干预的重要性.方法:评估受试者治疗依从性,对其实施药学干预.结果:受试者治疗依从性主要影响因素:受试者个人(年龄、受教育程度、地理因素、家属陪同)、研究药物(治疗环境、服药方式、不良反应)、研究者(研究者态度).药学干预后,受试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干预前(P<0.01).结论:抗肿瘤药临床试验中通过药学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受试者依从性.

  • 药学干预在促进喹诺酮类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李冠军

    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在促进喹诺酮类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并评估其效果.方法 对该院喹诺酮类药物处方的合理性使用实施药学干预模式,并评估其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医院的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效果显著提高,药学干预后该院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如铜铝假单细胞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学干预后,该院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处方量与干预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严重问题降低到0,重要问题和一般问题下降的趋势也比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学干预后,该院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用法以及用量与干预前相比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联合用药的情况与干预前相比出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学干预可以有效地促进喹诺酮类药物合理使用,降低药物的耐药性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效果.

594 条记录 1/30 页 « 1234567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