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工瓣环置入和迷宫Ⅲ型手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环扩张伴发心房颤动

    作者:韩劲松;王辉山;汪曾炜;尹宗涛;韩宏光;金岩;刘宇;赵科研;于岩;赵洋;陈朝辉

    背景:对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需要在行二尖瓣人工瓣环置入治疗时同期处理心房颤动问题,迷宫Ⅲ型手术虽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金标准,但其安全性遭到质疑。目的:评价人工瓣环置入和迷宫Ⅲ型手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环扩张伴发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方法:纳入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心房颤动患者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治疗,试验组(n=21)施行二尖瓣成形和迷宫Ⅲ型手术,对照组(n=22)仅施行二尖瓣成形。结果与结论:①术中安全性指标:试验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血红蛋白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01),两组尿量无差异。②术后安全性指标:试验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临时起搏器应用比例和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间二次开胸止血率、脑卒中发生率无差异。③术后疗效:试验组术后当天与出院时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出院时,两组心功能均恢复为NYHAⅠ级或Ⅱ级,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反流均在微量或轻度以下,三尖瓣均关闭良好,两组间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无差异,但试验组跨二尖瓣A峰和跨三尖瓣A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结果说明人工瓣环置入和迷宫Ⅲ型手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瓣环扩张伴发心房颤动在围手术期安全有效。

  • 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在骨质疏松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中的应用

    作者:石峰;李澎;Madeven Periacarpen;郑连杰;杨梁;刘刚;Brian Ayuk;倪硕;李鹏声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一种成熟的重建髋关节的功能方法,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全髋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然而针对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人工股骨头置换,使用骨水泥型还是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在临床上尚存在较多争议。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症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时采用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置换前均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测量法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根据股骨柄假体类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骨水泥组患者56例,非骨水泥组患者49例。从手术时间、置换后引流量、置换后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评估(假体下沉、骨溶解、重度应力遮挡、异位骨化)4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在人工股骨头置换中采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的疗效差异。结果与结论: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人工股骨头置换中,骨水泥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骨水泥组(P <0.05);而两组患者的置换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置换后第1,3,6,12个月随访中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总优良率及影像学评估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人工股骨头置换中,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与骨水泥型假体临床修复效果相近,两种假体均可选用;但针对基础情况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非骨水泥型假体较短的手术时间可作为优先考虑的一个方面。

  • 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孕鼠血清及胎盘组织中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杨作峰;王影;裴玲玲;沈晓桐;陈梦鸽;赵佳;张楠;刘伟

    背景: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改善糖尿病鼠及糖尿病孕鼠的血糖水平,但对其血清及胎盘组织中胰高血糖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等指标的影响鲜有研究.目的:探究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孕鼠血清及胎盘组织中胰高血糖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 α等指标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高糖饮食+低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方法制备糖尿病孕鼠模型,于妊娠第4,11天将第3代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0.5 mL(1×1010L-1)经尾静脉注入糖尿病孕鼠体内,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妊娠第20天于腹主动脉抽血,然后行剖宫产术取出胎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胰高血糖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用real-time PCR检测上述指标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第4天干预组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第11天干预组孕鼠血清胰高血糖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胎盘组织中胰高血糖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与生理盐水第4天干预组相比,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第4天干预组孕鼠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第4天干预组孕鼠胎盘组织中胰高血糖素的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与生理盐水第11天干预组相比,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第11天干预组孕鼠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和胎盘组织中胰高血糖素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结果表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影响糖尿病孕鼠脂联素、胰高血糖素水平,从而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改善糖尿病孕鼠血糖的可能作用机制提供进一步研究思路.糖尿病孕鼠于妊娠早期或晚期给予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

  • 携带CXCR4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实验

    作者:曹志强;王阳;刘龙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归巢主要调控因子是CXCR4,如何提高干细胞自身CXCR4的表达量是调节干细胞体内靶器官归巢能力的关键。
      目的:构建CXCR4或GFP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身生长特性及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慢病毒载体转染系统转染CXCR4基因达到过表达,同时单独转GFP基因作为对照。通过荧光显微镜、RT-PCR、免疫蛋白印迹方法验证病毒转染效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上清中分泌蛋白及细胞因子变化。
      结果与结论:慢病毒转染系统可以安全、有效地转染CXCR4基因或GFP基因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过表达CXCR4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生存能力加强,凋亡细胞减少(P<0.05);细胞上清蛋白分析提示过表达CXCR4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内出现很多的蛋白因子升高(P<0.05),其中大多数对细胞自身复制及免疫调节有益。结果表明慢病毒转染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基因修饰手段,可以通过CXCR4基因修饰的方法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存能力、降低凋亡率,调节细胞保护性因子及免疫调节因子的分泌功能。

  • 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

    作者:王阳;曹志强

    背景:转基因动物提取的间充质干细胞自身携带绿色荧光蛋白,与传统病毒、质粒转染相比,能在活细胞中稳定地表达,可较快筛选其修饰的细胞。目的: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2周龄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双侧长骨骨髓,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第5代绿色荧光蛋白阳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型,并分别加入成骨及成脂条件培养液进行体外多向诱导分化,采用茜素红钙盐染色和油红O染色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成功获得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 CD90和CD105,不表达或弱表达CD14和CD45。经成骨诱导3周后茜素红染色可见有橘红色钙盐沉积,经成脂诱导3周后油红O染色见红色的脂滴。结果表明稳定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未影响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良好的示踪因子。

  • MAPK抑制剂对骨碎补总黄酮促进转基因成肌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张力;徐勃兴;李杰;王伟

    背景:前期研究中已证实低浓度骨碎补总黄酮含药血清对转睫状神经生长因子成肌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其潜在机制尚未明确。
      目的:观察MAPK抑制剂对骨碎补总黄酮促进转基因成肌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转睫状神经生长因子成肌细胞预处理接种后,在成骨诱导剂诱导下,检测空白血清、骨碎补总黄酮含药血清及加入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各组碱性磷酸酶比活性变化,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核结合因子a1和碱性磷酸酶mRNA表达的差异,并采用Western-blotting技术定量分析加入p38 MAPK抑制剂后成骨相关蛋白核结合因子a1和碱性磷酸酶蛋白表达情况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RT-PCR检测结果均显示骨碎补总黄酮血清组的成骨相关因子核结合因子a1 mRNA、碱性磷酸酶mRNA表达高,加入p38抑制剂SB203580后核结合因子a1 mRNA、碱性磷酸酶 mRNA表达明显下调;②Western-blot检测加入p38抑制剂SB203580后核结合因子a1 mRNA、碱性磷酸酶mRNA蛋白水平明显下降;③结果说明,p38 MAPK抑制剂可以下调骨碎补总黄酮促进转基因成肌细胞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及蛋白水平,骨碎补总黄酮可能通过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促进睫状神经生长因子成肌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 雷帕霉素联合CD34抗体复合支架快速捕获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

    作者:杨峰;赵骞;张世轩;赵铁男;冯博

    背景:临床用于治疗血管狭窄疾病的药物洗脱支架和单纯内皮修复型支架存在内皮化延迟和植入后再狭窄的问题。雷帕霉素联合 CD34抗体复合支架可协同抵消抗增殖药物的内皮化延迟和内膜的过度增生,目前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目的:观察雷帕霉素联合CD34抗体复合支架捕获内皮祖细胞能力及其所捕获内皮祖细胞的分化特征。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及间接免疫荧光观察雷帕霉素联合 CD34抗体复合支架体外捕获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形态及其分化特征。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雷帕霉素联合 CD34抗体复合支架植入兔耳动脉后捕获内皮祖细胞情况及支架片段的内皮化程度。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观察到CD34抗体涂层支架可捕获直径6-8μm的纺锤状细胞,24 h时细胞变得充盈饱满。所捕获细胞具有内皮祖细胞的外形特征。间接免疫荧光观察 CD34抗体支架表面可见大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细胞黏附的红色荧光斑点。免疫荧光观察到CD34抗体涂层支架植入兔耳动脉24 h大部分被血管内皮细胞所覆盖,48 h达到完全覆盖,未见细胞异常聚集。结果表明雷帕霉素联合CD34抗体复合支架能特异性快速捕获外周血液中的血管内皮祖细胞,植入体内48 h即可完成血管内皮细胞覆盖,实现了支架快速内皮化,可促进内皮细胞修复。

  • 新生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纯化培养与鉴定

    作者:杨林;刘阳;吕德成

    背景:神经元是有丝分裂后的细胞,体外培养很难存活。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同时也是细胞培养的技术难点。目的:建立新生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培养体系,并予以分类鉴定和测定其纯度。方法:取新生大鼠脊髓腹侧组织分离成细胞悬液,经密度梯度离心及差速贴壁后纯化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双标染色法对培养盖片上的细胞予以鉴定、分类,结合Hoechst荧光染核,计数各细胞成分的含量。结果与结论:细胞贴壁生长良好,神经元占85.8%,其中运动神经元达71.6%,星形胶质细胞占7.8%,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皆为阴性的细胞占6.4%。结果说明,取新生大鼠腹侧脊髓组织结合密度梯度离心及差速贴壁接种法可以培养出高纯度的脊髓运动神经元。

  • 评价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单独用于上颌窦提升种植骨再生的效果

    作者:靳夏莹;那日苏;郑辉;寇霓;仲维剑;马国武

    背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作为一种富含生长因子、纤维蛋白的自体血液浓缩物,具有促进组织再生的功效.通常与自体或异体骨粉混合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促进骨再生,但其单独作为上颌窦提升植骨材料的成骨效果还有争议.目的:通过建立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模型,单独使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作为骨移植材料,观察评价种植体周围骨再生的效果.方法:12-18个月龄的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自体骨组、自体血液组,每组4只.拔除双侧上颌第一磨牙,12周后行上颌窦外提升同期种植术.3组犬的上颌窦内分别植入同等体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自体骨屑、自体血液.植入后12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及组织学分析评价骨再生效果.结果与结论:①所有种植体周围都有不同程度的新骨生成,新生骨与窦底骨质相连接,种植体尖端无骨形成;②新骨高度: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为(3.135±0.288)mm,自体骨组为(3.218±0.345)mm,自体血液组为(1.898±0.157)mm,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和自体血液组,自体骨组和自体血液组之间的新骨高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新骨密度: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为(65.06±5.88)g/cm3,自体骨组为(75.34±8.18)g/cm3,自体血液组为(56.92±4.95)g/cm3.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和自体骨组,自体骨组和自体血液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和自体血液组之间的新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单独应用于上颌窦提升种植中,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的新骨形成,但新骨的形成量有限.

  • 骨质疏松老年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重衬与骨转化标志物的相关性

    作者:毓天昊;贾兴亚;薛燕青;战德松;阎旭

    背景: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无牙颌患者剩余牙槽嵴往往形态不佳,修复难度较大,目前尚无相应参考指标来反映此类患者剩余牙槽嵴吸收的情况和指示重衬等临床处理的频率.目的:分析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重衬频率与血清中骨钙素和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两种骨转化标志物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全口义齿修复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随机选取50例已行全口义齿修复并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无牙颌患者,对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并查阅病史确定义齿重衬频率,同时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量血清中骨钙素与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的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来分析重衬频率与骨钙素和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结论:患者的义齿重衬频率与血清中骨钙素水平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17,P< 0.01),而其与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水平并未观察到显著相关性(r=0.278,P=0.051> 0.05),但二者有着相近的变化趋势.说明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无牙颌患者来说,检测血清中骨转化标志物水平有助于全口义齿修复疗效预后的评估和诊疗决策的制定.

  • 碳纤维椎间融合器与钛网椎间融合器修复腰椎退行性变:生物相容性比较

    作者:宋成哲;金红旭

    背景:不同材料椎间融合器可通过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辅助使终板与椎间融合器紧密结合,为脊柱提供更加可靠的稳定性,重建椎间高度、腰椎生理角度和生物力学功能。目的:比较碳纤维椎间融合器与钛网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效果。方法:选择L3-S1结果与结论:60例均完成3-27个月随访,获得良好的骨融合,治疗后3个月腰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两组置入后3个月的JOA评分、置入后1周的椎间高度均较置入前明显改善(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材料均未发生排异反应,无感染发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中钛网组出现融合器下沉2例。表明碳纤维椎间融合器和钛网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腰椎退行性变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提高椎体稳定性,恢复椎间高度,但碳纤维椎间融合器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腰椎退行性变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随机均分为碳纤维组和钛网组,碳纤维组采用后路椎体间融合置入碳纤维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骨,同时辅以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钛网组采用后路椎体间融合置入钛网融合器与自体骨,同时辅以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辅助。比较两组融合器置入前后JOA评分、椎间高度、椎间融合情况和并发症。

  • 调控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基因Sox-9和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作者:张传辉;李建军;杨军

    背景:有学者采用基因转染的方法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使种子细胞能够稳定合成和分泌特定的细胞因子,从而达到长期稳定刺激种子细胞增殖、分化和软骨形成的目的。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对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和Sox-9表达的影响。
      方法:①取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颈后部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培养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后在脂质体介导下应用pcDNA3.1-IGF-1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株;②实验分为3组:正常传代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转染pcDNA3.1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转染pcDNA3.1-IGF-1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③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MTT法绘制细胞增殖曲线,Dil荧光染料标记后计数细胞增殖效率,免疫荧光法分析转染后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和Sox-9的表达情况,DMMB定量测定总糖胺聚糖含量。
      结果与结论:①成功构建稳定表达pcDNA3.1-IGF-1的细胞株,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转染后的细胞株在mRNA水平上获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并且成功翻译为蛋白;②MTT提示转染后细胞增殖活性增强;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显著提高Dil标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效率;④转染后细胞的低氧诱导因子1α和Sox-9表达阳性;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组糖胺聚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⑥结果说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能够能够有效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促使阳性表达低氧诱导因子1α和成软骨分化调控基因Sox-9,并有效促进细胞分泌软骨细胞外基质糖胺聚糖。

  • HLA-A2小干扰RNA的设计及沉默效果检测

    作者:刘建生;赵刚;裴丹;郑德宇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是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起关键作用。降低HLA的表达,可以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目的:设计HLA-A2小干扰RNA,检测其对HLA-A2表达沉默的作用。
      方法:设计4种HLA-A2 siRNA靶点序列构建其慢病毒表达体系,体外感染HLA-A过表达的293T细胞,观察4种靶点的敲减效率并筛选出有效靶点序列。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并用携带目的干扰序列的慢病毒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感染效率,应用 Western blot 检测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对HLA-A2表达沉默的作用。
      结果与结论:根据Genbank中HLA-A2的mRNA序列,设计合成了3个小干扰RNA,在体外能有效的沉默HLA-A2在293细胞中的表达,将基因序列亚克隆入干扰载体后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也能有效的沉默HLA-A2的表达,效率达80%左右。

  • 椎弓根平面CT扫描数字解剖学技术在腰椎术前规划中的应用

    作者:王爽;李宏伟;王海洲;于卓力;水岩;王帅;纪楠

    背景:椎弓根螺钉被广泛应用于脊柱内固定手术,与螺钉误置相关的并发症时有发生,常规影像学检查资料不能提供钉道的准确情况,椎弓根平面CT扫描则有助于直接观察椎弓根螺钉的钉道.目的:利用数字技术探讨椎弓根平面CT扫描在腰椎手术术前规划中应用价值.方法:在136例患者腰椎椎弓根平面CT图像上应用数字技术确定佳置钉位置,测量可置入的椎弓根螺钉的长度、椎弓根狭处宽度、椎弓根螺钉与标准矢状面和棘突的夹角,比较各测量值双侧差别,以及椎弓根螺钉与矢状面、棘突夹角的差别.结果与结论:①各腰椎的椎弓根螺钉长度双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L1和L4双侧椎弓根宽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椎弓根与标准矢状面的夹角各腰椎左右两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椎弓根与棘突的夹角各腰椎左右两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综上,椎弓根平面CT扫描能准确反映患者椎弓根解剖情况,有助于术前规划,腰椎椎弓根解剖变异较大,置钉时应在良好的术前规划基础上充分考虑个体化因素.

  • 丹参接骨胶囊对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作者:王希强;孙仁光;孙仕润;孙军;王咏梅;刘太建;杜辉君;潘峰

    背景:丹参接骨胶囊是因有显著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而成为治疗骨折的常用中药制剂之一。目的:观察丹参接骨胶囊对闭合性股骨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及正常组,丹参接骨胶囊组和生理盐水组制备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大鼠,骨折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丹参接骨胶囊2粒灌胃;正常组正常饲养。观察骨折后7,14,28 d丹参接骨胶囊组及生理盐水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情况、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的表达、骨痂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骨折后7 d,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骨折组织病理变化无显著差异,骨折后14,28 d丹参接骨胶囊组股骨骨折病理修复较生理盐水组明显。②骨折后3,7 d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大鼠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5),两组表达趋势一致,其中丹参接骨胶囊表达量始终较生理盐水组高,且骨折后14,28 d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③骨痂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在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骨折后第3天出现1个峰值,随后浓度逐渐下降,直至骨折后第14天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又再度升高,出现第2个峰值,至骨折后第28天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浓度再次出现下降。此过程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趋势一致,在7,14,28 d愈合时期,丹参接骨胶囊组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均高于生理盐水组。④结果证实,丹参接骨胶囊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有关。

  • 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置换治疗心脏瓣膜病:血清Apelin-12检测的价值

    作者:侯鹏;王辉山;韩劲松

    背景:人工瓣膜置换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血流动力学特性,但仍有很多因素影响其治疗效果.目的:检测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人工瓣膜置换前的血清Apelin-12水平.方法:纳入心脏瓣膜病拟行人工瓣膜置换患者62例,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55±11)岁,其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30例(心房颤动组),窦性心律患者32例(窦性心律组),检测两组入院时血清Apelin-12与炎症及氧化应激相关标志物的水平.瓣膜置换后又将窦性心律组分为术后心房颤动组(n=8)与非心房颤动组(n=24),比较两组置换前血清Apelin-12与炎症及氧化应激相关标志物的水平.结果与结论:心房颤动组血清Apelin-12水平低于窦性心律组(P < 0.05),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总抗氧化能力高于窦性心律组(P < 0.05).相关分析显示,Apelin-12与超敏C-反应蛋白、总抗氧化能力呈负相关(r=-0.265,P=0.045;r=-0.960,P < 0.001),与白细胞介素6无明显相关性(r=-0.155,P=0.230).术后心房颤动组血清Apelin-12水平低于非心房颤动组(P < 0.05),左房内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心房颤动组(P < 0.05).表明Apelin-12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及氧化应激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血清Apelin-12检测对预测术后心房颤动发生有一定的价值.

  • 牛磺酸对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

    作者:白剑;肖漓;韩永;毕丽丽;孔祥瑞;王学良;张丽萍;刘喜成

    背景:有研究报道牛磺酸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多种动物疾病模型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肝脏是牛磺酸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其重要的靶器官,因此牛磺酸与肝病的关系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PF级C57B/L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牛磺酸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100%花生油1 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0周;模型组给予含20%四氯化碳的花生油1 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0周;牛磺酸组给予含20%四氯化碳的花生油1 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0周,并从第3周起给予牛磺酸500 mg/(kg?d)灌胃至第10周。结果与结论: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血清中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P <0.05),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P <0.05),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P <0.05),肝脏指数增加(P <0.05),病理检查显示肝细胞坏死并出现脂肪空泡、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细胞浸润;牛磺酸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血清中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降低(P <0.05),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显著升高(P <0.05),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 <0.05),肝脏指数降低(P <0.05),病理检查显示肝脏组织中无炎性浸润、脂肪空泡和纤维组织沉积。结果表明牛磺酸可以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通过发挥其抗氧化作用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程度。

  • 丹参酮ⅡA干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相关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

    作者:张彩华;李骢;李华军;郭连英;贾玉杰

    背景:肝纤维化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以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特点的慢性活动性疾病,目前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具有显著优势。研究表明丹参治疗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7及Smad6,7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治疗组,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治疗组给予橄榄油稀释的体积分数10%四氯化碳5 mL/k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8周,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建模后第4周,丹参酮ⅡA治疗组给予丹参酮ⅡA治疗至第8周。正常对照组以同样方法皮下注射橄榄油。结果与结论:Western印迹检测和RT-PCR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明显增加(P <0.01),而其抑制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7和Smad6,7的表达明显减少(P <0.01),丹参酮ⅡA可明显逆转上述因子的表达(P <0.01)。结果提示,丹参酮ⅡA治疗肝纤维化可能与其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增加其抑制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7和Smad6,7的表达有关。

  • 低氧条件下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血管内皮前体细胞的分化

    作者:夏振伟;王纪文;李向东;魏国峰

    背景:种子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是制约血管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瓶颈,而如何获取干细胞源内皮细胞是解决该瓶颈问题的关键。
      目的:探讨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低氧环境是否能够协同高效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定向分化。
      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基mTeSR?1维持培养人胚胎干细胞H9。通过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50μg/L)联合低氧条件(体积分数为5%O2)诱导H9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定量RT-PCR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摄取实验对人胚胎干细胞源内皮细胞进行表型和功能评价。
      结果与结论: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低氧培养条件可促进H9细胞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该胚胎干细胞源内皮细胞不但高水平表达内皮细胞的标志基因(kdr,pecam)和标记蛋白D31,而且还能够摄取低密度脂蛋白,形成类似微血管结构。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低氧在诱导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可高效获得具有理想表型和功能活性的干细胞源内皮细胞。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