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胰腺炎114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绪东;刘立君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情况,介绍包括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抗生素的早期应用,肠内、外营养在AP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5年期间我院内科114例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随机分A、B两组,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A组总有效率84.7%,B组总有效率为94.7%.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通过正常基础的治疗外,早期使用抗生素以及TPH和EN治疗,可降低AP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区域动脉灌注研究与治疗进展

    作者:张世龙;涂巧丽;石斌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重症急腹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SAP治疗方法经历了从初的积极外科手术治疗到个体化的内科综合非手术治疗,但目前国内外仍缺乏有效而规范的治疗方法.区域性动脉灌注(local arterialinfusion,LAI)是目前治疗SAP的一个热点,在各种治疗方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一、LAI较静脉给药的优势Schmidt等[1 ]的实验表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的胰腺微循环血流减少.Jaworek等[2]认为,胰腺循环发生紊乱是胰腺发生炎症的初始原因,导致毛细血管血栓形成,局部缺血.同时,由于胰腺组织与血液之间存在着血胰屏障[5],静脉输入的药物大部分在体循环中被代谢与灭活,到达胰腺及胰周的药物浓度有限[4].LAI能有效提高药物在胰腺内及胰周局部的浓度,加速药物进入病变部位,从而提高疗效.有资料显示[5-8],LAI可以使胰腺中的药物浓度比静脉输入提高3~125倍.1992年,武田和宪等[5]在临床上应用胰酶抑制剂灌注时,胰腺中药物浓度为静脉给药的5倍.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区域动脉灌注治疗

    作者:孙兵

    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严重急腹症之一,发病急,并发症多,治愈率低并且病死率很高,而且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1],如果炎症波及胰周组织,诱导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那么患者的死亡率也急剧增加。据统计,在美国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从0.015%增加至0.042%[2],随着重症监护的进展,SAP的死亡率仍然很高,范围是10%~25%。迄今为止尚缺乏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认为,早期连续的区域动脉灌注( regional arterial infusion, RAI)治疗SAP具有症状和体征缓解快的优势、特别是在腹痛的缓解方面更为显著,以及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在日本连续的应用胰酶抑制剂和抗生素进行区域动脉灌注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初始治疗[3]。

  • 乌司他丁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作者:高军;李非;孙家邦

    目的 观察在牛磺胆酸钠溶液逆行胆胰管注射诱发的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中,乌司他丁的应用对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探讨胰酶抑制在急性腆腺炎治疗中的作用和急性胰腺炎发生和加重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4大组.分别是EP组(3%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TP组(3%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后30 min经股静脉注人乌司他丁组);CP组(0.9%氧化钠注射液逆行胆腆管注射组);OP组(假手术组,只行开关腹术).每大组18只动物,每大组再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6只动物,分别于制模后3 、6、24 h后取血处死,留取标本.观测指标有血清淀粉酶、血清IL-6水平并在光镜下对胰腺病变进行双盲的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EP组和TP组动物随制模时间的增加,胰腺病理组织学评分亦增高.TP组与EP组相比,制模后24 h,胰腺病理损害差异非常显著.制模后6 h,24 h血清IL-6水平TP组(489.81 ±33.88)pg/ml和(652.22 ±40.39pg/ml)明显低于EP组(619.07 ± 42.25 )pg/ml和(903.35 ± 48.44)pg/ml(P < 0.01).结论 在此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诱发的大鼠AP模型中,乌司他丁的应用对于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的发展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抑制血液中炎性介质的产生,从而对于急性胰腺炎的病程产生干预.乌司他丁有望在临床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 抗生素及肠内外营养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应用

    作者:陈绪东;刘立君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情况,介绍包括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抗生素的早期应用,肠内、外营养在AP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0年治疗11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B两组,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4.21%,B组总有效率为94.74%,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通过正常基础治疗外,早期使用抗生素以及TPH和EN治疗,可降低AP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 供血动脉置管给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系统化研究

    作者:张启瑜;周蒙滔;施红旗;姚建高;陈必成;余正平;周为中;余震;徐正铿;王玉明;彭淑牖;李日千

    我们于1996年开始进行经胰腺供血动脉置管灌注5-FU、奥曲肽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动物实验研究,取得成功后,于1999年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胰酶抑制剂组合应用方案、临床适应症以及疗效评价方法进行系统化研究,现归纳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曹萌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65例AP患者,其中31例给予常规疗法(对照组):常规禁食及持续胃肠减压、胰酶抑制剂及对症支持治疗;另34例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6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7 d,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血糖、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患者腹胀、腹痛、呕吐、恶心、发热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P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尽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改进(漂片法)

    作者:郭晶晶;单立冬;吴钢

    目的 改进用漂片法进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的封闭液,以减少组织切片破损.方法 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大鼠踏转轮运动中所引起增殖细胞,通过 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在染色过程中,比较不同的封闭液(羊血清、牛血清白蛋白、胰酶抑制剂)减少脑片破损的效果.结果 踏转轮运动可使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加入不同的封闭液后,组织片破损率明显下降,尤其是加入牛血清白蛋白和胰酶抑制剂组,但胰酶抑制剂组有非特异性染色.结论 牛血清白蛋白是较理想的封闭液.

  • 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42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作者:吕佳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内科佳护理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本科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40例痊愈出院,2例转外科行胆囊切除术.结论 积极配合医生做好禁食和插胃管的工作,按照医嘱,使用胰酶抑制剂时要注意用法与用量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 胰蛋白酶原激活肽和白细胞介素-6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

    作者:高军;田志军;邱宝樑;李非;孙家邦

    目的 探讨血浆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早期预测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是3%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3%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后0.5h经股静脉注入乌司他丁组、0.9%生理盐水逆行胆胰管注射组和假手术组(只行开、关腹术).每组18只大鼠,每组再随机分成3组,分别于制模后3、6、24 h后取血处死,留取标本.观察血清淀粉酶、血浆TAP水平、血清IL-6水平变化,并在光镜下对胰腺病变进行双盲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制模后3和6 h血浆TAP水平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4.798±0.169)和(3.999±0.299)nmol/L]比3%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2.416±0.148)和(3.356±0.211)nmol/L]明显增高(P<0.01);制模后6 h,血清IL-6水平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1339.51±56.43)pg/ml明显高于3%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组(619.07±42.25)pg/ml(P<0.01).结论 在轻重不同的急性胰腺炎模型中,胰腺病理改变越严重,血浆TAP和血清IL-6峰值出现越早.血浆TAP水平可以作为早期精确预测急性胰腺炎模型胰腺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 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现状

    作者:张丽梅

    目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高脂饮食等许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急性胰腺炎发病增多。现就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的各资料加以归纳如下。

  • 左旋门冬酰胺酶引起重度血糖升高一例

    作者:平宝红;陈琪;周淑芸;尹芳

    患者,男,41岁。因口腔血疱、皮肤出血点半月余,加重1周于2000年6月7日入院。该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糖尿病家族史。入院时一般情况差,四肢及背部可见较密集的皮下出血点及散在瘀斑,舌面见一血疱,颌下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血液生化检查示血糖、肝功、肾功基本正常。外周血WBC 23×109/L,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0.43,BPC 34×109/L 。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巨核细胞三系受抑,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0.910(其中原始淋巴细胞占0.870)。经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查:CD10 、CD19、CD20均阳性。结合细胞化学染色,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在注意输血、补充血小板、止血等支持治疗的同时于6月8日行VDL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方案化疗,化疗前3周过程顺利,肿大的淋巴结逐渐回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逐渐接近正常。在化疗第20天(6月27日)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前复查血糖、血淀粉酶、尿糖、尿淀粉酶均正常,在化疗第22天(6月29日)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1万U+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滴注前常规皮试结果阴性。在化疗第24天下午(应用门冬酰胺酶第3天)突然出现口渴、尿多、烦躁,急查血糖及尿糖,结果示血糖高至34.1? mm ol/L,尿糖(+++),立即停止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处理上兼顾以下几个方面:①为预防酮症酸中毒,输注50?g/L碳酸氢钠;②动态观察血糖、尿糖水平,根据血、尿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③注意补钾、钠、血浆,维持水、电解质及晶胶体平衡;④使用抗生素及酶抑制剂善得定,善得定皮下注射,每日3次,每次1?mg,预防胰腺炎的发生;⑤控制饮食。经以上处理,血糖水平进行性下降,口渴、尿多症状逐渐消失,7月12日停胰岛素,改为拜糖平维持治疗。7月11日行骨髓穿刺,结果为完全缓解。至7月28日血、尿糖恢复正常。7月30日予V DP方案巩固治疗,化疗过程中一直监测血、尿糖水平,至今未出现血糖、尿糖升高现象。 讨论:门冬酰胺酶为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其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一过性血糖升高及胰腺炎,但发生率低,临床表现较轻。该例患者应用门冬酰胺酶后突然出现严重的糖尿病症状,可能与门冬酰胺酶严重损害胰岛的β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水平大幅度下降有关。我们认为在应用门冬酰胺酶前应常规检查胰腺功能及血、尿糖水平,若有异常,应慎用。应用过程中一旦出现血、尿糖升高,及时应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并在降血糖的同时应用胰酶抑制剂保护胰腺,避免药物诱发胰腺炎。

  • 急性重症胰腺炎36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德才;王春梅;郝春芳;高云雷;唐楠;杨光

    长期以来急性重症胰腺炎一直是普外科的棘手疾病,病死率高、并发症多是其主要特点.我们采用生长抑素、胰酶抑制剂、白蛋白或血浆静脉应用加胃肠道高渗盐水导泻的综合治疗方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作者:谷俊芳

    目的 总结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要点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5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的观察要点和经验.结果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非手术治疗痊愈22 例,3 例转手术治疗治愈.临床效果良好,患者对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有较高的满意度.结论 新一代胰酶抑制剂的应用,配合临床监护、营养支持以及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可以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 芒硝外敷加胰酶抑制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玉芳;时昭红;江必武;周晓黎;高晓阳

    目的:观察芒硝腹部外敷配合胰酶抑制剂(加贝酯)与单用胰酶抑制剂(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胰腺炎5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除常规禁食、补液、解痉、止痛、预防感染等治疗外,治疗组,用芒硝100g分作两包,分别置于左上腹和左腰背部.另予胰酶抑制剂加贝酯静滴.对照组,单用胰酶抑制剂(加贝酯)静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94,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3.04,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芒硝外敷配合胰酶抑制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优于单用胰酶抑制剂,且缩短病程,降低住院经费.

  • 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用药分析

    作者:林小波;陈年由;王汉春

    根据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及相关文献,结合医院及临床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用药方案进行分析、总结。该患者用药情况基本合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方面。

  • 乌司他丁对高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内稳态的影响

    作者:王云徽;吴海鹰;许汪斌;刘荣;张伟;王锦;钱传云

    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性炎(SAP)患者因多伴有血管内皮损伤、促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障碍,机体处于免疫内稳失衡状态,故终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或死亡.乌司他丁(CBP)是广谱胰酶抑制剂,其能有效抑制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减轻蛋白酶和炎性介质对脏器的损害,其对高原SAP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少见报道.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 痰热清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作者:张晓刚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腹症,病因为胆道疾病、过量饮酒、感染、十二指肠反流等.发病以急性上腹疼痛、发热、血清淀粉酶升高3倍等为特点.病变轻重程度不等.内科以抑制胰腺分泌、胰酶抑制剂、抗生素、解痉镇痛等药物治疗.我科采用以上药物联合痰热清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2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一种小鼠胰腺星状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作者:范昕;卢旷逸;马小艳;张建新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便的小鼠胰腺星状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我们参考吴恺等分离培养大鼠胰腺星状细胞的方法,建立起一种新的小鼠胰腺星状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组织块分离法.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采用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瓶,多聚赖氨酸可以使组织贴壁更加牢靠,同时增加细胞贴壁能力.其次根据胰腺星状细胞与胰腺内其他细胞的生长条件差异[1],纯化胰星状细胞,并加入胰酶抑制剂,防止自身消化导致的细胞损伤.

  • 急性胰腺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张相彩;徐颖颖

    目的:介绍胰腺分泌抑制剂、抗生素和胰酶抑制剂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查文献,据国外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系统综述(SR)进行总结.结果:抗生素预防应用可降低急性胰腺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胰腺分泌抑制剂和胰酶抑制剂由于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不同对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不同.结论:抗生素应早期足量应用,胰腺分泌抑制剂和胰酶抑制剂的给药方式需要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