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粘膜屏障与功能医学

    作者:范竹萍;曾强;关生斌

    任何疾病的形成,在器官病变之前,通常器官功能先下降,当下降到一个临界点时,才会发生病变.如果我们能在生病之前,了解到各个器官功能的指数是不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发现那些已经下降的指标,了解将来对我们的影响,同时通过科学的方法改善它们,这样就能避免以上肠道相关疾病或更严重情况的发生,这就是功能医学的理念.因为器官存在的意义是它们的功能,它们的功能维持我们人的生命以及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因此,我们在关注身体是否得病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我们身体的器官,关注它们的功能运转状况现在怎样,以及将来会怎样?功能医学利用各种功能性检查来了解个人体质的独特性,除了治疗疾病,更提倡健康的维护,再依据结果设计一套“量身订做”式的治疗或保健计划.

  • 中药口服灌肠对重型肝炎肠粘膜屏障功能改善的研究

    作者:张广玉;张玉峰;党中勤

    目的:探讨中药口服灌肠对重型肝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善.方法:60例重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2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退黄灌肠液灌肠和茵虎汤口服,疗程4周,测定治疗前后血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的浓度及肝功能.并用带特殊电化学检测器的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尿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排泄率比值.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尿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排泄率比值明显降低(P<0.01);血中ET、NO、TNF-α、DAO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药口服灌肠可显著改善重型肝炎肠粘膜屏障,降低肠粘膜通透性,降低内毒素血症,阻断炎性因子释放,改善肝功能.

  • 肠道营养支持对烧伤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

    作者:彭曦;汪仕良;王凤君;陶凌辉;赵云;尤忠义

    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严重烧伤所致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Control),静脉营养(PN)及肠道营养(EN)组,观察了烧伤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及PN和EN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烧伤后肠粘膜通透性、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肠三叶因子(ITF)含量、肠粘液层厚度及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0.01).同PN相比,EN对上述指标均有一定的逆转作用.提示EN较PN更有利于减轻肠粘膜受损程度,促进肠粘膜修复.

  • 肠粘膜屏障与功能

    作者:牛海静;王邦茂

    肠粘膜屏障功能是指正常肠道具有较为完善的功能隔离带,可将肠腔与机体内环境分隔开来,防止致病性抗原(肠腔内的细菌、有毒物质、食物抗原物质、致癌物质等)侵入的功能,使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肠粘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及免疫屏障组成.

  • 青春双歧杆菌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对肠上皮细胞粘附和侵袭作用的研究

    作者:陈军;常山;张雅萍;肖光夏

    肠粘膜屏障X功能受损、肠道生物屏障破坏、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是促进细菌移位的主要原因。应用双歧杆菌改善肠道生物屏障减轻细菌移位的发生是近几年来新的研究热点。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中的重要生理性细菌,具有益生、营养、免疫等作用,对维持肠道生物屏障起主导作用。双歧杆菌与宿主肠上皮细胞的粘附是其发挥生理作用的第一步,铜绿假单胞菌是肠道细菌移位的常见菌,其粘附于肠粘膜细胞是其移位的首要条件。为了更系统地探讨双歧杆菌粘附后生物保护作用,我们以青春双歧杆菌(B.ado0926)体外粘附培养鼠肠上皮细胞株IEC-6,观察其是否具有抑制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粘附和侵袭的作用为双歧杆菌对肠粘膜屏障的生物保护作用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 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损害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世文;王映珍;郑宁;孙志江;吕苗;高宁;徐庆杰

    目的 研究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屏障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72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O组),SAP组,IGF-1治疗组共三组,每组24只.每组再分为3个时相点(6 h,12 h,24 h),每个时相点8只.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SAP模型,假手术组用同样方法经胰胆管逆行注射生理盐水,IGF-1组分别于术前30 min和术后3 h经后肢内侧皮下注射IGF-1.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6 h、12 h、24 h处死8只,检测各组大鼠血浆淀粉酶、内毒素及二胺氧化酶(DAO),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评分,TUNEL法检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IGF-1治疗组大鼠血浆淀粉酶、内毒素及二胺氧化酶水平均显著低于SAP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及组织学病理评分亦显著低于SAP组. 结论外源性IGF-1可以减轻SAP时肠黏膜的损伤及内毒素血症,对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GF-1可以抑制SAP时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凋亡有关.

  • 参附注射液对腹腔感染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胡培阳;屠巍巍;胡晓飞;林荣海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腹腔感染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腹腔感染组和参附注射液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仅行单纯解剖腹手术;感染组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CLP)手术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参附组行CLP后以参附注射液(10mL· kg-1·d-1)静脉注射.术后第5天,统计各组大鼠死亡率,检测血清D-乳酸水平,评价肠粘膜损伤情况.结果 参附注射液组大鼠死亡率明显低于腹腔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腹腔感染组相比,参附注射组大鼠血D-乳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小肠粘膜Chiu评分也降低(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降低腹腔感染大鼠血D-乳酸水平,保护肠粘膜的屏障功能,改善临床预后.

  • 大鼠失血性休克致肠道细菌移位的研究现状

    作者:孟令权;余宏男;陈俊红

    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 失血性休克)时首先发 生消化道严重缺血,休克纠正后肠道血液再灌注.肠粘膜 低灌注或缺血再灌注损伤使肠粘膜屏障被削弱、破坏.许 多研究都证实了大鼠失血性休克后将发生内源性肠道细菌 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 细菌移位),并在全身炎症反应 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action syndrome, SIRS)、脓毒 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的发生中起关键和核心作用[1].因此在失 血性休克中,清理肠道、保护肠粘膜、尽快恢复肠功能是治 疗和预防SIRS及MODS中的关键.现就大鼠失血性休克肠 源性脓毒症的实验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谷氨酰胺对术后病人肠源性细菌移位及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梁存河;蒋朱明;唐伟松;马恩陵;王树慧;张云

    目的评价输注含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液对外科手术病人临床指标及外周血中细菌DNA检出率的影响. 方法 2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谷氨酰胺干预组,每组12例.两组为等氮等热卡营养摄入.30例健康志愿者取血行PCR检测细菌DNA作为对照.观察指标包括:血生化指标、血培养结果、外周血中细菌DNA和预后. 结果 (1)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行PCR检测细菌DNA结果均为阴性.(2)24例患者术前PCR检测细菌DNA结果均为阴性,谷氨酰胺干预组术后PCR结果阳性标本数为2例,对照组术后PCR结果阳性标本数为8 例,二者有显著差异(P=0.033).(3)谷氨酰胺干预组术后7天血浆总蛋白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降低(P=0.057), 对照组术后7天血浆总蛋白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 =0.001).谷氨酰胺干预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减少(P>0.05 ).谷氨酰胺干预组术后1例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对照组术后有3例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 但二者并无显著性差异(P=0.590).(4) 血中细菌DNA阴性组住院时间[(16.6±2.6)天 ]比细菌DNA阳性组[(22.3±6.6)天]明显减少(P=0.005). 结论外科手术患者静脉输注谷氨酰胺双肽是安全的, 可以较好地维护术后血浆蛋白水平 .谷氨酰胺双肽对外科手术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意义.

  • 谷氨酰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小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方天翎;唐朝晖;胡元龙;夏穗生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早期小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A~E共5组(每组6只).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复制小肠I/R(15 min/60 min)模型.A~D组大鼠分别于缺血前或后经右颈外静脉微泵持续输注肠外营养(PN)或PN+3%Gln(1小时),于复流1小时后取小肠组织备检.E组为空白对照组,不行I/R,输注PN 1小时后采取标本.观察各组小肠上皮的形态学改变、原位细胞凋亡、肠粘膜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增殖抗原(PCNA)和Bcl-2的表达.结果缺血前、后输注PN+3%Gln与仅输注TPN各组相比,小肠形态学改变不明显,但粘膜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1),肠粘膜总GSH及GSH含量增加(P<0.05),Bcl-2表达增强,而PC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输注Gln对短暂性I/R损伤所致的小肠粘膜细胞凋亡具有一定预防与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肠粘膜GSH含量及Bcl-2表达增强有关.

  • 手术前开始应用生长激素对肠外营养病人蛋白质代谢、肌肉功能、肠粘膜屏障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卫;蒋朱明;于健春;王秀荣;舒红;崔巍;李德敏

    生长激素(GH)在术后应用已有报告,其代谢效应在术后3~4天出现,为探索创伤后分解代谢的进一步改善,术前开始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目前国内外均无术前应用rHGH的报告.目的(1)观察手术前3天开始应用rHGH治疗能否使以往研究中于术后第4天出现的正氮平衡在术后提早出现,并观察其对术后肌肉功能的影响.(2)观察手术前后应用rHGH对肠外营养病人肠粘膜通透性、小肠粘膜形态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20例因胃肠道疾病行手术治疗的病人随机进入研究组或对照组.术前3天至术后第7天,研究组病人接受rHGH(0.3IU.kg-1.d-1,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从术前1天至术后第6天,两组病人接受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20Kcal·kg-1.d-1,0.15gN·kg-1·d-1).观察指标包括:术后6天的氮平衡,手术前后体重、双手握力、行走速度、血浆谷氨酰胺水平、肠粘膜通透性、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变化及小肠粘膜形态.结果1.研究组术后6天累积氮平衡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并于术后第2天开始出现持续的正氮平衡,而对照组术后6天持续为负氮平衡.2.对照组病人术后体重、双手握力和行走速度均较术前下降(P<0.05),研究组病人术后无明显下降(P>0.05),两组变化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rHGH治疗显著提高了研究组病人血浆GH和IGF-1浓度(P<0.01),而对照组血浆GH和IGF-1浓度较术前无变化(P>0.05).4.对照组病人术后血浆谷氨酰胺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研究组病人术后维持术前水平(P>0.05).5.对照组病人术后CD淋巴细胞比例及CD/CD淋巴细胞比值较术前下降(P<0.05),研究组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变化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6.手术后对照组肠粘膜通透性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升高不明显(P>0.05).研究组小肠粘膜厚度和绒毛高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7.rHGH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rHGH治疗对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影响.8.临床未见与rHGH治疗有关的严重副反应.结论1.手术前开始应用rHGH,结合低氮低热卡肠外营养治疗可有效地纠正手术应激引起的分解代谢,合成代谢作用较术后应用提前出现.rHGH治疗维持肌肉功能.2.rHGH减轻手术应激和肠外营养引起的肠粘膜通透性增高,保护肠屏障功能.3.rHGH治疗防止手术应激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保护机体免疫功能.

  • 烫伤大鼠肠屏障功能损伤与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姜小国;吕艺;张诚;黎君友

    本研究采用大鼠30%烫伤模型,于伤后3、6、12、48h取血和回肠组织检测内毒素浓度,血和肠粘膜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肠粘膜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肠粘膜DNA片段百分率(ap%)、DNA电泳以及凋亡细胞数.观察烫伤大鼠肠粘膜细胞凋亡的规律与肠粘膜屏障功能变化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肠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血浆DAO活性于伤后6h开始升高,伤后12h和24h为伤前值的2.5倍和3倍;肠粘膜DAO活性则呈反向变化,表现为活性降低,并与肠粘膜ap%呈高度负相关(P<0.01);伤后3h血浆内毒素、肠粘膜MDA含量、NO活性及肠粘膜ap%均开始升高,其峰值在伤后12h;相关分析表明,各项指标与ap%均呈高度正相关(P<0.01);肠粘膜DNA电泳和病理学结果显示,伤后12hDNA电泳出现明确的DNA梯度,肠粘膜顶端和肠腺中可见凋亡细胞.研究结果提示,大鼠烫伤后肠屏障功能损伤,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病理性凋亡密切相关,而烫伤后氧化应激可能是加速肠粘膜上皮调亡的重要原因.

  • 甲状腺激素对脓毒症大鼠血清一氧化氮浓度及肠粘膜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作者:刘继海;杨连粤;刘合利;黄耿文;杨治力;杨建青

    目的探讨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对脓毒症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及肠粘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应用盲肠结扎打孔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T3预防组及T3治疗组.术后 24h检测血清NO及甲状腺激素浓度,取末端回肠HE染色以判断组织损伤程度,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小肠粘膜中iNOS的表达.结果T3预防组动物死亡率较脓毒症组低(Log Rank检验值=3.85,P<0.05),血清NO浓度降低(F=19.6,P<0.01),肠粘膜损伤程度减轻(χ2=5.303,P<0.05),肠粘膜上皮细胞iNOS的表达明显下降(χ2=4.876,P<0.05).结论脓毒症时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对肠粘膜屏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乳果糖对门脉高压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徐义军;王超

    目的 探讨乳果糖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制造门脉高压模型.造模后存活大鼠随机分为:(1)治疗组;(2)对照组;(3)模型组.治疗组即乳果糖组,灌服乳果糖5mL/kg,每日2次,直至大鼠排稀便(共10d),对照组仅灌服葡萄糖水.11d后处死取全血及肝、脾、肾、和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匀浆后作细菌培养,测细菌易位率;采用改良的偶氮基质显色法行内毒素测定;取回肠粘膜组织行HE、Masson染色和超微病理的观察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回肠末端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细菌易位发生率较对照组和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肝功能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血清内毒素水平(0.20±0.08)Eu/mL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模型组之(0.33±0.06)Eu/mL.(0.44±0.07)Eu/mL(P<0.01);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治疗组与对照组、模型组比较,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口服乳果糖可以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减少门脉高压大鼠肠道菌群易位,减轻内毒素血症,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

  • 急性胰腺炎并发肠粘膜屏障损害机制与作用

    作者:张喜平;陈汉卿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发病机制复杂,继发的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亦是其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对急性胰腺炎中MODS、细菌移位、肠源性感染等的深入研究,肠道的粘膜屏障功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肠粘膜屏障能起到防止肠道内致病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透过肠壁到达肠外,以及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等重要作用[1~3].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创伤、手术、放化疗、严重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会受到损害,表现为电镜下发现肠粘膜微绒毛部分上皮脱落、减少;绒毛高度、宽度显著减低,面积减少;细胞紧密连接破坏[4~5];凋亡细胞增加;肠道粘膜通透性(intestinal permeability,IP)出现病理性升高.

  • 大黄对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陈德昌;杨兴易;景炳文;李新宇;李红江;林兆奋;赵良;严鸣;乔林;杨建东

    本成果属于创伤外科领域.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主要病理基础,而胃肠功能衰竭是导致创伤后SIRS失控的重要病理环节.严重创伤后由于剧烈的应激反应,肠粘膜屏障破坏,肠道内细菌和毒素经门静脉侵入肝脏,肝脏内主要的炎症效应细胞即枯否氏细胞在清除肠源性细菌和毒素的同时,自身被激活,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使创伤反应加剧,SIRS首先可能在肝脏内被"增强",富含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介质的肝静脉血以及来自胃肠道的淋巴引流回流至肺,肺组织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激活,积极参与全身炎症反应,来自肠、肝的创伤反应"信息"可能进一步被肺"放大",肺经循环血又反馈于肝、肠,形成"肠-肝-肺-循环血病理生理反应轴".

  • 证据(循证)医学及在肠粘膜屏障有关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王秀荣;于康;马思陵;何桂珍;蒋朱明

    一、证据医学(EBM)的原理80年代以前的临床研究常以血压、血细胞、血生化、代谢变化等作为有效性指标,而其后的临床研究发现单用这些替代性指标(surrogate parameters)是不够的,需要以患者的预后(包括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对卫生经济学指标的作用(如功/耗比effect/costratio等)来评价某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 谷氨酰胺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刘艳丽;李春雷;牟瑜瑜

    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是体液中丰富的氨基酸之一,占总游离氨基酸的61%,其中75%存在于骨骼肌中.其血浓度为0.5~0.9mmol/1,约占所释放氨基酸总量的1/3.在骨骼肌和能合成并储存谷氨酰胺的器官中的浓度是血液中可循环浓度的30倍.

  • 复合膳食纤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屏障损害的保护作用

    作者:郭鹏;武华;郭海燕

    目的 探讨复合膳食纤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屏障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瑞素组(B1组)、瑞素加复合膳食纤维组(可溶与不可溶之比为1∶3,B2组)和瑞素加复合膳食纤维组(可溶与不可溶之比为2∶1,B3组),每组15只.通过测定4组大鼠血浆的内毒素对重症胰腺炎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B2组、B3组内毒素水平均低于B1组(P<0.05),且B2组低于B3组(P<0.05).结论 添加复合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能降低血浆中的内毒素水平,还可以降低肠粘膜的通透性,从而起到了保护肠粘膜屏障的作用.

  • 谷氨酰胺和重组生长激素对肠粘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刘跃武;蒋朱明;沈羽菲

    应用大鼠化疗和肠外营养模型,研究谷氨酰胺和重组生长激素(rHGH)对肠粘膜屏障的协同保护作用,并从分子水平初步探讨其作用的机制。 一、材料和方法 1.雄性 Wistar大鼠40只,平均体重 184.9 g±12.4 g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在动物实验室经 5~7 d的饲养并适应环境后,于手术日晨进行中心静脉插管。

133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